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4)

合集下载

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17)DD 2001-01
1:250 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18)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19)DD 2006-?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
(20)DD 20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21)DD 2006-?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暂行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技术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审查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汇交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发[2001]80号通知)
地质路线不能只延山脊布置,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跨越山脊、山坡、冲沟的 立体路线。
为确保图幅间的一致性和接图可靠,每个图幅均要向外测出1— 2km(1:250000)或500m左右(1:50000)的范围
1.2地质填图基本方法
沉积岩区:岩石地层方法填图(群、组、段、层) 火山岩区:火山岩石地层-岩性(岩相)-火山构造三重
1.3地质调查主要内容
沉积岩区
(1)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格架。
(2)沉积岩岩石地层的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 一步细分为段或岩性段。
(3)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 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 充、完善、优化。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调查局编)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9 主要工作方法: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 实测地质剖面(采用RGMAPING的剖面系统进行测量和记录):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按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1-2条代表性实测剖面,并加 强构造剖面研究和测制。各岩石地层单位及岩浆岩共设计测制9条剖面,其中地层(火山岩)剖面5 条,岩浆岩剖面4条及其他地质剖面。剖面总长84.4 km。 • 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时代+岩性); 火山岩采用双重填图法,一般划分到组; 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标志层、岩相带、蚀变带等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 (3)一般地质体、构造要素按规范要求标定;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均在图上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 m。 • 观察路线布置: 观察路线布置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目的,点距以控制地质矿产填图单位为原则;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间距原则上300-500 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视需 要适当加密,地质情况简单、遥感解译程度高的地区可适当放稀。 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 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不低于600 km,间距最宽不大于800 m。

9 主要工作方法精度要求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 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 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 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3)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 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 5mm的断层、褶皱构造。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 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 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 不得大于20 m。

DD2004-01

DD2004-01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 2004—01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1∶250000 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资料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与提交成果的要求及方法。

1.2本《技术要求》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1.3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开展其它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

2 引用标准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3 术语与定义3.1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理顺矿产勘查各阶段的关系

理顺矿产勘查各阶段的关系

理顺矿产勘查各阶段的关系黄崇轲孙文珂矿产勘查工作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和地质工作对客观地质现象的认识过程,分成多个勘查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达到的目标和工作要求。

除国家制订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固体矿产详查等规范外,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了《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和《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详查以前的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按此二个暂行规定进行。

地质勘查基金建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进行的公益性矿产勘查工作,主要从事“重点成矿区带远景调查、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要成矿带攻关示范”三项工作。

自2004年起开展矿产远景调查以来,主要执行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下简称《技术要求》)。

这个《技术要求》对各项技术工作均有要求,对矿产远景调查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但在执行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对《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一、矿产远景调查与矿产预查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技术要求》规定“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

《技术要求》对重点检查工作的要求是“基本了解矿(化)体(层)分布范围、规模…含量及其变化范围等等;大致判别矿床类型”,“利用矿种规范的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固体矿产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及经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要求》估算(3341)资源量”。

而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下简称《暂行规定》)规定预查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两个阶段,并明确前者在“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2)”,而后者则“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

显然《技术要求》与《暂行规定》之间对工作程度的要求有重叠,预查中“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阶段的要求和结果与《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和结果基本一致,不利于执行有关规定,因此,需要理顺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与矿产预查之间的关系。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XX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12月各大区各位区调主管专家:本《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求区调、矿产专家意见修改后,又经2006年12月13-14日宜昌会议上充分讨论审定定稿的,现发给你们。

如在使用中还有修改意见,望及时将意见以文字形式(电子文档)告知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于庆文。

Email:《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组2006-12-22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关于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咱也来说两句》嘿呀,说起这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就好像是在挖掘地球这个大宝藏前,要先搞清楚宝藏的位置和打开方式。

你想想看,这地质调查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我们这些地质工作者就是勇敢的探险家,拿着各种先进的工具,在大山里、荒漠中穿梭。

要是没有那些严格的技术要求,那我们不就成了无头苍蝇,乱打乱撞啦?那可不行,咱们得专业,得按照规矩来。

这些技术要求就像是给我们的探险之旅铺上了一条可靠的路。

它们告诉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怎么去观察岩石、地层、构造,就像给我们配上了一幅详细的地图,让我们能准确找到矿产资源的线索。

有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就像是地球的“侦探”,寻找着它隐藏的秘密。

而这些技术要求就是我们的“侦探秘籍”,告诉我们怎么去留意那些细微的线索,怎么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发现蛛丝马迹。

这多有意思呀!当然啦,实际做起来可没那么轻松。

在野外风吹日晒那都是常事,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采样点,那真是跋山涉水,累得气喘吁吁。

但是一想到我们的工作能为国家找到宝贵的矿产资源,能为经济发展助力,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

而且呀,技术要求也是不断更新和进步的呢。

就像我们的手机软件要不断升级一样,我们的地质调查技术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新的仪器、新的方法不断涌现,我们也得不断学习和适应,不然可就要落后咯!总之呢,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是我们工作的基石和保障。

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在地质调查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找到那些隐藏在地下的宝藏。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运用好这些技术要求,相信一定能为国家的矿产资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勇敢的地质探险家们!。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XX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比例尺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8月前言本技术要求附录A -E是规范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起草。

