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跟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跟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跟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

2.能用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进一步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进一步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b2-4ac<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3.教学疑点:如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在实数范围内,当b2-4ac<0时,无解.在高中讲复数时,会学习当b2-4ac <0时,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前一节的“公式法”部分已经涉及到了,当b2-4ac≥0时,可以求出两个实数根.那么b2-4ac<0时,方程根的情况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将进一步研究b2-4ac>0,b2-4ac=0,b2-4ac<0三种情况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

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得到b2-4ac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称b2-4ac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

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由谁决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思维全面性的考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渗透作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

①x2-3x+2=0;②x2-2x+1=0;③x2+3=0.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答:b2-4ac.

3.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

反之亦然.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a≠0,∴ 4a2>0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2)当b2-4ac<0,说“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

4.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2+3x-4=0;(2)16y2+9=24y;

(3)5(x2+1)-7x=0.

解:

(1)∵△=32-4×2×(-4)=9+32>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变形为

16y2-24y+9=0.

∵△=(-24)2-4×16×9=576-576=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7x+5=0.

∵△=(-7)2-4×5×5=49-100<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2)计算b2-4ac的值;(3)判别根的情况.

强调两点:(1)只要能判别△值的符号就行,具体数值不必计算出.(2)判别根的情况,不必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3x2+4x-2=0;(2)2y2+5=6y;

(3)4p(p-1)-3=0;(4)(x-2)2+2(x-2)-8=0;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

(4)题可去括号,化一般式进行判别,也可设y=x-2,判别方程y2+2y-8=0根的情况,由此判别原方程根的情况.

又∵不论k取何实数,△≥0,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回答.此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b2-4ac的取值.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a2x2-ax-1=0(a≠0);

(3)(2m2+1)x2-2mx+1=0.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教师渗透、点拨.

(3)解:△=(-2m)2-4(2m2+1)×1

=4m2-8m2-4

=-4m2-4.

∵不论m取何值,-4m2-4<0,即△<0.

∴方程无实数解.

由数字系数,过渡到字母系数,使学生体会到由具体到抽象,并且注意字母的取值.

(四)总结、扩展

(1)判别式的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用“△”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

(2)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深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分类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7中 A 1、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 式知识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及应用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中,Δ=b24ac 若△>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2、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成立,即有如下的逆定理: 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Δ=b24ac 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0 特别提示:(1)注意根的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区别:一般当已知△值的符号时,使用定理;当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时,使用逆定理。 一、不解方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例1、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三、2x2+x━1=0;x2—2x—3=0;x2—6x+9=0;2x2+x+1=0 二、?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求方程中字母系数所满足的条件。 例2、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m—4)x2—(2m—1)x+m=0有两个实数根? 三、?证明方程根的性质。 例3、求证:无论m为任何实数,关于x的方程x2+(m2+3)x+0.5(m2+2)=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四、?判断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例4、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mx2-2(m+2)x+(m+5)能在实数范围 内因式分解。 五、?判定二次三项式为完全平方式。 例5、若x2-2(k+1)x+k2+5是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 例6、当m为何值时,代数式(5m-1)x2-(5m+2)x+3m—2是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 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渗透分类的思想. 重难点、关键 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关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求根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 ()-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移项; ()化二次项系数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原方程变形为()的形式; ()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 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继续学习公式法引入作好铺垫. 一、 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 已知(≠)且-4ac≥,试推导它的两个根为2b a -+,2b a -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

