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合集下载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7〕37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7〕37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规〔2017〕37号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8月1日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地下水超采区(以下简称超采区)治理力度,按照《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的函》(黑水函〔2017〕12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范围(一)治理区域:西起农垦红旗农场、东至成高子,北部以哈尔滨学院至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至东北农业大学一线为界,南部边界为三精制药公司至孙家村。

(二)治理对象:超采区范围内自备水源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二、总体要求(一)治理思路。

以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促进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为目的,以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大力推进公共供水管网建设为主要手段, 针对我市超采区演化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超采区治理达到预期目标。

(二)治理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施多部门联合治理。

2.坚持统筹兼顾、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

3.坚持全面节约、效率控制,高效利用地下水资源。

4.坚持多措并举、讲求实效,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

(三)治理目标。

1.到2020年超采区面积缩减至100平方公里以下,到2025年超采区基本消失。

哈西区的发展规划

哈西区的发展规划

哈西区的发展规划一哈西新区的发展规划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哈西新区分区规划》以及哈尔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1、道路交通方面:哈西新区包括行政区规划的南岗区保障路街道、和兴路街道、哈西街道、王岗镇的大部分管辖区域及动力区约2平方公里区域。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起康宁路,南到四环路,东起学府路,西至京哈铁路线,总用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

哈西新区地处哈尔滨市区西南部,是哈尔滨市南端的门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黑龙江省的最大的铁路货运的编组站,哈南铁路编组站从新区中部东西向穿越,将哈西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用地18.45平方公里,南部用地24.73平方公里(含哈南编组站用地1.17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哈西新区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180.1米,最低海拔140米,最大高差在40米左右。

何家沟两条支流从新区东部和西部穿过。

城市基础设施:域内主干道路学府路与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接,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出入口。

哈西新区西侧有三条铁路专用线,中部有铁路编组站,可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

新区北侧康宁路与哈尔滨市城市东西主轴西大直街和埃德蒙顿路相通,可直接达商业中心与机场。

2003—2005年区域内及周边新建了工电路、哈西大街、学府四道街、长寿路、征仪路等十条骨干道路,为哈西新区的调整改造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环快速路起到屏蔽过境交通、减轻道路压力。

80米宽的主干道的学府路和三环路,起到组织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作用。

新建和改善哈西大街以西,西北和西南道路的联系。

自学府路进入哈西新区的5条主干道进行升级,承载公共交通和多种交通方式。

以西部边缘椭圆形区(奥林匹克中心)为端点的放射性道路系统构成了北部区德道路格局。

从学府四道街延伸出的林荫大道是东西向的主要轴线,将哈西核心区分成2个几乎对称的组团。

两条相交的主路将组成北部的道路骨干(1)南北向哈西大街(2)西向延伸的学府四道街道路逐步完善空间无限延伸随着松浦大桥、文昌高架桥、铁路街“两桥一街”全线通车。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86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85.86平方公里以内。
大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6]9号)
2011—2020年
2016年1月20日
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23平方公里以内。
苏州
《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34号)
2011—2020年
2016年7月26日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内。
徐州
《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78号)
辽阳是以石化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辽中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07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2平方公里以内。
阜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88号)
2001—2020年(2017年修订)
2017年9月16日
阜新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2006—2020年(2017年修订)
2017年9月21日
大同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6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4平方公里以内。
呼和浩特
《国务院关于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194号)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2012年度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获奖名单

