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题库
09-10核技术应用作业答案

第一篇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1、从应用角度讲,核技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什么是X荧光?试述XRF的工作原理。
3、俄歇效应的实质是什么?它对X射线的激发有什么影响?4、吸收限的定义是什么?它对原子的激发和特征X射线的产生有何意义?5、放射性同位素激发源有哪些种类?各有何优缺点?6、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滤片?滤片能否改善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说明平衡滤片对的工作原理。
7、工作曲线的意义是什么?选择标准样品时主要应注意些什么问题?8、试从纯样品X射线照射量率基本公式出发,讨论厚层、薄层样品方法的优缺点。
9、什么是基体?什么是基体效应?基体效应一般是指哪些物理过程?10、室内研究和校正基体效应的方法有哪些?试归纳出它们的依据、特点和应用条件。
11、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受到哪些限制?12、为什么要选择测量点距?如何选择?13、在采矿、选矿、冶金工作中X射线荧光方法可以完成哪些任务?14、用X射线荧光方法测定厚度应用了X射线荧光的哪些性质?15、用X射线荧光方法测定价态的依据是什么?16、选做题:测量目标元素Cu、Cr(铬)、As(砷)时各用什么元素作平衡滤片对?若滤片直径为60mm,计算滤片厚度。
答题要点:1、答:核技术的基本功能(应用角度):信息获取,物质改性或材料加工,能量释放。
2、答:X荧光:原子近核轨道电子丢失造成外层电子跃迁而导致的各种闪光。
XRF的工作原理:利用外界辐射激发待分析样品中的原子,使原子发出特征X射线(荧光),通过测定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3、答:俄歇效应:入射粒子从原子内壳层打出光电子,留下空位,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退激过程中,原子的激发能交给外壳层的其它电子,使之成为自由电子,而不再发射特征X射线,这一物理过程即为俄歇效应;对X射线激发的影响:当高能量子与原子发生碰撞并使其内层电子轨道上形成空位时,在较外层电子的跃迁过程中,可以是辐射跃迁,即发射特征X射线,也可以是非辐射跃迁,即发射俄歇电子,并且各具一定的几率。
核技术应用题库

核技术应用题库第一章核技术及应用概述1、什么是核技术?答: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分为哪六大类?答: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核能利用与核武器主要利用的什么原理,其主要应用有哪些?答: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什么是核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什么?答: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1.灵敏度高。
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
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
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什么示放射性示踪技术,有哪几种示踪方式?答: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
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利用的核技术的哪个方面?答:放射性示踪。
7、什么是核检测技术,其特点是什么?答: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核能多用途应用考核试卷

C.定期检查和维护
D.增加核电站数量
7.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核能的发展?()
A.公众接受度
B.技术成熟度
C.政策支持
D.核能的成本
8.核能的多用途应用包括哪些?()
A.电力生产
B.工业热源
C.医学放射性同位素
D.航海推进
9.以下哪些是核能的环境影响?()
A.空气污染
B.水污染
C.辐射污染
D.土壤污染
1.核聚变
2.控制棒
3.电能
4.长期存储
5.用途
6.铀-235
7.核废料
8.温室
9.放射治疗
10.强化应急预案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核裂变是重核分裂释放能量的过程,核聚变是轻核合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核裂变优点是技术成熟,可控性强;缺点是产生放射性废料多。核聚变优点是原料丰富,环境污染小;缺点是技术难度高,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
19. D
20. B
二、多选题
1. AC
2. ABCD
3. ABC
4. ABC
5. ABC
6. ABC
7. ABCD
8. ABCD
9. C
10. ABC
11. ABC
12. ABC
13. ABC
14. ABC
15. ABCD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A.热电偶效应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库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库一、单项选择题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标志。
A. 火险B. 肃静C. 禁烟D. 放射性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管理制度;对从事放射性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管理制度。
A. 资质;资格B. 资质;资质C. 资格;资质D. 资格;资格(但根据常规理解,专业人员应实行“资格”管理制度,机构应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此处假设D为干扰项,实际应以C为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辐射事故,造成放射性危害的,应依法对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的是()。
