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合集下载

内隐态度测量方法

内隐态度测量方法

内隐态度测量方法一、IAT程序步骤次数任务描述(左上侧)标签(右上侧)呈现材料120 属性词辨析积极——消极积极或消极词汇220 目标词辨析助人——非助人助人或非助人词汇所有词汇320 相容联结任务(练习) 助人+积极——非助人+消极420 相容联结任务(测试)同上同上520 目标词辨析非助人——助人非助人词汇所有词汇620 不相容联结任务(练习) 非助人+积极——助人+消极720 不相容联结任务(测试)同上同上二、ST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练习积极消极2 20 测验积极自我+积极3 20 测验自我+积极消极4 20 测验积极他人+消极5 20 测验他人+积极消极三、SC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4 练习积极+自我消极2 72 测验积极+自我消极3 24 练习积极消极+自我4 72 测验积极消极+自我四、SA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和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辨别任务自我他人2 20 初始联合任务(练习)自我他人+积极3 40 初始联合任务自我他人+积极4 20 相反联合任务(练习)自我+积极他人5 40 相反联合任务自我+消极他人五、B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反应左键(非焦点键)右键(焦点键)1 20 部分1联合任务他人+消极自我+积极2 20 部分2联合任务自我+消极他人+积极3 20 重复14 20 重复2六、GO-NO-GO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和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辨别任务目标类别(fruit/bugs)属性类别(good/bad)2 20 联合任务1 Fruit+good(反应) 不反应(bugs+bad)3 20 联合任务2 Fruit+bad(反应)不反应(bugs+good)4 20 联合任务3 Bugs+good(反应)不反应(Fruit+bad)5 20 联合任务4 Bugs+bad(反应)不反应(Fruit+good)。

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

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

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作者:李静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1期摘要:内隐自尊概念是1995年被Greenwald等人提出,对内隐自尊的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如下:越是对内隐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外显自我可能会表现得越谦虚,但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个体对自我的无意识积极评价即内隐自尊的高低,是与其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内隐自尊;内隐联想测验;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2-0031-02一、内隐自尊的概念的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在1995年被Greenwald等人[1]提出: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表现出的一种无法通过内隐察觉的态度。

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是:一旦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人们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外显自尊还是内隐自尊都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评价,只是内隐自尊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获取,即这种自我评价倾向往往是无意识的。

内隐自尊现象表现为个体会对自我和与自我相关的客体评价过高,而对于与自我无关的客体却不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内隐自尊是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所形成的一种积极倾向的自动化状态。

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内隐自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二、内隐自尊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一)内隐自尊的功能席明静[2]通过失败反馈任务来探讨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人,抑郁患者容易受失败反馈的影响,他们内隐自尊是不稳定的。

研究同时也表明内隐自尊的稳定对于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研究表明内隐自尊的补偿效应对于焦虑的缓解起重要作用。

朱跃宗[3]对威胁情境下得自尊补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有一定环境压力的情况下,自尊威胁情境和自尊威胁刺激都会引发内隐自尊的补偿效应。

补偿效应的其目的是控制刺激和环境引起的焦虑。

而外显自尊则对自尊威胁不够敏感,相对比较稳定。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作者:苏曼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摘要: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本身具有的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国内研究者们也将IAT、GO/NO-GO联想任务、单内隐联想测验等变式广泛运用于内隐刻板印象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GO/NO-GO 联想任务;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一、内隐联想测验的不足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诸多社会认知现象涉及到评价性联想,故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等领域迅速得到运用。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纵深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出来。

由于IAT是一种相对测量,使用概念和属性的互补对,考察一目标对象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而言与某一属性的联结程度。

因此这一工具难以得出某一对象与属性的绝对联结水平,只能得出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来说某一目标对象与属性的联结程度。

此外,为目标对象寻找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困难的,尤其当只有一个目标对象可以运用到研究中时。

例如研究对民族间内隐信任态度的测量,或是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的测量等。

当研究难以配对时就难以运用IAT相对测量。

同时比较对象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内隐评价。

当意识到外显测验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等影响测验结果的局限后,内隐联想测验在刻板印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大量内隐测量发现内隐刻板现象等内隐测量结果与外显测量结果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两个层面上的态度。

