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铝合金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研究

铝合金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研究

铝合金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研究一、引言铝合金材料因其重量轻、强度高、导热性好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铝合金材料在特定环境下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

因此,对铝合金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铝合金材料的腐蚀类型铝合金材料的腐蚀类型分为普通腐蚀和局部腐蚀两种。

1. 普通腐蚀普通腐蚀是铝合金材料在一般环境条件下的均匀腐蚀。

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铝合金材料的表面会被氧化膜保护,不会受到腐蚀。

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强酸、强碱和高温等环境中,铝合金材料容易发生普通腐蚀,从而影响其性能。

2. 局部腐蚀局部腐蚀是铝合金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不均匀腐蚀。

铝合金材料表面的某一部分和周围的区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荷,从而形成电偶,形成阳极和阴极,从而出现铝合金材料局部腐蚀。

三、铝合金材料的腐蚀机理铝合金材料在特定环境下会发生腐蚀,是因为环境中的氧、水、酸、碱等物质与铝合金材料表面反应,从而破坏铝合金材料表面的氧化膜层,使铝合金材料表面的铝原子裸露出来,与环境中的物质继续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同时伴随着对电荷的转移,从而引起铝合金材料的腐蚀。

四、影响铝合金材料腐蚀的因素影响铝合金材料腐蚀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氧浓度、金属纯度等方面。

1. 温度温度是影响铝合金材料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温度下,铝合金材料的腐蚀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

2. 湿度湿度是铝合金材料腐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湿度高会增加铝合金材料的腐蚀速率。

3. 酸碱度酸碱度是影响铝合金材料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铝合金在碱性环境下腐蚀要比在酸性环境下更快。

4. 氧浓度铝合金材料的腐蚀与氧浓度息息相关,氧浓度越高,铝合金材料腐蚀速度越快。

5. 金属纯度金属纯度对铝合金材料的腐蚀有显著影响,杂质越多腐蚀速率越快。

五、防腐措施防腐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金属涂层、金属合金化和金属表面改性。

7075铝合金表面处理

7075铝合金表面处理

7075铝合金表面处理1.化学镀镍、渗氮、热扩渗都是传统的铝合金表面强化技术,能够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研究化学镀镍加气体渗氮的复合方法处理7075铝合金表面的工艺和性能以及7075铝合金与Mg-Zn合金相互扩散过程。

对带有镍层表面的7075铝合金进行气体渗氮,增大了铝合金的表面硬度,其硬度最高达700HV,是基体硬度的7-8倍。

2.7075铝合金表面镀硬铬工艺。

3.化学镀技术:在铝合金基体上制备Ni-Cu-P合金镀层、Ni-P/纳米金刚石或者Ni-Co-P/Si3N4化学复合镀层。

4.铝合金复合涂层技术,研究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发展具有减摩耐磨性能的自润滑铝合金复合涂层。

将铝先进行硬质阳极氧化,然后采用热浸法引入聚四氟乙烯微粒至氧化膜膜孔及表面,通过真空精密热处理后形成复合涂层。

5.复合电镀: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铝合金基体上电镀Ni/微米Al2O3/纳米Al2O3复合镀层。

6.喷涂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喷涂烧结型WC-17Co粉末,制备WC涂层,以提高铝合金基体的耐磨性。

7.激光熔覆技术用激光熔覆技术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在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制备各种性能的硅涂层。

利用横流CO2高激光器,以铝合金为基材,在其表面预置硅粉后进行激光处理,研究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组织形貌、热处理研究。

8.低温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技术,在铝及其合金基底上制备硅氧化物陶瓷薄膜。

沉积温度为400℃,有效提高铝及铝合金表面的耐磨性。

9.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高能电子束在很短的脉冲时间内将能量注入材料表面极薄的一层。

利用Nadezhda-2型强流脉冲电子束装置研究了对6063铝合金化学镀的影响和YG8硬质合金的改性研究。

10.铝合金表面镀渗复合改性处理工艺:利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预先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一层Ti膜,再进行脉冲等离子体渗氮处理,探索了铝合金表面镀渗复合改性处理工艺。

复合改性后与未处理铝合金的磨损率相比,下降了64.7%。

(完整版)工艺参数对铝合金表面激光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毕业设计

(完整版)工艺参数对铝合金表面激光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毕业设计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工艺参数对铝合金表面激光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专业:机电一体化(表面工程)班级:机电1204姓名:董益凯指导教师:徐临超完成时间2014 年11月15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 激光强化工艺研究的相关概念 (1)1.2 国内外激光强化工艺研究的现状 (1)1.3 激光强化技术发展趋势 (2)1.4 激光强化的应用和前景 (3)1.5 电镀强化与其他强化的比较 (4)1.5.1 强化后的产品耐蚀性强 (4)1.5.2 结合力强 (5)1.5.3 简化工序提高效率 (5)1.5.4 环保性 (5)1.6 激光强化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5)第二章实验设备及方法 (5)2.1 仪器设备 (5)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6)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7)3.1 激光焦深对激光强化层硬度的影响 (7)3.2 激光电流对激光强化层硬度的影响 (7)3.3 激光脉宽对激光强化层硬度的影响 (8)3.4 激光频率对激光强化层硬度的影响 (8)3.5 激光速度对激光强化层硬度的影响 (9)四、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镀镍层激光强化工艺的研究董益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班级:机电1204摘要:激光强化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器特性等。

