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地质勘探方法

地质勘探方法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调查、钻探、坑探、采样测试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变历史,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一、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性质和状态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各种物理参数(如岩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等)的差异,来识别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二、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系统测量地球中元素的分布、含量和变化规律,来寻找矿床和指示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包括岩石测量、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元素在各种介质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来发现异常地段,进而寻找矿产资源。

三、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通过系统的野外实地勘查、采样和分析测试,来研究地质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的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四、钻探钻探是通过钻孔的方式直接获取地下岩芯样品,来研究地下岩层分布、岩性特征和含矿情况的方法。

钻探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岩层的地质特征和钻孔深度分为浅钻、中深钻和深钻等。

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确定矿体形态、规模和产状具有重要意义。

五、坑探坑探是在地表或地下挖掘坑道或巷道,直接观察和研究地下岩层和矿体的方法。

坑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采矿工程提供基础资料。

常见的坑探方法包括平硐、竖井、斜井等。

六、采样测试采样测试是在野外或实验室对各种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获取样品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采样测试是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和矿产资源的成分和性质,进而评估其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重力勘探的正问题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的正问题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的正问题名词解释重力勘探是一种探测地球内部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利用地球上质量的吸引力和重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和岩石构成。

在地球物理学中,重力勘探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

一、引言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一直是科学探索的重要课题。

通过重力勘探,我们可以了解地球深处的奥秘,揭示地壳下隐藏的矿产资源和地下构造,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二、重力场和引力重力场是由地球本身的质量分布而形成的。

地球的质量不仅集中在地球的中心,还分布在地壳和地幔等不同的层次。

这种质量分布形成了地球的重力势场,即重力场。

引力是重力场给物体施加的作用力,使物体具有下坠的趋势。

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受其他力干扰的情况下,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下落。

重力勘探正问题就是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推测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和构造。

三、重力偏差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强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所决定的。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关注的是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或重力偏差。

重力偏差可能是正异常或负异常,分别表示在某一地方的重力强度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这些重力偏差可以提供地球内部的信息,例如矿床的位置、地下构造的形状等。

四、测量方法测量地球重力场的方法通常是通过使用重力仪器,如重力仪或重力仪表。

这些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垂直方向上的重力加速度,从而推导出重力场的变化情况。

在实际勘探中,重力测量通常是在地面上进行的。

勘探人员会选择一系列地点并定期测量当地的重力值。

通过对多个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地下构造和质量分布的推断。

五、应用领域重力勘探在石油勘探中被广泛应用。

地下油藏和气藏通常有比周围岩石更高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检测潜在的石油储藏区。

此外,重力勘探还可以用于寻找地下矿床。

金属矿物和矿石通常也具有比岩石更高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异常来定位潜在的矿床。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监测也是重力勘探的重要应用之一。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1. 什么是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场变化来研究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

重力场是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因此通过测量不同位置上的重力加速度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密度分布情况。

2. 为什么要进行重力勘探?进行重力勘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岩石、矿产资源和构造特征等信息,对于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重力勘探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

3. 重力勘探常用的仪器设备3.1 重力计重力计是用来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上的重力加速度的仪器。

常见的重力计有绝对式和相对式两种类型。

•绝对式重力计:通过比较被测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绝对差异来得到精确的重力值。

常见的绝对式重力计有拉卡斯特式重力计和绝对重力仪等。

•相对式重力计:通过比较不同位置上的重力加速度差异来测量相对重力变化。

常见的相对式重力计有斯普林格式重力计和落体仪等。

3.2 野外测量设备在进行野外勘探时,除了使用重力计外,还需要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全站仪:用于测量勘探点的空间坐标,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GPS定位系统:用于确定勘探点的地理坐标,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测量数据,如重力值、时间、位置等。

4.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在进行重力勘探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信息。

4.1 数据处理•数据去噪: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和仪器误差等原因,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音。

需要通过滤波等方法去除噪音,保留有效信号。

•数据纠正: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海洋潮汐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重力数据可能存在一些系统性误差。