编写组2006.8.6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资料收集与利用 (2)4.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2)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3)4.3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 (3)4.4 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4)4.5 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5)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5)5. 野外踏勘 (6)6. 设计编审 (6)6.1 设计编写 (6)6.2 设计审查 (7)7. 调查内容 (7)7.1 各岩类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7)7.1.1 沉积岩 (7)7.1.2 火山岩 (8)7.1.3 侵入岩 (9)7.1.4 变质岩 (9)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 (10)7.1.6 第四纪地质 (11)7.2 地质构造调查 (12)7.3 区域矿产调查 (12)7.4 环境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13)7.5 旅游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14)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5)8.1 测制目的 (15)8.2 布设原则 (15)8.3 类型及测制内容 (15)8.4 测制精度要求 (17)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8)9.1 部署原则 (18)9.2 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19)10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20)11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 (21)11.1 资料整理 (21)11.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2)11.3 野外验收要求 (22)12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23)12.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 (23)12.2 各类成果图件编制 (24)12.3 报告编写 (25)13 数据库建设要求 (25)13.1 原始资料数据库 (25)13.2 最终成果数据库 (25)14 成果评审 (25)15 资料归档 (26)附录A(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27)附录B(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28)附录C(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1)附录D(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5)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7)1 范围1.1本技术要求在明确了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的基础上,对该项工作设计编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与出版等作出了规定。

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磁法工作细则

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磁法工作细则

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二○○六年二月【标题】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内容分类】地质矿产【文号】【颁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颁布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2005年西天山地区、阿尔泰山地区1∶5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参照相关标准制定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试行)。

第二条本细则规定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引用标准、目的任务、设计和野外工作要求以及资料处理方法、异常解释、提交基本技术资料文件等。

第三条引用标准(一)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二)DD2004-04《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三)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第二章目的任务第四条作为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重要勘查组成部分。

配合地质、化探、遥感等方法,为矿产预普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发挥高精度磁测在构造研究、地质填图、直接寻找磁性矿产或间接找矿、圈定找矿靶区(包括贵金属、有色、多金属、黑色金属及具有磁法间接找矿前提的非金属矿床靶区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设计要求第五条作为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方法组成部分,总体设计中必须反映磁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六条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内容需要对调查区内所处区域的中、小比例尺航空磁测、地面磁测、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分析,简要说明区域磁场、区域布格重力场总体特征,调查区在区域磁场及重力场中的位臵,表现的磁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特点及与已知地层、岩体、构造、矿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

第七条磁测工作技术路线按照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目标任务及技术要求,在充分研究工作区及相邻区域或成矿带已有不同比例尺地、物、化、遥、重要矿床特征等资料基础上,针对调查区已知地质矿产、化探异常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质找矿、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以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D2004-04《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及本细则(试行)为依据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发布) 1. 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

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1 目的任务 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起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3.2 部署原则 在重要成矿区带选择成矿有利地段,突出战略性矿种,兼顾综合找矿,按国际分幅,采用单幅或多幅联测的方式分阶段部署。 3.3 工作程序 应遵循资料收集、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3年。 4. 设计编写要求 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各类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编制工作程度图,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作为设计编写前的必要程序,应以地质 2

成矿观点为指导,按区域成矿单元处理以往化探数据,综合分析1:20万(或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在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的基础上选区,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 4.2 野外踏勘 设计编写前,视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野外踏勘,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并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和自然景观区路线地质踏勘为主。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 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B。 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矿产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重砂测量、遥感地质调查、矿产检查和综合研究等。 5.1 矿产地质填图 5.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质及矿化特征,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 基本要求 5.1.2.1 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矿产地质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已进行过1: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5.1.2.2 矿产地质填图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5.1.2.3 矿产地质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原则上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使用GPS定点。 5.1.2.4 矿产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5.1.2.5 矿产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野外手图比例尺应为1:2.5万,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 5.1.2.6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 3

等特征,深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构造。 5.1.2.7 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 5.1.3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5.1.3.1 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大致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5.1.3.2 侵入岩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以及分异现象特征,并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演化规律、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5.1.3.3 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大致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和厘定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岩相,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确定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喷发时代。 5.1.3.4 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要研究各种类型变质岩石的特点和变质作用。 浅变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注意运用相应的填图方法进行工作。 中、深变质岩系根据变质、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 接触变质岩石应着重研究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带的分布、物质成分、规模、形态、产状和强度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 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 5.1.3.5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体大致按时代、成因类型划分填图单位。含矿层位为第四系时要大致查明第四纪沉 4

积物的物质成分、厚度及时空分布。 5.1.3.6 构造 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 观察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构造活动等及新构造运动对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蚀变、成矿的控制作用、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 5.1.3.7 矿产 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以及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 5.1.4精度要求 5.1.4.1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地层和其它地质体出露相对齐全、层序完整、化石丰富、顶底清楚,接触关系、标志层、相带清晰,岩性、岩相及厚度具有代表性,基岩露头较好、构造简单的地段。 一般在一个测区按沉积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2-3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比例尺以不小于1:1万,一般以1:5千为宜。对与成矿有关的主干构造带,也要测制代表性构造剖面。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岩矿鉴定样或岩石化学样、岩石地球化学样等必要的样品。如已有符合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 测制沉积岩地质剖面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结构、岩相、构造特征、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研究岩层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含矿性和相互关系。 测制侵入岩剖面目的是了解不同侵入体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序次关系、含矿性和侵入时代等。 测制火山岩剖面目的是研究火山构造、划分火山岩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喷发旋回等基本特征,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 测制变质岩剖面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层(岩层)或构造-岩石地层填图单位。研究各填图单位的岩石类型、矿物组份、接触关系、序次、变形变质特征。 根据实测剖面测量的结果,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5.1.4.2 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作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应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尤其要注意对与成矿有利的侵入体的划分,对岩相带、蚀变带等要表示在图上。 火山岩可采用地层加岩性综合划分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中含矿层、标志层等可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浅沉积变质岩系的沉积接触关系和示顶标志清晰可靠,可参照沉积岩区地层单位划分填图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