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配方施肥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施肥原则(一)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针对大豆、玉米需肥特点区别对待、精准调控,统筹协调高产稳产与减肥增效。
(二)保持玉米施肥强度,注重氮肥施用,复合种植单株施氮量与单作相同,若使用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应适当增加下肥量。
(三)适当减少大豆用肥,提倡根瘤菌剂包衣或拌种,强化生物固氮,减少氮肥用量,注重磷钾肥施用。
(四)大豆、玉米间作时可选用缓控释配方肥,玉米选择高氮型,大豆选择低氮型,实现一次性施肥。
(五)增施有机肥料,玉米注意补锌,大豆科学施用钼、硼、铁、镁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六)根据长势适当追肥,玉米大豆灌浆结荚期可喷施叶面肥。
施肥建议(一)西南地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四川省西南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为套作和间作,玉米带为2行,大豆带为3—4行,大豆玉米种植模式推荐3:2、4:2。
1.玉米推荐30—9—6(N—P2O5—K2O)或相近配方,大豆推荐13—17—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玉米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间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20—25公斤/亩,大豆种肥施配方肥15—2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行间追施尿素13—15公斤/亩;套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20—2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距离玉米带外侧20—25厘米处追施配方肥(13—17—15)45—50公斤/亩。
3.玉米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间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25—30公斤/亩,大豆种肥施配方肥15—2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行间追施尿素15—18公斤/亩;套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25—3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距离玉米带外侧20—25厘米处追施配方肥(13—17—15)50—60公斤/亩。
4.玉米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间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30—35公斤/亩,大豆种肥施配方肥15—2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行间追施尿素18—20公斤/亩;套作时,玉米种肥施配方肥30—3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距离玉米带外侧20—25厘米处追施配方肥(13—17—15)60—65公斤/亩。
大豆发酵肥料的几种方法

大豆发酵肥料的几种方法一、引言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
大豆发酵肥料是一种有效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制备大豆发酵肥料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1. 大豆:干燥的大豆可在当地农贸市场购买。
2. 发酵剂:可以使用自制的发酵剂或商业化的发酵剂。
3. 水:用于混合大豆和发酵剂。
4. 容器:用于混合和存储大豆和发酵剂混合物。
5. 搅拌器:用于将大豆和发酵剂混合均匀。
三、方法1. 自制发酵剂法步骤一:制备自制发酵剂将米糠或稻草浸泡在水中24小时,然后沥干水分。
将米糠或稻草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盖子,在温暖通风处放置3-5天。
待出现微生物菌群后,即可使用。
步骤二:制备大豆发酵肥料将大豆浸泡在水中6-8小时,然后沥干水分。
将发酵剂和适量的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均匀。
将大豆放入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混合。
盖上盖子,在温暖通风处放置3-5天,直到出现发酵气味。
步骤三:储存和使用将发酵好的大豆肥料放入塑料袋或桶中密封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时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耕入。
2. 商业化发酵剂法步骤一:购买商业化发酵剂在当地农贸市场或互联网上购买商业化发酵剂。
步骤二:制备大豆发酵肥料将大豆浸泡在水中6-8小时,然后沥干水分。
按照商业化发酵剂包装上的说明书加入适量的水和发酵剂,混合均匀。
将大豆放入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混合。
盖上盖子,在温暖通风处放置3-5天,直到出现发酵气味。
步骤三:储存和使用将发酵好的大豆肥料放入塑料袋或桶中密封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时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耕入。
四、注意事项1. 制备大豆发酵肥料时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2. 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发酵。
3. 储存和使用大豆发酵肥料时要防止阳光直射和潮湿。
4. 使用大豆发酵肥料时要根据作物需求控制用量,避免施用过多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死亡。
五、结论大豆发酵肥料是一种有效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东北大豆高产施肥技术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大豆栽培中,肥料是促进大豆生长和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为大豆整个生育期的生长提供养分保障。
本文针对东北大豆的需肥特点,对大豆高产施肥技术进行了介绍。
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拥有适宜大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这里的大豆作物产量高,其中的干物质和油分充分积累,提高了大豆的品质。
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连年重茬种植导致土壤的肥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豆种植户为追求高产量而盲目提高用肥量,但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达到高产的目的,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可谓得不偿失。
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大豆高产施肥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施肥技术。
一、对前茬肥进行合理利用合理地利用前茬肥,有利于提高地力和肥分的利用率,既对提高产量有明显的帮助,还有利于节省肥料成本。
应尽量避免进行重茬种植,最好将大豆选在玉米的后面种植。
一般来说,玉米是施肥量较多的作物,在其后种植可以更多地利用前茬肥。
如果无法避免重茬种植大豆,应采取垄台换垄沟的种植方法,这种交替种植方法比原垄种植产生病虫害及毒素的程度要低。
垄作大豆有利于肥料在垄沟中深施,使作物对垄沟中营养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足量施用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是一种养分全面的肥料。
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肥效期长,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的肥沃性,还可以增强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可以为大豆高产高效打下良好基础。
尤其是对于长年未施有机肥,地力严重下降的地块,更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有机底肥应主要采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如猪厩肥、牛粪等,每公顷需施用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
土壤肥沃的地块可酌情少施,瘠薄的地块可适量多施。
基肥应在秋整地时施用,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有机肥均匀地撒在地表上,整地时通过机械翻耕将肥料与土壤混合,施肥的深度应在15厘米左右。
大豆叶面肥配方技术

