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大定律

合集下载

关于创新的经典素材_作文素材

关于创新的经典素材_作文素材

关于创新的经典素材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关于创新的经典素材,感谢您的阅读!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

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

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

”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

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

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

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借鉴与创新”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借鉴与创新”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借鉴与创新”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梁思成、罗哲文、吴良铺、张锦秋、郭黛姬等一代代著名古建筑专家,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国古建筑文化和技术的研究,使我国众多古建筑得以有效保护、其优秀建造理念、建筑技术和科技成果得以“复活”,并在现代建筑中重放光彩,引领世界建筑新潮流。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的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木草、民间方药入手,从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吸取营养,经过380多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攀上了世界医学高峰。

我国著名国产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而对众多车企在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研发上的刷烈竞争,把目光投向了世界能源开发的新领城,另辟蹊径,果断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新道路,成为目前全球汽车制造行业中唯一一家能够实现电池、电机、电控自研自造的车企,图态电池和CTB 技术研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的龙头.以上材料中,他们或发掘复兴,或借鉴创新,或另辟蹊径,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

这些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你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审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正确看待发掘复兴、借鉴创新、另辟蹊径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探讨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正确选用发掘复兴、借鉴创新、另辟蹊径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材料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科技领域,写作时可以将笔触延伸科技以外的其他领域,比如经济、文化、艺术、教育、思想、军事等领域。

在立意上,应突出在特定的领域应如何正确处理发掘复兴、借鉴创新、另辟蹊径的关系:对于三者的高下,不能简单定性,不能一概而论、厚此薄彼,要结合本领域的具体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运用,以真正促进本领域的卓越发展。

如:深入发掘、广泛借鉴、大胆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法宝;中国式现代化要走适合国情的创造性发展之路;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大胆创新;面对西方的封锁和打压,中国科技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变道超车是突破封锁的有效策略,等等。

创新原理有哪些

创新原理有哪些

创新原理有哪些
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有一些创新原则不需要使用标题,而且在文中不能有重复的文字。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启发创新的原则:
1.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视角、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2. 类比思维:将不同领域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当前问题上,从中寻找创新灵感。

3. 逆向思维:反向思考问题,找到与传统思维相反的解决方案。

4. 倒推法:从目标倒推,思考如何达到目标,而不是受限于已有的方法和资源。

5. 分解与重构: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重新组合,找到创新解决方案。

6. 反思与总结: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总结教训,并通过改进和创新来提升效能。

7. 合作与协作: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协作,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

8. 实验与学习:不断尝试和试错,从失败中学习,并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通过运用这些创新原则,可以触发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数学原理牛顿

数学原理牛顿

数学原理-牛顿数学原理是数学的基础,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原则。

其中,牛顿的数学原理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之一。

牛顿通过他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的三大定律牛顿的数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他的三大运动定律中。

这些定律提供了描述运动物体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提供了描述惯性的基本原理,也是后来物体运动研究的基础。

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的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力,并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为力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的第三定律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作用力,都存在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牛顿的微积分贡献除了运动定律,牛顿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发明和发展微积分。

微积分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用于研究变化和运动。

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发现了微积分的重要性,并与莱布尼茨共同发展了微积分学。

微积分学提供了一种描述和解决变化问题的强大工具。

通过微积分,人们可以计算速度、加速度、斜率、曲线的面积等一系列物理量。

微积分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牛顿的重要应用牛顿的数学原理不仅仅适用于物体运动,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下面是一些牛顿数学原理的重要应用。

•天体力学:牛顿基于他的运动定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这个定律对于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及表达式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及表达式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及表达式一、牛顿三大定律内容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为物质运动提供了基本的描述方式。

它们分别是: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运动的改变量等于作用力与时间之积。

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方式。

3.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性,是牛顿力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定律之一。

二、牛顿三大定律表达式1.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0(或者d(mv)/dt=0),其中F表示外力矢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矢量,t表示时间。

当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不会改变。

2.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矢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矢量。

这个公式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方式,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

3.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F',其中F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矢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牛顿三大定律的意义和影响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对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大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具体来说,牛顿三大定律的意义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了描述物质运动的统一框架:牛顿三大定律为物质运动提供了统一的描述框架,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这一框架在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创业需要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业需要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新创业精神
爱、赢、商、信 一个都不能少 但要有方法

