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物

合集下载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中药标准提取物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的具有一定药理活性成分的混合物,是中药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制定对于保障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制定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国家药典、中药材质量标准、药品GMP认证标准等,制定中药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特性、药效成分的特点以及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确保标准科学、合理、可操作。

其次,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应当包括对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成分含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提取工艺方面,应当明确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关键参数,确保提取过程中药效成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质量控制方面,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提取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成分含量方面,应当对主要药效成分进行定量要求,确保提取物的药效。

在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限度方面,应当对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污染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提取物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另外,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应当根据不同药材和不同药效成分的特点进行分类制定。

不同的中药材含有不同的药效成分,其提取物的特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效成分,应当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制定应当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国际间的标准化合作。

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因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国际标准的相关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标准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特性、药效成分的特点以及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确保标准科学、合理、可操作。

同时,也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是利用溶剂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细胞间液和细胞内等不同部位。

提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破碎:将中药材进行研磨或粉碎,使其易于与溶剂充分接触。

这一步可以通过使用研钵、高速震荡器或球磨机等设备来完成。

2. 提取:将破碎后的中药材与特定的溶剂混合,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式,使活性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醋酸乙酯等。

3. 过滤:将提取液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残渣和杂质,得到纯净的提取液。

4. 浓缩:将过滤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其中的溶剂,使活性成分浓度增加。

常用的浓缩方法包括加热浓缩、真空浓缩和冷冻浓缩等。

5. 干燥:将浓缩后的提取液进行干燥,得到中药提取物。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和凝固干燥等。

中药提取的原理是基于溶解和分配平衡的原理。

活性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亲疏性有关。

溶剂的选择可以通过调整pH值、温度和添加辅助溶剂等方法来控制。

同时,提取的效果还与提取时间、提取方法和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药提取的目的是获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便进行药理活性、化学组成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提取技术在中药制药、医药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草药提成比例

中草药提成比例

中草药提成比例
中草药提取比例是指在提取中草药时,提取物中所含有草药的百分比。

不同的中草药可以有不同的提取比例,这取决于药材的特性和所需的提取目的。

一般来说,中草药的提取比例通常为1:5至1:20。

这表示
每克草药可以提取出5至20毫升的提取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提取比例范围,具体的提取比例还取决于草药的具体情况。

此外,不同的提取方法也会影响提取比例。

常见的中草药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酒精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草药的成分提取效果也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提取比例。

在实际使用中草药时,提取比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有时需要提取所有的有效成分,此时可以选择较高的提取比例;有时只需要提取特定的成分,此时可以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

总的来说,中草药的提取比例是一个灵活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27
12
植物基原方面,对生产用的中药材应进 行严格的品种鉴定,包括植物的科、属、种 等;产品生产过程的恒定是产品质量均一性 的前提,因此,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除了制 订和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外,更重要是对其生 产过程实行标准化,应对其前处理提取、分 离浓缩、干燥、粉碎和筛析、包装、贮藏等 制订和执行标准生产操作规程;
22
例如大多数提取物的开发多是沿用西方 开发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的思路,没有充分 体现中药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更没有体现中 医药理论的指导。再者,目前中药提取物的 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现传统中医药特色 的理论基础,更没有进行有关方面的行政立 法,使之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实现标准化, 因此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研究开发还有大量的 工作需要人们去探索。
16
4.2 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中药及其复方是 一个复杂体系,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多 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 物(如生物碱、皂苷等)及生物大分子(如 蛋白、多糖等)等。
17
标准提取物的物理性状好,有效活性物质 富集程度高(如银杏标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 含量是原料中的50倍),故可应用现代制剂 技术将其制成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中药新 制剂。首先明确不同单味中药标准提取物的 功效,根据中医理论,以提取物为组方单元, 按照一定组方比例进行处方的组成(即以中 药标准提取物代替中药材),可进一步探讨 在方中各标准提取物作用的主次,建立复方 量效关系。
21
在国内,中药提取物的开发方兴未艾, 不少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已开发出黄芪提取 物、葛根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等上百种中药 提取物,作为中药制剂和中药保健品的原料, 对于成品质量的提高,疗效的稳定起着积极 的意义,同时在加深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拓展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 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内在开发中 药提取物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27
9
3.2 特定的药理活性 中医临床用药讲求整 体观、系统论和辩证论治的法则,中医治疗 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 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 能达到的。中药标准提取物则能较好的体现 中医药这种优势和特色,其药理作用和临床 疗效是多种成分作用的结果。中药标准提取 物反映着原中药材的特定功效持点。
5

