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摄影与绘画

合集下载

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1939年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以来,深深影响了人类的视图习惯。

摄影诞生初期以其逼真的影像效果及便利快捷的纪实功能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与此同时也对当时以记录和再现为使命的写实绘画艺术形成了极大地威胁,致使很多当时技艺精湛的肖像画家纷纷失业,这是摄影对绘画带来负面影响,也迫使绘画不得不重新找寻自己的定位。

这正是摄影术为绘画带来危机的同时所带来了新的使命——抽象分离化。

摄影术取代了绘画的写实记录功能的同时也把绘画从具象写实的泥沼中解放出来,从而让绘画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使绘画以更为单纯的方式继续行使艺术审美的职能。

绘画从此从具象写实走向了抽象分离的阶段。

艺术家更加单纯的只关注绘画最根本的元素,点、线、面、形、空间等,绘画更加关注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摄影也为绘画带来了更多新的创作元素,将绘画推向一个全新也更为多样的阶段。

关键词:摄影绘画现代艺术可复制性平面化解放绘画抽象Abstract Key words:1摄影1.1摄影的含义:摄影俗称拍照,照相。

英文photography来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大致可以解释为“以光线绘图”。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出自百度百科)摄影包括拍照和录像,本文中主要讲解的为拍摄静态的图片摄影。

1.2摄影技术的原理1.2.1 小孔成像的原理相机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物体与屏幕之间放置一个带有小孔的平板,由于光沿着直线传播,从而当光线穿过小孔后在屏幕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影像,移动中间带有小孔的平板,屏幕上的影像大小清晰度也将会发生变化。

其实对于光与影的发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当时古希腊人发现当光线经过小孔时,经过小孔的光线会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景象。

摄影风格发展史

摄影风格发展史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摄影风格发展史
绘 画 主 义 摄 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一九一七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作者:关晓娜来源:《活力》2013年第16期[摘要]绘画和摄影作为平面视觉传达艺术的同胞兄弟,在构图、审美,表现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实质表现。

两者不仅不能相互替代,而且两者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发展。

[关键词]绘画;摄影;构图;审美;表现方式摄影和绘画同属于平面范畴的视觉艺术,虽然绘画存在的时间远比摄影要久远的多,但是摄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会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两者在表现美,再现生活和记录生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绘画和摄影作为创造视觉对象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人类对此方面的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地位,体现着人类不同的生活理念。

世界上包括音乐、美术、建筑、摄影、设计、书法、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

虽然这些艺术门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了解了这些,将更加有助于人们的审美修养的提高。

一、摄影与绘画的构图和技法毛泽东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多样化,就像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是仔细看,每片叶子又略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

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

”构图一词,是常用的绘画术语,学习西画这是一门基本课程。

构图在中国画论中叫“布局”,也有称“章法”、“置阵布势”等。

中国画的意思就是把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更加艺术化、条理化。

无论东方或是西方,构图都不能脱离内容,为构图而构图,必然陷入形式主义。

中国画论上讲,先立意后为像就是这个道理。

构图是画面中“形”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正如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而且两者也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如绘画艺术中画面的分割方法、画面中虚实疏密之间的关系、画面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穿插关系;绘画色彩方面的相似、互补、对比;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在摄影艺术领域中。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摄影与绘画,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长河中却常常相互借鉴、启发。

它们之间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各自的表现手法,还拓宽了艺术家们的视野,使得创作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多元和广阔。

绘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而摄影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诞生于19世纪。

尽管两者在时间线上相隔甚远,但摄影的出现并没有使绘画失去光泽,反而促使绘画探索新的表现领域。

画家们开始尝试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灵感,学习如何通过画面构图、光影处理来增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

反过来,摄影也从绘画中汲取养分。

许多摄影师受到古典绘画大师如达芬奇、维米尔等人作品的启发,学习他们对于光线、色彩和细节的处理技巧,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