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得 b a - c a 配方,得:b a (2b a )-c a (2b a ) 即(2b a )2244b ac a - ∵-4ac≥且4a> ∴2244b ac a -≥ 直接开平方,得:2b a 即2b a - ∴2b a -,2b a -- 【说明】 这里a ac b b x 242-±-= (042≥-ac b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活动方略】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探究,完成探索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归纳,由形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思考】 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2320;x x -+=()2222 -=-x x ()24320x x -+= 【活动方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步骤:确定c b a ,,的值、算出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完善以下几点: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c b a ,,确定的;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21.2.2 公式法 要点感知1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可由b2-4ac的符号来判定: ①当b2-4ac______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b2-4ac______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b2-4ac______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预习练习1-1 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要点感知2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______0时,它的根为______. 预习练习2-1 用公式法解方程x2-x-1=0的根为( ) A. 23 1± B. 23 1± - C. 25 1± D. 25 1± - 2-2 一元二次方程a2-4a-7=0的解为______ 知识点1 根的判别式 1.(苏州中考)下列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 A.x2-x+1=0 B.x2+x+1=0 C.(x-1)(x+2)=0 D.(x-1)2+1=0 2.(自贡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3.(益阳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总有实数根,则m应满足的条件是( ) A.m>1 B.m=1 C.m<1 D.m≤1 4.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9x2+6x+1=0;(2)3(x2-1)-5x=0. 知识点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方程x2+x-1=0的一个根是( ) A.1-5 B. 25 1- C.-1+5 D. 25 1+ - 6.(荆州中考)已知α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较大的根,则下面对α的估计正确的是( ) A.0<α<1 B.1<α<1.5 C.1.5<α<2 D.2<α<3 7.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2x2+ax-a2=0的一个根,则______. 8.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1=0;(2)1-x=3x2;(3)2x2-3x-1=0;(4)4x2-4x-1=0. 9.(泰州中考)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x2-3x+1=0 B.x2+1=0 C.x2-2x+1=0 D.x2+2x+3=0 10.(内江中考)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2=0有不相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方程2x 2+3x -k=0根的判别式是 ;当k 时,方程有实根。 2、关于x 的方程kx 2+(2k+1)x -k+1=0的实根的情况是 。 3、方程x 2+2x+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m= 。 4、关于x 的方程(k 2+1)x 2-2kx+(k 2+4)=0的根的情况是 。 5、当m 时,关于x 的方程3x 2-2(3m+1)x+3m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ax -4)-x 2+6=0没有实数根,那么a 的最小整数值是 。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m -1)x -2=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等于4,则m= 。 8、设方程(x -a)(x -b)-cx=0的两根是α、β,试求方程(x -α)(x -β)+cx=0的根。 9、不解方程,判断下列关于x 的方程根的情况: (1)(a+1)x 2-2a 2x+a 3=0(a>0) (2)(k 2+1)x 2-2kx+(k 2+4)=0 10、m 、n 为何值时,方程x 2+2(m+1)x+3m 2+4mn+4n 2+2=0有实根? 11、求证: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x+(m 2+4)=0没有实数根。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1)x+1=0,试问:m 为何实数值时,方程有实数根? 1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m=0无实根(m 为实数),证明关于x 的方程x 2+2mx+1+2(m 2-1)(x 2+1)=0 也无实根。 14、已知:a>0,b>a+c,判断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根的情况。 15、m 为何值时,方程2(m+1)x 2+4mx+2m -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实数根;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无实数根。 16、当一元二次方程(2k -1)x 2-4x -6=0无实根时,k 应取何值? 17、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bx+4b=0有两个相等实根,y 1、y 2是关于y 的方程y 2+(2-b)y+4=0的两实根,求以1y 、2y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18、若x 1、x 2是方程x 2+ p x+q=0的两个实根,且23x x x x 222121=++,25x 1x 12221=+求p 和q 的值。 19、设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q ≠0)的两个根,且x 2 1+3x 1x 2+x 2 2=1, 0)x 1(x )x 1(x 2211=+++,求p 和q 的值。 20、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4x 2-(3m -5)x -6m 2=0的两个实数根,且23x x 21=,求常数m 的值。 21、已知α、β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α3-α2β-αβ2+ β3=0,求证:p=0,q<0 22、已知方程(x -1)(x -2)=m 2(m 为已知实数,且m ≠0),不解方程证明: (1)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应用拓展 某数学兴趣小组对关于x 的方程(m+1)22m x ++(m-2)x-1=0提出了下列问题. (1)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m 并解此方程. (2)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请求出.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析:能.(1)要使它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m 2+1=2,同时还要满足(m+1)≠0. (2)要使它为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 ①211(1)(2)0m m m ?+=?++-≠?或②21020m m ?+=?-≠?或③1020 m m +=??-≠? 解:(1)存在.根据题意,得:m 2+1=2 m 2=1 m=±1 当m=1时,m+1=1+1=2≠0 当m=-1时,m+1=-1+1=0(不合题意,舍去) ∴当m=1时,方程为2x 2-1-x=0 a=2,b=-1,c=-1 b 2-4ac=(-1)2-4×2×(-1)=1+8=9 134 ±= x 1=,x 2=-12 因此,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m=1,两根x 1=1,x 2=- 12. (2)存在.根据题意,得:①m 2+1=1,m 2=0,m=0 因为当m=0时,(m+1)+(m-2)=2m-1=-1≠0 所以m=0满足题意. ②当m 2+1=0,m 不存在. ③当m+1=0,即m=-1时,m-2=-3≠0 所以m=-1也满足题意. 当m=0时,一元一次方程是x-2x-1=0, 解得:x=-1 当m=-1时,一元一次方程是-3x-1=0 解得x=-13 因此,当m=0或-1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当m=0时,其根为x=-1;当m=-?1时,其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为x=- 13. 布置作业 1.教材P 45 复习巩固4. 2.选用作业设计: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答案详细解析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答案详细解析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1.2.2公式法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解是() A.x1=3,x2=2 B.x1=﹣6,x2=﹣1 C.x1=6,x2=﹣1 D.x1=﹣3,x2=﹣2 2.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首先要确定a、b、c的值.对于方程﹣ 4x2+3=5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4,b=5,c=3 B.a=﹣4,b=﹣5,c=3 C.a=4,b=5,c=3 D.a=4,b=﹣5,c=﹣3 3.(2011春?招远市期中)一元二次方程x2+c=0实数解的条件是() A.c≤0B.c<0 C.c>0 D.c≥0 4.(2012秋?建平县期中)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2+x+c=0的一个解,则c2+c=() A.1 B.2 C.3 D.4 5.(2013?下城区二模)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解是() A.﹣1 B.2 C.﹣1或2 D.0或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2013秋?兴庆区校级期中)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3x=1时,应求出a,b,c的值,则:a=;b=;c=. 7.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3x﹣1=0时,先找出对应的a、b、c,可求得 △,此方程式的根为. 8.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用配方法解此方程,配方后的方程是.

