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版

合集下载

人工耳蜗的使用要求

人工耳蜗的使用要求

人工耳蜗的使用要求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用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

使用人工耳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日常护理:要防止对耳蜗植入部位的直接撞击,头部避免外伤;
及时治疗耳科和局部的感染;耳蜗的言语处理器、麦克风需要防潮、防静电、防摔;电池和导线需要定期更换,体外机部分要定期清洁和保养。

2.环境要求:避免接触强磁场,安检和飞机起降时应关闭言语处理
器;当睡觉或不需配戴设备时,需将装置摘下放入干燥包或箱内进行储存;长期不用或电池电量耗尽时,要将电池取出。

3.活动注意:儿童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玩滑梯或从事需要身体和其他
物体产生大量摩擦的活动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可能会导致人工耳蜗程序丢失或错乱。

可以在早上佩戴人工耳蜗体外机前或其他需要触摸体外机时,先用手接触一下导电金属物体,以提前释放静电。

4.调试和康复:人工耳蜗植入后一个月开机,开机后需要定期调试,
并强化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这样做可以使患者从开始听到声音、接受声音,逐渐到达到接近正常或者正常的听力,使听力语言发育能力逐渐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更多关于人工耳蜗使用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由于耳蜗与前庭在解剖结构上的密切关系,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 ,CI)可能影响患者的前庭功能,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对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四项平衡试验的结果提示大多数成人CI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平衡障碍。

远期并发症可能发生于前庭未完全发育的幼儿,双侧前庭功能障碍会延迟运动技能的获得,因其尚未发展运动及平衡能力,将导致其以后的空间感降低和自我认知缺失。

因此,研究CI 术后前庭功能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CI术后引起前庭功能变化的时间、人群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CI 术前、术后前庭功能的评估方法、前庭康复规律,探究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及相应诊治策略的选择。

一、CI植入术后时间长短对前庭功能影响研究表明术前即存在以及术后短期出现的前庭功能降低在CI术后均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获得改善。

术后出现的晚期前庭功能下降,予以前庭康复治疗后前庭功能同样会获得改善。

Jeong Hun Jang对65例术前前庭功能检查正常的患者在CI术后3、6个月时复测前庭功能,发现3个月时有5例患者植入侧前庭功能较非植入侧降低,6 个月时复查这5 例患者植入侧前庭功能与非植入侧无明显差别。

Abdelghaffar 等对45 例年龄5-6岁,术前存在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不良的儿童分别在术前、人工耳蜗开机后1月、12月、24月进行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测试,开机1 月后患者前庭功能未出现明显变化,12 月后22% 的患者术侧水平半规管功能改善,24 月后42% 的患者术侧水平半规管功能改善。

Mauricio GN对25 例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发生延迟型前庭症状的时间范围为2月-10年。

在发生前庭症状后均对其定期前庭康复治疗,患者均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好转,80% 患者获得痊愈。

人工耳蜗植入概要

人工耳蜗植入概要

6.检查电极 打开人工耳蜗包装取出本装置,检
查一下确定无损坏的迹象
7.插入电极组
捏住接收/刺激器,小心的用镊子
或鳄嘴钳夹住保护套的末端,使其
与电极组脱离。注意不要压迫和拉
长电极组。在插入之前,调整电极 组,使其弯曲部分适合耳蜗的螺旋
用电极爪或一个细的吸引器头的一侧引导 电极组尖端进入耳蜗上打的孔。为了进入 后鼓室探查术的开口,需要将电极组对着 鼓阶底部的方向。在插入中使半环电极向 着蜗轴方向是相当重要的。在用手将电极 向里送的同时,用电极爪在电极组的凸面
性别:男 144 例,女 124

术前听力学评估
刘××,男, 3 岁,语前聋,双耳极重度听力损 失,助听听阈有两个频率进入香焦图。 ① 声场测试 ②配戴助听器前言语识别率为0,配戴后为10% ③ 耳声发射均未引出 ④ 声导抗测试:左耳为C型,右耳为B型 ⑤ ABR在130 dB无反应,40 HzAERP 测试 显示为双耳硬化,左耳手术。
电极埋植在一名因胆脂瘤全聋病人
的听神经上。使用换能器后病人能 够感知背景声,识别言语的节律。
这一实验开创了人类用电刺激方法
治疗耳聋的新纪元
1964年,Dogle通过鼓岬开窗术
将电极植入一先天性聋成人。该
病人能辨别音乐和言语的节奏, 还能区分男女声
1966年,Simmons首次使用多道电极。 他将6导电极束直接植入在一60多岁男病 人的蜗轴内进行电刺激研究。a.电刺激动 态范围很窄,只有15-20 dB,b.高调识别 最高400-500 Hz。c.多导电极可分别兴奋 不同的神经纤维组,而且在高强度时才出 现导间干扰
我国聋人2100万 7岁以下语前聋80万
每年新增3万人 植入手术1000多例

