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些艺术特点:
1. 清新自然:徐志摩的诗歌常常运用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呈
现出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情感真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感性,他善于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诗歌充满了情感真挚和感染力。
3. 格式灵活:徐志摩的诗歌格式灵活多样,他有时会在诗歌中
融入散文、民谣等元素,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4. 文学性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诗歌语
言简练、精准,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诗歌语言的文学魅力。
综合以上特点,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读者喜爱,而且在现在仍然被广泛地传诵和欣赏。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情感真挚:徐志摩的诗歌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生命、人生等主题的深情思考和感受。
语言简练:徐志摩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他善于运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往往短小精炼,字字珠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像意象丰富:徐志摩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图像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创造了独特的诗意景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抒发个人情感和体验:徐志摩的诗歌常常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基础,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进行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共鸣力。
多元的主题:徐志摩的诗歌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他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视角,探索人性、情感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体而言,徐志摩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特色,他通过个人的情感和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最具代表性的,处处体现着艺术的迷人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
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
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
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摘要】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展现出多种艺术美。
在音乐美方面,徐志摩运用多种韵律和节奏感,使其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在意境美中,他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怀,打动人心。
在语言美方面,徐志摩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
在形象美中,他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在情感美方面,徐志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感悟,引起读者共鸣。
徐志摩的诗歌通过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的展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和心灵。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艺术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结论1. 引言1.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概述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染了无数读者。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
通过对他的诗歌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怀,体味到他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精湛技艺。
徐志摩的诗歌音乐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带有悠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音乐般的美妙。
他的诗歌意境美则常常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意境来营造一种虚幻、超脱的美感,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意境之中。
徐志摩的语言美充满文学气息和诗意,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诗歌形象美则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画面感,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徐志摩的诗歌情感美则是他诗歌的灵魂所在,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无尽眷恋和深情厚意。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诗人情怀和审美情感。
2. 正文2.1 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音韵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诗句听起来像是在歌唱。
徐志摩擅长运用押韵和平仄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诗歌更具有旋律感和节奏感。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和新月派特点分析

新月派的新格律诗规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原则:建筑美,绘 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是
用词讲究色彩。音乐美,就是要有节奏感和旋律。这实际上,
是吸收了西方诗的最重要的实践,他的诗基本上符合这三 个原则。但是,他最突出的,最有魅力的是那种音乐性。
这首诗有一定的叙事性,在叙事的框架中展开 想象。只是写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并 无更具体的叙述,主要是情感抒发。 徐志摩的那些最出色的诗歌,几乎都是这样一 种灵动飘逸的意境。《雪花的快乐》、《我不 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 爱》、《再别康桥》等等,几乎全部是这样的 抒情格调。
“他的诗思、诗意几乎没有越出这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卞之琳:《人与 诗:忆旧说新》)
徐志摩说自己的诗歌是从性灵 深出发出来的。 “性灵” 是徐 志摩经常运用的词汇,指的是 个性、情感领域。也就是说, 他的诗是表达内心情感,表现 自我的。表现自我,情感,徐 志摩说,自己是一个信仰感情 的人。他的内心感情体验远远 胜于对外部的观察,这正是浪 漫主义诗歌最重要的特征。
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徐志摩是20年代比较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属于情感类型,他在留学时 代又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特别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这种影 响决定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卞之琳说: “尽管徐志摩在身体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动不好静,海内外云游,但是,一 落到英国,英国的19世纪浪漫派诗境,他的思想感情发而为诗,就从没有超出 这个笼子。”
这首诗所抒发的却是那种高昂激越而又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感。是 一种博爱的感情。诗人要为一切苦难者和弱者,奉献出自己的热 情、热血,为他们消除苦难,指点他们进入美好的生活。这里, 徐志摩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正义和良知。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篇: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
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
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
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
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
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
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
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
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
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
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
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
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1、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
2、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3、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扩展阅读1、结构。
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炼材。
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3、语言。
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2、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1、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
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
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
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
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
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徐志摩的诗歌四大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四大特点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
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
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她是睡着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写得妩媚朗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病中》一口气连用七个比喻(博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间的回忆。
