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与水的接触或作用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河口、湖泊、池塘和沿海滩涂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服务提供者。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湿地资源状况,本次调查了地的湿地资源情况。

二、调查目的1.了解湿地类型和范围;2.调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3.调查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4.研究湿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首先对湿地进行了分类和范围划定的初步分析,然后通过现场考察和采样等方式进行具体调查。

调查的重点包括湿地类型、水质状况、植被分布、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

1.湿地类型和范围经过实地勘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确定调查区域内存在河口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其中河口湿地分布较广,面积约占调查区域湿地总面积的70%。

2.湿地水质状况通过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发现湿地水质以中等水平为主。

其中部分河口湿地水质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可能是周边工业及农业活动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3.植被分布通过植被抽样和统计,发现湿地植被种类丰富,主要分布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4.动物种类和数量通过鸟类调查和捕捉鱼类等方式,发现湿地内鸟类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主要鸟类目。

同时还发现了多种鱼类和两栖类等。

5.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调查发现,湿地周边存在农田灌溉、河流治理和旅游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湿地的水质、生境和物种多样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湿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1.特点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湿地类型和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问题存在部分湿地水质污染的问题,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湿地的污染;2.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规划,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4.提倡可持续旅游,加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21.04.09•【字号】京绿办发〔2021〕99号•【施行日期】2021.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市公园管理中心,各区园林绿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1年4月9日2021年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要点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全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贯彻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为核心,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规范管理、强化监管、提升水平,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一、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质量1.制定湿地保护修复行动计划。

依据《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北京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的相关任务和要求,明确保护修复工作目标、内容、重点项目以及时序。

2.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

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聚焦集雨型小微湿地建设,以温榆河公园、沙河湿地公园、康西森林湿地公园等为重点,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计划全年恢复湿地1000公顷,优化完善"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布局。

3.推进湿地分级分类管理。

湿地公园年度监测报告

湿地公园年度监测报告

湿地公园年度监测报告1. 引言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为丰富和复杂的一种环境类型,湿地公园作为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生态多样性、水资源管理和气候调节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年度监测,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2. 监测内容本次监测主要包括水质状况、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种群以及游客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状况和环境变化。

2.1 水质监测水质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湿地公园的健康运作和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有着重要影响。

本次监测通过取样分析,监测湿地公园的水体pH值、溶解氧浓度、硝酸盐、磷酸盐等常规指标,以评估水质状况和寻找潜在的污染源。

2.2 植被覆盖率监测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公园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对植被类型和覆盖率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植被的演替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 野生动物种群监测湿地公园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摄像机、诱捕器等设备,对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并记录物种多样性、数量和行为等信息。

2.4 游客活动监测湿地公园作为旅游景区,游客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游客数量和活动内容的监测,可以评估游客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3. 监测结果3.1 水质监测结果根据本次水质监测,湿地公园的水质总体良好,pH值在6.5-7.5的范围内,溶解氧浓度在6-8mg/L,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但在局部区域,发现了微量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推测可能是周边工业污染对湿地公园的影响。

3.2 植被覆盖率监测结果经过一年的监测,湿地公园的植被总体稳定。

湿地公园以蓝莓灌丛、芦苇和菱角为主要植被类型,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然而,部分湿地面积的植被覆盖率出现了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野生动物过度放牧和游客踩踏造成的。

《2024年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范文

《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篇一一、引言北京陶然亭公园作为北京市内一处具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公园,其野生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种类、分布及生长状况,探讨其应用价值,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陶然亭公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公园的整体布局和地被植物的分布情况;其次,采集代表性样地的地被植物样本,进行分类和鉴定;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地被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二)调查内容1. 地被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2. 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环境、生长速度、抗逆性等;3. 地被植物的花期、果期等生物学特性;4. 地被植物在公园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景观构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地被植物种类与分布经过调查,陶然亭公园的野生地被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藤本植物等。

其中,草本植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在公园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有的分布在湖岸、湿地等水域环境,有的分布在林下、草坪等陆地环境。

(二)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调查发现,陶然亭公园的地被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多数植物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强的抗逆性。

同时,地被植物的花期、果期等生物学特性也各具特色,为公园的景观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地被植物的应用价值1. 景观构建:地被植物在公园的景观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可以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2. 生态保护:地被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同时,地被植物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