大豆叶面肥配方技术要问大豆叶面肥配方技术,据悉大豆叶面肥配方为尿素0.5%-2.0%,过磷酸钙1%-5%,磷酸二氢钾0.2%-0.5%,硼酸0.1%-0.5%,钼酸铵0.02%-0.05%,硫酸锌0.05%-0.2%,适量水混合后使用。
种植大豆叶面喷肥以叶背为主,叶面为辅,喷施2-3次为宜,每次喷施间隔7-10天,不应随便加大施用剂量。
一、大豆叶面肥配方1、肥液浓度过高,常常会造成肥害烧叶。
特别是温度较高时叶面喷肥,在适宜浓度范畴内,应掌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2、另外,在植物苗期,叶片组织幼嫩,喷肥的浓度要适当低一些,显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一些,种植大豆一样可以用尿素0.5%-2.0%,过磷酸钙1%-5%,磷酸二氢钾0.2%-0.5%,硼酸0.1%-0.5%,钼酸铵0.02%-0.05%,硫酸锌0.05%-0.2%,兑适量水作物叶面肥喷施使用。
二、施肥注意事项1、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积较大时喷肥成效比较好,在植物叶面积较小时喷肥,不仅肥液浪费多,而且成效也不太理想,其中钼肥宜在大豆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则宜在大豆初花期喷施成效好。
喷肥时间应在晴天傍晚,躲开烈日高温时段。
如果在高温时喷肥,空气湿度小,不仅肥液挥发浪费多,还会着落肥液浓度,达不到施肥成效。
2、叶面肥必须充分溶解并搅拌平均,叶面喷肥以叶背为主,叶面为辅。
3、叶面喷肥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一样喷施2-3次,且每次喷施一样需要间隔7-10天以上。
4、不应随便加大施用剂量、随便提高施用浓度。
这样不仅会造成浪费,乃至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5、若植株生长缓慢、瘦弱、矮小,叶色发黄,属于缺氮,叶面喷肥应以氮为主,搭配少量磷、钾肥;若植株高大、嫩绿,节间长,氮素营养充足,叶面喷肥就应改为以磷、钾为主。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应用分析

前言测土配方实验是建立在施肥效果的基础之上设计而来的,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施肥情况进行深度的分析,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之下,对氮、磷、钾等肥料和大豆的实际产量进行对比,能有效促进大豆的生产和发育。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应用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将大豆在施肥比例、品种进行全面地验证,帮助大豆提高自身的品质和产量,保证土壤的肥力,促使大豆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之中更好地成长发育。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相关概述分析1.1概念分析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田间的肥料试验为基础,结合大豆的生长规律、土壤肥力以及相应的基础肥料,在科学、合理地施加有机肥料的基础之上,提出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方法。
简单来说,是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之下,科学、合理地施加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更好地平衡大豆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土壤、水分、肥料之间的基本矛盾。
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大豆的生长规律以及对土壤、肥料的吸收情况,综合考虑氮、磷、钾肥料的使用需求,制定符合植物生长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为植物生长提供相应比例的养分。
1.2施肥原理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汲取更多养分,才能保证大豆本身实现更好地生长、发育。
大豆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地下的土壤之中汲取的,通过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土壤能够为水、肥等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更好地满足大豆基本生长需要的条件,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对氮、磷、钾等肥料进行配比。
在其生长过程中,大量地吸收土壤之中的养分,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土壤本身的养分短缺,使得土壤自身肥力降低,严重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土壤之中水肥养分的全面,必须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施肥,保证土壤养分的充足。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特点分析2.1土壤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最关键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分析土壤条件。
大豆需肥特点及施肥要点

·111·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1 大豆需肥特点大豆的一生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其次是钙、镁、硫等。
同时也需要少量微量元素,如钼、硼、锰、铜等。
当大豆所需的必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导致大豆的异常和不良生长,导致大豆营养平衡失调赢钱生理病害二减产。
了解大豆的需肥特点,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1.1 大豆对氮的吸收大豆是需氮较多的作物。
因为种子内蛋白质含量很高,而氮素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量不同,出苗到开花期吸氮量占大豆一生吸氮总量的20%:开花期到鼓粒期为54.6%;鼓粒期到成熟期为25%。
大豆与其他作物不同,根部着生根瘤,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共给大豆氮素营养。
所以有人认为,种大豆不必施氮肥。
但是试验证明,根瘤菌固定的氮素一般情况下,只能满足大豆所需氮素20~50%。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高达70~80%。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只靠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不能满足大豆对氮素的需要的,还必须施用氮肥,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1.2 大豆对磷的吸收、大豆也是需磷较多的作物出苗到开花期五氧化二磷占大豆一生吸磷总量的13.4%,这时期需磷虽少,但磷素营养十分重要:开花期到鼓粒期是吸磷的高峰期,为51.9%:鼓粒期到成熟期为34.7%。
大豆对磷的吸收比较平稳,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也需要一定的磷素。
1.3 大豆对钾的吸收大豆从出苗期到开花期吸收的氧化钾占大豆一生吸钾总量的32.2%:开花期到鼓粒期为61.5%;鼓粒期到成熟期只为5.8%。
可见大豆从出苗到开花结荚期对钾的吸收占90%,所以钾肥应做基肥或种肥使用。
1.4 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大豆除了大量营养元素外,还需要铁、铜、锰、硼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大豆所需微量元素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决定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种大豆,最溶于缺锰;石灰性土壤上易缺铁;与此相反,大豆缺钼常发生在pH值低于6的酸性土壤上;泥炭土、腐殖质含量极高的低洼地易缺铜。
大豆基肥的施用