三.解答题(共12小题) 9.(2010秋?泉州校级月考)某液晶显示屏的对角线长30cm,其长与宽之比为4:3,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该液晶显示屏的面积. 10.(2009秋?五莲县期中)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mx+3=0的一根是1,求该方程的另一根与m的值. 11.x2a+b﹣2x a+b+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a与b的值. 12.(2012?西城区模拟)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2=0. 13.(2013秋?海淀区期中)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1. 14.(2011秋?江门期中)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5x2﹣3x=x+1. 15.(2014秋?藁城市校级月考)(1)用公式法解方程:x2﹣6x+1=0;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1=3x. 16.(2013秋?大理市校级月考)解一元二次方程: (1)4x2﹣1=12x(用配方法解); (2)2x2﹣2=3x(用公式法解). 17.(2013?自贡)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18.(2014?泗县校级模拟)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19.(2011秋?南开区校级月考)(1)用公式法解方程:2x2+x=5 (2)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0.(2011?西城区二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2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韦达定理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冈)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6x +c =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根为( ) A .2 B .3 C .4 D .8 2.(2013四川泸州)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且0k ≠ C . 1k ≥-且0k ≠ D . 1k >-且0k ≠ 3. (2013四川泸州,)设12,x x 是方程233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 2112 x x x x +的值为( ) A .5 B .-5 C .1 D .-1 4. (2013福建福州,)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是( ) A .x 2+3=0 B .x 2+2x =0 C .(x +1)2=0 D .(x +3)(x -1)=0 5.(2013山东滨州,)对于任意实数k ,关于x 的方程程x 2-2(k +1)x -k 2+2k -1=0的根的情况为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没有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6.(2013广东广州)若0205<+k ,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k 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判断 7.(2013山东日照)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32=--x x 的较小根为1x ,则下面对1x 的估计准确的是 A .121-<<-x B .231-<<-x C .321<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专题训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专题训练 1. (2010 广西钦州市)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kx +1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 . 2. (2010 湖北省荆门市) 如果方程2210ax x ++=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 (2010 江苏省苏州市) 若一元二次方程()2 220x a x a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3b 、,则a b +=_________. 4. (2010 江苏省苏州市) 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元二次方程22 452 x x ++=有实数根; B. 一元二次方程23 452 x x ++=有实数根; C. 一元二次方程25 453x x ++= 有实数根; D. 一元二次方程()2451x x a a ++=≥有实数根. 5. (2010 湖南省益阳市) 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 b 42 -满足的条件是 A.ac b 42 -=0 B.ac b 42->0 C.ac b 42-<0 D.ac b 42-≥0 6. (2010 山东省烟台市) 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则(x1-1)(x2-1)= . 7. (2010 北京市)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410x x m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m 的值及方程的根. 8. 当k 是什么整数时, 方程(k2–1)x2–6(3k –1)x+72=0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9.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2=-+--m x m x 与0544422=--+-m m mx x 的根都是整数,求m 的整数值, 并求出两方程的整数根. 10. (2010 重庆市江津区) 在等腰△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5a =,若关于x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公式法

