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重要会展活动一览表

成都市重要会展活动一览表
成都市重要会展活动一览表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阶段及发展概况

一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随着亚洲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会展业焦点转向亚洲,这将为中国会展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会展业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为会展业创造条件;中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会展数量、规模等持续扩大、中国形成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中小城市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会展业的新特色;中国会展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继续加强,其中中国同类展会的主办单位联合办展,形成规模效益;国外展览公司改变策略,由展会移植变为并购展会或者与中国展会主办单位合作办展;中国展会水平和会展设施进一步提高,其中品牌展会数量增加、会展观众组织等服务方式改进、会展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会展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会展主办者多元发展;中国会展行业组织的作用日益活跃。 改革开放,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了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展览活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近几年来,展览业在以年均20%(估计数)速度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展览业的直接产值约60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5%。如果按照德国科隆的一项分析计算标准,展览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为9%,那么,中国展览业的间接产值约为500-600亿人民币。 1 会展城市 目前,中国展览业是遍地开花。就展览规模和实力而言,北

京、上海、广州已成为中国的展览中心城市,分别占全国展览市场份额的25%、18%和8%;大连、长春、青岛、南京、苏州、合肥、杭州、宁波、厦门、西安、武汉、南宁、昆明、重庆等成为地区展览中心城市;此外,一些地、县、镇也兴建展览场馆、举办展览会,形成有特色的地方展览城市,比如潍坊、义乌、顺德、乐从、东莞等。 据北京统计,北京会展业每年解决1.76万人就业,人均产值3.1 万美元(是北京人均产值水平的10 倍)。全国具备举办大型国际展览项目的250家展览公司中约130 家在北京,北京注册的展览公司约200 家、展览施工公司200 家,为展览服务的设计、广告公司约800 家。另据统计,2002年北京共举办会议71053个,举办展览1298个,展览总面积为339.9 万平方米,会展业直接总收入20.8亿元。据上海统计,上海目前平均每周办展6 个。 2002 年,上海会展业直接收入18 亿人民币,交易额达500 亿。据广东统计,2002 年规模会展就有200多个,单向成交额达3000 多亿元(不含广交会)。 考察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会展产业带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使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组成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2019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面对甲型流感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全市会展业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统领,紧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加快“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总部集聚区、中国节庆活动中心”建设,在会展经济规模、拉动作用、产业知名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展示成都震后新形象,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作出明显贡献。 一、2019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情况 (一)主要特点和成效。 1、会展产业发展呈加速度态势,行业运行质量较高。统计显示,预计2019年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25.52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2%,超计划目标15.2个百分点;共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320多个,同比增长23.04%,其中专业展会100多个,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全市全年举办各类会议1.48万个,大型综合专业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节庆活动120多个;全市展览总面积达170万平米,同比增长21.4%。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82个专业展览会,平均规模超过1万平米, 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达8个,增加3个;在娇子国际会议中

心举办的XX多场会议中,平均参会人数超过300人。 2、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会展产业链竞争力增强。2019年,全市参展参节参会人数超过7240万人次,其中外地来蓉人数超过1062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广告、餐饮、娱乐、交通、信息通讯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消费215.2亿元,增幅超过22%。沿海和香港、台湾等地来蓉设办事处和分公司的会展企业新增数十家。其中世纪城洲际集团的效益排名其全集团亚太区各分部效益第一。 3、展会品牌影响力突出,行业知名度提升。2019年,我市专业展呈现出规模明显扩大的趋势,第80届全国糖酒会、第10届成都家具展、第12届成都汽车展、第10届西博会、第62届医博会、第62届药交会等展会规模均在8万平米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20%以上;论坛和会议规格、规模普遍提高,如亚欧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第七届软洽会、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2019国际茶叶大会、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2019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全球华人泌尿外科会议等;节庆赛事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如第六届美食旅游节、第二届中国非遗节、2019年成都购物节、成都啤酒节、第五届会展文化节、2019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等。 2019年,我市在国内外会展业界内的影响迅速提升,被誉为“中国会展经济的领跑者”。继2019年中国贸促会将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列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2019年,成都

