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与绘画相互影响浅谈绘画摄影的产生

合集下载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摄影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世纪,摄影术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绘画领域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两种艺术形式互相渗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摄影为绘画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素材。

在19世纪初期,绘画的主要目的是再现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绘画的表现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摄影术的兴起,摄影师能够用相机记录下精确的场景,并将这些照片提供给绘画家作为素材。

绘画家可以从中选择细节并将其重新创作,从而创作出更加真实的画作。

1870年代,法国印象派画家就开始使用照片作为他们的创作参考,这使得他们创作的画作更加鲜活和具有现代感。

另一方面,绘画也为摄影提供了许多启示。

在19世纪初期,摄影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相对简单,照片通常只能记录静态的场景。

而那个时期的绘画家们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动态的场景,从而给摄影带来了灵感。

例如,法国画家爱德华·吉福尔的作品《人力车》,表现了一个忙碌的城市场景,它启发了摄影家们尝试捕捉快速移动的景象。

这就涌现出了许多动作捕捉的摄影技术。

因此,可以看出摄影和19世纪的绘画互相渗透,从而推动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摄影为绘画家提供了更加真实和详细的素材,而绘画则为摄影家提供了许多创意和灵感。

这种互相渗透不仅帮助两种艺术形式相互促进,而且将艺术的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峰。

摄影艺术与绘画的关联

摄影艺术与绘画的关联

摄影艺术与绘画的关联摄影艺术和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摄影和绘画在创作过程、艺术表达以及观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相互借鉴和影响,共同促进了视觉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从摄影与绘画的共性,他们相互借鉴的艺术手法以及对观赏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摄影与绘画的共性摄影和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两大类别,都具备着创作的共性特点。

首先,摄影和绘画都要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和创造力来完成作品的创作。

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画家,都需要通过对主题的选择、构图的安排以及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图。

其次,摄影和绘画都依赖于艺术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无论是通过摄影机的镜头捕捉瞬间的照片,还是通过画笔的勾勒描绘真实或虚构的画面,都需要艺术家对所见所感的敏锐度和理解力。

最后,摄影和绘画都要经历后期的修饰和加工。

摄影在暗房或数字后期处理中,画家则通过颜料、纸张、笔触等手法进行细致的润饰。

无论是后期制作还是修饰技巧,都对作品的呈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摄影与绘画的艺术借鉴1.构图与画面呈现摄影和绘画都非常注重构图,力求在画面中表达出艺术家所追求的效果。

绘画可以通过调整实际物体的比例、位置和透视来实现构图的目的,摄影则通过选择拍摄角度、运用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表达摄影者的情感和意图。

2.光影与色彩运用在摄影和绘画中,光影和色彩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对光线的捕捉和处理,摄影能够打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而绘画则可以通过调整画笔的颜色和质地来表现丰富的光影变化。

3.题材和主题的选择摄影和绘画在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上也会相互借鉴和影响。

艺术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感兴趣的领域来选择题材,有时候他们会选择相同的主题进行创作,从而相互启发和促进。

三、摄影与绘画对观赏者的影响摄影和绘画作为艺术形式,在表达艺术家意图的同时,也会对观赏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通过摄影还是绘画,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和思考。

浅析摄影与绘画的互在性

浅析摄影与绘画的互在性

浅析摄影与绘画的互在性摄影与绘画是两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摄影术的发明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到光线和色彩,从而在绘画上更加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绘画则为摄影提供了许多创作灵感和技巧,促进了摄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摄影与绘画的互在性。

一、构图方法和视觉语言的相似性摄影和绘画的构图方法和视觉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构图上,它们都需要注重对画面中线条、形状、色彩、光影等因素的处理,以呈现出艺术家所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比如,在构图时都需要注意画面的对称、平衡和层次,同时也需要巧妙地运用透视、遮挡、对比等技巧,使画面更加协调美观。

此外,摄影和绘画的视觉语言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线条的流动感、色彩的对比和渲染效果等。

这些相似之处,不仅体现了艺术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融合。

二、技术手法和艺术创新的互为借鉴摄影和绘画在技术手法上也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两种艺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对于摄影师来说,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绘画的技巧,比如构图、遮挡和光影等,以便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同时,绘画艺术也受到了摄影技术的启发。

