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联想测验(IAT)

合集下载

内隐联想测验概述-精品文档

内隐联想测验概述-精品文档

内隐联想测验概述1. 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提出科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进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发展。

内隐联想测验是Greenwald 等于1998年提出的。

在社会认知研究中,一般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刺激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所以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时候往往会带有掩饰,从而会出现掩饰效应;第二,由于被试的内省能力有限,从而造成被试不能够对自己真实的态度进行反应。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目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投射测验法、传记分析法、情境测验法以及反应时法等。

但是投射测验法、传记分析法、情境测验法却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因此难以开展科学的研究。

反应时方法则可以进行量化,从而日益受到特别的关注。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内隐联想测验本身也引发了许多的研究。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通过测量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联系强度从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反应时范式在社会认知中应用的结果[1]。

我们认为如果刺激所暗示的社会意义与被试的内隐的社会态度或需要相一致,则被试的反应则会易化,从而被试的反应时间将会比较短;如果刺激的暗示意义与被试的内隐的社会态度与需要不相一致,则被试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和时间来处理这种不一致,从而做出所要求的反应。

由于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这种情况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

Greenwald等在既有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把实验设计的思想运用于测量之中,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 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原理内隐联想测验以概念网络模型为基础,认为在人的知识网络中存在着一个社会认知的网络结构,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或评价。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蔡华俭;周颖;史青海
【期刊名称】《社会心理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测量并设计相应的态度量表进行外显的态度测量,采用2(男\
女)*2(文科\理科)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之中,并且刻板印象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2)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学科差异非常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

(3)对于与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对应的外显态度,学科与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4)性别——学科刻板印象与其相对应的外显态度间相关不显著,二者存在着分离。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蔡华俭;周颖;史青海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8
【相关文献】
1.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在多维度自我概念内隐测量中的应用 [J], 陈进;梁宁建;杨福义;杨文圣
2.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J], 耿柳娜;周文君
3.IAT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J], 吕文海
4.中国消费者对本国/日本品牌的外显和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在来源国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J], 杨扬子黄韫慧施俊琦
5.内隐联想测验(IAT)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J], 董妍;俞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隐联想测验1

内隐联想测验1

1.2.2内隐态度概述1.2.2.1态度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等对象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态度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结构,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接受的看法是: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比较稳定且相对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7]。

其中:认知成分是态度所指向的对象,该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或事件,也可以是抽象概念;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好恶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是对该对象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意向成分则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

这种观点被称作态度的三元论[8]。

Allport(1935)在其《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一书中提出态度的“很明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个体对环境的总结,从而作为反应的倾向和准备状态。

1.2.2.2内隐态度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 A.G.和Banaji M.R.(1995)首次提出内隐态度的概念,认为内隐态度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痕迹,这种痕迹或其影响是个体在意识水平上无从知觉的,但它又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对象的情感取向、认识水平和行为[9]。

杨治良等(1996,1997)运用内隐记忆中的任务分离逻辑,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关系进行先驱性的探讨。

结果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并不一致,实验开创性地证明内隐态度可以测量,而且证明态度的无意识或内隐成份[8]。

1.2.2.3内隐态度对行为的影响Wilson等人(2000)提出的双重态度模型认为:当新的态度形成时,旧的态度并未消失,而是被压抑到内隐层次里,二者以意识为分界线。

内隐态度是自动激活的稳定评价,占用极少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外显态度是经常变化的、对情景敏感的构思,两者共存于记忆中[10]。

如果资源和动机充足,外显态度会影响个体的精细的、周密思虑过的行为反应,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时间压力)或动机不足,内隐态度则更具影响性,它会无意识地系统地影响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即个体难以主动控制的行为或个体以为不反映态度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难以消除[10]。

Greenwald 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

Greenwald 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39~344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蔡华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摘要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该文先对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原理进行了介绍,再从性能及应用两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论述。

最后,通过分析指出该方法符合现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IAT),内隐态度,概念词,属性词。

分类号 B841.71 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 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1],其诞生既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需要,又是反应时范式在社会认知研究中应用发展的结果。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发端于内隐记忆研究,是新近兴起的社会认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2]。

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目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除了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外,还有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等[2]。

但其中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由于通常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则由于难以量化、主观性强而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而反应时法近年来正日益得到特别的关注。

