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陪护人员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 1 陪 护人 员 负性 心理 与文 化 层 2 的关 系 :见 表¨ . 次 5 9 1
表 1 负性心理 与文化层 次的关 系 ( ) 例
家 护理 ,干 扰 了正 常 的 医护 工 作 ,或者 要求 患 者 完 成一 定 的锻 炼 、休 息 及饮 食 等 ,不 按照 患 者 的客 观 实 际 出发 ,急 于求 成 。结 果 使 患者 觉得 其 亲属 的行
陪 护 者 的 精 神 与 情绪 可 直 接 影 响 患 者 的治 疗 ,
表 2 陪 护 人 员 负 性 心 理 与 身 份 的关 系 ( l i) f1
陪 护人 员 可 给患 者 以战胜 疾病 的信 心 ,也 可 使 患者
情绪 低 落 ,1 9 9 9年 以来 ,笔 者为 了解 陪 护人 员 负性 心理 对 癌 症患 者 的影 响 ,对 2 8例 癌 症 患 者 及 陪护 1 人员 进 行 了 临床 观 察及 调 查 分析 ,现报 道 如 下 。
疗, 8例 患 者拒 绝治 疗 , 1女 性患 者 因 白天 与其 亲属
发 生 口角而 想不 开 ,到晚 上 凌晨 自缢 ,幸好 值 班护
2 2 陪 护人 员 负性 心 理 与 身 份 的关 系 :见 表 2 .
士及 时发 现将 其 救下 , 才幸 免 于死 。 四)应 付 型 : ( 大
多是 保姆 ,特别 是来 自农 村 的 ,年 龄偏 大 ,文 化程 度 较低 ,陪 护 的 目的 只是 为 了挣 钱 。他们 往 往 只是 埋 头 干活 ,应 付工 作 ,与患 者 交谈 很少 ,患者 的亲
维普资讯
21 4 3
Gu n x e ia o n l a g iM dc lJ ur a ,De . 2 0 Vo . 4 No 1 c 0 2, 12 , . 2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研究癌症病人陪护人员负性心理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总结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个别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陪护人员负性心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产生相应的负性心理,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影响疾病的治疗情况结论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心理干预,如交谈、劝解、心理疏导等,了解陪护亲属的负性心理,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与教育,帮助其调适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稳定,使其处于一种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进而促进康复进程。
【关键词】陪护人员负性心理癌症治疗效果信念一、前言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癌症作为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重大负性事件,人人谈癌色变,癌症不仅危害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亲属造成了重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
亲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照料者和社会支持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癌症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即在应激源作用下产生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1】,这种变化严重影响到家属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使其照顾患者的状态受到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如陪护人员满面愁容、充满压力,患者也会相应的产生抑郁,多疑甚至出现沮丧、绝望,失去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命逐渐得到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治疗从医院转入家庭,故家庭照顾已日渐成为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模式。
因此在当今社会癌症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中,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国内外对癌症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研究已日渐成为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1.2 癌症患者陪护人员的心理情况研究表示,全世界每年约900万人患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死因。
我国每年约140万人死于癌症【2】。
因癌症意味着面临死亡,故它的存在造成了全球恐惧。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及干预调节

癌症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 个晴天霹 雳 , 对 于患者 本身
是一种折磨 , 对 于每 一个家庭成 员更 是一种 “ 应激 因素 ” , 尤 其是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直 系亲属 , 他们最 明显的就是 心理
变化。对患者家属的队列研究 均显示 , 照顾者 的抑郁水平 较
高, 且 随着患者神经精 神症状 的加 重而加 重。近年来研究 发 现, 癌 症 患 者 的亲 属 都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心 理 障 碍 , 对 患 者 的 治 疗 和预后的担忧 , 巨额 的经济负担 , 对患者早前没有做好照顾工 作的 自责和 内疚 等都成 为影 响亲属 陪 护人员 的重要 心理 因 素 。另外不同的角色扮 演者会有不 同程度 的心理变化 。研究 发现 , 父母 和配偶 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子女 , 如等对 比研 究 了乳腺癌患者的丈夫和女 儿 , 发 现丈夫对丧 亡的负性 事件 的心理调整较女儿更为 困难。另外 , 患 者 家 属 的 文 化 程 度 及 对病情 的知情状况也对心 理变化有 一定 的影 响。研究发 现 , 文化程度越 高, 患 者家 属 的心理压 力越 小 , 专心程 度相 对较 高, 因其能正确认识疾 病 , 看待死亡 , 因而能更 好地 与医护人 员配合 ; 反之 , 文化程度相对 较低 , 家属陪护人 员不能正 确认 识疾病 , 而把主要精 力放在 四处 寻访 “ 民间神 医” , 而不 是针 对科学技术 , 专 心与医护人员配合照顾患者 , 甚 至有 的在对患 者照顾 上存在一种应付心理 , 影响治疗质量 。 除 以上提到的因素’ , 在治疗期 间, 各种化疗 治疗和药物治 疗 的痛苦不仅会使患者产 生恐惧心 理 , 而且 也更容 易使陪护 家属产生焦虑 , 患者对疼痛 的反应更会使他们难过伤心 , 会让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各类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对于癌症患者的护理也是医学界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课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癌症病人的陪护人员负性心理,以及这些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疾病的影响,并且对陪护人员的各种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患者的陪护人员;负性心理;癌症患者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因而陪护人员的情绪就可以直接影响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陪护人员可以带给患者以痊愈的信心,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因情绪低落而迟迟不愈。
1.癌症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世界每年约900万人患病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死因[1]。
外国每年约140万人死于癌症。
因为很多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死亡将近,所以造成了全世界的恐慌。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癌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的心理恐慌。
癌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得了癌症就如同被上帝判为死缓,癌症不仅危害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亲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伤害[2]。
部分患者得知病情后会出现沮丧和绝望的心理,失去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2.癌症患者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2.1忧虑型负性心理此种不良心理多来源于患者的配偶,由于癌症的性质,陪护人员常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常常表现为坐立不安、掩面哭泣、满面愁容等,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产生负担,进而使患者产生失落甚至绝望的心情影响患者的治疗。