A.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B.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或者填报()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A. 环境影响评价B. 放射源使用申请C. 射线装置使用申请D. 购源申请答案:A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1000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0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台)的单位,需要()。
A. 无需办理任何手续B. 接受一般监管C. 办理销售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D. 仅需备案(但根据常规理解,超过豁免水平的单位应办理销售许可证并接受监管,因此C更接近正确答案,D为干扰项)(注意:第2、5题中的干扰项D是为了增加题目难度而设置的,实际考试中应仔细审题并依据相关法规作答。
)二、多项选择题关于主要的工业辐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核子秤是依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制造的一种型计量设备B. 料位计是利用射线通过介质后被吸收减弱的程度不同,对各种形态物料的位置进行无损检测式核仪表C. 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射线和中子与钻井周围岩石和井内介质发生作用,研究钻井特性,查找有用矿藏及研究油井工程质量的一种矿场地球物理方法D. 所有工业辐射源都需要严格监管答案:A、B、C(D选项表述过于笼统,且并非所有工业辐射源都需要相同程度的监管,因此D不是正确答案)辐射事故应急措施应包括()。
核技术应用试卷A(2014)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核技术应用试题(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 班级: 学号:一、什么是核技术?其支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领域?(15分)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支撑技术:加速器技术,反应堆技术,核辐射探测和核电子学,放射源技术,辐射剂量学,放射性同位素能源,同位素示踪。
核技术应用领域:工业,农业,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核仪器仪表。
二、什么是活化分析?试以(n,γ)反应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10分) 活化分析是通过探测射线轰击试样所产生的瞬发辐射和缓发辐射来获取被分析对象的组成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带电粒子活化、γ射线活化和中子活化分析。
利用中子轰击试样产生(n,γ)反应,测定放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进行核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即样品经中子轰击一定时间,再冷却,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得到(n,γ)反应的某核素累计计数,经换算到样品中某元素的质量含量。
N p dt dN⋅-=λ()()tt e N t N ⋅--⋅Φ⋅⋅⋅=λσλ11dfM N W N At ⋅⋅=θ其中,N t 为样品中待确定的核素总数目,t 为照射开始到照射结束的时间,t 1为取出样品冷却时间,t 2为累计计数的测量时间,ε为探测器探测效率,W为待测元素质量含量,θ为测定核素的同位素含量,M为待测元素的摩尔质量。
三、什么是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以反应堆生产99Mo-99m Tc “奶牛”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15分)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利用母体与子体核素的半衰期和它们的物理、化学等性质上的差异,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将不断生成的子体核素从母体核素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99mTc 发射141keV 的单能γ射线,半衰期为6.0h ,几乎无β-射线,它的子体99Tc 的半衰期长达2.1×105a ,几乎可视为稳定核素,并且其母体核素99Mo 半衰期为66.0h ,有利于远程运输,又能在反应堆中大量生产,价格便宜,使得99Mo-99m Tc -99m Tc 发生器成为应用最多的一种发生器。
《核技术应用》复习

《核技术应⽤》复习《核技术应⽤》期末复习1.1核技术内涵:以核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核辐射物质的相互作⽤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学为⽀撑技术的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科学技术。
核技术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射线技术、同位素技术和⽀撑技术⼴义:核武器、核动⼒以及同位素技术和辐射技术狭义:同位素技术与辐射技术1.2核素:具有特定质⼦数和中⼦数的原⼦,分为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序数,但质量数不同(或者说质⼦数相同,中⼦数不同)的⼀类核素结合能:核⼦结合成原⼦时放出的能量1.3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发核衰变的次数1.4 吸收剂量:物理点上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能量(按有限的⼩块介质质量平均值)当量剂量:辐射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的平均吸收剂量与该处的辐射权重因⼦的乘积。