第6课时 22.2.3 公式法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 2=7 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 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 =0 (2)a x2+bx+3=0 (3)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 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 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x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1.2.2公式法 教案设计(张荣权) 教学内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材分析: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仅仅是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 方程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系数不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两种方法就不方便了。而用求根公式法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教方便了。因此,学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很有必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公式法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级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2.会用求根公式解简单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观察、推导、交流归纳等活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与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熟练的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教学突破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教学中力求体现“试——究——升”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学生配方能力有限,所以,崩皆可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配方规律,从而突破难点。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入对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探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产生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发现结论。加深对应用公式法的理解。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及化归的数学思想,运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开方降次,重视相关的知识联系,建立合理的逻辑过程,突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精选例题 学生准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过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第四课时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习目标: 1、熟练使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ac b 42 -的值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授课内容: 1、用公式法法解下列方程: (1)0222=--x x (2)0122=+-x x (3)0222=+-x x . 2、观察上述方程的根,方程(1)两个实数根________,方程(2)两实数根________, 方程(3)_______________。那么方程根出现不同情况是由什么来判断的呢? 3,结论: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情况可由ac b 42-来判定: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 说明:(1)可以不解方程求ac b 42 -的值来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2)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例题讲解 例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1)0132=-+x x (2)0962 =+-x x (3)04322=+-y y (4)x x 5252=+ 变式:求证:不论x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 =--kx x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

