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经后方传统及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切口的比较研究

关 键 词 : 碗 关 节 置换 术 ; 创 技 术 ; 节成 形 术 ; 节 假 体 全 微 关 关
中图 分 类 号 : 8 . R6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卜8 4 ( 0 8 0 — 1 60 1 7 3 8 2 0 ) 20 6 - 2
p a e n . eh d Al o e a i n r e f r d b h a u g o l c me t M t o s l p r t swe e p ro me y t e s mes r e n. i y c s swe ep ro me t r d t n l p r a h, 6 o F f a e r e f r d wi ta i o a p o c 3 t h i a c s s wih M I a e t S THA . ea e a e f l w— p p r d wa 2 we k . e s r ia i ,n r — p r t eb o d l s , r i i c r , Th v r g o l o u e i s 1 e s Th u g c l me i t ao e a i l o o s Ha rsh p s o e o t v c mp n n lo ii n n n o l a i n r o o o e tma p st i g a d c mp i t s we e c mp r d b t e h wo a p o c e . s l Th r r o d f r n e e o c o a e e we n t e t p r a h s Re u t s e e we e n if e c s b — e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无选择病 例采用 MI—H 0例( ST A 5 微创组 ) 同期采用传统全髋关 节置换 术( H 5 , T A)0例( 传统组 ) 对两组手 术 , 时 间 、 血 量 和 术 后 血 红 蛋 白 、 细 胞 压 积 、 血情 况 , 口长 度 、 发 症 、 后 疼 痛 、 院 时 间 、 体 位 置 及 术 出 红 输 切 并 术 住 假 后功能康 复进 行 比较。 结果 做 创组 切 口长 度 和住 院 时 间 分 别 为 85 c 1. , . m、0 5 d 明显 短 于 传 统 组 的
pa e n L ogf n , A h ny a ,A G G o i Z A G L— eg,1 u—i ( et lcme t IY n -a g C I u —u n Y N u -n H N i hn LN R t n D p i C j g, c x
o r o adc,h hr f l t o i lo ezo dcl ol e R i l Z ea g f Ot p ei te T i A i e H s t f W nh u Mei C lg , u l h in h s d f ad i pa a e a, j
I 骨科 杂志 临床
Jun lfCii l r oadc 2 1 p ; ( ) ora o l c t p ei 0 0A r1 2 naO h s 3
・l 3 ・ 5
・
临床论 著 ・
后 外 侧 微 创 小 切 口与 传 统 全 髋 关 节 置换 术 的 比较
李永 奖 , 春元 , 国敬 , 力成 , 蔡 杨 张 林瑞 新
小切口全髋置换术临床应用进展

2 小 切 口全 髋 置 换 术 的 各 种 入 路
心 . 长 7~ m 切 口 , 开 臀 大 肌 筋 膜 作 8c 切 和 阔 筋 膜 , 离 臀 大肌 , 露 并 剥 离 外 旋 分 暴
注 在 小 切 口 一 般 指 长 度 <1 m 切 口 , 肌 , 意 保 护 坐骨 神经 , 股 骨 颈 基 底 切 0c 开关节囊 , 使髋 关节脱位 , 暴露股骨 颈和 的退 化 , 使得 对老年 人进 行人 工 全髋 置 而 微 创 并 不 等 于 小 切 口 , 创 手 术 还 有 微
技 术 、 方 法 j 以其 创 伤 小 、 血 少 、 新 , 出 住
路。 1 小 切 口全 髋 置 换 术 的 特 点 21 前 侧 入 路 . K n o 及 R c bur e nn ah ae
言 是 安 全 有 效 的 , 在 临 床 上 推 广 。 患 可 者侧 卧, 以大 转 子 为 中 心 沿 臀 大 肌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 2 7 2 0 0 0 8 0 R6 7 4 A 10 0 8 (0 7)3— 27— 3
人工 全髋 置换 术 已 经成 为骨 科 一 个 比较 成 熟 的 手 术 , 由于 传 统 手 术 创 伤 但 大 和 老 年 人 自身 的 某些 疾 病 和 器 官 功 能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追求小切 口, 只会带来更大的内在手术创伤 , 甚至不 必要 的并发 症 。 其次就 目前 国 内状 况 而 言 , 创 关 节 置换 技 术 微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由于小 切 口微 创 置 换 的技 术 要 求 高, 医师手 术 的操作 需要 熟练 的过 程 , 手术切 口逐 渐
越 来越 多 的医 院和 医疗 中心 开 展 了这 项 技 术 , 以此
再者 , 需要 严格 掌握 手 术 的适 应证 , 以确保 良好 的术 后近 、 远期 临床 效 果 。MI—HA 的 手 术适 应 证 ST
包括 : 患者 体 重 指 数 ( o ymasid x B ) 0 b d s n e , MI ≤3 ,
