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150÷(16-1)=10(米)(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

=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

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进

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结果

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符合题

目要求。因此:

数=( 4)学=( 2)俱=( 8)乐=( 5)部=(7)

(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

以:

方法一: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

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50-1=49(分钟)

1 / 13

2 / 13

(4)四(1)班有49本书;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比第二组多4本;第二组比第三组多6本;第三组分得( )本。

答案:

从上面线段图看:第一组比第三组多了(6+4)本;这样从总数把减去“第一组比第三组多的部分”;再减去“第二组比第三组多的部分”;剩下的就相当于“三个第三组”了;这样除以3就能知道第三组有多少本。

49-(6+4)-6=33(本) 33÷3=11(本)

(5)有五个人;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次电话

1 +

2 +

3 +

4 =10(次)

(6)王老师带了32个同学一起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答案:

这道题很多人解题时忽略:王老师也玩。所以正确的列式是 一共有多少人: 32+1=33(人)

需要几条船: 33÷4=8(条)……1(人) 全部都玩: 8+1=9(条)

(7)一杯牛奶;小文先喝了

21杯;然后加满水;又喝了2

1杯;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问小文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答案:

小文始终只是加水没有加牛奶;所以小文喝了一杯牛奶;水则喝了21+2

1

=1(杯);所以小文喝的牛奶和水一样多。

3 / 13

(8)小月、爸爸和妈妈去旅游;每张火车票618元;如果小月一家来回都坐火车;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答案:

学生解题是忽略“来回”这一条件;“来回”表示坐了2次火车;所以:

方法一:一家人坐一次火车: 3×618=1854(元) 一家人来回坐火车: 2×1854=3708(元) 方法二:这次旅游需要买几张火车票: 2×3=6(张) 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6×618=3708(元)

(9)下面的符号代表什么?

■+■+■+■=28 ■=( 7 ) ■×★=35 ★=( 5 )

▲×▲=49 ▲=( 7 ) ▲×●=42 ●=(6 )

■+■+★=61 ■=( ) ■+■+ ■+■+★=93 ★=( )

答案:

所以得出:2个■ 93-61=32;则■=32÷2=16 把此答案代入第一条式子;16+16+★=61 ;则★=29 或代入第二条式子;16+16+16+16+★=93 ;则★=29

(10)A、B二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楼时;B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A跑到16楼时;B跑到几楼?

答案:

A跑到4楼;实际跑了3层楼梯;而B跑到3楼;实际跑了2层楼梯。当A跑到16楼时;实际跑了15层楼梯;是“3层楼梯”的5倍。所以B这时跑了“5×2=10(层)楼梯”;因而B这时应该跑到10+1=11(楼);列式如下:

A: 4-1=3(层) 16-1=15(层)

15÷3=5

B:3-1=2(层) 2×5=10(层) 10+1=11(楼)

(11)一根木料;如果截成3段要用12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截13段要用多少分钟?

答案:

把木料截成3段实际需要锯2次;所以:

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3-1=2(次) 12÷2=6(分钟)

锯13段实际需要锯的次数: 13-1=12(次)

锯13段实际需要的时间: 12×6=72(分钟)

(12)有28盆花;平均放在会议室前、后、左、右四周;要求四个角都要放一盆;每边放的花的盆数相同;每边各有(8)盆。

答案:

如下图;先放四个角;剩下的再平均分;然后加上两角的2盆花:

28-4=24(盆) 24÷4=6(盆) 6+2=8(盆)

4 / 13

(13)□□÷6的商和余数相同;那么被除数最少是(14);最大是(35)。

答案:

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5、4、3、2、1;因为商和余数相同;所以商也可能是5、4、3、2、1;因此;被除数最大是5×6+5=35;本来被除数最小是1×6+1=7;但本题的被除数是两位数;所以此题里被除数最小应是2×6+2=14。