例2、k 取什么值时,关于x 的方程022)2(22=-++-k x k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 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变式1:已知关于0232 =-+-k x x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变式:关于x 的方程..2 (2)2(1)10k x k x k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41)210x k x k -++-=,K 取什么值时 ○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方程无实数根; 2,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222(1)2(4)0m x mx m +-++=无实数根。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公式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公式法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_____,当b-4ac<0时,方程_________. 2.方程a 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有________,?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有_________,若方程无解,则有__________. 3.若方程3x2+bx+1=0无解,则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4.用公式法解方程x2=-8x-15,其中b2-4ac=_______,x1=_____,x2=________. 5.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cm,其面积为8cm2,则此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6.用公式法解方程4y2=12y+3,得到() A... D. 7.不解方程,判断所给方程:①x2+3x+7=0;②x2+4=0;③x2+x-1=0中,有实数根的方程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k>1 C、k≠0 D、k>-1且k≠0 9.下列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A、3x2-x-1=0; B、x2-2x-1=0; C、9x2=4(3x-1); D、x2+7x+15=0. 10.(m2-n2)(m2-n2-2)-8=0,则m2-n2的值是(). A. 4或-2 B. -4或2 C. 4 D.-2 11.(20分)用公式法解方程 (1)x2+15x=-3x; (2)x2+x-6=0; (3)3x2-6x-2=0; (4)4x2-6x=0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横山县第三中学柳金帛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它们的一般形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仍有一部分认知较慢、运算不扎实的同学不能够熟练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学生通过《规律的探求》、《勾股定理的探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中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总结等章节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用公式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并且已经具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公式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首先要夯实上节课的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正确地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正确、熟练地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②能够根据方程的系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④通过在探求公式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使用公式过程中的小技巧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忆巩固;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 活动内容: 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3=7x (2)3x 2+2x+1=0 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可找位同学上黑板演算 ②由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 第一题: 2x2+3=7x 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x2-7x +3=0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 023272=+-x x 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0231649)47(2722=+-+- x x 即: 016 25)47(2=--x 1625)47(2=-x 两边开平方取“±” 得: 4547±=-x 4547±= x 写出方程的根 ∴ x1=3 , x2=21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教案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⑶——公式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体验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明确运用公式求根的前提条件是b2-4ac≥0; 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学习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要记准求根公式;系数和常数为负数时,代入求根公式避免出现符号错误. 三.教学过程 Ⅰ.知识准备 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②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⑴2x2-4x+5=0;⑵2x2-4x-2=0. Ⅱ.活动探究 问题1:如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阅读下面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ax2+bx=-c移项解法二:4a2x2+4abx+4ac=0 x2+b a x=- c a化14a2x2+4abx=-4ac x2+b a x+ b2 4a2= b2 4a2- c a配方4a2x2+4abx+b2=