为 主 的髋关 节置 换 国 际交 流 也 越 来 越 多 。在 我 国 , 微创 人 工关 节置换 技 术亦 经历 了从 无 到有 的发 展过
程, 其普及和应用速度 比想像 的更加迅速。在 20 01 年 第七届全 国人 工 关 节 年 会 上 , 尚无 一 篇 有 关 M S I
的文章 交流 。到 2 0 0 4年 全 国骨 科年 会 以及 2 0 0 5年
—
— — —
・1 ・
—
—
・
专 家 述 评
・
正 确认 识 微 创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术 和髋 关 节 表 面 置 换 术
张 先 龙
近年 来 , 工 髋 关 节 外 科 的 发 展 迅 速 , 型设 人 模 计、 假体 材料 、 物力 学 、 件 可调 换 性 、 生 部 手术 器 械 、 手 术技 术等 方 面都 有 了很 大 进 步 , 术 效 果 和假 体 手 存 活率 令人 鼓 舞 , 中主 要 的进 步 之 一 就 是微 创全 其 髋 关节 置换 术 的开展 。微 创全 髋 关节 置换 包含 软 组 织的微 创和 骨 的微 创 , 而后 者 就 是 指 髋 关 节 的表 面
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 3 94, 0 0 )T ecrtee et i net n ru e cH n i cssgo n3c e ,ce t l i 3css d x = .8 P< .5 . uav f c nc vni a gopw r e e etn ae,odi a sacpa en ae a h i s o ol ex 2 s b n
中 图分 类 号 : R 8 . 6 7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 具有创伤小 、 出血少 、 安全 、 并发症少等优点 。
文 章 编 号 : 10 6 1 ( 00 0 0 6 0 0 7— 6 1 2 1 )2— 14— 3
关键 词 : 髋 置换关 节成形术 ; 微创外科手术 ; 随访
X u( etfOtoei ,og a gC nrl o i lfSeze ,hnhn5 8 1 , h a U L Dp r pd sLng n et s t hnhnS eze 1 16 C i ) o h c a H pa o n
Abt c: Ojcv T vsgt tec n a e i c fm n a yivs ew yf t i ah pat( H . Me d sr t a b t e oi et a h l i l fc yo ii l ai a o ta hp r r l y T A) ei n i e ic a m l n v ro l to s t s o h T et csso H eepr r e i ii l v i n rl e ug a apoc ( Sgop /= 0 adcne tn o— w n ae f A w r ef m dwt m n l i a v at a r sri p rah MI ru , 1 )n o vni a ps y T o h may n s e e t a o l c l 7 , ol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的新进展

孕( 曲锡萍等“ 破血逐瘀 法在男 性生殖疾 病 中应用 ” 河 北 ,
中 医 ,97 54 , 。 18 , :7 )
微 创全 膝 关 节置换 术 研 究 的新 进展
黄 维琛 封 彦 齐 。吴修 军 , , 指导老 师: 郭礼 跃
( .贵阳 中医学院 0 1 7级研 究生, 贵州贵阳
中 图分 类 号 : 3 8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R 1. 7 A 1 2一l0 ( 00 0 0 18 2 1 )4—06 O 0 4一 5
现代膝关节 置换术 (o l n eatr l t, K 始 于 tt e r o a y T A) ak hps 2 O世纪 7 O年代 , 在过去三十多年 的时 间里 , 手术的方法与 技术 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 , 且不 断趋 于精 细与可靠 。微 创人
第3 2卷
・
第 4期
贵 阳 中 医 学 院 学报
J GCTCM
No 4 Vo . 2 . 13
6 ・ 4
21 0 0年 7月
J l 2 1 uy 0 0
1g 牛膝 3 g 当归 3 g 桃仁 3 g 路路通 3 g 地龙 1 g赤 0、 0、 0、 0、 0、 0、
芍 1 g红花 3 g 淫羊藿 1g 服 药二月 , 液检查 : 观乳 0、 0、 0, 精 外 白色 ,ml 活率 5 % , 4 , 存 0 活动 良好 , 精子 计数 04亿/ . 毫升 ; 又服益精活血 剂二 十剂 , 精液 检查 基本 正常 ; 月后妻 怀 五
按 : 精 管慢 性 炎 症 产 生 纤 维 化 , 痕 形 成 , 精 管 道 输 疤 输
狭 窄 甚至 阻 塞 , 致 不 育 , 疗 难 度 大 , 疗 时 间 长 达 数 导 治 治
经后方及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入路的比较研究

分及假体的位置 、 血沉及 C 一反应蛋 白。结果 : 所有病例均获得 随访 , 出血量 、 术后并发症 、 术后 1 2周 H r s ar 评分及假体 的位置 、 i 术后疼痛评分经统 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5 。 . )在外侧人路血沉及 C 0 一反应蛋 白较高 ( P≤00 结论 : . o 5 后方及外侧微创全 髋关节人路均体现了满 意的临床疗效 , 后侧人路创伤较小。
c mpiain .Re u t T ee ee o df rn e b t e h wo p ra h s i rg d o he e gh o h s i icso , o l t s c o s/ s: h r w r n iee c s ewe n te t a po c e w t e a t t ln f te kn n iin h r t
