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体系研究_姚巨坤

合集下载

装备再制造与装备维修关系研究

装备再制造与装备维修关系研究
回收再生材料 ( 破碎、 再生 、 储存 、 运输 )同时 , , 根据实际需要 , 补充 只是考虑故障装备的修理 。 ) ( 经济效益不同。 4 再制造不但通过延长 新的零部件装配成新装备 , 并严格按照新装备技术标准进行检定 , 装备的使用寿命获取经济效益外 , 还可以充分提取废旧 装备的制造
艺技术将零部件升级或修复到规定质量标准的过程 ; 装配是指将 失效率非常低 , 可靠 『 生 期望值高。R l t n i e 的装备再制造加 o Si l r fe hp
达到标准要求的零部件按照规定标准装配成新装备的过程 ; 测试 工开始时间可 由 3 图 清晰的表述 。
是指参照新品或既定标准 , 对再制造装备进行 10 0%整体性 能测
【 摘 要】 首先针对网络化制造资源伙伴选择问题 , 出 于 SS 提 基 2H和遗传算法的汽车零部件资源 伙伴 选择 方 法研 究 , 多 目标伙 伴 选择 问题进 行 求解。然后将 遗传 算法应 用 于资源伙伴选择 系统 的 开 对 发, 结合 SS 2 H集成框 架技 术 , 设计 出了一种新 的面向 网络化 制造 的汽车零部 件 资源伙伴 选择 系统 。 着 重考 虑成 本 、 量 、 质 时间 、 服务 为伙伴 选择 中的主要评 价指 标 , 建立 了汽 车零部件 资 源伙伴 选择 的 数 学 模 型 。最后 , 用实例 验证 了此汽车零部件 资 源伙伴 选择 系统 有效性 。 应 关 键词 : 车零部件 ; 汽 伙伴 选择 ;2 H; S S 遗传算 法 【 btat i t ,i gr e ci ateso e okdm nfcuig s de o e cig A src】Fr l wt r adt sl tgp r r fnt re auatr , t i nsl t sy h e o e n n w n u s e n p r eso t p t bsdo 2 H adgnt loi m W o tdotoda i ut ojcv at r f a o a s ae nSS n eei a rh a p i e u e wt m l-bete n u r c g t s n t l h i i

浅析用户需求对于产品设计的推动力

浅析用户需求对于产品设计的推动力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16.30期浅析用户需求对于产品设计的推动力姚敬旭(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1)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设计和生产的分离,设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批量化大生产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设计一直扮演者“策划”产品并吸引更多客户和创造更大利润的角色。

本文从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到20世纪进入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历史进程中,分析用户需求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1 18世纪混乱的需求18世纪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新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同时封建阶级仍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扩展,手工行会慢慢消亡,工业化产品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

随着大量工厂的建立,工人阶级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化——离开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他(她)们需要大量的生活日用品,而传统的手工艺产品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这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产品的批量化和工业化。

在相似的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商人或资本家慢慢意识到拥有“装饰”的产品是吸引消费者的“筹码”。

由于机器生产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一旦产品进入生产线,它就将依照预先制定的样式、结构、功能等进行“不可逆转”的生产,这导致提前规划整个产品生产和制造的过程被提上日程——这就是“设计”的由来。

而且商人或资本家慢慢意识到设计是产品销售的保障并针对于此加以保护。

如陶瓷行业的模具制造,布匹印刷行业中的花样的制版等,都作为企业的专利和版权受到保护。

因为这是每个企业产品基于用户需求的竞争手段,也是企业的核心利益。

在这里设计和企业的厂房、物料、商品一样升级成企业“资本”。

另一方面,作为欧洲国家的统治阶级,如法国等依然是封建贵族处于统治地位,各种宫廷风格(巴洛克,洛可可)等在人们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对新兴的资产阶级表现的尤为明显,作为新兴的、具有较大财富的阶级,却缺乏相应的政治影响力,他们只能通过“附庸风雅”的向封建贵族靠拢,以凸显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种需求影响着整个18世纪的前中期,各种繁琐复杂的产品装饰风格——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以及东方风格等混杂在简单“粗陋”的机械化产品中。

《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标准》课题研究启动会召开

《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标准》课题研究启动会召开

--●《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标准》课题研究启动会召开2015年12月8日,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分会和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标准》课题研究启动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顺利召开。