如在民族偏见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关。

但相对于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因为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被试难以察觉测量的真实目的,测量结果更多真实反映个体的态度(贺雯,梁宁建,2010)。

藏族青少年对宗教的内隐态度

藏族青少年对宗教的内隐态度

藏族青少年对宗教的内隐态度?发布时间:2021-01-12T08:11:13.4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陈中雅1 周颖2? 陈国典2(通讯作者)[导读]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的范式对藏族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查对宗教行为、宗教人物、宗教圣地的内隐态度。

1.成都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都 611130;2.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都 610066摘要: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的范式对藏族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查对宗教行为、宗教人物、宗教圣地的内隐态度。

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宗教人物、宗教圣地和宗教行为三大宗教要素上均存在显著内隐积极的态度;在宗教的三大要素中,对宗教行为的内隐效应最强;在文化背景差异上,藏区大学生在宗教法事行为上的内隐态度上显著高于内地藏族大学学生,而其他宗教各要素的内隐态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藏传佛教;内隐态度;藏族大学生;单类内隐联想测验1 引言在藏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形成的藏传佛教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藏族各阶层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繁杂,但从藏族现实社会中宗教世俗化信仰而言,藏传佛教在世俗信众身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人物信仰,包括宗教传承中的佛与现实世界的活佛喇嘛;二是宗教圣地信仰,如寺庙神山圣湖等神圣的地方;三是宗教行为实践,如转经磕头等。

藏族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大多从小接受学校的科学文化主义教育,但也从小从家庭开始就接受藏传佛教文化的熏陶,同时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下还会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那么在科学文化及其它民族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的背景下,藏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的宗教态度尤其是稳定的内隐宗教态度的状况如何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瑟斯顿(Thurstone. L. L. 1927)认为态度主要是一种情感的反应,即对一定的客体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即为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测验、单类内隐测验测评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效果

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测验、单类内隐测验测评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效果

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测验、单类内隐测验测评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效果GUO Jingying;FENG Zhiyuan;YANG Xinguo;CHEN Lulu;HUANG Xiani【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18(032)012【摘要】目的:比较内隐联想测验(IAT)、简式内隐测验(BIAT)、单类内隐测验(SC-IAT)3种实验范式对大学新生内隐自杀意念的测量效果.方法:在广西大学2016级全体新生(n=6951)中选取261名学生进行IAT、BIAT和SC-IAT测评,剔除无效数据后,3组有效被试各80人.以每个实验的效应指标值(D值)为内隐自杀意念的指标值,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条目15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条目25的得分评估外显自杀意念.结果:3组的总样本和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的D值与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之间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AT 组的D值最大.SCL-90条目15、UPI条目25得分与IAT、BIAT、SC-IAT实验测量D值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BIAT和SC-IAT相比,IAT测量的效应指标最高,敏感性最好,测量大学新生内隐自杀意念的效果更好.【总页数】6页(P1034-1039)【作者】GUO Jingying;FENG Zhiyuan;YANG Xinguo;CHEN Lulu;HUANG Xian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C913.9【相关文献】1.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在多维度自我概念内隐测量中的应用 [J], 陈进;梁宁建;杨福义;杨文圣2.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评估自杀意念的有效性初探 [J], 李诚;董燕;岳俊超;侯桂芝;周晓梅3.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及与情绪预测的关系: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发现 [J], 张颖; 边玉芳4.中国人的内隐辩证自我: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测量 [J], 柏阳;彭凯平;喻丰5.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J], 晋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

ST-IAT和SC-IAT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和SC-IAT相比, ST-IAT包括一个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靶子词的初始的练 习阶段,在每个阶段有更少的靶子词数目,并且不使用反 应窗。
评价

GNAT、EAST、ST-IAT和SC-IAT等方法被统 合到内隐联想测验中,是对IAT的继承与发展。 能够被单独使用或与IAT相结合来进一步说明 内隐的社会认知。
IAT





