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考试申论知识点总结

申论

申论基础 (3)

一、审清题意--确定作答方向 (3)

1.作答范围 (3)

2.作答主题与结构 (3)

3.作答要求 (3)

二、宏观阅读--定位资料 (3)

三、微观阅读--挖掘关键词 (3)

1.关键词特征 (4)

2.阅读技巧 (4)

四、分类整理 (6)

单一题 (7)

一、问题类 (7)

1.题型特征 (7)

2.答案来源 (7)

3.作答技巧 (7)

二、影响类 (8)

1.题型特征 (8)

2.答案来源 (8)

三、对策类 (8)

1.提问方式 (8)

2.答案来源 (9)

3.反推的对策优先级 (9)

4.答题思路 (9)

5.自提对策 (9)

四、原因题 (11)

综合题 (11)

1.词句解释题 (11)

2.巧用感情色彩 (11)

公文题 (12)

1.公文格式 (12)

2.方案类 (12)

3.总结类 (13)

4.宣传类 (13)

5.评论类 (14)

文章写作 (15)

1.评分规则 (15)

2.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5)

2.1主题与观点 (15)

2.2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5)

3.作文的结构 (16)

3.1如何写好标题 (16)

3.2如何写好开头 (17)

3.3论证的结构与方法 (17)

申论基础

一、审清题意--确定作答方向

1.作答范围

1)根据、依据材料x,阅读给定资料x:范围即材料x。

2)结合材料x、材料x中提到了:重点在材料x,兼顾全部材料。

2.作答主题与结构

预判答案内容。

3.作答要求

准确:要点来自资料;最好使用资料原词原句;或在原词原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全面:确保无遗漏,多抄关键词,宁滥勿缺。

简明:表述言简意赅,去掉修饰词,留下核心的主谓宾短语,动宾短语等。

有条理:分条撰写,并标清序号。

有针对性:往往指提出的建议或对策要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件。

内容具体:答案内容不空洞、不抽象,细节明确。

有理有据: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事实依据,一般要答出事例。

观点明确:明确观点态度,答案开头需要表明观点。(见解和认识题)

注意分类:层次清楚、层次分明、分类合理、分别、种种、归纳。

二、宏观阅读--定位资料

在审完题之后,对于资料,首先从宏观上进行阅读。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每则资料的大意,把握主题。尤其要注意资料范围不确定的题目,在宏观阅读时要确定哪些资料与题目相关,从而明确题目的资料范围。宏观阅读的目的就是通过浏览资料,明确题目和资料的对应关系。

三、微观阅读--挖掘关键词

1.关键词特征

1)出现频率高: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往往为关键词,比较容易找到。

2)高度概括:关键词一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够包含多个方面。

3)高度规范:关键词一定不是口语、数据等表达,而是规范、数面简洁的用语。

4)直接与题目相关:关键词必须是与题目相关的资料中的词语,与题目不相关的词语一定不是关键词。

2.阅读技巧

1直接摘抄

①自然段首位处:在大部分文字资料中,包括申论资料,首尾句、首尾段一般都起着起承转合或者概括性的作用,往往概括了资料的段落大意。因此,可通过首尾句把握资料的核心意思。(汉语表达通常以“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方式呈现,因此首句和尾句往往起着总括性的作用)

②有观点的句子:如政府、专家学者、百姓群众、媒体等的观点。观点是不同主体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观点的评论,往往会分析社会现象和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和对策等。因此,观点句里包含了大量的答题要点,需要考生仔细揣摩,很多时候可直接摘抄观点作为答案要点。

观点提示词:说、讲、表示、强调、指出、认为、告诉、反映、分析、推断、看出、经调查、资料显示等词后面一般为重点句。

解题提示:

中央、省部观点往往是答题依据,一般是正确观点;

基层政府观点可能不完善或有错误,需辩证分析;

学者观点应一分为二,辩证分析,抓住主要倾向;

老百姓观点代表基层的利益诉求,注意把握其利益诉求点。

③有关联词的句子:关联词本身不是关键词,而是关键词的引导词,其前后往往有关键信息。

转折关系:(重点往往在后)

强转折:但、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虽然(虽说、尽管、固然)、但是(可是、然而、却)。

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并列关系:(前后并存,且点后的信息同等重要)

并列关联词:又、此外、另外、同时、与此同时、既…又…、

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是…不是…因果关系:(因重要还是果重要,取决于所问的问题)

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因为、可见、总之、综上所述、导致、因为(由于)、所以(因此、致使)、之所以、是因为。

递进关系:(重点往往在关联词后)