2.2偏激型负性心理此种不良心理多源于患者的子女,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了解一定的医疗常识,因而为了父母的疾病而四处打听缓解病症的偏方等,但由于其急于求成,常常表现为急躁、行为偏激等不良行为,有时会妨碍医护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干扰正常的医护工作。
耽误了治疗的同时,使得其亲属产生一定的精神抑郁,影响了癌症的治疗与病情的康复。
2.3厌烦型负性心理由于病情的反复,癌症患者的陪护人员会因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等原因在陪护期间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主要表现为在患者面前发牢骚,更有甚者会斥责患者,严重打击了患者的心理,使得患者心灰意冷,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3],同时因不愿成为家庭负担而产生自暴自弃的行为,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的行为。
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摘要: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陪护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和情感支持的影响。
研究表明,陪护人员的支持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等。
同时,陪护人员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消极的影响,如增加患者的焦虑、抑郁,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建议加强陪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
关键词:肿瘤患者,陪护人员,心理支持,情感支持,生活质量1.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医疗上的支持,还需要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而陪护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陪护人员不仅能够提供日常生活上的照顾,还能够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心理支持、情感支持、生活质量等。
2.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陪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陪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关注和支持,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陪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名肺癌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有陪护人员的患者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对癌症的认识也更加清晰,这些因素都对治疗效果有所帮助(Pirl, et al., 2012)。
同样,在中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有专业陪护人员的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更深入,情绪也更加稳定,生活质量也更高(黄, 2019)。
但是,陪护人员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消极影响。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社会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社会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家属参与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社会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
对照组以常规干预,研究组则施以家属参与式护理,比对两组干预后SSRS及HAMD评分。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社会支持度。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家属参与式护理;社会功能;负性情绪乳腺癌发病率一直位于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术式包含标准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等,后者与前者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完整保留女性乳头、乳晕等,切除病灶同时仅经过小手术切口即可整块切除皮下腺体及淋巴结组织,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其外观,缓解其心理落差,改善其生活质量[1]。
但为强化手术治疗效果,专家认为配偶或家属需参与进来,实施护理干预,因家属心态及行为会严重影响女性患者术后心态的恢复。
因此本研究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分析对社会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
对照组年龄36-65岁,平均(55.3±3.7)岁,病程2-5.5年,平均(2.9±0.8)年,TNM分期:15例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a,肿瘤直径1-5cm,平均(2.7±0.6)cm;研究组年龄35-67岁,平均(54.9±4.1)岁,病程2-6年,平均(2.1±0.6)年,TNM分期:14例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a,肿瘤直径1-5cm,平均(2.6±0.7)cm。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宫颈癌是一种严重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在面对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性情绪,并且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在此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宫颈癌通常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患者经历疼痛、恶心、疲劳等不适感,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家庭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情绪支持、心理疏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减轻负性情绪。
家庭成员的关心、陪伴和鼓励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情绪支持作用,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爱,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身体功能障碍等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家庭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定期的生活技能培训、生活方式指导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也能增加患者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家庭护理干预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教育,以确保患者获得科学、规范的护理。
家庭成员在给予情绪支持和生活照顾时,也需要避免过度的关心和保护,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隐私,让患者在家庭中获得适当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积极的。
在家庭护理干预的支持下,宫颈癌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生活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康复信心,对疾病有更好的应对和战胜。
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干预应该被充分重视和利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癌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分析与对策

癌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分析与对策作者单位:222042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通讯作者:申春喜目的分析癌症家属的负性心理,并针对性给出解决对策。
