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复习大纲

异常心理学复习大纲
异常心理学复习大纲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异常心理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长时间、持续性不集中,以及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任性,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3、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4、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出现。

5、系统脱敏法:也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基本的行为治疗技术,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地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强迫性障碍: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它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

6、社交恐怖症: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特征的一种恐怖症。

7、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经常为小事而感到持续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都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的。

8、躁狂症:是一种异常夸张的欢欣喜悦或愉快的情感状态,典型表现以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为基本特征。

9、病态人格:又称精神病态或者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绪下出现的情况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10、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对适当进行社交活动和职业工作的要求采取被动对抗,如固执已见、故意的效率低下、伪装的遗忘等。

11、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

1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3、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症标准,以前有襄樊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如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14、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15、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经常为小事而感到持续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都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的。

判断题

1.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幻觉和妄想。(√)

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情绪心理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情绪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情绪是对外部刺激事件广泛的、功能性的反应,暂时性地整合了生理、认知、现象和行为的渠道,以促进对当前环境形成一个提高适应性的、修饰环境的反应。 2闭锁综合征: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人们几乎丧失了所有来自脑到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输出,但继续接受感觉。3环状模型:将各种情绪组织成为一个环形的理论;在环形山,相互接近的情绪是相似的并容易被混淆,或者容易被同时体验到。 4 集体主义: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强调集体身份,顺从集体、社会和谐以及相互依赖。 5 情绪的社会结构构建:通过社会创建的文化特有方式来思考、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过程。 6莫罗反射:一种全身动作,出现莫罗反射时,婴儿的双臂伸出,手指张开,然后迅速回归为胎姿,手指弯曲。 7依恋: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的一种感情纽带,表现为分离时的焦虑情绪,重聚时的愉快情绪和大量的情绪分享。 8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中年以后人对充分利用剩余时间的动机不断增强,因此,年长者更倾向于社会交往和其它活动中情绪的质量。 9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作经历有关的、频繁的、令人痛苦的回忆(闪回)和噩梦,回避相关的记忆线索,惊跳反射增强。 10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处理与环境和其他人的关系时,采取一种不适应、不灵活的方式。 11 反社会人格障碍:一种健康状况,年龄至少为18岁:多次出现违法行为、不诚实、冲动性行为、多次打架、漠视他人安全而不顾后果、持续失业或负债、对不正当行为缺乏内疚感。 12品行障碍:一种健康状况,诊断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特征是会同时出现如下行为:频繁欺负别人或打架、使用武器对付别人、对人或动物残忍、偷盗、使用暴力得到性、破坏财产、说谎、违反父母或学校规定。 13社会导航理论:认为抑郁的社会功能是使人们离开社会足够长的时间以改善其社会行为并获得他人的帮助。 14 典型性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量和体重增加、失眠、精神活动性亢奋。 15 非典型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增加、体重上升、嗜睡、精神活动性迟滞的症状。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情绪的传统的研究方法 损伤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2.自我报告法(了解) 自我报告只是搜集简单的数据,不需要解释。在这个方法中,研究者只是要求人们描述他们当前的、过去的或典型的情绪。 1.自我报告不可能是精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2.研究者的自我报告的有效性有时也值得怀疑。 3.研究婴儿、脑损伤病人、动物和其他不能说话者的情绪,对于说不同语言的人,语言翻译有时候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于细微的差异。 如果研究者对情绪随时间的变化,或者对不同情绪的相关体验感兴趣,那么自我报告就可能是有效的。 3.伊扎德编制了两个的量表:一个是测量各情绪维量的等级量表,另一个是测量各情绪成分的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第二章 1.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 对于刺激的事物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 坎农的丘脑学说比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论前进了一步,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中的作用。他认为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枢。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质,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理论 与詹姆斯—兰格理论不同,沙赫特—辛格理论主要论及了如何把人的一种情绪同另一种情绪区分开来。他认为,作为任何情绪一部分的唤起和其他行为对于决定该情绪的强烈程度是很关键的,但是,它们不会识别情绪。一种情绪和另一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在于认知评估方面,不在感受方面。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是初评价的继续,经常发生在面对威胁或挑战时,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作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 次评价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和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421316.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心理学情绪类型测试