(14)甲乙丙三堆菠萝共48个;如果从甲堆拿5个放到乙堆;又从乙堆拿8个放到丙堆;再从丙堆拿2个放到甲堆;这样每堆菠萝的个数相等。甲堆原来有()个菠萝;乙堆原有()个菠萝;丙堆原有()个菠萝。

答案:

虽然发生了两次变动;但总数没有改变;而最后“每堆菠萝的个数相等”可得出最后每堆菠萝的个数是48÷3=16(个)。

对于甲堆来说;它是先拿走5个(从甲堆拿5个放到乙堆)再入进2个(从丙堆拿2个放到甲堆)最后得到16个;所以原来就是16+5-2=19(个);同样;对于乙堆来说;它是先放进5个(从甲堆拿5个放到乙堆)再拿走8个(从乙堆拿8个放到丙堆)

最后得到16个;所以16-5+8=19(个);对于丙堆来说;它是先

放进8个(从乙堆拿8个放到丙堆)再拿走2个(从丙堆拿2

个放到甲堆)最后得到16个;所以16-8+2=10(个)。所以:甲堆原来有(19)个菠萝;乙堆原有(19)个菠萝;丙堆原有(10)个菠萝。

(15)下面符号各表示什么?

△○□△=()

-○△○=()

2 7 6 □=()

(16)有1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

5 / 13

的钥匙;最多要试多少次?

答案:

如果很不幸运要尝试到最后一把锁才配得上自己的钥匙;因此第一条钥匙就要10把锁;就是试了10次;这时剩下9把锁和9条钥匙;如果这也很不幸运也要尝试到最后一把锁才配得上自己的钥匙;就要试9次;如此类推;就要试10+9+8+7+6+5+4+3+2+1=55(次)

(17)小明做数学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做120道;第一天做的是第二天的3倍;两天各做了多少道?

答案:

从线段图可以看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做了2份;这2份就是120道;所以就可以求出1份(也就是第二天)是多少?

3-1=2

第二天:120÷2=60(道)

第一天:60×3=180(道)或60+120=180(道)

(18)兄弟两人共有40套邮票;哥哥拥有的邮票的套数比弟弟的2倍还多4套;哥哥和弟弟各有多少套邮票?

答案:

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兄弟两人共有40套邮票”可以看作“3份+4套”。可以先从“40-4套”就相当于3份了;这样就可以求出1份(也就是弟弟)是多少套了。

40-4=36(套)

弟弟:36÷3=12(套)

哥哥要:2×12+4=28(套)或者40-12=28(套)

(19)篮子里有一些苹果;9个9个数多一个;5个5

个数多

6 / 13

3个;那么篮子里至少有()个苹果。

答案:

此题用孩子现有的知识可以找出“一个数除以9后余数是1的数”有哪些?再找出“一个数除以5后余数是3的数”有哪些?符合两个条件的最小的数就是该题的答案。我把这种方法叫穷举法。把相应的答案写出来分析。

一个数除以9后余数是1的数:10、19、28、37……

一个数除以5后余数是3的数:8、13、18、23、28……

“28”这个数既符合“一个数除以9后余数是1”、又符合“一个数除以5后余数是3的数”;因此篮子里至少有(28)个苹果。

(20)用0、1、2……9这十个数字填入下面竖式中;使式子成立。

□□□

+□□□

□□□□

解题的关键是当三位数加三位数是四位数;四位数的首位一定是“1”;其实的逐一推出来。

根据加法进位原理........最终可确定该四位数只能是1089或者1098或者1206.当四位数是1089或者1098有成立的三个

数:(324,765,1089),(342,756,1098),...(346,752,1098),(364,725,108

9),(724,365,1089),...(423,675,1098)......(其它的可类似写出:对前

两个数交换个位,交换十位,交换百位)当四位数是1206有

(359,847,1206),(349,857,1026),(847,359,1026),(357,849,1026)合

计20个.