内隐联想测验-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性别刻板印象
• 该实验以反应时为指标,能够有效防止意识的干 扰作用,有效测量出内隐的社会认知(如刻板印 象)。
• 其具体内容是: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测量两 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 密程度。
概念词
• 男性 • 女性
属性词
• 事业 • 家庭
实验具体内容
STEP 1 辨别性别目标词 操作任务: 男(male)——left 女(female)——right 样例:
讨论
• 工具
✓ 我们的实验使用安装了“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软件 的智能手机,可能反应时间测量不够精准。另此软件是英 语版本,对母语非英语的被试来说,反应时更长。
• 疲劳效应
✓ 由于不相容组在第三、四步进行,相容组在第六、七组进 行,所以有被试的不相容组分数较高。
• 样本过小
✓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招募的被试较少,因此不能代表总体 水平。
• 不可避免的环境干扰
谢谢
概念词 属性词
STEP 2 辨别“事业—家庭”目标词 操作任务: 家庭(family)——left 事业(career)——right 样例:
STEP 3 不相容性别-事业联合辨别 操作任务: 家庭(family)——left 男(male)——left 事业(career)——right 女(female)——right 样例:
0.6
反 0.4 应 0.2 时0 差 -0.2 值 -0.4
-0.6
-0.8
女1 女3 女5 女7 女9 女11 女13 女15 男2 男4 男6 男8 男10 男12 男14
实验结果
性别内隐联系测试
反应时差值 性别
反应时差≥0的被试有21人 反应时差≤0的被试有9人 结论: 将女性和家庭、男性与事业联系在 一起的刻板印象出现在大多数被试上。

内隐联想测验前言

内隐联想测验前言

基于IAT的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摘要:本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查了20名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大学生一、前言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 等于1998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1】它本质上是一种反应时法,基本程序是:给被试事先规定好一定的刺激,要求被试在刺激呈现之后既快又准确地做出反应,同时记录从刺激呈现到被试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其间的时间延迟即为反应时。

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大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隐社会认知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与内隐社会认知一致时,反应时短,反之则长。

【2】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对性别属性相对固定的看法,更多指对男女性在心理特征方面差异的固定看法。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是内省不能确知的过去经历影响着个体对一定社会范畴的男女的特征评价。

【3】在国内外有关刻板印象的研究中,Greenwald等人用IAT先后进行了黑人—白人种族刻板印象、内隐自尊和社会同一性等研究。

【4】我国的于泳红研究了大学生的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5】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了IA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们小组尝试用内隐联想测验方法来研究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探求目前在性别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中国社会中,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否仍然与传统的认知习惯相一致,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张珂,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综述,心理学探新,2009.4期【3】高颖,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实践与探索【4】佐斌,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 【5】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作者:苏曼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摘要: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本身具有的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国内研究者们也将IAT、GO/NO-GO联想任务、单内隐联想测验等变式广泛运用于内隐刻板印象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GO/NO-GO 联想任务;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一、内隐联想测验的不足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诸多社会认知现象涉及到评价性联想,故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等领域迅速得到运用。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纵深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出来。

由于IAT是一种相对测量,使用概念和属性的互补对,考察一目标对象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而言与某一属性的联结程度。

因此这一工具难以得出某一对象与属性的绝对联结水平,只能得出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来说某一目标对象与属性的联结程度。

此外,为目标对象寻找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困难的,尤其当只有一个目标对象可以运用到研究中时。

例如研究对民族间内隐信任态度的测量,或是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的测量等。

当研究难以配对时就难以运用IAT相对测量。

同时比较对象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内隐评价。

当意识到外显测验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等影响测验结果的局限后,内隐联想测验在刻板印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大量内隐测量发现内隐刻板现象等内隐测量结果与外显测量结果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两个层面上的态度。

如在民族偏见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关。

但相对于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因为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被试难以察觉测量的真实目的,测量结果更多真实反映个体的态度(贺雯,梁宁建,2010)。

内隐联想测验实验报告

内隐联想测验实验报告

内隐联想测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联想测验的可靠性和效度,并通过实验结果对被试的认知心理进行评估。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为20名大学生,其中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

2. 测验材料:采用了一份内隐联想测验,测验包括两个任务,分别是颜色命名任务和单词命名任务。

该测验使用了称为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的标准内隐联想测验。

3. 实验步骤:每位被试需完成颜色命名任务和单词命名任务。

在颜色命名任务中,被试需要将红色和绿色的方块分别与正面和负面的词汇进行配对。

在单词命名任务中,被试需要将正面和负面的词汇分别与“好”和“坏”两个评价词汇进行配对。

被试需按照图像出现的快慢配对。

4. 数据处理:通过计算被试在两个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1. 可靠性:通过计算颜色命名任务和单词命名任务的Cronbach's α系数,仅有颜色命名任务的Cronbach's α系数达到较高的水平(α=0.83),单词命名任务的Cronbach's α系数略低(α=0.65),因此颜色命名任务可靠性较高。