2012年度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获奖名单

奖项
项目名称 大庆市创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铁路群力居住区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哈尔滨道里区新发镇建国社区规划设计 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湾 盛世华庭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 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方舟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 牡丹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黑龙江吉睿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阿城区规划勘察设计院 依安县城乡规划设计室 龙江县城乡规划设计所 绥芬河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大庆市百元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克东县城镇规划设计室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宁安市城乡规划勘察测绘设计室 宝清县城市规划设计室 富锦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室
主要设计人员 崔然、潘玮、万宁、刘伟、张毅、吕海蓉、付莲华、孙敏 赵志庆、张国涛、高利群、李游山、赵彬、郑佳鑫、于波、胡金萍 赵志强、刘欢、赵宁、于洁、杨维菊、吴妍、王鼎元、韦二雄 耿学松、王继忠、王育勇、李强、柴访、吴鹏、王秀英、孙晶晶 罗静军、卢璟麟、索文革、王敏、刘亚娟、刘宝柱、李微、王恩茂 罗辑、白仕砚、刘莹、宋宏伟、刘冠华、姚旭、罗良浩 周鑫、于海、杨丽、侯美娜、韦玮、杨宇、张妍、张莹 赵志庆、刘生军、张洪波、卢军、徐优利、江雪梅、崔鑫悦、夏鑫 曲仓健、高春义、王琳晔、郎朗、李达书、秦磊、丁冠华、谢尔恩 李文、许大为、单炜、张锦生、王春娇、张俊玲、孟祥庄 李晓梅、李齐、王毅辉、于刚、王利军、刘曦光、崔巍、韩鹏 王巍、姚凤梅、王晓舒、周庆翔、孙显飞、杜斌、刘文家、孙成浩 葛明、王薇、史春华、敖雷、刘佳、沈航、沈琪、朱广娟 马永智、林晓丽、李宁、王克甲、王金龙、杨洪涛 马和、张尧、吴玥、张远景、单景才、王泽华、赵健、曹海燕 李艳菊、于刚、纪峰、王毅辉、王利军、刘曦光、崔巍、韩鹏 边森林、贾宗朴、徐德富、郝平、刘考军、高春宇、白玉 丁冠华、宫金辉、王琳晔、谢尔恩、李晓晶、高向娜、王家成、高春义 高晓东、于刚、高峰、王晓杰、林楠楠、刘曦光、崔巍、韩鹏 金虹、赵志庆、刘生军、刘永鑫、银小娇、康晓菲、徐涵、李新欣 穆秀坤、崔红英、李志伟、何国军、宋刘学、郑颖、李伟华、王艳成 毕冰实、宿晨鹏、孙冰泽、周鹏光、秦磊、万立波、徐明亮、王雷

最新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汇编

最新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汇编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改革开放30年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及规划方法的转变_李晓娜

改革开放30年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及规划方法的转变_李晓娜

哈尔滨市全市土地面积仅为 1637 平方公里,到 立与规划方法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工 化名城,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信
2007 年土地面积增至 5.3 万平方公里,增长了 作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规划多元、规划方法由被 息、文化、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本轮城
32.4 倍;全市总人口数由 1978 年的 782.95 万 动转向主动。
1.1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管理好”。同年 9 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成 迁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 立,城市规划进入了恢复阶段,并进行了改革开
2.1 总体规划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改革开放的 放后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年)(即建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的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市总体规划规划哈尔滨市城区用地 252 平方公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987.37 万人,年平均增长
1994 年国务院确定哈尔滨市为第三批国家 里,城区人口 326 万人,进入了高密度城市的形
6.81 万人。此外,哈尔滨的社会事业在这 30 年中 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于 1997 年开始实施《哈 成期;确定了城市向着南及西南方向发展“,形成
日伪殖民的影响,城市的建设受制于日本的侵华 思想解放、内容不断充实。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 2003 年哈尔滨又率先在全国编制了 《哈尔滨市
政策,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带上了强烈的军 始,城市规划主动来适应规划大背景的变化,城 域城镇体系规划》。
事色彩,成为了发动战争的军事据点。新中国成 市建设的模式强调工业发展与居住项目并行,到
都市的蜕变,成为了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重 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改变分散建 轮总体规划规划哈尔滨市城区用地 250 平方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主城区居住用地用地规模及布局:
至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129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平方米,规划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

形成21个居住片区,重点建设群力、松北等居住新区。

主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目标: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商贸、信息、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建设。

在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金融中心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发展空间,重点建设行政、商务、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城市中心,逐步健全城市中心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主城区工业用地布局:
1、实施“退二进三”、“退二进绿”。

2、主城区完善、提升、新建8个工业区:三大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道里西部地区(含高开区)、哈南新区、江北科技园区、松浦工业区、利民开发区和呼兰铁东工业区。

3、规划5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和出口加工基地。

主城区仓储用地布局:
建设龙运、新香坊2个大型物流园区,新建哈东陶瓷建材、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绿色食品、松浦、利民5个中型物流中心,结合现有仓库,整合或新建5处大型现代仓储物流集中区。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至2020年,形成“环状-楔形放射-格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

主城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公共绿地面积469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5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

主城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在继续完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越江通道建设。

江南地区以环形加放射型路网为主,江北地区以方格网为主,形成混合式路网格局。

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中心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64个,包括防灾公园、广场、大专院校和体育场馆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
以保护近代历史文化遗存及保持和发展20世纪初形成的城市风貌特色为主,重点保护城市形态、城市格局、传统风貌、历史建筑等,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