心理学情绪类型测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情绪类型测试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谢谢合作! 指导语:你在多大程度上受理智的控制,又在多大程度上受“本能”情绪的控制?回答以下问题,将每题分值相加的总和与结果对照,可以确定情绪状态与类型。 1.如果让你选择,你更愿意: A 同许多人一起工作并亲密接触 B和一些人一起工作 C独自工作 2、当为解闷而读书时,你喜欢: A读史书、秘闻、传记类 B读历史小说、“社会问题”小说 C读幻想小说、荒诞小说 3、对恐怖影片反映如何? A不能忍受 B害怕 C很喜欢 4、以下哪种情况符合你: A很少关心他人的事 B关心熟人的生活 C 爱听新闻,关心别人的生活细节 5、去外地时,你会: A为亲戚们的平安感到高兴 B陶醉于自然风光 C希望去更多的地方 6、你看电影时会哭或觉得要哭吗? A 经常 B有时 C从不 7、遇见朋友时,通常是: A点头问好 B微笑、握手和问候 C拥抱他们 8、如果在车上有个烦人的陌生人要你听他讲自己的经历,你会怎样: A显示你颇有同感 B真的很感兴趣 C打断他,做自己的事 9、是否想过给报纸的问题专栏写稿? A绝对没想过 B有可能想过 C想过。 10、被问及私人间题,你会怎样? A感到不快活和气愤,拒绝回答 B平静他说出你认为适当的话 C虽然不快,但还是回答了 11、在咖啡店里要了杯咖啡,这时发现邻座有一位姑娘在哭泣,你会怎样? A想说些安慰话,但却羞于启口 B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C换个座位远离她 12、在朋友家聚餐之后,朋友和其爱人激烈地吵了起来,你会怎样? A觉得不快,但无能为力 B立即离开 C尽力为他们排解 13、送礼物给朋友: A仅仅在新年和生日 B全凭兴趣 C在觉得有愧或忽视了他们时 14、一个刚相识的人对你说了些恭维话,你会怎样? A感到窘迫 B谨慎地观察对方 C非常喜欢听,并开始喜欢对方 15、如果你因家事不快,上班时你会: A继续不快,并显露出来 B工作起来,把烦恼丢在一边 C尽量理智,但仍因压不住而发脾气 16、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破裂了,你会: A感到伤心,但尽可能正常生活 B至少在短暂时间内感到痛心 C无可奈何地摆脱忧伤之情 17、一只迷路的小猫闯进你家,你会: A收养并照顾它 B扔出去 C 想给它找个主人,找不到就让它安乐死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产生各种行为? 元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动能来自于人为了保持有机体“活”性,而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改变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也是一种自组织过程。 3,所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此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由一系列在社会分工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工作组成的活动。 职业心理学:研究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发展:个体的职业发展指从个体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并在职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社会,个体为进入职业做准备、做决策、获得职业角色、建构职业自我、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成功的过程。在组织中,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 行为:是人们对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 人类是通过与外界进行继续不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的自组织过程,维持有机体的“活”性的。 保持“活”性是人类的生物性本质特征,“活”得长,“活”得好是生物活性的本原目的。 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资源的单位是“臼”,一臼就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一个单位的资源。 1,职业成功 学会分析与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职业 观点: 1.主动性 2.自信心 3.应变能力 4.学习发展能力 5.分析判断能力 6.风险决策能力 7.自我控制能力 8.坚韧性 9.团队建设能力 10.领导能力 11.监督管理能力 12.工作关系构建能力 17.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问题,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职位分析:职位描述职业数据政府与行业的公开资料 工作描述分析 工作任务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情绪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17春奥鹏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情绪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应激源带来的反应有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什么?() A. 衰竭阶段 B. 反思阶段 C. 阻抗阶段 D. 警觉阶段 正确答案: 2. 哪个部位对愤怒和恐惧情绪起关键作用?() A. 前部扣带回 B. 海马 C. 杏仁核 D. 下丘脑 正确答案: 3. 什么是情绪感觉的外部特征?() A. 感觉 B. 表情 C. 知觉 D. 思维 正确答案: 4. 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目标一再受到阻碍逐渐积累而成的情绪体验是什么?() A. 快乐 B. 悲哀 C. 恐惧 D. 愤怒 正确答案: 5. 是谁提出的抑郁病人“认知三部曲”() A. 贝克 B. 冯特 C. 埃里克森 D. 卡特尔 正确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情绪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二、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抑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 情绪可以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面部表情比姿态表情更直接反映恐惧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早期的微笑并不具有心理或社会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情绪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三、主观填空题(共4 道试题,共20 分。) 1. 情绪的成分包括生理成分、体验成分和 2. 研究者将面部表情分为和 3. 情绪社会化的发展模型有、和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说真的,很高兴能在抢课大战中抢到职场心理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如拾一宝。梁老师讲课真和蔼幽默,容易让人听懂,尤其是结合ppt,典型的例题,清晰的脉络更是让我受益非浅。这次的学习,发现职场心理学是营养品,会滋养我们的 人生。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这门有趣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人才竟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胜任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业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让我深受感悟。 此次课程让我感到在工作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本着对企业及自身负责的 态度来工作。其实人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人如果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也 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喔,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道路上成长的高度。只有 摆正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节课,老师说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求学,求偶,求职。在人的一生中,能在一所好的学校学习,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以及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人生就接近圆 满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职场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改变了不良习惯,带来良好的用处。用积极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学习这门课程,能让我们做 好就职准备,让我们知己知彼,同时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洞察上司心中所想, 学会与同事相处,读懂同事心中玄机,与下属相处,控制下属的驾驭力,学会办公哲学,这是须知的职场的生存术,学会职场解压,积极向上级放飞心灵,了解职场定律,积极主动造就升迁。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应在大学四年逐渐培养自己的各方面技能。 1.学习心理保健知识:你可以阅读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多听相关讲座,咨询心理医 生等等。 2、培养心理防卫机制:在矛盾、挫折、失意和双重角色的压力面前,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优化心理环境,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解脱。懂得如何善解人意: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了解他人,遇到矛盾和纠葛时,应尽量减轻对别人的刺激,灵活地 调整关系。 4、树立信心悦纳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障碍。对此,职场女性应学会“悦纳自己”,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勇气和信心。 5、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生活总是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此,要能够面对现实,让自己适应环境。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确立可行的 理想和抱负,使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情绪心理学 复习提纲

