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抗血管生成药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effect of anti—VEGF has been confirmed,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t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mplication
in
reported.This review summared
30
下继续使用可以提高视力。Lommatzsch等¨¨的研究 亦证实1.25
mg
maeugen无效者,改用0.5
mg
lucentis
治疗后部分患者视力町稳定提高,但仍需要大样本的 前瞻性研究证实。 大范围浆液性RPE脱离及伴隐匿性CNV的RPE 脱离易发生RPE撕裂。与RPE脱离伴随的渗漏增加 或者纤维素性渗出的牵引力增加时,RPE撕裂发生的危 险性相应增加。该研究中RPE撕裂总发生率为2.2%, 存在RPE脱离时RPE撕裂发生率为17.1%,而存在 RPE脱离时RPE撕裂自然发生率为11.9%,推测抗 VEGF治疗导致CNV收缩加速了这一自然过程¨8|。 RPE层薄弱区切线方向的收缩力、玻璃体黄斑的 机械牵引力在RPE撕裂巾起重要作用。VEGF抑制剂 使新生JIIL管消退造成的张力增加亦加速了RPE撕裂 的发生,尤其是注射前已存在视网膜下出血或纤维组 织牵引。血流动力学冈素也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RPE下积液的突然增多导致RPE拉伸引发爆发性撕 裂,不健全的RPE层无法处理正常量的积液亦会加速 这一过程。抗VEGF治疗导致纤维血管性CNV收缩 及眼压的变化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Schoeppner
关键词 分类号 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脉络膜新生血管
R 77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808(2009)11.1039-05
玻璃体腔注药及围注射期管理

细菌感染导致术后急性眼内炎影响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
我国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
注射后处理 注药术后怀疑眼压高时要测量眼压 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眼液,每天 3~4 次,共 3 d 术后 1 周内须对患者进行监测,建议注射后 1-3 d 在门诊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术后须告知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眼部疼痛或不适、眼红加重、畏光、出现 浮游体(飞蚊症)或视力下降 可安排专用电话,以方便患者询问 发现眼内炎要及时处置,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
我国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
注药操作标准化过程 •操作部位:多选择在颞上下,避免触碰患者睫毛,进针部位距离角膜缘3.0-4.0 mm •操作方法:缓慢刺入巩膜,针尖指向玻璃体腔中心方向,进针深度6 mm以上,稳定 后缓慢注入,缓慢抽出注射针,菌棉签按压注药部位(10 s左右)防止药物返流。 •检查是否有光感后结膜囊应用抗菌素和/或抗炎眼药凝胶,包眼
注射的药物和疾病
• 目前最热最多的是抗VEGF的药物 ——nAMD/DME/RVO等眼底血管性疾病 • 激素制剂: 曲安奈德(TA), 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多种疾病 • 甲氨蝶呤——淋巴瘤 • 马法兰 拓普替康——视网膜母细胞瘤 • 复达欣 万古霉素——眼内炎 • 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真菌性眼内炎 • 更昔洛韦 可耐(膦甲酸钠)——病毒性视网膜炎
我国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
分装操作 •核实分装的药物,每1次药物分装的过程中均采用双人核查方式,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者应刷手 后佩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应在药物刚启封后进行。每瓶药物只能被分装抽药1次。首先消毒橡胶盖,抽取药物的针头只能穿刺橡胶盖1 次,分装时仅更换注射器,抽药针头不得拔出。禁止每抽1次药物就穿刺1次橡胶盖,这样会大大增加污染的 风险。经抽药针头穿刺过的药物必须在6h内用完,超过6h则须丢弃。若抽药针头穿刺时的空气质量低于国际 组织标准分类5级环境(百级空气层流),则剩余药液须在1h 内使用 •应详细记录药品的批次编号、患者姓名和注射器批次编号,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排查原因及 追踪患者
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