剂量当量: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该点处的辐射品质因数的乘积,亦即1kg⽣物或⼈体吸收1J辐射能所发⽣的⽣物效应。
1.5衰变常数: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个核在单位时间内进⾏⾃发衰变的概率。
半衰期:在单⼀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到原有值⼀半所需的时间。
1.6射线与物质相互作⽤α:电离和激发、散射、核反应β:电离和激发、散射、次级辐射γ:光电效应(低能)、康普顿效应(中能)、电⼦对效应(⾼能)n :弹性散射、核反应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不同点:光电效应:①⼊射光⼦能量全部消耗②作⽤在原⼦某⼀壳层康普顿效应:①⼊射光⼦能量部分消耗②作⽤于表层1.7核技术应⽤领域:能源⽅⾯、⼯业领域(分析检测、辐射加⼯、同位素⽰踪)、农业领域(辐射育种和辐射不育防治害⾍)、医学领域(核医学诊断、治疗及声明科学研究等)、环境领域(三废治理)1.8核技术应⽤三性:⼴泛性、渗透性、某些场合下的不可取代性1.9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2.1放射性核素来源:天然(从⾃然界矿⽯中提取,⼜分为原⽣和宇⽣)和⼈⼯(⼈⼯核反应制备)原⽣放射性核素共同点:①起始都是长寿命元素②中间衰变产物都有放射性氡③最后都⽣成稳定核素⼈⼯放射性核素来源:核反应堆⽣产、加速器⽣产、核素发⽣器反应堆⽣产放射性核素(中⼦核反应):(n,γ)、(n,f)、(n,p)、(n、α)、(n,2n)要求反应堆提供所需条件:(1)⾼中⼦注量率(2)⾜够的辐照空间(3)反应堆运⾏⽅式(4)反应堆安全保障(⼲孔道:空⽓冷却;湿孔道:纯净⽔冷却)靶件的结构设计:靶筒结构设计、靶⼼结构(靶材形态)设计、靶筒内分布⽅式设计辐照靶件的质量控制:密封性检测、表⾯污染检测放射性核素产品质量指标:放射性活度、放射性纯度、放射化学纯度、化学纯度、载体含量、医⽤制剂的⽆菌、⽆热源检测2.2⼲法制备131I:(加热蒸馏、碱液吸收、废⽓处理三部分)将辐照后的TeO2装⼊⽯英⾈并放于蒸馏炉,连接系统→加热系统⾄700℃~900℃→蒸馏出来的131I和随废⽓出来的TeO2纯化炉⾥分离(TeO2冷却沉积)→含有131I的⽓体通过碱液吸收131I→多级碱液塔进⼀步吸收131I2.3间歇循环制备125I流程:2.4裂变产额:裂变物的某⼀种核素或者某⼀质量链在重核裂变过程中产⽣的概率(若以对数形式表⽰,其与质量数的关系呈现“双驼峰”曲线)。
核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

核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核技术的应用领域?A. 核能发电B. 核武器研制C.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D. 医学影像学2. 下列哪个不是核反应的类型?A. 裂变反应B. 聚变反应C. 放射性衰变D. 散裂反应3. 对于核技术的安全监管,下列哪个机构负责?A.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B. 世界卫生组织(WHO)C. 天文学联合会(IAU)D.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4. 核反应堆中使用的主要冷却剂是?A. 水B. 油C. 汽油D. 氦气5. 下列哪个元素是最常用的裂变反应燃料?A. 铀-235B. 钚-239C. 铀-238D. 钋-2106. 核技术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主要是指对什么防护?A. 爆炸物防护B. 化学物质防护C. 辐射物质防护D. 病原体防护7. 应用较广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A. X射线B. 磁共振成像(MRI)C. 核磁共振(NMR)D. 美容整形手术8. 核技术在什么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A. 工业B. 建筑C. 美容D. 舞台艺术9. 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A. PET扫描B. CAT扫描C. 核素心肌血流显像D. 核素肿瘤治疗10. 核技术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用于:A. 食品质量检测B. 食品添加剂生产C. 肉类储存D. 蔬菜生长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核反应和核衰变的区别。
2. 简要介绍核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3. 解释什么是辐射防护,列举几种常见的辐射防护措施。
4.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应用。
5. 核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应用原理和效果。
三、论述题(共1题,30分)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试题以考试要求为准)。
碘化铅在核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A.较高的热中子吸收截面
B.良好的耐辐射性能
C.低毒性
D.易溶于水
6.碘化铅的熔点大约是多少?()
A. 300℃
B. 500℃
C. 700℃
D. 900℃
7.碘化铅在核技术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控制核反应速度
B.作为冷却剂
C.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
D. Pb3I6
2.碘化铅主要应用于以下哪个领域?()
A.电子元件
B.核技术应用
C.医疗器械
D.建筑材料
3.下列哪个特性是碘化铅在核技术应用中所具有的?()
A.高强度
B.高导电性
C.较高的原子序数
D.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碘化铅在核技术中主要用于:()