2. 有效性:本实验比较了男女被试在两个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间和错误率,结果发现男女被试在两个任务中表现无显著差异。

此外,本实验还对两个任务中正面与负面词汇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颜色命名任务中正面词汇和红色方块的配对更快,错误率更低,在单词命名任务中,正面词汇和“好”词汇的配对更快,错误率更低。

3. 被试评估:综合考虑反应时间和错误率的结果,对被试进行了测评。

结果表明有5名被试存在潜在的特别偏好或厌恶,如“喜欢男性、黑色和医生”,“厌恶老人、蛋糕和糖果”等。

结论:本实验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究被试的潜在认知心理,在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出较为满意的结果。

同时,本实验结果为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心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的
3 24 练习
积极的
消极的+女性
4 72 测验
积极的
消极的+女性
• SC-IAT的信度 • 在SC-IAT中,Karpinski通过三个不同的态度对象研究(对碳酸 饮料的偏好、自尊水平、对种族的态度),测得SC-IAT的内部一 致性是合理的,信度系数的范围是从0.55到0.85,平均信度系数 为0.69。 • 这些信度系数和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IAT的内部一致性是相似的, IAT的信度系数的范围是从0.58到0.82,平均信度系数为0.73。 这与在以前的研究中从IAT观测到的内部一致性也是相似的。 • 另外,Karpinski还通过对女性态度的研究,测查了SC-IAT在伪 造或自我陈述关注时的易感性。发现当被试试图在SC-IAT上自我 呈现一种态度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会产生高错误率。一旦具有 大错误率的被试从样本中除去,将只存在小的,不显著的自我陈 述结果(d = 0.24)。这些结果和早先的对IAT的研究相一致,表 明在SC-IAT上也可能存在小的伪造或自我陈述的结果。总的来说, 这些发现为SC-IAT作为一种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提 供了强大的证据。
以对女性的态度为例,来说明SC-IAT的设计程序
反应 组块 1 2 刺激数 24 72 功能 练习 测验 按左键的词 积极的+女性 积极的+女性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消极的
3
4
24
72
练习
测验
积极的
积极的
消极的+女性
消极的+女性
• 女性SC-IAT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由24个练习测验和紧接着的72个试 验测(24个测验为一块,共3块)验组成。 • 在第一个阶段(女性+积极的词),将女性的词语和积极的词分类在左键上, 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为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 和消极的词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7:7:10 的比率呈现,以至于有 58%的正确反应在左键上,42%的正确反应在右键上。 • 在第二个阶段(女性+消极的词),积极的词被分类在左键上,女性的词语 和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以7:10:7 的比率呈现,以至于有42%的正确反应在左键上,58%的正确反应在右键上。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
• ST-IAT是Wigboldus提出的对于内隐联想测验 的又一个修正版本,目的也是为了测量单一 目标类别的内隐评价联想。 • ST-IAT虽然结合了IAT和SC-IAT的特点,但和SCIAT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只有较小的程序上的 差异。
• 和SC-IAT相比,ST-IAT包括一个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靶子词的初始练习阶段,在每个阶段有更少的靶子 词数目,并且不使用反应窗。 • 基于ST-IAT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练习,后四个阶段是测验。最后将后四个阶段测验 任务得到的所有反应时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和分 析。
• D分数的计算 本研究中,界定步骤2 为相容任务,步骤4 为不相容 任务。 用步骤4 的平均反应时(包含已将错误反应修改后的反应时) 减去步骤2 的平均反应时(包含已将错误反应修改后的反应时), 再除以所有正确反应(不包含原先错误反应)的反应时的标准 差即为D分数。 所得到的D 分数越大,则在内隐上对大学生群体越 认同。
• 信度分析 1. 根据Karpinski 的SC-IAT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计算方法,将每位被试的测试数据按奇偶 分成两部分(比如相容任务中48 个测试就 分成2 个24 次),分别计算相容任务与不 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并求二者的差值 。这样每位被试就有两个差值。
2. 将所有被试的两个差值计算相关系数。 Spearman-Brown 校正后的相关系数r=0.61 ,P<0.05。
按左键的词
练习 练习 积极的 女性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男性
按左键的词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1 24 练习 积极的+女性
3
4 5 6 7
30
30 30 30 30
练习
测验 练习 练习 测验
积极的+女性
积极的+女性 男性 积极的+男性 积极的+男性
消极的+男性
消极的+男性 女性 消极的+女性 消极的+女性