(21)如图:

东东家到图书馆是11000米;到学校有8000米;商场和图书馆之间相距有7000米;学校和商场之间相距()千米。

答案:

在图上画一画;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以求出“学

校到图书馆”一共有多少米?(11000-8000=3000(米);然后

再看:

7 / 13

8 / 13

然后可以求出从学校到图书馆有多少米:7000-3000=4000(米);值得注意的是题目括号后的单位是“千米”;所以“4000米=4千米”;该题答案应该是“4千米”。

该题可以先把题目中每个数量化成用“千米”作单元后再计算。

(22)一只小兔的重量=2只猫;一只猫的重量=3只鸡;5只小兔的重量=( )只鸡。

答案:

由“一只小兔的重量=2只猫;一只猫的重量=3只鸡;”得出一只小兔的重量相当于:2×3=6(只)鸡;所以5只小兔的重量相当于:5×6=30(只)鸡。

(23)数一数下图中有(14)个正方形。

(24)某次篮球比赛;一共有10支球队参加;分成两个组;每组5支球队;先在小组内进行单循环赛;再从两个小组里选出4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一共要比赛( )场。

答案:

单循环赛指每两支球队相互之间只打一场比赛;像书本114页的例3;所以每组5支球队要进行(1+2+3+4=10场);因为有两个这样的组;也就是一共进行10×2=20(场)。

(25)学校有一个长方形会场;长40米;宽30米;需绕会场一周摆放鲜花;每隔10米摆入一盆;需摆放( )盆。

答案:

相当于在一条与周长相当的路上摆花;所以要先求出周长:(40+30)×2=140(米);然后:每10米分一段放一盆花;所以:140÷10=14(盆)

(26)公园的大船从6个人;小船坐4人;某年级104名师生全部参与;可以租( )只大船;( )只小船。

答案:

此题可以想:( )×6+( )×4=104;

然后第一个括号

从填“1”开始尝试;看别一个括号能否填上另一个数使式子成立;所以得出(2)×6+(23)×4=104;(4)×6+(20)×

4=104……;从这两题推想;增加2条大船;就相当于减少3条小船;因此所以答案还有:(6)×6+(17)×4=104;(8)×6+(14)×4=104;(10)×6+(11)×4=104;(12)×6+(8)×4=104;(14)×6+(5)×4=104;(16)×6+(2)×4=104.

(27)一个数乘4;小华错把乘号当成加号;得到的结果是254;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答案:

254-4=250;250×4=1000

(28)每层楼有20级台阶;小红从一楼走到6楼;一共走了(100)级台阶。

答案:

从一楼走到6楼实际走了“6-1=5(层)楼梯”;所以一共走了“5×20=100(层)楼梯”。

另一个方法是: 6×20-20=100(层)楼梯。

(29)用3、4、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差(396)。743-347=396

(30)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最大的正方形的(——)。

答案:

在图上加上两条红线就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占最大的正方形的

16

4

;或者是

8

2

;或者是

4

1

(31)商店货架上放有大、中、小三瓶药水;每层的药水重量相等;已知这个三层货架摆放的药水共重36千克;1个大瓶、1

个中瓶、1个小瓶各装药水多少千克?

答案:

从“每层的药水重量相等;已知这个三层货架摆放的药水共重36千克”可知道:36÷3=12(千克);结合第三层;可以知道:

6个小瓶等于12千克;因此1个小瓶=12÷6=2(千克)

。结合第

9 / 13

10 / 13

二层;可以知道:1个中瓶+4个小瓶=12;因此1个中瓶=12-4×2=4(千克);结合第一层可以知道;1个大瓶+1个中瓶=12;因此1个大瓶=12-4=8(千克)。

书本第126页有一道类似的题;但要从两层间找出关系才到找到解题关键。方法很多:

从题目中“每层装的洗发液同样重”;结合第一层和第三层(从上往下数分别是一、二、三层);得出:

一个中瓶=2个小瓶;所以1个中瓶=2×200=400(克); 从第一层和第二层看:

1个大瓶=2个中瓶;所以1个大瓶=2×400=800(克)

(32)甲乙共有40本练习本;甲比乙多4本;甲乙各有多少本练习本?

