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 小鼠胃癌细胞
常见肿瘤常用细胞系(株)和动物模型

常见肿瘤常用细胞系(株)和动物模型第一节胃癌常用细胞系(株):MKN-45,SGC-7901,AGS,NCI-N87,SNU-16,MGC-803 常用动物模型:胃癌腹膜转移小鼠模型(本质上还是一个移植瘤模型)第二节肺癌常用细胞系(株):A549,H460,H146,A-427,SPC-A1,H838,HCC827常用动物模型:非小细胞肺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原发肺癌小鼠模型(A/He,C3H/He)第三节乳腺癌常用细胞系(株):ER阳性:MCF7,T-47D ,ZR-75-1ER阴性:MDA-MB-231,SK-BR-3,MDA-MB-453,HCC1954常用动物模型:小鼠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原发乳腺癌小鼠模型(A系小鼠,C3H,CBA)原发乳腺癌大鼠模型(Wistar)转HER2/neu小鼠模型转MMTV-PyMT小鼠模型第四节肝癌常用细胞系(株):HepG2,SMMC-7721,Hep3B,J5常用动物模型:小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转HBX小鼠模型原发肝癌小鼠模型(C3H/He/Ola)第五节宫颈癌常用细胞系(株):HeLaHCC-94,MEG-01,MS751,HCE-1常用动物模型:小鼠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第六节结肠癌常用细胞系(株):CT26,HCT-8常用动物模型:结肠癌全身转移动物模型第七节淋巴癌淋巴癌按照大类分成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细胞系(株):L-428,L1326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细胞系(株):伯基特淋巴瘤(Raji,Daudi)滤泡型淋巴瘤(WSU-FSCCL)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DHL4,Farage)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OLEDO,Karpas422)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套细胞淋巴瘤(Jeko-1)NK/T细胞淋巴瘤(SNK-6)常用动物模型:异种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 P53-/-小鼠模型第八节卵巢癌常用细胞系(株):Caov-3,PA-1,Skov-3常用动物模型:卵巢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九节甲状腺癌常用细胞系(株):BC-PAP,TPC-1常用动物模型:甲状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节鼻咽癌常用细胞系(株):人鼻咽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NE-1)人鼻咽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NE-2,HNE1-3,HONE-1,SUNE-1)常用动物模型:鼻咽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一节头颈癌常用细胞系(株):HN-5,UMSCC常用动物模型:头颈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二节食道癌常用细胞系(株):TE-1,Eca109,EC109常用动物模型:食道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三节肾癌常用细胞系(株):HRC-A498,786-0,Caki-1,ACHN,OS-RC-2常用动物模型:肾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四节胆管癌常用细胞系(株):HUCCT1,RBE,HCCC-9810,CCLP-1常用动物模型:胆管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第十五节胰腺癌常用细胞系(株):AsPC-1,BxPC-3,Capan-1,Capan-2,CFPAC-1,HPAC,HPAF-2,Hs-766T,MIA-Paca2,PANC-1,SU.86.86常用动物模型:胰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转Ras小鼠模型第十六节神经肿瘤常用细胞系(株):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AS,SH-SY5Y)人脑胶质瘤细胞(BT325,SHG-44)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U373,H4)脑干胶质瘤细胞(LN229)常用动物模型:移植瘤模型第十七节骨肉瘤常用细胞系(株):143B,SW1353,SaOS-2,U2OS,MG-63常用动物模型:p53+/-小鼠模型骨肉瘤移植瘤模型第十八节皮肤癌常用细胞系(株):黑色素瘤(B16F10,B16BL6,B78D4,SK-MEL-5,SK-MEL-28,SK-MEL-31,MeWo,WM3734)非黑色素瘤(SCC细胞株:SCC-13,HSQ-89,HSC-2,SCL-1;BCC细胞株:A431,TE-354-T)常用动物模型:移植瘤模型第十九节膀胱癌常用细胞系(株):5637、T24常用动物模型: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第二十节前列腺癌常用细胞系(株):LNCaP、PC-3、DU145常用动物模型:前列腺癌异体移植瘤小鼠模型。
中药抗胃癌转移机理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抗胃癌转移机理实验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肖中海,李勇进,魏品康【关键词】胃癌;中药;分子机制;综述胃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消化系统最多发的肿瘤,病死率在我国农村居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首位,在城市仅次于肺癌[1]。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放化疗方案的应用,使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因早期胃癌诊断率低,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有淋巴结受累或转移,成为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目前,探讨胃癌转移的机制,寻求抗胃癌转移新靶点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该领域对中药也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
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胃癌转移的分子学机制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 对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根本原因。
目前,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研究较多的有Ras、C-erbB-2、Ets、C-myc等原癌基因和nm23转移抑制基因以及p53、p16、p27、Rb、PCNA抑癌基因等,其中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p53基因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突变型p53能抑制野生型p53活性,引起细胞转化,促进细胞癌变。
在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斑蝥酸钠[2]、姬松茸茵孢多糖[3]、半夏泻心方[4]、益气活血中药[5]、三物白散加味方[6]等均能显著下调胃癌组织中p53(突变型)的表达。
梁氏等[7]以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其后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CD44、p53、nm23、H-ras、PCNA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下调上述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说明某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p53的表达而抑制胃癌的生长及转移。
C-erbB-2基因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C-erbB-2可使E-cad介导的细胞粘附作用受到抑制,进而促进胃癌的侵袭及转移。