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超详细介绍

长驱直入从内部解剖新世纪环球中心 对于这个建筑,如果你还不知道它,我现在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让你发现“哦,是它啊,我知道!”。例如: 如果你对轨道交通的认知度已经比较高,在成都地铁一号线上,会看到一个叫“海洋乐园站”的站名,这个“海洋乐园”就是新世纪环球中心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经常混迹于城南天府新城,你一定会看到在高新区孵化园后方,似乎突然间崛起了一座大得惊人的巨型建筑,对了,这个你看到的建筑就是新世纪环球中心。它的体量有多大?简单点说吧——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 如果你经常到世纪城会展中心参加车展、房交会、动漫展、年货节等等,你应该会熟悉一个名字,叫会展旅游集团。嗯,新世纪环球中心就是会展旅游集团暨世纪城之后修建的又一个“变态体量级别”建筑。 如果你想找到成都市新政府所在地,你会经过它旁边。这个区域有个名字叫“新天府广场”,言下之意,未来成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新世纪环球中心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超级综合体。 拿最近的新闻事件来说,乐天百货进军成都,所选之地,也正是新世纪环球中心。 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从看到它的效果图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习惯性的在大脑中模拟它建成后的样子。坦白的说,我曾今至少有长达1年的时间认为如此巨大的一个项目简直就是个笑话,至少从成都的建筑历史上来说,是绝对没有出现过胆敢建设一座世界排名的一的建筑体量的建筑的。事实上,显然我低估了成都打造天府新城的气魄和决心以及会展旅游集团的胆量与实力。当这个建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它巨大的一面摆在天府大道西侧以后,过去那种巨大的怀疑瞬间转变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绝对震撼和骚扰心灵深处般的好奇感。 闯入工地

新世纪环球中心到底是个啥?

中国五大会展经济带

中国初建成五大会展经济带 作者:邓志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首次发布《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会展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形成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这些会展经济带包括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等。对此,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分析指出,这些会展经济带要应该以梯度形式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构筑各自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区域会展经济发展。 东北开发对俄、韩经贸展会 据《报告》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属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之列。而随着北京加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会展经济将加速进入快车道,并以其强大的区域辐射功能,带动天津等周边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地区向整个华北地区延伸的会展经济产业带。 发展建议:“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应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展览会为主,以天津的经贸交易会为补充的展会结构。 华北举办高附加价值展会 据《报告》分析,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沿“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向北,即将形成以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东北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优势就是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相邻,边境贸易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建议:大连因其作为港口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黑、吉、辽三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应通过依托当地产业特色,开发对俄、对韩经贸类展会,培育地区特色的会展经济。 华东发展以经济为主题展会 据《报告》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龙头———上海的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而且大有超过北京之势。并因举办APEC会议,空前提升了上海会展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上海是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上海提出“十五”末要建成亚洲特大型国际城市,经济总量接近洲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水平,并强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筹划建设21世纪采购中心。可见,上海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会展中心城市,并以其与周边城市紧密的经济区位联系,形成一体化区域会展经济,使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产业带与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城市一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

成都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一、成都发展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国务院提出的“三中心、两枢纽”,有宝成、成渝、成昆等铁路干线交汇,铁路客货 运输量居西南首位。高速公路方面,绕城高速公路与成渝、成绵、成南、成乐、成雅、成灌、成温邛、成彭、机场等九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环形+放射”高速公路网;川陕路、川滇路、川藏路、川鄂路等10余条国道在境内纵贯经过,使成都地区的公路密度成为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航空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设施设备最完善的机场,拥有245条国内航线和10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在通讯方面,成都是全国6大通信交换中心、西南地区计算机互联网心全国9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为成都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经济发展快速,对外合作交流频繁。 成都市是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市场。人均GDP位居西部主要城市第一。成都市是西南地区最大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目前形成了我国西部最大的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和电子市场。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众多国有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资金结算和转移快捷方便。此外,成都还先后与美国菲尼克斯市、日本甲府市、法国蒙彼利埃市等国外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国内1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已有美国、德国、法国、泰国、韩国等在成都设立了领事馆。

