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

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

功能紊乱。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

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

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

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

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

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

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

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

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

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

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

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

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

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部分患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而出现浮肿。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

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

营养不良患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性贫血,主要与铁、叶酸、

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缺乏有关;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

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和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

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别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

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好分度如下:

1. 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

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均数减2个与3个标准差

之间为中度;低于均数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

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

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型患儿身高(长)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

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身高(长)介于均数2个与3

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 消瘦型患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

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2个与3个标准差之

间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

要反映小儿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治疗要点: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激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治疗:

药物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分急救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1.急救期治疗

(1)营养治疗原则:

①蛋白质和能量供给应高于正常需要量。开始供给蛋白质

1g/(kg·d),能量为336~420 kJ/(kg·d),以后逐渐增加,直到3~4g/(kg·d),能量504~672kJ/(kg·d)。

②补充液体,特别在脱水和高热时,应补充液体以维持尿的正常排出。

③无机盐的补充应以低钠、足量的钾[6~8mmol/(kg·d)]和镁(12~24h肌内注射1ml 50%硫酸镁,即可),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④补充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尤其应注意维生

素A和维生素C的供给。

⑤饮食应从少量开始,待适应后逐步增加,以少量多餐为宜。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可采用流质、半流质、软饭,最好经口供给,必要时采取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2)控制感染: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选用

抗菌药物。

(3)抗心衰治疗:水肿型营养不良常伴有心力衰竭,可用利尿药、氧气吸入、抗心衰

治疗及其他支持疗法。

2.恢复期治疗恢复期主要是营养治疗,给予合理而全面的膳食,以满足机体康复期

的需要,辅以祖国医学中的食疗,同时宜适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及免疫能力。

1.饮食管理 PEM患儿因长期摄入过少,消化道只适应低营养的摄入,过快增加摄入量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应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不可急

于求成,其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

复正常。

(1)能力的供给:①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可供给能量

250-330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当能量供给达每日

585KJ/KG(140KCAL/KG)时,体重一般可获满意增长。待体重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小儿正

常需要量。②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能量供给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

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待体重恢复,体重与身高(长)比例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2)蛋白质的供给: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好肝肿大。食品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泥、肉末、鱼粉等高蛋白食物,有条件者可给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

素饮食。

(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般采用每日

给予蔬菜及水果的方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4)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稀释牛奶,少量多次喂哺,若消

化吸收好,逐渐增加牛奶量及浓度。待患儿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后,再添加适合小儿月龄

的高能量、高蛋白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