大 豆根 系 能 充分 地 吸 收 利 用 养分 , 能保 证 幼 苗 生 长 良 既 好, 也能在大豆生育后期陆续供给大豆需要的养分 。这 种施肥法的优点是肥料集中 , 肥效较高。 3 基肥的种类和施用量 作为基肥施用的有机肥料种类很多, 如厩 肥、 堆肥、 腐熟草炭 、 绿肥 、 土杂肥等等 。 厩 肥 是 家 畜 粪 尿 和 各 种 垫 圈 材 料 混 合 积 制 的 肥 料 。在 北 方 多 用土 垫 圈 , 又 叫土 粪 在 南方 多 用 秸 秆 故 , 垫 圈 , 称 厩 肥 。厩 肥 的 成分 囡家 畜 种 类 、 料优 劣 、 统 饲 垫 圈 材 料 和 用 量 以及 其他 条 件 而 不 同 。研 究 表 明 , 吨厩 每 肥平 均 含 氮 约 5 克 , 氧 化 二磷 2 5 千 五 .千克 , 化钾 约 6 氧 千 克。新鲜厩肥 中的养分主要为有机态 , 植物大多数不能 利用 , 因此 , 新鲜厩肥 一定要经过 一段时间堆 积, 待腐熟 后, 才能施用。厩肥与化肥不同 , 一般具有较长的肥效 , 而 且 厩 肥 中因 含 有 大 量 的有 机 质 , 常年 或 隔 1 年 大 量 ~2 施用后 , 土壤 中可积累较多的腐殖质 , 不仅改 良了土壤 结 构 , 且对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 进 低 产 田 土壤 熟 化 , 了 而 促 起 积 极 作用 。厩 肥 的 用 量 主 要 取决 于 土 壤 肥 力 水 平 和 厩 肥 的 类 型 , 据 各 地 经 验 , 般施 用 量 为 每 公 顷 2 .~ 根 一 25 5 .吨 。 25 准肥可分 为普 通堆肥和高温堆肥 两种 。普通堆肥 因 混 土 较 多 , 酵 时 温 度 较 低 , 熟 过 程 中堆 中温 度 变 发 腐 化不大 , 堆制时问较长。高温堆肥是以纤维素多的原料 为主, 加入适 苗的骡 马粪和人粪尿 , 发酵的温度较高 , 有 明显 的 高 温 阶 段 , 肥 的 时 间较 短 , 促 进 堆 肥 物 质 的 堆 对 腐 熟 及 杀 灭 其 中的 病 菌 、 卵 和 杂 草 种 子 , 有 一 定 作 虫 均 用 。堆肥的养分含量困堆肥原料和堆制方法等而不同, 它 的 肥 效 与厩 肥 相似 , 用 时 一般 用 作 基肥 。一 般 用 量 施 每 公 顷 为2 . ~5 .吨 。 2 5 25 基 肥 的 使用 量取 决于 能 提 供肥 料 种 类 , 壤 肥 力水 土 平、 大豆的需肥特 性和肥料数量 。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 同 , 难 确 定 出 … 个 统 一 的 施 肥 量 。为 了经 济 合 理 施 很 肥, 根据 各地经验 , 一般肥力中等或低下的地块 , 每公 顷 施腐熟过的有机肥1 00 2 0 千克 , 5 0 ~2 50 肥力较高的地块 每公 顷施 有机肥7 0 10 0 50 5 0 千克 , 与下列化肥 充分混 拌 后 施 用 。化 肥 施 用 配方 为 : 磷 酸二铵 10~1 0 2 5 千克 加硫 酸钾 10 10 5 8 千克或 氯 化钾 10 5 千 克 ; 2 ~10 尿 素5 . ~6 千 克 、 25 0 三料 磷 lO 10 克 加 硫 酸钾 2 ~ 5千 10 一 8 干克或 氯化钾 10 5 千克 ; 5 10 2 ~10 硫 酸 铵 15 10 克 , 磷 酸钙 3 5 5 千 克加 硫 0 ~ 2千 过 7 ~40 酸钾 10 8 千克或氯化钾10 5 千克 。 5 ~10 2 ~10 施 用基肥时 , 若添加化肥 , 应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 隔离 , 距3 相 厘米 以上 , 防烧 种 。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