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腐蹄病的科学防治措施探寻

合集下载

牛羊腐蹄病发病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羊腐蹄病发病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羊腐蹄病发病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羊腐蹄病是在牛羊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的传染性病症,该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增加传播几率,牛羊患病后可表现为体重降低、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蹄部腐烂、坏死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这一疾病的发生与饲主环境卫生差、喂养不合理相关。

本文阐述了牛羊蹄病发生的诱导因素,并总结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措施,以保证牛羊群的健康状态,减少该类病症的出现。

关键词:牛羊蹄病;发病原因;诊断方式;防治措施腐蹄病,又称之为蹄间蜂窝织炎、趾间腐烂,多是指牛羊群体蹄部损伤位置受到坏死梭杆菌或是其他致病菌的侵袭产生的感染性病症,多会导致牛羊出现趾间组织坏死,该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蹄部角质损坏、腐烂发臭、化脓坏死等,多在成年牛羊群体中出现,牛羊患病后会出现跛行。

牛羊患有腐蹄病后不仅无法正常行走,也会影响交配、采食活动,导致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我国牛羊腐蹄病的发生率高达50%左右。

对牛羊动物群体开展腐蹄病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对疾病的诊断分析和预防措施。

本文以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诊断方式和防治措施如下。

1.诱导发病因素腐蹄病多是牛羊群体蹄部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性梭杆菌等病情侵袭诱发的感染性病症。

牛羊群发病时,节瘤拟杆菌会产生蛋白酶溶解动物蹄部的角质层,损坏了动物蹄部的组织,从而创造了坏死梭杆菌侵袭和生存的微环境,造成了蹄部感染。

动物蹄部受到坏死梭杆菌侵袭后会出现组织坏死、化脓或其他全身性的变化,存在继发性感染的风险,对动物的生命健康存在威胁[1]。

日常饲养草料中缺少锌、铜、磷、钙等微量元素,导致动物蹄部角化不全,表现为蹄壳子开裂、松软、变薄或是蹄形不整。

此外,微量矿物质元素的缺失会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促使其无法抗拒致病菌的侵袭诱发感染症状。

腐蹄病出现的因素包括动物蹄部受到坚硬物质的刺激,导致皮肤组织损伤,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使得疾病反复发作。

或是动物居住环境较差,土地潮湿,营养不足,缺少微量元素,导致牛羊患病。

牛腐蹄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牛腐蹄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牛腐蹄病又称之为烂蹄病,是当前养牛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该类型疾病都是通过杆菌感染形成,大部分情况下发作于牛蹄、皮肤以及深层软组织形成,从而造成蹄组织脓坏死。

当该类病情发后它会对牛的各项行为造成较为严重的阻碍,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加强对牛腐蹄病的病因做出分析,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出改善,以此减少此类病情的产生。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整体发展,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养牛业作为养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利益。

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针对养牛的各项管理,从而确保牛的健康性。

牛腐蹄病是当前养牛行业的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会给牛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导致养殖人员大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所以,应当针对当前疾病做出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供参考。

一、牛蹄病的形成原因1、细菌感染腐蹄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蹄部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杆菌感染,因此在牛腐蹄病发病中很容易受到坏死杆菌感染,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是杆菌感染形成。

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如果牛的蹄部受到了一些影响,除了伤口或是直接伤害,会使得一些细菌趁机而入,通过伤口进入从而形成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形成牛腐蹄病。

2、营养问题牛蹄病的发作除了蹄部受伤形成感染外,还可以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蹄部自身的角质形成了松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抵挡外界的一些病毒和细菌的入侵,细菌和病毒的介入使得牛蹄病发作。

导致这一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饲养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营养问题,从而导致牛身体缺少矿物质成分,造成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最终使得牛蹄角质疏松。

3、饲养管理不科学牛腐蹄病自身也会受到饲养管理影响,在具体养牛的过程中如果饲养人员对牛的饲养管理不妥当或是牛舍自身长期处于潮湿状态,都会导致病情的发作。

当前许多管理人员对于牛的排泄物管理不及时,这样的情况下排泄物会形成一些细菌的生成,从而留下牛病发作的概率,很容易入侵到牛蹄组织部位,从而导致牛蹄组织坏死、化脓和腐烂。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肉牛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疾病,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该疾病常常导致肉牛蹄部出现变形、腐烂、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牛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导致死亡。