本论文是针对铝合金激光强化展开研究,通过对改变焦深,电流、脉宽、频率,进给得到的强化层,进行维氏硬度测试,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是焦深103.3mm,电流160A,脉宽2.5ms,频率120Hz,工作台移动速度为标准速度的50mm /min。

关键词:激光强化;铝合金;维氏硬度第一章前言1.1 激光强化工艺研究的相关概念激光强化是指以不同的添料方式在被强化基体表面上放置被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显著改善基层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的工艺方法,从而达到表面改性或修复的目的,既满足了对材料表面特定性能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的贵重元素。

铝合金硅烷化表面处理技术现状_张小琴

铝合金硅烷化表面处理技术现状_张小琴

收稿日期:2010-11-06作者简介:张小琴(1980—),女,江苏溧水人,工程师,硕士.第5卷 第3期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Vo1.5,No.32 0 1 1年9月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ept.2 0 1 1文章编号:1673-9981(2011)03-0177-04铝合金硅烷化表面处理技术现状张 小 琴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广东广州510650摘 要:本文介绍了铝合金硅烷化表面处理的腐蚀防护机理,并对相关性能影响因素(包括硅烷种类、溶液浓度、pH值及沉积方式)、改性技术(添加纳米颗粒、导入缓蚀剂及引入染色基团等)及硅烷膜的分析表征技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硅烷,铝合金,表面处理,防护机理,性能表征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A硅烷化处理是以有机硅烷为主要原料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技术.有机硅烷作用于金属表面时,既能形成亲有机的官能团,又能形成亲无机的官能团,因此可以把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这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对铝合金而言,硅烷可与基体表面的铝氧化物形成极强的Al─O─Si键,而硅烷的有机部分又可与表面涂层形成化学键结合,极大地提高铝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以及铝合金与涂层的结合强度[1].硅烷处理技术具有环保(无有毒重金属离子)、能耗低(常温使用)、使用成本低(每千克处理量为普通磷化的5~8倍)、无渣等优点.美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进行理论研究,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硅烷进行试探性研究.我国在本世纪初迫于环保方面的巨大压力,各大研究机构及生产企业开始对硅烷进行研究.硅烷化处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望取代目前普遍应用的污染环境的磷化和铬化技术.1 反应机理硅烷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2-3]就是硅烷中的硅羟基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以及硅烷自身的缩聚反应.硅烷分子通式为X-R-Si(OR′)n,其中X代表能和有机物反应的官能团,如乙烯基、氨基、环氧基、巯基等;R为烷基,通常R为—CH3或—CH2CH3;n=2或3,-Si(OR′)n表示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Si-OH的基团.硅烷化反应可分为4个步骤[2-3]:(1)硅烷水解Si(OR)3+H2幑幐O Si(OH)3+ROH(1)(2)低聚物中的SiOH与铝材表面上的-OH形成氢键幑幐SiOH+MeOH SiOMe+H2O(2)(3)SiOH之间脱水缩合成含SiOH的低聚硅氧烷幑幐SiOH+SiOH SiOSi+H2O(3)(4)加热固化过程中伴随脱水反应而与基材形成共价键连接.成膜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1 硅烷在铝表面成膜模型Fig.1 Surface structure of aluminum alloy aftersilane treatment反应(1)中的水解和反应(3)中的缩合是处于竞争状态的两个反应,可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来控制缩合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硅醇的含量.经过这四步硅烷化反应后金属表面上就形成一层致密的具有Me—O—Si—和—Si—O—Si—特征结构的保护膜,从而大幅度提高金属的耐蚀性.2 影响因素2.1 成膜方式成膜方式有浸泡式和电化学辅助沉积法.电化学辅助沉积是一种明显区别于浸泡方式的新型硅烷沉积技术.该工艺是金属试样在硅烷溶液浸泡过程中,通过对其表面施加一定的电位,导致电极表面局部溶液的pH值升高,从而促进硅醇在金属表面缩聚形成交联聚合产物[—Si—O—Si—]n.与单纯的浸泡式相比,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硅烷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及耐蚀性,且因其改变的只是金属表面小部分溶液的pH值,不会影响本体溶液的稳定性,因而克服了处理液因pH值升高导致其产生絮凝进而失效的缺点[4-6].研究表明[2]:不同硅烷的电化学辅助沉积普遍存在着一个临界阴极沉积电位(简称CCP,一般为-0.8V),在此电位条件下,可制备出物理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优越的硅烷膜层.电化学辅助沉积是当前硅烷化处理中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首先,通过对沉积过程电化学参数的在线监测及硅烷膜的表征,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电化学辅助沉积机理,如施加电位或改变电位波形对硅烷膜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等.其次,可以对制备工艺中溶液参数与电化学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性能更好的硅烷膜.再次,传统浸涂工艺很难对硅烷膜的微观结构进行控制,而在电化学辅助沉积技术中通过对电化学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硅烷膜的可控制备.2.2 溶液的pH值pH值主要通过影响硅烷溶液的水解与缩聚反应速率,来影响硅烷溶液及硅烷膜的性能.不论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硅烷的水解和缩聚速率都是很高的,而在pH为7左右则较低.这说明H+和OH-对硅烷的水解和缩聚均有促进作用,是硅烷水解和缩聚反应的催化剂.可见,为了控制硅烷的缩聚和水解,使溶液中含有足够的—Si—OH基团,降低硅烷低聚物的生成,除了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外,还必须适当调整溶液的pH值.因此,合理pH值的选取既要考虑抑制硅烷溶液缩聚反应的发生,还要使硅烷溶液有合适的水解速率.根据这一原则,摸索出了一些防护用硅烷溶液的最佳pH值范围[2]:BTSE(4~5),BTSPS(6~6.5);对于制备功能性硅烷膜,溶液pH值的调整范围可更宽一些,如γ-APS(4~11),BTSPA(3.5~9.5).另外,在选取pH值时,还应考虑铝基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所以溶液pH值不能太大.2.3 硅烷的种类和浓度为获得单纯防护性的硅烷膜,一般选用无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如BTSE和BTSPS等.