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归纳总结

流体力学归纳总结
流体力学归纳总结

流体力学归纳总结

一、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

1、静止状态下的流体不能承受剪应力,不能抵抗剪切变形。

2、粘性:内摩擦力的特性就是粘性,也是运动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是运动流体产生机械能损失的根源;主要与流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上升粘性减小,与压强没关系。

3、牛顿内摩擦定律:

相关因素:粘性系数、面积、速度、距离;与接触面的压力没有关系。例1:如图6-1所示,平板与固体壁面间间距为1mm,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为0、1Pa、S, 以50N的力拖动,速度为

1m/s,平板的面积是()m2。

解:=0、5例2:如图6-2所示,已知活塞直径d=100mm,长l=100mm气缸直径D=

100、4mm,其间充满黏滞系数为0、1Pas的油,活塞以2m/s 的速度运动时,需要的拉力F为()N。解:

4、记忆个参数,常温下空气的密度。

5、表面力作用在流体隔离体表面上,起大小和作用面积成正比,如正压力、剪切力;质量力作用在流体隔离体内每个流体微团上,其大小与流体质量成正比,如重力、惯性力,单位质量力的单位与加速度相同,是。

6、流体静压强的特征:

A、垂直指向作用面,即静压强的方向与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相同;

B、任一点的静压强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与该点为位置、流体的种类、当地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7、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一个工程大气压相当于735mm汞柱或者10m水柱对柱底产生的压强。

8、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压强、真空值公式1:公式2:叫做真空压强,也叫真空值。如果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某点的为负的时候,就说明存在真空,其真空压强再通过公式2求得。

9、压力表方面的考题主要考察的是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U 型管水银压差计比较典型、例3:如图6-4所示,用U形水银压差计测量水管

A、B两点的压强差,水银面高hp=10cm,

A、B两点压强差为(

12、348 )kPa。例4:如图6-9所示,

A、B两管平齐,里面盛满水,下面的U形管里充有水银,水银柱高差为Δh=20cm,则

A、B两管中的压强差值为(

24、69)kPa。U 型管子里面一边是水,一边是水银,压强差为:

10、在均质连续的静止流体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保持不变:

11、静止液面的作用力:作用点:常用的两个:矩形,的位置位于距离上边缘圆形,的位置位于距离上边缘

二、流体动力学

1、流场中的各空间点上所有运动要素(流速、流量等)不随时间变化,当地加速度为0,叫作恒定流;位于同一流线上的各质点的流速矢量不随流线变化,迁移加速度为0,叫作均匀流。

2、流线上所有质点的流速矢量均与这条空间曲线相切;恒定流时,流线的形状、位置均不随时间变化,且与迹线重合;流线一般为光滑曲线,不能相交和转折。

3、渐变流过流断面具有下面两个重要性质:

A、渐变流过流断面近似为平面;

B、过流断面上流体动压强近似地按静压强分布,即通过同一个断流面。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连续介质假设:恒定总流流量和平均流速的概念:

5、恒定元流的伯努利能量方程:物理意义:

表示单位重量流体相对于某基准面所具有的位能,表示单位重量流体的压能,表示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意义:恒定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的机械能沿流线不变。几何意义:表示元流过流断面上某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位置高度,叫作位置水头,称为压强水头,称为流速水头。总水头=测压管水头+流速水头=(位置水头+

压强水头)+流速水头。几何意义:恒定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的总水头沿流线不变。

6、实际恒定元流流体存在水头损失,方程可写成:实际流体的总水头线总是沿程下降的,而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升、可降,也可以不变,主要取决于水头损失及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的情况。

7、实际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7、1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的应用条件:

A、流动必须是恒定流;

B、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C、质量力只有重力;

D、选择的过流断面必须符合渐变流条件(断面之间可不是渐变流);

E、两过流断面之间没有能量的输入或输出;

F、断面间不能有分流与合流。

7、2能量方程解题步骤:l 选择好过流断面:1-1在上游,2-2在下游,该断面已知数要多并包含所求的未知数(如自由液面、出口断面、测压计所在断面等处),而且应选择渐变流断面;l 选择水平面作为基准面,应选择在较低处,使Z为正值,且与某一断面重合;l 选断面上任一点写

B、E,因渐变流同一断面上任一点的,而v是各点流速平均值;l 可用连续方程v1A1=v2A2消去一个v,当已知Q时可用

v=Q/A求出V;l 能量方程等号前后压强p应该用同一基准,一般

用相对压强较为方便;l 化简后带入数据,解出欲求的未知数;l 当在两断面1-1与2-2之间有机械能输入时(例如有泵),应在

1-1断面加上水头H。

7、3应用总流能量方程时,选择不同的高度基准面会影响测压管水头的数值,不会影响流速和压强的计算结果。

8、皮托管测流速:,关健问题是如何确定。T88以及xxT88经过压差计公式推导计算:

9、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xxT82仅考试过一次:

三、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1、等径直管上下游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层流时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时则于流速的

1、75~2次方成正比。

2、临界雷诺数判定层流和紊流一般取临界值2300,国内有的时候用2000,做题的时候注意。

3、圆管均匀流的过流断面上,切应力成线性分布,管壁处切应力为最大值,管轴处切应力为0,类似于材料力学弯曲梁的正应力的分布情况。

4、圆管过流断面层流运动流速分布呈抛物线,类似材料力学弯曲梁的剪应力分布情况。元流速分布公式:

其中为水力坡度,从公式可以看出,层流速度大小分布呈旋转抛物面。断面平均流速:即圆管层流运动断面平均流速为最大流速的一半

5、水头损失计算沿程圆管层流计算公式沿程层流紊流的达西公式其中称为沿程阻力系数,层流中仅与流态有关,紊流中除了和雷诺数有关外,还与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局部水头损失:疑问V 取得是哪个位置的值?V取得是小管子里面的值。突然放大:突然缩小:

6、紊流流速分布呈对数分布。

7、尼古拉斯实验曲线图,一堆公式不记忆了,只记住概念就可以了。层流区:RE<2300,,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过渡区:2300

1、75次方。过渡区:10000

7、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有逆向压差梯度和物面粘性阻滞作用;边界层分离会产生漩涡、压强阻力、增加增加能量损失。

8、减少阻力的措施:

8、1改进流体外部边界:

A、减小管壁、渠壁粗糙度;

B、用柔性边界代替刚性边界;

C、用半顺的进口;

D、用渐扩(缩)代替突扩(缩)

E、加大弯头的曲率半径,R 在1~4d之间;

F、三通管的支管和主管连接处折角减小变缓;

G、大断面弯管中可设置一组导流板。

8、2在流体内部增加极少量的添加剂。

四、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1、孔和管子口速度,其中孔=0、97~0、98,=0、60~0、62,管子==0、82。可以看出同H的孔的速度大,流量小。

2、保证管嘴正常工作的两个条件:

3、有压管道重要公式:

4、并联管道总能量损失等于每个支管的能量损失,总流量等于每个支管流量之和,总的阻抗平方根倒数等于各支管阻抗平方根倒数之和。利用这两个特点经常考察变缓Q、d、L、S求比值关系。例如:

五、明渠恒定流掌握概念,放弃计算。

1、明渠恒定均匀流的水力特征均匀流动是指运动要素沿程不变的流动,而明渠均匀流特指明渠中的水深,断面平均流速,流速分布等均保持沿程不变的流动,其流线为一组与渠底平行无弯曲的直线。明渠均匀流动中水面线与渠底线平行,又由于流速水头沿程不变,总水头线与水面线平行,也就是说总水头线坡度、测压管水头线坡度、渠底坡度彼此相等。

2、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形成条件明渠中水流必须是恒定流动;流量保持不变,沿程没用水流分出或汇入;明渠必须是长而直的

顺坡凌柱型渠道,即要求i>0沿程不变;渠道粗糙情况沿程不变,没建筑物的局部干扰。

3、水力最优断面是指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渠道通过流量最大的断面。在

A、i、n一定得情况下,最优断面发生在水力半径最大,湿周最小的情况下;经过计算梯形断面水力最优断面的水力半径等于水深的一半,且与边坡系数无关。矩形断面的底宽是水深的两倍。半圆渠在面积一定是最优。

4、谢才公式蛮重要:

5、缓流和急流以及判断标准:缓流--水流徐缓,渠底障碍物前水面隆高,干扰影响能逆流上传至较远地方;急流—水流急湍,水面仅在障碍物附近隆起,障碍物的干扰对上游来流无影响。判别方式:

5、1临界水深法h>h临为缓流,h=h临为临界流,h

5、2佛劳德数法FR<1为缓流,FR=1为临界流,FR>1为急流。

5、3 速度判别法水流速度小于静水中的微波波速,表明干扰微波既能向下游传播也能向上游传播,叫做缓流;反之当水流速度大于微波波速的时候,微波只能向下游传播,不能向上游传播,这种明渠水流流态为急流。相等的时候为临界流,临界流很不稳定,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

6、长直棱柱渠道衔接,由平坡流向陡坡时会由缓流变为急流而发生跌水,由陡坡流向平坡时会由急流变为缓流而发生水跃。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作为物理的一部分,流体力学在很早以前就得到发展。在19世纪,流体力学沿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将流体视为无粘性的,有一大批有名的力学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对数学物理方法和复变函数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灌溉、给排水、造船,及各种工业中管道流体输运的需要,使得工程流体力学,特别是水力学得到高度发展。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关键是本世纪初边界层理论的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在大部分区域,因流体粘性起的作用很小,流体确实可以看成是无粘的。这样,很多理想流体力学理论就有了应用的地方。但在邻近物体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粘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能忽略。边界层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将这两个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框架。边界层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德国的普朗特在水槽中直接观察到的。这虽也是很多人可以观察到的,却未引起重视,普朗特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处理这种把两个物理机制不同的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方法。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经过约10年的时间,奠定了近代流体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又是很多工业的基础。最突出的例子是航空航天工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当然,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也是流体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就以亚音速的民航机为例,如果坐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想一下这种有400多人坐在其中,总重量超过300吨,总的长宽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的飞机,竟是由比鸿毛还轻的空气支托着,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惊叹流体力学的成就。更不用说今后会将出现更大、飞行速度更快的飞机。 同样,也不可能想象,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能设计制造排水量超过50万吨的船舶,能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这种超大规模工程,能设计90万kW汽轮机组,能建造每台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海上采油平台,能进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等等。甚至天文上观测到的一些宇宙现象,如星系螺旋结构形成的机理,也通过流体力学中形成的理论得到了解释。近年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鱼类游动原理的研究,发现了采用只是摆动尾部(指身体大部不动)来产生推进力的鱼类,最好的尾型应该是细长的月牙型。这正是经过几亿年进化而形成的鲨鱼和鲸鱼的尾型,而这些鱼类的游动能力在鱼类中是最好的。这就为生物学进化方面提供了说明,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很大兴趣。 所以很明显,流体力学研究,既对整个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又对很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工业和工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仍应二者并重。 本世纪的流体力学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本世纪下半叶,由于实验测试技术、数值计算手段和分析方法上的进步,在多种非线性流动以及力学和其他物理、化学效应相耦合的流动等方面呈现了丰富多采的发展态势。 在实验方面,已经建立了适合于研究不同马赫数、雷诺数范围典型流动的风洞、激波管、弹道靶以及水槽、水洞、转盘等实验设备,发展了热线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和速度、温度、浓度及涡度的测量技术,流动显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为提供新现象和验证新理论创造了条件。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几千年前,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修水利,除水害,在治河防洪,农田灌溉,河道航运,水能利用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秦代李冰父子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工程经验,修建设计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明渠流和堰流的认识已经达

