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中药和桦褐孔菌提取物体外抗弓形虫试验
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概述

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概述张蕾;王雪【摘要】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主要产于俄罗斯的一种药用型真菌,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羊毛甾醇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多糖、木质素、生物碱、栓菌酸和黑色素等.桦褐孔菌被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其入药部位主要是菌核,大量药理实验表明其有抗氧化、调节血脂、抗癌症(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治疗糖尿病、抗病毒、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对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进行概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桦褐孔菌;真菌;药用功能【作者】张蕾;王雪【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965桦褐孔菌 (Phaeoporus obliquusJ. Schroet),也称作桦树茸、白桦茸,被赞誉为“西伯利亚灵芝”,是一种非常珍稀而名贵的药用真菌,生长在温度相对较低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原始森林中,不能人工栽培,非常稀少,颜色呈现出深栗色,常在树皮破损及伤节处形成肉瘤状菌核,菌块性状为近球形或不定形块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天然食品和保健药物,由此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对桦褐孔菌的广泛关注。
1 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1.1 抗氧化、降血脂作用抗氧化全称为抗氧化自由基,人体在与外界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会不断的在体内产生并累积。
大量研究表明,某些疾病、细胞癌变以及癌症的发生和机体衰老常常伴随着过量自由基的蓄积。
常见的合成抗氧化剂可能具有生物毒性,以至于近年来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热点主要为天然活性物质。
梁丽雅等[1]的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在生物的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强还原性,一方面可以有效清除氧化自由基,另一方面能提高机体消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活性,其中以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效果最为突出。
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L-1β及IL-12含量的影响

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L-1β及IL-12含量的影响姚琳;王韵篪;鞠玉琳【摘要】为探讨桦褐孔菌多糖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在建立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后,随机将其分成3组,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p、IL-1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IL-1β及IL-12水平极显著高于桦褐孔菌多糖试验组及阴性组(P<0.01),除阴性组外,IL-1β、IL-12均在24 h和36 h出现峰值.说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抑制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12的过度释放.【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2(033)010【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弓形虫;细胞因子【作者】姚琳;王韵篪;鞠玉琳【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2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机会性寄生原虫,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受损或者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人群中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3],刚地弓形虫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
李佳佳等[4]证明桦褐孔菌多糖能促进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细胞因子IL-2、IFN-γ的释放,达到抗弓形虫的目的。
本试验通过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β的影响,为桦褐孔菌多糖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在分子免疫水平上探讨桦褐孔菌多糖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品与试剂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方法在文献[5]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得的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49.45%。
小鼠血清IL-12、IL-1β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RB公司。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 2 8 2 1 ) 1 O 1 1 0 3 6 ( 0 0 O 一 1 9—0 4
Co pa io ft n bii n Efe t fDif r ntExt a t m rs n o he I hi to f c s o fe e r cs o n o u lq s o xo asn fI on t s Ob i uu n To pl r a
s c h rd n To pl ma i e t r a c a i e o xo as s b t e . Ke r s n ot blq s;Po ys c ha i y wo d :I on us o i uu l a c rde;To pl ma;I b to fe t xo as nhi ii n e f c
组 ; 染 虫试 验 中, 褐孔 菌多糖 组 中小 白鼠平 均存 活 天数 与 阳性 对 照组 比较 无 显著 性 差 异 , 明 在 桦 表 桦 褐 孔 茵 多糖 体 内抗 虫效 果较 好 。
关 键 词 :桦 褐 孔 茵 ;多糖 ;弓形 虫 ;抗 虫 效 果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8 27
2 Ch n c u r tIih ama e t a . a g h n P o e g tPh r c u i l& Bo e h oo y C ., d C a g h n 1 0 2 C ia c itc n lg o Lt , h n c u 0 , h n ) 3 1
摘 要 :为 了探 讨 桦 褐 孔 菌 不 同提 取 物 抗 弓形 虫 的 效 果 , 桦 褐 孔 菌 水 煎 剂 、 对 多糖 、 白桦 脂 醇 的 体 外
抗 弓形 虫作 用 和对 感染 弓形 虫小白 鼠的治 疗效 果进 行 了 比较 。结 果表 明 , 外试 验 中 3种 提 取物 体
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

拷 贝数显 著低 于 阴性 对照组 。表 明桦褐 孔 茵 多糖 能够减 少 弓形 虫在 小鼠脏 器 中的感染 。
关 键 词 : 褐 孔 菌 多糖 ; 桦 弓形 虫 ; 染 感
C CTCCTTCGTCC GTCGTAATA一 R : CAT— 3和 5一
阳性对 照药物 蒿 甲醚 为 昆明制药 集 团股 份有 限公 司
产品。
11 试 验 用 试 剂 . .4 T q 酶 、 a 1、 ufr a M C 2 B fe、
TG C AC C GC GAT T AC AGGT 3, 增 片 段 长 度 约 一 扩 3 7b , 6 p 由上 海 生 工生 物 工 程 技 术 服务 有 限公 司合
2 2 特 异 性 试 验 结 果 . RH 株 弓 形 虫 成 功 地 扩 增 出 约 3 7b 6 p的 D NA
产 物进行 琼脂 糖 凝胶 电泳 , 用 D lhnD 运 op i— OS凝 胶
成 像分析 系统 观察 电泳 结 果 , 扩 增 产 物 的 电泳 条 对
带 进行 扫 描 , 用 B n S a . 利 a d cn 5 0软 件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 制备 弓形 虫 D 并 NA 表达 的标准 曲线 。 12 7 各组各 脏器 虫荷 数检 测 于感 染后 第 8天 , ..
