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间的比较通用课件

头孢克洛
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适 中,适合每日一次给药。
不良反应比较
头孢曲松
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消化 系统不适和肾功能损害等 。
头孢唑林
过敏反应相对较少,但也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 化系统不适。
头孢克洛
相对较轻的不良反应,可 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但 发生率较低。
04
头孢类药物的合理选用
根据感染病菌种类选择药物
感染部位的不同也可能影响头孢类药 物的选择。例如,对于下呼吸道感染 ,可以选择头孢曲松、头孢克洛等; 对于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头孢丙烯、 头孢克肟等。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头 孢类药物。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也是头孢类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例如,老年人和儿童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调整药物剂量;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方案;肝 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头孢唑林
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 、肺炎球菌等,对部分革兰氏阴性 菌也有一定作用。
头孢克洛
对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 染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一 定抗菌效果。
药代动力学比较
01
02
03
头孢曲松
半衰期较长,单次给药后 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抗菌效 果。
头孢唑林
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给 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下呼吸道感染
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部 分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下呼吸
道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部 分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皮肤和
软组织感染。
尿路感染
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 的尿路感染。
0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0.5-1:相加 1-2:无关效应 >2:拮抗作用
10、首次接触效应(the first-exposure effect):氨基糖苷类初次 接触细菌有强大杀菌活性,但当再次或连续接触时, 并无这种明显的抗菌效应,而需间隔长时间后才能起 作用。因此氨苷类采用单次/日剂量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16
4、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广谱)。 球菌:G+(金葡、溶链、肺链)
G-(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杆菌:G+(白喉、破伤风、炭疽、气疽)
G-(大肠、痢疾、流感、绿脓)
PPT课件
17
5、据对细菌作用性质,将抗菌药物分:杀菌剂和抑菌剂 杀菌剂: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 能杀灭细菌的
绿 脓 杆 菌
PPT课件
7
白色念珠菌
酵母菌
PPT课件
8
主要病源微生物
沙 眼 衣 原 体
脲 解 支 原 体
PPT课件
9
艾滋病病毒
PPT课件
10
二、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间相互作用关系
PPT课件
11
抗菌药物作用靶点:致病菌,非人体组织 给药方案的决定因素:人体、药物、致病菌 依据:药动学(PK ,体内过程)+药效学(PD,作用)
10、首次接触效应(the first-exposure effect):氨基糖苷类初次 接触细菌有强大杀菌活性,但当再次或连续接触时, 并无这种明显的抗菌效应,而需间隔长时间后才能起 作用。因此氨苷类采用单次/日剂量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16
4、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广谱)。 球菌:G+(金葡、溶链、肺链)
G-(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杆菌:G+(白喉、破伤风、炭疽、气疽)
G-(大肠、痢疾、流感、绿脓)
PPT课件
17
5、据对细菌作用性质,将抗菌药物分:杀菌剂和抑菌剂 杀菌剂: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 能杀灭细菌的
绿 脓 杆 菌
PPT课件
7
白色念珠菌
酵母菌
PPT课件
8
主要病源微生物
沙 眼 衣 原 体
脲 解 支 原 体
PPT课件
9
艾滋病病毒
PPT课件
10
二、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间相互作用关系
PPT课件
11
抗菌药物作用靶点:致病菌,非人体组织 给药方案的决定因素:人体、药物、致病菌 依据:药动学(PK ,体内过程)+药效学(PD,作用)
抗菌药物ppt课件

请分析:该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定义:是一类具有14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
的抗生素
分类:
1.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14元环) 、乙酰
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16元环) 2.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14元环) 、罗 红霉素(14元环) 、阿奇霉素(15元环) 、罗他霉 素(16元环)
变态反应——可以出现“红人综合征”——抗组胺药 +
皮质激素 血栓性静脉炎 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分
根据来源: 来自链霉菌属 天然氨基糖苷类
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小诺米星、福提米星
第三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林可霉素
1.抗菌谱较窄 作用强:G+球菌、厌氧菌 敏感: G+杆菌 无效: G-杆菌、肠球菌、艰难梭菌
2.抗菌机理: (与红霉素相同) 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 注意:林可霉素 + 红霉素-----拮抗作用 3.主要特点:骨组织浓度高 主要用于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 4.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相 似
略 广
2. 抗菌机理
与50S亚基结合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 -)
—— ——
转肽作用
( -)
蛋白合成
mRNA位移
2. 抗菌机理
3. 耐药性
特点: (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共32张PPT】