维普资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 0 7年 第 3 2卷 第 9期 (o ra o o g igMe i l nv ri 1 7 Vo.2 .) J un lf Ch n qn dc i sy2) . 1 No9 aU e t 0 3
临床研究 文 编 0 3 6 ( 0) — 9 0 章 号: 5 3 6 0 0 0 1 3 2— 22 79 9 —
o e t g t e H r s hp soe c mp n n a s i i n a r c m l a o s S t t a y s nf a tdf rn e e o n p r i i , a i i c r ,o o e tm p io n a d m j o pi t n . t ii l i ic iee c s w r f d an m r l o tn g o ci a sc l g i n e u
髋关节疾病髋关节置换43例治疗论文

髋关节疾病髋关节置换43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疾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对我院4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统计其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43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最低5分,最高42分,平均36.3分,术后harris评分最低77分,最高93分,平均80.5分,优良率88.37%(38/43);术后并发症深静脉栓塞4例、脱位2例,总发生率为13.9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具有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关键词】髋关节;髋关节疾病;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疗效;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4-01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可靠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
髋关节置换术主的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适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髋部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
临床研究发现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通过其他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均可进行关节置换术[1],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为首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的所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5岁。
病程数日至20年不等,其中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坏死15例,髋关节炎3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肿瘤1例。
1.2手术方法1.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生化检测,主要包括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有无异常;骨盆正侧位片及髋关节侧位片;术前1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切开股直肌 和关节 囊之间的筋膜 。屈曲髋关节 , 股外 在
该手术可减少切 口周围组织的创伤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 扰, 缩短康复时间, 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为关节置换中热门
的研究方向。促进这个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术
术前测量和计划于小转子上方约 1 m处将股骨颈切断, c 将 股骨头碎成几块后取出。 此入路的最大缺陷是手术对稳定髋 关节的臀中肌破坏较大 , 术后容易造成患者的跛行 - 。 23 微创的后侧入路 . 患者全麻 , 以大粗隆为标志, 斜切口 长约 8 O m。 ~1 切口长度 6 在大粗隆顶点的远端,5 c 5 3%在
郭宏军等_ 】 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为 3 4例患者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 术后骨盆及双侧股骨中上段 x线片示假 体位置 良好, 双侧小转子位于同一水平 , d可扶拐下床活 8 动, 随访 4 周后可正常负重行走, ~6 髋关节活动良好。髋关 节功能按 H rs ar 评分标准评价 , 2 i 优 1例, l 良 2例, 1例, 中 取得满意疗效。 李华等口_ H ri 入路对 2 例高龄(5 1 采用 a n dg 5 8