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张婉瑜;徐国兴【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6页(P3-8)【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作者】张婉瑜;徐国兴【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升高,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的致盲性疾病[1]。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的形成,患者常因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损害其视功能[2]。
而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延缓糖尿病性并发症的进展,仍然是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措施[3-5]。
目前,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
临床眼科医学之玻璃体和视网膜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控制血糖的意义。 (2)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和复查眼底,以便早期发现DR,早 期治疗。 (3)告知病人如有眼痛、头痛、虹视、雾视、视力突然下降 、视野突然缺损,可能是并发症的表现,及时就诊。 (4)视力严重下降的病人,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2、心理护理: 关心病人,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树立信 心。
[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血管
微血管扩张
微血管 无灌注 视网膜缺 增殖性病变
细胞损害 微动脉瘤、渗漏 闭塞 区形成 血缺氧 新生血管
DR分为非增殖性(NPDR)和增殖性(PDR)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病人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状况、肾 功能情况,是否合并有其他全身并发症。 (二)身体状况 1、多数病人有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 状,眼部表现为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 缺损 2、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增 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三)心理-社会状况 病变晚期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失明,病人会产生焦虑心理。 评估病人年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对疾病认 知。
第二节 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人的护理
视网膜动脉阻塞:因视网膜动脉血流受阻而使视网膜缺血缺 氧视力严重减退和视野扇形缺损,视网膜组织呈灰白色水肿 ,动脉血管变细。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血管壁受损 2、血管痉挛 3、栓子阻塞 4、合并其他疾病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年龄、疾病史,失明发生的时间、诱因及治疗 (二)身体状况 1、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突然发生一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 降,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后 极部网膜灰白水肿,黄斑区樱桃红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视野遮挡,阻塞支动脉变 细,受累区视网膜灰白水肿 (三)辅助检查 FFA视网膜阻塞支动脉充盈时间延长,动静脉血流变细,视网膜 循环时间延长 (四)心理-社会状况 起病急,1、感知紊乱:视力下降,与视网膜出血、渗出有关。 2、焦虑:视力下降,预后不良有关 3、潜在并发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 离、新生血管青光眼
如何防止脉络膜转移癌术后复发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 瘤,防止复发
手术方式:根据肿 瘤位置和类型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可能损 伤周围组织,影响 视力
术后护理:注意眼 部卫生,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 线杀死癌细胞,控制
病情发展
化学治疗:使用化学 药物杀死癌细胞,抑
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 基因或蛋白进行治疗,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 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 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 虑和抑郁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适量摄入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 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适当运动
术后早期:以休息 为主,避免剧烈运
动
术后后期:恢复正 常运动,如游泳、
瑜伽等
术后中期:逐渐增 加活动量,如散步、
慢跑等
注意事项:避免过 度劳累,遵循医生
建议进行运动
Part Three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并治疗原发疾病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 时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 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 免肥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观改变
Part Two
手术后的护理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术后1 个月、3个月、6
个月、1年
复查项目:眼底 检查、视力检查、
眼压检查等
注意事项:避免 剧烈运动,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复查结果:根据 复查结果调整治 疗方案,必要时
进行二次手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分析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15.030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分析何霓1,2,3,石鹃1,李俊31.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眼二科,湖南湘西416000;2.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湖南湘西416000;3.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1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DME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药物分为3组,分别为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组,n=39)、康柏西普(IVC组,n=7)、雷珠单抗(IVR组,n=46),分别为54、9、60只眼。
对比3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于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月的logMAR BCVA及治疗前、治疗后1月的CFT,3组间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1、48.049,P=0.017、P<0.001),然而不同药物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9、2.028,P=0.457、0.136)。
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组的IS/OS完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4、2.971,P=0.200、0.233);将视力分段后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不同logMAR BCVA分段患眼IS/OS完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27、30.025,P<0.001)。
结论3种抗VEGF药物均可改善DME患眼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修复光感受器层反射光带缺损。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血管生成抑制剂;光感受器[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8(a)-0030-05Analysis of Short-term Efficacy of Different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HE Ni1,2,3, SHI Juan1, LI Jun3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Ⅱ,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Xiangxi, Hunan Province, 416000 China;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Ⅱ,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shou University, Xiangxi, Hunan Province, 416000 China;3.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enter, Lishui Central Hospital, Lishui, Zhejiang Province, 32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different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e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92 DME patients diagnosed in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Lishui Central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Novem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patient's treatment medication: singl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rbacicept (IVA group, n=39), Conbercept (IVC group, n=7), and Rizumab (IVR group, n=46), with 54 eyes, 9 eyes, and 60 ey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ree groups. Results For the pre-treatment, 1 d post-treatment, and 1 month post-treatment logMAR BCVA and pre-treatment and 1 month post-treatment CF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F=5.341, 48.049, P=0.017, P<0.001).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0RC151)。
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应对

斑块内新生血管很可能是冠心病逆转的核心 机制之一,深入讨论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内 新 生 血 管 的机制及 应 对 策 略 可 能 为 研 究 冠 心 病 治 疗 提 供 新 的思路。 1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新 生 血 管 较 脆 弱 ,易 发 生 斑 块 内 出 血 。 斑 块 内 出 血 定 义 为 斑 块 内 红 细 胞 、纤 维 蛋 白 和 血 小 板 的 混 合 物 的 溢 出 ,Purushothaman等[12]按 斑 块 内 出 血 占 斑 块 面 积的百分比将其分为1~4级。Kockx等[13]的研究显
HIF转 录 因 子 由 2 个 亚 基 组 成:普 遍 存 在 的 HIF-1β和缺氧诱导产生的 HIF-1α[5]。当氧压力从正 常范 围 的 20~100 mmHg 下 降 至 <10 mmHg时, HIF-1 进 入 到 细 胞 核 内 ,启 动 多 种 血 管 生 成 因 子 的 上 调,包 括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当氧 含 量 正 常 时,氧 敏 感 的 脯氨酰羟化酶蛋白 使 HIF-1α和 HIF-2α羟 化[6],羟 化后的 HIF 作用于蛋白酶 体 的 降 解[7],失 去 诱 导 血 管生成的作用。
作为一种防御 机 制,生 理 性 血 管 生 成 与 巨 噬 细 胞清除斑 块 内 胆 固 醇 的 过 程 密 切 相 关 。 [10] 大 量 研 究证明,在人动脉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微 血 管 中 存 在 巨 噬细胞和 T 细胞,而纤维钙化 斑 块 中 的 微 血 管 非 常 少,其脂质 含 量 也 明 显 较 低,这 提 示 在 巨 噬 细 胞 清 除脂质后,斑块内 新 生 血 管 发 生 了 退 化。 作 为 一 种 防御机制,在 增 加 动 脉 壁 氧 供、促 进 巨 噬 细 胞 清 除 斑 块 后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退 化 消 失 。 2 病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2.1 病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的 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