3、会展场馆、配套接待设施建设完备,产业基础雄厚。 会展场馆设施环境是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基础硬件,目前成都以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市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5家专业会展场馆拥有可供会展使用的实际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前五位。而且场馆结构趋于合理,能承接各类不同规模、类型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产业基础方面,成都会展业发展亮点频现,不但承接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这样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全面提升了成都创交会、美博会、西部口腔展等当地自办展的国际化水平,并在国际合作、目的地营销方向不断取得突破,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地位,在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再创佳绩。2016,成都市举办重大展会活动超过530个,其中国际性展会活动115个,同比增长8.2%;展览面积超过3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会展业总收入约79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直接收入约83亿元,同比增长11.2%,综合收入约709亿元,同比增长11.9%;参展(会、节)人数逾9800万人次;带动临时就业岗位4600个。 (二)劣势: 1、社会分工细化有待加强 由于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目前成都会展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细致的社会专业分工,定位不明确。会展与旅游、通讯、航空、交通、保险、银行等相关行业缺乏有机的协调。没有完全形成整体的合力和综合优势。 2、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成都会展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配套设施、展馆服务、专业服务、会展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成为发展中的瓶颈。在会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早已有开设会展经济的相关本科专业或培养方向,有的大学已经向

改革开放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07年11月22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布设立“励展中国奖学金“,据了解,这是国际展览主办机构首次在华设立会展类奖学金。 同时,全国上下关于会展教育的研讨会也逐渐增多,第一届全国会展教育年会于2006年3月10日-12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大会有来自全国30多所大专院校的代表及展览机构的代表,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刘宝荣副会长介绍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议与展览专业委员会的情况,并宣布了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名单,《中国展会》编辑部参加了本次大会并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议与展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2006年在澳门展贸协会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亚太地区会展教育的发展和合作。2007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长三角会展教育联盟,会议期间,成立了长三角会展教育合作机构,并达成了长期的合作机制。 会展资格认证培训教育体系开始起步,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率先在行业内启动了对会展人才的认证工作。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和上海世博人才认证中心合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是改革开放为中国会展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之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并在短短30年中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会展业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诸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会展业已经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各类为展会服务的运输、搭建、广告等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形成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喜人局面。 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展馆建设日臻完善,同时由于具备在经济、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这些城市的会展功能开始凸显,展览业蓬蓬勃勃、蒸蒸日上,占据了我国会展业的半壁江山。在这些城市的带动和示范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开始从沿海走向内地,从国内走向国际,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展业历史回顾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更是深刻地记录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变迁。中国目前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区域中心,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北京25%、上海18%、广州占了8%。形成了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局面。总体而言,我国会展业从解放以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78年——1989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会展业迎来了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博览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由起步期的“单国展览时期”向蓬勃发展阶段的“国际展览时期”过渡。1982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双双出台。标志着我国会展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开端。1984年,中国国

会展业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地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地新兴行业,具有强大地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地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地影响,在第三产业地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地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地经济增长所占地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地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地《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地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地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地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地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地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地会展业市场.从展览地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地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地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地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地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地强大地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地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具有重要地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地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地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或ME(meeting and exhibition)即会议和展览.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会展地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会展被定义为MICE.M代表公司会议(meeting),I代表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C代表协会和社团组织地会议(convention),E代表展览(exhibition).谢雨萍等(2002)认为,会展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地综合性旅游形式即MICE,其基本含义就是借举办各种类型地会议,以招徕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刺激他们消费,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随着节事活动在会展活动中地重要性日益凸显,学者们在MICE基础上加上了节事活动(Event),MICE逐步演变为MICEE.马勇、肖轶楠(2004)在《会展概论》中从广义角度将会展定义为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研讨会等)、奖励旅游和各种事件活动,如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刘大可(2004)在《会展经济学》中从活动地全新角度理解会展,认为会展包括五个层面活动,一是展览;二是大型活动;三是会议;四是节庆活动;五是其他特殊活动.这五类活动统称为会展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存在四个共性,一是这些活动都是长期筹备,短期举办地点状活动,不同于行政组织日常管理地现状活动;二是活动都涉及到人员地迁徙和移动;三是这些活动都能调动人地情绪,引起媒体地关注;四是组织和管理都以项目方式进行. 二、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都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地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地域分布、内容等方面来看,其会展业具有专业展览集聚、