比如,彩色照片的发明为画家提供了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许多画家通过照片中的色彩特点来设计自己的画面。

目前数字绘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绘画领域,而这些技术本质上就是借鉴了摄影的数字处理技术和图形学原理。

因此,技术手法方面的互补和借鉴,为摄影和绘画的艺术创新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三、视角和主题的多样性和交流作为两种有着千差万别艺术风格的表现方式,摄影与绘画的多样性和交流也需要被重视。

在主题上,摄影和绘画都能展现出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机所捕捉的真实情况,常常能够唤起某种焦急或深思,相对的,绘画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创造出各种充满艺术与梦幻的主题和形式,比如梵高的星夜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等。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在艺术的长河中,摄影和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两种重要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摄影的出现,给绘画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同时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可能性。

摄影术诞生于 19 世纪,它以其能够真实记录瞬间的特点,迅速在社会中普及。

摄影的写实能力让人们对视觉形象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于绘画来说,这意味着传统的写实功能受到了挑战。

在摄影出现之前,绘画主要承担着记录现实的任务,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来描绘人物、风景和事件。

然而,摄影能够更加精确、迅速地捕捉到现实的瞬间,这使得绘画在写实方面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一方面,摄影的出现促使一些画家开始重新思考绘画的本质和价值。

他们意识到,如果绘画只是简单地模仿现实,那么在与摄影的竞争中将失去意义。

于是,画家们开始探索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不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绘。

印象派画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受,注重捕捉瞬间的印象和氛围,而不是追求物体的精确形态。

这种对瞬间和主观感受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摄影技术的启发。

摄影能够定格瞬间,而印象派画家则试图通过画笔来表现瞬间的视觉体验。

另一方面,摄影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画家们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来观察和研究现实世界的细节、形态和结构,从而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例如,一些画家会参考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姿态、场景布置和光影效果,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

同时,摄影的构图和视角也为画家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摄影可以从各种独特的角度拍摄物体,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这启发了画家们在绘画中尝试新的构图方式和观察角度。

摄影还对绘画的风格和技法产生了影响。

在摄影的影响下,绘画的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

超现实主义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超现实主义画家受到摄影中特殊效果和奇特视角的启发,创作出充满奇幻和想象的作品。

他们打破了现实的逻辑和常规,将梦境、潜意识和幻觉等元素融入到绘画中,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在技术方面,摄影术的出现颠覆了绘画艺术的传统,摄影术通过将镜头对准真实世界中的景物,将影像直接打印到感光纸上,实现了真实的画面记录和效果呈现。

相比之下,绘画需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工绘制,更偏向于艺术家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再现。

在摄影术的冲击下,绘画家开始尝试引入摄影术所具有的写实性和自然光的效果,在画作中追求更真实、更细腻的表现。

法国画家克里特开始利用摄影术的透视原理,将摄影术中的光影效果引入绘画中,创造出细腻的明暗效果和立体感。

摄影术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激发了绘画艺术家对于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尝试。

在主题上,摄影术和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表达上。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能够直接将真实世界中的景象记录下来,使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

这种真实性和生活感引起了绘画艺术家的共鸣和思考,许多绘画家开始运用摄影术所擅长的题材和主题,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作为创作灵感。

印象派画家们通过观察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与摄影术中追求真实的写实性相呼应。

摄影术和绘画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表达上互相借鉴和交流,拓宽了艺术创作的领域和可能性。

在传达方式上,摄影术和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主要表现在视角和构图的选择上。

摄影术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将观察者的视线引导到画面中的主题和细节,创造出有趣和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

这些摄影术中的构图技巧对于绘画艺术家来说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许多绘画家开始在画作中运用对角线、对称、重复等构图原则,使画面更富有张力和动感。

摄影术的出现也激发了绘画艺术家对于传达方式的创新,印象派画家们通过运用快写的技法和颜色的拼贴,模糊了画面的边缘和细节,使观看画作的观众感受到眼前景色的变化和动态。

摄影术和绘画通过在传达方式上的相互渗透,实现了艺术形式的碰撞和交流。

摄影与19世纪绘画在技术、主题和传达方式上的互相渗透反映了两种艺术形式在创作理念和方法上的交流和借鉴。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摄影和绘画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在19世纪时经历了许多相似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摄影和绘画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的现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从19世纪摄影和绘画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如何相互渗透和互相影响。

