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园艺作物常见病害的识别及抗病性鉴定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比较鉴别
将疑似有病虫害的植物与健康 植物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咨询专业人员
对于难以辨别的病虫害症状, 可以咨询园林植物保护专家进
行确诊。
02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农业防治
01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栽培 措施,增强植物抗性,创造不利 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从而预防 病虫害的发生。
02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合理轮作、深 耕晒土、合理施肥、选用抗病品 种等措施。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 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实现病害的可 持续控制。
物理防治
利用高温、低温、辐射等物理手段来 控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虫害的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
对于一些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害虫,可 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 的种群数量,实现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直接杀死或抑制害 虫的生长和繁殖。
利用光、色、气味等物理因素来干扰害虫 的交配、寻找食物等行为,从而减少害虫 的数量。
04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提高
防治效果的评估
01
02
03
评估指标
评估防治效果时,应综合 考虑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
茎杆上发生。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 形的病斑,颜色为灰白 色或浅褐色,边缘颜色
较深。
锈病
植物表面出现黄色或橙 色的锈状物,通常在叶
片和茎杆上发生。
虫害种类与识别
01Biblioteka 020304
蚜虫
体型小,绿色或黑色,常群集 在植物的嫩叶或花蕾上吸食汁
(整理)作物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作物抗病性鉴定(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是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从抗原筛选、后代选择、直到品种推广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抗病性鉴定。
狭义的抗病性鉴定是评价寄主品种、品系或种质对特定病害抵抗或感染程度,广义的抗病性鉴定还应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评价。
鉴定方法包括自然鉴定、接种鉴定、田间成株鉴定、室内苗期鉴定、离体鉴定及间接鉴定等,在实际工作中则需根据作物、病害种类,目的要求和设备条件而定。
常用方法如下:1、田间自然鉴定自然发病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鉴定抗病性的最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各种病害的常发区,进行多年、多点的联合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
它能对育种材料或品种的抗性进行最全面、严格的考验。
田间鉴定的方法因作物种类而异,大田作物的田间鉴定一般要进行人工接种,接种方法又因病菌而异。
对于稻瘟病等气传病害,可分别用涂抹、喷雾及注射等方法进行接种,以使具有抗接触、抗侵入等抗病机制的品种也得以发病。
2、温室或田间接种鉴定这种方法是将病原菌孢子或病毒直接接种到温室或田间植株的叶片、果实或根上,它适合对所有作物进行抗病性鉴定。
由于抗病现象是寄主、病原物及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鉴定结果也能真实地反映被鉴定材料的抗病性,可靠性强。
接种鉴定的技术规程包括育苗、接种体的制备(病菌的分离、保存与抱子诱发)及接种3个环节,接种的方法有点滴法、喷雾法、摩擦法及注射法等。
3、离体接种鉴定为鉴定以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抗病机制为主的病害,可选用离体接种鉴定。
具有操作简便,鉴定结果可靠等优点。
可同时分别鉴定同一材料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
因直接从植株上取下子叶、叶片或果实进行鉴定,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
鉴定方法不仅因作物、病菌种类而异,而且抗病性分级标准也因作物、病原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
以下则针对水稻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等部分主要作物的最重要病害分别学习各种鉴定方法和技术。
作物抗病性鉴定

实验六作物抗病性鉴定作物抗病性鉴定(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是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从抗原筛选、后代选择、直到品种推广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抗病性鉴定。
狭义的抗病性鉴定是评价寄主品种、品系或种质对特定病害抵抗或感染程度,广义的抗病性鉴定还应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评价。
鉴定方法包括自然鉴定、接种鉴定、田间成株鉴定、室内苗期鉴定、离体鉴定及间接鉴定等,在实际工作中则需根据作物、病害种类,目的要求和设备条件而定。
常用方法如下:1、田间自然鉴定自然发病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鉴定抗病性的最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各种病害的常发区,进行多年、多点的联合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
它能对育种材料或品种的抗性进行最全面、严格的考验。
田间鉴定的方法因作物种类而异,大田作物的田间鉴定一般要进行人工接种,接种方法又因病菌而异。
对于稻瘟病等气传病害,可分别用涂抹、喷雾及注射等方法进行接种,以使具有抗接触、抗侵入等抗病机制的品种也得以发病。
2、温室或田间接种鉴定这种方法是将病原菌孢子或病毒直接接种到温室或田间植株的叶片、果实或根上,它适合对所有作物进行抗病性鉴定。
由于抗病现象是寄主、病原物及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鉴定结果也能真实地反映被鉴定材料的抗病性,可靠性强。
接种鉴定的技术规程包括育苗、接种体的制备(病菌的分离、保存与抱子诱发)及接种3个环节,接种的方法有点滴法、喷雾法、摩擦法及注射法等。
3、离体接种鉴定为鉴定以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抗病机制为主的病害,可选用离体接种鉴定。
具有操作简便,鉴定结果可靠等优点。
可同时分别鉴定同一材料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
因直接从植株上取下子叶、叶片或果实进行鉴定,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
鉴定方法不仅因作物、病菌种类而异,而且抗病性分级标准也因作物、病原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
以下则针对水稻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等部分主要作物的最重要病害分别学习各种鉴定方法和技术。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炭疽病
锈病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或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 黑色小颗粒点。
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 色病斑,叶背隆起,并散发出黄色或褐色 粉末。
虫害的识别
蚜虫
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 汁液,使叶片卷曲、生
长缓慢,甚至枯死。
红蜘蛛
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 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导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虫源;喷洒敌敌畏、 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三: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白粉病主要侵害植物的叶片、茎和花器,受害部位出现白色 粉末状物。严重时,植物的叶片会枯黄、脱落。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 病叶并集中烧毁;喷洒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识别