比如,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风格进行拍摄,或是利用光影效果营造出类似油画中的温暖和深邃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摄影与绘画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

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使得摄影师能够像画家一样在照片上“作画”,使用各种滤镜和工具创造出超乎现实的画面。

同时,一些现代画家也借助高清扫描和打印技术,将自己的画作转化为具有摄影质感的复制品,或是直接在数字设备上完成作品的创作。

此外,街头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兴起,也为摄影与绘画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介的限制,他们利用墙面作为画布,将绘画带入公共空间,而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摄影被记录和传播。

摄影不只是记录这些艺术作品的工具,更是扩散和重新诠释这些作品的媒介。

在教育领域,摄影与绘画的结合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院校鼓励学生们跨越专业边界,让未来的画家们学习摄影的基础,让摄影师们了解绘画的理论。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艺术视角,激发创新思维。

总之,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启发,不仅限于技术和表现手法的借鉴,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艺术观念的更新和艺术表达方式的革新。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跨界融合已成为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摄影与绘画的交融无疑为这一过程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活力。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作者:晚安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一种越界与驱逐、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的似敌似友的关系。

摄影和绘画,同样都是属于在一个二度空间的平面上开展造型活动的艺术。

他们的关系,按说应如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一起前进。

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俩的关系,却是时好时坏。

有时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有时又闹到誓不两立,视若寇仇。

跟绘画的历史相比,摄影还很年轻。

从法国达盖尔正式宣布银板摄影术试验成功的一八三九年算起,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四十多年。

摄影发展史中出现的第一个流派就是“绘画派”。

这一派的摄影家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所拍的照片,弄得象一幅画。

如果有人看了他的照片,惊叹备至:“简直象画一样!”这就是对摄影家的最高赞誉。

“绘画派”在摄影发展史中,历史最长,人数最多,至今仍在世界各国的摄影领域中保持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绘画界对摄影术的出现,却并不那么高兴。

开头,他们担心摄影术有朝一日会取代绘画的功能,担心“摄影术发达之时,便是绘画术灭亡之日”。

接着,绘画界又流行起一种“摄影根本不是艺术”的观点。

他们认为摄影术纯粹是镜头的光学作用和底片的化学作用,对于现实生活,不过是一种“机械的翻版”,是一种毫无思想感情可言的“冷漠的纪录”,因而根本不配进入艺术的殿堂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摄影术逐步成长和完善起来。

于是出现了一个主张发挥摄影术自己的本性和特质,坚决反对模仿绘画的“纯影派”。

他们认为:一个摄影家在进行创作时,只有从自己的头脑中坚决清除掉绘画的影响,才有可能拍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对于这一派的作品,如若有人评论它们“简直象画一样”,那就会被认为是最大的侮辱和最恶毒的咒骂。

近代西方绘画中,抽象派曾盛极于一时。

然而,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抽象派似已山穷水尽,再也“抽”不出什么新鲜的“象”来了。

于是,物极必反,极端写实的“超级写实主义”派便应运而生。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画意主义摄影是一种倾向于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摄影风格,追求艺术感和抽象表现,而不仅仅是记录现实。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画意主义摄影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摄影术刚刚问世,这个新的媒介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兴趣。

他们开始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试图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摄影师们主要以风景和人物为主题,追求光影和构图的美感,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国摄影师亨利·卡尼。

到了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变革,画意主义摄影开始蓬勃发展。

画意主义摄影的核心思想是摄影师可以通过构图、光线和处理手法来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图像。

这时期的画意主义摄影师开始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摒弃了对现实的直接记录。

他们将摄影看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与绘画和音乐一样,可以通过抽象表现来传达情感和观念。

1920年代,欧洲爆发了一场艺术革命,被称为达达主义。

达达艺术家们以反传统和批判社会为目标,他们尝试挑战已有的艺术规则和观念。

不少摄影师受到了达达主义的影响,开始将摄影视为一种宣泄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他们运用纯粹的抽象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反映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叛。