褪黑素对荷胃癌小鼠胸腺及脾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Tr di o l h n s e ia o lg ,Fu h u3 0 0 a t n ieeM d c lC le e ia C z o 5 1 8,C i ) hn a
A s at bt c r Ob et e T v siaet e n l n eo eao i nC 4 D2 rg l o yT c l Trg )e p e s n i te j c v : o i et t f e c f ltnno D C 5 e ua r e s( e s x rs i i n g h i u m t l o n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e rg细胞及特异性转 录蛋 白 suf c rn及胸腺 F x 3mR i o p NA, 使脾 F x 3mR o p NA反而上 调。褪黑素抗 胃癌作用与免 疫器官
中 C 4 D 5 rg细 胞 免 疫 调 节 有关 。 D C 2 T e
关键词
褪黑素 ; 胃癌小 鼠; I 荷 C M C 2 调节性 T细胞 ; D5 叉头 型转 录因子 3 胸腺 ; ; 脾 Efe to l t ni n CD4+CD2 十 r g l t r c lse p e so i h mu f c fmea o n o 5 e u a o y T el x r s i n n t y s
实验小鼠在人类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_刘恩岐

" />?@,A<@ #
46-58 (5 0,8 2650 969-:17 :1;671067< 1%(21: (% 28=(>1:
785817>,? "0 (5 521:: (% 5(@8 A(0, ,(B, C870(:(0< 1;(:(0< ! 1%= (05 >650 (5 :6A? D,8 2650 (296701%0 >,171>087(50(>5 6C 26-58 178 0,8(7 1;-%=1%0 B8%80(> 7856-7>85? #9 06 %6A ! EFG (%;78= 5071(%5 ,1H8 ;88% >-:0-78= ! 1%= 2678 0,1% * IJJ (%=->(;:8 2-01%0 5071(%5 ,1H8 ;88% 8501;:(5,8= ;< 8(0,87 596%01%86-5 !
!"#
鼠 & 基 因 敲 除 ’ .’/,.0/1$ ( 小 鼠
$- % $2%
刘 恩 岐 !等! 实 验 小 鼠 在 人 类 癌 症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及 其 进 展 的癌细胞存活与否! 不符合孟德尔定 律 * ?J?4 年 ! L8MM*% 证 明 遗 传 对 癌 症 产
$?%
是 近 "# 多 年 来 ! 转 基 因 " $%&’()*’+, # 小 &克 隆 ) ,3/’* ( 小 鼠
小鼠 等遗传工程小鼠 ")*’*$+,&338 *’)+0
2024年中图版第一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中图版第一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 C;H、0的转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c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B. 甲、乙过程中的[H]转移途径相同C. 进行甲、乙过程的环境条件有差异D. c过程需要水的参与2、植物根毛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①细胞质基质②线粒体③叶绿体④核糖体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②③④3、如图是某家族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8不含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 Ⅲ-1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C. Ⅲ-1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D. Ⅲ-10和Ⅲ-13结婚,所生孩子只患甲病的概率是4、【题文】《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 改善土壤结构② 培育土壤微生物。
③ 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 改变土壤酸碱性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②③5、右图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正确的是。
A.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 物质运输速率与b的高低有关D. 物质运输速率与a的高低有关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6、感冒病毒能引起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烧.相关调节过程的推测合理的有()A. 甲状腺激素直接促进立毛肌舒张,加快了散热过程B. 下丘脑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活动C. 下丘脑对皮肤及血管血流量的支配属于体液调节过程D. 体温过高,患者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而“茶饭不思”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以下哪些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 生态系统B. 物种C. 种群D. 基因8、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
《氧化苦参碱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的研究》

《氧化苦参碱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的研究》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因此,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中,氧化苦参碱作为一种中药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细胞株:胃癌细胞株SGC-7901。
(2)药物:氧化苦参碱。
(3)试剂与仪器:细胞培养基、血清、MTT试剂、流式细胞仪、酶标仪等。
2. 方法(1)细胞培养:将SGC-7901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
(2)药物处理:将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组,处理时间为24、48、72小时。
(3)细胞增殖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
(5)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三、结果1.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处理组的SGC-79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
2. 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处理组的SGC-7901细胞周期受到阻滞,S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细胞比例减少。
同时,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处理组的SGC-7901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如p53、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Bcl-2等抗凋亡蛋白表达降低。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并诱导其周期阻滞和凋亡。
牛肝菌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

专题论述—----------------------------------------------------------------------------------199-D01:10.12161/j.issn.l005-6521.2021.01.033牛肝菌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郭磊,阚欢,范方宇,刘云(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牛肝菌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肉质大型真菌。