IAT一般包括5个部分 (1)要求对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s)例证尽快地 进行辨别并按键反应(如‘E’键或‘I’键) (2)要求对靶概念词(target-concept)的例证尽 快地进行辨别并按键反应(如‘E’键或‘I’键) (3)要求对前两步中所出现的所有刺激词混合后一 个个随机呈现,把属于“我”和“好”的刺激都视为 一类并按键反应(‘I’键),把属于“非我”和“坏”的 刺激视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E’键) (4)是第二步的反转,“我”类和“非我类”刺激 的标签呈现位置互换,同时相应的反应键也互换 (5)是第三步的反转
内隐社会认知
主要内容

什么是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一 什么是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 者不能回忆过去某一经验,但这一经验已经潜 在地对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Greenwald, 1995)。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包括:
1 实验性内隐自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通过实验操控建立起来自我和某些事物的联 系,并由此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积极评价的效应。 (1)说服中的角色扮演:由角色扮演所导致 的某种偏好倾向。 (2)单纯所有权(Mere Ownership):指个 体对自己直接或间接拥有的物体给予积极评价 的倾向。 (3)小群体效应:指对群体内个体的评价高 于群体外相应人员的评价的倾向。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一、本文概述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特定对象或概念的内隐态度。

自其诞生以来,IAT因其独特的非自我报告特性,即能够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揭示其真实态度,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检验,才能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内隐联想测验的信度、效度及其背后的原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点。

随后,文章将重点探讨内隐联想测验的信度问题,包括其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等,分析影响信度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测验的稳定性。

在效度方面,文章将关注内隐联想测验的构念效度、预测效度等,通过对比研究验证其在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深入挖掘内隐联想测验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探讨其与传统显性测验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其在揭示个体内隐态度方面的独特优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的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望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进一步推动内隐联想测验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内隐态度或内隐偏见的心理学实验方法。

它基于认知心理学中的联结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结构是由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结形成的,这些联结强度决定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测量个体对两个概念(如自我和积极评价词汇)之间的联结强度,来推断其内隐态度或偏见。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快速的分类任务,这些任务要求他们将特定的刺激(如词汇、图片等)归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大学生相亲的内隐与外显态度研究_王睿

大学生相亲的内隐与外显态度研究_王睿

青春岁月大学生相亲的内隐与外显态度研究12□ 王 睿,周伟伟(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2、罗湖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大学生的内隐相亲态度,并利用问卷来考察大学生对相亲的外显态度。

通过对相亲的外显态度以及其内隐态度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相亲态度达到一个整体的认识。

结果发现,年级与是否愿意相亲、是否降低相亲标准的外显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恋爱状况也影响相亲态度。

但在内隐态度上,年级、恋爱状况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相亲;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态度;外显态度(2)内隐测验。

本文采用E-prime1.1软件,让被试对褒贬词一、背景汇进行判定,记录反应时间,反应键设定为“F”键与“J”键。

相亲,中国传统婚礼礼节之一,亦称相门户、对看。

20世纪整个实验包括了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相容任务让被试对积极初,现代化思想冲击着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根基,也掀起了青年词按F,相亲+消极词按J,不相容任务让被试对相亲+积极词按F,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狂潮。

因此,相亲也随着婚姻自消极词按J。

实验练习阶段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各进行24次,正由的浪潮有所消减。

2010年以后,相亲热潮伴随着新的模式卷土式实验阶段各48次。

重来,相亲节目以一种娱乐新潮、蓄意策划的风格形式,迅速赢5、数据分析得高份额的收视率。

社会学视觉下的相亲热中认为电视相亲热既采用Karpinski等2006年在研究中所使用的SC-IAT分数计算方为当代未婚青年的婚恋交友提供了新型的平台、增强了电视娱乐法。