■半衰期 ( 通常 在一次 给药经 过3.32 个半衰 期,体 内剩余 仅10%; 如经
→给药间隔:如
过 6 . 64个半 衰期, 则仅剩 余1%)
头孢曲松的半衰期为8h→Qd
阿齐霉素的半衰期长达35-48h→Qd或Qod
■药效依赖型(浓度<喹诺酮类>、时间<头孢菌素类> )→给药间隔
3、联合用药指证
■减少毒副反应:两性霉素B(剂量可适当↓→减少其毒性)+氟胞嘧定→隐球菌脑膜炎
■ 结核分枝杆菌:司帕沙星、托氟沙星、Du-6859a=异烟肼、利福平>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的3—30倍
⑷、选择风险小的抗菌药物 ■抗感染药难以到达感染部位:胆囊
2M ⑵、预防性用药起点——感染倾向,即感染高危人群:
产AmpC细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 氨基糖苷类→严重感染→无论肾功是否正常→均首次冲击量
2、用药方法
⑸、浓度:静脉输液时的最高浓度(0.1mg/ml—两 性霉素 B、3mg/ml— 奈替米 星)
⑹、顺序
先 后 繁殖期杀菌剂( )与快效抑菌剂( )联用
⑺、间隔:
■ PAE→给药间隔:如
◇有明显PAE者:最佳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PAE的时间 ◇无明显PAE者: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
④、药源性内毒素
Dose (适当而足够的剂量和给药次数)
①肝、硬只化能腹用水注■→射头用结孢水合曲稀释松内:→毒异临烟素床肼未的改抗善菌→腹药穿物,:若腹多水黏多菌形核素粒:细唯胞(一P能MN结)合计数内较毒低素且培,又养阴不性干,再扰给一定个植疗程抗头孢力曲的松。广谱抗G-
32个半衰期,体内剩余仅10%;
⑶、策略性选择抗菌药物——优化药物治疗(OMT )
抗菌药物概述及合理应用ppt课件

合理应用抗生素!!!
2019
-
6
基本概念
1.抗生素 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 灭其它微生物及肿瘤细胞的物质。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和 抗肿瘤抗生素。 2.抗菌药物 具有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 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不包括 抗肿瘤抗生素。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厌氧菌
2019
科/属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 芽胞杆菌属 奈瑟菌属、莫拉菌属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属 黄单胞菌属 不动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军团菌属
-
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炭疽芽孢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卡 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伤寒 沙门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梭状芽 胞杆菌
2019
-
18
氨基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菌作用
广谱、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对G+菌略逊于青霉素 对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的作用优于青霉素 临床适应症 肠球菌、李斯特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2019
-
19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磺苄西林 ➢ 抗菌作用
2019
-
25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口服: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泊 肟 抗菌作用
对G+球菌作用较第一、二代头孢弱,对G-菌包括肠杆菌科中的耐药菌作用强大,部分 品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用
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代表药物: β -内酰胺类 浓度依赖性杀菌效应:杀菌效应的增强与药物浓度升高有关 长PAE----单次给药
代表药物:大环内酯类、喹喏酮类、氨基糖甙类
2019
-
11
(三)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9
-
12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019
-
13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 头孢噻吩 • 头孢噻啶 • 头孢拉定 • 头孢唑啉 • 头孢氨苄 • 头孢羟氨苄
2019
• 主要作用于G+球菌,包括:金 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草 绿色链球菌、D群链球菌有较强 的抗菌作用。对G-杆菌和球菌 如: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作用 强;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流感杆菌、奈瑟菌属有中等作 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消 化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均敏感。
是应用于临床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包括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肿瘤药。
6、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 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7、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2019
-
7
8、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
•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由弓形体、隐孢子虫、非结核分支杆菌等
条件病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及对支气管哮喘亦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虽然其机制尚未
明了,但国内外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弥漫
2019
-
28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大环内酯类、喹喏酮类、氨基糖甙类
2019
-
11
(三)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9
-
12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019
-
13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 头孢噻吩 • 头孢噻啶 • 头孢拉定 • 头孢唑啉 • 头孢氨苄 • 头孢羟氨苄
2019
• 主要作用于G+球菌,包括:金 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草 绿色链球菌、D群链球菌有较强 的抗菌作用。对G-杆菌和球菌 如: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作用 强;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流感杆菌、奈瑟菌属有中等作 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消 化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均敏感。
是应用于临床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包括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肿瘤药。
6、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 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7、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2019
-
7
8、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
•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由弓形体、隐孢子虫、非结核分支杆菌等
条件病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及对支气管哮喘亦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虽然其机制尚未
明了,但国内外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弥漫
2019
-
28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间的比较课件