需要进行纠正,以得到准确的重力场数据。

4.2 数据解释•建立模型:根据采集到的重力数据,可以建立地下密度模型。

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矿产资源等的分布情况。

•地质解释:根据地下密度模型和其他地质信息,可以进行地质解释。

地震勘探总结

地震勘探总结

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2、地震勘探:1.效果最好(精度高)2.用得最多(90%)3.发展最快4.和油气勘探与开发联系最紧密!3、勘探石油的方法目前有三类:地质法、钻探法、物探法。

4、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5、所谓的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6、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野外工作。

②室内资料处理。

③地震资料的解释。

7、地震勘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重、磁、电)相比,具有精度高的优点,其他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方法那样能详细而较准确地了解地下有浅到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

地震方法与钻探方法相比又有成本低以及可以了解大面积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特点。

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方法。

8、同一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相似,不同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不同的,这就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的基本法则之一。

9、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

可以认为,每个子波源都向各个方向发出微弱的波,叫做子波。

子波是以所在点处的波速传播的。

10、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走的路径遵守时间最小。

11、地震波是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其类型纵波、横波、面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

12、弹性模量:1.杨氏模量(E)T=E e 2.体变模量(K)K=-Kθ 3.切变模量(μ)F=μψ 4.拉梅常数(λ)G=λ e 5.泊松比(σ)13、对于大多数弹性介质,σ约为0.25,非常坚硬的岩石是0.05,固结性很差的松软介质,大约为0.45,对于液体,μ=0,所以σ可达最大值0.5。

物探简介

物探简介

精心整理地球物理勘探一、物探及其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三、物探方法的特点: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 1各种物理场。

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

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二、物探方法简介1、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是由密度不均匀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并叠加在地球的正常重力场上。

2、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研究由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磁性差异而引起的地磁场强度的变化(即“磁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磁异常是由磁性矿石或岩石在地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性叠加在正常3等。

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使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观测其在岩体内的传播情况,以研究、探测岩体地质结构和分布的物探方法。

确定分界面的埋藏深度、岩石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所利用弹性波的类型不同,地震勘探的工作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和瑞雷波法。

5、放射性勘探地壳内的天然放射元素蜕变时会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穿过介质便会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

放射性勘探,就是借助研究这些现象来寻找放射性元素矿床和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环境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勘探技术与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勘探技术与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勘探技术与方法地球物理学中,勘探技术和方法是一系列通过测量和分析地球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构造和性质的专业技术。

勘探技术和方法在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开发和环境地质工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是一个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一、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方向、反射、折射等信息来分析地下构造和性质的勘探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人们会先在地表或井孔里放置震源,发射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地震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被地下介质的密度和速度变化所影响,从而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或井孔内的检波器上时,可以记录下地震波的传播轨迹和特征。

通过对这些地震波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就能够获得地下构造和性质的信息。

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和环境地质等领域。

其优点是能够探测大范围的地下信息,并具有精度高、信息全面等优点。

二、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电导率、磁导率等物理特性来分析地下构造和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电磁勘探中,人们需要在地表或井孔里放置电磁场发生器,产生一定的电磁场。

地下介质的电导率、磁导率等物理特性会影响电磁场的传播和干扰,从而产生相应的电磁波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信号的特征和参数,就能够分析地下构造和性质的信息。

电磁勘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应用于矿产勘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

其优点是可以探测到大范围的地下信息,并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

三、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分析地下构造和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重力勘探中,人们需要在地表或井孔内放置重力计,测量重力场的变化。

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会对地球重力场产生影响,从而产生重力异常。

通过对这些重力异常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能够识别出地下构造和性质的信息。

重力勘探主要应用于矿产勘探、地质灾害监测、水文地质等领域。

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第一章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往返运动。

波动:振动在其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就立刻恢复其原状。

弹性体: 具有弹性的物体叫做弹性体;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以后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形状。

塑性体: 具有塑性的物体叫做塑性体;弹性波: 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就形成了弹性波;注意: 弹性理论已证明,许多固体包括岩石在内,当受力较小、变形较小、作用时间较短时均可看成是弹性体。