答案:

从线段图看;“甲乙共有40本练习本”可以看作“2个乙+4本”;所以乙:40-4=36(本)36÷2=18(本);则甲:18+4=22(本)或40-18=22(本)

(33)某商店运进苹果和梨共120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苹果、梨各有多少千克?

答案:

从线段图看;“运进苹果和梨共1200千克”可看作4份梨;所以梨:1200÷(3+1)=300(千克);苹果:300×3=900(千克)或1200-300=900(千克)

(34)两桶油;从第一桶中取出5千克倒入第二桶后;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已知第二桶原来有油18千克;第一桶原来有()千克油。

答案:

“从第一桶中取出5千克倒入第二桶后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已知第二桶原来有油18千克”;所以第二桶和第一桶油此时:18+5=23(千克);则第一桶原来是23+5=28(千克)。

另一种方法;“从第一桶中取出5千克倒入第二桶后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可知道第一桶比第二桶2个5千克;也就是多5+5=10(千克);所以第一桶原来有18+10=28(千克)

(35)巧填单位名称。

1()-9()=1()

答案:

1米-9分米=1分米;

1分米-9厘米=1厘米

1厘米-9毫米=1毫米

1()-99()=1()

答案:

1米-99厘米=1厘米

1分米-99毫米=1毫米

1()-999()=1()

答案:

1米-999毫米=1毫米

1千米-999米=1米

1千克-999克=1克

1吨-999千克=1千克

(36)、天津、三个城市分别设一个飞机场;它们之间通航;

一共需要()种不同的机票。

答案:

这里的通航是指每两个城市间通航;这样就会有(1+2=3),但机票的设计虽然是相同的两个城市;由于出发和到达的地点

11 / 13

不同;所以要设计两种机票;如同样是“和”;要设计两种机票;一是到;二是到。所以还要:3×2=6(种);答案是一共需要( 6)种不同的机票

(37)在下图中()填上合适的

数来表示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

几分之几。

(38)一串珠子按三黄四绿一红的规律排列;第49颗是()色;第80颗是()色。如果这串珠子一共有62个;其中有()个黄色;有()个绿色;()个红色。

答案:

像这样的题;余数是几就是一组规律里的第几颗;如果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颗。

一组规律一共有“3+4+1=8(颗)”;所以49÷8=6(组)……1(颗);第49颗是黄色;80÷8=10(组);第80颗是红色。

62个珠子里一共有62÷8=7(组)…6(颗);余数“6颗”里有3颗黄色、3颗绿色。因此这62个珠子里黄色有“7×3+3=24(颗)”;绿色“7×4+3=31(颗)”;红色“7×1=7(颗)”。

(39)一条绳子对折三次后量得每段98厘米;这条绳子一共有()厘米。

答案:

“对折三次”就是平均分成2×2×2=8(份);所以98×8=784(厘米)

(40)一条绳子对折四次后量得每段50厘米;这条绳子一共有()米。

答案:

“对折四次”就是平均分成2×2×2×2=16(份);所以50×16=800(米)

(41)被减数、减数、差这三个数的和是800;被减数是()

12 / 13

13 / 13

减数可能是( );差可能是( )。

答案:

我们知道:减数+差=被减数;由“被减数、减数、差这三个数的和是800”得出“被减数+减数+差=800”;

由此可以看作:2个被减数=800;则被减数=800÷2=400;减数和差可以有很多组合;只要“减数+差=400”。如果减数=399;则差是1;如果减数是200;则差是200。

(42)正方形A 的周长是24厘米;正方形B 的周长是16厘米;由A 和B 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

]

由A 和B 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左图中红色部分加蓝色部分的线段总长;相当于“可以把其中一些线段平移后得到一

个以“A 的边长+B 的边长”为长;“A 的边长”为宽的长方形

周长。”