月季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 呈圆形或近圆形,通常直径在310毫米之间,边缘呈褐色,中心 灰白色,有轮纹。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 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落叶 并集中烧毁;喷洒波尔多液或代 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二: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蚜虫通常很小,体色有绿色、黄色或棕色,有时呈透明状。它们群集在植物的嫩 枝、嫩叶和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和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 防治方法 • 防治技术要点 • 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别
叶斑病
白粉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红褐 色,中央灰白色,有轮纹。湿度大时,病 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 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 状物。
实验六果树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六果树病害识别与鉴定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实验六果树病害识别与鉴定一、目的要求要求识别和掌握苹果、梨、柑橘等果树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形态特征,对其他果树病害的典型症状也能识别。
学习描绘病害症状图和病原形态图。
二、材料和用具苹、梨、柑橘主要病害的玻盒标本、浸渍标本、病原菌玻片标本,各种病害特征的挂图或幻灯片,电视显微系统、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双面刀片、浮载剂等常规用具。
三、内容和作法一、苹果、梨轮纹病1、症状观察: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也可危害叶片。
取不同部位病害标本,对比观察病斑颜色、形态、大小。
病斑上是否散生有小黑点。
2、病原形态观察:病原物有性为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型[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
无性态为一种簇小穴壳菌[ Dothiorella gregaria],半知菌亚门小穴壳属。
观察有性态子囊壳形态、颜色等。
子囊孢子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单胞还是多胞无性态,注意观察分生孢子器颜色、形状、大小。
分生孢子梗棒状。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纺锤至长椭圆形。
苹果轮纹病(一)苹果轮纹病(二)苹果轮纹病(三)梨轮纹病(一)梨轮纹病(二)苹果、梨轮纹病病菌二、苹果树腐烂病1、症状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症状一般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以溃疡型为主。
观察溃疡型病部病斑颜色、形状。
病斑是否隆起用手指按压病部是否下陷,并流出红褐色汁液病部有无异味掀开表皮可见树皮内层已完全腐烂,病变范围远比外表所见的大。
枝枯型:观察病斑的颜色、大小。
病斑是否有明显的赤褐色轮纹其上产生很多小黑点提示: 苹果树腐烂病与干腐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注意该病在发生部位(主干和主枝)、流出黄褐色汁液的多少、酒糟味的浓淡、黑色小点的大小和疏密、潮湿时有无桔黄色卷须状物等上两病的区别。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农业防治,如合理轮作、深耕灭 茬等。在成虫发生期,可采用黑光灯 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选用低毒高效 的农药如辛硫磷等进行喷雾防治。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与鉴定方法的改进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提高病虫害鉴定 的准确性和效率。
观察茎和根症状
检查茎部是否有腐烂、溃疡、裂口等 现象,根部是否有根瘤、根腐等现象 。
调查发生情况
01
02
03
发生时间
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时间, 有助于判断病原物的种类 和发生规律。
发生地点
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地点, 可以推断病原物的传播途 径和来源。
发生环境
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如气候、土壤、灌溉等条 件,有助于分析病原物的 适应性和传播方式。
农作物病虫害的鉴定 流程
采集样本
采集时间
选择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或典型症状表现期进行样本采集。
采集部位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植株部位,如叶片、茎秆、花和果实等。
样本数量
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鉴定目的确定样本数量,一般不少于5个具 有典型症状的样本。
形态鉴定
观察症状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症状观 察,包括病斑、虫害造成 的缺刻、蛀孔等。
优势
分子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解决形态鉴定中难以区分的问题。
0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 术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01
选用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手
段之一。
合理轮作
02
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发
农作物病虫害的病害诊断与鉴定

农作物病虫害的病害诊断与鉴定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农业管理中,进行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准确识别病害的类型和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
一、外部症状观察首先,观察农作物植株的外部症状是诊断病害的第一步。
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外部症状表现。
例如,晚疫病在土豆叶片上形成黑褐色的斑点;白粉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的粉状物;叶斑病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植株所患的病害类型。
二、内部组织解剖有些病害并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这时候需要进行内部组织的解剖观察。
通过切割病株,观察受感染部位的颜色、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病害类型。
例如,黑心病通常会使蔬菜、水果内部变黑;褐根病会使植株根部组织变褐,出现软腐等。
内部组织解剖需要一定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支持,但它对于诊断一些隐蔽性病害非常有帮助。
三、病原体分离与培养为了准确识别病害的病原体,我们需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与培养。
采集受感染的组织样品,进行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并在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形态特征,确定其所属的科属和种类,从而为后续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研究除了病原体的分离与培养外,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也是病害诊断与鉴定的重要环节。
病原体的生长特性、传播途径、耐受性等特性研究对识别病害类型和确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些病毒性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昆虫媒介,所以在防治上应重点控制昆虫的传播;一些真菌性病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孢子传播,所以对土壤管理和防治措施有特殊要求。
五、辅助诊断技术除了传统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现代农业技术还提供了一些辅助诊断技术。
例如,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快速准确地鉴定病菌的种类;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拍摄植株的红外热图,检测病株的温度差异,对病害进行早期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