若为了提高基体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力,常选用与涂层匹配的带特定官能团的硅烷,如对环氧系列涂层一般选用γ-GPS等,此功能性硅烷膜也可涂覆在非官能团硅烷膜上.该技术称为两步法成膜工艺,所制得的双层膜既有一定的耐蚀性,又与有机涂层有较好的结合力.近期又开发出了复合硅烷膜技术[7-10],可一次性制备两类硅烷膜,且复合膜的性能具有协同效应.此外,Que等人[11-12]还研究了硅烷涂层与其他无机涂层的结合应用.徐溢[13]利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2min内,硅烷分子不停地被吸附到金属表面,吸附是瞬间完成的,金属表面上硅烷膜的厚度在不断地增长;但2min后,以化学键合的膜的厚度已不再增长,自此之后,膜的性质和浸渍时间无关.在金属表面硅烷化中,老化方式及温度对膜层的附着力及耐蚀性都有较大影响.自然老化后硅烷膜的耐蚀性与加热老化后硅烷膜的耐蚀性相比,加热老化的膜层耐蚀性能增长较大.对于乙烯基三己氧基硅烷(VS),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KH-560、KH-550膜的性能受老化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很大.老化温度过高,会造成膜内的交联以致降低膜的反应性.这种反应性的降低可能是发生了如下反应:①Si—O—Me化学结合键的形成;②未反应SCA、硅醇分子之间的交联、缩聚;③Y基团发生的交联.随着膜变得越来越致密,硅烷向高分子材料形成互穿式网络结构越来越困难[13].2.4 添加剂Van Ooij研究组[14-15]最早在硅烷体系中添加871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2 0 1 1了纳米级氧化铝颗粒,发现制备出的膜层的抗腐蚀性能接近于铬酸盐处理效果.近年来,为提高膜的耐蚀性与机械性能,该研究组成功开发出在硅烷膜中复合多种纳米颗粒(SiO2,Al2O3等)的工艺,并指出掺杂的纳米颗粒含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以硅藻土掺杂双-1,2-[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硫化物为例,在硅藻土含量为5ppm~15ppm(1ppm=0.0001%,下同)时,硅烷膜层的改性效果最佳;高于15ppm时,硅烷膜层的防腐蚀性能显著下降[14].另一种方法是在体系中添加缓蚀剂[16-19].当金属基体表面的膜层被破坏而发生腐蚀时,掺杂于膜层中的缓蚀剂就会缓慢释放出来,延缓或抑制基体的腐蚀速率,从而起到提高膜层抗腐蚀能力的作用.可用于硅烷膜层掺杂的缓蚀剂包括有机缓蚀剂和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主要有苯并三唑、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基膦酸等,无机缓蚀剂有稀土盐类和硝酸铈等.Aramaki K[19]等研究者对各种缓蚀剂的研究表明,在硅烷膜层中添加缓蚀剂能明显降低硅烷膜层的自腐蚀电流;硝酸铈不仅能有效地抑制AA2024-T3的腐蚀,而且可以使膜层具备自愈能力,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缓蚀剂之一.添加染色剂也是一个研究方向[20].现有所制备的硅烷膜层一般都是无色的,没有铬处理那样的可视膜层,也没有阳极氧化处理后膜层所具备的各种色调,影响纯防护性膜层的外观形貌,不利于及早发现膜层是否已完全对金属基材进行了覆盖,或在运输、卷曲过程中是否有破损.因此,有必要赋予膜层一定的颜色.当前掺杂于硅烷膜层中的色素一般选择有机染料,要求具有水溶性或醇溶性、不和成膜剂硅烷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融入硅烷膜的网状结构中、不易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渗出、不影响膜层的抗腐蚀性能等特点.已有研究中,BasonyYel-low NB 122dye和Basonyl Red 482(xanthene)redpowder dye被证实具有以上的特征[21].3 硅烷膜的分析与表征应用较广的金属表面硅烷膜的表征方法主要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反射吸收红外光谱(RA-IR)、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非弹性电子隧道光谱(IET)、椭圆光谱(Ellipsometry)、次级离子质谱(SIMS)、电化学阻抗谱(EI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核磁共振谱(NMR)等[22].通过XPS可得到谱峰对应的结合能,以识别硅烷膜表面的基团,同时通过峰面积积分和相关计算可得到硅醇在金属表面的表面分数(百分含量);采用RA-IR可分析铝表面硅烷膜的结构和键合状况,通过RA-IR和ATR也能研究膜的厚度,并且不破坏样品,但其缺点是难以直接得到硅烷膜和金属表面之间的键合信息,同时RA-IR要求被测金属表面需十分平整、光亮,以形成镜面最大限度地反射红外光;椭圆光谱(SE)可以有效测量硅烷膜的厚度;SIMS可提供膜表面的组成元素信息和物质化学结构信息,还可进行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灵敏度相当高.若SIMS与XPS结合使用,可研究涂覆在铝表面硅烷的水解和缩合反应以及硅烷金属键的形成、膜的均一性等;EIS广泛应用于金属涂层性能的评价,它可给出涂层在不同交流频率下的阻抗和电容值,以及涂层下金属界面的信息,是考察硅烷膜层防腐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4 结 语有机硅烷在铝合金表面处理领域显示了巨大潜力.硅烷转化膜将铝基体和有机物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使其获得了具有良好涂装与防蚀效果的超薄有机涂层.它的推广及应用将会给传统的铬酸盐化学转化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对铝及其合金涂装行业的清洁生产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该工艺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膜层较薄,若不进行进一步涂装处理,其防护效果很有限;(2)硅烷处理技术对金属基体表面和硅烷槽液的清洁性要求较高,金属表面油污及槽液杂质都将影响硅烷膜的防护性能;(3)硅烷膜不具备自愈性.参考文献:[1]闫斌,陈宏霞,陈嘉宾.功能性有机硅烷膜对金属腐蚀防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材料保护,2009,42(3):54-56.[2]刘倞,胡吉明,张鉴清,等.金属表面硅烷化防护处理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6,26(1):59-63.[3]王雪明,李爱菊,李国丽,等.硅烷偶联剂在防腐涂层金属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1):146-150.[4]SHACHAM R,AVNIR D,MANDLER D.Electrodepo-sition of methylated sol-gel films on conducting surfaces[J].Adv Mater,1999,11(5):384-388.[5]SHEFFER M,GROYSMAN A,MANDLER D.Electro-971第5卷 第3期张小琴:铝合金硅烷化表面处理技术现状deposition of sol-gel films on Al for corrosion protec tion[J].Corros Sci,2003,45(12):2893-2904.[6]GANDHI J S,VAN OOIJ W J.Improved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aluminum alloys by electrodeposited silanes[J].Mater Eng Perform,2004,13(4):475-480.