工程流体力学公式资料讲解

工程流体力学公式

第二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 流体的可压缩性计算、牛顿内摩擦定律的计算、粘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1.密度 ρ = m /V 2.重度 γ = G /V 3.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有以下的关系:γ = ρ g 或 ρ = γ/ g 4.密度的倒数称为比体积,以υ表示υ = 1/ ρ = V/m 5.流体的相对密度:d = γ流 /γ水 = ρ流 /ρ水 6.热膨胀性 7.压缩性. 体积压缩率κ 8.体积模量 9.流体层接触面上的内摩擦力 10.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切应力)(牛顿内摩擦定律) 11..动力粘度μ: 12.运动粘度ν :ν = μ/ρ 13.恩氏粘度°E :°E = t 1 / t 2 T V V ??=1αp V V ??-=1κV P V K ??-=κ1n A F d d υ μ=dn d v μτ±=n v d /d τμ=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 重点:流体静压强特性、欧拉平衡微分方程式、等压面方程及其、流体静力 学基本方程意义及其计算、压强关系换算、相对静止状态流体的压强计算、流体静压力的计算(压力体)。 1.常见的质量力:重力ΔW = Δmg 、直线运动惯性力ΔFI = Δm·a 离心惯性力ΔFR = Δm·r ω2 . 2.质量力为F 。:F = m ·am = m (f xi+f yj+f zk) am = F /m = f xi+f yj+f zk 为单位质量力,在数值上就等于加速度 实例:重力场中的流体只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取z 轴铅垂向上,xoy 为水平面,则单位质量力在x 、y 、 z 轴上的分量为 fx = 0 , fy = 0 , fz = -mg /m = -g 式中负号表示重力加速度g 与坐标轴z 方向相反 3流体静压强不是矢量,而是标量,仅是坐标的连续函数。即:p = p (x ,y ,z ),由此得静压强的全微分为: 4.欧拉平衡微分方程式 单位质量流体的力平衡方程为: z z p y y p x x p p d d d d ??????++=d d d d d d 0x p f x y z x y z x ??-=ρd d d d d d 0y p f x y z x y z y ??-=ρd d d d d d 0z p f x y z x y z z ??-=ρ0 1=??-x p f x ρ10y p f y ??-=ρ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课件ppt作者闻建龙工程流体力学习题+答案(部分)

闻建龙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物质是按什么原则分为固体和液体两大类的? 解:从物质受力和运动的特性将物质分成两大类: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作用下可以无限的变形(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而在同等条件下,固体则产生有限的变形。 因此,可以说:流体不管是液体还是气体,在无论多么小的剪应力(切向)作用下都能发生连续不断的变形。与此相反,固体的变形与作用的应力成比例,经一段时间变形后将达到平衡,而不会无限增加。 1-2 何谓连续介质假设?引入连续介质模型的目的是什么?在解决流动问题时,应用连续介质模型的条件是什么? 解:1753年,欧拉首次采用连续介质作为流体宏观流动模型,即不考虑流体分子的存在,把真实的流体看成是由无限多流体质点组成的稠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甚至在流体与固体边壁距离接近零的极限情况也认为如此,这个假设叫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或稠密性假设。 流体连续性假设是流体力学中第一个根本性假设,将真实流体看成为连续介质,意味着流体的一切宏观物理量,如密度、压力、速度等,都可看成时间和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使我们有可能用数学分析来讨论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连续介质假设是不成立的,例如:航天器在高空稀薄气体中飞行,超声速气流中激波前后,血液在微血管(1μm )内的流动。 1-3 底面积为2 5.1m 的薄板在液面上水平移动(图1-3),其移动速度为s m 16,液层 厚度为mm 4,当液体分别为C 020的水和C 0 20时密度为3 856m kg 的原油时,移动平板 所需的力各为多大? 题1-3图 解:20℃ 水:s Pa ??=-3 10 1μ 20℃,3 /856m kg =ρ, 原油:s Pa ??='-3 102.7μ 水: 23 3 /410 416 101m N u =??=? =--δμτ N A F 65.14=?=?=τ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与数学、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同样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类最早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是从治水、灌溉、航行等方面开始的。在我国水力事业的历史十分悠久。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既有利于岷江洪水的疏排,又能常年用于灌溉农田,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原则。说明当时对明槽水流和堰流流动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西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时期,为引洛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了龙首渠,创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即用竖井沟通长十余里的穿山隧洞,有效地防止了黄土的塌方。 在古代,以水为动力的简单机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用水轮提水,或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去碾米、磨面等。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公元37年)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金炉,较西欧约早了一千一百年。 古代的铜壶滴漏(铜壶刻漏)--计时工具,就是利用孔口出流