地震波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以炸药为震源激发地震波的过程破坏圈: 在炸药包附近, 强大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塑性带: 离开震源一定距离, 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弹性形变区: 远离震源一定距离, 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二:波在传播过程中, 某一质点的位移u是随时间t变化的, 描述某一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叫做振动图形.与地震记录之间的关系1)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道地震记录,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引起地表某一质点振动的振动图形。

2)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张原始地震波形记录,实际上就是在地面沿测线设置多道检波器,得到的多个振动图形的总和。

地质意义有利于了解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时刻的具体位置;有利于识别和分辨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从而解决与波传播有关的地质问题。

三: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同一时刻沿地震测线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布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地震波的波剖面。

即位移u 是距离x 的函数,u=f(x) 。

波前: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

波尾: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

波面: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振动质点中相位相同的点连成的曲面,称为该时刻的波面。

射线: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射线(假想)。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地质信息进行研究和探测的技术手段。

其目的是什么?a) 探测地下资源b) 研究地球构造和动力学c) 预测地震活动d) 应用于环境工程答案:a) 探测地下资源2. 地球物理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a) 地震勘探b) 电磁勘探c) 重力勘探d) 磁力勘探答案:a) 地震勘探3.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地质结构。

以下哪种地震波在固体物质中无法传播?a) P波b) S波c) 表面波d) 纵波答案:d) 纵波4. 电磁勘探是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探测地下地质信息的方法。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磁勘探常用的方法?a) 电阻率法b) 磁化率法c) 电感耦合法d) 磁力法答案:d) 磁力法第二部分:填空题1. 重力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的 _______ 分布。

答案:密度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 _______ 法常用于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等可燃性地下资源。

答案:震电联合3.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多种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形成 _______ 信息,提高勘探效果。

答案:综合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是通过在地表或井孔中人工产生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通过分析记录到的地震数据,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分布。

地震勘探可分为地震震源法和地震波记录法两种主要方法。

2. 请简要介绍电磁勘探中的电阻率法及其应用。

答案:电阻率法是利用地下岩石和地层的电阻率差异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埋设电极,施加电流并测量电场分布,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导电性质。