要了解19世纪摄影与绘画的互相渗透,就需要先了解19世纪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摄影术刚刚问世,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

与此19世纪的绘画艺术也经历了许多变革,从古典主义艺术到浪漫主义、印象派的崛起,艺术风格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摄影和绘画之间产生了许多联系和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艺术的进步。

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最直观的表现在摄影对绘画的影响上。

摄影术的问世使得艺术家对绘画的传统观念和表现方式产生了质疑和挑战。

传统的绘画艺术主要依靠艺术家自身的感知和创作能力来创作作品,但摄影却能够直接记录客观的事物,使得艺术家不再需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来描绘客观事物。

这种直观、客观的方式对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画家开始尝试模仿摄影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世界,力求刻画更真实更精确的形象。

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就受到摄影技术的启发,通过光影效果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摄影感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再追求传统绘画的精确度和光影效果,而是更加注重真实感和客观性。

摄影的影响使得19世纪绘画逐渐向更真实、更客观的方向发展,改变了原有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

摄影也受到了19世纪绘画艺术的影响。

在19世纪时,摄影术刚刚兴起,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因此摄影艺术家往往借鉴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

19世纪摄影家奥古斯特·萨拉莫的作品《月亮的照亮下的舞蹈学校》中,他在构图和光影处理上完全借鉴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通过光影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营造出了宁静和梦幻的氛围。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19世纪是艺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摄影和绘画的相互渗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方面,摄影的技术和视角的创新给19世纪的绘画带来了很大的推动。

摄影家尝试着通过摄影机的“机械视角”来获得更加客观的现实,然后再将这种现实呈现给观众。

绘画家也开始去探讨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客观事物,这样的设计方法使得绘画作品的真实感不断提高。

因此,在某些方面,摄影与绘画互相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变成了两者发展的重要要素。

另一方面,绘画和摄影相互渗透,并不仅仅是技术手段上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上的影响。

在摄影出现后,绘画艺术家对于客观的事物的描绘开始更加注重真实和细节,他们不仅要画出物体的形态,还要强调物体的材质、质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同时,1900年左右的绘画家们还对于光的运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一点与摄影在光的处理方面相通。

他们运用自然光来表现物体,得到了与摄影类似的效果,创造出了更加逼真的作品,也引发了一波广泛的艺术革命。

因此,摄影和绘画的相互渗透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艺术现象。

从两者相互引领和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艺术的发展与变革,体现了19世纪艺术的独特之处。

艺术的碰撞:摄影本质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

艺术的碰撞:摄影本质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

艺术的碰撞:摄影本质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
摄影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每种形式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摄影的本质和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摄影的本质。

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像机将光线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的艺术形式。

摄影利用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镜头调节和控制光线的照射,从而捕捉并记录下所拍摄对象的形象。

摄影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将瞬间的现实情景定格下来,使观者能够准确地看到被摄物体的细节和特点。

与之相比,绘画艺术则是通过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绘画可以通过线条、颜色和形状等手法来表现所描绘对象的外貌和内涵。

绘画艺术家可以借助画笔的自由发挥和色彩的丰富表现,使画面更具艺术感和想象力。

尽管摄影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摄影和绘画都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

无论是摄影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艺术家都会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创造力来表现所拍摄或描绘对象的特点和内涵。

摄影和绘画都可以通过构图和光线运用来构建画面的美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以及灯光的运用来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摄影和绘画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摄影的兴起,摄影也开始采用了一些绘画中常用的手法,例如后期处理和修饰等。

一些摄影师也会通过运用画面构图和视觉效果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一些绘画艺术家也受到摄影的影响,他们开始运用摄影的视角和构图方式来创作绘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摄影与绘画相互影响浅谈绘画摄影的产生
作者:孙文昭 尹大中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2期