我们从2003年起开始做三创教育,立志成为 中国创业创新教育的领导者
• 我们的体会
• 有一个机构,不一定有多大 空间,我们不是地主,但要有一些愿意做风险投 资教育的老师
• 有一套工作流程,解决学生创业创新行动出口问题 • 有一些独立的工作原理 • 有一些获得资源的办法 • 有一些口号和仪式 • 有一点心态
孵化器论坛
第三方 顾客管 理公司
孵化器联 盟
打磨项目、路演平台微 孵化
创业基 金群
通 识 课
招聘
商业游学
二 学 位
互联网+大赛
其他方式创业
创业训练营
项目打磨、项目路演
微孵化
孵化器联盟
创青春挑战杯大赛
其他大赛
创业学院研究机构
• 商业模型研究所(张耀辉任主 任)
• 互联网技术与商业创新研究中 心(汤胤任所长)
• 信条:张三条+四个字+创业宣言+四首主题歌 • 持续改进的五步法 • 3W法 • 问题发现法:
• 感叹词+情景分析,如”啊+负面情景“ • 标准问题法:什么XX最YY?
• 观察法:火 • 概念构造与解析 • 多种头脑风暴法
创业成果
• 在校生:矢战、抹茶、底百瑞、WK • 毕业生:雷霆游戏、秘密旅行、国际暑期学校…
爱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一种能力
• 因为有爱,才会发现人们面临的难题,还需要为人类未来生活提出方向 • 不仅需要发现难题,更需要知道难题的意义与解决难题的价值 • 如果这种难题是许多人都面临的,解决问题的人就是最具有人类精神的人 • 事业起源于挑战这些难题
• 你知道家里什么地方最热吗? • 你知道家里什么最贵吗? • 你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共同的难题是什么吗?

研发创新的五条HR定律

研发创新的五条HR定律
E-M C= -
吸 纳一 大 批有 卓 越 潜质 的 人 才
再 度回国筹建微软 中国研发集 团 之际 , 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赋予一家植 根 中国多年的新兴创新集 团以独特 的 管理和 文化特质——微软公 司本身经 过 了3 余 年发展 ,已形成 了相对成熟 0
l -I P T- Q+l
管理
■■●匾匝圈 HUMAN S RE OURC S E
维普资讯

研发创新的五条 H R定律 …
研发队伍如何保持创新的动力与热情?如何保证创新的速度与质量?
护) ——这 条定律展示 了微软 中国研 发集 团在 两个层面 的努 力: 一是 为员 工构建一 个充满引力 的创新 磁场 , 让 他们 同才华横溢的 同事们一 道 , 在一 个充满机遇与激励 的环境下分享彼此
1 +1≥ 3
” 卓越软件工程 ” 门 . 部 通过 丰富的培 构能够 在一种 ” 创新而 不因循”的机 时间无限推移 .封 闭系统 中的状态是
训项 目提高我 们工 程 师的实践技 能 ,
0 他 五条定律 。今天 ,当我带着新 的思 考 可说是 I T企业 ( 尤其是软件企业 ) 赖 位于金 字塔顶端 的员工约 占2 % , 与使命 来看时 , 发现 这些定律仍 在代 以存在 和发展的能量之源 。
I T=I (a e s天 赋 )+I Q t I nt P
们 大多在微软 总部或 其他 跨国巨擘 的 研 发机 构从 事过 多年的技 术和产品创 新 ,能力超凡 经验丰厚 ,甚至 因成
E _ 热力学第二定律 ) n f(
15 8 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 ・ 克 劳修斯提 出 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定
目前集 团内部正在进行的培训项 目有 1 0多项 , 0 涵盖研究与 开发的各 个领域 . 中我们特地从 总部 引进 了 其

创新的科学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指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开发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推动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科学原理:
1. 多元思维:创新科学强调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通过融合不同学科、行业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可以发现新的关联和规律。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3. 联想思维:通过将不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和发现新的科学原理。

联想思维常常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可能性。

4. 反事实推理:通过设想不可能或与已知事实相悖的情景,可以引发新的思考和发现。

反事实推理可以帮助科学家推动某个领域的发展,突破现有的局限。

5. 实验与观察:科学原理的发现通常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

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和仔细的观察,可以获取新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推动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6. 模型建立与验证:通过建立科学模型来解释现象和预测结果,然后通过实验证实或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是创新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创新科学原理,它们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和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创新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理论,以推动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怀疑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先怀疑,而且必须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

第二定律——阻力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有阻力,而且阻力的大小与创新程度成正比。

第三定律——胜出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然胜出,不管经历多少曲折。

■郭铁成
总结人类创新历史,分析当代创新实践,不难发现:所有的创新都遵循三个基本定律。

那么这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又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创新的真相呢?
创新第一定律——怀疑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先怀疑,而且必须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

