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分章节.doc

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分章节.doc
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分章节.doc

09一系影像学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什么叫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X线CT MRI DSA

?超声诊断学M型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

?核医学ECT SPECT PET

?介入放射学血管与非血管

X线特征;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要防护的原因

X线成像具备的条件:

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人体对X线衰减,顺序;

高密度:骨和钙化灶;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液;

低密度:脂肪组织以及含有气体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

X线成像特点:

灰阶成像、影像叠加,放大失真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得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对比剂:气体,钡剂,碘剂,钆剂

造影方法:直接(口服、灌注、穿刺)间接(排秘法)

CT图像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有高的密度分辨力。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水的CT 值为0,骨皮质+1000HU,空气-1000HU。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 000次以上,超过正常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医学上常用的2.2-10.0MHZ。超声在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浅表软组织病变有独特优点。、

MRI图像特点

1、多参数灰阶图像

2、多方位断层图像

3、流空效应: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MR成像过程中虽然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但在终止射频脉冲后采集MR信号时已经流出成像层面,因此接收不到该部分血液的信号,呈现为无信号黑影,血液流空效应是血管腔不用注射对比剂就可显影

4、MRI对比增强效应:一些顺磁性和超顺磁性物质使局部产生磁场,缩短周围质子弛豫时间,称为质子弛豫增强,是MRI行对比剂增强检查的基础

5、伪彩色的功能图像

人体各种组织的T2驰豫要比T1驰豫快得多

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系统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CAD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即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X线摄片要求

1)正、侧位,必要时斜位、轴位和切线位

2)包括软组织和邻近关节

3)必要时两侧对照

CT检查

用较低的窗位和较窄的窗宽来观察软组织,用较高的窗位和较大的窗宽来观察骨组织。

骨结构与发育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发育:膜化骨、软骨内化骨;成骨、破骨;

骨基本病变

1.骨质疏松: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严重时椎骨内结构消失,椎体变形,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呈梭形,成鱼的椎骨状。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骨内钙盐减少引起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骨质软化平片P32)

3.骨质破坏: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性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增大

5.骨膜异常: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骨膜受刺激后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常提示有病变存在。习惯称之骨膜增生。

骨膜三角(Codman’s 三角):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

6.骨内及软骨内钙化

a)软骨类肿瘤--瘤软骨内钙化

b)骨梗死--骨髓内钙化

c)关节软骨或椎间盘软骨退变--软骨钙化

7.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的中断)。绝

对密度增高和相对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疾病诊断:

骨骼与软组织创伤

1.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确定位移时在长骨以近端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端的位移方向和程度;骨折

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为对位不良,而成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

嵌入型骨折:定义:骨折断端相互嵌入X线表现:不显示透亮骨折线,而表现为条带状密度增高影,骨皮质与骨小梁连续性中断、相错。断端移位不明显,以股骨颈多见。

儿童骨折特点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影,所以它的骨折线不能显示。X线上只显示骺板、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还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下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4常见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脊柱骨折

3特殊骨折:嵌入型骨折;骺离性骨折;青枝骨折

2.骨挫伤

3.脊柱骨折:爆裂性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

4.椎间盘突出:许莫(Schmorl)氏结节:髓核向椎体突出,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

质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可对称见于相邻两个椎体的上下面。

分型: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

X平片价值有限,CT直接征象:椎体周边或后缘软组织密度影,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或消失

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骨与软骨组织的感染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特点骨质破坏为主,但修复和骨质增生已开始,在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密度轻度

增高的现象。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特点残存的骨破坏,大量的骨质增生和可有死骨形成

特殊表现:慢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

3.骨结核:以腰椎多见,病变好发相邻的两个锥体,附件较少受累

短骨骨干结核少见,初期改变骨质疏松,。继而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出,又名骨囊样结核或骨气鼓

椎体中央型;边缘型;韧带下型

长骨结核:

a)骨质疏松、骨质破坏为主

b)骨骺、干骺端松质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

c)“泥沙样”死骨

d)易向关节方向扩展形成关节结核

e)“骨气鼓”

脊椎结核:显示锥体和附件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锥体骨质破坏可引起锥体塌陷后突,以致椎管狭窄。

冷性脓肿: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咽后壁脓肿

脊椎结核X特点

a)椎体骨质破坏、楔形变

b)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c)椎旁冷脓肿形成

d)脊柱侧弯、后突畸形

良性恶性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

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与

正常骨界限清晰,骨皮质变薄、膨

胀、保持其连续性呈浸润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整,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

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可

有少量,无Codman三角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可见Codman三角

周围软组织变化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压迫移位,

多无软组织肿胀块影,如有肿块,

其边缘清晰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在观察图像时应注意发病部位、病变数目、骨质改变、骨膜改变和周围软组织变化P50

1.骨软骨瘤:外生骨疣--最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11~20岁;病理:骨性基底+软骨帽+纤维包膜

影像学表现

?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骨相连续的骨性突起

?表面有软骨帽覆盖,软骨帽内可见钙化

?常见于干骺端,背离关节生长

2.骨巨细胞瘤表现:

好发于骨骺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影像学表现:良、恶性特征均有

?偏心性、膨胀性生长,皂泡样

?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瘤内无钙化

?病灶内为软组织密度和/或液性囊腔,可有骨性间隔

?生长快→软组织肿块。

3.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11~20岁50%,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病理学特点:肿瘤性骨组织

四特点:局限性的骨质破坏、骨膜新生骨(葱皮样、放射状、Codman三角(袖口征))、瘤骨形成和软组织肿块。

分为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多)