A.核反应堆
B.放射性检测
C.核燃料
D.核磁共振成像
B.核技术应用
C.医疗器械
D.建筑材料
2.碘化铅在核技术中具有哪些特性?()
A.高强度
B.较高的原子序数
C.高导电性
D.良好的耐辐射性能
3.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碘化铅的热中子吸收截面?()
A.温度
B.压力
C.材料的纯度
D.外部磁场
4.碘化铅在核反应堆中的功能有哪些?()
A.控制核反应速度
B.作为冷却剂
A.原子序数
B.中子吸收截面
C.电导率
D.放射性
14.碘化铅在核技术应用中的优点包括以下哪些?()
A.较高的热中子吸收截面
B.良好的耐辐射性能
C.低毒性
D.价格低廉
15.以下哪些是碘化铅的主要应用领域?()
A.核反应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技术应用题库第一章核技术及应用概述1、什么是核技术?答: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分为哪六大类?答: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核能利用与核武器主要利用的什么原理,其主要应用有哪些?答: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什么是核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什么?答: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
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
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什么示放射性示踪技术,有哪几种示踪方式?答: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
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利用的核技术的哪个方面?答:放射性示踪。
7、什么是核检测技术,其特点是什么?答:核检测技术: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的定义是什么,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答: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写出以下核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XCT NMR-CT PECT SPECT CST答: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
10、什么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答: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二章核技术基础知识1、何谓核素和同位素?答: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2、什么是结合能,什么是比结合能?答:结合能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3、已知M(1H)=, M(n)=, M( 14N)=,14N的比结合能是多少Mev?答:24、已知M(伯)=,M(n)=, M( H)=,求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是多少Mev?答:结合能是:Mev;比结合能是:。
5、丫衰变的特点?答:(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2)常常在a 或3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3)产生的射线能量不连续;(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鉴定核素种类类别。
6、何谓半衰期?答: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7、 应用14C 进行考古,已知自然界中为14C/12C X 10-12,某生物化石中为14C/12C X 10-15, 求其死亡时间?答:t= — ln N o ;=-Ln2 ; t=46758 年。
/ NT 1/2、8、 什么是韧致辐射?答:高速带电粒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 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的作用而急剧减速, 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这种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9、什么是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答:当光子丫与物质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发生弹性相撞时, 得能量后脱离原子而运动, 该电子称康普顿-吴有训电子, 少又改变了运动方向。
当光子的能量为时,该效应比较明。
10、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及它的表达式?答: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dt )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dN );表达式:A=dN/dt11、电离辐射的来源有哪些?答:1)放射性物质(人造 天然);2)加速器;3)反应堆;4)宇宙射线;5)地球环境。
\ 第三章核能利用与核武器 /1、 什么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答:原子核的比结合能: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该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也就是该原子核的总结合能 B (乙A )被质量数A 除,即£= B (乙A )/A2、 裂变反应堆又哪几部分组成?答:反应堆由堆芯、冷却系统、慢化系统、反射层、控制与保护系统、屏蔽系统、辐射 监测系统等组成。