了解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病因肉牛腐蹄病是由于一些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真菌菌株、放线菌、酵母菌等,这些细菌会进入牛只的体内,通过蹄部微小伤口侵入趾间组织,破坏皮肤和软组织,导致蹄部发生变形和腐烂。

二、临床症状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蹄部变形:患病的肉牛往往会出现蹄部变形的症状,趾间组织肿胀,皮肤发红,有的甚至出现干裂、溃烂的现象。

2. 蹄壁腐烂:蹄壁变薄,出现弯曲、腐烂现象,甚至有时会脱落。

3. 行走困难:患病的肉牛表现出行走困难,甚至出现瘸腿的情况。

4. 生产性能下降:由于患病导致肉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肉牛腐蹄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牛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和清理牛舍,对牛只趾间和蹄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繁殖和传播。

2. 保持饲养环境适宜:保持牧场通风良好,避免牛只长时间泡水,防止湿气过大对牛只蹄部的伤害。

3. 合理饲养管理:为肉牛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保证肉牛的足够运动量,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发现有肉牛出现蹄部异常情况的,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疾病继续扩散。

肉牛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防治这种疾病,饲养者需要加强对肉牛饲养管理的重视,定期巡视牛只的蹄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持饲养环境适宜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减少肉牛腐蹄病的发生,提高肉牛养殖的健康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羊是青海地区农牧民群众养殖的主要牲畜动物,腐蹄病是羊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体致病原因十分复杂。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地区腐蹄病的发病率很高,通常在8%~20%,致死率在30%~50%,严重影响到农牧民群众的经济受益。

羊传染性腐蹄病和很多蹄部病害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羊传染性腐蹄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防范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一、发病原因传染性腐蹄病的致病原为坏死杆菌,该种疾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养殖场的患病羊带菌羊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致病原主要经坏死部位或者排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之后,通过接触感染。

在高原地区羊传染性腐蹄病的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常爆发流行于每年的5~6月和9~10月。

由于这两个时期的降雨量较多,放牧场地潮湿不堪,存在很多积水,养殖户如果不能够做到科学放牧,放牧地地势低洼,羊群的蹄部长时间在污水当中浸泡,导致蹄壳表软,给坏死杆菌的侵染提供条件。

羊群在放牧场地活动过程中,如果蹄部受到尖锐凸起物的刺入,造成局部损伤,坏死杆菌也会通过损伤部位向着深部组织侵入,引发深部组织化脓。

养殖环境卫生环境较差,潮湿不堪,粪便堆积严重,运动场地存在很多尖锐凸起物,羊的皮肤长时间浸泡在粪尿当中使得皮肤的弹性下降,很容易造成严重病变。

发病初期,患病羊通常不会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大多呈现轻度跛行,如果农牧民群众没有做好认真仔细的观察,常常会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出现严重临床症状之后,表示坏死杆菌已经向着深部组织侵入,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临床症状对患病羊进行仔细观察,能够发现初期精神状态稍微变差,采食欲望时好时坏,患病羊不愿意站立,卧地不起。

等到病情加重之后,患病羊的趾间皮肤出现严重出血现象,仔细观察能够发现病变部位的皮肤显著肿胀。

强迫患病羊行走表现得小心仔细,并且会出现单侧肢体行走,有的患病羊球节和膝部出现弯曲,用蹄尖着地。

腐蹄病最快治疗方法,牛蹄病的治疗方法

腐蹄病最快治疗方法,牛蹄病的治疗方法

腐蹄病最快治疗方法,牛蹄病的治疗方法牛蹄病治疗措施除去病因,保持患部干净,那些减少分泌物的刺激,促进炎症的消散,注意护蹄。

患部剪毛用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清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关于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病初用防腐、收敛和制止渗出的药物,可涂龙胆紫、1%高锰酸钾溶液,新鲜创可涂碘酊等并包扎。

2.对于化脓性,用3%过氧化氢或1%高锰酸钾和新洁尔灭溶液彻底冲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化脓性分泌物。

涂抹抗生素软膏后,用浸有碘酊的绷带包裹患处。

3.当患部组织溃疡、皮肤组织过度增生,可先除去坏死组织,切除过度增生物,用高锰酸钾研末或10%硫酸铜等进行腐蚀,使其达到止血消炎、收敛的目的,流血过多必要时进行烧烙止血。

