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门德来教授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A机械控制类
序号
作品编码
作品名称
参赛队员
所在学院
指导老师
奖项
1
AC30315015
微纳尺度光功能结构研究与应用
陈丘、李家声、吴宇璇、陈家晓、陈永辉、蔡杨华、林庆宏、王卉玉、陈凯航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李宗涛、汤勇
特等
2
AC20315003
电子与信息学院
冯久超
三等
29
BC21615049
基于现实增强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投放系统
谢永盛、章浩、谢滔、肖鸿洋
软件学院
李粤
三等
30
BC22215013
转转联系人
左梦龙、孙阔、许海雯、王雨佳、
金芷伊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三等
31
BC30415011
城市沙井盖监控管理系统
邝细超、向淘、金海
电子与信息学院
贺前华
三等
庄晓康、葛宪东、张国江、梁沛聪、冯炎强、黄增锐、苏宏通、彭逸康、李斌、张文龙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丁康、朱刚
三等
11
AC20315017
华南理工大学纯电动赛车E-one
蔡凯、梁政焘、杜江、卢昱光、林耿杰、张泽敏、肖佳玉、黄嘉昱、翟宇翔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丁康、李巍华
三等
12
AC20315027
基于中枢控制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环境与能源学院
施召才
三等
8
DC31415006
四环素生物检测器
金亚彬、贾晋、靳珅、林未、陆远芳、贾乐华、邹淑香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平台——访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巍华教授

27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平台——访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巍华教授文/潘慧 尚学峰《广东科技》:请您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在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李巍华:华南理工大学一直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汽车工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和新能源汽车科学技术研究的几所院校之一,早在1997年就获批建设电动汽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特别是经过“985工程”和“双一流”的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已成为华南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广东科技》:华南理工大学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团队建设、技术支撑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李巍华: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科研平台是华南理工大学重要的跨学科发展平台,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托之一,新能源汽车领域是该平台重要的发展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集中汽车、机械、材料、自动化及信息等学科力量,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协同创新。
目前,建有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与国内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保持长期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广东省内首屈一指的集创新技术科研、技术开发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依托上述科研平台,以公共平台的角色和定位服务社会,发挥着“共享平台技术、开放资源设备、服务产业社会的重大作用;紧紧围绕国务 院关于加快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充分利用华南理工大学在人才、研究条件、设备以及多学科交叉并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水平、学科交叉型研究人才。
我们通过产学研等多种形式,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助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车辆、机械、材料、能源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和广汽集团、亿纬锂能等单位的研发实力,结合国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华南理工大学在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与集成技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高比能量长寿命及安全可靠的纯电动车电源系统、锂离子电池热管理与安全管理技术、制氢/储氢技术、高效催化剂及膜电极制备、水/热管理及能量管理、电堆及系统集成、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系列的重要成果,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标志性攻关技术项目,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广东省已形成强ખฉಯࡍኧ૦Ꭷޱ߈ኧᏔঃᏔޠರᆇખ୴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8技术支撑大的影响力。
华南理工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已获省级奖励,不重复发放
7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韩金龙、刘洊波、张本慎、张怀建、张凤春
已获省级奖励,不重复发放
8
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王迎军、邱学青、李正、项聪、张乐平
已获省级奖励,不重复发放