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的诗歌思想复杂,但是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诗歌感觉敏锐,想象丰富,意象柔美,意境清逸,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个性特色;感觉;想象;意象;意境;韵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也是一位引人注目、值得研究的诗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他风流倜傥,名噪一时,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对现代新诗的倡导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朱自清说:“中国现代诗人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1933年,茅盾在《徐志摩论》中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徐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1918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为拜见罗素赴伦敦剑桥大学。在英国留学期间,他阅读了拜伦、雪莱、哈代、曼殊菲尔、泰戈尔等人的大量诗作,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诗歌,并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基调。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徐志摩从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十年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生前亲自编选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逝世后又由陈家梦编写陆小曼作序出
版了诗集《云游》。尽管他的诗思想内容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较高的艺术性。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主要在于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成就。 1.真挚的感情,鲜明的个性。真正的诗是诗人心灵的悸动,心灵的倾诉,心灵的歌唱。徐志摩说过“诗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流出来,性灵里逃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徐志摩的诗就是带着真情抒写出来的,他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想。 徐志摩的诗歌中有对自由、光明、理想的追求,《为要寻一颗明星》中诗人为了追求光明与理想的境界,一往直前,死而不悔。《婴儿》一诗中,作者希望产妇经过产前的阵痛之后,能够生产出“一个完全美丽的婴儿”。茅盾指出,他所盼望的出世的婴儿,暗指新的政治,新的人生。徐志摩的诗中有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军阀、同情广大下层民众,在《灰色人生》中,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图景,贫富悬殊的社会畸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盖上几张油纸》描写一个农妇为三岁孩子冻死而哭泣。《太平景象》、《人变兽》、《大帅》都以强烈的愤慨控诉军阀战争的罪恶。徐志摩还有许多写景抒情的诗歌,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一再呼吁人们“回到大自然的单纯”中去。他写雪花、秋月、白云、流泉、大海、星空,在优美隽秀的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情志和襟抱。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再别康桥》,诗人向我们展现了康桥的旖旎风光,把对康桥的爱
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
隽永。当然徐志摩写的最多、最好的还是爱情诗,爱情诗是其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在《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两本诗集中,爱情诗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当时,恋爱自由作为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徐志摩创作的主要题材,这些诗直率地坦露了多情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决绝态度,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与热烈追求,体现了“五四”精神——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强烈精神,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徐志摩的诗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这源于他浪漫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样的诗句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陆小曼语)《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胡适曾用三个词来概括徐志摩的单纯信仰:爱、美、自由。他的诗歌咏自由纯真的爱情,歌咏一切美的东西,主张凡物各尽其性,回归自然,他的诗往往营造出爱的氛围,美的境界,弥漫着浓浓的情谊。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
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
2.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想象。诗是诉诸想象的最富有启发力的艺术,没有丰美的想象,便没有诗,而丰富的想象靠的是诗人敏锐的感觉。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触目惊心的生活里固然有诗,平淡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诗。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人的触角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底里去。”徐志摩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他诗思敏捷,善于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串连成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还常常把丰富的想象和贴切新颖的比喻结合运用,把人们引进一个瑰丽的思维空间。 《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日本姑娘与友人道别时一瞬间的形态和神态,用风中水莲来比喻日本姑娘的温柔、娇羞,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那种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让人不能忘怀。 《珊瑚》一诗中,诗人把自己的一颗忠于爱情的心,比作一块美丽的珊瑚,深深地沉入海水里,“再也不能回答”你的问话,只有你也来到这超世脱俗的珊瑚的世界,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有你我之间“交互”的幽叹。诗人把炽烈的感情化作了优美、缠绵悱恻的诗句,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他要同自己的爱人一
道来殉这爱情。我们怎能不惊叹诗人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
3.柔美的意象、清逸的意境。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诗人的心灵就蕴含在诗的意象和意境之中,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才能懂得诗的审美价值。徐志摩是一位在艺术追求上带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浪漫诗人,他善于描绘意象,创造意境,因而其诗歌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且意象大多清丽、柔美,不具有厚重感,诗歌的意境更多地表现为幽远恬淡、温柔朦胧和清新飘逸。 《再别康桥》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如“云彩”、“金柳”、“波光”、“青荇”、“清泉”、“长篙”、“星辉”等来表达他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自己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更加渲染了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气氛,诗人不但借景传情,而且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形成了诗歌轻柔飘逸的意境之美。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自己比喻成雪花,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全诗意境清新,深远,飘逸。 《月下雷峰影片》中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既立体地呈现了自然美景,又梦幻地塑造了“另一世界”。这首诗节奏柔和舒缓,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梦: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一切都是那么
静谧、安详,“假如”一词给全诗蒙上了虚幻朦胧的色彩,诗人把
自己的绵绵情怀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写出来,让我们在这虚实相映的描绘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去体会作者所创造出的梦幻般的意境之美。 4.流畅的节奏、回荡的旋律。诗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靠它丰富深厚的抒情内容,而且还靠它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非常讲究诗形、章法、音律。他在《诗刊放假》中说:“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称与流动……一首诗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又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徐志摩的诗既注意到外形的整齐,在诗行的排列上,注重在错落有致的变化中保持整体的协调,又注意到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因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徐志摩的抒情名篇《再别康桥》像一支美妙动人的乐曲,诗人深情脉脉地唱出了心灵里的歌。这首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将日常的口语作了洗练磨砺,却又丝毫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诗句自然地流淌出来。《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一,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徐志摩的另一名篇,这首诗
诗形匀称,章法整饬。在诗节、诗行的均齐排列中又有灵活的变化。全诗共六节,每节四句,每节的前三句都相同,只有最后一句有所变化,辗转反复,余音袅袅。尾韵隔行押韵,“吹、洄、醉、辉、悲、碎、辉”一韵到底。韵律和谐,回环往复,自然而又严整。这种旋律的组合,营造和渲染了一种梦的氛围。 徐志摩作为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他大胆、坦率而又细腻地吐露自己“性灵”深处的声音,真诚地表现自我,他既积极实践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又勇于创造运用多种诗歌形体,以丰富的多样化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他在新诗的意境创造、结构形式、节奏韵律等诸多方面的探究和尝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冕.徐志摩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3. [2]徐荣街.中国新诗人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3]孙小兵.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