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建设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建设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寒冷地区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在居民日常出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现状,哈尔滨市的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为了建设一个与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交系统,特编制此规划。
本次规划以《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为背景,进行客流产生与分布预测,同时对线网进行了适当调整、补充,此外重点对未来公交场站的用地进行了规划。
通过本次规划,形成了未来哈尔滨市一个拥有230余条线路、80公顷场站备选用地的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的公共交通系统。
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设规划——2020年公交网分布图。
榆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榆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榆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导土地合理使用和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榆树市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本区行政区内,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必须遵守本文本。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榆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及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第四条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弹性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范围1、市域范围市域范围为榆树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72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09平方公里。
东至王家,南至兴隆店,西至榆树林子,北至横道子,具体范围界线见规划区范围图。
3、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包括市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周边的基础设施用地,到2005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69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1.5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基期:2005年;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目标第七条经济发展战略1、工业化战略榆树市在经济发展中应积极应用工业化战略。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筑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的加工基地;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快速发展轻工产业,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2、品牌战略在榆树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全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每一个行业里培育一到两个数一数二的产品品牌,由品牌效应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详设计说明书1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设计总则1.1规划范围莲花湖庄园位于我国黑龙江双城市公正乡国兴村,是一处综合性度假村。
规模宏大、景观奇丽、空气清新、设施完备。
建筑用地660亩,莲花湖庄园东西两侧紧邻耕地,南北两侧紧邻林地,地势开阔,用地外围还与舆城村等村庄相邻,服务面积广泛。
基地占地面积113.46ha。
1.2规划原则(1)资源保护和度假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度假村旅游开发要在保护资源及环境前提下进行,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发展观与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统一,长远战略与近期发展的统一。
(2)以突显特色为契机的精品工程原则资源特色直接影响庄园度假村的品牌形象,决定了庄园的吸引力的大小。
因此庄园的规划要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形象,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不仅是现代庄园度假村旅游事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成为高美誉度高知名度旅游度假村的基本条件。
(4)整体性原则庄园度假村的建设是一个大投入、长期而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景区主题一致,风格统一。
(5)参与性原则突出度假村活动的参与性,使游人在参与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同时激发度假村活力。
1.3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双城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具体如下:(1)技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7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建筑设计资料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GB50352-200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2)法律法规和部门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29日;《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2011年11月;《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12月;(3)政策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2001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46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哈尔滨市双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1.4规划期限本规划时间界限为2016-20 20年,时间长度为5年,分为近期、远期二个阶段:(1)近期:2016-2017年,度假村整合提升阶段,着重进行度假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贯彻落实“四个全⾯”战略布局,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式转变,确保实现全⾯建成⼩康社会⽬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滚⽯上⼭,努⼒实现全⾯振兴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三五”规划,对于加快转换发展动⼒、增强发展活⼒、提升综合竞争⼒,保持经济中⾼速增长、产业迈向中⾼端⽔平具有重⼤战略意义。
前⾔⼀、“⼗⼆五”发展重⼤成就“⼗⼆五”时期是哈尔滨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扩开放、惠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瞩⽬的新成就。
综合经济实⼒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产总值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5751.2亿元,年均增长9%,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地⽅公共财政预算收⼊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