侧肌的近侧可触及局部柔软的区域, 进行钝性分离。需要注
意的是, 如果拉钩置于髂腰肌下方并且与腹股沟韧带垂直,
即可避免损伤股血管神经结构。奥地利 I src 大学附属 n buk n 医院系统地描述了微创 D A的标准手术技术。经过近 4 A 年 的临床实践, nbuk大学附属医院已经使用此人路进行 I src n
总失血量方面少于传统长切口, 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
两种切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_ I 】 。其最大优点是:) 口 a切
小 .) b出血少;) c 术后卧床时间短,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d 并发症少 , 患者术后感染、 脱位、 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少, 这 不仅因为手术创伤小, 还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有关n ; e 可减少肌肉和软组织损伤, ) 使围手术期出血量减少, 术中 对臀肌的分离损伤相应减少, 且最小限度切断外旋肌肉等,
进而减少创伤出血和术后疼痛, 尤其对老年患者更为适宜;
髓, 放置股骨假体, 于前方切口置人合适的股骨头, 复位, 放
置负压引流管 1 按常规缝合切口[ 。 根, 9 7
3 临床疗效
缺点是由于其切口小, 术野受限, 手术操作比较困难, 安装假
体易擦伤皮肤、 损伤坐骨神经, 术中出血点不易确定, 假体安
康复快、 髋部稳定性好、 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 段廷 入 , 必将有更为精确的微创 T A技术出现[ H 2 。计算机导航
J u n l fP atc l to adc 1 1 No 7 J I2 1 o r a r cia h p e isVo . 8, . ,u . 0 2 o Or
文章 编 号 : 0 8 5 7 ( 0 2 0 一 O 2 — O 10— 5221)7 6O 3
国 内微 创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的研 究现 状
装位置异常会造成脱位、 撞击、 松动等问题_ 1 。
5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随着外科各领域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创 T A 的发 H 展同关节镜和腹腔内窥镜技术一样, 首先要取得患者的认
同, 其次要得到骨科医生的认同[ 微创 T A具有创伤小、 2 。 H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几乎无后脱位发生等优点, 对大多数
患者安全有效口 。微创 T A也缩短了体质较弱、 H 对手术耐 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时问, 对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 折患者更可行 , 更安全l 但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 _ 2 。 使 用特殊器械及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 否则可能导致严重
访5 2例, a i评分 9 ~9 分, H rs r O 6 平均 9 4分, 他们认为双切 口入路更符合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理念。刘江涛等口。 。 采 用髋部后外侧小切 口对 3 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 2 术后
2 微创 T A的手术入路 H
近端。 逐层依次切开, 潜行分离阔筋膜 6 m, ~9 m 以扩大暴露 范围。 使用长臂C a e 拉钩保护坐骨神经, hr y l 沿梨状肌上方用 cb 剥离器将臀小肌从关节囊上分离, ob 使髋关节后脱位, 暴
露出小转子, 标记出股骨颈截骨线并截骨, 移除股骨头 。 j 24 微创的后外侧入路 患者侧卧位, . 将髋骨后外部外侧
岁以上) 患者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随访 6 5 ~2 个月, 平均 1 个月, 6 患者无关节脱位、 松动及下沉 , 也无晚期感染和并发 症, 例出院后 3 1 个月死于其他内科疾病。1 例恢复到伤前 7 状况, 例部分生活自理。朱庆生等l 采用 4 8 _ 】 幻 种常用的微创 入路对 9 例 16 2 1 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1 年随
的解剖学异常, 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 良及明显变形的关节 炎, 无严重免疫缺陷, 无既往髋关节手术史和术前感染灶。 而
肌肉太强壮、 解剖明显异常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
右, 在大粗隆尖端前缘、 骨膜下剥离臀中肌止点的前 13 /。将 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分别向前后方牵, ~1 平均 7 6 ;ar 评分 : d . H ri d s 术前平
的并发症 。 因为切口小, 不熟练的操作将导致手术时间延