突发性耳聋和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和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明日全身麻醉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抗菌药物 □ 术前准备 □ 其他特殊医嘱
□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要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方案并开始用药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 三级护理
□ 其他医嘱
□ 饮食
□ 除了降纤药视血液检查结果决定用药
外,其他药物治疗可在入院当天进行。
激素治疗为首选,同时视病人听力损失
的严重程度采用 2-3 种药物搭配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H90.3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 聋疾病编码。 2.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者(ICD-9-CM-3:20.96-20.98)。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 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 A. 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 B. 言语测听:言语察觉阈和言语识别阈; C. 声导抗测定; D. 听性脑干反应; E. 40Hz 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F. 耳声发射。 (6)影像学检查:颞骨薄层 CT 扫描和内耳磁共振。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人工耳蜗植入概述 02. 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护理 03. 人工耳蜗植入的常见问题及
处理
04. 人工耳蜗植入的展望
1
人工耳蜗植入概 述
植入原理
利用植入体将声音信号 转换成电信号
植入体包括体外部分和 体内部分
体内部分包括接收线圈、 刺激器和电极
电信号通过电极刺激听 神经产生听觉
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 言语处理器和发射线圈
4
人工耳蜗植入的 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植入方式:微 创植入,减少 手术创伤
01
信号处理:提 高信号处理能 力,提高声音 清晰度
03
远程监测:实 现远程监测, 提高术后护理 效果
05
02
材料改进:使 用生物相容性 更好的材料, 降低排异反应
04
智能化:实现 自动调节,提 高佩戴舒适度
护理需求变化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 发展,护理需求将更加个 性化和精细化。
02
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04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抗感 染治疗、听力康复训练等
2
人工耳蜗植入后 的护理
术后注意事项
0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03
定期检查植入体,确保 正常工作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熬夜、酗酒等不良行为
02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植 入体移位
04
避免接触强磁场,防止 植入体损坏
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教育 4
和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听力改善有助
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3
提高生活质量。
听力改善:人工耳蜗植入
1 后,患者听力得到显著改
善,提高了生活质量。

人工耳蜗使用说明

人工耳蜗使用说明

人工耳蜗使用说明你知道吗?人工耳蜗其实就像是一只聪明的小耳朵,能帮那些听力受损的小伙伴重新听到世界的声音!想象一下,原本一片寂静,突然间就能听见周围的一切,真是太神奇了!人工耳蜗虽然小巧,却不是随便插上就能立即听清楚的。

它有点像是一部高科技的耳朵助手,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毕竟耳朵和大脑的“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佩戴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它的使用说明。

你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哎,拿到手就能用了”,结果往往是小问题不断。

所以,人工耳蜗可不是像耳机那样,随便戴上去就能立刻听清楚。

它需要经过专业的调试,确保每个人的听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如果你觉得刚开始没那么灵敏,别急,慢慢调,调得对了,就能听得特别清楚,甚至能听到你都没意识到的声音!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佩戴人工耳蜗的第一个小秘诀就是——适应期。

嗯,这就像是你第一次穿上新鞋子,刚开始肯定不舒服。

刚开始你可能觉得耳朵里好像被塞了个啥东西,或者有点头晕,甚至感觉耳朵堵了。

别怕,放心,过几天就会好,慢慢地,你会发现,人工耳蜗和你的耳朵越来越合拍,它会帮你恢复听力,让你重新找到“音符”的感觉。

你需要定期去医院做“调音”。

哈哈,别笑,调音这事儿真的很重要哦。

因为耳朵的敏感度不同,每个人对声音的需求也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声音大一点,有的人就喜欢柔和一点。

要记得调整得当,才能避免让耳朵不舒服。

比如有时候声音可能太强了,听起来像是在雷雨天的风暴中走路,感觉不太舒服。

所以,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去做调试,调到适合你自己的“音量”就好啦。

说到护理,哎呀,人工耳蜗的清洁工作也得好好做。

你可得小心它呀,别让它受潮、弄脏了。

这不是为了“伪装”,而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工作。

如果你不小心弄湿了它,可能会影响它的效果哦!记得每天检查一下设备,看看有没有灰尘,保持干净,确保它能一直正常工作。

毕竟,好的耳朵助手,得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嘛。

说实话,人工耳蜗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贴心”!它可以让你重新感受世界的声音,比如鸟叫声、汽车声、甚至小狗的“汪汪”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人工耳蜗手术方法?