因此:先求出A 的边长=24÷4=6(厘米);B 的边长=16÷4=4(厘米);所以“A 的边长+B 的边长”=6+4=10(厘米);所求的图形的周长为(10+6)×2=32(厘米)。

当然也可以求出各段的长度;也是先求A 、B 的边长;然后求出6-4=2(厘米);再把各边加起来:6×3+2+4×3=32(厘米)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200道练习题

【文库独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汇总 1 、用一根长 2 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蹬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 千米,他们早上8 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 千米,中午12 时能到达吗? 3 、在一辆重2 吨的货车上,装3 台重6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 、水果店原有20 千克苹果,又运来2 筐,每筐4 5 千克,运来多少千克苹果?现在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5 、一列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20 千米。北京到济南有497 千米,这列火车从北京出发,4 小时后能到达吗? 6 、哥哥的身高是162 厘米,弟弟的身高是142 厘米,哥哥比弟弟高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7 、粮仓中存玉米75 吨,比小麦多15 吨,粮仓中存玉米和小麦共多少吨? 8 、商店运来5 吨盐,第一天卖出1000 千克,每二天卖出800 千克,商店还有盐多少千克? 9 、王叔叔运走155 千克,还剩350 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10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 米,小明家到学校有155 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11 、副食店运来410 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 千克,下午卖出174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2 、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 人,中午有265 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 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13 、京广中心大厦高209 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 米,中央电视塔有多高? 14 、一套运动服135 元,一双运动鞋48 元,一共多少元?付给售货员200 元,应找回多少钱?

15 、客轮上原有205 人,有79 人下船,128 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16 、养鸡场用900 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 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 只,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还剩多少个鸡蛋? 17 、小乐身高1 米40 厘米,合多少厘米?小丽身高120 厘米,小乐比小丽高多少 厘米? 18 、一条绳子100 米,第一次用去30 米,第二次用去40 分米,现在比原来短了 多少米? 19 、一个操场跑道全长400 米,小明要跑4000 米,现在已跑完2000 米,他还要 跑几圈? 20 、建筑队要测量一条路的长度,隔100 米插一根标杆,从头到尾总共插了10 根,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1 、象妈妈重4 吨,小象重500 千克,象妈妈比小象重多少千克? 22 、一批货物,一辆载重4 吨的货车运了3 次,还剩下5 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23 、艺术节中,参加唱歌的学生有45 人,比跳舞的少36 人,参加跳舞的有多少人? 24.工人叔叔第一天修路400 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200 米, (1 )工人叔叔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2 )两天一共修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5 、粮店运来900 千克大米,上午卖出270 千克,下午卖出245 千克,还剩多少 千克? 26 一辆卡车重5 吨700 千克,车上装有3000 千克的机器3 台,汽车要通过一架限重12 吨的桥,能通过吗? 27 、食堂原有大米2 吨,又运来4300 千克,这些大米只够7 天,平均每天用多少 千克? 28 、有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8 千克,如果从乙筐取出12 千克放入甲筐,则甲筐是乙筐的2 倍,甲筐原有多少千克苹果? 29 、同学们第一天回收534 节废旧电池,第二天上午回收了313 节,下午回收了 156 节,两天一共回收了多少节旧电池?

(完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 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 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 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 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 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2019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 知识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50道

1、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2、电风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3、上半场比赛结束28比43,一队28分,2队43分, 2队领先多少分? 4、全场比赛结束45比67.,2队67分,1队45分,下半场2队得了多少分? 5、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影院坐的下吗? 6、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影院坐的下吗? 7、冷饮店原有矿泉水528瓶,卖出184瓶,上午卖出219根冰棍,下午卖出392根,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冰棍? 8、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广州塔高600米,广州塔比中央广播电视塔大约高几百米? 9、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约多少? 10、一根4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多少? 11、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12、妈妈带小明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3、一名三年级学生体重25千克,10名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