20世纪中期,画意主义摄影开始逐渐向全球传播。

美国的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等摄影师通过自然景观的拍摄,强调摄影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性。

中国的摄影家林则徐重视画意主义摄影对个性创作和艺术性的追求,对中国摄影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摄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数码摄影的出现使得摄影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后期处理变得更加方便。

画意主义摄影师们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的优势,将数码摄影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他们通过后期调整和图像处理来创造出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画意主义摄影的表现形式。

画意主义摄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摄影艺术的历史。

绘画与摄影

绘画与摄影
达盖尔在天之灵若有知,由他发明的摄影术经过160多年的历史已经风行世界,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推动科技发展进程到左右消费趋向;从反映政治风云、揭示社会矛盾到立此存照到此一游;170年的摄影已形成了与上万年历史的语言、数千年的文字绘画等并驾齐驱的、独立的一种艺术样式时,他当然会感叹不已并含笑九泉了。
下面对摄影与绘画的异同作一个分析:
相同点:
1.都是视觉艺术。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2.都是瞬间艺术。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3.都是平面艺术。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它们不同于雕塑和舞蹈。
摄影作为一种瞬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因此赋予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和美学价值。如果始终将他与其他艺术混在一起,用其他艺术的美学标准来衡量,就只会模糊摄影艺术的概念,对其发展产生束缚与制约。因此只有当把摄影艺术同它最亲近的姐妹艺术绘画区别开来的时候,才能清晰地勾划出摄影艺术的特性。一味地强调摄影与绘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摄影艺术的特性就永远模糊不清。
然而摄影与绘画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有着不同的特性,“每一门艺术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独特规律;艺术的一般规律,正是通过各艺术部门的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想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就应该更多地从摄影艺术的特性思考问题,摄影界必须从摄影的历史与现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掌握中,找到属于摄影艺术的自身规律。
2.瞬间的表现。
摄影与绘画都要凝固瞬间,然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地、人的严格限制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没这店”便是指此而言。“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在他打开镜头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还要快。”威斯顿《以摄影的方式看摄影》绘画则不同,它虽然也只能表现某一个历史瞬间、某一个生活断面,但它显得从容自由,画家完全可以将反复构思的瞬间凝结,存之于心,随后在画室胸有成竹地反映出来。绘画中的瞬间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决定主题、构思画面、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固定下来的。而摄影的画面瞬间则是摄影家现场看到、想到、抓到的。绘画的着眼点,受人眼自然的、生理条件的制约。画家只能画人眼所见到的。如对奔跑的骏马四蹄的画法,就曾为哪个蹄子着地争论不止。而摄影是科学的记录,它往往能摄到人眼看不到的,因为在观察事物上,相机的镜头要比人眼来得精确。人眼的视觉只能停留在第—认知层次上,而镜头视觉甚至可以延伸到原子核的内部。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摄影发展历史简介摄影是一种通过光学设备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图像的艺术和技术。

自19世纪开始,摄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媒体工具,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摄影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前摄影时代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人们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来表达视觉形象。

然而,直到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开始研究将物体的光影投影到感光表面上的方法。

2.早期摄影技术19世纪早期,一些早期的摄影师试图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固定图像。

他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银板摄影、胶片摄影和幻灯片摄影。

3.摄影艺术的崛起到了19世纪中期,摄影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许多摄影师开始通过视觉构图、光影处理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摄影技术的革新20世纪初,摄影技术经历了许多革新和进步。

彩色摄影、35毫米胶片、单镜头反光相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使摄影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5.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摄影的方式。

数码相机、存储卡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6.当代摄影艺术当代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现实,还包含着更多的艺术表达和社会批判。

许多摄影师通过摄影作品传递他们对社会问题、个人经历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附件:1.摄影历史图片展示2.名人摄影师作品集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指保护摄影师对其作品的版权,防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或复制作品。