[7]HARUN M K,LYON S B,MARSH J A.Surface ana-lytical study of func-tionalised mild steel for adhesionpromotion of organic coatings[J].Prog Org Coat,2003,46:21.[8]CONDE A,DUR N A,DE DAMBORENEA J J.Poly-meric sol-gel coatings as protective layers of aluminiumalloys[J].Prog Org Coat,2003,46:288.[9]ZHU D,VAN OOIJ W J.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of AA 2024-T3and hot-dip galvanized steel using a mix-ture of bis-[tri-ethoxysilylpropyl]tetrasulfide and bis-[trimethoxysilylpropyl]amine[J].Electrochim Acta,2004,49:1113.[10]ZHU D,VAN OOIJ W J.Corrosion protection of met-als by water-based silane mixtures of bis-[trimethoxysi-lylpropyl]amine and vinyltriacetoxysilane[J].Prog OrgCoat,2004,49:42.[11]QUE W X,SUN Z,ZHOU Y.Preparation of hard opti-cal coatings based on a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bysol-gel method[J].Mater Lett,2000,42:326.[12]QUE W X,ZHANG Q Y,CHAN Y C.Sol-gel derivedhard optical coatings via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s[J].Compos Sci Tech-nol,2003,63:347.[13]徐溢,唐守渊,陈立军.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铝表面硅烷试剂膜的结构与性能[J].分析化学,2002,30(4):464-466.[14]PALANIVEL V,ZHU Danqing,OOIJ V.Nanoparti-cle-filled silane films as chromate replacements for alu-minum alloys[J].Prog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03,47(4):384-392.[15]PALANIVEL V,HUANG Y,VAN OOIJ W J.Effectsof addition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tosilane films on theperformance of AA2024-T3in a 0.5MNaCl solution[J].Prog Org Coat,2005,53(2):153-168.[16]SHEFFER M,GROYSMAN A,STAROSVETSKY D,et al.Anion embedded sol-gel films on Al for corrosionprotection[J].Corros Sci,2004,46(12):2975-2985.[17]PEPE A,APARICIO M,CER′E S,et al.Prepar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rium doped silica sol-gel coat-ings on glass and aluminum substrates[J].Non-CrystSolids,2004,348(15):162-171.[18]TRABELSI W,CECILIO P,FERREIRA M G S,et al.Electrochem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lf-healing proper-ties of Ce-doped silane solutions for the pre-treatmentof galvanised steel substrates[J].Progress in OrganicCoatings,2005,54(4):276-284.[19]ARAMAKI K.XPS and EPMA studies on self-healingmechanism of a protective film composed of hydratedcerium(III)oxide and sodium phosphate on zinc[J].Corrosion Science,2003,45(1):199-210.[20]徐以兵.铝合金和镁合金的表面硅烷化处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21]PALANIVEL W M.Modified silane thin film as an al-ternative to chromates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 ofAA2024-T3alloy[D].Knoxville:Univ of Cincinnati,2003,23-26.[22]徐溢,唐守渊,张晓凤.金属表面硅烷试剂膜结构及性能表征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4):495-498.Silane treatment technology on aluminum surfaceZHANG XiaoqinAnalytical and Testing Center,Guangdo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Guangzhou510650,China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rros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silane treatment,factors(silanecategories,the concentration and pH of the silane solution,and deposition methods)affecting performanceof the silane film,and modified technologies,such as adding nanoparticles,doping corrosion inhibitor andintroducing suitable dyes and colorants.Analytical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of the silanizing filmand the shortages that exist in silane treatment are also discussed.All above,it aim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friendly surface passivation technology on aluminum alloys.Key words:silane;aluminum alloy;surface treatment;anti-corrosion mechanism;characterization081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2 0 1 1。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cr2o3复合膜层的制备及表征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cr2o3复合膜层的制备及表征