目前,牛肝菌保鲜与功能成分研究薄弱、资源加工利用程度低及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牛肝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围绕对牛肝菌营养价值、保鲜技术及在医药、食品行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索牛肝菌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期为牛肝菌的精深加工及新产U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牛肝菌;营养价值;生物活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利用Review on Nutritional Valu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oletus and Present SituationGUO Lei,KAN Huan,FAN Fang-yu,LIU Yun(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 i t y,Kunming650224,Yunnan,China) Abstract:Boletus is a kind of macrofungi with high nutritional and medicinal value.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letus industry,including few studied on retain freshness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low utilization and few products with high additional value,which had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letus industry.The latest research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Boletus,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and the application in medicine and food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The new way to promote Boletus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which could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ep-process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Boletus products.Key words:Boletus;nutritional value;bioactivity;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引文格式:郭磊,阚欢,范方宇,等.牛肝菌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199-203.GUO Lei,KAN Huan,FAN Fangyu,et al.Review on Nutritional Valu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oletus and Present Situation[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1,42(1):199-203.牛肝菌是伞菌目(Agaricates)牛肝菌科(Boleta-ceoe)大型真菌叫因其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叫荷兰真菌学家柏松菌菌有牛肝菌研究的,最早的相是明朝兰茂撰写的南本,有“牛肝菌,气,,”之说氏牛肝菌质资源,390,其中199种是食用的嘔省的牛肝菌牛肝菌的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校级科研项目(11050219);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ZG004)作者简介:郭磊(1981—),男(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资源开发及利用。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动物模型的构建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动物模型的构建周洲;赖兵;高采平;王璞;王晗;李良平【摘要】目的构建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动物模型,为CTC运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构建4种裸鼠胃癌肿瘤模型,分别为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瘤、腹腔移植瘤、尾静脉移植瘤,检测各组肿瘤生长、转移水平,比较各组循环血中CTC数目,并进一步行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转移相关基因在CTC与原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胃癌细胞原位移植模型是研究胃癌CTC的理想模型,裸鼠死亡率低,肿瘤转移明显,CTC数量较其他造模方法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CTC裸鼠模型,为CTC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35【总页数】5页(P4917-4921)【关键词】胃肿瘤;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复发;肿瘤转移【作者】周洲;赖兵;高采平;王璞;王晗;李良平【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地奥九泓制药厂前沿生物技术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的新发病例及50万的死亡病例[1]。
在恶性肿瘤中,肿瘤转移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导致病死的主要原因[2]。
目前,肿瘤的发现和诊断临床上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及传统肿瘤标志的监测,难以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也难以及时反映疗效。
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有效地限制转移复发依然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挑战。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指因自发或诊疗操作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FC 小鼠胃癌细胞,原代细胞|细胞系|细胞株|菌种;细胞库管理规范,提供的细胞株背景清楚,提供参考文献和最优培养条件!
MFC 小鼠胃癌细胞的详细介绍
MFC 小鼠胃癌细胞
培养条件:
完全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90%;胎牛血清10%。
培养条件:37.0C carbon dioxide(CO2),5%
传代方法:
收到细胞后,取出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一)如果细胞未长满,用75%酒精喷洒整个瓶消毒后放到超菌台内,严格无菌操作,打开细胞培养瓶,吸出培养液,仅留下10ml培养液在瓶内继续培养。
(二)如果细胞已长满,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具体步骤如下:
1. 弃去培养液,用PBS(不含钙,镁离子)洗1-2次。
2. 加1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 EDTA)于培养瓶中,倒转放于37度培养箱1-3分钟预热,然后又将培养瓶倒转大约30秒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分散,轻敲几下培养培养瓶,细胞随即脱落下来。
3. 加入6-8ml完全培养基,吸出,分到新的培养瓶中。
1:3~1:6传代;2~3天1次。
注意:传代后一半用我们的培养基,一半用你们的,以免细胞不适应而造
成生长不好。
冻存方法:冻存液:基础培养基+5%DMSO+20%FBS
储存:液氮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