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植物育种领域更是一大亮点,基因技术为植物育种带来了重大的转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进行基因组修饰,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编辑的技术。

它可以改变植物育种过程中的单个基因,引入特定的基因,从而产生更好的品种,使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使水稻籽粒大约增加了一半,使其产量大幅提高。

而在番茄育种中,科学家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番茄的果皮变软,并且更加便于保存,避免了传统育种方式所遭遇的困境。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育种过程中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美洲豆貌似被基因编辑技术强化了,可以抗旱、抗病和抗虫害,更加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存。

二、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是指通过对植物种子、幼苗、花粉等部位的DNA进行精细测序,获得其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而实现精细编辑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植物育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选育新品种。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植物所有基因的信息,从而实现基因编辑的目的。

例如,在玉米育种中,科学家们利用基因测序技术鉴定了一些优异的基因,然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其进行修改,成功地育出了更大的玉米种子。

另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育种方式,例如通过对植物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应于特定环境的植物基因,从而优化育种过程。

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育种的效率,也能降低育种的成本。

三、基因组学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指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发现有益的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构建等技术,实现育种的目的。

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了植物育种的各个领域。

例如,在小麦育种中,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了一些优异的基因序列,通过精细筛选,最终产生了一种产量高、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

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基因组学是现代生物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通过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和解读,揭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基础知识,也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组学正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

一、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1、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支撑,它通过平行处理多条DNA分子序列,大大加快了分析的速度和效率。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涉及到基因表达、DNA甲基化、RNA剪接、基因变异等研究。

2、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的发展。

GWAS技术是探究人类疾病基因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和某种疾病患者人群的基因型,发现可能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GWAS可以实现全基因组探索,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3、跨物种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

跨物种比较基因组学是一种比较不同物种之间遗传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对基因家族、功能转化和调控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

跨物种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程,为研究物种特性和生物进化提供支持。

4、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基于CRISPR/Cas9的系统,通过改变人类基因组中某些区域的序列,来修正或者改造生物体。

这种技术为基因治疗、疾病预防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也可能伴随一定的风险和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1、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学的研究数据也得到了广泛的积累和共享。

未来,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将为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更快速地解决问题,提高预测和分析的准确性。

2、免疫治疗和个体医疗的进步。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信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每个病人提供个体化的医疗策略,包括预测患病风险、个体化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

同时,免疫治疗也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尤其是针对癌症等疾病。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基因编辑技术简介 (2)1. 基因编辑技术的定义 (3)2.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 (4)三、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5)1. 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6)2. 改善猪的肉质品质 (7)3. 抗病性转基因猪的培育 (9)4. 生物安全性和福利性方面的考虑 (9)四、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11)1. 基因编辑技术的关键技术突破 (12)2.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案例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比较 (14)五、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发展趋势 (15)1. 技术优化和创新 (16)2.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 (17)3. 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19)4. 道德和法律层面的挑战与对策 (20)六、结论 (22)一、内容概览本文档主要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概述当前猪分子育种的重要性,并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将详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研究成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并讨论其对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可能带来的变革。

文章还将强调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合理规范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确保其在猪分子育种中的可持续发展。

本概览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的全面概述,为后续深入探讨和分析提供基础。

二、基因编辑技术简介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精确地添加、删除或替换等操作,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特性的改变和优化的技术手段。

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基因编辑工具,已经在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在猪分子育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 Technology)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作物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作物遗传改良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杂交育种和基因转移技术往往受制于时间和成本,而基因编辑技术则能够更精准地实现目的基因的修改。

通过CRISPR-Cas9系统,科学家可以直接对作物的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使得目标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作物具备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以及更强的抗逆性。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的耐盐碱性、耐旱能力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二、病虫害防治基因编辑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农药使用往往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会导致对农作物和人类的潜在危害。

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作物自身的基因组来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对农药的需求。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作物获得更强的抗虫能力,减少农作物受到害虫侵害的损失。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感染,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环境保护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农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供可持续的农业解决方案。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变作物的生长周期、抗逆性和吸收养分的能力,使得作物更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改良作物的营养成分,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通过作物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CRISPR系统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CRISPR系统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保物研究方法论文题目:现代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学院(系):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年级:植物病理学学生姓名:***学号:**********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摘要:基因组定点编辑是利用人工核酸酶,对复杂生物基因组特定位点快速而精确地进行遗传改造的一项新技术。