一、概述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微弧氧化是一种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层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

通过微弧氧化制备cr2o3复合膜层,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因此对其制备及表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备方法1. 原材料准备:铝合金基材2. 预处理:清洗铝合金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3. 微弧氧化:在特定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形成氧化膜层4. Cr2o3复合膜层制备:采用化学沉积或物理蒸发等方法,在氧化膜层表面沉积Cr2o3复合膜层三、表征方法1. 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膜层的形貌和厚度2. X射线衍射分析:分析膜层的晶体结构和成分3. 电化学测试:测试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和电化学性能4. 显微硬度测试:测试膜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弧氧化制备的氧化膜层厚度为10-50μm,形貌呈现出致密均匀的孔洞结构2. Cr2o3复合膜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膜层内部结构致密,晶粒细小3.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Cr2o3复合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电化学性能4. 显微硬度测试表明膜层的硬度大幅提高,耐磨性能显著改善五、结论通过微弧氧化制备cr2o3复合膜层,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

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为铝合金材料的改性和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膜层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优化制备工艺,提高膜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六、进一步研究方向1. 影响微弧氧化和Cr2o3复合膜层性能的因素:探究影响微弧氧化膜层形貌和性能的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等,以及Cr2o3复合膜层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

2. 探索其他复合膜层的制备方法:除了Cr2o3,还可以尝试利用其他金属氧化物或无机化合物,如SiO2、TiO2等,制备不同性能和应用的复合膜层,扩大铝合金的应用范围。

铝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混晶结构

铝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混晶结构

铝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混晶结构
铝合金是一种具有优异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然而,铝合金具有典型的混杂晶结构,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受到限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采用了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铝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混晶结构的铝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先进技术,它可以通过高功率的激光束来溶化局部区域的金属材料。

与传统的铸造、热处理相比,选区激光熔化可以细化材料晶粒,减少晶界缺陷,提高力学性能。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选区激光熔化处理可以形成混晶结构,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增强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腐蚀速率。