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3.6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8.7亿元,分别是“⼗⼀五”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进⼀步提升。
—1—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综合产能⼤幅跃升,粮⾷总产量达到360亿⽄,实现历史性“⼗⼆连增”。
⼯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燃⽓轮机等⼀批⾼端装备制造项⽬相继开⼯建设;⾷品⼯业产值达到1544.9亿元,成为⾸个超千亿元产业;利民经开区、宾西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融业增加值占GDP⽐重提⾼到6.5%,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融⽀撑实体经济能⼒进⼀步增强;旅游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旅游总收⼊提⾼到908.0亿元,“冰城夏都”知名度和美誉度进⼀步提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占地区⽣产总值的6.43%。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目录1总论 (1)1.1评价依据 (1)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3)1.3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4)1.4评价因子筛选 (5)1.5评价标准 (5)1.6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7)1.7环境保护目标 (11)2区域环境概况 (14)2.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4)2.2气候与气象 (14)2.3地面水环境 (19)2.4地震烈度 (19)2.5土壤植被 (20)2.6动、植物与生态 (20)2.7社会环境概况 (21)3工程概况 (23)3.1项目基本情况 (23)3.2总平面布置 (29)3.3公用工程 (29)3.4现存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 (31)3.5组织机构及定员 (32)3.6工程进度情况 (32)3.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2)4工程分析 (33)4.1环境影响识别 (33)4.2施工期工程污染及源强分析 (33)4.3运营期工程污染及源强分析 (37)5清洁生产分析 (39)5.1该项目拟采用清洁生产措施 (39)5.2清洁生产建议 (39)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6.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3)6.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4)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5)6.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8)6.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50)7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7)7.1施工期影响分析 (57)7.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8污染防治措施 (73)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73)8.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0)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84)9.1总量控制原则 (84)9.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 (84)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5)10.1环保投资估算 (85)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5)10.3经济损益分析 (86)10.4社会效益简要分析 (86)10.5环境经济损益结论 (86)11公众参与 (87)11.1公众参与目的 (87)11.2公众参与形式 (87)11.3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101)11.4调查结论 (103)1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04)12.1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 (104)12.2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104)12.3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06)12.4选址合理性分析 (108)12.5从环境影响预测角度对选址的可行性分析 (109)12.6从公众参与角度对选址的可行性分析 (110)12.7结论 (110)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11)13.1环境管理工作的内容 (111)13.2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12)13.3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15)13.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 (118)14结论与建议 (119)14.1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119)14.2选址合理性结论 (119)14.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19)14.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20)14.5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121)14.6环境损益分析评价结论 (121)14.7结论和建议 (121)1总论1.1评价依据1.1.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284号令,2000年3月20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7月1日实施)。
一面坡镇规划说明书

尚志市一面坡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5—2020)尚志市一面坡镇人民政府尚志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室二00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原则、思路与期限 (1)一、规划依据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思路 (2)四、规划期限 (2)第二章历史沿革与自然概况 (3)一、历史沿革 (3)二、自然概况 (3)第三章镇域现状 (4)一、社会经济基础 (4)二、村镇建设现状 (6)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8)第四章社会经济分析 (9)一、宏观地位评价 (9)二、发展优势潜力 (10)三、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12)第五章镇域规划 (13)一、发展目标 (13)二、村镇体系规划 (15)三、村屯建设规划指导措施 (16)四、公用工程设施与环境规划 (18)五、产业发展战略 (18)第六章镇域现状与存在问题 (20)一、发展规模 (20)二、用地布局 (21)三、存在问题分析 (24)第七章城镇规划目标性质 (26)一、规划指导思想 (26)二、发展优势 (27)三、发展目标 (27)四、用地发展方向 (27)五、城镇性质 (28)六、发展规模 (28)第八章城镇规划布局 (29)一、总体布局与结构 (29)二、居住建筑用地 (30)三、公用建筑用地 (30)四、工业仓储设施 (31)五、交通道路 (31)六、绿地系统 (32)七、城镇空间景观 (33)第九章公用工程设施 (33)第十章环境保护及防灾规划 (35)一、环境保护 (35)二、综合防灾规划 (36)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37)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原则、思路与期限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黑龙江省村镇规划定额指标》5、《哈尔滨市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6、《哈尔滨市总体规划》7、《哈尔滨市大都市圈规划》8、《哈尔滨市城镇体系规划》9、《一面坡镇总体规划》1997年二、规划原则1、市场经济原则。