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G⁺菌、G⁻菌作用均增强,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更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更强。
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比较
05
结论
通过对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抗菌谱、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总结归纳
各类头孢菌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特点选择用药;
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间的比较课件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比较第二部分:不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特点比较第三部分:不同种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结论
01
引言
对目前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学、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异同点。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对G+菌、G-菌及厌氧菌抗菌作用不及头孢克洛,且口服吸收较差
头孢氨苄
对G+菌、G-菌及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强,且口服吸收良好
头孢克洛
二者均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头孢曲松对G+菌作用更强
总结词
对G-菌作用不及头孢呋辛,但有较强的抗G+作用
头孢曲松
对G-菌作用较强,但抗G+菌作用不及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
临床应用
头孢曲松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而头孢噻肟则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抗菌谱
耐药性
临床应用
头孢丙烯与头孢克肟的治疗特点比较
04
第三部分:不同种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
对G⁻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作用强,但对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性链球菌等作用较弱。第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对G⁺菌、G⁻菌作用均增强,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更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更强。
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比较
05
结论
通过对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抗菌谱、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总结归纳
各类头孢菌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特点选择用药;
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间的比较课件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比较第二部分:不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特点比较第三部分:不同种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结论
01
引言
对目前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学、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异同点。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对G+菌、G-菌及厌氧菌抗菌作用不及头孢克洛,且口服吸收较差
头孢氨苄
对G+菌、G-菌及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强,且口服吸收良好
头孢克洛
二者均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头孢曲松对G+菌作用更强
总结词
对G-菌作用不及头孢呋辛,但有较强的抗G+作用
头孢曲松
对G-菌作用较强,但抗G+菌作用不及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
临床应用
头孢曲松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而头孢噻肟则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抗菌谱
耐药性
临床应用
头孢丙烯与头孢克肟的治疗特点比较
04
第三部分:不同种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
对G⁻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作用强,但对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性链球菌等作用较弱。第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对厌氧菌无效
重要氨基苷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 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 左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卡那霉素 (Kanamycin) 阿米卡里 (Amikacin) 对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对各种细菌耐药增 多,有的达 20~35%。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奈替来星 (Netilmicin)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 性,对 50% 以上庆大耐药株有效,耳、肾 毒性最低。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肌注或静滴 1.0~2.0g 一次/日 肌注或静滴 0.4~0.8g 一次/日 用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次/日 法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耐酶 广谱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复合青霉素 一代:头孢唑啉 二代: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 四代:头孢吡肟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能 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对病原菌有效(李斯特菌,奴卡氏菌等); 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
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
药物经济学
一、临床常见抗菌药物
重要氨基苷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 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 左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卡那霉素 (Kanamycin) 阿米卡里 (Amikacin) 对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对各种细菌耐药增 多,有的达 20~35%。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奈替来星 (Netilmicin)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 性,对 50% 以上庆大耐药株有效,耳、肾 毒性最低。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肌注或静滴 1.0~2.0g 一次/日 肌注或静滴 0.4~0.8g 一次/日 用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次/日 法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耐酶 广谱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复合青霉素 一代:头孢唑啉 二代: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 四代:头孢吡肟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能 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对病原菌有效(李斯特菌,奴卡氏菌等); 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
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
药物经济学
一、临床常见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