课题启动会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及20多家汽车零部件回收、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以及汽车零部件流通企业代表参加。

会议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再制造分会会长罗健夫主持。

他介绍了协会近两年来为该标准制定所做的准备工作及课题研究的缘由和背景。

张家港经开区发展改革局张浩副局长致欢迎词,张家港清研首创再制造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郧介绍了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的发展与进展情况。

课题组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秀滕博士介绍了新型标准体系制定政策和流程,他还对课题组制定的标准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该项标准以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为主,联合行业典型企业共同编制。

该院执行副院长董金聪介绍了标准制定总体思路。

根据零部件的可再制造性以及旧件的质量状态,制定可再制造旧件分类、分级标准。

标准制定工作充分调研当前企业工作标准现状和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提炼优化,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统一的标准,提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再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终端客户提供有质量保障的配件,使整个行业价值最大化。

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专家朱泉介绍了标准研究的具体内容、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等内容。

该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汽车拆解企业、旧件回收企业与再制造企业建立统一的标准。

与会企业代表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大家从目前旧件国内国外流通状况、分类分级范围和程度、拆车规范、国际国内可再制造旧件标准的衔合、政策预期方面展开了讨论。

提出困难、问题和担忧,分享了经验。

大家一致表达出对可再制造旧件分类分级标准的迫切需求。

再制造工艺技术讲座(二)——再制造拆装工艺与技术

再制造工艺技术讲座(二)——再制造拆装工艺与技术

和精度 , 再制 造拆 解 和加工 后性 能合 格 的零 件 、 将 可 直 接利用 的零件 以及 其他 报废 后更 换 的新 零件 安装
成 组件 、 部件 或再 制造 产 品 , 达 到再制 造 产 品所规 并
《 新技 术 新工 艺 ・ 制造 工艺 技术 讲 座 ( ) 2 0 再 二 0 9年 第 2期
再 制造 工 艺 技 术讲 座 ( ) 二
再制 造拆 装工 艺 与技 术 *
时 小 军 , 巨坤 姚
( 甲兵 工 程 学 院 . 京 l 0 7 ) 装 北 0 0 2
摘 要 : 制造 工 艺技 术 中的拆装 工 艺技 术是保 证 再制 造 产 品质 量 、 约 再 制造 费用 、 高再 制 造 效 再 节 提
Pr c s n c o o is o m a uf c urng Dia s m bl n se b y o e s a d Te hn l g e fRe n a t i s se ya d A sm l
在再制造过程 中, 做好再 制造 的拆 装工作 是 保证 再制造产品质量 、 降低再制 造成本 、 提高再 制造环保 效 益 的重要环节 , 在再制造工艺过程 中具有显著地位 。
塞 与活 塞环 的装 配 。分 组装 配法 是指 对 于公差要 求 很严 的互 配零 件 。 其公 差放 大 到经 济再制 造精度 , 将 然后 进 行测量 并按 互 配 零 件 的 原 配 合公 差 分组 。 按
对 应 组 分 别 装 配 。复 合 选 配 法 是 上 述 2种 方 法 的 复
1 基 本 概 念
再制 造拆 装工 艺技 术 是指对 废 旧产 品 的拆解 和
再 制 造 产 品 装 配 工 艺 过 程 中 所 用 到 的 全 部 工 艺 技 术 与 方 法 的 统 称 。科 学 的 再 制 造 拆 装 工 艺 技 术 能 够 有

面向众创设计的复杂定制装备设计方案融合方法

面向众创设计的复杂定制装备设计方案融合方法

面向众创设计的复杂定制装备设计方案融合方法冀翔; 张树有; 刘晓健【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年(卷),期】2019(025)009【总页数】11页(P2344-2354)【关键词】众创设计; 复杂定制装备; 融合路径; 方案融合; 产品设计【作者】冀翔; 张树有; 刘晓健【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及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0 引言定制装备是根据订单进行设计制造的产品。

复杂定制装备是系统结构复杂、研制生产过程不确定性高、服役工况环境多样的定制装备。

复杂定制装备往往具有需求多样、模糊动态,设计响应繁琐、设计工作量大等特点[1]。

专家预测,未来制造业一半以上的制造为个性化定制[2]。

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复杂定制装备快速设计与创新,已成为衡量装备制造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产品开发中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定制装备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复杂定制装备模块化设计方面[3],Fujita[4]从属性、模块和系统3个层面研究了定制装备模块化产品族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角度与分级模块划分方法的模块化设计。