20
欧美各国25%处方至少含有1种来自高等 植物的提取物或化合物。在美国,植物提取 物占草药市场的95%以上,生药材和其他产品 占有率不到5%。在德国,以提取物为主要形 式的草药产品占全国药品市场总额的10%,占 全国OTC市场近30%,且其草药产品被认为是 药品而不是食品补充剂,并为医疗保险所覆 盖。可见植物药提取物在国外有着较好的应 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
23

6 中药标准提取物对中药原料药概念发展 的促进 现在中药制剂的原料药一般指中药材和 饮片,但如上所述,两者在质量标准控制上 存在较大缺陷。因此,根据中药标准提取物 的特点,用其取代原生药而作为中药制剂的 直接原料药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 定》在某种程度及意义上已经对此进行了阐 述。
6
而要达到此目的,原料药质量的稳定和 可控当是首要解决的关键所在。在很多难以 有效控制条件下生产的中药材和饮片已经难 以当此重任,标准可控、质量稳定.物质基 础相对明确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正是解决此类 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7

3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特点 3.1 相对明确的物质基础 中药标准提取 物根据具体药物从种及技术条件可有效部位 和有效成分两层次。它不是指单一例某种活 性成分,而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组成的集合, 其质量控制应用指纹图谱,且对集合中某此 主要成分应明确其定量指标。

中药提取浓缩

中药提取浓缩

中药提取浓缩
中药提取浓缩是指将中药材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处理,得到一定浓度的中药提取物。

其目的是将中药中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便于药物研究、临床应用、生产制剂,同时提高其药效和降低剂量。

中药提取浓缩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对中药材进行筛选、洗净、干燥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提取:将经过预处理的中药材加入适当的溶剂(如水、酒精、醚类等),通过浸泡、煎煮、回流等方法,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3. 过滤:将提取液经过滤器或离心等工艺分离固体杂质,得到澄清的提取液。

4. 浓缩:将澄清的提取液通过蒸发、喷雾干燥、真空浓缩等方法,去除溶剂,使其浓缩成一定稠度的中药提取物。

5. 干燥:将浓缩的中药提取物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余留的水分,提高其质量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提取浓缩可以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如丸剂、口服液、酊剂、胶囊等制备。

同时也可作为中药研究的重要工具,用于药效评价、药物活性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植物提取物概述-中草药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概述-中草药提取物

当归 内酯类 棕色粉末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பைடு நூலகம்
黄芪:黄芪皂甙;根入药;味甘、性温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芩:黄芩甙;根入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五味子 甘、酸 辛、苦、咸 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月见草:夜来香 精油
促进血液循环 使老化细胞恢复生命力
水飞蓟 水飞蓟素
2主要的植物提取物产品
2.1以食源性为主的植物及其提取物
魔芋→葡萄甘露聚糖 糖尿病: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肥胖:低热量,增加饱腹感
螺旋藻:丰富的蛋白质(60~70%) 小麦的6倍,猪肉的4倍,鱼肉的3倍,鸡蛋的5倍,干酪的2.4倍,
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5%
苦荞麦:植酸 《本草纲目》:性味苦、平、寒,
萝卜:萝卜甙→萝卜芥子油 苦杏仁苷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水杨甙 :白柳皮;水杨酸;解热、镇痛、抗风湿 强心甙 :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心力衰竭 皂甙 :水溶液经振摇后易起持久的肥皂样泡沫
1.5有机酸类
抗生素最有效的替代 品
饲料防腐 调节肠道菌群
柠檬酸(枸椽酸) 乳酸 酒石酸 苹果酸 抗坏血酸 草酸 咖啡酸 绿原酸
提取时间短,设备简单,投资较少 萃取机理不明
3.6超临界萃取
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和分离 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 温度低,保留有效成分,无溶剂残留,纯度高,操作简单 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3.6 膜分离
定义:按照分子量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分离 分类:
1.6挥发油类
精油;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 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

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

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

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中药提取物是中药材经过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药效成分的混合物,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中药提取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严格执行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来说,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指标。

外观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形态、气味等方面的描述;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比旋、水分含量等指标;主要成分含量是评价中药提取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明确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范围;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则是考察中药提取物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其次,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应当如何制定?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制定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开的原则,应当充分考虑中药提取物的特点和用途,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指标要求。

同时,应当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确保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质量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中药提取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注重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避免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最后,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如何执行和监管?执行和监管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提取物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

同时,应当加强对中药提取物产品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自律能力,推动中药提取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制定和严格执行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提取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应当高度重视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中药提取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中药提取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