成骨型: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可有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软组织肿块中也有较多肿瘤骨。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P53

溶骨型:骨质破坏主,少有增生。骨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中多无瘤骨生成。易引起病理性骨折。P54

4.转移性骨肿瘤高龄发病、多发、好发于脊柱、骨盆、肋骨、颅骨,侵犯长骨时少见骨膜增生和软组织

肿块,较少侵犯膝关节和肘关节以远的骨骼。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分为溶骨型(多)、成骨型、混合型

溶骨型

?斑点状、虫蚀状或鼠咬状破坏,可融合成片

?边缘模糊、不规则、无硬化

?常并发病理骨折,骨膜反应少见

?颅骨或椎骨病灶可呈类圆形,边缘清楚

成骨型:

?常多发,呈斑点状、小片状或块状骨质硬化

?骨小梁增厚、间隙变窄,骨外形大多不变

混合型:溶骨与成骨同时存在

●关节间隙(X线)=关节软骨+真正关节间隙+少量滑液

●基本病变表现

1.关节肿胀

2.关节破坏

关节退行性病变:病理基础:关节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

X线表现:

?好发于脊柱、膝关节、髋关节(重)

?早期: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增厚、韧带骨化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松。

3.关节强直

?骨性关节强直: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X线表现: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骨小梁贯穿关节;常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

?纤维性强直: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纤维组织连接,关节活动消失;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

无骨小梁贯穿关节;常见于关节结核。

4.关节脱位

●关节疾病

化脓性关节炎特点发病急,好发于髋、膝关节承重面,多累及一个关节,症状明显,早期可出现关节间隙的改变,骨端破坏先见于关节的承重面,破坏区域叫广泛,晚期关节骨性强直。

X线表现: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间隙稍增宽

?活动期:关节间隙变窄;承重面骨质破坏;关节脱位

?恢复期:可出现关节强直

骨型关节结核:X线表现较典型,以骨骺、干骺端结核为基础,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关节骨质破坏。

滑膜型关节结核:常累及一个较大的关节。

?早期: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可增宽

?进展期:骨质疏松;对称性关节边缘虫蚀状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较晚(缺少蛋白溶解酶)

鉴别要点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

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缓,病程长,进展慢

骨质疏松少有,且为一过性常有,渐进性

骨质破坏持重部位,伴骨质增生非持重部位,少骨质增生

关节软骨破坏较早破坏较晚

死骨常有,大块状少见,泥沙样

关节强直常为骨性强直常为纤维性强直

邻近肌肉萎缩少见常见

第三章:呼吸系统

●正常影像表现

胸壁软组织: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褶皱,胸大肌,乳房乳头

正常肋骨变异:颈肋、扠状肋、肋骨融合

肺野:是指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表现的均匀一致较为透明区。横向:分别在2肋4肋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纵向:将两侧肺纵行三等分

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形成“>”之间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上下两部构成逗点状“ ,”阴影。

肺纹理: lung marking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树枝状放射的致密索条状阴影,为肺动静脉和支气管构成。其特点:

?由肺门向外放射状分布;

?由中央肺门处向外逐渐变细;

?一般肺外带处几乎消失。

基本病变

1.肺部:

a)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活瓣效应———局限性阻塞性肺过度充气

X线表现: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透亮度增高

?病变支气管所属肺野肺纹理稀疏

?纵隔摆动,常为支气管异物所致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终末细支气管狭窄活瓣效应———肺泡过度充气肺泡壁破坏

X线表现:

?两肺弥漫性透亮度增高

?两肺肺纹理稀疏、变直

?两肺体积增大的间接表现: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变平;心影变小垂直型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不张,肺叶不张,肺段不张

X线共性表现:

?所累及区域肺透亮度下降

?所累及区域肺纹理聚拢

?所累及区域肺组织体积缩小的征象

肋间隙变窄肺门移位

横膈上移纵隔移位

气管移位叶间裂向心性移位

阻塞性肺炎

b)肺实变:实变中心密度常较高,而边缘区较淡。在实变区有时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

管气像(air bronchogram),可以和肺不张比较。

c)空洞与空腔

薄壁X线表现:境界清晰、内壁光滑的圆形透明区,一般内无液平,周围很少有实变影。

病理基础:由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的壁厚为3mm以下的空洞。

厚壁X线表现:不规则的透明区,内壁可光滑或凹凸不平,周围可由实变区。

病理基础:洞壁厚度超过3mm。洞壁组织根据原发病而不同。

d)结节直径≤2cm;肿块直径>2cm

e)网状细线状与条索状影:肺间质

f)钙化:爆米花样钙化,蛋壳样钙化

2.胸膜:

a)胸腔积液(异病同影)X线表现: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肋膈角消失。膈影不清。下肺野致密阴

影上缘为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

局限性胸腔积液:

肺下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肺下野密度增高,“膈”上抬。其最高点偏外侧1/3。卧位检查可见原抬高的膈恢复正常位置,肋膈角重变正常,而患侧肺野密度增高,立位时“膈”又抬高。

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后前位表现较复杂,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侧位可见在叶间裂部位的梭形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故在侧位较正位易于识别。

b)气胸与液气胸:

X线表现:

1)患侧肺萎陷致透亮度减低,并向肺门侧压缩

2)丝状脏层胸膜线清晰可见

3)肺与胸壁间出现无肺纹理的透亮带

4)张力性气胸可有纵膈向健侧移位

5)横隔下降变平,伴有矛盾运动

CT表现:肺外周无肺纹理的气体密度弧状带,内侧可见压缩的肺

c)胸膜肥厚黏连钙化

d)胸膜肿块

原发性胸膜间皮瘤;继发性转移性肿瘤

3.纵膈改变:

●疾病诊断

1.支气管扩张症:

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状透亮影

高分辨率CT:诊断最常用方法。1)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常表现为“轨道征”;当垂直时,可表现为有壁的圆形透亮影,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组成“戒指征”2)曲张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呈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3)囊状型,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形成葡萄串状,合并感染时可合并液平4)当黏液栓充填扩张的支气管管腔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

改变。合并感染时,扩张支气管周围有斑片状渗出影,纤维条索影等表现。

2.肺炎:

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包括红肝和灰肝样变期。

?密度:X线表现主要为均匀的致密影在致密影中有时可见支气管气像

?形态:病变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状

?边缘:病变仅累及肺段时,边缘模糊;当肺炎累及整个肺叶时,以叶间裂为界,边缘清楚,形态与肺叶一致

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

?好发于双肺中下肺野的中内带

?肺纹理增粗、模糊

?成散在斑片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斑片能够融合成大片

?邻近的肺野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3.肺脓肿:

吸入性: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血源性:继发金葡菌引起的脓毒败血症,病变常多发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如胸壁感染、膈下脓肿等

X线表现:可单发可多发,早期肺内团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急性可见类圆形致密影,其内可见液气面,内壁光滑,外壁下缘模糊,同侧肋膈角消失。慢性脓肿周围炎性渗出逐渐吸收,空洞壁变薄,腔也逐渐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纤维条索状病灶。(慢性表现为密度不匀,排列紊乱的索条状及斑片状影,慢性肺脓肿表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壁空洞,内外壁边缘清楚)

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4.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a.原发综合征:原发灶炎-淋巴管-淋巴结炎组成的哑铃双极现象。X线:1)原发浸润灶,多在

中上肺野,呈圆形,类圆形,局限性斑片影2)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形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3)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肺门增大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并突向肺野。增强CT:淋巴结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物质,中心不强化周边强化,增大淋巴结常呈环状强化。

b.胸内淋巴结结核:结节性、炎症性

?血行播散型(Ⅱ型)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三均一)

A 病灶分布均匀,从上到下,从内到外

B 病灶大小均匀,均为粟粒大小

C 病灶密度均匀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三不均)

A 病灶分布不均匀,以上中肺野为主

B 病灶大小不均匀,可片状或结节状

C 病灶密度不均匀,病灶可有钙化或渗出性云絮状模糊阴影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存在。

①浸润性肺结核:

X线:局限性斑片阴影(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段);大叶性干酪样肺炎;增殖性病变(梅花瓣、树芽);结核球;支气管播散病变;硬结钙化或条索影

大叶性干酪样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成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结核球:圆形,椭圆形阴影,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变,称为“卫星灶”。

②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晚期。X线&CT:纤维空洞(上中肺野常见,壁厚,内壁光整);空洞周围改变(大量渗出、干酪样病变AND钙化、大量纤维黏连);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肺纹理紊乱,垂柳症);代偿性肺气肿;胸膜肥厚及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5.肺肿瘤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以鳞癌多见

早期:

X线常无特异表现,偶尔有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

CT清晰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中晚:

X线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直接间接征象)

反S征(当右上肺支气管肿瘤伴右上肺不张时,不张的右上肺下缘形成横行的“S”形,外侧为不张向上

收缩的水平裂,内侧弧形向下的为肿瘤的下缘)

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和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杯口状戒断。

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侧肺组织实变,多为散在分布。

肺不张:肺叶或肺段的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体积缩小。

CT在是否侵犯纵隔结构、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等征象尤为敏感。

2)周围型肺癌:肿瘤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种组织类型均可见到,以腺癌为主;

早期:指瘤体直径<=3.0cm,且无远处转移者。

X线肺内结节影,可有空泡征,多有分叶征或毛刺征或胸膜凹陷征。

CT清晰显示肿瘤内部改变、边缘情况及周围征象。

中晚:

X线肺内球形肿块,有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很少见。

结节灶分叶征毛刺征

表现肺野内可见边缘光整的结节

灶密度均匀病灶边缘呈波浪状的小而深的

分叶。两个相邻的分叶间明显凹

入出为切记

病灶边缘有短直细小毛刺,使肿块边

缘毛糙不规则。

病理基础为肿瘤生长均衡,并呈膨胀性

生长,挤压周围正常肺组织,

导致部分萎陷成假包膜,使肿

瘤边缘光滑分叶主要由于肿瘤生长速度不

均衡及局部淋巴播散灶融合

毛刺的形成与肿瘤浸润及癌性淋巴

管炎有关。

3)弥漫型肺癌指发生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为腺泡结节状占位病变。

X线:早期可表现为孤立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其间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晚期表现为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进一步发展病灶可以融合。

4)转移性肺肿瘤:

?血行播散:多表现为多发球形病变,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两中、下肺外带为多。

?淋巴播散:两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索条状影,其间可见小的致密点状阴影。可与血行播散同时存在。

?邻近器官直接播散

6.肺栓塞:

X线:平片可见区域性肺纹理稀疏、纤细、肺透明度增加。并发肺梗死者,可见肺内类楔形阴影。

CT:1)肺动脉腔内偏心性或类圆形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位于管腔中央及出现“轨道征”和管腔闭塞。2)附壁性环形充盈缺损,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3)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塞和胸腔积液。

●纵隔原发性肿瘤:

前、中、后纵隔最常见肿瘤

前纵隔:常见为胸腺瘤、畸胎瘤,前心膈角区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

中纵隔:淋巴瘤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主要是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或节细胞神经瘤等