将部分能量传给电子, 电子获而使物质电离。
光子本身能量减3、试述反应堆的分类?答:按能谱分有:由热能中子和快速中子引起裂变的热堆和快堆;按冷却剂分有:轻水堆,即普通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和钠冷堆。
按用途分有:(1)研究试验堆:是用来研究中子特性,利用中子对物理学、生物学、辐照防护学以及材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2)生产堆,主要是生产新的易裂变的材料铀-233、钚-239 ;(3)动力堆,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能广泛用于舰船的推进动力和核能发电。
4、说明核电站工作原理?答:核电厂用的燃料是铀。
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5、什么是有效增值系数或再生系数,什么是临界状态?答:是此代裂变产生的中子总数与前一代裂变产生的中子总数的比值。
用K表示,K= 1时为临界状态。
第四章(1)活化分析技术1、什么是核分析,分哪几类?答:核分析:利用核辐射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相互作用,采用核物理实验技术获得可观测信息,分析研究物质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分类:1 )活化分析一一中子活化分析;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2 )离子束分析 ------ 卢瑟福背散射分析;沟道技术分析;核反应分析粒子诱发x荧光分析。
3)核效应分析 -- 穆斯堡尔效应分析;正电子淹灭技术;扰动角关联;核磁共振。
4)超灵敏质谱分析。
2、中子探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核反应法:产生带电粒子,对物质产生电离;2 )核反冲法:中子与核弹性碰撞,反冲核能量耗于电离;3 )核裂变法:裂变碎片能量耗于电离,产生脉冲;4)激活探测法:中子照射物质,使其部分变为放射性元素。
3、什么是(n, 丫)中子活化分析,分哪几步?答:用中子照射稳定核素,稳定核素吸收中子变成放射性核素,发射丫射线,测量丫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得知原来稳定核素的元素名称和含量。
步骤:1)样品2 )辐照3 )放射性测量4 )结果评价4、中子活化的中子源主要有哪几类?答:主要有:同位素中子源;加速器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
5、有一样品,用14MeV快中子做活化分析,通过160(n,p) 16N(=反应,分析其中的16O,但样品中含有19F,亦可通过19F(n, )16N(=生成16N,同时知道19F还可以通过19F(n, p) 190(=生成190。
实验中照射样品300s,冷却10s,测16N (T1/2=) 1754 KeV的射线(分支比为,内转换系数为)60s ,得16N峰面积记数为1985 ,再测量19O( T〃2=30S) 1356 KeV的射线(分支比为,内转换系数为)60s,得峰面积记数为1054。
现已知中子通量密度为5 109中子/cm2*s, 探测器效率为,19F丰度100%, 160丰度%请计算样品中16O含量为多少克?解:16316N和19F~ 16N的16N的总计数198519F~ 19O 的19O 的计数1054由19O计数求得19F含量,从而求出19F对16N计数的贡献,从16N计数1985中减去19F对16N 计数的贡献,则是由16O生成的16N的计数,从而可以求出16O的含量,1 MJF -n j e .厂D匸’由公式>=衰变常数M计数M:待测样品楼臺的原子量N A「阿夫加億罗常^ = ^022 XI03= moll» :丰废或中子通壘© 反应的截面Zf:内转换和分盍比因子=w 1+内转换系数叨X分求比外尸:扌霜MS?率『饱和因子・J)衰变因子=C :测量因子=1 ■ ecp (- X (Lj-tj))带入相关的数据可求出WF=< 10-4克;则由X 10-4克19F生成的16O计数;N A' E 5 y ・S、D带入数据得N=9821985-982=1003 ; 贝U 160含量W(带入相关数据得出为:WO== 10-4 克。
6、中子活化分析中的初级干扰反应如何排除?答:样品的元素分离;用纯热中子,增大(n, 丫)反应;由反应阈能改变中子能量;通过另外的核反应,测定干扰元素含量。
/ 第四章(2)带电粒子活化分析\1、什么叫CPAA?答: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于物质中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如果反应的剩余核是放射性核素,则测量这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和活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被分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这种元素分析方法称为带电粒子活化分析(记为CPAA。
'2、怎么解决不同元素经照射后生成相同放射性核素,发射的丫射线能量相同(B +衰变核素)的干扰?答:根据半衰期,增加辐照后的冷照时间t.3、带电粒子活化分析中,用反应分析11B(p,n)11C元素时,存在着干扰反应14N(p,n)11C, 怎么消除这个干扰?答:需根据阈能,改变入射粒子的能量来消除。
第五章离子束分析(1)1、离子束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答:优点: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不破坏样品、分析范围广和取样量少等优点,因此特别适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缺点: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2、R BS分析中有三个基本点,分别是什么?答(1)运动学因子;(2);(3)能损因子。
3、常选用2-3Mev的He做RBS的原因?答:1)此E范围内,不会有核共振;2)散射截面遵循卢瑟福公式;3)探测器对4He啲能量分辨好;4)4He+离子的数据比较齐全,便于数据分析;5)计算化合物样品中能损的布拉格法则,在这能区也适用;6)对大多数小型加速器,很容易提供4He离子束,且能量多数在2Mev左右。
4、背散射分析对轻(轻,重)元素基体样品中的重(轻,重)元素杂质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