递进关联词:不但(不仅、非但、除了)、而且(也、还)、并且、更、甚至、尤其、特别、关键是、重要的是。

④标点:分号、引号、顿号、破折号。

分号:表并列,其前后容易出现答案。

引号:表引用,表观点及对专有名词的强调。

顿号:可能出现密集的词群,并列的分词,要写则都写。

破折号:有时引出专属名词,有时表强调或解释说明。

2归纳概括

①数据型资料

数据本身不是答案,数据前后的总结性句子是重点。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观点和结论,常用的表达有多少、大小、增减、比重等。②事例型资料

引出话题或的出启示。

有时本身需要出现在答案中,比如要求中出现“有理有据”。

3分析推导

有时资料中既没有可以直接摘抄的关键信息点,也没有大量数据,虽然有些信息表

述规范,但是与题干不相关,此时可通过分析推导将其转换为符合题干的要点。四、分类整理

当题目中出现“分类合理、层次分明、分别、种种、归纳”时,注意分类。

常见分类角度:

①按资料主题分。如果不同资料反映不同的主题,直接将不同主题的要点罗列。

②按不同要素分。大部分综合概括题、综合分析题以及公文写作题,都可按“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的结构组织答案。

③按不同领域分。有的题目可按“政治(党的建设)--经济(三农问题、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社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生态(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的结构来组织答案。

④按不同主体分。如果答案涉及不同主体,则可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媒体”等主体来组织答案。

⑤按不同维度分。有的题目可考虑以“思想观念--政策法律--监督管理--技术保障--物资保障”的结构来组织答案。

分类的方式不是万能的,要结合题干信息和资料的逻辑进行。呈现答案时,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即以主旨词开头,其他关键词则围绕这些主旨词展开。

单一题

一、问题类

1.题型特征

问题是指负面、消极、不好的信息,常以“名词+否定”的形式呈现。

常见问法有:问题、不足、困境、表现、瓶颈、挑战、难点、缺失等。

2.答案来源

①直接摘抄:通过寻找问题的标志性词汇,直接摘抄出答案要点。

问题常见标志性词汇:(消极色彩词汇)

不科学、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不健全、不足;

缺乏、缺少、流失;

少、低、差、弱、陈旧、单一。

②归纳概括:对数据型资料或其他表述不规范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提炼。通常从数量、速度、占比等方面归纳。

③分析推导:将资料中与题目主题相关的其他要素转化成问题。

3.作答技巧

1.把握好主题。

2.寻找负面信息。

3.有剩余格子时可根据材料分析归纳问题。

二、影响类

1.题型特征

影响是指某件事发生后带来的结果。结果可能有好有坏,这就意味着影响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正面影响,即意义;负面影响,即危害。

常见问法有:

意义、成果、效果、好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

危害、后果、负面效应等;

注意:有时题干只是笼统地说“影响”,此时要全面作答意义和危害两种要素。2.答案来源

常见影响标志词:

正面影响:促进了、改善了、增加了、提高了、减轻了、实现了、弘扬了、倒逼、节约了、保护了、方便了等。

负面影响:破坏了、危害了、阻碍了、妨碍了、造成了、引发了、加重了、激化了。

分析推导:意义还有一些间接来源,即我们也可通过其他要素进行推理。

1)根据问题推理出意义,问题得到解决即是意义。

2)根据目的推理出意义,实现了目的即是意义。

三、对策类

对策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即我们“要做的事”。

1.提问方式

第一种:题目要求写出做法、措施、举措、建议、对策、意见、解决方法等。

另一种:题目要求写出“经验”“启示”等内容。

何为“经验”“启示”?一般,当别人做的好的时候,我们向其学习经验,或者给我们带了的启示就是“我们也要这样做”,即对策。而当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就是“要避免这样做”,其本质也是对策。

2.答案来源

①直接摘抄

对策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即“要做的事”,那么其在资料中出现时往往是用动词连接的。也就是说当资料中出现标志性动词时,往往就有对策出现。

常见标志性动词:推进、推动、建立、健全、统筹、转变、创新、加强、促进、巩固、完善、规范、整顿、打击、扶持、规划、设置等。

②问题反推

一些题目虽然要求作答对策,资料中却可能没有可直接摘抄的对策。此时可根据存在的问题反推对策。一般采用“常用对策动词+问题名词”的形式表达。

③经验借鉴

把别人做得好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为我所用”,形成对策。

3.反推的对策优先级

1对策动词+问题名词。

2觉得靠谱的对策可以都写。

3再有空间可以写上目的。

4.答题思路

对策类问题要审清全部的答题元素。有些对策类题目质押求回答对策;有些对策类题目要回答“问题+对策”。如(1.题干中明确要求概括/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要求中出现问题明确/问题全面)。

5.自提对策

1.宣传、培训、教育、引导

2.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

3.管理、监督、落实、贯彻

4.机制、制度、法律、政策

1.宣传、培训、教育、引导

适用范围:思想、风气、观念等首守旧、不重视。

具体对策:

1)摆展台、挂横幅、贴海报、发放公开信;网络媒体宣传,如公益广告,报纸专栏;开展活动、入户讲解等。

2)树立典型,开展先进学习;开展评选活动。

3)开设培训班,传帮带,技能培训。

4)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资金、技术、政策扶持

适用范围: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发展、想要某一个领域或行业发展等。

具体对策:

1)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融资平台、捐款、公益机构帮扶。

2)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新技术、设置技术奖项、专利保护、技术支持、产学研用一体化。

3)免税、贷款贴息、无偿资助、提供房屋场地等,帮助其推广。

3.管理、监督、落实、贯彻

适用范围:管理混乱、监督真空、相互推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

具体对策:

1)规范管理程序、明确责任、签订保证书、问责、政府转变角色、服务外包。

2)定期抽查或检查、信息公开、媒体监督、服务评价、开通监督热线与新乡、行业自律。

3)联合办公、在线办公、进度监控。

4.机制、制度、法律、政策

适用范围:大政方针、法律制度等存在着漏洞,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具体对策:

1)完善管理、培训、晋级、走访、监督的体制。

2)法律: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推动法制化进程、联合执法。

3)政策:调研、专家论证、群众意见、试行、调整。

四、原因题

提问方式:问原因、动因、成因、理由、依据、根源。

答题技巧:

1)负面事物产生的原因:通常是问题。(文中消极、不好的信息)

2)正面事物产生的原因:可以是事物的优势、特点,也可以是好的做法,还可以是事物的目的或意义。(文中积极、好的信息)

综合题

1.词句解释题

针对一个或多个词汇、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题目。

题型判断:谈…的含义、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

答题内容:释义(根据专家观点、与解释的词句相近的句子、总结句等,进行简单的字面表达、得出词句的含义)+相关要素(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对策(应该怎么做)。

注意:

1)材料有释义就抄,没有则不自编,无需自己编释义。

2)当材料大段论述一个事例时,要将其写入答案,简写概括即可。

2.巧用感情色彩

1.释义:利用感情色彩。

2.相关要素:利用感情色彩(事例可简写)。

3.对策:找动词和行为。

注意:

1)感情色彩:需要看题干,题干要求解释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首先应该判断

这个词、这句话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是好事,就在材料中寻找好的信息;如果是坏事,则在材料中寻找不好的信息。

2)答题逻辑通顺即可,可将相关要素都写在一起,用“具体表现”来答题。

公文题

1.公文格式

1.报告、通告、意见、通知、倡议书、公开信、宣传稿都需要标题、称谓、落款。

2.发言稿、经验发言稿等公文不需要写落款。

3.时评、网评、新闻稿、调查问卷、活动方案等没有称谓和落款。

4.编者按就是摘要,类似于书的前言、序言。

2.方案类

1.题型识别:方案类公文是为某个或者某些对象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或任务而进行的规划,一般侧重对策、建议、具体做法(以对策为主,并不意味着不写其他要素)。

2.典型方案类公文:指导意见、建议、活动方案等。

3.对策类公文写作框架

标题:关于+事由+的+文种

开头: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主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结尾(抄材料中能抄的句子)

落款和时间注意:

1)背景式开头,如“进入我们遇到了……的问题”,或者“根据国家政策文件”;

目的意义式开头:“为了实现……”。开头可以混用,问题+目的意义等。

2)结尾可有可无。如写指导意见的结尾可以是“望各级单位照此办理”“以上建议,恳请领导采纳”。要不要加感情色彩,要看题干是否要求呼吁号召。

3.总结类

1.题型识别:总结类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具体情况告知或汇报给某个或某些对象。其中,具体情况中的要素要根据给定资料来确定。

2.典型总结类公文:汇报(提纲)、调查报告、讲话稿、发言稿、编者按等。

3.总结类公文写作框架

关于+事由+的+文种

开头:背景、根据、目的等

主体:问题、危害、意义、对策等

结尾

落款+时间注意:1)总结类公文即还原事实,材料有什么就写什么。

2)总结类公文不以文种为区分,只是把某个对象、事情告诉给别人,没有太多自己的评判。

3)前面写过意义、问题、对策等则后面无需重复写(同一要素不必重复写)。

4.宣传类

1.题型识别:宣传类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说服、劝解、号召、宣传等转变他人认知、看法,增加知识,进而倡导被宣传对象采取某些行动或者措施。