第四章:循环系统

●正常心脏血管结构:

正常心垂位心、斜位心(T2:T1=2)、横位心

1)后前位投影

一般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尖指向左下方

心右缘分两段: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合影,下段为右心房

心左缘分三段:主动脉球、肺动脉上干及左心室段

2)右前斜位投影

人右前方贴近胶片,冠状面与其成45°角

心前缘自上而下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下端构成。心后缘由左心房及部分右心房构成

3)左前斜位投影

人左前方贴近胶片,冠状面与其成60°角

心前缘自上而下分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后两者成一弧度。

心后缘为左心房及左心室段构成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左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心右缘出现心底部双房影及心右缘双弧影

后前位心左缘第三弓形成(四弧征)

右前斜位食道中段受压向后移位

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后缘弧度后突,最突点上移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左心室衰竭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PDA、VSD)

2)右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心右缘下段向右扩展、膨隆,最突点位置偏高

左前斜位右心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的一半以上,膨隆并与心室段成角

常见于右心衰竭、房缺、三尖瓣病变等

3)左心室增大表现X线表现

后前位心尖向左下延伸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相反搏动点上移

左前斜位或左侧位左心室与脊柱重叠大于1.5cm,伴心后间隙变窄或消失

右前斜位心前下间隙变窄或消失

常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4)右室增大表现X线表现

右心缘下段向右膨突,最凸点下移,心尖部圆隆上翘;

肺动脉段膨凸,相反搏动点下移;

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

左前斜位心室膈段增大,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及某些先心(PDA、VSD)等。

Kerley B线:因水肿液贮留而增厚的小叶间隔,最多见于肋膈角区,长约2-3cm,宽约1-3mm,垂直于侧胸壁。

疾病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风湿性心脏病

1.二尖瓣型心形,心脏增大,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

2.主动脉球正常或缩小;

3.合并左心室增大;

4.二尖瓣膜钙化;

5.肺静脉高压;

6.常在二狭基础上发生;

3)房间隔缺损

1.二尖瓣型心形,常有中度增大;

2.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以右心房为主;

3.肺动脉段膨突,搏动增强,可见“肺门舞蹈”征;

4.左心房一般不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缩小;

5.肺充血或肺动脉高压;

4)法洛四联症

1.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

2.右心室增大

3.左心室缩小

4.肺少血征象

5.主动脉增宽,并向前、向右移位

5)心包炎

6)主动脉夹层

第五章:消化系统&急腹症

●传统法钡检技术按检查时序应包括:粘膜相充盈相加压相。

●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

—)轮廓改变

龛影亦称之为壁龛(crater),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部性外突的影像,病理基础是消化道壁的溃烂缺损,致使钡剂进人壁内。

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之外,使钡剂填充其内。有正常黏膜通路,与龛影不同。

充盈缺损(f111ing defect)是指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此征多见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少数亦可为异物或肉芽肿所引起。

二)粘膜及粘膜皱襞改变

1. 粘膜破坏多由恶性肿瘤引起,表现为粘膜皱襞消失,形成杂乱无章的钡影,造成与正常粘膜皱襞的连续性中断。

2.粘膜皱襞平坦多为粘膜和粘膜下层水肿或肿瘤浸润所引起。其表现有良恶性之分。

3.粘膜纠集慢性溃疡时,因瘢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4.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多见于慢性胃炎和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粘膜皱襞的透明条纹影增宽,常伴有皱襞迂曲和紊乱。其病理基础为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症、肿胀及结缔组织增生。

三)管腔改变主要为管腔狭窄或扩张。

四)位置和可动性的改变

邻近病变的压迫常可致消化管位置发生改变;先天性异常和胃肠道的扭转亦是导致位置异常的常见原因。五)功能性改变胃肠道功能性改变包括:1.张力改变 2.蠕动改变3.排空功能改变 4.分泌功能改变。

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的异常。

●食道共有4个生理性狭窄,在影像学表现:食道入口处狭窄;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横膈

裂孔部狭窄。

盈缺损,常有表浅溃疡;③溃疡型:以大小和形状不同的龛影为主。④缩窄型:呈节段性对称性环形狭窄

或漏斗状梗阻,管壁僵硬。OR (浸润型,增生型,溃疡性) ● 胃肠疾病

1) 牛角型胃、钩型胃、长型胃=无力型胃、瀑布型胃

3) 胃

好发于胃窦幽门区,约占50%~60%,其次为贵门和胃体小弯侧。 腔内充盈缺损。

② 腔内龛影: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为“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

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这些充盈缺损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上述征象称为“半月综合征”。

③ 粘膜改变:粘膜破坏、中断、僵直。

④ 胃轮廓改变:胃腔变形,边缘不整齐,胃壁僵硬,病变部位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容积小且固定。 5) 肠结核(鉴别,crohn 好发于回肠和右半结肠,成阶段性跳跃性,易发生窦道及肠梗阻) 好发于回盲部,常累及盲、结肠,也可发生于空、回肠。 1、溃疡型肠结核:①激惹征(或称跳跃征):此征常发生在回盲瓣区域,在此区域钡剂通过迅速而不易充盈,末端回肠可呈细线状。②变形:病变肠管呈轻度不规则狭窄,结肠袋变浅甚至消失。③龛影:溃疡较深时,病变段肠管呈不规则锯齿状,常与正常段肠管相间。