文献[5]根据零件间的交互值,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树图法的面向大规模定制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文献[6]提出了定制产品的重组设计技术与方法,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知识构建定制产品智能重组设计的信息建模理论模型。

在复杂定制装备协同设计方面,文献[7]围绕设计者之间的分布协同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重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方法。

Liu等[8]针对分布式产品开发的协同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和代理技术的协同设计机制。

文献[9-10]提出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的并行设计方法,建立了并行化产品开发环境,实现了对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

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

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

化志章 王昌晶 刘清华 黄小勇 郑蝉金 罗海梅 程晏蓓 熊小勇 杨丽华 叶继华 黄福生 聂晶 刘忠民 蒋梅鑫 柳敏 刘碧珍 曾广洪 汤舒俊 盛寿日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第 4 页,共 43 页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段卫东 吴伟伟 贾书磊 魏丹 袁新春 李春泉 黄伟 陈加祥 李小鹏 时影 汪艳璐 刘捷 王秋伟 sujunhua 刘敏 廖一静 孙翔 蔡丹 王振 徐晓芳 李静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第 2 页,共 43 页
2015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拟立项项目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申报学校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课题名称 基于“三化、三制、三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4S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 例 MOOCs课程学习者特征与学习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的调查 地方高校创新学分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 后MOOC时代《口腔探密》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构建 CBLI模式在近代物理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英临床医学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双导师运行机制的研究 “卓越计划”下的材料成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伦理学课程教学中道德现场的运用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 “互联网+”教学评价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高校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化学》MOOCs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虚拟仿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MOOC时代背景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 翻转课堂在《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创客教育视野下工业设计工作室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基于经济模型的《发展经济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学习效果评价 课题主持人 朱友林 阮征 陈洪玮 郑莉萍 王予江 蔡影祥 罗志军 周潘兵 胡志 费尚军 李样生 何世剑 李志美 伍军云 刘明萍 谢军 邹志文 王增 姚成胜 立项类型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组课程报告为基础的《医学遗传学》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

基于QFD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QFD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QFD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方法研究崔培枝;姚巨坤;朱胜【摘要】再制造升级是再制造的重要模式,对于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再制造升级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满足市场需求,能够显著提升产品再制造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了再制造升级产品需求特性评价质量屋,参考建立了产品再制造升级性能需求特性的重要度计算及评价方法,并以老旧机床的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评价为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为产品的再制造升级需求评价与确定提供了参考手段.【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师》【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22-24,26)【关键词】再制造升级;评价方法;机床数控化【作者】崔培枝;姚巨坤;朱胜【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部,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系,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TH17传统的再制造方式是以恢复老旧产品性能作为目标,其有着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评价标准,已经在我国汽车等领域得到了政府推进与企业应用[1-3]。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因性能或功能落后导致退役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以性能恢复为模式的再制造生产,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产品性能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以提升产品性能为主的再制造升级方式作为再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我国再制造的倡导者徐滨士院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4-7]。

实现废旧产品的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是进行再制造升级方案制定的前提,也是进行老旧产品毛坯再制造升级工艺设计的基础。

质量功能展开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一种用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需求的信息模型,是一种进行产品需求确定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定量地实现顾客满意、取得竞争优势的强有力工具,当前在多项产品设计领域得到了应用[8-12]。

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4指南最新

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4指南最新

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4指南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4指南最新前言再制造,作为一项关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实践,近年来备受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体系研究*T he Research of Design System for Remanufacturing装甲兵工程学院(100072) 姚巨坤 朱胜 崔培枝【摘要】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决定了产品能否进行再制造,而再制造性主要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决定的。

通过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研究,能显著地提高产品再制造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废旧产品中所蕴含的财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文提出了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中的相关概念,并初步提出了产品设计阶段的再制造性研究内容和定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 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 再制造性 产品设计Keywords desig n for rem anufacturing,r em anufacturability,pro duct design 随着环保法律的制定,再制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公司开始注重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到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使用寿命到期后的再制造工程,可显著地提高再制造效益[1]。

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再制造性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方法[2,3]。