2.典型的宣传类公文:公开信、倡议书、宣传稿等。

3.写作技巧:“晓之以理”,即告诉对方这件事;“动之以情”,即煽情;“导之以行”,即呼吁号召一起做。

4.宣传类公文写作框架

关于+事由+的+文种

开头:背景、根据、目的等

主体:问题、危害、意义、对策等

结尾:呼吁号召

落款+时间

5.主体部分写作思路

1)“吓唬你”,说明问题严重。

2)“哄你”,说明这严重的问题还有对策补救,以及对策的意义。

3)进一步“吓你”,不这样做的危害。

4)“使唤你”,即如何做,即详细对策。

5)“呼吁号召你”。

注意:材料中如果有含义则写含义,没有则不写。

5.评论类

1.题型识别:评论类公文的目的是让某个或某些对象接受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点或者评价,因而需要阐明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2.典型的评论类公文:时评、短评、网评等。

3.评论类公文写作框架:

标题

开头:简单叙述评论对象+阐明观点

正文:理由+对策

注意:

1)标题一般不重视文种的表达,更重视表现出观点。

2)开头简单叙述评论对象+阐明观点,观点一定是材料给出的。

3)正文理由充分,即原因、依据,分段作答,不能写成一段。

4)若材料逻辑很乱,一部分说好事(褒义),一部分说坏事(贬义),写作时把所有好事作为一段,所有坏事作为一段。

5)对策,如果材料中有对策直接抄,没有对策可以反推。

文章写作

1.评分规则

1.观点明确:清楚地表达看法或者评价,并且把观点放在突出位置,即每段的开头。

2.思想深刻:一般表观点和升华,一般操作时可重视权威观点。

3.内容充实:一般是对论证的要求,有理有据,论证形式丰富。

4.联系实际:一般要有材料之外的例子。

5.个人体会:有情感要求,结合个人的感情或者事例等进行分析。

2.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2.1主题与观点

申论作文得分最重要的是主题和观点。

文章的主体,即议论对象、写作对象。

观点即文章写作的角度,可以等同于小题中的“要素”。

实际考试中,找准主题后,可以从阐释含义,分析原因或意义、危害,提出对策等角度切入。围绕一个特定主题,从关系、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资料内容和社会实际例子展开论述。

2.2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方法一:剖析题干,定位关键信息

审题干法,即从题干中得出关键词。

2.方法二:划线词句+指定材料或所在材料

3.方法三:题干+政策理论或权威观点+浏览全篇资料

4.方法四:联系小题的主题+浏览全篇资料验证

注意:正常的文章结构是“提出话题—分析话题—解决话题中的难点(问题)”。所有的文章都是这个套路,但未必会包括每一个环节。

3.作文的结构

一般文章结构总结:

标题

首段:点题/破题

主体段落:段旨句(观点)+对段旨句的展开论证内容

尾段:扣题

注意:文章必须有标题(标题要突出关键词);首段的形式不重要,内容最重要,要点题(即点标题,标题包含文章的中心词汇),在首段将标题论述清楚;主体包括好几段,每段的首句是观点句,即段旨句;尾段要扣题。

3.1如何写好标题

1.常规型标题:主题词+重要性描述

把××摆在××的位置

××事关全局

××须重××

××要夯实××基础

重要性描述例词:

1.关键、突出、核心、重要、首要、明显、首席

2.全局、全域、整体

3.质量、效率、效益、能力、技巧

4.基础、保证、保障、前提

2.对称式标题

标题中有两个关键词,对称式标题前后不必一模一样。

标题中间可以用空格或逗号连接。

常见模式:动词+主题词,动词+主题词

例词:改善、弘扬、树立、加强等

3.比喻/拟人式标题

常用比喻词:

1)正面词语:牵引机、发动机、引擎、原动力、风向标、准绳。

零容忍、零缝隙、零懈怠、零距离。

2)负面词语:拦路虎、绊脚石、挡路者。

4.引言式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3.2如何写好开头

文章开头的作用是突出观点,点题/破题。

破题的形式:

1.阐释式

如果题目给出抽象的词汇,要求以此作为标题,开头破题需解释该词汇/观点。

2.评论式

如题目中给出一个观点,要求以观点出发写议论文,则开头应评论观点/表态。

3.总结式

对有些题目给出的观点进行表态或者评论无实际意义,且解释观点也无意义,可将材料中找到的所有关键词汇总,可以使意义、影响、领导人讲话等放在开头。

第一段很少写问题,以问题作为观点很少见。

4.词根法

从题目中提炼出关键词后,用词根法扩展使其丰富。去材料中找与题干中语句或关键词相关的词语。

从材料中找出相关词语后,第一段可由近义词和反义词两个方向展开写,也可采用一正一反的形式写,将主题、观点论述透彻。

3.3论证的结构与方法

1.论证的结构

论证=观点(段落开头)+论据(中间展开: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根据题干和资料实际各有侧重)

常见的论证结构形式有:

1)内涵作为观点+论据

2)问题原因式观点+论据

3)意义式观点+论据

4)对策式观点+论据

总结:主体段落=段旨句(观点)+对于段旨句的展开论证

2.段旨句(观点)的表达

经典句式:

…是…的根本/关键/基础/核心/前提

…是…之基/之源/之本/之依

…是…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燃眉之急/必然要求

坚持…与…并重/相统一/相结合/相辅相成

…双管齐下/统筹并进

要…,就要加强/加大/完善…

段旨句的灵活表达:

1)排比。排比本质上是拓展,拓展的词汇均来自材料。

2)设问。

3.论据的充实

论据是证明观点合理性的证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社会热点、经典故事、数据、调查报告、新闻报道。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俗语俚语、领导人讲话、理论政策、客观规律、科学原理、论述文章。

充实论据的方法:

1)从申论资料中创造性的使用理论依据。

2)从申论资料中概括性的引用事实论据

3)从时事热点中积累经典事例

4.论证的方法

论证时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方法一:引证法——引用名言、国家政策、科学原理等来证明观点

方法二:例证法——用一个典型案例或者多个案例来证明观点

注意:案例使用技巧

1)链接案例(案例多)

具体使用:()还未平息,()还在继续,()不断被报道,()还在上演,,我们希望……,然而()却在不断吸引我们的眼球。

2)评价案例(案例少)

具体使用:案例+难道不是…?难道不是…?

方法三: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古今、中外对比,突出差异,来证明观点。

注意:对比论证使用技巧

1)大到()小到();远到()近到();抽象到(),具体到()。

2)回首过去/以往()、立足当下/现在();放眼世界(),纵观国内();喜的是(),忧的是();利是(),弊是()。

4.如何结尾

1)总结式(总之、要…,要…,才能…)

结尾不那么重要,前面的关键点都写过,直接扣题即可。

总结式:每一段对的第一句话进行总结。如“要…,要…”。

2)展望式(总结观点+展望)

3)呼吁号召式

4)补充式(在结尾补充正文多余的分论点)

补充式结尾:前面解释含义,中间写意义,文章缺少对策部分,若心里没底,可在皆为补充对策。不仅可以补充对策,还可以补充意义或其他要素。

注意:如何写好排比句

1.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

2.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自主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3.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

4.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申论学讲义

《申论学讲义》内容精选三 申论进行论证的“十分满意模式” 理解题意: 1、文章体裁。应当写成议论文。申论是就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作者观点,因而需要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而这种文体很显然是议论文。很显然,这种议论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强调事实论据也强调理论论据。 2、论述内容。从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生发开来,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像波浪一样向外延伸。 3、申论要求。一、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既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又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二、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三、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必须要深入事物的核心。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还不能只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四、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申论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简单的现象或事实中发现深刻的道理,将深刻的道理用平实的话表达出来。 4、篇幅控制。申论文章在篇幅控制上通常结合具体实际规定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若要展开论述,1200字应是低限。要展开论述,如篇幅太短,只能拟成提纲式的文章,无法深入详细地论证,也无法在语言上运用较多的铺陈排比。如篇幅太长,又不符合行政机关精减公文的时代趋势。但国强则文盛,估计以后的申论在字数要求上会有所放开。大凡盛世,其文章必显铺陈排比之势。 5、形式要求。从本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占着主导地位,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反思给定材料提出的主要问题。 2、结合自己阅历,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公务员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适当试题标记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 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

线标出; (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 1、选项特点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 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 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 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2、根据选项选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

申论知识点三篇

申论知识点三篇 篇一:申论考试知识点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华图名师张小龙申论讲义

华图名师张小龙申论讲义(上) 材料的原则之一: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就是指人民。人民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一般的人,普通人,最普通的人;二是指大众,普遍的人,不是部分人。 生是指生产、生活。这里的生产、生活是指日常的生产与生活。 根据第一层含义,我们可以排除那些只是和个别人,或者某个特定阶层的人相关那些话题:炒股、新闻道德 根据第二层含义,我们可以排除那些只与大政方针政策相关的话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 选材原则之二:稳定还是发展 选材原则之三:现实中有解决的可能 1、时机不成熟:户籍制度 2、慢性、长期性:坚决执行劳动法 2009年国家申论考试主题预测 1、NGO的发展 2、社会保障:外来工退保的问题 3、政府职能:房屋拆迁 4、劳资纠纷:招聘欺诈 5、知识产权保护 6、安全生产 第一讲:材料阅读篇——直面材料本身 材料的五个基本要素 1、成绩 2、问题:新闻媒体的深入报道、调查研究报告中间部分、相关人士的分析 3、危害 4、措施:相关人士的建议、相关部门措施、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调查报告的后办部分 5、作用、目的、意义