人工耳蜗手术方法?

人工耳蜗手术方法?在生活中有一些朋友先天可能耳朵的听力就有一些问题,对一些小孩子来说,那么进行一些人工耳蜗的手术就可以帮助恢复听力。

可能大家对这种手术的过程比较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就为大家详细的来介绍一下做人工耳蜗手术的一些方法。

如果您打算尝试这样的手术不妨来了解一下吧!手术方法1、耳后弧形切口,弧形中点离耳后皱纹线1.5cm,皮瓣翻起向前,作肌骨膜瓣,用两拉钩上下牵开。

2、用电钻开放乳突皮质及磨除其内气房,至乳突天盖及乙状窦前骨板显露为止,确认鼓窦、水平半规管和砧骨窝。

将外耳道后壁尽可能磨薄。

在相当砧骨窝底,面神经骨管垂直段之前开放后鼓室后壁,深达面神经隐窝。

面神经骨管尽量磨薄,但勿去除骨壁或损伤面神经鞘膜。

用电钻扩大后鼓室后壁,在将近鼓沟时,可见骨管内的鼓索神经。

骨质去除范围限于鼓索神经内侧,否则将破坏外耳道后壁,于手术不仅无助,而且与外耳道沟通,易罹感染。

3、从后鼓室进路窥入鼓室,由上而下可见面神经水平段、砧骨长突、豆状突、镫骨肌肌腱和镫骨。

继续向下扩大,可清晰见到圆窗龛缘和大部分圆窗膜。

展开的耳蜗4、若圆窗龛缘突起过高,圆窗膜隐匿于下,不能直接窥得。

圆窗膜水平倾前,呈暗蓝色,与术者视线不相垂直。

如将病人头部放低或旋动显微镜角度向上,就有可能使视线与膜平面接近垂直。

这样观察龛内窗膜更加清楚。

如果圆窗龛沿隆起较高,遮住整个圆窗膜,可用金刚石微钻磨除龛沿。

轻推镫骨头,可见窗膜微动或膜上反射光点闪变,少数病人的圆窗膜上覆有肥厚粘膜,透明性较差不出现暗蓝色泽,而与邻近粘膜同色,但这并不妨碍定位。

如圆窗膜上的光点闪变消失,很大可能是圆窗有骨性闭锁或存在阶内阻塞性病变,圆窗骨性闭锁可用金刚石微钻头向鼓岬方向渐渐磨薄,也就是循耳蜗基旋外壁开窗。

5、移去上把固定拉铯,延长弧形切口,作反弧形切口。

翻起皮瓣,在颞肌上作垂直切口,切口位置在耳廓附着缘上端后方2.5-3.0cm.接收器盒的位置尽可能靠前,但不能及耳廓附着缘,太前会使耳廓位于接收器盒上,妨碍接收器盒与发射头的对位耦合。

人工耳蜗工作原理

人工耳蜗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人工耳蜗是一种在内耳中植入的电子设备,用于恢复严重听力丧失的患者的听觉功能。

它通过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直接刺激内耳神经,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声音。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采集、信号处理、电极刺激等方面。

正文内容:1.声音采集:麦克风:人工耳蜗外部设有一个或多个麦克风,用于捕捉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语音处理器:语音处理器将麦克风捕捉到的声音转化为数字信号。

经皮传输:数字信号通过皮肤传输到人工耳蜗植入体内。

2.信号处理:模数转换:数字信号首先被转换为模拟电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

声音解析:人工耳蜗中的处理器将声音信号解析为不同频率的信号。

频率编码:每个频率对应着一个电极,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将相应频率的信号传递给相应的电极。