14、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有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么付钱? 15、有一些机器重量分别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载质量2吨的2辆车,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16、小船限乘坐4人,大船限乘坐6人,一共来了28人。如果租一条大船10元,租一条小船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17、某湿地有野生动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有大约多少种? 18、地球仪85元,学习机132元,书包148元,耳机39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需要付多少钱? 19、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20、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 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21、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2、书架上层有126本,中层有157本,下层有95本。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23、湖中有8只天鹅,18只小鹿,6只猴子,24只兔子。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24、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 (1)李芳踢的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题

学习-----好资料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1分=()秒120秒=()分 180分=()时5分=()秒4时=()分 2时20分=()分75分=()时()分 3分13秒=()秒100秒=()分()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3)、爸爸每天工作8()。(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 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7、6分○60秒160分○3时4分○200秒3时○300分 250分○5时60秒○60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45分。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140分。()。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500秒②8时③100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①1×4 ② 4×1 ③20÷4

学习-----好资料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①3时30分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结束。 ①7:30 ②6:30 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上第二节。 ①9:05 ②8:75 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第5、6、7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表可以记录百米赛跑的时间。 3、08:35是()时()分()秒。 4、秒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时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5、唱一首歌需要的时间一般()1分钟。(填“多于”或“少于”)6、上午第一节课从8:05开始,这节课要上40分钟,第一节课在()下课。 7、一架飞机本应在上午10:15到达,现在要晚点30分,那么飞机会在上午()到达。 8、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9、3分=()秒2小时=()分 300秒=()分3时10分=()分 180分=()时2分5秒()秒 10、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做数学作业要用30()。(2)吃午饭用了15()。(3)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18()。(4)一场足球赛用了2()。 二、判断题。12分

()1、昨天那场大雨可真大,整整下了3秒。 ()2、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4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20分钟。()3、人的脉膊每秒跳动80下。 ()4、我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1秒。 ()5、分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秒针刚好转一圈。 ()6、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4,经过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分针从3走到9,经过了()。 A.6分 B.30秒 C.30分 2、100米赛跑,小刚用了15秒,小华用了18秒,()跑得快。 A.小刚 B.小华 C.无法确定谁 3、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A.90秒 B.90分 C.9小时 4、从5:25起,再过()分钟是6:10。 A.25 B.35 C.45 5、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 )。 A.5圈 B.50圈 C.5小格 四、比较题。(填“﹥”“﹤”或“=”)12分 150秒〇2分6时〇600分60分〇1时 12秒〇12分36分〇2时1分20秒〇80秒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填空题汇总 时分秒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2.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4.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5.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6.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 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三、比较大小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200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200道 1.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3.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4.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5.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6.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7.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8.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

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 9.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10.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11.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

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5-5)*120=1200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8)*60=480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7+5)/3=48/4=22*(7-4)=68-6=2 19.三个好朋友去买饮料,小亮买了5瓶,小华买了4瓶,阳阳没有买。到家后,三个人平均喝完饮料,阳阳拿出6元钱,他应给小亮多少钱?给小华多少钱?(5+4)/3=36/3=22*(5-3)=46-4= 2 2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册第三单元试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数学书的封面是()边形,也是()形。 3、四边形有()条直边,()个角。 4、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5.图中共有()个平行四边形;图中有()个四边形. 6、伸缩门是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7、一只枕套长5分米,宽3分米,如果在它的四周镶上花边,至少需要()分米的花边。 8、绕着一个边长为500米的正方形人工湖走一圈,走的路程是()米,合()千米。 9、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厘米。 10、用两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如图: 二、选择: 1、下面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 2、用软尺量得一个钟面的一圈的长是26厘米,也就是说这个钟面的()是26厘米。①长②宽③周长