2 72 测验 积极的+女性
SC-IAT分数计算
采用Karpinski 等2006 年在研究中所使用的SCIAT 分数计算方法。 1. 反应时高于10000ms,低于350ms 的实验删除 。 2. 对于错误反应的反应时进行修改, 将其替换 成其所属组块的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加上 400ms 的惩罚。 3. 计算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之 差,再除以所有正确反应的反应时的标准差 ,所得数值叫作D 分数,用该D 分数来代表内 隐效应。
• 内隐效应分析
1. 将所有被试的相容任务反应时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进行 比较,并作配对t 检验,结果见表2。不论是男生还是女 生,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都显著高于相容任务反应时, 说明内隐效应显著,并且大学生在内隐层面对身边群体 是认同的。
2. 分别计算D 分数,男生的D 分数为0.317,女生的D 分数为 0.343,两者差异t 检验值为0.284,P>0.05。
• SC-IAT的优势 采用SC-IAT 实验能够对某单一对象的内隐 态度进行测量,像本研究中的态度对象“群 体”,很难找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概念词 , 因此使用经典IAT将不能对大学生内隐群体 认同进行测量。 在心理学中,对事物相对态度的内隐研 究固然需要,但对事物整体态度的内隐研究 也是非常必要的。SC-IAT测量是被试对“群体 ”这一对象的整体态度,这种态度源于生活 中与身边群体的长期接触而产生的,而不是 相对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
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
• 不足: • 在测量对象上,IAT仅能测量联想的互补对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不 是单个联想的绝对强度。所以对于只测量单一对象的内隐态度, IAT将无法解决。 比如:研究者想测量被试对股票的内隐态度时,很难找到互补 的对象,这时经典IAT无法实现。
• SC-IAT由两个阶段组成: 练习阶段:24个练习 测验阶段:72个测验(24个测验为一块,共3块)
• 反应窗 SC-IAT实验中,靶子词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前一直呈现在 屏幕上,或者呈现1500ms。如果被试在1500ms之内不能做 出反应,一个“请更快回答”的提醒将出现500ms。 这个1500ms的反应窗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有助于减少 被试在任务中从事控制性加工的可能性。
• 在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上,较高的IAT效应可能是因为被试对两类 态度目标分别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态度,但也可能对两者都是积极 的或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是程度不同。这样就会出现解释的多种 可能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获得关于被试态度的可靠信息。
仪 态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 SC-IAT是Karpinski和Lytle针对内隐联 想测验的不足而进行的一种修正, 用来测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 结强度。 • SC-IAT被修正后能够用来对内隐刻 板印象和内隐社会认知的其他方面 进行测量。如对内隐性别态度、性 别同一性和自尊的测量。
举例:
大学生内隐群体认同的单类内隐联代表“群体”的词有:校园、班级、寝室、同学、朋友、伙伴。
• 属性词:开心、不开心
代表“开心”的词有:开心、幸福、美好、真诚、友好、和谐。 代表“不开心”的词有:冲突、妒忌、争吵、喧闹、猜疑、歧视。
• 练习阶段不记录实验结果,测试阶段记录实验结 果。 • 步骤2 和步骤4 分别作了48 次实验。
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SA-IAT)
• SA-IAT也是Penke,Eichstaedt和Asendorpf于 2006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的一种修正方 案,它借鉴了ST-IAT的思想,但是选择的不是 单类目标概念,而是选择使用单类属性概念
• 只使用了各48 次实验,而没有采用Karpinski 的各72 次实验。 其理由是:在我国大学生的实验教学当中发现,在电脑上操作的 实验虽然很方便,但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感。尤其是类似IAT 的实 验,屏幕只会呈现单调的词汇或图片,如果实验次数增多,学生 就会因乏味而胡乱操作,影响实验信效度。
• 为防止反应偏差,相容任务中,代表“群体”的词 、“开心”的词和“不开心”的词按照1:1:2 的频率 出现,使得左右按键的比率各50%;不相容任务中 ,代表“开心”的词、“群体”的词和“不开心” 的词按照2:1:1 的频率出现,使得左右按键的比率各 50%。 • 被试在归类任务中会给予及时反馈。判断正确会在 屏幕中央出现绿色的“√”,持续200ms,如果判断 错误会在屏幕中央出现红色的“×”,持续200ms。
• 靶子词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前一直呈现在屏幕上,或者呈现 1500ms。如果被试在1500ms 之内不能做出反应,一个“请 更快回答”的提醒将出现500ms。 • 这个1500ms的反应窗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可以减少被试在任 务中从事控制性加工的可能性。
IAT和SC-IAT的程序比较
IAT( 测量女性和男性 ) 组 刺 块 激 数 1 2 30 30 功能 反应 SC-IAT( 只测女性 ) 组 刺 功能 块 激 数 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