长, 出血量增加, 创伤加重, 甚至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 作为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生物力学和结构合理的关 节, 假体应 位置好, 不能因为追求 小切 口而忽视 治疗 效
果 引 。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进步, 特别是导航系统的引
均 3 分, 5 术后平均 9 分。 4 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 明[j 5 例患者行微创小切口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 1对 6 术 后3 个月随访, ar 髋关节评分平均为 9. 分, H rs i 25 高于术前
平均 3 分, 5 与术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 P .1 。患者
atrp s , H ) 0 r ol t T A  ̄代表了一项骨科的最新技术, h ay 这项新 技术无论对医生还是对患者都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口 。微创 ] T A是在一个或者两个小于 1 的切口内完成的手术, H 0c m
21 微创直接前人路(ic at i prahD A) 患 . d e neo apoc ,A rt rr 者平卧于手术床上, 从髂前上棘外侧远端两横指处开始向远 端作一约 6 m切口, ~7 c 在精确定位前不能直接切人阔筋膜 张肌, 先辨认臀中肌筋膜, 紧贴其内侧便是阔筋膜。 将阔筋膜
沿与骶棘肌交会点处标记为骨盆高点, 在骨盆高点后方两指 宽处标记为第二点, 作长约 7 m斜切V , ~8 c I该切1略向后 3 斜, 与髂后上棘成一直线。 暴露术野,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臀 大肌和阔筋膜, 钝性分离臀大肌。沿梨状肌上方用骨膜分离
可负重行走, X线片复查未见人工关节松脱, 无严重不良反
6 m斜切口, c 适当分离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间隙, 向外牵开 股直肌即可暴露髋关节囊。T 型切开关节囊并外旋, “” 透视下
量)输血量、 、 术后疼痛、 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 重返正常活
动时问、 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缺点 微gd切 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 J ,, 术中失血量、
翻修者不建议做此手术L 。 2 微创小切口T A的绝对禁忌证: ] H a需要延长切 口, ) 全髋关节翻修术, 初次复杂全髋关节置换
术, 髋臼发育不 良&o e3 4 髋 臼严重畸形;) w 、 级, b 有手术 史, 骨不连或截骨术后, 手术需取出假体;) c手术要求使用骨
水泥假体, 骨质疏松, 转移癌;) d 骨关节强直;) e病态肥胖症。 相对禁忌证包括: 肌肉发达, 体重指数>3 。 O3 J
骨颈 , 取出股骨头l 。 8 ]
伟等n 。 通过微创小切 口对 5 l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
换术, 并与同时期行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 9 5例患者
比较, 微创组与传统组在术前诊断、 年龄、 体重、 术前髋关节
统计学意义, 而两组在失血量(- T术失血量及术后 3 d引流
ar 评分、 i 合并症及伤后人院手术准备时间等方面差异无 节囊, T形切开关节囊并翻开, 无须显露股骨小转子, 锯断股 H r s 25 微创的双切口 . 入路 患者取平卧位, 患侧骨盆垫高。 前 切口: 在髋关节前方平行股骨颈纵轴线外下段投影作一长约
大约 250 0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并作了一些临床随机对 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结果显示, 这个微创入路不仅可以减
中损伤小、 出血少、 康复快、 疼痛轻、 瘢痕小、 住院时间短以及 费用节省等优点。 但该技术开展时间短, 在手术方式、 切口选
择、 手术适应证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议 , 尤其是随访时间不长, 并发症及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 现就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的现状作一综述。
确定小转子上方股骨颈的截骨位置, 打人 1 枚克氏针作标
记, 截骨后分块取出股骨头和颈, 髋臼拉钩牵开暴露髋 臼, 按 常规步骤置人髋臼假体; 后切 口: 术者顺股骨干轴线方向于 大转子处经皮插入克氏针1 确定轴线正确后 , R, 作一长约 3 m切 口, c 钝性分离臀肌。自外展肌与梨状肌间隙放入套 筒, 透视下 由小到大使用股骨近端髓腔扩髓器和髓腔锉扩
微创 T A 的手术方法很多, H 主要有单切口MI—H ST A
和双切口MI—H ST A两大类型, 单切口MI—H ST A有前侧人
路、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人路和后侧入路 。 一
*本 文通 讯 作 者 : 盛 华 李
实用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