四、应用建议与展望(一)应用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应用建议:1. 加强地被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况;2. 在公园的景观构建中,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3. 利用地被植物的生态特性,在公园的生态保护方面发挥其作用,如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湿地的动态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研究中。

本文将对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进行探析。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译地面上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图像来获取地物信息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湿地的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湿地类型等重要信息,从而准确检测湿地的动态变化。

在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

光学遥感所获取的图像可以用于提取湿地植被信息、水体分布和湿地边界等。

通过监测湿地植被的NDVI指数变化,可以判断湿地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类型的变化趋势。

此外,通过遥感图像中水体的反射信息,可以检测湿地水体面积和水位变化。

微波遥感则可以用于反演湿地地表高度和水体含水量等参数,进一步监测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另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确定湿地的变化趋势,评估湿地受到的压力和干扰程度。

同时,GIS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生成湿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和统计报告。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需要考虑数据准确性和时间分辨率。

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因此,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数据源,并且要进行精确的校正和配准。

同时,湿地动态变化的监测通常需要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源。

总结起来,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可以提供湿地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水体分布等重要信息。

通过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湿地动态变化的全面监测。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可以进一步量化湿地动态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北方地区湿地生态补水问题与成功指标探究

北方地区湿地生态补水问题与成功指标探究

system for the success of 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supplement are established. Finally,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supplement in the future, with a view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supplement in China.Key words northern China; ecological water replenishment; existing issues; success indicators湿地生境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最具生产力的栖息地,对其周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人类开发等因素的作用下,多处湿地出现水量减少、水质变差、面积萎缩和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北方湿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北方地区植被较少,更易出现沙漠化,且冬季发电供暖等更易导致空气质量变差,造成污染。

然而,针对北方湿地生态修复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系统性[1]。

湿地水文修复是湿地生态修复的基础和前提,而生态补水在湿地管理与调控水位流量、水质改善、水体流动性与水环境容量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备受重视。

我国湿地生态补水始于2001年,黑龙江水利部从嫩江向扎龙湿地补水4.6亿m 3,之后又陆续开展了衡水湖、白洋淀、乌梁素海、黄河三角洲湿地和永定河等生态补水工程,改善了湿地河湖的生态状况[2]。

近些年,我国生态补水量逐年增加,生态补水占全年用水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北方地区的生态补水量高于南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水机制也更加紧迫。

湿地监测的内容及程序

湿地监测的内容及程序

湿地监测的内容及程序
湿地监测是指对湿地的生物、生态、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观测和调查,以获得湿地资源的基本信息和动态变化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

湿地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湿地植被调查:对湿地中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等进行调查,了解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变化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和恢复提供数据基础。

2. 湿地动物调查:对湿地中的动物种类、数量、繁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湿地动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变化情况,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3. 湿地水文观测:监测湿地水位、水温、水质等各项指标,了解湿地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湿地土壤分析:采集湿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成分、结构、质地等参数,了解湿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土壤基础数据。

湿地监测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湿地的特点和监测目的,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内容、时间、频率等要求。

2. 选择监测站点:根据湿地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代表性地观测湿地的各个区域。

3.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计划,定期对湿地的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进行采样和观测,获得所需数据。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相
关指标和变化趋势,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湿地监测报告,详细描述湿地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湿地监测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不断监测和评估湿地的生态系统变化,以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城市规划。

本文将通过遥感监测展示北京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其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概况北京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379.08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25.99% 。

耕地面积1388.6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24%。

北京市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也导致土地需求量大,建设用地面积增长。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1.城市建设用地增加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2294.67平方千米增加到 4379.08平方千米,增加190%.其中,2005年到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32%,从2010年到2019年增加了10.8%。

这与北京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必然会增加。

2.农用地和草地减少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耕地从2458.67平方千米减少到1388.66平方千米,减少43.5%。

近十年内减少了约17%。

北京市的耕地面积减少与城市、工业、交通用地的持续扩张和不规范开发有关。

2019年草地面积146.58平方千米,比2005年减少14.2%,部分原因是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和经济用地建设。

3.绿地和湿地增加近年来,北京市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增加了城市绿化和湿地保护的力度。