2.隐私权:指个人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信息保密的权利,摄影师在拍摄时需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3.道德伦理: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尊重被摄对象的尊严和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莎· 博纳尔《马集市》(1853-55)
• 出人意料地,一个外省的年轻收藏家以可观的3000金法郎 买下这张画。似乎有很多情况阻止阿尔弗雷德 · 布律亚 (Alfred Bruyas)买下这个粗俗的动作:一个有身份有地位、 思想开明的收藏家;画幅的尺寸完全不适合中产阶级家庭 布置;朋友的劝告;作品的丑闻已经传到他的家乡蒙彼利 埃。但布律亚显示出与画家一样的勇气,他的购买基于一 种朋友关系,他追求确保库尔贝的艺术真理的胜利的梦想, 他的经济独立保证他摆脱所有官方责任的限制。
19世纪的摄影与绘画
——艺术风格形成的条件
艺术史的演进规律
• • • • 风格的发展史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 艺术家的独创与特定的历史条件 艺术家怎样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执行 风格的创造

巴克桑达尔将他的艺术史方法称为艺术社会史,他说:“一幅15世纪的绘画 系某种社会关系的积淀。一方为绘画作品的画家或至少是此画的监制者;另 一方为约请画家作画、提供资金、确定其用途者。双方均受约于某些制度和 惯例——商业的、宗教的、知觉的,从最广义上说,社会,这些不同于我们 的制度和惯例影响着该时代绘画的总体形式。” 贡布里希研究了一个视觉图 像是如何在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艺术家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巴克桑达尔进一 步强化了社会的作用,艺术家及其作品本身都是社会的产物,艺术家的创造 性功能也是置于社会关系之中,一定的社会“制度与惯例影响着该时代绘画 的总体形式。”巴克桑达尔特别指出了艺术家的形式是怎样受制于特定时代 的视觉环境,正是视觉环境决定艺术家的形式选择。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 史就是风格演变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社会与历史的条件 可能影响和延缓某种风格的发生,但新的风格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新的风格 都是通过伟大的艺术家体现出来的。
1862
1865 《18尔-贝伊画了同样的《维纳斯和普赛克》,《睡》是两个女裸体 的动机,其性感不如前一件作品。两个女人,一个金发,一个褐发,在一张 有蓝色床单的大床上紧紧拥抱。奢华舒适的环境暗示了这是一个妓院:如布 鲁诺· 福卡尔(Bruno Foucart)所指出的,刺眼的蓝色和粉色的混合,与俗不可 耐的各种器具搅乎在一起,回到了弗朗索瓦· 布歇的《褐发宫女》。自1830年 以来,女同性恋的题材在文学中得到赞美,如巴尔扎克的《金眼女孩》、提 奥菲尔 · 戈蒂埃的《莫平小姐》和查尔斯 ·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首诗 “戴尔芬和希波吕忒”,都被认为从库尔贝的画获得灵感,在戈蒂埃和波德 莱尔的觉醒中,库尔贝使用的东西成为 19世纪萨孚文学的共识:一个黑发的 近乎男子气的女人和一个金发美女之间的爱 —— “强悍的美向脆弱的美屈 膝”。约安娜· 赫菲南,惠斯勒的情人,无疑扮演了后者。戈蒂埃让莫平小姐 说到她:“她是那样精致、苗条,那样明亮、天然和娇美,即使对我来说, 她都是一个女人,我自己是一个女人,在她就边上就像海格里斯。”