混晶结构指的是由两种或多种晶体相组成的结构。

在铝合金中,混晶结构通常由α-Al和θ-Al2Cu相组成。

其中,θ-Al2Cu相是由铝和铜原子共同组成的相,具有高密度和高刚性。

α-Al相则具有高塑性和韧性。

因此,混晶结构的铝合金既具备塑性和韧性,又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对于铝合金的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选区激
光熔化过程中的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材料性能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可以制备出混晶结构的铝合金材料,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由于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具有高效、精密和可重复的特点,因此在未来
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铝合金的混晶结构可以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出来,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有望在航空、
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6061-T6铝合金电弧喷涂Ni-Al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6061-T6铝合金电弧喷涂Ni-Al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第30卷 第6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Vol.30 No.6December20202020年12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6061-T6铝合金电弧喷涂Ni-Al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王吉孝,王黎,马李,莫才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为了提高舰载机偏流板表面的耐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利用双丝电弧喷涂技术在6061-T6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两种Ni-Al复合涂层,研究了两种不同复合涂层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涂层的耐磨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以Ni-5%Al为打底层,Ni-20%Al作为面层的Ni-Al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满足要求,耐磨性能较好,其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

关键词:6061-T6铝合金;电弧喷涂;复合涂层;摩擦磨损中图分类号:TG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562(2020)06-0057-05舰载机偏流板涂层要求在干态、水态和油态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以此保证飞机和重型设备在恶劣海洋状况下不滑动[1]。

为延长使用寿命,要求磨损后涂层仍保持高摩擦系数[2]。

树脂基涂层虽在美、英海军舰载飞机甲板上有广泛应用,但该类涂层还存在不足:耐磨性能仅为金属基涂层的1/5以下;树脂基涂层摩擦系数在两年内,摩擦系数由1.4降到0.8,而金属基涂层摩擦系数可稳定在0.9以上;同时树脂基涂层易老化,高温时挥发有毒气体,但金属基涂层没这些缺点[3]。

20世纪60年代,金属基防滑涂层就已应用到舰载机偏流板。

采用热喷涂技术在CVA-59号航母偏流板上制备铝酸镍防滑涂层[4]。

该板经受大量飞机的燃气喷射气流,只有很少点蚀[5]。

将铝酸镍防滑涂层用于CVA-63号航母1#偏流板,经10个月使用性能完好[6]。

现在金属基防滑涂层多采用铝基防滑涂层。

国内对防滑涂层的研究较少,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制了一种铝基氧化铝粉芯丝材,该涂层摩擦系数为0.7~0.9,纯铝涂层摩擦系数为0.4左右[7]。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铝合金的表面容易被氧化,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发出了铝合金的钝化处理技术,其中三价铬钝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是指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三价铬氧化物膜,从而保护铝合金不受外界氧化物的侵蚀。

该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能够有效延长铝合金的使用寿命。

三价铬钝化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清洗、活化、钝化和封闭等步骤。

首先,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去污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然后,利用活化剂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和活性。

接下来,在活化的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三价铬氧化物膜,该膜能够与铝合金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保护层。

最后,通过封闭处理,使三价铬氧化物膜更加牢固和耐久。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对环境友好。

其次,钝化膜的形成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再次,三价铬钝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有效保护铝合金表面。

此外,钝化后的铝合金表面光洁度高,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然而,铝合金三价铬钝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钝化膜的厚度和均匀性对钝化效果有重要影响,控制好钝化过程的参数是关键。

其次,三价铬钝化膜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此外,钝化剂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注意,以确保钝化效果和操作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铝合金三价铬钝化技术。

他们通过调控钝化液的成分和工艺参数,优化钝化膜的形成过程。

同时,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和复合膜技术,提高钝化膜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钝化剂和封闭剂,以提高钝化效果和延长钝化膜的寿命。

铝合金三价铬钝化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有效保护铝合金不受氧化物的侵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铝合金三价铬钝化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铝合金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合金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滕敏李盎赫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文摘评述了近年来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溶胶一凝胶、稀土转化膜、激光熔覆、阳极氧化和等离子体微弧氧化等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膜层的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并对等离子微弧氧化技术提出了展望。关键词铝合金,表面改性,涂层

RecentAdvanceofSurfaceModificationofAluminumAlloys

TengMinLiYaoHeⅪaodollg

(CenterforCompositeMaterials,Harbin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

AbstractRecentadvancesofsurfacemodificationofaluminumalloysalereviewed.Theprinciple,characteristic

andresearchresultsoftheSol—Gel,础earthmetalconversioncoating,laser-fusion,anodic

oxidationandPMAO

methodsareintroduced.Inaddition。furtherresearcheffortsofPMAOa】屯brieflyprospected.