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绿地面积从581.14平方千米增加到776.47平方千米,增加34%。

其中公园和绿化面积占零碎绿地总面积的83%。

湿地面积从2005年的6.95平方千米增加到了2019年的23.11平方千米,增加233.2%。

近年来北京市对重点河道展开生态修复,促进了湿地面积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1卷第6期2006年6月Vol.61,No.6June,2006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周昕薇1,2,宫辉力1,2,赵文吉1,2,李小娟1,2,宫兆宁2,张志峰2,贾萍2(1.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摘要:以1984年、1989年、1992年、1996年、1998年、2004年TM及2002年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辅以收集研究区相关资料和多年的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北京地区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及湿地开发利用情况等。

并以北京5大水系为例,用内梅罗指数法对1991年至2000年北京地区河流湿地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

结果表明:1996年和1998年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明显高于往年,分别为677.29km2和505.84km2,1998年后呈显著退化趋势,1998年到2004年,湿地水域面积减少了46%,水质也呈退化趋势,退化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人为干扰。

最后提出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湿地资源;GIS;RS;动态监测;内梅罗指数;北京地区1引言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路、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

然而,由于自然原因及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湿地被大面积开垦[3],造成了湿地生态结构的变化和某些生态功能的改变或丧失,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等[4],严重威胁到湿地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面对这一世纪性、世界性的严峻课题,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大量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湿地研究的深入。

3S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编目、湿地功能评价和湿地保护研究,尤其在湿地退化监测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深入的进展[6]。

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湿地过程研究,建立了很多有科学价值的模型,深化了机理研究,逐步完善了湿地学的方法论[4]。

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在北京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功能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目前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湿地的资源家底不清,对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湿地资源受破坏和威胁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对北京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缺乏依据,给湿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迫切收稿日期:2005-12-13;修订日期:2006-03-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3045;400471090;40571125);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6032003);北京市教委项目(KZ200410028014)[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70073045;No.40471090;No.40571125;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Beijing,No.6032003;BeijingMunicipalEducationCommision,No.KZ200410028014]作者简介:周昕薇(198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3S的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的研究。

E-mail:Summer.v@163.com通讯作者:赵文吉(1967-),河南,博士后,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E-mail:zhaowenji1215@163.com;zhwenji1215@163.com654-662页655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需要对北京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为北京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采用RS与GIS技术对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选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北京地区5大水系的水质进行评价。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5o25' ̄117o35'E、39o28' ̄41o05'N,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95mm,降水多集中在6 ̄9月。

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平原之间界线分明;北、西环山,西北为太行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山区多属中高山地形,并有延庆盆地镶嵌于北部山区之中,东北、南边与松辽大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相通。

北京地区河流水系众多,境内分布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海河流域的北运河、大清河、永定河、蓟运河、潮白河5大水系,为北京市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是北京城市饮用水重要来源之一。

北京地区建有大中小型水库85座,总库容94×108m3,大多分布在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在北京的防洪安全及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密云水库是北京第一饮用水源,处于官厅水库中上游的野鸭湖湿地则被列为市(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最大、北京唯一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7]。

此外,北京地区还分布有广泛的坑塘稻田,构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

2.2研究方法2.2.1技术路线采用专业遥感处理软件PCI对1984年至2004年间选取的7年TM及ETM影像进行处理生成遥感影像图,转为Geotiff格式。

建立湿地解译标志,用ArcGIS9.0提取出不同类型的湿地,对历年湿地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分析北京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以5大水系的水质变化为例,用内梅罗指数法对1991年到2000年间河流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分析。

2.2.2遥感影像的选取及处理(1)数据源的选取选取1984年10月、1989年9月、1992年10月、1996年5月、1998年10月和2004年9月TM影像及2002年5月E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TM影像分辨率为30m,ETM影像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m。

(2)波段的选取综合TM影像的单波段光谱信息量和各波段光谱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再参考TM图像光谱特征,选取对植被和水体反映较好的7、4、3波段进行RGB假彩色合成和分析,以获得最丰富的图像信息(ETM同)。

合成后的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和植被影像特征基本清晰,林地表现为亮绿色或者暗绿色,水体表现为深蓝色(水体较浅)和蓝黑色(水体较深),城镇表现为灰紫色。