除局部疗法外应注意全身症状,当患部有明显机能障碍时,可肌肉注射镇痛药物并配合普鲁卡因青霉素局部封闭,或用氯化钙等疗法。

也可用中药治疗:广丹10%、消炎粉20克、冰片0.2克、血竭5克、没药2克、乳香2克、射香少许,混合研细过筛,涂于患部并包扎。

病因1.圈舍不干净、潮湿,牛蹄长期浸泡在粪尿中。

2.长途运输、转移牛舍、绳索的摩擦、尖锐物的刺激,如:玻璃、铁丝的划伤,牛相互踩伤等。

3.牛的蹄部受机械外力或化学等因素影响,使皮肤受损,失去保护能力。

临床症状损伤部出血、肿胀,继而患部皮肤湿润、糜烂,排出恶臭的分泌物。

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化浓,形成溃疡,痂皮下常积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

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受侵害,皮肤高度肥厚,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大小乳头状。

其特征:脆弱易破坏、出血,排出恶臭的脓性分泌物。

处理措施除去病因,保持患部干净,减少分泌物的刺激,促进炎症的消散,注意护蹄。

患部剪毛,用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清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1.在疾病开始时,用于防止腐蚀、收敛和停止渗出的药物可涂上龙胆紫、1%高锰酸钾溶液,新鲜伤口可涂上碘酊并包裹。

2.对化脓性的可用3%过氧化氢,或1%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溶液彻底冲洗,除去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患部涂抗生素软膏后用碘酊浸泡过的绷带包扎。

牛腐蹄病及其防治.doc

牛腐蹄病及其防治.doc

牛腐蹄病及其防治概述: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山羊和牛业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病因其病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管理方面,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浸泡,使局部组织软化;石子、铁悄坚硬的草木、玻璃碴等,刺伤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

二是由病原菌---节瘤拟杆菌引起的。

节瘤拟杆菌又称微生物(OrganismK),是贝弗里奇于1938年首先发现于患腐蹄病绵羊的病灶中,后经实验证实此菌为腐蹄的原发性病原菌,至少有14个血清型。

本菌是绵羊、山羊和牛蹄的严格寄生菌,离开动物组织后,不能在自然界长期生存。

已证明落入草地的节瘤拟杆菌,即使草地湿度很大,也只能保持毒力数天。

腐蹄病病愈动物,常遗留下极少损害,此菌可在其中保持活力数月,这是腐蹄病难以消灭的一个原因。

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

因此,只有在坏死梭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害。

症状病牛喜爬卧,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跛行。

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

蹄间溃粒,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

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

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

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

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

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防治药物对腐蹄病无临床效果,切实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免疫。

国外学者对本病研究较深,并在免疫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国学者通过数年的攻关研究,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强毒菌株制出灭活菌苗。

通过免疫试验,研究其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为从根本上控制腐蹄病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术,另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I2联合基因工程,由于其培养简便,成本大大低于灭活菌苗,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未来灭活苗的有效替代品。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又称烂蹄病,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它会影响牛只的牛蹄和牛蹄的周围
组织,严重影响了肉牛的生产效益,因此,了解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农民养殖肉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主要与环境和管理有关,最主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其余的原因包括:
1.不合理的饲养条件,比如湿度过大的环境、饮水不干净等。

2. 不合理的饲喂方式,比如饲喂粗糙的饲料、饮水不新鲜等。

3. 关节疾病、马蹄病等。

二、临床症状
肉牛腐蹄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牛蹄的表面出现红斑,脱落后露出下面的皮肤和足底。

2. 皮肤和蹄环(蹄壳)的溃疡,出现大量脓液。

3. 牛蹄以及牛蹄周围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导致牛难以行走。

4. 发热、食欲减退等。

5. 严重的感染会导致肉牛死亡。

三、防治措施
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空气干燥。

2. 加强肉牛的营养管理,确保日常饲喂新鲜干净的饲料和饮水。

3. 每天清理牛舍和群体间的气味,定时消毒。

4. 每天及时检查牛的蹄部,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5. 正确使用消毒剂和外用药物:如硫酸铜、高锰酸钾等消毒剂,以及使用适当的外
用药物。