2、增殖型肠结核:①病变段肠管呈小息肉样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②肠壁增厚,管腔变窄、变形,严重时产生肠梗阻。③肠管缩小变短,并见肠腔内粘膜紊乱且粗细不均。 6) 结肠癌:都差不多,充盈缺损;龛影;狭窄 ● 肝脏

怎么看,CT 病变密度,形态,大小,数目;增强后病灶强化OR 不强化,肝血管表现。

1)肝海绵样血管瘤

DSA:“早出晚归”特点。血管瘤呈爆玉米花样染色,称“血湖”。无肿瘤血管和动静脉瘘出现。以上表现对诊断本病具有特征性。

CT:(早出晚归,边缘强化可成结节样,向心性强化)

平扫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30HU;

增强是诊断关键。

①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斑块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密度;

②门静脉期: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

③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由原来平扫低密度的肿块变成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形同的等密度或

高密度肿块,并持续10min或更长。

MRI: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和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

肿瘤在T1为均匀的低信号,T2为均匀的高信号。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称为“灯泡征”。

2)原发性肝癌:90%为肝细胞癌。巨块型>=5cm、结节型<5cm、小肝癌<=1cm

CT:平扫常见肝硬化表现,肝轮廓显示局限性突起,肝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肿块,肿块多为低密度。巨块型中央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

CT增强:

1)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尚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

2)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而肿瘤密度迅速下降。

3)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而在明显氢化肝实质的对比下,又表现为低密度。

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3)肝转移瘤

CT: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小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常为多发。肿块密度均匀,发生钙化或出血时,则内有高密度灶;液化坏死、囊变区则呈水样密度

增强:动脉期呈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部分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灶,边缘强化呈较高密度,构成“牛眼征”

4)肝脓肿

CT:平扫示脓腔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见气体或液平。环绕脓腔可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的环形影为脓肿壁。急性期可见环状低密度水肿带。

增强CT脓腔不强化。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周围水肿带发生延迟强化。低密度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早期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为环征。

MRI:MR平扫示T1低和T2高信号改变。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Gd-DTPA增强后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如果在脓腔内发现气体影,对诊断肝脓肿更有把握。

5)肝囊肿

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低密度区,CT值接近水,0~15Hu。增强后囊肿不强化,显示更清楚。

MRI:TlWI呈均匀极低信号区,边缘光整锐利,T2Wl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囊肿轮廓更清楚。囊肿无增强。在MRCP上囊肿仍为明显高信号

胰腺

1)胰腺癌

CT:①胰腺肿块平扫多为低密度影。②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双管症)。③增强扫描是乏血供肿瘤,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④侵犯胰周血管及远处转移。

MRCP示胆总管扩张,下段鸟嘴状狭窄,胆囊增大。

2)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CT诊断重要意义,不宜口服对比剂。典型表现是胰腺局部或弥散性肿大,密度稍减低,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导致胰腺边缘不清,邻近肾前筋膜增厚。

水肿型:程度轻;

坏死出血型:胰腺明显肿大,改变显著,密度不均,坏死呈低密度而出血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坏死区不强化。

慢性胰腺炎:胰腺弥散性或局部增大或萎缩,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其特征性表现是胰腺走行区有钙化灶及结石形成,常呈斑点状致密影,沿胰管分布。慢性胰腺炎→胰腺胰管钙化(特殊征)

●急腹症

1)肠梗阻

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3类,机械性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动力性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血运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

小肠梗阻:可见阶梯状排列液气平面,肠腔扩大,环状黏膜。

结肠梗阻:袋形变浅—消失。肠腔充气,扩张。

单纯性小肠梗阻

X线: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

根据胀气扩大肠曲的类型可估计梗阻的位置。

高位梗阻:梗阻近端肠管主要存留液体。

低位梗阻:扩张肠腔及液面多,分布范围可占据整个腹部。

CT:扩张的近端肠管与塌陷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之间的“移行段”,为判断梗阻部位和原因

的重要依据。

绞窄性小肠梗阻:多为闭袢性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咖啡豆征:充气闭袢性肠管呈U形,在形态上似咖啡豆。

急性肠套叠: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结肠梗阻:大肠癌、乙状结肠扭转是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

乙状结肠连同系膜扭转而导致该肠段闭锁,内含大量液体,形同马蹄状,其圆弧部向上,两

肢向下并拢达左下腹梗阻点,这种特征性表现在立位X清晰可见。完全梗阻在钡剂灌肠时,

鸟嘴状。

麻痹性肠梗阻

X线&CT:大小肠呈均等性扩张和积气,可有液面形成。通常以全结肠扩张充气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2)胃肠穿孔:膈下游离气体X线

X线表现:腹部透视及腹部平片仍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Ⅹ线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膈肌,下缘分别为肝、脾上缘。

3)腹外伤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X线检查

◆尿路造影

⑴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血肾盂造影(IVU)⑵逆行性尿路造影⑶血管造影

?USG检查

?CT检查: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

?MRI检查

●生理性狭窄:肾盂连接部、越骨盆处、进膀胱处

●泌尿系统结石首选CT平扫

约90%结石可由X线显示,称为阳性结石;其余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在平片上发现,称为阴性结石。

肾结石:位于肾盂、肾盏内圆形、卵圆形、桑椹状、珊瑚状高密度影。

输尿管结石:枣核状、米粒状。停留于生理狭窄处,长轴与输尿管平行

膀胱结石:圆形或卵圆形,分层或同心圆状。结石可随体位改变位置

●泌尿系统结核

?自截肾:肾结核干酪化病灶发生大片钙化,甚至全肾钙化

?尿路造影

肾结核

?早期肾小盏顶端虫蚀样坏死,小空洞形成,局部狭窄

?后期肾盂肾盏广泛破坏,积脓,疤痕收缩

?自截肾

输尿管结核:

?串珠状改变,僵直、缩短

膀胱结核

?膀胱明显缩小,挛缩膀胱

●泌尿系统肿瘤

肾细胞癌:最多见肾恶性肿瘤,临床无痛性血尿。

CT:平扫~肾实质内肿块。肿块密度可均匀不均,高低。

增强皮质期:

由于肿块血供丰富有明显而不均一强化,强化程度似皮质;

肾实质期和肾盂期肿块因强化程度减低及周围肾实质显著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

但少数肾癌血管不丰富,增强各期密度均显著低于肾实质。

肾盂癌:无痛性全程血尿,肿瘤可顺行种植在输尿管和膀胱壁上。

CT:表现为肾盂区肿块,其密度或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肾窦脂肪,也不同于尿液。

增强可见肿块轻度强化。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平滑肌、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临床多无症状。

CT:肾实质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肿块,内有脂肪性密度灶和软组织密度区,前者为瘤内脂肪成分,后者代表病变内血管和平滑肌组织。

增强肿块脂肪性低密度区无强化,而血管性结构发生较明显钙化。

●肾盂旁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表现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液性无回声区,边缘光滑锐利。呈均一水样密度和信号强度,增强检查无强化。

成人型多囊肾:双肾布满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其回声、密度和信号特征均类似单纯性囊肿,可发现部位囊肿呈出血性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度。

●正常肾上腺右侧斜线状、倒V型或倒Y型,左侧倒V或倒Y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位置:腹主动脉旁和肾门,直径大于3cm

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部位,约占90%,其也称为10%肿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10%为多发,10%为恶性。

中枢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MRIvsCTvsDSA

MRI对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上优于CT,其主要缺点是难以显示新鲜的出血和钙化点,对于神经系统的诊断,同时获得CT和MRI图像是很重要的。MRI总体上优于CT,它可以多平面成像,无需对比剂就可获得高组织对比,无骨和空气伪影等。

●代谢类pet药物主要有三个:18-FDG,11C-蛋氨酸,11C-乙酸盐

●目的:发现肿瘤、进行定位、确定肿瘤的大体结构(实质性,囊性,坏死,钙化)肿瘤于周围结构的

关系(占位,脑积水)

●CT基本病变表现:

1.部位:颅内脑外、脑内、颅外

2.密度改变:高、等、低密度

3.增强特点:均匀、非均匀、环形强化、无强化

4.脑结构改变: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

5.颅骨改变

占位效应:由颅骨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为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MRI检查:

1.肿块:一般含水高,成长T1长T2,脂肪类肿块短T1长T2,顺磁场如黑色素瘤成短T1短T2,钙化

和骨长T1短T2(注:长T1是低信号,长T2是高信号)

2.囊肿:含液囊肿呈长T1长T2,含粘液蛋白和类脂质囊肿成短T1长T2。

3.水肿:成长T1长T2,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4.出血:急性血肿TIWI,T2WI成等或稍低信号,MRI不易发现;亚急性期血肿,TIWI,T2WI血肿周围信

号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移;慢性血肿,T1WI,T2WI呈高信号,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囊变期表现入水,低信号环更明显。

5.梗死:超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急性期由于脑水肿、坏死和囊变,呈长T1长T2。

●疾病诊断

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

脑血管:脑梗死、脑出血

脑外伤:脑挫伤、脑内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膜瘤:

脑外肿瘤

CT:

a.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常可见斑点状钙化

b.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

c.脑实质多受压推移

d.瘤周水肿轻或无

e.颅骨可受累

f.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MRI:T1WI呈等或稍低,T2WI等或高信号,均一强化,脑膜尾征

2)星形细胞瘤:颅内最常见原发肿瘤

脑内肿瘤,安分化程度分4级

CT:

a.低密度——高低混杂密度,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

b.形态不规则,边界清——不清,

c.随着肿瘤级别升高,强化增强,占位效应及水肿由轻到中

MRI:恶性度越高,T1,T2越长

3)转移肿瘤:肺癌

中老年多见,存在原发病

CT:

a.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

b.呈等或低信号密度灶,出血密度增高

c.瘤周水肿较重(小病灶大水肿)

d.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垂体瘤:10mm微腺瘤和大腺瘤。雪人征、束腰征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脑梗死

?动脉瘤

?血管畸形

1)脑挫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内,散在分布斑点状高密度脑水肿

2)硬膜外血肿:

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硬膜外间隙。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

CT: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3)硬膜下血肿

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3d 2w 。

CT:急性期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

高密度1w,等密度2-6w,混杂密度2w-4m,低密度1m ,some10d

4)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为脑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形成铸型。大脑纵池出血多见,吸收快5-7d。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自然对 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 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8矿物质沉积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张: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 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XX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医学影像这门课程正是使我们了解数字信息技术等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的一个平台。以下是XX收集的《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所在班级: 12级医学影像(2)班 学生姓名:杨晓芳学号,XX202977 实习单位: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 实习时间: XX年 6月18 日至 XX年 4月26 日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