据相关资料,笔者初步探讨了面向再制造产品设计中的相关概念、再制造性设计的定量及定性分析等内容。

1 面向再制造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1.1 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Desig n for Remanufacturing)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再制造性进行考虑,并提出再制造性指标和要求,使得产品在寿命末端时具有良好的再制造能力。

1.2 再制造性再制造性是产品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决定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的前提,是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首要问题。

再制造性(Rem anufacturability)是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定义可描述为:在规定的条件及时间内使用的产品退役后,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等因素,通过再制造达到规定性能时,获取原产品价值的能力,记作R(a)。

由定义可知,同一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再制造性也不同,离开具体条件谈论再制造性是无意义的。

无论在原设计时是否考虑再制造性,它都客观存在,再制造性也会随时间而变化,且会随着再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增大。

1.3 再制造度由于再制造性主要反映在产品价值的回收上,而产品的价值回收又是依据外界条件而变化的随机变量,因而可以用再制造度(Remanufacturing rate)作为再制造性的定量描述。

再制造度可以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及时间内使用的产品退役后,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等因素,通过再制造所能获得的纯利润与生成的再制造产品的价值的比率,表示为R(n)。

再制造度是再制造性的定量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R(n)=C r+C e-C cC r+C e=1-C cC r+C e式中:C r——再制造产品本身价值;C e——再制造的环境效益价值;C c——再制造过程的总投入费用。

若再制造度是负值,说明再制造投入费用(C c)要大于再制造所获得的全部价值(C r+C e),显然再制造是亏本的。

但如果C c>C r,而再制造的环境效益价值C e较大时,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进行再制造。

这时获得的主要是再制造的环保价值,政府是投资的主体,企业通过政府获得再制造补助而获利。

1.4 再制造性工程再制造性工程(Remanufactur ability engineering)是指为了达到产品的再制造性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维护等工作以及再制造实施前的再制造性评价工作。

再制造性工程是再制造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出易于再制造的产品,并对再制造前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进行评价,确定产品的最佳再制造方案[4]。

2 产品再制造性设计的内容 根据相关资料,产品再制造性的66.6%是在产品设计阶段确定的[5]。

因此,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再制造性设计是保证产品再制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产品再制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再制造性指标值的确定产品的再制造能力可通过再制造性指标值来衡量。

再制造性指标值是产品再制造性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恰当地提出和确定再制造性指标值是做好产品再制造性设计的关键环节,再制造性指标值过低,使废旧产品不具备再制造价值;但过高,又会过量增加成本。

所以产品再制造性指标值的选择必须根据产品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

再制造性指标值一般可以参照同类产品的再制造性指标值来确定;或者由产品的再制造性分析模型和再制造性预测方法来预测产品的再制造性指标值后确定。

在确定再制造性指标值时还必须考虑技术、环境、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和需要。

2.2 再制造性建模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是用模型来表达产品及各零部件再制造性以及再制造性与设计、再制造参数之间的关系,供再制造性分配、预计及验证使用。

再制造性模型可用于:再制造性分配,即把产品的再制造性指标值,分配给各个零部件,以便进行产品设计;再制造性预测和评定,即估计或确定设计可达到的再制造性水平,为再制造性的设计提供依据。

建立再制造性模型可参照图1程序进行:首先明确目的和要求,对分析对象进行描述,建立再制造性物理模型,指出对欲分析的参数有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参数。

然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确定的参数比较,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最终使模型固定下来并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图1 建立再制造性模型的一般程序2.3 再制造性分配再制造性分配是指将确定的再制造性指标值按给定的准则分配给各组成部分而进行的工作。

再制造性分配是从大到小,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明确各部分的再制造性要求或指标,以便通过设计实现这些指标,保证产品最终符合规定的再制造性要求。

再制造性分配要尽早开始,逐步深入,适时修正。

只有尽早开始分配,才能充分地权衡,进行更改和向更下层分配。

在产品论证中就需要进行分配,但这时的分配属于高层次的,比如把产品再制造费用性指标分配到各分系统和重要的零部件。

在初步设计中分配自然要深入一步,但由于产品设计与产品故障情况等信息仍有限,再制造费用性指标仍限于较高层次。

随着设计步步深入,分配也步步深入,直到各个可拆卸单元。

各单元的再制造性要求必须在详细设计之前确定下来,以便在设计中确定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避免设计结构与连接等影响再制造性。

2.4 再制造性预测再制造性预测是再制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零件的再制造性预测和产品的再制造性预测。