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的。说明当时对孔口出流已有相当的认识。 北宋(960-1126)时期,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船闸与十四世纪末荷兰的同类船闸相比,约早三百多年。 明朝的水利家潘季顺(1521-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和《河防一揽》。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欧美诸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从事流体力学现象研究的是古希腊学者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在公元前250年发表学术论文《论浮体》,第一个阐明了相对密度的概念,发现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著名物理学家和艺术家列奥纳德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设计建造了一小型水渠,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沉浮、孔口出流、物体的运动阻力以及管道、明渠中水流等问题。 斯蒂文(S.Stevin,1548-1620)将用于研究固体平衡的凝结原理转用到流体上。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在流体静力学中应用了虚位移原理,并首先提出,运动物体的阻力随着流体介质密度的增大和速度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流体传动系统工作过程中,其流体流动存在的损失有( A ) A、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B、动能损失和势能损失, C、动力损失和静压损失, D、机械损失和容积损失 2、液压千斤顶是依据( C )工作的。 A、牛顿内摩擦定律 B、伯努力方程 C、帕斯卡原理 D、欧拉方程 3、描述液体粘性主要是依据( D ) A、液体静力学原理 B、帕斯卡原理 C、能量守恒定律 D、牛顿内摩擦定律 4、在流场中任意封闭曲线上的每一点流线组成的表面称为流管。与真实管路相比(C )。 A、完全相同 B、完全无关 C、计算时具有等效性 D、无边界性 5、一般把( C )的假想液体称为理想液体 A、无粘性且可压缩, B、有粘性且可压缩, C、无粘性且不可压缩, D、有粘性且不可压缩 6、进行管路中流动计算时,所用到的流速是( D ) A、最大速度 B、管中心流速 C、边界流速 D、平均流速 7、( A )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A、伯努力方程, B、动量方程, C、连续方程, D、静力学方程 8、( A )是用来判断液体流动的状态 A、雷诺实验 B、牛顿实验 C、帕斯卡实验 D、伯努力实验 9、黏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相对黏度的概念表示黏度的大小,各国应用单位不同,我国采用的是( D ) A、雷氏黏度 B、赛氏黏度 C、动力黏度 D、恩氏黏度 10、流体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的( B )来传递能量的 A、动力能 B、压力能, C、势能, D、信号 11、静止液体内任一点处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 B ) A、不相等的, B、相等的, C、不确定的 12、连续性方程是( C )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A、能量, B、数量, C、质量 D、动量 13、流线是流场中的一条条曲线,表示的是( B ) A、流场的分布情况, B、各质点的运动状态 C、某质点的运动轨迹, D、一定是光滑曲线 14、流体力学分类时常分为( A )流体力学 A、工程和理论, B、基础和应用 C、应用和研究, D、理论和基础 15、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 A ) A、液体和气体 B、所有物质, C、水和空气 D、纯牛顿流体 16、27、超音速流动,是指马赫数在( B )时的流动 A、0.7 < M < 1.3 B、1.3 < M ≤5 C、M > 5 D、0.3 ≤M ≤0.7 17、静压力基本方程式说明:静止液体中单位重量液体的(A )可以相互转换,但各点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即能量守恒。 A、压力能和位能, B、动能和势能, C、压力能和势能 D、位能和动能 18、由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知,静止液体内的压力随液体深度是呈( A )规律分布的 A、直线, B、曲线, C、抛物线 D、不变 19、我国法定的压力单位为( A ) A、MPa B、kgf/cm2 C、bar D、mm水柱 20、理想液体作恒定流动时具有( A )三种能量形成,在任一截面上这三种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A压力能、位能和动能,B、势能、位能和动能, C、核能、位能和动能, D、压力能、位能和势能 21、研究流体沿程损失系数的是(A) A、尼古拉兹实验 B、雷诺实验 C、伯努力实验 D、达西实验 22、机械油等工作液体随温度升高,其粘度(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呈现不规则变化

填料塔文献综述

填料塔文献综述 (一)引言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而塔填料、塔内件及工艺流程又是填料塔技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效新型填料和其他高性能塔内件的开发,以及人们对填料流体力学、放大效应及传质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填料塔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利用大型高效塔改造板式搭,并在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节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填料塔 填料塔是气、液呈逆流的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比板式塔简单。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填料层中的液体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壁”倾向,因此填料层较高时往往将其分为几段,每一段填料层上方设有液体再分布器,使流到壁面的液体集于液体在分布器作重新分布。 填料塔操作时,气体从下向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的空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流下,并形成相际接触界面,进行传质。气、液体的通过能力、相际界面的大小、传质速率的快慢与填料的集合形状关系甚大。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注意发展性能优良而有造价低廉的填料。 填料塔与板式塔相比在以下情况下优先选用:①在分离程度要

