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之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考点思维导图全程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 :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 :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 :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 :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 :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生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生 2 :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把什么跟什么作比较(把茫茫宇宙和地球)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大(出示四幅图)这里有四句话,地球跟星星相比,地球大不大(大)地球跟土星、木星比,地球小,地球跟太阳相

初三科学总复习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浙教版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常见的太阳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_________,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_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_________;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_________。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_________。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_________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_________,是由于陨石坠落的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四季的星空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_________。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_________,平均为_________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亮——太阳(___月农历______ 朔) 月亮——地球——太阳(___月农历____________ 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145906.html,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张翼香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第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第三,激发兴趣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第四,独立思考并创造性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便于记住,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引导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思想的特点是呈放射性,并且每条信息进入人的大脑,每一种情绪、记忆或思想均可表现为思维的一个分支,它的三维结构呈现放射性。思维映射是表达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使用图形和文字技巧,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分层图来表示,主题关键字与图像和颜色相链接。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艺术、逻辑和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打开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使学习者产生无限联想,使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正确快速的学习方法和工具。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呢? 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 好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若能很好地利用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上,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图过程中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搜索,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通过思考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以便通过相关的图形符号连接创建的信息和知识的概念的认知模型的思维导图。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快地传授教材知识,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師教学设计运用好思维导图,内容将涉及如何快速阅读和信息整理。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随着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也起到了相应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 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基本的、一般的和指示性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航员和思维活动的金钥匙。以关键词为中心的导图可以使知识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和原则的内在逻辑、系统性和一致性。这里教师可以从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新旧知识

2006年中考练习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中考练习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四季的变化 考点: 1. 阳历和地球公转:了解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2. 农历与月相: (1)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 (3)说出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为周期设置的 考题训练 1.下列农历日期中,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 A 、初一 B 、初七、初八 C 、十五、十六 D 、二十二、二十三 2.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3.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4.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 、A → B → C → D → E → F → G → H →A B 、 E →A →G →B →F →C →H →D →E C 、F →A →G →B →F →C →H → D →F D 、 E →D →H →C → F →B → G →A →E 5.某星期六小龙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时约为农历( ) A 二十六、二十七 B 十一、十二 C 十七、十八 D 初七、初八 6.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确定的。 7. 历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历法。它是根据 周期制定出来的,通常的 日为一年,同时,每 年中设立 个 日的闰年,以便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周期划分的二十四段,节气来临的日期在公历中每年都是固定的,两个相邻节气一般相隔 天左右。 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 、B 、C 、D 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B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C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D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2)在图中A 、B 、C 、D 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 (3)月球由C 处出发,经过B 、A 、D ,然后又回到C 处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天,也是月相变化的一个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月。 (4)A 、B 、C 、D 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________处,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__处。 (二)太阳与星际航行 考点: 1. 太阳和月相 (1) 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2) 了解月相的基本概况 2. 太阳活动与人类 (1) 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 (2) 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 太阳系 (1) 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 (2) 知道九大行星 4.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为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1) 了解万户与中国古代火箭等 (2) 了解阿波罗登月 5.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了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 考题训练: 1.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土星 B .地球 C .火星 D .木星 2.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它们是( ) A .恒星 B .彗星 C .行星 D .卫星 3.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4.在太阳系中( ) (A)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金星 (B).离地球最远的大行星是冥王星 (C)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最接近的是金星(D)类地行星位于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 5.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 )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②发生日食现象 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神舟五号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时,在A 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A A .上弦地 B .满地 C .下弦地 D .新地 7.月球上背面有一座环形山是用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叫 ( ) A.万户 B.孟子 C.僧一行 D.沈括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干扰 通讯;可引起地球上的 ,加大 对皮肤的伤害。 9.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临的两颗行星是 和 ;体积最大的是 ;有光环的是_____ 日

【公开课教案】:1 浩瀚的宇宙【公开课教案】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初中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总结