b2-4ac 整理 x+b 2a=± b2-4ac 2a开方2 ax+b=±b2-4ac x=-b 2a± b2-4ac 2a= -b±b2-4ac 2a x= -b±b2-4ac 2a 请思考如下问题: ①此时可以直接开平方吗?需要注意什么?等号右边的值有可能为负吗? ②如果这题要做下去的话,应该附加什么条件? 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④你有什么感想? ax2+bx+c=0(a≠0)在≥0时,它的解是. 这个公式说明方程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所确定的,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新知探究】 例1:解下列方程. ⑴2y2+7y=4;⑵x2-2x+1 2 =0;⑶m2-2m+2=0. 【题后反思】你能否总结一下,能使用公式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是怎样的?一般解题步骤又是如何?解的情况有几种?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教案 ——小店一中潘卫生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6x2-7x+1=0 (2)4x2-3x=52 (老师点评)(1)移项,得:6x2-7x=-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7 6 x=- 1 6 配方,得:x2-7 6 x+( 7 12 )2=- 1 6 +( 7 12 )2 (x- 7 12 )2= 25 144 x- 7 12 =± 5 12 x1= 5 12 + 7 12 = 75 12 + =1 x2=- 5 12 + 7 12 = 75 12 - = 1 6 (2)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2=n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 x 2+bx+c=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 2+bx+c=0(a ≠0)且b 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 x 1=2b a -+x 2=2b a --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 x 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 b a x=- c a 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 a )2 即(x+2b a )2=2244b ac a - ∵b 2-4ac ≥0且4a 2>0 ∴2244b ac a -≥0 直接开平方,得:x+2b a = 即x=2b a -± ∴x 1=2b a -,x 2=2b a -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 x 2+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 ≥0时, ?将a 、b 、c 代入式子x=2b a -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x(x﹣2)=0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2.已知b<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b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两个实数根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B.m≥0 C.m≥1 D.m≥2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B.k>C.k<且k≠0 D.k>且k≠0 二、填空题 5.一元二次方程x2+x=3中,a=______,b=______,c=______,则方程的根是______. 6.若x 1,x 2 分别是x2﹣3x+2=0的两根,则x 1 +x 2 =______. 7.已知三角形两边长是方程x2﹣5x+6=0的两个根,则三角形的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8.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______. 10.一次二元方程x2+x+=0根的情况是______. 11.若关于x的方程ax2+2(a+2)x+a=0有实数解,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2.已知代数式7x(x+5)与代数式﹣6x2﹣37x﹣9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 13.已知一次函数y=﹣x+4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专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含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姓名 ◆课前预习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情况可用b 2-4ac?来判定,?b 2-4ac?叫做________,通常用符号“△”为表示.(1)b 2-4ac>0?方程_________;(2)b 2-4ac=0?方程_________; (3)b 2-4ac<0?方程_________. 2.使用根的判别式之前应先把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________形式. ◆互动课堂 【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 2-5x+3=0; (2)x 2;(3)3x 2+2=4x ; (4)mx 2+(m+n )x+n=0(m ≠0,m ≠n ). 【例2】若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2)x+1=0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1)x+4(k -12 )=0.(1)求证:无论k 取什么实数 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2)如果等腰△ABC 有一边长a=4,另两条边长b ,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1)x+m 2=0.(1)当m 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为m 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使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并求这两个根. ◆跟进课堂 1.方程2x 2+3x -4=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_.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10x+5=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如果方程x 2-2x -m+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为_______,此时方程的根为________. 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没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3m -1)x+9m -1=0有两个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2x -1=0 B .x 2 C .x 2 D .-x 2+x+2=0 7.如果方程2x (kx -4)-x 2-6=0有实数根,则k 的最小整数是( ).A .-1 B .0 C .1 D .2 8.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x 2-x+1=0 B .x 2-2x+3=0 C .x 2+x -1=0 D .x 2+4=0 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1 B .k ≠0 C .k<1且k ≠0 D .k>1 10.关于x 的方程x 2+(3m -1)x+2m 2-m=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课外作业 1.在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3x+1=0 (B (C )x 2+2x+3=0 (D )1x x -=11 x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x -1=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同号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异号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2+3a -4=0有一个实数根是x =0.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 C 、-4 D 、-1或4 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若0是关于x 的方程(m -2)x 2+3x+m 2-2m -8=0的解,求实数m 的值,并讨论此方程解的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一)填空 1.方程x2 + 2x-1 + 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m= 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有理数,b是时,方程2x2 +(a+ 1) x- (2+ b) =0的根也是有理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kv 1 时,方程 2 (k+1) x2+ 4kx+2k-1=0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根. 5.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x-4=0有实数根,则m的值为_________ . 6.方程4mx2-mx+仁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为 __________ . 7 .方程x2-mx + n=0中,m, n均为有理数,且方程有一个根是 2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二次方程ax2 + bx+ c=0 (a^)中,如果a, b, c是有理数且△ =b2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方程必有 . 9 .若m是非负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1-m2) x2+2 (1-m) x-仁0有两个实数根,贝卩m的值为_________ . 0 .若关于x的二次方程kx2+1=x-x2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 1 .已知方程2x2- (+ n) x+m?n=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 2.________ 若方程a (1-x2)+ 2bx + c (1 + x2) =0的两个实数根相等,则a, b, c 的关系式为__ . 3.二次方程(k2-1) x2-6 (3k-1) x+72=0有两个实数根,则k为___. 4.若一元二次方程(1-3k) x2 + 4x-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 5.方程(x2 + 3x) 2+9 (x2+3x) + 44=0解的情况是—解. 6.如果方程x2+px+ q=0有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x2-p (1 + q) x+q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