标准化中药提取物是指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提取物,它包括原药材和提取物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及原药材和提取物质量的标准化四个方面。

有专家对“标准化”存疑,我想它是一个广义的“模式”化概念,可在不断研发中获得充实与修改。

1、中药提取物的发展
几千年来传统中药主要是直接用原药材或饮片配成复方,由病人自己制备汤剂服用,且此法目前仍在广泛应用。

这种传统用药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服用不方便、疗效不稳定、质量无法控制等。

植物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是现代植物药先进技术的载体。

该类产品在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下进行生产,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质量检测技术,如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在国内提取物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而在中成药生产中应用甚少。

高压液相色谱HPLC、HPT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高压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等分析仪器和技术在中药提取物中得到应用,它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2、中药提取物国内外现状
目前我国中药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

经营企业有200-300家,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最大不超过千万美元。

在国外,提取物是植物药应用的重要环节和方式。

1993 年 2 月在德国Dusseldorf海涅大学召开的第41次世界药用植物研究年会上的大会发言中,有10个为介绍植物提取物及成分活性的研究。

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末即将中药制成提取物应用,新加坡等地也相继研制并广泛使用。

欧美各国25%处方至少含有1种来自高等植物的提取物或化合物。

在美国,植物提取物占草药市场的95%以上,生药材和其他产品占有率不到5%。

在德国,以提取物为主要形式的草药产品占全国药品市场总额的10%,占全国OTC市场近30%,且其草药产品被认为是药品而不是食品补充剂,并为医疗保险所覆盖。

可见植物药提取物在国外有着较好的应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

我国出口国外的中药提取物主要品种有:银杏、贯叶连翅、刺五加、当归、人参等提取物。

3、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中药提取物的政策
美国的草药管理比较落后,其制定的《饮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中,对“饮食补充剂”的定义包括了“草药或其它植物”以及其“任何浓缩物”,这毫无疑问地确定了植物提取物作为饮食补充剂的合法地位。

2000年版《美国药典》收载的植物药中包括提取物(含植物油、芳香油等)20种。

在德国立法程序上允许植物提取物作为处方药进行注册,德国注册药品中约有60000种含有草药成分,大部分是草药浸剂,这些药品基于600-700种植物,制作的提取物或制剂约5000种。

中药如欲作为植物药进入德国,则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首先,需填写申请表,产品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的德译本,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农药残留量小于0.1-1.0mg/kg,化学、微生物试验结果达标,还要有产地国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材料和德国专家证明书等多种证明文件。

一般我国中药多以保健品形式进入德国,按食品管理形式申请。

欧盟则把药品分为8 类,即专利药、仿制药、非处方药、天然植物药、疫苗制品、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和抗抑郁剂。

除英、荷两国外,德、法、意等国均将天然植物药列为处方药或OTC药物进行管制。

2003年11月,欧盟议会通过了《欧洲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修改意见,规定传统植物药可以含有非植物药成分,部分放宽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的临床使用时
间要求。

该指令生效后,原受有关食品法规管辖的传统植物药制品,如果其含有的天然植物药物质或天然植物药提取物的含量低于医用剂量,则该植物药制品仍由相关食品法规管辖。

《欧洲药典》列出了提取物(Extracts)通则,2000年增补版中收载了3 种标准化提取物:芦荟、番泻叶和颠茄叶标准化提取物,并正探讨对提取物进一步规范和分类。

按内在质量分为量化提取物(Quantifide Extracts),标准提取物(Standardized Extracts)和纯化提取物(Purified Extracts)。

欧洲产生了各种药用植物的标准化提取物:紫锥菊、缬草、短棕榈和银杏叶等。

日本虽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中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汉方医药的使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除已批准的210种方剂外,厚生省对新增汉方药的审批异常严格,以等同于化合物新药的方法对待汉方药,几乎等于关紧了大门,并对进口中成药的审批也有不少限制性措施。

但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健康食品的管制明显趋于缓和,如取消了剂型的限制,放宽了可以用于健康食品的天然植物药种类的限制等。

日本将于明年推出新的《药事法》,基本的原则是“规制缓和”,实行“元卖责任制”对药品生产、流通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向欧美靠拢,将放松以往过于严格的限制。

4、中药提取物兽用领域
目前,西药在兽药领域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而中药提取物抗菌抗病毒作用强大,且无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日益被兽药生产领域高度重视。

总结:随着药品科技的发展,精制中药提取物会收到越来越多的科研部门所重视,同时国家也会出台相关的生产及销售条例,以规范中药提取物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