电阻率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环境工程和地下水等领域的勘探和研究。

第四部分:论述题请简要论述地球物理勘探在勘探和开发地下资源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背景(background) 通常是指衬托出异常的正常场值或平均干扰水平。背景可以是系统的(区域性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局部的)。如一个地区的磁场的平均强度为十几伽马,而在某些测点上的强度达到几百或几千伽马,则这些高强度的测点称为异常点,而几十伽马的平均磁场强度,相对的称为这些异常的背景。 2. 测点(station)指按一定比例尺布置的供物探仪器(如磁力仪,重力仪)或通过仪器的附属设备(如地震检波器、电极)等进行观测的点位。有时测点和记录点不完全一致。如重力、磁法的测点就是记录点。当进行电剖面法梯度测量时,测点(跑极点)不是记录点,进行梯度测量的两个测点的中点(O点)是记录点。当进行对称四极电测深工作时,其测量电极(MN)、供电电极(AB)的移动点位都属于跑极点,但其记录点或测点则为MN电极的中点(O点)。 3. 测量电极(potential electrode)在地面、井中、坑道中进行电法工作时,为了测量电位差而选用的接地物,称“测量电极”。一般的测量电极用紫铜棒,其长度依据需要选定。在特殊条件下,测量电极还有用特殊物质的和不同形状的。如不极化电极多为陶瓷的,有的还用帆布或塑料外装。实验室则有更特殊的不极化电极。 4. 测线(line) 指按一定比例尺沿一条直线布置的观测点组成的观测线。如地震勘探中所指的地震剖面(由检波器组成的线状排列);重力、磁法、电法,反射性勘探中所指均匀分布在一条条直线上的测点组成的线。布置测线一般应当垂直矿体走向。 5. 场(field)是物理场的简称,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存在于整个空间。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除了直接接触之外,就是依靠场来传递的。如传递电磁力的为电磁场,传递万有引力的为引力场等。 6. 地球物理场(geophysical field)是指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效应的区域或空间,如重力场、磁场、电场、弹性波场、放射线场等。 7. 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物探等。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钻井物探等。在覆盖地区,它可以弥补普查勘探工程手段的不足,利于综合普查找矿和地质填图。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为地球物理勘探开辟了新的途径。 8. 地质体(geologic body)是地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涵义不严格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地壳内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有其固有成分并可以与周围物质相区别的地质作用的产物。不论其大小范围如何,大到一个岩体,小到一个包裹体,都可称为地质体,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中是指应用物探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时寻找的对象。因而,地质体又常是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有时和异常体通用。但严格来讲,地质体引起的异常可以是矿异常,也可以是非矿异常。 9. 电位(potential)亦称“电势”,是描写电场的一个物理量。某点的电位数值等于单位正电荷从此点移到无限远(或地面)时,电场对它做的功。实用单位为伏特。在物探工作中,指的是一个移动电极相对于一个固定(参考)电极电位的大小。如电位电极系测井是由地面的一个供电电极和井中的一个供电电极供电,观测井中的一个测量电极相对于地面上的参考电极的电位差。自然电场法中是测量天然场中一个移动的测量电极相对于固定的一个测量电极的相对电位大小。这种工作方法称电位法。 10. 定量解释(quantitative)物探成果地质解释的一部分。它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选择观测精度较高的、有意义的剖面(通常称为精测剖面),利用数学计算或其他方法求出地质体的埋深、产状、空间位置等,有时还可以推算物性参数。目前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测深法及地震勘探均可做定量解释,其中以地震勘探定量解释的准确度较高。 11. 定性解释(qualitative interpreration)物探成果地质解释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异常的特征,结合工作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性及物性资料,初步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大致估计地质体的形状、产状以及空间位置等。定性解释是物探成果解释的重要前提条件。 12. 非矿异常(nonmineral anomaly)通常指非矿因素引起的物探异常。如寻找磁铁矿时,非磁铁矿的磁性体引起的磁异常都称为非矿异常。在电法中非矿电性体引起的异常也称为非矿异常。在电阻率法中,由地形影响引起的异常(地形起伏引起的联合剖面法的正、反交点)有时也称为非矿异常。 13. 负异常(negative anomaly)异常场强度的数值低于正常场的统称负异常,为负数值。绘平面等值线图时多用虚线表示。在剖面图上,正常场零值线以下的部分为负异常。 14. 干扰(disturbance)有时也称“干扰场”。指探测目标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各种物理场对异常场的影响。如用自然电场法找矿时,由炭质页岩或地形起伏引起的叠加电场称为对异常的干扰或干扰场。在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如面波。