方法走访本地区多家医院内科、外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通过与癌症患者家属、科内护士长及护士交流等形式,了解问题,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癌症患者家属存在着怀疑、悲痛欲绝、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医务人员应采取对策缓解其心理压力。
结论注意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有利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标签:癌症;家属;负性心理;分析;对策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当患者被确诊后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如震惊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抑郁期、接受期,而癌症患者家属在陪伴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几乎与患者承受同样的压力[1]。
有文献报道,癌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疾病发生率等于或大于癌症患者[2~4]。
当家庭某一成员患癌症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特别是直系亲属往往会出现怀疑、悲痛欲绝、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反应。
这种负性心理反应对患者治疗与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癌症患者家属的负性心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1 负性心理1.1 震惊、怀疑在得知家属患癌症时,震惊、难以接受既成的事实,他们通常会想“一定是医院弄错了”,并带着患者四处检查、求证。
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精力上的消耗,更可怕的是拖延病情,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期[5]。
1.2 悲痛欲绝在经过多方求证后,患者家属终于接受了事实。
这时,他们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怀疑转化为悲痛。
现在,在多数人的意识中,被诊断为癌症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当他们想到“为什么会是我身边的人得了这种病”之时,他们悲痛欲绝;当看到患者被癌症折磨得身心憔悴、看到患者进行化疗后的种种反应,守护在一旁的家属心中十分悲痛,却不能在患者面前露出分毫,还要强打起精神安慰患者,给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此时家属更是悲痛欲绝。
1.3 焦虑、抑郁Grunfled[4]的研究证实,经济和照顾方面的负担是癌症患者亲属焦虑和抑郁最重要的征兆[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THE AFFECT OF THE NEGATIVE MENTALITY OF FAMILY COMPANION ON CARCINOMA PATIENTS作者:***摘要目的:调查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例癌症患者及亲属进行心理调查、归纳和分析。
结果: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可以使癌症患者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结论:护士善于观察了解癌症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尤其针对负性心理,应当给予适当的护理,这样可以使患者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患者身心处于易接受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亲属陪护人员负性心理癌症患者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癌症作为一种重要的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给患者,同时也给亲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刺激。
研究机构调查发现癌症患者亲属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并不轻于患者本人,亲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亲属能否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对患者的病情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癌症病人的亲属在社会支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亲属陪护人员的精神与情绪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可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使患者情绪低落、抑郁、多疑甚至出现沮丧和绝望。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癌症患者亲属的身心健康已逐渐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国内外对癌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2 癌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全世界每年约900万人患恶性肿瘤,已成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死因。
我国每年约死亡140万人。
对癌症的恐惧是全球性的,因其意味着极度痛苦和衰弱,面临死亡。
因此,对于患者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应激因素”,必定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直系亲属更是如此。
尽管大多数亲属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但约30%的亲属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近年来,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癌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最常用的为症状自评量表、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症状白评量表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家庭成员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癌症患者亲属在焦虑的患病率方面显著高于患者本人。
研究发现患者亲属在入院时即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研究还发现,不同角色的亲属其心理损害程度也不同,父母和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子女。
目前在我国,癌症患者的照护任务多由其亲属承担,已有研究报道,照顾者的社会心理疾病发生率等于或大于癌症患者。
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担忧、长期陪护、巨额经济负担、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慢性失眠、人际交往的缺乏等成为影响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另外,患者亲属的文化程度、患者对病情的知情状况也影响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患者亲属的心理压力越小。
分析原因可能为文化程度越高,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得越多,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越强,面对癌症和死亡更能正确对待。
同时,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有文献报道,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低的患者亲属更易产生忧伤和不幸。
患者对病情的知情状况对其亲属的心理健康也有直接影响,在我国,为了避免或减少癌症给患者带来的沉重打击,有些亲属采取了隐瞒或部分隐瞒的态度,据相关部门调查癌症患者完全知情率为36.5%,部分知情率为40.0%,不知情者为23.5%。
对于这些不知情或部分知情者,医护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医疗沟通,只能借助于亲属,患者亲属为了隐瞒病情,绞尽脑汁,编造、些善意的谎言来敷衍患者,致使亲属身心疲惫。
本文为了解亲属陪护人员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着重对50例癌症患者及亲属陪护人员进行了临床观察及调查分析,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护理干预。
第二章调查方法与结果2.1 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为2010年1月~2O11年8月在我院陪护癌症患者的50名亲属,年龄16~68岁,其中配偶14人,子女28人,亲戚8人(含父母兄弟姐妹);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0人,中专(含高中)27人,初中以下13人。