g b d r y de e an g a gr e
图 3 标 准 曲线 制 备 结 果
Fi 3 Th e u t fs a d r u v g. e r s l so t n a d c r e
18味中药醇提物对动物3种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0 引言真菌性皮肤病是动物常见皮肤病之一,该病顽固难治、易反复发作,如牛皮肤真菌病的主要病原是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犬小孢子菌(M i c r o s p o r u m c a n i s)、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等。
近年还发现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loubieri)、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也可导致肉牛真菌性皮肤病[1-2]。
研究表明犬的皮肤癣菌病多数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引起[3]。
兔真菌性皮肤病其病原菌主要有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4]。
目前也在大熊猫身上发现多种致病性真菌,如星形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teroids)、石膏样小孢子菌及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等。
桑红[5]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皮肤有较强致病性。
毛孢子菌是一类能引起毛孢子菌病的病原菌。
Rischin在1921年报道首例星形毛孢子菌皮肤病病例,随后发现星形毛孢子菌引起菌血症,在我国也发现由阿萨希毛孢子菌引起的播散性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较高[6-7]。
近年研究发现星形毛孢子菌是大熊猫体表的优势菌群,临床上将病原性毛孢子菌分为6种,其中星形毛孢子菌主要引起机体的浅部感染,损害动物皮毛,导致抵抗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还影响其美观[8-9]。
石膏样小孢子菌是一种动物易患的侵袭力极强且分布极广的亲土性皮肤癣菌,被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后,机体会出现各种皮肤损伤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为典型的体癣,感染后皮肤损伤多为足、颈、臂等部位,多伴有红疹或红斑等变态反应特征,病程较长的还能观察到表面附着有细碎的白色绒状物[10-11]。
3种黄芩黄酮物质体外抗弓形虫效果比较试验

3种黄芩黄酮物质体外抗弓形虫效果比较试验
王韵篪;鞠玉琳;姚琳
【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1
【摘要】为探讨黄芩中主要成分对弓形虫的抑制效果,利用MTT法对黄芩乙醇提取物、黄芩苷、黄芩素进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有效地抑制弓形虫的生长繁殖,其中黄芩素的抗虫效果最好,黄芩乙醇提取物次之,黄芩苷最弱,即黄芩黄酮主要物质中,黄芩素体外抗虫作用最好。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王韵篪;鞠玉琳;姚琳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1
【相关文献】
1.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J], 益慧慧;勾怡娜;尚姣;赵阿静;张丽;房敏峰
2.黄芩总黄酮和栀子总环烯醚萜对含药小鼠血清体外抗病毒作用 [J], 姚干;王允;刘毅;陶勇;代文飞;王皓;刘恒
3.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在提取黄芩黄酮类物质中的应用 [J], 张琴;赵三虎;王晓菊;张立伟
4.基于黄酮类成分含量构成特征和体外抗病毒活性的不同产地黄芩的质-效评价研究Δ [J], 李化; 张明晓; 白羽琦; 杨滨
5.黄芩、甘草等十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 [J], 程雪娇;鞠玉琳;吴雨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初步研究近年来,弓形虫感染成为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其感染率高、传播途径多样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性,已成为一种重要而严重的传染病。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求中医药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对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对12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包括川楝子、山楂、金银花、藿香、青蒿、黄连、黄芩、苦参、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和苍耳子。
这些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对弓形虫感染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接下来,我们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实验模型对这些中草药的抗刚地弓形虫感染能力进行了测试。