会展调查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会展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会展调研报告 宁波理工学院 公共经济学社会调研报告 题目宁波市会展业市场调研报告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专业班级金融102班 分院经济与贸易分院 完成日期20xx年1月23日 目录 摘要 (i) 1.引言1 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状况2 2.1.宁波市会展业发展历程2 2.1.1工作起步阶段2

2.1.2快速发展阶段2 2.1.3发展提高并重阶段3 2.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3 2.3宁波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4 3.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调查研究7 3.1研究方法设计7 3.2调研过程7 3.3调查结果8 3.3.1对参展客户的调研结果8 3.3.2对参展商的调研结果9 4.结论及建议10 参考文献12 致谢14 摘要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却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宁波会展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以观众和参展商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宁波会展现状,并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针对宁波市会展业现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宁波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宁波市;会展经济;参展商;参展观众 1.引言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会展服务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电信、广告、印刷、餐饮、旅游、咨询、礼仪服务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现时的商业机会。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经济的未来发展增添潜力;会展可促进举办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会展可以提升举办地知名度。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便为9。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二十多年来,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会展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会展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会展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研对象 长春市省人才市场,长春市市人才市场 二、调研目的 1、通过考察调研了解长春市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调查有没有会展企业,有没有与会展相关的企业; 2、了解长春市企业用工的情况,了解会展企业现时期用工需求状况; 3、了解各层次人才的在会展企业的就业状况; 4、了解会展相关企业。 三、调研时间 四、调研方式 通过对两家人才市场的实地走访及记录 五、调研过程 我们走访了位于朝阳区建设街建设广场(艺术学校对面)的省人才市场和位于安达街的市人才市场。大概会有100多家企业来此招聘社会上的求职者,人才市场内求职者流量较大,求职年龄在20—40岁不等。各用工单位需求的人才要求基本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人优先录用。 面对不同类型的招聘工作岗位,我主要对与会展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了简历投递。虽然并没有会展公司在进行招聘,但是却有很多与会展相关的行业。由此可见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情况,我应该更加认真努力的进行学习专业知识。 六、调研内容 (1)会展业市场概述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20%至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会议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正因为其盈利且又是无烟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

会展行业概况

一、会展行业简介 1、行业简介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等集体性活动的统称,会展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等,二是各种类型的大型国内外会议,三是体育竞技运动、文化运动、大型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展览会。目前,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是世界博览会。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城市产业及周边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带动和放大效应。会展业具有“一带九”的联动优势,即会展业除本身产值外,利用其产业关联效应能带动交通、通讯、酒店、餐饮、旅游、零售、广告、印刷、装饰、物流货运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对全球经济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据商务部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编制的《中国会展业行业发展报告2014》,全球会展产业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 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 总和的4%,并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展会面积规模化和会展产业集中度高等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效拉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旅游