阅读的基本原则 1、明确阅读目的,占据主动性,将材料当材料 2、认准材料的性状,判断与阅读相结合 如何判断材料 1、首尾句和首尾段 2、关键词 3、关键人 无用的材料 1、与政治、外交、国家意识形态相关的材料 2、描述极端的,个别事件的材料 3、和意识形态走向背道而驰的材料(经济) 4、与国情不相符合的材料(04、08国家) 不重要的材料 1、描述细节和过程的材料 2、大段罗列数据的材料 阅读的基本步骤 1、浏览试卷(非材料),看清问题 时间:2分钟左右 任务:了解问题以及材料的数量及其主题 目的:放松心态,为下一步阅读作准备 2、浏览材料(欲速则不达) 时间:尽快 技巧:只判断,不阅读。 任务:1、了解材料的总体情况, 2、清除无用的材料,对描述事实、过程的材料进行概括 3、判断各个段落材料的性质,标出各类信息的分布的大致位置3、针对问题的阅读:根据题目收集信息(欲速则不达)

事业单位土木工程考试必看知识点汇总

1.什么是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 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 (2)、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3)、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 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2.什么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答:(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 (3)、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4)、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5)、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3. 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 答: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4. 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 (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缺点: (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5.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 答:(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6.什么是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横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横墙上。优点是横墙较密使横向刚度大,抗震性高,外墙开窗灵活性大,容易组织穿堂风;缺点是用材量较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2)纵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纵墙上。优点是建筑物分间灵活,材料用量少;缺点是刚度较差,外墙开窗局限性大。 (3)纵横墙混合承重就是把梁或板同时搁置在纵墙和横墙上。优点是房间布置灵活,整体刚度好;缺点是所用梁、板类型较多,施工较为麻烦。 7.什么是基础埋深?什么是深基础、浅基础? 答:(1)、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背350个常识知识点

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背350个常识知识点1.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B) 乔戈里峰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公格尔山峰 3. 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 ?(A)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4. 按年呑吐量算世界最大的港口是 :(C) 纽约港神户港鹿特丹港上海港 5. 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C) 1964 1965 1966 1967 6. 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 :(B)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7. 下列我国名茶中哪一种是产于福建安溪 :(D) 龙井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 8. 吉林省抚松县被人们称为是哪种药材之乡 ?(C) 当归枸杞人参田七 9. 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 ?(B) 南昌南京拉萨西安 10. "山城"是我国哪座城市的雅号 ?(C) 洛阳西安重庆福州 11. 峨眉山位于我国哪个省份 ?(A)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12.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13. "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 :(C) 河北吉林山东山西 14. 世界部分首都是以人名命名的,下列哪个不是 :(B) 华盛顿莫斯科巴黎科伦坡 15. 下列河流哪一条是世界流程最长 :(A) 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16.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 :(B) 阿富汗哈塞克斯坦瑞士蒙古 17. 下列哪个岛国不是欧洲国家 ?(B) 爱尔兰马尔代夫马耳他冰岛 18. 下列哪个国家被称为"袋鼠之国 "?(C) 索马里新西兰澳大利亚肯尼亚 19. 世界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A) 梵蒂冈摩纳哥瑙鲁图瓦卢 20.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是哪一个国家 ?(D) 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21. 下列哪一个城市不是我国的"三大火炉"(高温)之一 ?(B) 重庆成都武汉南京 22. 请问:火车连续发出两声长鸣,这表示 :(C) 前进停留倒退故障 23. 轮船发出六声短笛,这是表示什么呢 ?(D)

申论归纳概括题口诀

申论归纳概括题口诀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申论3讲义

第五章分析题一、词句理解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关键 1.寻找要点 (1)指出内涵 (2)梳理外延 2.整合要点

(三)真题演练 例1: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划线部分“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1.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毕竟,人生那么短,事情却这样多,不略过那些不打紧的事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所以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智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要注意区分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抱怨沙发太硬的家伙和为了躺得更舒服而起身发明懒人沙发的人。 另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有的人含着银匙长大,各方面都无比顺利,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堪称人生赢家。而放弃大好前程和安逸生活,却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无比折腾的人生道路,这不是自己找事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然而,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最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是最最消极的。我们的灵魂和心会被蚕食,我们的思想将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所以,我们会在碎片中生活,会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 别让脑袋停止思考。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在肉体上都没多大区别,差的就是灵魂。若不思索,甚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后果,那就是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全汇总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36大高频考点全汇总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三、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