再制造性预测是指根据历史经验和类似产品的数据等来估计、测算新产品在给定工作条件下的再制造性参数,以便了解设计满足再制造性要求的程度。

再制造性预测的目的是:协调设计参数及指标,提高产品的再制造性;对比产品设计方案,以选择最佳形式;预示再制造性薄弱环节,以采取改进措施。

设计过程中的再制造性预测要尽早开始,逐步深入,适时修正。

在产品方案论证及确认阶段,就要对满足使用要求的系统方案进行再制造性预测,评估这些方案满足再制造性要求的程度,作为选择方案的重要依据。

但这个阶段可供利用的数据有限,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是利用相似产品的数据进行预测,较粗略。

在设计初始阶段,需要针对已做出的设计,预测相关再制造性指标,并做出是否符合要求的评判。

此时由于有更多的系统信息,预测会更精确。

随着设计的深入,有了产品详细的功能方框图和装配方案,就可以进行更为详细而准确的预测。

在产品设计方案更改时,要及时做出预测,以评估其是否会对再制造性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

2.5 再制造性分析与权衡再制造性分析与权衡是一项内容相当广泛的、关键性的再制造性工作,它包括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需求、约束、研究与设计等各种信息进行的反复分析、权衡,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详细的设计手段或途径,以便为设计与保障决策提供依据。

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确立再制造性设计准则,为设计决策创造条件,为保障决策(确定再制造策略和保障资源等)创造条件,考察并证实产品设计是否符合再制造性设计要求。

图2 再制造性分析示意图由图2可知,再制造性分析的信息输入来自于订购方、承制方、再制造方,其中再制造方主要提供类似产品的再制造性相关数据以及再制造案例。

通过各种分析,选择确定产品的设计准则、再制造方案、计划及相关技术文件。

由此可见,再制造性分析好比整个再制造性工作的“中央处理机”,它把来自各方的信息经过处理转化,提供给各个所需方面(设计、制造、保障及再制造)。

2.6 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新设计产品的再制造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只有通过再制造实践才能真正检验。

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是用较短时间、较少费用及时进行检验产品再制造性的良好途径。

再制造性试验的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再制造性,确定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发现和鉴别有关再制造性的设计缺陷,以便采取纠正措施,实现再制造性增长。

此外,在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同时,还可对有关再制造的各种保障要素(如再制造计划、备件、工具、设备、技术资料等资源)进行评价。

为了提高试验费用效益,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一般应与功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及维修性试验结合进行。

必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3 再制造性的定量要求 参照再制造全过程中各工艺步骤的要求,可以初步建立再制造性定性要求的一般准则[6]。

3.1 易于运输性产品设计过程必须考虑末端产品的运输性,使得产品更经济、完好地运送到再制造工厂,保证废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对于装卸时需要使用叉式升运机的,要设计出足够的底部支撑面;尽量减少产品突出部分,避免在运输时碰坏,并节约贮存面积;考虑废旧产品包装的经济性,并减少污染。

3.2 易于拆解性再制造的拆解不同于再循环,应尽量减少拆解过程中造成的零件损坏和提高拆解效率。

例如减少接头的数量和类型,减少拆解深度,避免使用永固性接头;注意协调好拆解效率和再制造费用的关系,例如卡销类连接虽然可减少拆解装配时间,但一旦损坏,则整个零件都将报废,增加再制造费用。

因此对于容易损坏的接头还应考虑使用经济实用的螺钉类连接。

3.3 易于分类性零件分类的效率,不但直接影响到再制造产品质量,而且可明显地降低再制造周期和费用。

为了使拆解后的零件易于分类,设计时要优先采用标准化零件,减少零件种类;并加强零件标识和类别特征以便于分类,节约分类时间。

3.4 易于清洗性易于清洗的零件可以显著地提高再制造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清洗液可达性是零件清洗难易的关键。

另外,设计时应使产品表面特征易清洗,例如采用规则表面以及合适的表面材料和涂料,减少表面在清洗过程中的损伤概率等。

3.5 易于修复(升级)性再制造费用依赖于零部件的再利用率,设计时要增加零部件的可靠性,采用科学的寿命设计,减少材料和结构的腐蚀、磨损和断裂;采用易于替换的标准化零部件和可以改造的结构并预留模块接口,增加升级性;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替换或者增加模块而升级再制造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