等众多服务业的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4 年,我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已经达到了4,190 亿元,创造的间接经济产值也十分巨大。 在新时期,会展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产业链 会展行业上游主要是展馆等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下游是会展业所服务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其中,展馆建设是物质层,承载、满足并定义会展的硬件属性;会展组展则是会展行业的核心层,包括会展创意策划、招商组展、现场运营、数据统计;国民经济各细分行业是应用层,是会展企业服务的对象。 会展行业中,除组展企业承担招商招展、策划、统筹运营外,相关的会展主场服务机构、物流企业、展台搭建机构、广告策划企业也承担了协助会展组展商更好运营会展的职能和作用,也属于会展行业的范畴。其中会展主场服务,即展览会现场管理与服务的外包和代理,是展会的组织者指定某一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对展会现场使行管理、协调和服务的一种新型专业服务模式,它是在展会组织者与场馆、展商和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作者:————————————————————————————————日期: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的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第三产业的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的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的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会展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的强大的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旅游管理 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叶娅丽陈学春余宜娴 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它们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天然的融合性。会展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之后可以产生一种新型的会展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实现经营多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四个措施:即政府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引导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主动融入到会展活动的各阶段;重视旅游业各个要素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人才优先,采取多种途径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成都会展经济综合实力处于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的行业地位。2014年成都全年举办重大展会活动530个,其中,国际性会议论坛113个,国际性展览49个,直接收入69.5亿元,综合收入583.8亿元。2014年,成都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37亿元,在2014年中国旅游城市总收入排行榜位居第9位。举办会展对当地的饭店、餐饮、交通、购物、旅游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会展业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促使会展接待更加专业化。 一、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 (一)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可以拉动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1、成都会展业能够为成都旅游业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 每举办一次大型的会展活动都为会展举办地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这些人流量中有一部分可能成为旅行社的客源。参加会展活动的人员包括参会者、参会者的陪

同人员、参会者的家属、会议附属活动的参与者等。每举办一次大型的会展活动就会给旅游业带来大量的客源,如成都举办的2015全国春季糖酒会共接待外地客商超过30万人次,举办的2015成都国际汽车展共接待外地客商超过17万人次。 2、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可以拓宽成都旅游业的业务范围 会展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之后可以产生新型的会展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已成为人们商务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展活动本身是会展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物,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会展旅游的产生就需要交通、酒店、餐饮、娱乐、景区等多部门提供服务,从而也拓宽了旅游业的业务,增加了旅游收入。如成都举办的2015全国春季糖酒会拉动服务业增收19.5亿元,其中会展业5.7亿元,商贸零售业2.8亿元,住宿业2.7亿元,交通运输业2.3亿元,广告业1.9亿元,餐饮业1.0亿元,娱乐业0.9亿元,其他服务业2.1亿元。 3、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协调成都旅游业的淡旺季差距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淡季游客数量剧减,各种旅游设施设备使用率低。而会展业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办展。会展客人的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弥补了传统旅游的淡季消费,提高了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每年的12月-次年3月,属于旅游淡季,客源相对较少。如成都2015年11月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2015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秋)、第十六届成都(冬季)婚庆博览会、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15中国(成都)现代工业技术博览会、12月举办了2015成都国际旅游展、2015中国(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等,这些会展的举办,弥补了淡季客源不足问题。

会展行业调查报告

大连会展业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会展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会展业,展览业,国际会议,产值,增长点

绪论 (2)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2) 二、大连会展业中存在的问题 (2) 1.市场化不够 (2) 2.外部条件不健全 (3) 3.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轻会 (3) 4.国际品牌的会展少 (3) 5.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3) 三、大连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 四、大连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4) 1.总体上要构建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 (4) 2.管理上要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4) 3.培育会展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绪论

国际会展是集政治、经济、科技、商业于一身的活动场所。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会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远不止这些,它给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展活动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行业多等特点,它能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观光等串成一条旅游消费链,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此项产业,国际上有1比9之说,即如果会展本身赚一元的话,拉动相关行业可赚9元钱,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有前途的十大产业中的“老大”,会展带来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加入到国际会展的原因就在于这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20%至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会议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正因为其盈利且又是无烟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城市都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会展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会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被世人所共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仅投资场馆建设就达16亿元,而相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多达200余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690条,建成20多座立交桥和10座行人天桥,超前10年至20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网络规划。至于城市居民所受的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增进文明素养,更是无法计算。 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项目达到276个,与2004年相比,项目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总展出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