摘 要:摄影自诞生就没有停止被绘画侵染,但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质取代着绘画的
部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摄影艺术家把照相加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并因此产生了许多
优秀的艺术作品,绘画摄影也在此产生。摄影和绘画同步发展、相互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交
融,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摄影;绘画;绘画摄影;相互影响
最近,许多摄影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在网上流传,被千万爱好摄影或者绘画
的网友膜拜:比利时插画师、摄影师BenHeine的“铅笔VS照相机”系列作品中,一张庭院的照
片中,纸片挡住了茶几和椅子,纸片上的铅笔画图样却绘制了被挡住的真实场景;另一张照片
中,站在海边背包客的脸被纸片挡住,纸片上却绘制了另一幅逼真的人脸;一张蓝天白云的照
片中,纸片挡住了中间一大块位置,纸片上画了一位插上翅膀的宇航员,正要冲上云霄;美国
艺术家JimPeters的一组混合材料作品中,将1:1大小、各种造型的人物油画分别置于室内,
结合室内实景进行再拍摄,或反其道行之,先拍摄人体,后将冲洗出的人体照片与绘制的景物
放在一起形成作品;中国摄影家陈复礼与中国艺术大师吴冠中合作于1990年的《影子》,则
是由吴冠中用水墨装点陈复礼拍摄的一对鸳鸯的照片,寥寥几笔,别有趣味。

比利时插画师、摄影师BenHeine的“铅笔VS照相机”系列作品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摄影艺术家把照相加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
艺术作品,不论是艺术语汇的观念还是手段,都变得更加丰富。

绘画摄影因此出现。摄影技术进步以及艺术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成为绘画摄影产生的原因。
绘画摄影先驱们的尝试深究起来似乎没有那么伟大,不过是采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混淆摄
影与绘画之间的界限。而视觉艺术的多种可能就在这些探索中展现出来,两者将继续、长期交
融下去,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过,有人因此担心绘画的地位被削弱,摄影的独立性受到挑战。然而绘画与摄影的本质
艺术特征独立、明显,而且两者也并不排斥对方,是一种互相交流、追逐前行的关系。

一、摄影诞生初期,摄影趣味基本被绘画左右
为了使效果逼真,明暗素描和透视法被以达·芬奇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广泛采用,
暗箱加上小孔投影获得影响的技术已被这一时期的画家掌握。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1839年8
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多米尼克·弗兰西斯·阿拉戈
将达盖尔版摄影术的发明公布于世,这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画家们很快接受了照相术。袖珍肖像画家最早被改变,1840年前后,许多肖像画家改行
成为摄影师,肖像因由“人画”成为“机画”而变得快速、精确。

不过,传统的绘画审美体系仍在被当时的摄影师们继续使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的
摄影趣味的产生。为了迎合顾客,使照片看上去像“名画”那样,他们经常添加植物等,甚至不
惜加入仿真的立柱和大面积窗帘。摄影作品《卡洛琳·史特尔兹内》中,摄影师史特尔兹内让
女被摄者身着华丽的礼服,手拿书本倚靠在有花篮跟帘幕装饰的台座上,古典油画的表现手法
被完全搬进了照片。

到了1850年,画意摄影、集锦摄影风格开始流行,这种以多底合成、拼接为手段的风格
正是模仿了同时其绘画的创作路线,摄影师故意制作出模糊的笔触质感,使照片内容具有绘画
性,绘画的主题和构图被有意植入照片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摄影趣味也在被绘画左右。

二、摄影开始取代绘画的一些功能
摄影本身具有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取代的优点。着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认为,摄
影和其他图像艺术的根本不同之处,表现在记录过程的特性和影像的特性上。画家可以用一辈
子完成一幅画作,而摄影的记录过程在瞬间完成。影像转瞬即逝,这使得摄影家不能拖延,不
能停顿,不能修改,也无法再作考虑,记录在顷刻间完成。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那一刻景物的
特征还要快。这一特性,使摄影取代绘画的某些功能成为可能。

照相机发明以前,绘画用来记录人的活动、形象以及景物。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便是绘画记录生活场景的杰作之一,这一时期的西方,素描被大量的用于报纸、书籍
的配图。

照相机发明后,由于它的瞬间精确记录特点,使其比速写和绘画更能快速记录事实,记录
者添加主观意见的可能也更小,证据的功能更强。许多年过去,未曾经历的人们翻开影集,看
到照片,理所当然认为他们看到的便是过去发生过的,所以,从记录事实的角度,照片优于绘
画。

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艺术品,比如雕塑,是照相术诞生之前唯一可以被较好复制的艺术
品。素描作品可以被复制,还是在中世纪版画发明之后。