9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朱文坚、黄平、何军、刘新育、刘小康
3000
9
生物学科低年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王小宁、林影、刘少萍、郑穗平、朱泳媚
已获省级奖励,不重复发放
10
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道平、陈立定、史步海、赖何季、陈安
3000
11
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吴波、魏德敏、宿文姬、张原、韩小雷
38
服装设计专业重点课程建设与创新培养机制
胡小平、门德来、黄琴霞
3000
39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仓兰菊、左鸣放、赵伟礼、章远荣、李英垣
3000
40
发挥联合办学优势,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促电力学院学科建设
张波、杨泽亮、刘海权、胡丽萍、李晓华
3000
41
《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陈世元
3000
42
现代推销学课程建设
刘志超、雷鸣、黄卓龄
3000
43
精品课程网站动态生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刘粤惠、梁宇涛、龙波、龙跃、沈烨
3000
44
工科研究生公共课——数学系列教材
何春雄、姚仰新、蒋金山、方卫东、潘少华
3000
45
本期专家亢升简介

本期专家亢升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3
【摘要】亢升,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研究员。
主要教学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侧重于当代中外关系等问题的
研究。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本期专家简介
2.本期专家简介
3.本期特稿专家简介
4.本期专家简介
5.本期特高
专家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研究中心的来由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研究中心的来由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赖元楷2003年3月20日下午,我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为化工与能源学院师生做《液化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的报告,岳永魁在报告会后提问:“大鹏LNG接收站的投资,建设周期以及对广东能源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我问会议主持人,提出问题的那个人是谁,”主持人告诉我:“他叫岳永魁,是华贲老师的博士生”。
2003年12月16日,岳永魁领着华贲老师到深圳财富广场来见我,大家一起讨论了广东能源发展的前景和液化天然气到广东后的综合利用等问题。
2004年开春之后,电力学院的杨泽亮副院长也到深圳来了、周景也来了,并不断来往,不断与深圳发改委、深圳化工行业协会讨论天然气的冷能利用和压力能利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理念,策划要在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来研究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在深圳财富广场19LM谈共同的理念和我们的作为从04年6月开始,就以深圳市梓元咨询公司名义在为大鹏接收站做《深圳LNG综合利用咨询报告》和为龙岗旅游局做《冰雪世界主题旅游项目咨询报告》,以实际行动去推动天然气研究中心的成立。
满怀激情的2004年,我以“气人再从戎”的一首诗全情表达难忘的2004年和值得称赞的2004年。
气人再从戎气人再从戎,零四夏秋冬。
寻梦去上海,研究到华工。
气话随口出,行业心灵通。
事事气立论,处处气相逢。
滔滔燃气路,走笔绘彩虹。
余热烧不尽,八千大卡用。
点燃歌盛世,社会作献奉。
气中求乐趣,衣襟知好风。
去黄浦江畔寻找上海的梦到华工找刘书记和刘校长解决问题(一)关于联合成立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的决定(二)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开春之后,我带着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常务付主任的使命到学校找到刘树道书记、刘焕彬校长,提出了要学校支持研究中心的开办和发展,希望在办公场地、开办费、办公人员方面给以支持。
经学校领导的研究决定,在北区科技园三楼给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20万元的开办费和二个专职人员指标,使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的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关于核对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关于核对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信息的通知
各团委:
2014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共有来自21个学院的206件作品参加比赛,作品涵盖机械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和哲学、社会、法律、教育、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是我校近两年来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的集中展示。
本届竞赛采用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的评审方式,最终将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现结合各学院参赛团队校赛申报书上的信息整理出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见附件1),现予以公布。
请各学院认真核对基本信息(主要核对该作品的名称、所在学院、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姓名等基本信息,不得随意增加其他无关人员),以学院为单位于4月21日(周二)下午17:00将信息核对表(见附件2)发送至校团委工作邮箱j2tw@,并抄送1148466707@,过期将不予受理。
联系人:陈强
电话:87110458、22236668
附件:
1、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2、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信息核对表