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首先提取出每种草药的水煎剂,并将其与弓形虫培养液共同培养,观察弓形虫的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青蒿、连翘、黄芩和苍耳子对弓形虫的生存造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青蒿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在体内实验中,我们将不同草药水煎剂灌胃给感染刚地弓形虫的小鼠,并观察其感染程度和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连翘和青蒿对小鼠刚地弓形虫感染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小鼠的感染程度和病情明显减轻。
此外,连翘和青蒿还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并减缓疾病的进展。
实验结果表明,连翘和青蒿具有较好的抗刚地弓形虫感染能力,这与它们在中医药理论上的相应作用相符。
连翘具有祛病毒、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传染病;青蒿具有消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清热解毒、疟疾治疗等。
这些草药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感染细胞的损伤,从而发挥其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些发现。
此外,这些草药的具体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将这些草药应用于治疗实践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连翘和青蒿具有较好的抗刚地弓形虫感染能力,为中草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桦褐孔菌在兽医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景

炎, 秋冬季预 防传染性 胃肠炎和流行性 腹泻 。
5 不 同 疫 苗 之 间 的干 扰 与 接 种 时 间的 科 学 安 排
时才进行免疫接种 。
3 免 疫 途 径
将两种或两种 以上无交叉反应 的疫苗 同时免疫接种 时, 机体对其 中一种疫苗 的免疫 应答 降低 , 因此 , 为保证免疫 效 果, 对当地 比较流行 的传染病 最好单独 接种 , 同时在产 生免
茸, 还被赞誉为“ 西伯利亚灵芝 ” 。
1 桦 褐 孔 菌 的应 用历 史 及 现 状 自 1 纪 , 欧 一些 国家 的 民 间 一直 应 用 这种 菌 的菌 核 6世 东
23 提 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 能力 试验发现 , . 桦褐孔
菌多糖对小 鼠的体 液免疫功 能 、 巨噬细胞吞 噬功能 、 细胞免 疫 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 也证 明了桦褐孔菌 多糖能通过提 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老龄大 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2 ]李佳佳 , 桦褐孔菌 多糖对感染 弓形虫小 鼠 c “和 C S 淋 等. D D* T
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J 中国兽 医科学 2 1, o 4: 2 — 3 1 00 4( )4942 o
IJ 3 刘妍, . 3 等 桦褐孑 菌粗多糖对急性 弓形虫感染雄性小鼠睾丸生精 L 细胞凋亡的影响叫. 安徽农业科学,2 1,81) 0 7 — 0 7 0 03 (9: 4 4 14 5 1 [】刘 迎秋, 桦褐孑 菌菌核提取物对细菌抑菌活性研究【' 4 等. L J 中国食 1
3 展 望
来 防治癌症 、 心脏病 、 肝病 、 胃病等 。近年来 , 对该菌的研究引 起 了很 多国家相关学者 的重视 , 中分离出三萜类化合物 、 从 类 固醇 、 桦褐孑 菌醇等成分 , L 发现具有防治糖尿病, 并能抑制艾 滋病病毒,抗 自由基 , 抗辐射, 抗有丝分裂及消除其活性等作 用, 成为了医药工业和保健 品工业的热 门开发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了进 一 步研 究甘草 、 为 黄芩 、 齿苋 和桦褐 孔 茵体外 抗 弓形 虫作 用 , 试验 将提 取 的 3种 中药和 马 本 桦褐 孔 茵提取 物及 其组 合分 别进行 了体 外抗 弓形 虫试 验 。结 果表 明 , 甘草 和 黄芩 提 取 物具 有 较好 的抗 虫效
果, 且黄 芩优 于甘 草 , 马齿苋 和桦褐 孔 茵提取 物抗 虫效 果较 弱 ; 草与黄 芩 组合 、 甘 4种提 取 物 组合 的 效 果优 于 其他 组合 和 蒿 甲醚组 。说 明 4种提 取 物组 成的 复方在 体 外具有 良好 的抗 弓形 虫作 用。
动物 医学进 展 。02 3 ()4—1 2 1 ,3 2 :65
Pr g e s i t rn r e ii o r s n Ve e i a y M d cne
三 种 中药 和 桦 褐 孑 菌 提 取 物 体 外 抗 弓形 虫试 验 L
王韵 篪 , 玉琳 , 鞠 姚 琳
( 边 大 学农 学 院 , 林 延 吉 1 3 0 ) 延 吉 30 2
二 倍倍 比进行 稀 释 , 加入 药 物 , 设 5个 重 复孔 。孵 各 育2 、 8h 4h 4 。试 验 组 每 孔 加 入 2 L MTT 溶 液 O ( / ) 培养 4h 吸 去孔 内培 养 液 。每 孔 加入 5mg mL ,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2 、 8h增殖 率均 在 9 以上 的药物 浓 度 定 为 安 4h 4 0 全浓度 , 于体 外抗 弓形 虫试验 。增殖 率计 算 方 法 : 用 增殖 率 ( ) ( 一 OD 值 试 验 组 一 O 空 白对 照 组 ) D /
津 灏 阳生物 有 限公 司) MT Sg ) 二 甲基 亚 砜 ; T( ima ; ( DMS ( O) Amrso公 司进 口分 装 ) 其 他 试 剂 为 国 ee ; 产 分析 纯 。 1 1 2 仪 器 二 氧 化 碳 培 养 箱 ( .. NUAI NU一 R, 5 0 E型 ) 倒 置显 微镜 ( k n J 2 0 50 ; Nio ,E 0 0型 ) 旋 转蒸 ;
1 2 方 法 .