为什么要先怀疑呢?因为只有怀疑,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展开观察、实验和逻辑分析,直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创造新的事物。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也可以说,创新从怀疑开始。

反过来,如果总是因循成见、人云亦云,就是问题成堆也不会被发现,也就无需任何证实或证伪,当然就谈不到新思想的形成、新事物的创造。

为什么要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因为事物不仅是复杂的、多面的、普遍联系的,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人们需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更新原来的认识;如果没有持续怀疑的态度,思想凝固、老化,创新就中止了。

一切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怀疑精神。

如果不怀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有太阳中心说;如果不怀疑牛顿力学,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所以马克思的格言是“怀疑一切”,所谓一切,囊括了全部时空,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物,满脑子成见的人也不会怀疑任何事物。

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推翻前人的成见,不仅有认识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伦理困境,即对我们尊敬的师长提出怀疑,是否违背道德原则。

亚里士多德的解决之道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师恩不忘,报之以敬爱;但为了真理,对恩师也要质疑,这是大爱。

亚里士德的话,道出了创新具有反科层制的特点。

所谓科层制就是官僚制,它的特点是按等级定位,下级服从上级。

而创新则反其道行之,研究不分等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仅学术自由,而且可以反潮流,学术地位低的可以怀疑学术地位高的,这是一种扁平结构。

第二定律——阻力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有阻力,而且阻力的大小与创新程度成正比。

创新是好事,为人们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为什么会有阻力呢?这时因为,创新之始,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凡是创新都是超前的,都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超出了现有的理解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是胡说八道。

既然如此,即使有人不反对,也仅仅是由于情感原因,他们实际上也认为创新是错的;但大多数人,没有情感的瓜葛,是一定要出来反对的,他们一心要为“真理”而斗争,也有“枪打出头鸟”现象。

据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时,全世界只有十几个能理解,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人们报之以沉默,但这不是无声的支持,而是无声的扼杀。

对创新的更强劲的阻力,来自利益机制的改变。

重大的创新总要进入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可是,只要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便会逐渐获得创新利润;而旧的产业体系,即旧产业的设施、设备、工艺、产品就都被毁灭了,这对既得利益者来说不是小的利润的损失,而是致命的损失。

因此,很多既得利益者必然对创新加以打压。

人们总是希望宽容,但事实上人们可以宽容失败,但不能宽容创新。

古今中外任何伟大的创新,没有一项是在宽容的环境下成长的,都是在打压下成长的。

创新程度越高,说明你的思想越是超出人们的认识水平,越是对旧的思想体系和利益格局具有毁灭效应,因此会遭到更加猛烈的打压。

如果要立志创新,就要准备被冷落,被欺侮,被打压。

没有这个准备是不行的。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用到创新者身上同样合适,这就是说,当国家和人民要把重大的创新任务交给你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使你内心痛苦,筋骨劳顿,饥饿消瘦,身无长物,事事不如意,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断使你心旌摇动,把你的意志锤炼得既钢强又温厚,增加了你原来不具备的本领。

只有如此,才能把创新进行到底。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大的创新,便有多大的阻力来锤炼你;反过来,有多大的阻力锤炼你,你便有多大创新。

第三定律——胜出定律。

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然胜出,不管经历多少曲折。

创新发生的时候,由于巨大的阻力,也由于新事物不成熟、不稳定、不实用、不经济,处于劣势地位。

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可能暂时失败。

但它最终必然战胜旧理论、旧事物,取得创新优势,成为主流。

小的可以胜过大的,弱的可以胜过强的,年轻的可以胜过年长的,资历浅的可以胜过资历深的。

曾经世界第一的荷兰,就被英国超过了;曾经世界第一的英国,也被美国超过了;还有日本、韩国,也都超过了欧洲一些先发国家。

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创新符合客观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旧的思想,旧的事物,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一定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机制导致的,这就是它的合理性,或合规律性;同样,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由于它符合未来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因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必将取代旧的思想和旧的事物,变成现实的存在。

庸俗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人们只能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和生活,但不能改变比较优势。

因此,弱小的、新兴的国家就不需要自主创新,只要保持廉价劳动力“优势”,在发达的、强大的、老牌的国家后面跟踪模仿就行了。

如果世界果真如此,那人类将是多么悲摧,多么没有希望。

好在中国已经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创新积累以后,即将创新起飞。

我们的创新经济学,就是弱者胜出的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