照相术诞生后,镜头后的人眼承担了复制艺术品的主要任务,照相使复制图像比以前变得
易如反掌。考虑到摄影也相对容易上手,那些平庸艺术家的逼真再现手法收到了严峻挑战

桑塔格的《论摄影》中谈到:“摄影所从事的就是篡夺画家的任务。”[1](p205)19世纪
末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照相一定程度上接替了绘画的更多功能:报道摄影、民
俗摄影承担起历史画和风俗画的功能,人像摄影比肖像画开始更受欢迎,纪实摄影师开始出
现。布列松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抓取“决定性瞬间”,从现实中提炼出秩序。摄影有了独立的美学
法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绘画摄影产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绘画的自由挥洒与摄影客观记录的特性被西班牙摄影师奥乌卡·莱蕾
和中国摄影家陈复礼几乎在同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立于绘画和摄影的第三种艺术语言——
“绘画摄影”。在这之后,绘画摄影的艺术语言在中外艺术家们各自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
富,新花样层出不穷。摄影师洪磊对影像施以物理的处理方式,擦、摩、上色,形成诡谲的效
果;黄磊将油彩融入照相;摄影师卢彦鹏通过暗房叠印的方式,把素描作品同风景照片相互融
合…

这是迟早的事。绘画与摄影早该彼此取长补短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绘画与摄影早该殊
途而同归。尤其是在当今,艺术观念、审美观念不断翻新,艺术各学科之间的横向渗透日益成
为一种创新的方式成为不争的事实。摄影和绘画在开放、多样的环境中同步发展,两者自觉或
不自觉地在相互影响、交叉,表现出多方面的交融。

另外,古往今来,包括了不同艺术间相互碰撞、吸收和借鉴的原因,任何艺术的语言、手
段和技巧都是不断变化的术间的。从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看,它吸收了大量其他艺术尤其是绘
画的优点,是摄影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

所以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摄影与绘画的融合,体现了艺术家们对美
探索的勇气,包含了创作主体的创造力,丰富了摄影和绘画各自的艺术形态,使其更能表达丰
富的艺术内涵。

例如,日本摄影师藤井秀树却偏把木板、石头、绢布、或者凹凸不平的纸面当作相纸,先
将黑白感光乳剂涂抹在上面,再在这些特殊的相纸上进行与普通相纸一样的暗房制作,得到了
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木纹、石纹、布纹、纸纹都能与影像和谐地
结合在一起,藤井秀树再利用耐久性的彩色染料,以手工将色彩染在黑白的画面上。另外,这
些不同材质载体上的感光乳剂是用毛刷涂抹上去的,因此,类似绘画效果的刷痕在画面上无处
不在,画面极其自然。

又如,1979年起,陈复礼筹划“影画合璧”的创作,历时11年,合作画家包括吴作人、黄
永玉、李可染、刘海粟、李苦禅、程十发、关山月、黄胄、韩美林等人。陈复礼在给每位画家
提供“影画合璧”所用照片之前,都要对各位画家的风格进行分析,以便预先选择适合的摄影作
品。他拍摄郁郁葱葱的竹林,但缺飞鸟,便请李可染添上一对飞翔之鸟,使作品更具诗韵;他
拍摄大沙漠,沙浪起伏,茫茫无边,但缺骆驼,便请吴作人补画骆驼在沙漠上行走;他用云海
的照片让韩美林笔下的马腾云驾雾;让黄永玉的仙鹤在松林间穿行…这种行为成为了摄影与绘
画相结合的一个极端尝试,它已无法用常规的思路去界定这些作品到底是绘画还是摄影。这些
产物也充分展现出一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第三性特质。因而,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和新颖
独特的审美感受便被蕴含在了这极具探索性的照片中,审美内容丰富。

陈复礼摄影,范曾补画的一幅“影画合璧”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么,艺术间的这种相互融合是否会使他们各自失去自己的特征呢?事实并非如此。摄影
自诞生之日,对绘画的色彩、构图等等基本功无不用之,同时也从音乐、雕塑等其他艺术中有
所借鉴,然而它既没有被通话,也没有失去自己的独特的本质特征,反而是自己的艺术手段得
到不断的扩充。绘画也在摄影的影响下重新探索艺术目标,发展出了摄影所无法替代的魅力。
摄影与绘画彼此渗透只会使各自的美学形态结构不断得以丰富。

参考文献:
[1]《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 著,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5月第一版,
2011年10月第5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