核心内容 1. 情绪维度理论的内容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assumes that emotion can be defined by a coincidence of values on three discrete dimensions. This view is founded in Osgood's (Osgood, Suci, & Tanenbaum, 1957) seminal work where factor analyses conducted on a wide variety of verbal judg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nce in emotional assessments wer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major dimensions: The two primary dimensions were one of affective valence (ranging from pleasant to unpleasant) and one of arousal (ranging from calm to excited). A third, less strongly-related dimension was variously called 'dominance' or 'control'. The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The developers used the Self- Assessment Manikin (SAM) procedure to rate affective valence, arousal and dominance for each picture. This procedure used a graphic figure depicting values along each of the 3 dimensions on a continuously varying scale (see Lang, Bradley, & Cuthbert,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 Technical Manual and Affective Ratings, 1997) 2. 基本情绪理论的内容与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的制作方法。 按照具体的面部表情形式,给定情景下正负情绪的基本类别可以划分为:厌恶,恐惧,惊奇,悲伤,愉快,愤怒。各种基本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特征,神经基础,表情形式,情绪行为与主观体验基本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情绪是先天预存的,独立于后天学习与经验影响。由于每种基本情绪对应着独特表情形式尤其是面部活动模式。因此可以通过每种基本情绪所产生的独特的面部活动模式去界定基本情绪的类别。Ekman的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系统就是基于基本情绪的这一特点制定的。 3. 正负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正性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而负性情绪与需求的缺失有关。正性情绪往往与趋近动机相联系,而负性情绪常与防御动机相联系。正性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