2.2 调查方法对50例癌症患者亲属陪护人员以及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项目:内容包括亲属陪护人员的职业、学历、陪护目的及对陪护的认识和看法和癌症患者的负性心理分析等。
以患者家属自愿为主,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50 份,有效回收率71.4%。
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进行归纳分析,并按照负性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将负性心理归纳为:忧虑型、偏激型、厌烦型和应付型四种类型。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归纳分析,分为:恐惧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依赖心理、无助心理五种类型。
2.3 调查结果2.3.1 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与文化层次关系,见表1。
表1由表1看出,文化层次越高,越趋向忧虑型和偏激型,文化层次越低,则趋向于厌烦型和应付型。
2.3.2 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与身份的关系,见表2。
表2由表2看出,配偶容易出现忧虑型,子女则忧虑型、厌烦型和偏激型都挺多,而亲戚则容易出现应付型。
2.3.3 亲属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与患者心理状况的关系,见表3。
由表3看出,忧虑型和偏激型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而厌烦型和应付性容易产生无助心理。
第三章讨论3.1 亲属陪护人员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癌症患者虽然经过综合治疗,仍有复发的可能,肿瘤的复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意味着疾病的晚期,意味着患者面临死亡,患者及其家属成员的心理负担更重,有时患者往往经不起晚期癌痛的折磨,走上轻生的道路。
此时,患者最重要的就是亲属的关心和支持。
由结果表1和表3显示,忧虑型以配偶占主要部分,其次是子女和亲戚,他们当中文化程度高的占有一定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陪护们内心的紧张、焦虑,外在的坐立不安,满面的愁云、无奈,默默哭泣等容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负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悲伤,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由结果表2可以看出,子女忧虑、厌烦、偏激的心理都比较多。
子女的心中忧虑表现为言谈急躁、行为偏激、急于求成、不按实际出发,这可能扰乱医护人员的工作,结果使患者难以接受亲属的行为从而产生精神抑郁,这影响了疾病的治疗以及病情的复发。
癌症患者由于病情反复,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亲属长时间的陪护会出现一种厌烦的心态,在陪护过程中经常在患者面前发牢骚,甚至训斥患者。
有的亲属干脆对患者不理不睬,对患者进行应付型陪护,或长时间离开患者,请人看护,使患者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导致患者心灰意冷,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个累赘,失法治疗信心,甚至有自杀倾向行为。
这对于疾病的康复是致命的打击。
3.2 对亲属陪护人员负性心理的护理措施癌症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心理问题不仪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影,因此,应当重视对癌症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3.2.1 健康教育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掌握有助于减轻陪护人员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建议肿瘤专业人士不仅要努力探知照顾者的信息需求,更应该以最佳的途径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减少他们社会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对肺癌患者及家属术前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调查发现,家属对知识高度需求,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他们在手术前渴望了解与疚病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便自己能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希望在人院第l天、术前3天和l天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阻提高他们的住院适应能力。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详细讲解治疗计划、预期疗效、治疗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解决的办法,使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所了解,能正确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及患者,产生合力效应;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存治疗的间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家属陪伴患者适当活动、散步、听音乐、看书,以分散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注意力;向家属详细解释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情况,从而避免家属对治疗产生过高的期望值,并尽量满足家属对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要求,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照护活动,如计划的制定等,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情绪,家属也从中得到安慰。
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介绍患者家属互相认识,交流护理经验及体会,口头讲解、书面资料、集体讲座等。
晚期癌症患者家属根据其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对死亡所持的态度不同,应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和家属一起讨论死亡问题,对家属进行多方面的问题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死亡,缩短悲伤的过程,认识自身继续生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2.2 心理干预患者家属不良的情绪会感染给患者,他们的表情、态度、言语、举止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护理中,我们应该注重与家属的交流,及时发现家属的情绪变化,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机会让家属宜泄内心的悲伤,耐心倾听家属的诉说,理解与尊重家属的失落反应和悲伤,给予适当的安慰,为家属提供最大程度的情绪支持。
针对患者家属刚人院时.由于环境的陌生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医院环境,对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以消除陌生所致的焦虑;介绍主管医生和护理人员及医院的综合技术力量,使其有安全感,并通过放松训练、发泄疗法等方式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经过干预后,家属的负性心理可较人院时明显减轻。
研究发现,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焦虑程度、对知识的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委针对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给予家属精神上的安慰、支持,认真听取他们的倾诉.定时召开家属座谈会,交流照顾患者的经验,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焦虑。
综上所述,癌症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陪护人员的社会心理疾病发生率等于或大于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父母和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子女,对患者病情的担忧、长期陪护、巨额经济负担、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慢性失眠、人际交往的缺乏、家属的文化程度、患者对疾病的知情状况为影响陪护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癌症患者主要陪护人员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患者的康复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士要善于观察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