反应时高于10000ms,低于350ms的实验删除。

对于错误反应性、促进了公众的思想解放,也存在过度供给、误导电视观众、的反应时进行修改,将其替换成其所属组块的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引起浮躁文化泛滥等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对女性的态度为例,来说明SC-IAT的设计程序
反应
组块 1 2 3 4 刺激数 24 72 24 72 功能 练习 测验 练习 测验
按左键的词
积极的+女性 积极的+女性 积极的 积极的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消极的 消极的+女性 消极的+女性
• 女性SC-IAT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由24个练习测验和紧接着的72个试 验测(24个测验为一块,共3块)验组成。 • 在第一个阶段(女性+积极的词),将女性的词语和积极的词分类在左键上, 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为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 和消极的词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7:7:10 的比率呈现,以至于有 58%的正确反应在左键上,42%的正确反应在右键上。 • 在第二个阶段(女性+消极的词),积极的词被分类在左键上,女性的词语 和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以7:10:7 的比率呈现,以至于有42%的正确反应在左键上,58%的正确反应在右键上。
• 内隐效应分析
1. 将所有被试的相容任务反应时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进行 比较,并作配对t 检验,结果见表2。不论是男生还是女 生,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都显著高于相容任务反应时, 说明内隐效应显著,并且大学生在内隐层面对身边群体 是认同的。
2. 分别计算D 分数,男生的D 分数为0.317,女生的D 分数为 0.343,两者差异t 检验值为0.284,P>0.05。
• 信度分析 1. 根据Karpinski 的SC-IAT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计算方法,将每位被试的测试数据按奇偶 分成两部分(比如相容任务中48 个测试就 分成2 个24 次),分别计算相容任务与不 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并求二者的差值 。这样每位被试就有两个差值。
2. 将所有被试的两个差值计算相关系数。 Spearman-Brown 校正后的相关系数r=0.61 ,P<0.05。
• SC-IAT由两个阶段组成: 练习阶段:24个练习 测验阶段:72个测验(24个测验为一块,共3块)
• 反应窗 SC-IAT实验中,靶子词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前一直呈现在 屏幕上,或者呈现1500ms。如果被试在1500ms之内不能做 出反应,一个“请更快回答”的提醒将出现500ms。 这个1500ms的反应窗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有助于减少 被试在任务中从事控制性加工步骤2 为相容任务,步骤4 为不相容 任务。 用步骤4 的平均反应时(包含已将错误反应修改后的反应时) 减去步骤2 的平均反应时(包含已将错误反应修改后的反应时), 再除以所有正确反应(不包含原先错误反应)的反应时的标准 差即为D分数。 所得到的D 分数越大,则在内隐上对大学生群体越 认同。
• SC-IAT的优势 采用SC-IAT 实验能够对某单一对象的内隐 态度进行测量,像本研究中的态度对象“群 体”,很难找到另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概念词 , 因此使用经典IAT将不能对大学生内隐群体 认同进行测量。 在心理学中,对事物相对态度的内隐研 究固然需要,但对事物整体态度的内隐研究 也是非常必要的。SC-IAT测量是被试对“群体 ”这一对象的整体态度,这种态度源于生活 中与身边群体的长期接触而产生的,而不是 相对态度。
• 只使用了各48 次实验,而没有采用Karpinski 的各72 次实验。 其理由是:在我国大学生的实验教学当中发现,在电脑上操作的 实验虽然很方便,但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感。尤其是类似IAT 的实 验,屏幕只会呈现单调的词汇或图片,如果实验次数增多,学生 就会因乏味而胡乱操作,影响实验信效度。
• 为防止反应偏差,相容任务中,代表“群体”的词 、“开心”的词和“不开心”的词按照1:1:2 的频率 出现,使得左右按键的比率各50%;不相容任务中 ,代表“开心”的词、“群体”的词和“不开心” 的词按照2:1:1 的频率出现,使得左右按键的比率各 50%。 • 被试在归类任务中会给予及时反馈。判断正确会在 屏幕中央出现绿色的“√”,持续200ms,如果判断 错误会在屏幕中央出现红色的“×”,持续200ms。
SC-IAT分数计算
采用Karpinski 等2006 年在研究中所使用的SCIAT 分数计算方法。 1. 反应时高于10000ms,低于350ms 的实验删除 。 2. 对于错误反应的反应时进行修改, 将其替换 成其所属组块的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加上 400ms 的惩罚。 3. 计算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之 差,再除以所有正确反应的反应时的标准差 ,所得数值叫作D 分数,用该D 分数来代表内 隐效应。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