但是,面波对研究天然地震又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干扰了。 15. 供电电极(current electrode)在地面,井中或坑道进行电法工作时,为了向地下供电而选用的连接电极的接地金属物,通称供电电极。一般的供电电极是钢棍或铁棍,其长度依工作需要选定。 16. 介质(medium)指物理场作用空间的物质。如磁场、电场、重力场空间的岩石、矿石或地表以上的空气等。在物探中,有时也称矿体的围岩为介质。 17. 局部异常(local anomaly)由局部地质因素(多为埋藏较浅、分布范围较小的地质体)引起的物探异常称为局部异常。 18. 矿异常(mineral anomaly)指由矿床、矿体和含矿地质体引起的异常。如寻找磁铁矿时,由磁性矿体引起的磁异常,就是矿异常。 19. 区域异常(regional anomaly)由区域地质因素(多为分布范围较广、埋藏较深的地质体)引起的物探异常称为区域异常。如由区域地质构造等因素引起的区域重力异常。 20. 屏蔽(shield (guard))使物理场减弱或增强的现象或采取的措施。如高电阻率岩层阻挡电流的流通(高阻屏蔽),良导电覆盖层使得电流难于向地下深处供电(低阻屏蔽),或为减少温度对仪器的影响而采取的恒温措施(温度屏蔽)等都是屏蔽现象。 21. 物性(physical properties)岩石或矿石物理性质的简称。如岩石、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弹性等。岩石或矿石的物性差异是选择相应的物探方法的物质基础。 22. 物性测定(measurement) 是测定岩石、矿石物理性质的简称。如重力勘探中测定岩、矿石的密度;磁法勘探中测定岩、矿石的磁化率;电法勘探中测定岩、矿石的电阻率等。 23. 异常(anomaly)指由于地质体与围岩有物性差异引起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如地质体为磁性体而围岩为非磁性体(或磁性很弱),在地表测量磁场时所测得磁场的变化;地质体的密度大于(或小于)围岩密度时,在地表所测得重力场的变化等等,通称为异常。 24. 异常场(anomalous field)通常指由寻找的地质体产生的各种物理场。异常场是相当于正常场而言,衬托在正常场背景上。它可以是局部的异常场(局部异常),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异常场(区域异常)。异常场是探测矿床和地质构造的依据。 25. 异常体(anomalous body)指为达到普查勘探目的而寻找的引起物探异常的地质体。如引起重力异常的不同密度体、引起磁异常的磁性体、引起电法异常的具有电性差异的地质体等,统称为异常体。 26. 不极化电极(non-polarizing electrode)是一种特制的测量电位差用的接地电极。目前用的是将紫铜棒放在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素烧瓷罐渗透的硫酸铜溶液的离子来导电的。这样的接地条件,可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差减小到1毫伏以内,也减小了测量电极本身的极化电位差,故称为不极化电极。 27. 充电率(charging rate)又称“荷电率”。是直流激发极化法观测结果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是断电后记录的二次场衰减曲线中的电位某段时间间隔的积分制与极化场(总场)ΔU的百分比,或者说,充电率(M)在数值上是断电后某段时间内的二次场电位差(ΔU2)曲线所包围面积的大小和极化场(总场)电位差(ΔU)的百分比。充电率的单位是毫秒。 28. 地电断面(geoelectric cross section)是根据电阻率差别划分的地质断面。地电断面可以大致地反映地质断面的情况,但是它与地层学和岩石学划分的地质断面可能不同。因为相同的地层,其电阻率可能不同;不同的地层,其电阻率又可能相同。所以,地电断面不一定与地质断面完全一致。在工作中要注意研究地电断面与地质断面的关系。 29. 电性标准层(electrical indicator horizon)是指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电性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电性标准层通常与地层学或岩石学划分的层位相同。电性标准层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别大而稳定,最好差40~50倍以上;厚度比较大,最好大于或等于其埋藏深度。根据实际经验,一般未风化和未被构造破坏的火成岩、变质岩、石灰岩等电阻率都很高而又稳定。黏土层属低电阻率层,也比较稳定。这些地层都可以作为电性标准层。 30. 电性差异(electrical property contrast)指岩石、矿石电学性质的区别。电性差异是电法勘探的主要物理依据。包括岩石、矿石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等的差异。如电阻率法就是依据岩、矿石导电性的差异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利用电化学活动性找矿的有自然电场法和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则主要依据导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电性差异除和岩石、矿石本身的因素有关外,还和外界因素有关。如对有一定孔隙度的岩石来说,可能因孔隙含有不同矿化度的水而使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31. 低阻屏蔽(low resistivity shielding)在电阻率法工作中,当表层为高导电层时,绝大部分供电电流将从表层“短路”,不能流向深部,这个高导电的表层成为一个低电阻率的屏蔽层,这种现象称为低阻屏蔽。在滨海地区、表土盐渍化严重的河网地区,有些矿化度较高的沙漠干旱区以及我国南方红层地区(含铁质成分较高)等都能形成一个高导电层。这些地区应用电阻率法极为不利,经常遇到供电电流高达数安培,电位差却十分小;而且由于电流只在表层流过,不能反映深部情况。在有这样屏蔽作用的地区可以把直流供电改成低频交流供电或采用其他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