总之,肉牛腐蹄病是一种容易引起肉牛死亡的疾病,牛主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饲养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治疗腐蹄病症状,定期给牛进行蹄部护理和消毒,保证牛只的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羊腐蹄病中医疗法和预防措施

羊腐蹄病中医疗法和预防措施

羊腐蹄病中医疗法和预防措施摘要:羊腐蹄病又叫做趾间腐烂,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羊蹄缝中混合感染了坏死的梭杆菌和结节假杆菌,造成蹄部肿胀,蹄质变软,有脓液渗出,严重的话会导致跛足。

如果不能及时地预防和治疗,就会对羊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羊的死亡。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阐述了中医疗法和预防方法,希望为羊腐蹄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羊腐蹄病;中医疗法;预防措施引言:羊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高传染性疾病,在绵羊和山羊中常见,发病率在8%~50%之间。

腐殖梭菌和节瘤拟杆菌侵入羊蹄缝后,会导致蹄质变软,流出脓性分泌物。

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跛行和身体逐渐衰弱等。

这一疾病给羊的饲养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得到重视。

一、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节瘤拟杆菌是引起这种疾病的致病因子,它对物理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很低,使用2%的甲醛溶液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60℃加热30分钟,或烧开1分钟即可杀灭。

但是,这种细菌能在被污染的土地上存活10到30天。

在羊、羊和牛身上,这些病菌是一种很难控制的寄生虫,如果把这些病菌从它们的蹄子上摘除,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不了多久。

据报道,即使在草地上有很高的湿度,它也仅仅能在草地上生存几天。

病羊在治愈之后,通常会留下极小的损伤,这种细菌可以在里面生存几个月,这也是造成这种疾病难以根除的重要因素。

这些细菌仅造成轻度的发炎,但是它们能产生大量的能消化角质的活性蛋白酶,这些蛋白酶能轻易地破坏指甲的表层和底层。

所以,只有与像坏死梭菌这样的细菌共同作用,才能导致羊蹄的明显溃烂。

通常情况下,在湿热多雨的时候或是在潮湿、低洼的牧场,在放牧的时候羊群很容易被锋利的物体刺穿,比如竹条、石子、铁钉等,另外在长途运输中发生碰撞、踩踏,羊群也很容易感染到坏死梭状杆菌和节瘤拟杆菌。