KeywordsAluminumalloy,Surfacemodification,Coate

1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一般的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难以满足各方面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铝合金表面陶瓷化技术倍受人们关注u一],即以铝合金材料为基体,采用有效手段在其表面制备陶瓷膜层,使其与陶瓷材料互相复合,取长补短,制备出既有金属强度和韧性,又有陶瓷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的复合材料,因而表面陶瓷化技术的研究日益广泛。常用的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有溶胶一凝胶、稀土转化膜、激光熔覆、阳极氧化、等离子微弧氧化等,有关这些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成就。等离子微弧氧化是一种新型表面陶瓷化技术,近年来其相关文章报道较多,已成为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常用的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2.1溶胶一凝胶溶胶一凝胶法(Sol—Gel法)№J的基本原理: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作为前躯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聚集成几个纳米左右的粒子并形成溶胶,再以溶胶为原料对各种基材进行涂膜处理,溶胶膜经凝胶化及干燥处理后得到干凝胶膜,最后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即得到所需的涂层。SOl—Gel方法制备涂层应用于陶瓷上面研究很多。如:在SG4氧化铝基工程陶瓷上成功制备了Ab03/zz02涂层,明显改善了工程陶瓷的表面质量[70;在硬质合金粉末表面涂覆一层氧化铝陶瓷,然后将涂层粉末热压烧结成型,切削试验表明,涂层粉末刀具切削高硬度材料时具有优良的切削性能【8J。

牧稿日期:2003—11—14*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资助:uiB0047滕敏,197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温防热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

一12一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第3期

 万方数据该方法用于制备膜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Si02和si02一A1203膜层,研究表明这两种膜层具有致密的结构和良好的化学惰性,能有效地保护铝基体抵抗氯离子的侵蚀[9|。国外研究人员用Sol—Gel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的Si02膜,经铜盐加速的醋酸盐雾试验(50℃,24h),0.25tan厚的膜层耐腐蚀性很好,其腐蚀面积仅为0.02%一0.05%[10]。Lenhert等在6061铝合金基体上制备了无机SbN4陶瓷涂层,在含有交联催化剂的聚N甲基硅氮烷溶液中浸涂,在3.5%NaCl溶液中暴露21d后,极化电阻下降甚微,说明涂层抗蚀性得到提高,点蚀敏感性下降[11|。文献[12]报道,在铝基体上采用Sol—Gel方法制备多种无机涂层,其抗蚀性和耐磨性均有很大提高,这是由于形成的涂层具有交联网状结构,避免了开裂和起皮以及氧化铝膜层的温度不稳定性。SOl—Gel方法制备涂层的优点是制备设备要求低,晶相转化温度低,制品纯度好。不足之处是制备的陶瓷涂层相对比较薄,一般单次涂覆厚度为10tan.30tan,要获得较厚的涂层需多次积层、烧结,因此工序复杂、生产周期延长、成本较高,离工业应用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涂层的成分受限(多为氧化物)。另外,烧结温度过高时,也限制了基体材料的选择范围。2.2稀土转化膜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Hinton等人发现在处理液中加入少量的CeCl3就能显著降低7075铝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度【13,14]。此发现促使研究者进一步研究铝合金表面形成稀土转化膜的机理。有关稀土金属转化膜形成机理迄今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铝表面的微阳极溶解和溶液中02或H+等去极剂在微阴极还原,造成界面局部pH值上升而趋于碱性,使得Ce3+、Ⅳ+、口+等形成不溶性氢氧化物附着铝表面,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界面pH继续上升,铝合金表面原来形成的氧化物被逐渐溶解,最终被稀土氧化物所取代【15J。从1984年到现在,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成膜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单一稀土盐溶液的长时间浸泡法,发展到含强氧化剂浸泡法和化学一电化学联合处理法。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工艺有如下几种。(1)稀土溶液长时间浸泡处理工艺。早期铝合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第3期金表面稀土转化膜都是通过在稀土盐溶液中长期浸泡形成的,这种处理方法很简单,但所需时间太长,所形成的转化膜较薄。(2)稀土转化膜的阴极电解工艺。Hinton等人在不同阴极电流密度下,把7075铝合金作为阴极在1.0g/L

CeCl3溶液中进行阴极极化,得到了黄色的

稀土转化膜,同时大大缩短了成膜所需时间(0.5h),但所得转化膜耐蚀性和稳定性较差【16J。(3)含强氧化剂、成膜促进剂和其他添加剂的处理工艺。引入强氧化剂如H202、KMn04、(Nrl4)2S203等,使成膜速率显著提高,把成膜时间缩短到0.5h