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
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附件
2
:
华南理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信息核对表
序号类别作品编码作品名称参赛队员所在学院指导老师备注
原信息
核对后信息
原信息
核对后信息。
培养高级人才 创新应用科技 加强国际合作 服务造纸工业——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历史回顾

文献标 志码: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 章 编 号 :0 7 2 1 0 ) -0 7—0 10 —9 1( 1 i 0 7 6 2 o 7
陈嘉 翔 , 教授 , 士 生导 师, 合 国教 科 文组 博 联 织植 物 资源化 学国际专 家委 员 委 员。 会
S, 1V ,o7 h au & a r ds 7 e 20 o 1 1Ci Pl P e nur 7 p 0 l N n p p I t 3 y
况 , 材 编 写、 教 学科建 设 、 学研 究及 成 果获 奖和 国际交流等。 科
培 养高级 人才 创新应 用科 技
加 强 国际合 作 服 务造 纸 工业
华南理 工大学 制浆造纸 工程 专业历史 回顾
。 陈嘉 翔
关 键 词 : 系调 整 ; 院 专业设 置; 招
生 ; 材 编 写; 研获 奖; 教 科 国际 交流
制 浆 造 纸 工 艺 学 的 教 授 。 时 的 植 物 纤 维 化 学 课 是 当
收博 士研 究生 , 9 7 就有 了全 国第一位 博士毕业 , 1 8年
学 生 是 赵 汝 和 , 师是 王 宗 和 教 授 ; 9 年又 有一 导 18 8
位博 士毕业 , 生 是 张利 明 , 师也是 王宗 和教 授 ; 学 导
生 达 到 了 l0 。 在 职 博 士 生 导 师 有 l 人 , 8人 现 2 已退 休 博 士生导 师5 , 聘2 。 人 返 人
1 9 年 第 三 位 博士 生 毕 业 , 生 是 詹怀 宇 , 师是 0 9 学 导
陈嘉 翔 教授 ; 19 年开始 , 年 都 有博士 生毕业 。 从 91 每
1 9 年以 后 , 97 由于博 士生导 师增加 了, 士毕业 生也 博 增加 了。 l 8 年到 2 0 年 , 浆造 纸工 程博士毕业 从 97 09 制
国内纳米牛人一览

国内纳米牛人一览本文来由:今日看到小木虫上一帖子——国内纳米界牛人及其grou p简介(网址附在本文最后),很多热心网友贴出了自己熟悉的牛人,但未见总汇型资料,因此努力了大半个晚上把这些介绍聚于本文。
首先要声明的是:1)本一览只是汇总了帖子当中提及的牛人及自己熟知的几个人物,本人相信中国纳米界会有更多的牛人,更多的后起之秀,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在本资料后面附上。
2)本文中所列人物并未按一定顺序,也没有按研究方向或所在单位进行分类,造成阅览上一些不便,请读者谅解。
如果感兴趣,读者可以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
3)本人编辑此文并无任何炫耀之心,只是把一些人物,及他们的一些简要介绍罗列出来。
如果漏写哪位大牛,还请各位见谅。
——蔡津津整理2010-5-2【姓名】:李亚栋【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方向】: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主要贡献】:最新主要贡献——提出了液体-固体-溶液”相转移、相分离(Liquid-solid-solutio n phase transfe r and separat ion)的机制,成功实现了贵金属、半导体、磁性、介电、荧光纳米晶与有机光电半导体、导电高分子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医学材料等系列尺寸均一、单分散功能纳米晶的合成制备,突破了现有合成方法通常只能适用于某些单一或有限种类纳米材料的局限。
【姓名】:齐利民【所在单位】:北京大学【研究方向】:1.胶体化学法合成大小、形貌和结构可控的无机粒子2.有机分子/生物分子/聚合物及其有序聚集体诱导下的仿生合成3.新奇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高级有序组装【主要贡献】:利用胶体化学方法和仿生合成原理来实现各种无机或有机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高级有序组装,探索具有特定大小、形貌与构造的新型功能材料的简单有效、环境友好的合成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 师 姓 名:门德来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设计学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设计学院
研 究 方 向: 视觉传达设计
联 系 电 话:39385481
电 子 邮 件: mendelai@163 .com
备 注:
导师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商
业美术专业(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委员会会员,陕西
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设计分类年鉴》编委,广州平面设计学会执委,
广东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致力于艺术设计教学与教学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语言、创新思维与
方法研究,企业形象规划与设计,设计基础教学法,汉字构形研究等。
主要出版专著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与CIS企业战略》、《现代图形设计的创意与表现》、
《现代标志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表现的突破——图形》;《广告实务——陕西省广告专业
技术人员资格评价考试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设计作品百余件曾发表于《国际广告》、
《装饰》、《中国设计分类年鉴标志卷》、《唐都学刊》、《第十一届亚运会招贴特刊》等。
设计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主持北京泰跃集团、上海娇点服饰、利君集团(利君
制药)、陕西科技馆、金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世纪金花购物中心、陕西瑞森企业集团、
易信软件股份、吐哈石油录测井公司、瑞鸽光电等CIS、VIS、品牌规划横向课题设计项目80
余项。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大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