病之一 _ ] 目前 , 病 的治 疗 主 要 以西 药 为 主 , 1。 该 但
传统 的磺胺 嘧 啶和 乙胺 嘧啶联合 应 用 表现 出了 明显
的毒 副作 用 , 其 应 用 受 到 限制_ ] 使 3 。因此 , 索 高 探
效安 全 的防治药 物甚 为迫 切 。现 已证 明 , 甘草 、 芩 黄 水煎 剂在 体外具 有 一定 的抗 弓形 虫 作用 ; 马齿 苋 和桦 褐孔 菌水 煎剂对 小 鼠急性 弓形 虫 感染 有 较好 的
1 11 试 剂 . .
D ME 干粉 ( B O) 胎 牛 血清 ( M GI C . ; 天
1 0 ̄ D O, 摇 床 上 振 荡 1 n 在 酶 标 仪 5 L MS 置 0 mi , O /。 处 双 波 长 测 量 各 孔 吸 光 值 , 5孔 平 均 D 6 3 以 值 , 算各浓 度 下 Veo细 胞增殖 率 。根据 美 国药典 计 r 中关 于 细 胞 相 对 增 殖 率 与 细 胞 毒 性 分 级 评 价 , 将
胎牛 血清 的 D M 培养 液 按 照 有 效成 分 含 量 倍 比 ME 稀 释 , 0 2 m 微 孑 滤膜 过 滤除菌 , 用 。 用 .2 L 备
l 1 4 细胞及 虫株 非 洲 绿 猴 肾细胞 ( r ) _ . Veo 由哈 尔滨 兽 医研究 所 提供 ; 弓形 虫 RH 株 由 日本 带 广 原 虫病 研究 所 惠赠 , 液氮 中保存 。 在
1 2 1 4种 提 取 物 对 Veo细 胞毒 性 试 验 采 用 . . r MT T法 , 种药 物设 试 验 组 、 验 对 照组 和空 白对 每 试
照组 ( 加 细胞 ) 不 。取 细 胞悬 液 , 数 1 mL, 孔 计 0/ 每 1 0 L接种 于 9 0 6孔 培 养 板 内 , 3 在 7℃ 、 积 分 数 体
1 1 3 试 验 药材 . .
黄芩 黄酮 ( 乙醇 提 取 物 , 黄 酮 总
含 量 1 7 ) 甘 草 黄 酮 ( .8 ; 乙醇 提 取 物 , 黄 酮 含 量 总
琦 等 报道 的 MTT方 法 , 每种 药 物 设 试验 组 、 虫 加 体对 照组 、 加虫 体 对 照 组 和 空 白对 照 组 。在 底 部 不 形成 单个 细胞 层 的 9 6孔 板 内接 种 经 5 m 滤膜 纯化
关键 词 : 药提取 物 ; 中 弓形 虫 ; MTT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8 9 7 ¥ 5 . 3 ¥ 5 . ;8 2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 5 3 ( 0 2 0 — 0 60 1 0 — 0 8 2 1 ) 20 4 — 6
弓 形 虫 病 ( x ps s )是 由 刚 地 弓 形 虫 To o lmai s (T x pa mag n i 引起 的全身 性感 染 的人 兽共 o o ls o d i) 患寄生 虫病 , 全 球 感染 最 普 遍 的人 兽 共 患 寄 生 虫 是
发 仪 ( 海 亚 荣 生 化 仪 器 厂 , 一2 上 RE 5 AA 型 ) 酶 标 仪 ;
( 上海科 华 实验 系统有 限公 司 , T3 0型 ) 。 S 6 等
( OD值 试验 对 照组 一O D值 空 白对照组 ) 0 。 ×1 0
1 2 2 4种 提取 物体 外 抗 弓形 虫试 验 参 考 王 海 . .
治疗 作用 , 桦褐 孔 菌 多 糖 为体 内抗 弓形 虫 作 用 主 要 成分 【 ] 5 。本试验 将 4种 提 取 物及 其 组 合 进 行 抗 弓
形 虫 的体 外试 验 , 以探讨 其体 外抗 弓形 虫作用 效果 。
为 5 C 孵育 1 。设 5个 浓 度 梯 度 ( 1 , Oz 8h 表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