3.电极刺激:神经电刺激:每个电极都直接刺激内耳神经,通过电流刺激神经传递声音信息。

声音感知:内耳神经将电刺激转化为感知声音的信号,传达到大脑中的听觉中枢。

神经适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对电刺激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4.手术植入:外部部分:在手术中,人工耳蜗的外部部分被植入到头部后部的骨骼中,主要包括麦克风和语音处理器。

内部部分:内部部分则通过手术将电极组植入内耳,与内耳神经相连。

5.应用与优势:应用范围:人工耳蜗主要应用于严重听力丧失的患者,包括先天性听障、耳蜗损伤等。

优势:相比传统的助听器,人工耳蜗具有更高的音质和更广泛的频率响应范围;能够激活丧失的听觉神经,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总结: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基于声音采集、信号处理和电极刺激,通过植入内耳神经,使听力丧失的患者能够感知声音。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优势明显,为严重听力丧失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耳蜗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2013)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在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指南。

我们在 2003 版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指南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国的人工耳蜗植人工作,提高整体治疗康复效果。

人工耳蜗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医师、听力学家、言语病理学家、言语治疗师、康复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家长等共同组成人工耳蜗植入小组,协同开展工作。

适应证的选择一、患者的选择标准人工耳蜗植入主要用于治疗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适应证的选择1.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植入年龄通常为 12 个月 -6 岁。

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但要特别预防麻醉意外、失血过多、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目前不建议为 6 个月以下的患儿植人人工耳蜗,但脑膜炎导致的耳聋因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

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经综合听力学评估,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 3 -6 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

③无手术禁忌证。

④监护人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⑤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2.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

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③无手术禁忌证。

④植入者本人和/或监护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二、手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内耳严重畸形,例如 Michel 畸形;听神经缺如或中断;中耳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

2.相对禁忌证:癫痫频繁发作不能控制;严重精神、智力、行为及心理障碍,无法配合听觉言语训练。

三、特殊情况人工耳蜗植入临床实践的指导性建议1.脑白质病变:又称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组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病变,其特点为中枢白质的髓鞘发育异常或弥漫性损害。

如果 MRI 发现有脑白质病变,需进行智力、神经系统体征及 MRI 复查。

如果智力、运动发育无倒退,除听力、言语外其他系统功能基本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锥体束征或者体征无变化,MRI 脑白质病变区无高信号(DWI 像);动态观察(间隔大于 6 个月)病变无扩大,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2.听神经病(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性耳聋,为内毛细胞、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导致的听力障碍。

听力学检测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耳声发射 (OAE) 和/或耳蜗微音电位 (CM) 正常而听性脑干反应 (ABR) 缺失或严重异常。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对多数听神经病患者改善听觉有效,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或者效果较差,因此术前必须告知患者和/或监护人相关风险。

3.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植入可以改善声源定位功能、安静和背景噪声下的言语理解能力,有助于获得更自然的声音感受,促进听觉言语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可以选择双侧同时植入或顺序植入,顺序植入两次手术间隔越短,越有利于术后言语康复。

4.具有残余听力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具有残余听力者,尤其是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者适合采取保留残余听力的电极植入方式,术后可以选择声电联合刺激模式,但术前须告知患者和/或监护人术后残余听力有下降或丧失的风险。

5.内耳结构异常者的人工耳蜗植入:与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内耳结构异常包括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良、耳蜗骨化、内听道狭窄等,多数患者可施行人工耳蜗植入,但术前应组织病例讨论,术中谨慎处理,推荐使用面神经监测。

术后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6.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如果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可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

一期手术是指在根治中耳乳突病灶、鼓膜修补(或乳突腔自体组织填塞和外耳道封闭)的同时行人工耳蜗植入;分期手术是指先行病灶清除、修复鼓膜穿孔或封闭外耳道,3 -6 个月后再行人工耳蜗植入。

术前评估一、病史采集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可能的发病原因。

耳科病史重点放在听力损失的病因和发病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既往史、听力损失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和其他病因(如癫痫和精神状况等)。

听力损失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生产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

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言语 - 语言能力(如发音清晰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以及改善交流的愿望。

二、耳部检查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等。

三、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一)检查项目1.纯音测听:包括气导和骨导阈值;6 岁及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

2.声导抗:包括鼓室图和镫骨肌反射。

3.听觉诱发电位:包括 ABR、40 Hz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以及耳蜗微音电位检查。

4.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5.言语测听:可分为言语识别率和言语识别阈测试,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言语认知水平选用适宜的开放式和/或闭合式言语测试材料(附件 1)。