求高的情况下,因某些新型填料具有很高的传质效率,故可以采用新型填料以降低塔德高度;②对于热敏性物料的蒸馏分离,因新型填料的持液量较小、压降小,故可优先选择真空操作下的填料塔;③具有腐蚀性物料,可选用非金属填料的填料塔;④容易发泡的物料宜选用填料塔,因为在填料塔内,气相主要不以气泡形式通过液相,可减少发泡的危险,此外,填料还可以使泡沫破碎。 (三)塔填料 (1)填料的类型:填料的种类很多,按照制成填料的材料是实体还是网体可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类。实体填料有陶瓷、金属或塑料等制成,如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形和矩鞍填料等;网体填料有金属丝制成,如形网环、网状鞍形填料、网波纹填料等。按照填料在塔内堆积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乱堆填料和整砌填料两类。乱堆填料有颗粒形填料如拉西环、鞍形填料、鲍尔环、阶梯环等作无规则推挤而成;整砌填料则常由规整的填料整齐砌成,也可由拉西环等颗粒填料砌成。 (2)填料的性能评价:填料层的特性是影响塔操作的主要因素,它除了单个填料的名义尺寸之外,还包括:①单位体积中填料的个数; ②比表面积;③空隙率;④干填料因子和填料因子;⑤堆积密度等项。填料层的特性还与填料塔内装填的方法有关;充水装填的比干装的要疏松;新装的比使用长久的要疏松。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分布越均匀,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则传质效率越高;填料的空隙率越大,结构越开敞,则通量越大,压降亦越低。在

流体力学简单计算MATLAB程式

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 第一问: z=30;p1=50*9.8*10^4;p2=2*9.8*10^4;jdc=0.00015;gama=9800;d=0.257;L=50000 ;mu=6*10^(-6); hf=z+(p1-p2)/(0.86*gama) xdc=2*jdc/d; beta=4.15;m=1; Q=(hf*d^(5-m)/(beta*mu^m*L))^(1/(2-m)); v=4*Q/(pi*d^2); Re=v*d/mu; Re1=59.7/xdc^(8*xdc/7); Re2=(665-765*log(xdc))/xdc; i=hf/L; if Re<3000 Q=Q; elseif 3000

文献综述word模版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摘要 □□□□□□□□□□□□□□□□□□□□□□□□□□□□□□□□□□ □□□□□□□□□□□□□□□□□□□□□□□□□□□□□□□□□□□□□□□□□□□□□□□□□□□□□□□□□□□□□□□□□□□□□□□□□□ □□□□□□□□□□□□□□□□□□□□□□□□□□□□□□□□□□□□□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英文文题□□□ 作者英文名字 ( 单 位 ) Abstract □□□□□□□□□□□□□□□□□□□□□□□□□□□□□□□□□□□□□□□□□□□□□□□□□□□□□□□□□□□□□□□□□□□□□□□□□□□□□□□□□□□□□□□□□□□□□□□□□□□□□□□□□□□□□□□□□□□□□□□□□□□□□□ keywords □□□□□;□□□□□□;□□□□□□ 0 引言 □□□□□□□□□□□□□□□□□□□□□□□□□□□□□□□□□□□□□ □□□□□□□□□□□□□□□□□□□□□□□□□□□□□□□□□□□□□□□□□□□□□□□ 1 一级标题 □□□□□□□□□□□□□□□□□□□□□□□□□□□□□□□□□□□□□□□□□□□□□□□□□□□□□□□□□□□□□□□□□□□□□□□□□□□□ □□□□□□□□□□□□□□□□□□□□□□□□□□□□□□□□□□□□□□□□□□□□□□□□□□□□□□□□□□□□□□□□ 1.1 二级标题 □□□□□□□□□□□□□□□□□□□□□□□□□□□□□□□□□□□□□□□□□□□□□□□□□□□□□□□□□□□□□□□□□□□□□□□□□□□□ □□□□□□□□□□□□□□□□□□□□□□□□□□□□□□□□□□□□□□□ □□□□□□□□□□□□ 1.1.1 三级标题 □□□□□□□□□□□□□□□□□□□□□□□□□□□□□□□□□□□□□□□□□□□□□□□□□□□□□□□□□□□□□□□□□□□□□□□□□□□□□□□□ 2号宋体 4号楷体 小5号宋体 5号黑体 5号楷体 5号黑体 4号黑体 4号黑体 5号黑体 5号黑体 4号times new romans 5号times new romans 小5白斜times new romans 5号黑体 5号黑体 5号宋体 5号宋体 5号宋体 5号宋

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

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名称: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对板式塔的结构、立体传质塔板有一个初步认识; 2、对塔板上流体流动状态有初步认识; 3、测定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包括塔的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漏液点、雾沫夹带点等。 4、观察流体在塔板上的流动状态。 三、实验原理与流程: 实验流程见图1,来自储槽的水经过转子流量计自塔顶送入板式塔,由鼓风机送来的气体,经过孔板流量计送入塔的底部。塔内共装有三层塔板,从下至上分别是气体分布板、实验塔板、雾沫补集板。实验塔板采用U型压差计测定其压降,漏液和夹带量采用质量测量法。通过风机闸阀和玻璃转子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测定不同状态下塔板的流体力学参数,观察塔板上液体流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测定干板压降 将液封管内充满水,启动风机,根据孔板流量计连接的压差计调节气流流量大小,测定塔的干板压降,气体流量由小至大调节。由《化工原理》查询孔流系数,并计算气体流量。测定的压降值与干板压降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并计算误差。 干板压降经验式:?d=0.051w0 C02γ v γL (1?φ2) φ-----开孔率(开孔面积/开孔区域,此处取0.2);γv-----气相密度;γL-----液相密度;