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

罗成兴讲的申论答题方法核心笔记总结 Ⅰ申论命题原理——按要求整理文字材料(摘抄、概括出要点,引申出论点)(一)答题内容: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要素):问题——原因(推断或评价)——危害或意义(评估和权衡)——对策(方案或措施) (二)分条作答:a.按材料、段落顺序罗列;b.按不同要素;c.按不同主体;d.按不同领域(主题)。备注:一般为4条、5条。 Ⅱ客观题(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答题步骤方法 一、答题步骤方法 ?①读题审题:a.划出材料范围; b.主题与要素(围绕什么话题,哪些要素); c.答题要求:有条理、条理清晰 ?②读材料找要点:把握重点段落(理论性、观点性、结论性段落)——括出重点句子(首尾句、观点句、关联词句、常见词句)——划出关键词(主谓宾部分,规范的、书面化的动词性、名词性短语) ?③要点的分类分条:a.按材料、段落顺序(概括题、对策题);b.按不同要素(综合概括题、分析题、公文写作题);c.按不同主体(慎用);d.按不同主题(大作文的主题分类)。 二、客观题阅卷规则: ?每个要点每点3分,共15分; ?每点根据概括关键词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 ?错别字3个字扣1分; ?超出50字以上扣1分。 ?客观题阅卷规则解读: ? 1.申论考试就是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问题—原因—影响(危害或意义)—对策(建议、措施、经验、教训)——尽量摘抄、概括材料原词原句 ? 2.用关键词句(谓语和宾语结构,动词性、名词性短语)答题,不是完整句子。 3.答题结构:分条撰写 4.无错别字:尽量不改 5.字数:不能超出给定格子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精英一对一辅导讲义

申论答疑讲义 。 (2015广东)二、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B市各类行业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审题: 1。这是一道让我们归纳积极作用的题,答题主题是:B市各类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题目要求我们分析全面,那么我们归纳出的点一定要全,因此材料中凡是涉及行业协会正面的、积极的内容都应该是答题范围,应该写上. 积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提取信息,一方面可以直接从题目中提炼出行业组织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从材料里反映的问题进行反推。 2.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提到“在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发展方面”,说明材料可能说了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整合要点的时候可以考虑往这两个方向靠。 3。条理清晰,整合后进行分条作答即可。 4。题目作答主题和要求清楚后,这道题给我们指定了作答范围材料4,因此,我们直接到材料4中去提炼关键信息即可。 提炼:关键信息。 材料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组织是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政府转变职能,就要把有关维护行业市场秩序的权利转交给行业

组织,使企业在行业组织的规范下实现有序竞争。 这些年,B市的行业组织发展迅速,陆续成立了拍卖典当协会、美容美发协会、家纺协会、汽车服务业协会、二手车协会等。各类行业组织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客观阐述政府支持行业组织管理,B市成立诸多行业组织的事实,注意其中提到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有序竞争,可以作为积极作用提炼。 炒货业是B近年来,业内竞争压力加大,但B市的 “抱团取暖”。 这句话前面说行业竞争压力大,“但”字后表转折,说B市炒货行业逆境生存好,“靠的”是商会组织下的“抱团取暖”,这里“靠的”一词明确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组织的作用就是竞争中“抱团取暖”,也就是团结抵御风险。 上世纪90年代,B市炒货业不仅档次低,而且经营者鱼龙混杂,出现过几起小炒货厂家在采购瓜子、花生等原材料时,拖欠货款甚至骗取货物的事情,这大大影响了当地炒货业的信誉。原材料供货商对B市炒货厂家多有提防,进货价格高不说,还必须是现款。原材料价格高,增加了成本,资金难以周转。为了生存,有些小厂家就不惜以次充好,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结果,使整个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生死关头,一些炒货厂负责人想到应当拧成一股绳,于是成立了炒货业商会。 接下来的这段话,说了B市炒货行业存在的问题,最后一句表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炒货行业成立商会。也就是说,成立商会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从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反推出解决的这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关于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点

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总体认识 1、《公务员制度》教材是2007年版的,编写的依据是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倘若同学们对教材的答题框架和结构没有清晰的感觉,可以看一下书本后面的《公务员法》。 2、《公务员制度》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其中第一、二章是对公务员相关基本知识的介绍,从第三章到第十二章的内容则是对公务员管理中的各个相关环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3、《公务员制度》教材每一章的编写都按照了基本概念的含义、制度的意义、内容、原则、程序及评价的逻辑顺序。 4、《公务员制度》的复习最好是从提纲入手,遵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由点到面地把握,重点把握知识点。 5、《公务员制度》考试主要有五种题型,具体的答题方法已经给大家讲过不止一次了,要是大家还不清楚的话,可以同学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6、《公务员制度》对同学们的要求是65分,分数相比其他的课程高了5分,但是这门课程相对而言也简单一些。如果同学们认真上课了,还用了一定时间复习的话,这个课通过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要树立信心。 关于《公务员制度》的考试 1、《公务员制度》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具体是选择题20分钟左右,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做题时间一共是120分钟,剩余的10分钟为大家的机动时间。 2、《公务员制度》考试的客观题分数为40分,主观题为60分,客观题大家有必要把分数控制在30以上,主观题方面,如果大家把握住了答题方法,错过40分是不会有问题的。 3、《公务员制度》考试的内容多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前几年的真题,并回归课本,把握相关的出题点,这样大家复习起来会轻松点。 4、《公务员制度》的主观题占了很大的比例,搭好主观题是关键。主观题的答题,主要应该把握三点:一是结构层次;二是知识准确性;三是字数。知识的准确性主要靠大家的记忆,而结构层次和字数已经在平时的讲课中讲了。这里重复提及一下,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都可以按照三个层次来答,具体的最低字数是简答120、论述250、案例分析300。 关于《公务员制度》的复习