(3)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利用1:5万地形图对RGB合成影像进行纠正:首先在整幅图像内均匀地选取地面控制点,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内。

然后采用多项式纠正模型,建立图像坐标(x,y)与其参考坐标(X,Y)之间的关系式。

最后利用立方卷积重采样将TM影像像元重采样为30m×30m,立方卷积法对边缘有所增强,既避免了采用最邻近法所带来的地物不连续性现象,又提供了比双线性内插法更清晰的图像[8]。

2.2.3北京地区湿地分类系统及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参照《湿地公约》湿地分类系统以及中国目前湿地调查和监测所采用的湿地分类系统,将北京湿地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61卷地理学报湿地两大类,其中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湿地、坑塘湿地、稻田湿地、公园湿地(即湖泊湿地)和人工水渠,天然湿地则主要是河流湿地。

处理后的影像图对水、植被信息反应明显,根据遥感影像的颜色、形状、质地、结构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立北京地区湿地遥感解译标志(表1),进行湿地类型的解译。

3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3.1北京地区湿地信息的提取依据所建立的解译标志,以生成Geotiff格式的影像图为底图,利用ArcGIS9.0提取出不同类型的湿地信息,生成专题地图,并进行叠置与统计分析。

图1显示了解译出的1996年和2002年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分布图。

图2以重要湿地官厅水库北京段和密云水库为例,进行了1996年和2002年的叠置分析。

经统计计算得出1984 ̄2004年北京地区各类型湿地面积(表2)及湿地面积变化曲线!" #$%&#$#$#$’() *+ ,-(./( 01()23 4567 -8(.9-:; <=>? ()>2 -(.,-( ()@A23 4567 -(.,8( ()23 -( ()@A23 -( ()@A23 ;B CD EFG.HI JKL9(!" (MN )O EFPO EHI PQRSTUO EHIV . TUO EHI QWXPTUO EHI PVYB .表1北京地区湿地遥感解译标志Tab.1InterpretablesymbolsofBeijingwetlandresources图11996年和2002年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分布图Fig.1ThewetlandresourcedistributionmapsofBeijingin1996and2002656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图3)。

3.2湿地水资源量变化分析图3表明,北京地区各类湿地组成中,总体上水库湿地面积最大,其次是坑塘稻田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水渠和公园湿地的面积则相对较小。

1996年前,湿地总面积呈上升趋势,1996年和1998年湿地面积明显高于往年,总面积分别为677.29km2、505.84km2。

从1998年以来,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呈现显著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湿地的水域面积显著减少,到2004年,湿地总面积为273.11km2,比1998年减少了46%。

除1996年和2002年,其余年份遥感影像获取季节均在汛期后,具有可比性,1996年和2002年也符合上述变化趋势。

图2以1996年和2002年的官厅水库北京段和密云水库的水域面积为例进行叠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1996 ̄2002年的退水情况:1996 ̄2002年密云水库水域面积从155.74km2减少到97.79km2,减少了37.2%;官厅水库水域面积从24.71km2减少到8.72km2,减少了64.7%。

3.2.1气候与季节的影响气候是控制湿地消长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气候对湿地的影图21996年和2002年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面积叠加图Fig.2OverlayofGuantingReservoirandMiyunReservoirin1996and2002km1984 101.34 51.77 39.33 0 6.24 18.91 217.59 1989 169.46 50.30 98.38 0 6.69 16.84 341.67 1992 210.19 42.07 104.71 0 5.44 13.44 375.85 1996 225.85 97.78 197.70 119.88 10.99 25.09 677.29 1998 222.23 130.06 131.35 0 6.08 16.12 505.84 2002 147.71 53.94 89.26 15.14 7.44 16.40 329.89 200492.2969.1888.505.8517.29273.11表21984 ̄2004年间北京湿地面积(单位:km2)Tab.2ThestatisticsofBeijingwetlandareasfrom1984to2004(unit:km2)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84198919921996199820022004(k m )图31984 ̄2004年北京各类湿地面积变化曲线Fig.3ThecurvesofdifferenttypesofwetlandsinBeijingfrom1984to200465761卷地理学报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