?d-----干板压降,米液柱;C0-----孔流系数;w0-----空气速;(单位如不说明均为国际单位制)(假设矩形孔和导向孔气速一致) 2、测定湿板压降和夹带、漏液 调节气体流量为一定值,打开转子流量计。固定液体流量,将气体流量由小至大调节,每次增加200Pa,直到1600Pa。每个测量点稳定30秒,读取压降,由质量法测量一定时间的漏液量和夹带量。计算每个点的漏液率和夹带率,寻找漏液点和夹带点,并计算出对应的孔气速,确定正常的操作范围。 3、观察塔板上气液接触状态 随着气速的增大,塔板之上的气液接触状态由鼓泡状态,改为泡沫状态,最终达到喷射状态。塔板之上的清液层逐渐减小,泡沫层逐渐升高,甚至达到液泛状态。如不及时打开回流泵,由于塔釜容量有限,将出现降液管液泛,并波及塔内正常操作。观察漏液过程中周期性漏液。观察泡沫层上升和夹带量的关系。 四、数据处理 计算所需参数:孔板流量计计算公式:q v=C0A02?P ρ ,气体管径d1=200mm; 孔板孔径d2=125mm;孔板流量系数C0查询《化工原理》;孔流系数C0=0.76; 立体喷射式塔板:气体为连续相,液体为分散相;矩形帽罩结构,喷射区有圆形喷射孔,上部装有填料板波纹250Y。 开孔区域面积A=0.14㎡;矩形开孔180*60mm(3个);导向孔24*3mm(78个);底隙25mm;堰高50mm;堰长350mm;塔径476mm。 数据表格: 干板压降表格 液体流量L=4m3/h 流体力学记录表格

生活中的流体力学知识研究报告

工程流体力学三级项目报告multinuclear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 Report 项目名称: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流体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体育,工业,生活小窍门等。讨论了一些流体力学原理。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 关键字:伯努利定律;层流;湍流;空气阻力;雷诺数;高尔夫球

前言 也许,到现在你都有点不会相信,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流体的世界里。观察生活时我们总可以发现。生活离不开流体,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汽车飞奔,乒乓极旋,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巧妙地掌握和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让其行动变得更灵活快捷。

一、麻脸的高尔夫球(用雷诺数定量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尔夫球的表面做成有凹点的粗糙表面,而不是平滑光趟的表面,就是利用粗糙度使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减小,使流动变为紊流,以减小阻力的实际应用例子。最初,高尔夫球表面是做成光滑的,如图1—1,后来发现表面破损的旧球 图1-1光滑面1-2粗糙面 反而打的更远。原来是临界Re数不同的结果。光滑的球由于这种边界层分离得早,形成的前后压差阻力就很大,所以高尔夫球在由皮革改用塑胶后飞行距离便大大缩短了,因此人们不得不把高尔夫球做成麻脸的,即表面布满了圆形的小坑。麻脸的高尔夫球有小坑,飞行时小坑附近产生了一些小漩涡,由于这些小漩涡的吸力,高尔夫球附近的流体分子被漩涡吸引,

流体力学创新实验(终稿)

实验项目名称: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实验类型:自主创新实验 姓名及学号: 方平 3110103076 其他小组成员: 钱晨辉王坤王婕支颖 指导教师: 章军军老师 实验地点:安中实验大厅 时间: 2013.12.21