尤其是最近从细菌和古细菌的获得性免疫防御反应中改造而来的CRISPR/Cas9系统,因其简单、廉价、高效以及通用的特性,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和细胞的基因功能和应用研究中。

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在于其携带的Cas9核酸酶RNA导向的dsDNA结合蛋白,能够在靶位点对双链DNA 进行定点切割,随后引发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或者同源重组修复,导致了靶位点DNA的缺失、插入、替换甚至染色体大片段重排。

关键词:基因, CRISPR, 植物病理Abstract:The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s(Cas9)system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y which enables the production of highly specific genome modific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pecificity. The CRISPR/Cas9 system is derived from the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in bacteria and archaeas, it uses Cas9, a RNA-guided nuclease, to create double-strand breaks in the genomic loci of interest. The repair of breaks through either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or homonlogous recombination leads to insertions, deletions, replacements or larger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at the desired sites of genome. The CRISPR/Cas9 system is facile, highly efficient and widely used in diverse cells and organisms, including the specie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a challenge in their genetic manipulations.Key words: Gene, CRISPR, Plant disease1. 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1.1 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的发展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即一种由RNA介导的切割特异DNA片段的基因编辑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果树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果树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果树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果树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果实,还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环境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果树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相关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本文将从果树基因组、遗传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分析果树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

一、果树基因组学果树基因组学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

果树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为果树的异质性和多倍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分子工具,同时揭示了果树种内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以苹果为例,苹果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并发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参考基因组进行苹果育种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和功能分析。

同时,基于基因组的研究还可以揭示苹果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更好地了解苹果的抗病性、栽培性和适应性。

此外,果树基因组学在果树的进化和分类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推断其进化关系和系统发育。

二、果树遗传学果树遗传学是研究果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性状的科学。

对果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性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制定育种策略、选择高效群体、提高植物品质和适应性。

目前,利用分子标记分析果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性状成为果树遗传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研究人员对苹果的硬度和红斑病抗性进行了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发现一些关键基因。

这些结果为苹果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

三、果树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果树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果树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

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了解果树植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学机制和增强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研究人员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苹果果实发育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果实成熟过程中脂质代谢和玉米油素的生物合成等关键机制。

这些结果为苹果果实质量、储存能力和市场适应性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果树生物技术应用果树生物技术是果树生物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基于RNA的遗传调控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技术实现对果树种质资源的优化和育种的提高。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植物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称为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它在植物农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造,从而获得更加优良的植物品种。

本文将探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一、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植物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基于CRISPR-Cas9系统。

CRISPR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细菌免疫系统,它能够识别和剪切细菌感染时的病毒基因组。

Cas9则是CRISPR系统中的核酸酶,它能够与CRISPR复合物一起识别并切割目标DNA序列。

利用这种系统,研究人员可以将Cas9与人工设计的RNA片段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够识别和切割特定基因序列的复合体。

二、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1. 基因功能研究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

通过针对特定的基因进行编辑或改造,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揭示基因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

2. 品质改良利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改良植物的品质特性。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特定基因来调控植物的色素合成途径,实现植物花色的改变;还可以通过编辑负责植物香气合成的基因,改良植物的香味品质。

3. 抗病害育种植物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育种抗病害的植物品种。

通过改造植物抗病相关基因,提高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4. 营养改良利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植物的营养成分。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植物中的相关基因,实现植物产生更多的维生素或矿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

三、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与挑战尽管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农学中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

1. 不可逆性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修改植物基因组时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编辑的基因发生错误,很难进行修复,可能会导致植物的不可逆性损害。

2. Off-target效应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Off-target”效应,即编辑复合体可能会错误地识别和切割其他非目标基因。

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目录一、内容概括 (1)二、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1)三、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的方法与手段 (3)3.1 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4)3.2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5)四、玉米基因编辑研究的挑战与问题 (6)4.1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8)4.2 基因编辑效率与特异性挑战 (9)4.3 遗传稳定性及环境影响评估 (10)五、玉米基因编辑前景展望 (11)5.1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13)5.2 玉米基因编辑品种的创新与改良 (14)5.3 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结合 (15)六、结论 (16)6.1 研究总结 (17)6.2 未来研究方向及建议 (19)一、内容概括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 系统在玉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和基因编辑的效率提升等方面。

玉米重要性及其遗传改良的需求:强调了玉米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对其产量、抗逆性和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性。

基因编辑在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实例:列举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抗病、抗虫、抗旱、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遇: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在玉米基因编辑的精准性、效率和多功能性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潜力巨大的应用领域:玉米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农业生产、生物能源、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巨大潜力。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了当前玉米基因编辑研究面临的伦理、法规和技术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影响:预测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对玉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加速育种进程等。