哈尔滨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条例(2020年修正)

哈尔滨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条例(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0.23•【字号】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施行日期】2020.10.23•【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哈尔滨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条例(2020修正)(2011 年9 月26 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11 年12 月8 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6月30日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0年10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二十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容貌第三章城市环境卫生第四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第五章镇、村容貌和环境卫生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创建和维护整洁、优美、文明的城乡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镇、村的建成区,建成区以外的开发区、园区、旅游风景区,以及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实行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区负责、专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依据职责,负责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日常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工作;区、县(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市容环卫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工作。
2012年度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获奖名单

奖项
项目名称 大庆市创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铁路群力居住区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哈尔滨道里区新发镇建国社区规划设计 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湾 盛世华庭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 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方舟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 牡丹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黑龙江吉睿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阿城区规划勘察设计院 依安县城乡规划设计室 龙江县城乡规划设计所 绥芬河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大庆市百元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克东县城镇规划设计室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宁安市城乡规划勘察测绘设计室 宝清县城市规划设计室 富锦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室
主要设计人员 崔然、潘玮、万宁、刘伟、张毅、吕海蓉、付莲华、孙敏 赵志庆、张国涛、高利群、李游山、赵彬、郑佳鑫、于波、胡金萍 赵志强、刘欢、赵宁、于洁、杨维菊、吴妍、王鼎元、韦二雄 耿学松、王继忠、王育勇、李强、柴访、吴鹏、王秀英、孙晶晶 罗静军、卢璟麟、索文革、王敏、刘亚娟、刘宝柱、李微、王恩茂 罗辑、白仕砚、刘莹、宋宏伟、刘冠华、姚旭、罗良浩 周鑫、于海、杨丽、侯美娜、韦玮、杨宇、张妍、张莹 赵志庆、刘生军、张洪波、卢军、徐优利、江雪梅、崔鑫悦、夏鑫 曲仓健、高春义、王琳晔、郎朗、李达书、秦磊、丁冠华、谢尔恩 李文、许大为、单炜、张锦生、王春娇、张俊玲、孟祥庄 李晓梅、李齐、王毅辉、于刚、王利军、刘曦光、崔巍、韩鹏 王巍、姚凤梅、王晓舒、周庆翔、孙显飞、杜斌、刘文家、孙成浩 葛明、王薇、史春华、敖雷、刘佳、沈航、沈琪、朱广娟 马永智、林晓丽、李宁、王克甲、王金龙、杨洪涛 马和、张尧、吴玥、张远景、单景才、王泽华、赵健、曹海燕 李艳菊、于刚、纪峰、王毅辉、王利军、刘曦光、崔巍、韩鹏 边森林、贾宗朴、徐德富、郝平、刘考军、高春宇、白玉 丁冠华、宫金辉、王琳晔、谢尔恩、李晓晶、高向娜、王家成、高春义 高晓东、于刚、高峰、王晓杰、林楠楠、刘曦光、崔巍、韩鹏 金虹、赵志庆、刘生军、刘永鑫、银小娇、康晓菲、徐涵、李新欣 穆秀坤、崔红英、李志伟、何国军、宋刘学、郑颖、李伟华、王艳成 毕冰实、宿晨鹏、孙冰泽、周鹏光、秦磊、万立波、徐明亮、王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主城区居住用地用地规模及布局:
至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129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平方米,规划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
形成21个居住片区,重点建设群力、松北等居住新区。
主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目标: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商贸、信息、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建设。
在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金融中心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发展空间,重点建设行政、商务、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城市中心,逐步健全城市中心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主城区工业用地布局:
1、实施“退二进三”、“退二进绿”。
2、主城区完善、提升、新建8个工业区:三大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道里西部地区(含高开区)、哈南新区、江北科技园区、松浦工业区、利民开发区和呼兰铁东工业区。
3、规划5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和出口加工基地。
主城区仓储用地布局:
建设龙运、新香坊2个大型物流园区,新建哈东陶瓷建材、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绿色食品、松浦、利民5个中型物流中心,结合现有仓库,整合或新建5处大型现代仓储物流集中区。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至2020年,形成“环状-楔形放射-格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
主城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公共绿地面积469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5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
主城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在继续完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越江通道建设。
江南地区以环形加放射型路网为主,江北地区以方格网为主,形成混合式路网格局。
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中心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64个,包括防灾公园、广场、大专院校和体育场馆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
以保护近代历史文化遗存及保持和发展20世纪初形成的城市风貌特色为主,重点保护城市形态、城市格局、传统风貌、历史建筑等,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