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 一、实验背景 本工程下水库库区面积较大,蓄洪能力较强,而天然洪水相对较小,2000年一遇洪水24h洪量仅387万m3,经过调洪演算分析,水库可利用蓄洪能力较强的特点,选择操作简便、安全的开敞式溢洪道作为水库主要泄洪设施。 下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采用岸边开敞式,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自由溢流。溢洪道由进水渠、溢流堰、泄槽、挑流鼻坎及出水渠等组成。溢洪道的泄槽轴线与坝轴线成82.46°夹角,溢洪道全长约268.75m。 进水渠底板高程79.00m,长41.05m,底宽为6m,进水渠轴线由10.55m长的直线段、20.5m长圆弧段、5m长的渐变段和5m长的直线段组成,圆弧半径为24m,进水渠采用梯形断面,两侧边坡开挖坡比为1:0.5。渐变段以前渠底及两侧设30cm厚混凝土衬砌。 控制段堰顶宽度6m,堰顶高程81.00m,堰顶下游堰面采用WES幂曲线,曲线方程y=0.2898x1.85,堰面曲线与反弧段相连,反弧半径5.0m,反弧末端高程78.58m。堰面曲线原点上游由椭圆曲线组成,并与堰上游面相切。溢流堰与两侧闸墩作为一个整体结构,闸墩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相同,挡墙顶部设交通桥,桥宽8m。 溢洪道泄槽纵坡1:7.85,泄槽横断面采用矩形断面,两侧开挖边坡坡比为1:0.5,泄槽边墙为衡重式挡墙。泄槽底宽6m,混凝土底板厚50cm,底板基础设置锚筋及排水系统。泄槽段衡重式边墙高度为2.5m,边墙及底板每约15m长设置垂直缝,并设止水。泄槽中段有仙人洞断裂F9横穿,拟对其进行槽挖后回填混凝土处理。 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长6m,连续挑坎坎顶高程58.49m,反弧半径5.0m,挑角25°。由于挑流鼻坎附近岩体为薄层状的瘤状泥质灰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易风化,抗冲刷能力差,因此鼻坎后设长9m 的平护坦,护坦混凝土衬砌厚0.5m,之后设一预挖冲坑,采用宽浅式结构,前段部分坡比为1:3,斜坡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护,厚度为50cm,预挖冲坑顶高程为52.00m。预挖冲坑以1:4的坡比与天然河床相连,底部采用60cm厚干砌石护底并铺设土工布,出水渠长度约为58.60m。 二、实验目的 (1)、验证两种流量情况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 (2)、观测溢洪道各部位的流态; (3)、分析各部分流速及流态,提出相应建议。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一:行人运动建模的研究现状: 宋卫国等将各类运动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以及微观模型三类。 宏观模型不考虑单个行人的行为,将行人视为流体状态。典型的描述行人运动的宏观模型有行人动力学模型以及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行人动力学模型是部分学者借鉴车辆运动中的流体力学模型策略,构建描述行人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如流体力学模型和气体动力学模型等。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是借鉴了交通规划模型中的中心指导思想——“四阶段法”,从而构建的行人在路网中的客流分配以及路径选择模型。宏观模型虽有建模的合理之处,但只能研究到系统的宏观整体特性而不能显示出系统内所有个体的征,关注的是行人空间分配的问题,如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由于对行人特性及运动模拟不够细致,有一定的限制性。 中观模型中,陈涛等曾采用格子气模型研究了十字路口的行人疏散现象,尤其是出口条件对路口疏散的影响研究。中观模型与宏观模型一样,都有其局限性,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观模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热点。微观模型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核心是为了描述出行人的个体特征、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行人与周围运动环境之间的作用。相关学者对行人运动行为微观建模的研究中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基于力学、基于元胞以及排队网络模型。 二、车站乘客集散运动特性研究 速度-密度关系研究进行最早的是Greenshield,他在1933年首先提出了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而后Greenberg提出了对数模型;Underwood提出了指数模型;Edie提出了多段式模型;这些模型均是在机动车交通流的研究中建立的模型,但仍可借鉴到行人交通流的研究。 HCM2000研究了购物者的速度-密度线性模型,发现行人的密度-速度呈现出递减的线性关系,行人在低密度条件下的速度约为1.4米/秒,在行人密度达到约4人/平方米时,行人走行异常缓慢。同时也指出具有不同出行目的的行人,其速度与乘客个人空间的关系。 陈绍宽等对正常情况下西直门地铁站内乘客在楼梯与通道内的运动特性数据进行抽样调查(2010年3月20日-25日,抽样样本数量近500个),所得乘客密度-速度拟合函数主要采用线性函数与指数函数分布拟合。对比分析两类函数的拟合特性,发现指数函数的拟合程度较好。李洪旭等对北京地铁车站各设施(包括通道、楼梯)内客流的宏观特性进行了分析调研,建立了设施内客流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 三、西直门流线优化 吴昊灵和李慧轩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乘流线优化方案探究中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优化-模拟仿真-评价反馈”的技术路线,充分分析站内换乘方案,并结合现场调研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反映方案优化后的效果。 董玉香等通过分析西直门站各地铁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直门交通枢纽改造及换乘流线优化设计方案,以此解决西直门站三线换乘问题,提高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四、行人选择行为研究 曹洁等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行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以排队长度、楼梯高度、携带行李量、紧急程度和年龄等因素为路径选择的参数,对车站内行人在楼梯与自动扶梯之间选择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采用二值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了行人对楼梯与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模型。虽然研究是关于铁路客运枢纽,但其研究方法为本组课题提供了参考。 陈绍宽等基于乘客运动特性分析,结合车站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了基于M/G/c/c的地铁车站楼梯与通道乘客疏散能力瓶颈分析模型。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流体力学 绪论 第一章流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 第四章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 第五章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 第六章明渠定常均匀流 第九章泵与风机 绪论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研究内容: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1、流体静力学: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 2、流体动力学: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 基础知识: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反映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 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 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流体力学的萌芽:距今约2200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英)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中讨论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皮托(法)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法)对运动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瑞士)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性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1822年,纳维(法)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

流体力学公式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公式总结 第二章流体得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得可压缩性计算、牛顿内摩擦定律得计算、粘度得三种表示方法。1.密度ρ= m/V 2.重度γ= G /V 3.流体得密度与重度有以下得关系:γ= ρg或ρ= γ/ g 4.密度得倒数称为比体积,以υ表示υ= 1/ ρ= V/m 5.流体得相对密度:d = γ流/γ水= ρ流/ρ水 6.热膨胀性 7.压缩性、体积压缩率κ 8.体积模量 9.流体层接触面上得内摩擦力 10.单位面积上得内摩擦力(切应力)(牛顿内摩擦定律) 11.、动力粘度μ: 12.运动粘度ν:ν=μ/ρ 13.恩氏粘度°E:°E = t 1 /t 2 第三章流体静力学 ?重点:流体静压强特性、欧拉平衡微分方程式、等压面方程及其、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意义及其计算、压强关系换算、相对静止状态流体得压强计算、流体静压力得计算(压力体)。 1.常见得质量力: 重力ΔW = Δmg、 直线运动惯性力ΔFI =Δm·a 离心惯性力ΔFR =Δm·rω2、 2.质量力为F。:F= m·am= m(fxi+f yj+fzk) am =F/m = f xi+f yj+fzk为单位质量力,在数值上就等于加速度 实例:重力场中得流体只受到地球引力得作用,取z轴铅垂向上,xoy为水平面,则单位质量力在x、y、z轴上得分量为 fx= 0,fy=0 , fz=-mg/m= -g式中负号表示重力加速度g与坐标轴z方向相反 3流体静压强不就是矢量,而就是标量,仅就是坐标得连续函数。即:p=p(x,y,z),由此得静压强得全微分为: 4.欧拉平衡微分方程式 单位质量流体得力平衡方程为:

流体力学

()⊥ -++ +φφφ φφ1 4210 .01 Re 3 1Re 161 Re 8= 2 .0log 4.03 4 ∥ D C 其中,面积 颗粒在迎流方向上投影 计算颗粒表面积 等体积球横截面积 -2=∥φ 向上投影面积 计算颗粒在垂直迎流方 等体积球横截面积 =⊥φ The sphericity (Φ) represents the ratio betwee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at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the cross-wise sphericity (Φ⊥)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e projected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and the lengthwise sphericity (Φ||)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lf the surface area and the mean projected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详细说明了在学习中的重点,以及从课时可以看出其的认知程度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dynamics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88,实验学时12 4、学分:5.5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 6、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7、大纲执笔:油气储运教研室云萍 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11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工程流体力学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流体力学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掌握流体的平衡规律、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面间的受力特点、压力管路中的水力计算、气体动力学基础知识及非牛顿流体运动规律等容。 四、教学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 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4学时) 1)具体容 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流体的特性、连续介质的假说 流体的密度和重度 流体的压缩性、膨胀性和粘性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2)重点:流体的物性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3)难点:粘性 4)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摩擦定律

正确理解流体连续介质、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概念2.流体静力学(10学时) 1)具体容流体静压强及特性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压力的基准和计量 流体相对平衡 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上的力 静止流体作用在曲面上的力 2)重点:流体静压强的特性,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力 3)难点: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力 4)基本要求 掌握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及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点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 3. 流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14学时) 1)具体容 研究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及欧拉法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恒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 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式 实际流体伯努利方程式及其意义 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泵对液体能量的增加 系统与控制体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2)重点: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泵对流体能量的增加,动量定理的应用 3)难点:实际流体伯努利方程式的推导,输运公式的推导,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灵活应用 4)基本要求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建立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体运动的概念 掌握连续性方程式,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欧拉运动方程式) 牢固掌握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法,能够比较灵活地综合运用连续方程式,能量方程式(伯

KH-BLY板式塔流体力学演示实验装置

KH-BLY板式塔流体力学演示实验装置 一、装置特点: 1、整个装置美观大方,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感强,具备强烈的工程化气息,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实验室的概念。 2、设备整体为自行式框架结构,并安装有禁锢脚,便于系统的拆卸检修和搬运。 3、本实验装置塔体部分采用全透明优质有机玻璃制作,实验现象清晰,方便学生观察。 4、分别采用三种(筛板、浮阀、泡罩)不同的经典塔板,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5、塔体进气位置可调,可验证不同塔板的泛塔气速。 6、装置设计可360度观察,实现全方位教学与实验。 二、装置功能: 1、了解板式塔的基本构造,观察板式塔工作时塔板上的水力状况。 2、学会识别板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并分析这些操作状态对塔性能的影响。 3、测定不同类型板式塔(筛板、浮阀、泡罩)的水力学特性,并了解其特点。 三、设计参数: 1、常压、常温操作。

2、板式塔:筛板、浮阀、泡罩。 3、筛板、浮阀、泡罩塔板压降:1-5KPa。 4、液体流量:25-250L/h。 5、气体流量:4-40 m3/h。 四、公用设施: 1、水:装置自带水箱循环使用。 2、电:电压AC220V,功率1.0KW,标准单相三线制。每个实验室需配置1~2个接地点(安全地及信号地)。 3、气:空气来自风机(自带气源)。 4、实验物料:水---空气,外配设备:无。 五、主要设备: 1、有机玻璃塔体(筛板、浮阀、泡罩):φ200×2000mm ,板间距300mm。 2、塔底水封槽:500×400×400 mm,304不锈钢材质,水可自动放净。 3、液体转子流量计:LZB-15, 25—250 L/h。 4、气体转子流量计:LZB-40, 4—40 m3/h。 5、筛孔板:φ3mm孔,等腰三角形排列,开孔率 5.5%。 6、泡罩板:φ50 泡罩3个。 7、浮阀板:φ39标准F型浮阀3个,最小开度2.5,最大开度8.5。 8、U型型管压差计,±3000Pa。 9、鼓风机:旋涡气泵,功率 750W,最大流量72m3/h。 10、接触器、开关、漏电保护空气开关。 11、304不锈钢管路、水箱、管件及阀门。 12、304不锈钢仪表柜:测控、电器设备在实验架上。 13、304不锈钢材质框架1300*550*2200mm(长×宽×高),带脚轮及禁锢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