二、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抗病性改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成功地将一些抗病基因引入到玉米中,提高了玉米的抗病能力。

通过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将Pm3e基因导入到玉米中,使其对玉米花叶病毒具有较强的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n.Sei.Bull.2015,21(18)

15

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徐华山李培德戴风美刘凯杨国才李三和闸文俊周雷陈志军方国成游艾青(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进行农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的重要辅且h.x-具,目前已经成熟应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ENs以及近几年兴起的CRISPR/Cas系统。该文介绍了ZFNs、TALENs及CRISPR/Cas系统的研究进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基因组编辑;zFNs;TALENs;CRISPR/Cas;6t物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18-15-05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种基因组测序完成,研究基因功能成为了科学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基因组编辑技术被(Science))评为2012年十大重要科学进展之一,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是进行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应用最多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nucleases,ZFNs)“‘2],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activator-likenuc]eases,TALENs)口训以及CRISPR/Cas9系统¨1。ZFNs是第一种由人工改造应用的核酸内切酶。由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和非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FokI的切割结构域融合而成。尽管ZFNs成功应用于多种生物的基因组编辑,但是设计困难、组装昂贵、耗时长、失败概率高等缺点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TALENs是利用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DNA结合结构域和非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FokI的切割结构域融合而成的核酸内切酶。TALENs实现了单个蛋白质与单个核苷酸的对应,与ZFNs相比更易组装设计,打靶效率也更高旧“。2013年初,基于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改造的由RNA介导的全新人工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出现了,与ZFNs和TALENs相比,该系统只需设计和目标核苷酸对应的RNA序列即可,操作手段更简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适合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操作,为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作用原理、结构特征及使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1ZFNs、TALENs和C砌[SP剐Cas系统的原理及特点I.IZFNs技术锌指核酸酶(ZFNs)是应用较早的一类基因组编辑技术。该酶的N端是锌指蛋白DNA结合域,可以识别并结合含特定碱基序列的DNA,C端是非特异性核酸酶FokI的切割结构域。锌指蛋白根据保守结构

域的不同可以分为C:H:型、C。型和C。型,研究应用比较多的是c:H:型。这种锌指蛋白由30个氨基酸构成并围绕锌离子折叠成1313,1结构,Ot螺旋插入DNA双螺旋中可以特异识别DNA序列上的3个连续碱基并与之结合阻”1。人工合成的锌指核酸酶由可以特异性识别DNA序列的锌指蛋白和非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FokI组成。锌指蛋白结构域通常含有3~44"-锌指结构,每个锌指结构可以特异性识别DNA上的3个连续碱基,因此每个锌指核酸酶通常可以特异性识别9。12bp的DNA序列。锌指核酸酶与靶DNA结合后,FokI便在结合位点进行剪切造成DNA断裂。如果切割时存在同源序列,则会发生DNA同源重组修复(HR),不存在同源序列时则以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的方式进行DNA修复,造成基因缺失、突变或碱基插入…。1“。目前锌指蛋白的设计和筛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SangamoBiosciences公司的专利设计锌指核酸酶,该方法效率高,特异性强,可以商业化订制,但是价格比较昂贵。二是利用开放平台OligomerizedPoolEngineering(0PEN)设计锌指核酸酶,该方法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构建过程需2~3个月,费时费力。后来Joung等又开发了上下文依赖组装(context—dependentas.

sembly,CoDA)方法,可以在网站(http://www.zincfingers.ors/)上直接设计构建,但是报道显示该方法的成功率并不太高…3。1.2TALENs技术随着重复可变双残基(repeatvail.abledi—residues,RVDs)与核苷酸对应关系的破解,类转

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分子设计和多基因组装研究,2013CBAl405);“863”计划项目(“水稻抗褐飞虱分子设计与高产、优质抗褐飞虱水稻新品种培育”子课题,2012AAl01101);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项目“水稻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作者简介:徐华山(1981一)。男,山东兖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水稻遗传育种。收稿日期:2015—09—09

万方数据16安徽农学通报,AnhuiA加.Sci.Bull.2015,21(18)

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activator—likenu.