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 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最新医学影像技士考试知识点整理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医学影像技士考试知识点整理 我们影像技术专业的报考初级技士时间是十二月十五号至次年元月,考试时间是次年五月,考试分笔试和人机对话。我在家做了几套题,发现考得影像诊断和医学解剖比较多,我总结了一些重点,是常岀现的地方,有些不对的欢迎积极指岀。这些只是部分,我会继续更新……争取一年考过! 碘剂过敏试验方法:舌下试验、皮内试验、静脉注射试验、结膜试验、口服试验 CT的优点:1、密度分辨力高;2、可做定量分析;3、直下的断面图像;4、无层面以外的结构的干扰对比剂的使用:胆道造影一胆影葡胺;消化道造影一医用硫酸钡;心血管造影一泛影葡胺、双碘肽葡胺、甲泛葡糖;脑室造影一空气;尿路造影一泛影葡胺;肾盂造影一泛影酸钠;脑血管造影一泛影葡胺;椎管造影一碘曲伦、碘苯酯;输卵管造影一碘化油 普通CT与螺旋CT : 相同点:X线管连续旋转 不同点:螺旋CT采集数据扫描方式是X线管由往复旋转运动改为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扫描。受检者(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 螺旋CT的优点:一、提高了扫描速度,减少了运动伪影;二、由于可进行薄层扫描,故可提供较好的三维图像重建的容积数据 CT图像的质量参数:一、对比度与对比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二、高对比度分辨力和低对比度分辨力;三、空间分辨力;四、噪声;五、均匀度属于投射纤维的是内囊和外囊属于脑室系统的是:左右侧脑室、第三四脑室、中脑导水管高血压常见的岀血部位:基底节区临床上应用的X线的特性是: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透视和摄片各有什么优缺点? 1、透视的优点:1、可以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角度透视观察; 2、可观察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 3、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4、立即可以得到检查结果; 5、可以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操作。 透视的缺点:1、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观察不清;2、不能留下永久记录;3、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大。 2、摄片的优点:1、图像清晰反衬度好;2、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观察清晰; 3、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 4、有永久性 记录,供复查对比; 摄片的缺点:1、不便于观察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2、技术复杂,费用较高;3、岀结果的时间较长。 常用的特殊摄影有:体层摄影和软X线摄影 如何做好X线检查的防护? 工作人员的防护:1、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2、控制原发射线;3、减少散射线;4、定期健康检查; 受检者的防护:1、皮肤至焦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5cm,非投射野用铅橡皮遮盖,尤其是生殖腺和胎儿;2、缩小照射野。 选择性血管造影:经皮穿刺动脉或者静脉置入导管,在电视屏的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送入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 MRI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静磁场B0中的自旋不为零的质子的原子核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用感应线圈检查技术 获得组织弛豫信息和质子密度信息,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经图像后处理得到磁共振模拟影像的方法和技术。 简述MRI的优缺点: MRI和CT比较,优点是: 1、除了显示解剖形态变化外,尚可提供病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 2、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高,图像层次丰富。 3、可取 得任意方位图像,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比CT准确;4、无骨骼伪影干扰,并可直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5、消除了X 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且无碘剂过敏之虞。 MRI的缺点: 1、骨骼和钙化病变显像不如CT有效; 2、成像速度慢,费用高; 3、安装有假肢、金属牙套、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进 行MRI检查;4、可产生幽闭恐惧症。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 第一章总论 1.X线的特性 (1)X线具有穿透性 (2)X线具有荧光作用 (3)X线具有感光效应: (5)X线在均匀、各向同向的介质中,直线传播 (6)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2.CT值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称为CT值。单位为HU 第二章呼吸系统 前后肋骨相差4个肋间, 如第6前肋相当于第10后肋的高度 ※1.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 划分:为了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之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三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2.肺门: 是由肺动、静脉、伴行支气管等构成。构成肺门的影像主要是血管影,在正位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

右侧高1-2cm。 3.肺纹理 (1)定义:肺纹理是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2)组成: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等组成、构成肺纹理的主要影像是肺动脉的分支影。 4.纵隔 以第4、8胸椎椎体下缘划两条水平线,分成上、中、下纵隔。 以气管心脏升主动脉前缘之前为前纵隔,食管前缘之后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 5.膈 右膈顶较左膈顶高1~2厘米。 肋膈角:指膈肌与侧胸壁之间的夹角。 6.阻塞性肺气肿: X线表现:(局限性和弥漫性) 肺体积增大,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7.阻塞性肺不张: X线表现: 阻塞远端的肺组织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周围结构呈向心性移位。 8.肺实变:(炎性实变) X线表现:密度略高,较均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可扩散至整个肺叶。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一、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照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绪论 X线特性。 X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1.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X线影像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自然对比: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说形成的灰度对比。 人工对比:认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1.医学影像学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内容。 2.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X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 X线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时,固有的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使X线图像上的正常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 3.CT、MRI成像原理。 CT成像原理:1.获取扫面层面的数字化信息2.获取扫面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3.获取CT灰阶图像。 MRI成像原理:1.人体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1H进动2.发射特定的RF(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⑴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长骨见骨小梁变细、减少,但边缘清晰,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和变薄;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疏松谷歌易骨折,椎体可压缩呈楔形。 ⑵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大量未钙化骨样组织所致;承重骨常发生变形,三叶草样骨盆等;可见假骨折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⑶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影像表现: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扩大,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严重时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 ⑷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影像表现:X线骨质密度增高,或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于分清骨皮质与松质;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⑸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影像表现:X线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若引起骨膜增生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骨膜三角(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征象。 ⑹瘤软骨钙化影像表现:X线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可在瘤体内广泛分布或局限于某一区域。 ⑺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影像表现:X线坏死早期无异常表现,其后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⑻矿物质沉积: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影像表现:X线干骺端内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期不易显示。 ⑼骨骼变形影像表现:X线显示局部和全身骨骼变形,对于适合矫形治疗的骨骼变形可于术前进行精确测量。 2.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表现和对位对线关系、脊柱骨折的影像表现。 长骨骨折表现:骨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断裂表现为骨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 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过了3个月,回想自己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期待中带着一丝不安的心情,似乎还是昨天的事。从学校到陌生的医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理难免会有些不安,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还没有来得急去熟悉这医院,我已经开始投入紧张的临床实习中。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对专业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护理人员,我们不能停留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护理最重要的还是操作以及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在临床实习中,我真正看到了病人的疾苦,他们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治愈疾病。我们要用爱心来关怀他们,同时也要用恒心来对待他们。 第二,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临床实习不像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天天讲课,有一大堆的作业,有源源不断的考试,而是一