宇宙空间科学 主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2.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3.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二)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 2. 3. 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 1. 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 板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 阅读P 13 板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 生“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1 四季的星空 1.地球公转 (1)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365.2422天。 (3)特点: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4)产生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阳历的制订和节气的确定都和地球公转运动有关。 2.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的概念: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的成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②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球视形状发生变化。 (3)月相的变化规律:(注第一册P105) 3.历法:历法是以日、地、月三者运动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依据制订的。历法主要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历。 (1)阳历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历法。它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制订出来的,通常以365天为一年。同时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以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 (2)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制订的。 ①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59天)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月为一年,农历月的表示 方法属于阴历。 ②阴历不能正确地反映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故用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但二十 四节气的日期在公历每年都是固定的,故属于阳历。 ③阴阳历也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又添置闰月,使年均天数与阳历的年相等,我国的夏历就是 阴阳历的一种。 4.日食与月食: (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不发光也不透光,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日地月的位置即“日-月-地”。 (2)月食: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月球可能进入 日食月食 原理太阳射到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太阳射到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 日地月相互位置日-月-地日-地-月 发生的时间农历初一满月十五、十六 开始的部位由西向东食由东向西食 持续的时间短,一般为几分钟较长、为几小时 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 5.恒星与星座 (1)恒星是指宇宙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因为恒星与地球,以及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都非常遥远,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故称恒星。 (2)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把星星组成的图案,划分成许多区域,叫做“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常见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女座、天鹰座、猎户座等。 1——2太阳系和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2个最重要的近邻。 (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一样,周期一致,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很大,且布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 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生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 生2: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 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

初三科学知识梳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修订稿

初三科学知识梳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 【知识点1】四季星空: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四季的星空▲1.阳历和地球公转 描述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a ▲2.农历与月相 ①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②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 ③知道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设置的 a a a (一)阳历和地球公转: 1.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一年为365天,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422天。这样每400年就多出97天,就把这97天安排在97个闰年的2月份。闰年的计算:公元年能被4整除(世纪年必须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 3.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成分,节气是由地球公转时所在的位置确定的。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但由于闰年的关系会相差一、二天。(二)农历与月相 1. 月相:月球本身不发光,太阳总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就叫做月相。 2. 由于日、地、月有规律的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当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是垂直的,当看到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 3. 农历的月份是严格按照月相变化设置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1个月。 月相与农历的关系如下图: 月相名称农历日期 ① 上弦月初七、初八 ② 满月十五、十六 ③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④ 新月初一 【知识点2】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二)太阳系与星际▲1.太阳和月球 ①描述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的大小、温度、外部大气组成) ②描述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 a a 航行▲2.太阳活动与人类 ①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太阳黑子、日珥) ②列举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③举例说明太阳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a a a ▲3.太阳系 ①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②识别八大行星 a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 ①知道人类探访月球的历程 ②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a a 1. 太阳和月球 ①太阳自己能发光发热,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表面温度达6000摄氏度。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 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②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昼夜温差大,可达300℃。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大多 数环形山是陨石冲击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动的产物。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 量的1/81,半径是地球的1/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太阳活动与人类 (1)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 志:耀斑。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干扰短波通信、紫外线强引起皮肤癌、气候异常等 大气层分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引起降雨量变化 色球层耀斑日珥影响地球磁场 日冕层太阳风影响短波通讯 3. 太阳系 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而构成 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②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最 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显著特征是都有美丽的光环。 彗星:(1)彗星的结构: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运行的轨道是不对称的椭圆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4.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 (旧:地球上)(新:走出地球) 5.探月历程和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1).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________。 (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____________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成功。 (3).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上空成功发射的___________,拉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4).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想。 (5).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________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太空遨游5天,完成一 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6).2008年9月25日酒泉上空发射的“神舟七号”完成了载人航天员首次________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 事业从无人到载人,真正实现了中华飞天的梦想。 (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__________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 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8).2010年10月1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二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二号由此成为中国航天测 控史上测控距离最远的一颗卫星,并迈开中国________的第一步。 (9)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 天员王亚平组成 (10)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 并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知识点3】银河系和宇宙: (三) 银河系 ▲1. 银河系 ①描述银河系的构成、大小 ②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正面观和侧面观) a a

地球的宇宙环境【公开课教案】

前言走进地理学 三维目标 1. 2.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学好地理课程指出 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 能反映地理学特色的图片、地理学科的体系示意图、介绍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老师,更不要叫我“喂”。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 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我数数看,1、2、3。。。。啊!?我们班居然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讲”“理”。就知道要你们背诵。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 我再提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