另外,长时间居住在大型羊群中或者是在潮湿环境中四处游荡的绵羊,很容易发生蹄部疾病,从而导致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羊腐蹄病的科学防治措施探寻
贺国连
一、牛羊腐蹄病的成因及病症
1、发病原因
牛羊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病,俗称“漏蹄”,多由致病菌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
性。在阴雨天时,如果牛羊圈舍内过于潮湿、泥泞,或是牛羊的密度较大,粪便
未及时清理,饲料中的钙与磷不平衡,均可能导致蹄部的角质变得疏松,这样便
容易引起腐蹄病。同时,牛羊放养时,蹄部被尖锐的石块、铁器、玻璃刺伤,也
可能诱发腐蹄病。此外,牛羊长途运输是腐蹄病的一大诱因,对此应当加以注意。
2、症状表现
牛羊腐蹄病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后者比较常见,发病后的牛羊会出现
如下症状 :持续不断地将染病的蹄子抬离地面,突然间出现单肢或是多肢跛行
的现象;染病后的牛羊食量会大幅度下降,体温明显高于正常体温,偶见40℃以
上的情况。在对染病牛羊进行早期检查时,可在蹄间看到明显的红肿迹象,少数
会出现蹄冠,呈红色或是微蓝色,用手触摸患处,牛羊会出现异常反应。随着时
間的推移,染病的蹄部组织会化脓,有的还会形成窦道,此时能够分辨出健康和
坏死的组织,可以闻到恶臭的气味。部分牛羊在感染腐蹄病时,会伴有口腔溃疡
的状况,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导致脏器感染,进而造成牛羊死亡。
二、牛羊腐蹄病的病理与诊断
1、病理分析
牛羊腐蹄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坏死杆菌,通常都是从损伤部位侵入,造成蹄部
组织发炎,进而引起病变。该病菌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毒素,致使组织
凝固坏死,当病变的组织化脓坏死之后,还会继发感染其它的细菌,如腐败梭菌
等。染病的牛羊除了蹄部病变之外,内脏组织也存在坏死病灶。如腹腔积液、心
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淋巴结水肿等等。
2、诊断
按照牛羊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坏死组织和内脏转移病灶等因素,可对腐
蹄病进行初步诊断,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还要做病原菌检查。可以直接进行涂
片、染色和镜检,具体做法如下:在染病牛羊的蹄部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接的
位置处,采取病料涂片,然后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瑞特氏染色镜检,根据相应
的细菌形态,对致病菌进行判定。
三、牛羊腐蹄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为了有效预防牛羊腐蹄病的发生,应当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养殖条件,具体做法如下:对牛羊圈舍进行定时清理,将粪便等杂物清除干
净,并使圈舍内的环境保持干燥,可在地面上铺好软草,同时要保证圈舍的通风
性。
(2)药物消毒。可以每间隔30天左右,对牛羊的蹄部进行消毒处理,消毒
液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或是来苏溶液,具体做法如下:在牛羊圈舍的出口位置设立
消毒池,将消毒液倒入消毒池内,深度应当以没过牛羊蹄部为准,使牛羊在池内
浸泡5-10min左右,从而达到消灭病毒的目的。此外,可以定期用硫酸铜溶液对
蹄部进行喷施消毒,溶液的浓度以4%为宜,每个月喷施1-2次即可。
(3)均衡营养。要时刻保持牛羊的营养均衡,可以在日常饲料当中加入硫
酸锌,必须控制好浓度,最大不得超过0.02%,由此能够降低腐蹄病的发生几率。
同时,应当定期补充钙和磷等微量元素,并保证这些元素的均衡性。
(4)隔离观察。当养殖场从外地引进牛羊品种时,应当进行隔离观察,并
在观察期间,用硫酸锌溶液对牛羊的蹄部进行消毒处理,确认无病之后,方可进
入养殖场,进行集中饲养。若是有病,必须在根治后才能进入养殖场。
(5)修蹄。修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健工作,在预防腐蹄病发生方面具有
显著的效果。修蹄应当每隔半年左右进行一次,可在雨后进行修蹄,这样能够使
蹄子变软,可从前肢开始,一人按住牛羊的头部,用专用的修蹄工具,将蹄部的
角质剪除掉,修好的蹄部应当平整。
(6)接种免疫。可以采用接种免疫的方法,对牛羊腐蹄病进行预防,大部
分疫苗的免疫时间都是6个月,免疫保护率约为80%左右。因此,通过接种免疫
能够使该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预防。
2、治疗方法
牛羊腐蹄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其中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外敷、药浴、
填塞、油脂、碘片松节油等等。

(1)外敷法。该方法主要是用硫酸铜粉撒在发病的位置处,在撒粉之前,
应当对患处进行清洗,然后将硫酸铜粉拌入到磺胺软膏中,将之外敷到伤口表面,
用纱布将蹄子包扎好,每隔24h换药一次,通常换药2-3次即可痊愈。
(2)药浴法。药浴法是将浓度为20%的硫酸锌溶液加入药浴池当中,然后
使染病的牛羊进入池中进行浸泡,每次浸泡的时间为10min,每天浸泡1次,病
情轻微的1次即可痊愈,严重的一般2-3次即可治愈。对于个别染病的牛羊,可
以用药液进行清洗,不需要浸泡,这样也能达到预期中的治疗效果。
(3)填塞法。填塞法以大蒜作为药剂,将大蒜碾压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制为
糊状,塞入到牛羊的病蹄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1周左右可以治愈。
(4)油脂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以动物油或是植物油作为治疗药剂,用锅将
油烧开,待油降低到适宜的温度后,先用棉花或是纱布塞到病蹄的患处,再将油
脂灌入纱布或是棉花上,然后扣上蹄铁,每天1次,3-5天可以治愈。
(5)碘片松节油。该方法在牛羊腐蹄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好,可以使用碘
片,以棉花包裹好,然后塞到牛羊病蹄的患处,再将松节油注射到棉花上,待有
红色烟雾冒出后,将蹄铁扣上。每天1次,连续2-3天,可以治愈。
综上所述,牛羊腐蹄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对牛羊的危害比较大,如果治疗的
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牛羊死亡。因此,在牛羊养殖中,除了要做好腐蹄病的预防
工作之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腐蹄病进行及时治疗,这样才能确保
牛羊健康生长,从而为养殖场带来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831100 新疆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