以内甚至几分钟,同时处理温度较低,某些专利中处理方法在室温下即可成膜。(4)波美层处理工艺。先将铝合金在热水中煮沸一段时间,预先形成波美层,然后再浸入稀土盐溶液中。该工艺不需氧化剂,处理时间短,但处理所需温度较高[17,18J。(5)铈一钼处理工艺。Mansfeld发明的铈一钼处理工艺是目前铝合金稀土转化膜研究领域中报道最多的一种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高温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相结合,使处理时间缩短;缺点是处理温度过高,需把处理液维持在沸腾状态,给实际生产带来很大困难[5|。(6)熔盐浸泡法工艺。Mansfeld等人把6061铝合金在2000C下的NaCl一SnCl2一CeCh熔融体系中浸泡2h,在6061铝合金表面获得了含铈的转化膜,此膜在0.5moL/LNaCl溶液中30d不出现点蚀,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19j。稀土转化膜技术的优点:主要手段是浸泡处理,工艺简单、易于维护;稀土化合物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废液无污染。不足之处:稀土盐溶液长期浸泡工艺处理时间太长;6ti~钼处理工艺温度太高,需要把处理液维持在沸腾状态,给实际生产带来较大困难;熔盐浸泡工艺温度更高,不易维护;阴极电解工艺所成膜层结构疏松,耐蚀性差。相比较而言成膜时间短,常温处理的含氧化剂或成膜促进剂工艺及波美层工艺更具开发潜力,但这两种处理液配方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工艺稳定性也要进一步加强【5J。2.3激光熔覆激光熔覆技术是采用高能激光束将金属一陶瓷复合粉末熔于基材表面,获得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工一13—

 万方数据艺。其工艺方法有两种:预置涂层法和同步送粉法。预置涂层法是先将粉末与粘接剂混合后涂于基体表面,干燥后进行激光加热;同步送粉法是在激光照射到基体的同时侧向送粉,粉末熔化而基体微熔,冷却后得到熔覆层。二者方法不同但效果相近,即熔覆层通常与施加的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相近,熔覆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只有在界面结合层的较窄范围内,施加合金粉末才受到基体的稀释【20]。激光熔覆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较多,可分成4类:(1)激光系统本身,如光束模式、功率稳定性等;(2)基体,如基体材质、表面状态等;(3)涂层材料的特性及涂置工艺;(4)处理条件,包括光束大小与形状、功率大小及扫描速度等【21|。对于铝合金的激光熔覆,根据覆层种类和厚度,正确选择激光参数很重要。如果能量输入不足,不仅得不到熔化良好、凝固致密的覆层,更得不到良好的冶金结合层;如果输入的能量密度过大,覆层又会因铝合金基材过多熔化稀释,使性能显著恶化,而且还增多了涂层的气孔等缺陷旧J。用于铝合金激光熔覆处理的粉末类型有Ni基、Cu基、Co基、Fe基等,不同的粉末基体,激光熔覆以后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差异。R.Volz等人用Ni基粉熔覆于铝合金上,获得了无裂纹的熔覆层。采用Ni基N60粉,熔覆层的硬度在700HV一1000I-IV之间;用Ni基的PEX23粉,熔覆层硬度在750HV—l100HV之间;用Ni基的44粉,熔覆层的硬度为450I-IV[23J。P.SaUamand等人对Ni基Ni一4%(原子分数)m粉以及加人TiC的Ni一灿粉熔覆于铸灿一Si合金上进行了一些研究,获得无孔、无裂纹的熔覆层,厚度为1lilln,硬度达到800HV,熔覆层的微观结构是枝晶,它是由魅Ni和A13Ni2组成,TiC未熔化呈随机分布,熔覆层未发现非平衡相【川。用cu基粉末熔覆于3003铝合金上,获得无裂纹、冶金结合良好的熔覆层,其厚度在1.2Inl/1~2.5him之间,硬度为335HV。W.M.Steen等人对co基的SteUite#6粉熔覆于铝合金上做过一些研究,结果表明,Stellite#6粉熔覆在A1Cu4SiMg(H15)上是很困难的,难以形成冶金结合界面,易开裂,基体预热温度低于300℃时根本熔覆不上去,只有加热到400℃以上时才可以,但此温度下基体变形较大∽J。Fe基激光熔覆层的研究报道较少,仅R.Volz等人用Fe基的41C一14一粉熔覆于veralSil0Mg上,得到的熔覆层的硬度在400HV左右[引。激光熔覆金属表面陶瓷层的优点:可以使陶瓷涂层和金属基体达到冶金结合,提高陶瓷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消除陶瓷层中大部分孔洞和裂纹,提高陶瓷层的致密度;釉化陶瓷表面,大大提高表面硬度,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能【25j。不足之处:界面的稀释度较大;界面上易形成脆性相和裂纹;实际应用中涂层的尺寸精度、对基体复杂形状的容许度、表面粗糙度等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2.4阳极氧化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是将铝合金作为阳极置于电解液中,通以电流,在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铝合金阳极氧化实质上就是水的电解[26]:(1)电解液通电后在电流作用下发生水解,在阴极放出氢气;(2)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释放电子;(3)一部分新生(原子)氧与阳极铝反应,生成无水氧化铝膜。即:H++e一1/2H2十(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