3、右图中,图1和图2的周长比,结果正确的是( )①图1大 ②图2大 ③相等 4、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 ) ①增加 ②减少 ③相等 5、一块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菜地,从中间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①16 ②12 ③8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 ①20 ②18 ③2 三、判断题。 1、用两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2.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长度的和。 ( ) 3.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就是10厘米。( ) 4.用同一条铁丝先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 ( ) 四、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以厘米为单位) ( ) ( ) ( ) 五、实践操作: (1)在方格纸上各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17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 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测试题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30分) 1、一辆货车载重5()汉宜高速铁路大约长291()黑板长5()课桌高80() 我穿一双袜子大约需要15()我走50米大约要1()2、根据556+379=935,直接写出得数。X|k |B| 1 . c|O |m 935-556=()935-379=() 3、105比72多()。比168多345的数是()。 4、8的4倍是();24是6的()倍。 5、小强10:20到电影院时,已经开始了15分钟。电影是()时()分开始的。X|k |B| 1 . c|O |m 6、把280厘米、2米、80分米、900毫米、1千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7、3吨=()千克4分米5厘米=()厘米 120秒=()分2分-40秒=()秒 1千克800克=()克3000毫米=()分米 8、在○里填上“>”“<”或“=”。 78+19○93-27 550-80○370+160 100分○120秒 1米2分米○80厘米 300分○6时 700千克○2吨 二、判断题。6分 ()1、小明身高128厘米,体重28克。xKb https://www.360docs.net/doc/bc418816.html,

()2、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上,装上5台700千克的机器,没有超载。 ()3、小林说:“我每天6小时起床。” ()4、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5、小学生每天晚上大约要睡90分钟。 ()6、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四位数。 三、选择题。12分 1、笔算加、减法时,都要从()算起。 A.个位 B.十位 C.百位X|k | B| 1 . c |O |m 2、如果一个数减去270得58,则这个数是()。 A.212 B.318 C.328 3、下面是三个同学在一次赛跑中的成绩,冠军是()。 A.乐乐用了1分13秒 B.欢欢用了1分50秒 C.牛牛用了1分32秒 4、6千米与300吨相比较()。 A.6千米大 B.300吨大 C.无法比较 5、□56-765所得的差是两位数,那么被减数百位上的数可能是 ( )。 A.7 B.8 C.9 6、估一估,结果大于550的算式是() A、792-268 B、642-89 C、392+99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70+120= 130-70= 63÷7+8= 23÷5= 70+80= 200-129= 35÷5-6= 51÷8=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第2、5、6、7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表可以记录百米赛跑的时间。 3、08:3526是()时()分()秒。 4、秒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时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5、唱一首歌需要的时间一般()1分钟。(填“多于”或“少于”) 6、上午第一节课从8:05开始,这节课要上40分钟,第一节课在()下课。 7、一架飞机本应在上午10:15到达,现在要晚点30分,那么飞机会在上午()到达。 8、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9、3分=()秒2小时=()分 300秒=()分3时10分=()分 180分=()时2分5秒()秒 10、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做数学作业要用30()。(2)吃午饭用了15()。(3)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18()。(4)一场足球赛用了2()。 二、判断题。12分

()1、昨天那场大雨可真大,整整下了3秒。 ()2、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4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20分钟。()3、人的脉膊每秒跳动80下。 ()4、我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1秒。 ()5、分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秒针刚好转一圈。 ()6、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4,经过了20分钟。 三、选择题。15分 1、分针从3走到9,经过了()。 A.6分 B.30秒 C.30分 2、100米赛跑,小刚用了15秒,小华用了18秒,()跑得快。 A.小刚 B.小华 C.无法确定谁 3、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A.90秒 B.90分 C.9小时 4、从5:25起,再过()分钟是6:10。 A.25 B.35 C.45 5、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 A.5圈 B.50圈 C.5小格 四、比较题。(填“﹥”“﹤”或“=”)12分 150秒〇2分6时〇600分60分〇1时 12秒〇12分36分〇2时1分20秒〇80秒 五、解决问题。30分 1、一列高速列车上午7:05从杭州出发,7:59到达上海。这列高速列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