• ST-IAT是Wigboldus提出的对于内隐联想测验 的又一个修正版本,目的也是为了测量单一 目标类别的内隐评价联想。 • ST-IAT虽然结合了IAT和SC-IAT的特点,但和SCIAT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只有较小的程序上的 差异。
• 和SC-IAT相比,ST-IAT包括一个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靶子词的初始练习阶段,在每个阶段有更少的靶子 词数目,并且不使用反应窗。 • 基于ST-IAT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练习,后四个阶段是测验。最后将后四个阶段测验 任务得到的所有反应时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和分 析。
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SA-IAT)
• SA-IAT也是Penke,Eichstaedt和Asendorpf于 2006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的一种修正方 案,它借鉴了ST-IAT的思想,但是选择的不是 单类目标概念,而是选择使用单类属性概念
1 24 练习 积极的+女性
• SC-IAT的信度 • 在SC-IAT中,Karpinski通过三个不同的态度对象研究(对碳酸 饮料的偏好、自尊水平、对种族的态度),测得SC-IAT的内部一 致性是合理的,信度系数的范围是从0.55到0.85,平均信度系数 为0.69。 • 这些信度系数和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IAT的内部一致性是相似的, IAT的信度系数的范围是从0.58到0.82,平均信度系数为0.73。 这与在以前的研究中从IAT观测到的内部一致性也是相似的。 • 另外,Karpinski还通过对女性态度的研究,测查了SC-IAT在伪 造或自我陈述关注时的易感性。发现当被试试图在SC-IAT上自我 呈现一种态度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会产生高错误率。一旦具有 大错误率的被试从样本中除去,将只存在小的,不显著的自我陈 述结果(d = 0.24)。这些结果和早先的对IAT的研究相一致,表 明在SC-IAT上也可能存在小的伪造或自我陈述的结果。总的来说, 这些发现为SC-IAT作为一种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提 供了强大的证据。
• 在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上,较高的IAT效应可能是因为被试对两类 态度目标分别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态度,但也可能对两者都是积极 的或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是程度不同。这样就会出现解释的多种 可能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获得关于被试态度的可靠信息。
仪 态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 SC-IAT是Karpinski和Lytle针对内隐联 想测验的不足而进行的一种修正, 用来测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 结强度。 • SC-IAT被修正后能够用来对内隐刻 板印象和内隐社会认知的其他方面 进行测量。如对内隐性别态度、性 别同一性和自尊的测量。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SC-IAT
Bread PPT
应用心理学
内隐联想测验(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
• 不足: • 在测量对象上,IAT仅能测量联想的互补对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不 是单个联想的绝对强度。所以对于只测量单一对象的内隐态度, IAT将无法解决。比如:研究者想测量被试对股票的内隐态度时, 很难找到互补的对象,这时经典IAT无法实现。即使找到互补的概 念词,所得出的仅仅是相对态度,研究者并不知道被试对其中每 个对象的具体态度。
• 靶子词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前一直呈现在屏幕上,或者呈现 1500ms。如果被试在1500ms 之内不能做出反应,一个“请 更快回答”的提醒将出现500ms。 • 这个1500ms的反应窗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可以减少被试在任 务中从事控制性加工的可能性。
IAT和SC-IAT的程序比较
IAT(测量女性和男性) 组 刺 块 激 数 1 2 3 4 5 6 7 30 30 30 30 30 30 30 功能 反应 按左键的词 练习 练习 练习 测验 练习 练习 测验 积极的 女性 积极的+女性 积极的+女性 男性 积极的+男性 积极的+男性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男性 消极的+男性 消极的+男性 女性 消极的+女性 消极的+女性 4 72 测验 积极的 消极的+女性 3 24 练习 积极的 消极的+女性 2 72 测验 积极的+女性 消极的 SC-IAT(只测女性) 组 刺 功能 块 激 数 反应 按左键的词 按右键的词 消极的
大学生内隐群体认同的单类内隐 联想测验(SC-IAT)
• 概念词:群体
代表“群体”的词有:校园、班级、寝室、同学、朋友、伙伴。
• 属性词:开心、不开心
代表“开心”的词有:开心、幸福、美好、真诚、友好、和谐。 代表“不开心”的词有:冲突、妒忌、争吵、喧闹、猜疑、歧视。
• 练习阶段不记录实验结果,测试阶段记录实验结 果。 • 步骤2 和步骤4 分别作了48 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