cleases,TALENs)的研究与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新的主流基因组编辑T具“:与ZFNs类似,TALENs也由特异性蛋白与非特异性核酸酶Fokl2个部分组成,特异性蛋白负责识别目标DNA序列并引导Fokl对DNA进行切割,造成DNA断裂,断裂的DNA通过HR或NHEJ机制进行修复。TALE蛋白来源于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这是一种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危害的植物病原菌。TALE蛋白的N端含有III型分泌信号肽,C端包含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以及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domain,AD),中间是决定特异性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4。DNA识别结合结构域由多个重复氨基酸单元串联组成,每个单元含有34个氨基酸。每个重复单元的氨基酸序列几乎一致,仅第12和13位可变,这2个可变氨基酸残基称为重复可变双残基(repeatvariabledi—residues,RVDs),每个重复单元可识别结合1个核苷酸,特异性就由RVDs决定。研究发现共有4种RVDs,每种RVDs特异识别结合1种核苷酸,其中NI(天冬酰胺和亮氨酸)识别碱基A.NN(2个天冬酰胺)识别碱基G或A,NG(天冬酰胺和甘氨酸)识别碱基T,HD(组氨酸和天冬氨酸)识别碱基C。因此RVDs的类型、数目及顺序决定了TALENs识别DNA序列的特异性“’”]。由于RVDs与核苷酸对应关系比较简单,每个RVDs特异识别结合1种核苷酸,因此与ZFNs相比,TAL—ENs的可作用靶位点十分广泛。每个TALENs大约包含20个左右的重复单元,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目前其组装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标准的限制性酶切和连接组装法、GoldenGate组装法及固相组装法17-CGoldenGate组装法花费少、构建周期短、工作量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利用IIS型核酸酶创造多粘性末端,一次反应即可轻松连接多达10个重复单元。目前TALENs技术已经在多种植物如烟草、水稻、短柄草及拟南芥中得到广泛应用。1.3C砒SPR/Cas系统继ZFNs和TALENs之后,针对CRISPR/Cas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增多。与ZFNs和TALENs相比,作为后起之秀的CRISPR/Cas系统在基因组编辑方面载体构建简单,花费更少,技术难度也更低。CRISPR(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equences)是指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同文重复序列,Cas(CRISPRassociated)是指与CRISPR相关的蛋白。CRISP刚Cas系统由CRISPR序列和Cas蛋白组成,其中CRISPR序列由一些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相间排列组成,Cas蛋白是CRISPR序列附近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具有核酸酶活性,可对DNA序列进行切割,造成DNA双链断裂”jCRISPR/Cas系统是细菌自身的一套免疫系统。当噬菌体或其他病毒入侵后,宿主CRISPR系统识别外源DNA中特定的前间隔序列(protospacer)和前间隔序列邻近序列(protospaceradjacentmotifs,PAMs)。宿主将这一新的间隔序列整合进入CRISPR系统,插入在前导序列和原先第一个重复序列之间。当同一噬菌体或病毒再次侵染时,CRISPR序列在前导序列引导下转录出前crRNA,前crRNA接着被加工成小crRNA。这些crRNA与反式激活crRNA(trans—activatingcrRNA,tracrRNA)形成一种复合RNA结构。复合RNA结构识别外源DNA中的spacer序列引导Cas蛋白复合体对外源DNA序列进行切割,从而保护宿主免受侵害。RISPR/Cas系统共分3个类型,I型和III型均需多个Cas蛋白参与形成复合体,II型仅需Cas9蛋白即可,使用更方便,因此目前研究应用比较多的是II型CRISPR/Cas系统…”2…。2012年,Jinek等”…对Ⅱ型CRISPR/Cas系统进行了优化,发现将crRNA和tracrRNA整合成一条单一引导RNA(single—guideRNA,sg

RNA)仍能高效引导Cas9蛋白对

DNA进行切割。2013年,Cong等。]利用CRISPR/Cas系统对人和小鼠细胞进行了内源基因的定点敲除。ZFNs和TALENs需构建不同的融合蛋白来识别不同的DNA序列,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花费较大,CRISP刚Cas系统针对不同DNA序列只需设计不同的引导RNA即可,无需构建蛋白。目前CRISPR/Cas系统已经在烟草、拟南芥、高粱、水稻和小麦等多种植物基因编辑中得到广泛应用。1.4小结ZFNs、TALENs和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3种工具各具特点,研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ZFNs、TALENs和CRISPR/Cas系统作用原理见图1,特点比较见表1。

C-)抛

(b)YAI..EI乜

图1ZFNs、TALENs和CRISPR/Cas系统原理示意表1ZFNs、TALENs和CⅪSP刚C躯系统特点比较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