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

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申论考试的复习准备可以分为基础复习、重点复习、模块提升和冲刺巩固四个阶段,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申论备考方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申论备考方案申论理念之能力提升很多... 申论考试的复习准备可以分为基础复习、重点复习、模块提升和冲刺巩固四个阶段,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申论备考方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申论备考方案 申论理念之能力提升 很多考生对申论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申论不用复习也可以拿到高分。其实,申论不仅需要复习,而且复习还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短期的突击式复习也有作用,但毕竟作用有限,想要在申论上取得高分,必须依仗能力的提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明确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并且明确规定了各级职位的能力要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力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实际考试来看,申论越来越倾向于考生实际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把握能力的考查,只有真正具备各项能力的考生,才有可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只有经过了认真准备和复习,才有可能金榜题名。 申论理念之科学训练 考生的第二个错误认识,就是不重视对申论题目的练习。公务员考试有句话叫:"失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得公考。"相比行测来说,对于大部

分考生而言申论的提升空间往往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论已经成为通过笔试的充要条件,而"练"则是实现这一条件的必要条件。在短短150分钟的作答时间内,考生需要阅读6500多字的材料,寻找要点,书写2000余字的答案;需要大脑高速运转,思维与文字结合的天衣无缝,这是要有一定强度的训练才能做到的,"眼高手低"是申论的大忌。 申论理念之反模式化 考生第三个错误认识,就是认为申论背背所谓的"万能模板"和"万能对策",考试时照着模板套用即可。这样生搬硬套的结果必然是申论考试的失败。 近几年,在申论阅卷上,对于套路化的答案打击越来越严厉——一旦出现套路化的文章,作文直接划归为四类文的最低档,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申论是一系列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作答方法的集合,任何单一的组成要素都容易陷入套路化,只有放在复习、作答的全过程中,放在阅读材料、提炼要点、加工要点的所有环节中去审视,才能避免陷入套路化的"枷锁"之中。 申论备考计划 基础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掌握申论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理论热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复习初期,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申论,明晓申论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熟知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材料特点、题型种类、作答要求,建立对申论的基本认识,然后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行测、申论)完整版及职位表下载等最新资料详情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bb4069667.html,/guojia/index.php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一、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 1.“民工荒”现象的背景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 2.“民工荒”的表现和原因 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民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 一、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 三、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 四、民营企业主及其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用工制度不够科学和不规范,欠缺人性化的管理。 五、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人口的界限和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剧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民工荒”。 3.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重新审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第二,建立供求信息对应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已迫在眉睫。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劳动力供需的信息不通畅加剧了“民工荒”,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在劳动力输出地区与用工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问题已提上了日程。 第三,地方政府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财政资金要到位,同时应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pdf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 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 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 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 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 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 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 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 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③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时间的教育家; ⑤形式主义教育论(洛克,发展智力);P149 ⑥个人本位论P56 ⑦“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和“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 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教学原则,理

公务员知识点

(关注下20XX年两会的内容及相关国家级会议内容)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安源——秋收起义的发生地;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979年湖北武汉建立全国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街; 20XX年江西、福建、浙江、辽宁成为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先行省份; 200年底国务院批准湖南湖北率先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牡丹亭》元代戏曲家汤显祖;《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六一居士;《墨池记》曾巩;《答司马谏议书》北宋王安石; 周期性行业是指行业的景气度与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周期性循环的行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大宗原料行业,水泥工程机械机床重型卡车装备制造等资本集约型行业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太阳系中行星按照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火星;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 江西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 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注在瓶底。只有标识5-7的塑料瓶才表示可以重复使用。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茶叶的制作工艺分为不发酵,全发酵,半发酵。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茉莉花茶;完全发酵茶——红茶、普洱茶(铁观音属于乌龙茶) 盗窃罪既遂指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既构成 《婚姻法》夫妻享有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置权,一方单独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效; 《婚姻法》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物权法》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限为3年;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国家赔偿法》规定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党的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胡锦涛20XX年提出的)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0XX年9月15号至18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合同法》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二者不可并用;(定金原价返还的不算定金罚则)

公务员考试:申论 行政管理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行政管理知识点行政管理知识点(1-6)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 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 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 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 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 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 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 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 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 “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 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 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 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