• 朱利叶· 沃隆· 德· 维伦内夫(Julien Vallon de Villenve)出生于一个富裕 的家庭,他和他的兄弟提奥多拉(Theodore),一个创作了一百多个话 剧和歌剧剧本的作家。朱利叶在19世纪20年代初跟达维特学习绘画。 1824 年他第一次参加沙龙展览,展出英国题材的素描,从 1827 到 1841年,1844到1849年,经常在沙龙展出油画、素描和版画。他也 参加外省的沙龙,包括30 年代早期在杜安和1835 年在鲁昂,《阁楼 上的爱》获了奖,这幅感伤的风俗画捐赠给了鲁昂博物馆。 • 除油画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版画,沃隆非常自信地把准确的线条 与对构图和细节的敏锐感觉结合在一起。
• 他在什么时候怎样学习摄影不得而知。他的第一批照片肯定是1849年: 一组负片现在奥赛博物馆,似乎说明他是跟这个有才华的业余摄影家 学的摄影,他和希波利特· 巴亚尔(Hippolyte Bayard)一道,在40年代 进行改进制版的工作。很有可能,他是和安德列 · 吉罗克斯 (Andre Giroux)一起开始摄影的,他经常和他一起参加各种沙龙展览。
1855

彼特鲁斯· 波雷尔(Petrus Borel)首先引用了画家给阿尔弗雷德 · 布律亚的信, 有关《画室》的构图:“就此而言,你务必寄给我……我跟你说过的那张裸 体女人的照片。她位于画中间我的椅子后面。”完全可能,提到的照片是维 莱伦瓦的收藏之一,一个站立的正面全身全裸,摄影家最好的裸体之一,低 着头,身披一块大白布。提奥菲尔 · 希尔韦斯特雷 (Theophile Silvestre) 在 1876年的《加内里尔· 布律亚》的文章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看法:《女人习作》, 他说,“如夏尔丹一样优美和高雅,更加流畅,这个理想化的真实人物一定 是能够带来激情的某个人。这是Mme或Mlle X,《浴女》中的一个,从水里 出来的那个……在这张肖像习作中,库尔贝理想化了他的模特儿,用《浴女》 中对比的方式,X小姐更白,更苍白一些,可能更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所 有的特征都使她可识别,最精致的是鼻子,平静、放松和优雅的动作。”
• 《睡》把一个下流场面提升到历史画的规模,不仅超出古 典绘画再现的规范,而且那些展柜绘画,它颠倒了镜像观 看:场景不是在窥视孔的另一边,而是来自室内,讨好哈 里尔-贝伊的色情要求。 • 《奥林比亚》傲慢的凝视取笑了观众,她坚硬的轮廓似乎 承诺不抛弃;《睡》中的恋人完全被她们自己淫荡的快感 所陶醉,否认观众的凝视。
• 一种新风格怎样产生,一种新形式怎样创造,有无特定的 语境,有无特定的动机或契机,似乎都不是风格史家的工 作。李格尔在谈到风格起源时说过,“社会和宗教的现象 是与艺术相互平行的现象,而不是影响艺术起源与发展的 潜在原因。而这些平行现象的背后,是不可捉摸的世界观, 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起着支配作用。”帕诺夫斯基在 解释李格尔的“艺术意志”时也说过同样的意思,文化的 整体运行支配个别的艺术事实。

1840年代发明现代的镜头;1851年的“湿板”过程和1871年的“干板”过程;1890年 代后期和1900年代初发明的胶片取代了玻璃和金属板的曝光过程。1888年,乔治· 伊斯 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第一台能够批量生产的照相机(“柯达”),发明了满足 业余需要的胶片和加印技术。由此,摄影确立了最流行的媒介的地位。 巴黎的透视画家路易斯 -雅克 -曼德 · 达盖尔 (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 17871851)。达盖尔直到1839年才公布他的新摄影方法——银版照相(daguerreotype)。涅普 斯把日光仪定义为“在暗箱里获得形象的自动复制,在日光作用下,具有其由黑到白 的色调层次”,达盖尔自己的过程也回应了这个定义。银版照相是“在暗箱里接收的 自然形象的自然复制”,是使自然“复制自身”的“化学与物理的过程”。在一种 “自然的”复制模式的观念中包含的惊奇的感觉在当时产生轰动的反应。 1839 年, 《法国时报》宣布“发明”具有深远意义,它“颠覆了所有关于光线与视觉的科学理 论,将给图画艺术带来革命”。没有什么事情比“固定形象的方式”更有可能。达盖 尔成功地制作了一种“可以使物体脱离现时的 ……固定的和长久的印象”。难怪画家 保罗· 克拉罗什(Parl Delaroche)哀叹:“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
普吕东《维纳斯与马尔斯》
安格尔 《瓦平松浴女》(1808)
德 拉 克 洛 瓦 《 萨 尔 丹 纳 不 勒 之 死 》 (1827-28)