6.助听效果评估:助听器优化选配后的助听听阈测试和/或言语识别测试。

7.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且能配合检查者)。

8.鼓岬电刺激试验(必要时)。

(二)听力学入选标准1.语前聋患者:需进行主观和客观综合听力学评估。

客观听力学评估:短声 ABR 反应阈值 >90 dBnHL,40 Hz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1 kHz 以下反应阈值 > 100 dBnHL,听性稳态反应 2 kHz 及以上频率阈值 >90 dBnHL; 耳声发射双耳均未通过(听神经病患者除外)。

主观听力学评估:行为测听裸耳平均阈值 >80dBHL; 助听听阈 2 kHz 以上频率 >50dBHL; 助听后言语识别率(闭合式双音节词)得分≤70%,对于不能配合言语测听者,经行为观察确认其不能从助听器中获益。

2.语后聋患者:双耳纯音气导平均听阈 >80 dBHL 的极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后听力较佳耳的开放短句识别率 <70% 的重度听力损失。

3.残余听力:低频听力较好,但 2 kHz 及以上频率听阈 >80 dBHL,配戴助听器不能满足交流需要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检测不到任何残余听力的患者,应向本人或监护人说明术后听觉康复效果欠佳的风险。

四、影像学评估常规行颞骨薄层 CT 扫描、内耳及颅脑 MRI,必要时行耳蜗三维重建。

五、言语.语言能力评估对有一定语言经验或能力的患者,可做言语.语言能力评估,包括言语清晰度、理解能力、语法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小于 3 岁、无法配合的婴幼儿可采用“亲子游戏”录像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估。

六、儿童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3 岁以上儿童可选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中国聋人常模修订版),3 岁以下儿童可选用格雷费斯心理发育行为测查量表 (中国婴幼儿精神发育量表,MDSCI)。

对疑有精神智力发育迟缓(希 - 内学习能力评估智商 <67 分,格雷费斯测验精神发育商 <70 分)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患儿,建议到专业机构行进一步观察、诊断和鉴定。

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自闭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儿,应向家长讲明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术后康复带来的困难,帮助家长建立客观合理的心理期望值。

七、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

八、家庭和康复条件评估术前应该使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以及教师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期望值,并对语前聋患儿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及康复地点的选择做好准备,合理进行科学的康复安置。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一、对手术医师的要求手术医师应该具备较丰富的中耳乳突显微手术经验并参加过系统的人工耳蜗手术专业培训,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0 例以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二、对手术室及基本设备的要求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无菌手术条件,具备手术显微镜、耳科电钻等相关设备。

三、术前准备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和听力师进行,需使患者和/或监护人充分了解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并发症,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附件 2)。

人工耳蜗植人手术属Ⅱ类切口,围手术期应常规使用抗生素,手术准备、全身麻醉准备和术前用药同其他手术。

四、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常规采用耳后切口、经乳突面隐窝人路、耳蜗开窗或圆窗进路,具体操作可按照各类型人工耳蜗装置的相关要求执行。

五、术中监测根据所使用的人工耳蜗装置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电诱发神经反应测试,以了解电极的完整性和听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

六、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判断电极位置,余同一般耳科手术。

七、手术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味觉异常、眩晕、耳鸣、面肌抽搐或疼痛、感染、头皮血肿、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脑膜炎、颅内血肿、植人体移位或脱出、皮瓣坏死等,应根据相应情况积极处理。

八、开机和调试通常术后 1-4 周开机,一般开机后的第 1 个月内调机 1-2 次,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时间,待听力稳定后适当延长调试间隔,最终 1 年调机 1 次。

开机和调试方法及步骤可按照各产品的技术要求执行。

如果对侧耳可从助听器获益,建议尽早验配助听器。

对调机听力师的要求:应具备良好的听力学和人工耳蜗基础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

婴幼儿的调试应由有经验的听力师完成。

九、手术效果评估手术成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愈合良好;②影像学检查,电极植入位置正确;③开机和调试后患者有主观或客观的听性反应。

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人工耳蜗植人者术后必须进行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通过科学有效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培建和完善其感知性倾听、辨析性倾听、理解性倾听的能力,促进其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语前聋患者需要制定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方案,在注重昕语技能培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听语习惯,提高听觉言语交流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语后聋患者则着重进行听觉适应性及言语识别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