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在临床,学习的机会很多,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只要带着问题去工作,我们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常带着一本小笔记本,把每天的问题写上,问题解决后急时记录答案,定期整理笔记本。这是一个实用而简便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能带着厌倦和不平衡的心理对待实习。表面上我们是老师的小跟班,重复地做着跑腿的活儿,休息时间比老师少,累了也不被老师、护士长理解。但是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是对等的,我们常常要付出更多才会得到回报。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临床操作。每个老师都有她的性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能像我们期望中的那样来进行教学,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向不同的老师学习,而不应该总是抱怨老师不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更多临床方面的知识。 第四,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相学习。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实习,同学之间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不管我们的性格有多么的格格不入,都要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彼此之间都是亲人。学习上也要经常互相交流,把彼此的收获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完整版)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

影像诊断大四下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消化道首选检查方法:钡剂造影2、右前斜位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3、胃一般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牛角型②钩型③瀑布型④长钩型4、胃服钡后排空时间2—4h;服钡后2—6h钡的先端可达盲肠,7—9h小肠排空;服钡后6h可达肝曲,12h可达脾曲,24—48h排空。5、食管壁厚度3mm,胃壁的厚度正常在2—5mm,小肠壁厚度约3mm,回肠末端肠壁厚可达5mm,正常结肠壁厚3—5mm 6、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剂影像。7、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8、充盈缺损:是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9、胃肠道粘膜皱襞的改变:①黏膜皱襞破坏②黏膜皱襞平坦③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④黏膜皱襞纠集⑤胃微皱襞改变10、

食管贲门失迟缓症X线表现:①食管下端自上而下逐渐狭窄呈漏斗或鸟嘴状,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缘光滑,质地柔软,粘膜皱襞正常,呈光滑的细条影状②钡剂通过贲门受阻,呈间隙性流入胃内,呼气时比吸气时容易进入胃内③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扩张程度与贲门狭窄程度相关④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代替原发蠕动的是同步低频幅收缩,遍及食管全长,此外,尚有第三收缩波频繁出现⑤并发炎症及溃疡时,则粘膜皱襞紊乱,出现溃疡龛影11、环形征:食管平滑肌瘤造影时,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的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状或环形,称为环形征12、早期、进展期食管癌病理分型及影像表现答:早期食管癌:癌浸润至食管粘膜,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统称为浅表食管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为早期食管癌。⑴早期食管癌X 线表现:①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型边缘欠规则,扩张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大颗粒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粘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断②隆起型:病变呈不规则状扁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疡形成。③凹陷型:切线位示管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 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 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 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 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 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 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 肺结核、肺泡癌等。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22、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 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25、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 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医学影像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医学影像学 难点与重点知识点总结 1、垂体微腺瘤的病灶特点::CT: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宜采取冠状面薄层增强检查,增强时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MRI:对垂体微腺瘤显示优于ct,肿瘤在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 2、颅内出血病灶特点(梭形指示硬膜外水肿):a脑挫裂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有站位效应。有的表现为广泛性脑水肿或脑内血肿;MRI 脑水肿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b脑内血肿C T 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MRI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c硬膜外血肿: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CT 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d硬膜下血肿: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CT 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MRI常呈高信号,显示清楚。e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CT表现为闹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形成铸型,大脑纵裂出血多见,表现为中线区纵行窄带形高密度影,出血亦见于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小脑上池或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仍可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的痕迹。 3、脑梗死的CT表现:缺血性梗死: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常难以显示病灶,灌注成像则能发现异常,其后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围与蔽塞血管供血区一直,皮髓质同时受累,多呈扇形,可有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到3周出现模糊效应,病灶不可见,1到2个月后形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腔隙性梗死:缺血灶为10到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MRI对梗死灶发现早,敏感高,病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 4、听神经瘤的可靠征象:CT 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轻到中度水肿,偶尔见钙化或出血,呈均匀,非均匀或环形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伴幕上脑积水,骨窗观察内耳道呈锥形扩大。MRI 表现与CT相似增强MRI可无创性诊断内耳道内3mm的小肿瘤。 5、儿童骨折的特点。 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与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的骨骺分离,即骺骨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示,X线只显示为骺板,骺线增宽与干骺端对位异常,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儿童骨柔韧度较大,外力不易使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乳,即青枝骨折 6、不同类型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44页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x线平片发病两周内可见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发病两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形成沿骨长轴的条形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高于周围骨质 b CT检查: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能发现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c MRI检查: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与骨干长轴平行的矢状或冠状面上,骨髓腔受累的范围显示良好。在病变早期的T1WI上病变区于正常区分解模糊,出现骨质破坏后分界清楚。在T1WI上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呈高信号。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aX平片可见有明显修复的表现,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慢性骨髓炎痊愈则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化逐渐吸收,骨髓腔再通。 特殊的影像学表现:慢性骨脓肿(慢性局限性骨髓炎: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