费尔南德· 柯尔蒙(Fernand Cormon, 1845-1924). 法国画家。最初在布鲁塞尔学画。1863年回到巴黎,当 三年亚历山大· 卡巴莱的学生。他的作品《拉瓦那国王之死》(1875,图鲁兹博物馆)来自印度传奇史诗 《拉摩雅那》,受到题材模糊不清的指责,但仍获1875年沙龙大奖。随后他离开巴黎到突尼斯。1877年 回来,定期在沙龙展出,直到去世,他都是以历史与宗教题材画家著称,他也作一些肖像画。他的所有 作品都是没有特征的学院风格。后期作品包括《石器时代猎熊归来》(1884)。
《奥尔南的葬礼》1849-50
《浴女》1853

在沙龙前不久,库尔贝说,“要给有点惊人的屁股遮上点儿”。这个显得有 些羞涩的动作并不能平息对它的指责,开展之前,皇帝和皇后来看了这幅画, 公开表示了他们的不满。当皇后的眼光被罗沙· 博纳尔(Rosa Bonheur)的《马 集市》(1853-55;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吸引,巨大的画面上有两匹斑点马, 马屁股对着外面。欧仁皇后问道,为什么它们的形状完全不同于她熟悉的那 些优雅的动物。一会,来到《浴女》面前,她用幽默的提问表示她的迷惑: “这也是一匹佩尔什马吗?”后来的传说是,波拿巴皇帝假装用他的马鞭抽 打浴女的屁股。 一些批评家对作品的技术特征表示认可,大部分评论还是表示厌恶、不可理 喻和嘲讽。漫不经心的动作、肮脏的脚和掉落的袜子都是污秽的象征,没有 道德的事情。模特儿的体格,违背了学院的标准,像有意的冒犯:最客气的 批评家,泰奥菲尔 · 戈蒂埃 (Theophile Gautier) ,把它称为“霍屯顿的维纳 斯”。
• 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艺术,每个时代的艺术都具有不同 于其他时代的艺术特征,李格尔说,作为个别的艺术家可 能会失败,但一个时代的艺术意志必定会实现。一个伟大 的艺术家,往往是新风格的创造者,同样,衡量一个艺术 家是否伟大,就在于是否创造了新的风格。一个艺术史的 阶段也是以某种独特的风格为代表,其起源与发生,成熟 与鼎盛,没落与衰败;然后,新的风格诞生,新的时期开 始。风格学以风格的发生和演变为对象,通过形式的分析 与类比,在历史的尽头寻找形式的证据,从而开始风格史 或形式史的演进。
奥古斯特· 克莱辛格《被蛇咬的女人》
• 现实主义绘画与摄影不仅受批评家的严厉指责,也有法律制度的批评, 社会道德受到嘲讽。真实地描绘裸体女人既违背了学院的标准,也违 反了社会的规则,淫荡形象的制造和流通是被严格地控制和禁止的 — —淫荡的定义,如第二帝国时期巴黎警察记录所证明,纯粹依赖于提 出指控的人的主观判断。1861年,在对“淫荡裸女照片”的创作者的 指控中,帝国检查官琴德瑞(Gendreau)没有指名地攻击库尔贝。对琴 德瑞来说,艺术家拒绝理想的美是基于美学的堕落,以此解释淫秽形 象的流行:“直到最近,在绘画领域,我们看到一种所谓学院的‘现 实主义’的出现,以制度的名义违背美……取代意大利和希腊的美女, 一些种族不明的女人令人遗憾地在塞纳河两岸留下了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