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的应用及意义评估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常见血脂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0年1月临床医学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 、常见血脂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胡兵,艾买提江·克日木,王学涵*(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 )及相关血脂指标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发病特点和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SAP 组(37例)、UAP 组(35例)、AMI 组(30例)。
另选取3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间sdLDL 及相关血脂含量及sdLDL 、apoB 、LPa 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结果研究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sdLDL 、apoB 、LPa 水平高于对照组,且UAP 、AMI 组高于SAP 组,AMI 组高于UAP 组(P <0.05)。
sdLDL 、apoB 、LPa 的AUC 依次为0.90、0.81、0.71。
结论sdLDL 对冠心病临床分型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血脂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20)01-0113-02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01046作者简介:胡兵(1993-),女,汉族,黑龙江富裕人,硕士在读。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学涵,E-mail :2672995062@.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sdLDL and common blood lipidindex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HU Bing,Aimaitijiang ·Kerimu,WANG Xue-han *(Laboratory Department,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small and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and related blood lipid indexes in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02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and divided into SAP group (37cases),UAP group (35cases)and AMI group (30cases)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Another 37healthy objec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content of sdLDL and related blood lipid in each group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sdLDL,apoB and LPa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 of apoA1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levels of sdLDL apoB and LP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ose in the UAP and AM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SAP group,and those in the AM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UAP group (P <0.05).The AUC of sdLDL,apoB and LPa were 0.90,0.81and 0.71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sdLD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nxiliary diagnosis of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small and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blood lipid现如今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是目前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2 ] 高山 , 黄一 宁, 刘俊艳 , 等. 锁骨下 动脉 盗血综合 征的 临床表 现
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 J ] . 中华 神经科杂 志 , 2 0 0 4 , 3 7 : 1 3 9 —
1 4 3 .
程度不 同血 流分 配再 平 衡 , 窃 血 出现在 狭 窄 比较严 重 的一
侧 。此外 , 偶可遇见 导致椎 动脉 窃血误 判 的情 况 , 需要加 以
[ 3 ] 齐景伟 , 潘 晓波。 MR血管成 像诊断 s S S 1 2例分析 U] . 中国实
验 诊 断学 , 2 0 0 9 , 1 3 : 1 4 6 9 — 1 4 7 0 .
鉴别 : ( 1 ) 椎动脉先天缺如或完全 闭塞时均元 血流 , 但后 者可 探及管 腔结构 。( 2 ) 当椎动 脉与 椎静 脉在横 突孔前 交叉 时,
3 . 3 椎动脉窃血与锁骨 下动脉狭 窄程 度的关 系 有学 者将 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 窄引起椎 动脉 窃血分 为四级 : 即0
先用高频探头对 比观察 椎动脉 与同侧 颈总动 脉血 流色彩 的 变化 , 结合频 谱 图可较 容 易地评 价椎 动 脉有 无 窃血 及其 程
度, 再用心超探头经 胸骨 上窝 、 主动脉 弓短轴 切面依 次观 察 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 可准确 定位锁骨下 动脉的
明显变 化 ; 中度 狭 窄 者 椎 动 脉 血 流 在 每个 心 动周 期 出 现
动脉粥样 硬化 狭窄主要 发生在左 侧锁骨下 动脉起始端 , 这是 由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所成 角度较锐利 , 容易 引起 涡 流, 且左锁骨下动脉直接 由主动脉 弓引发 , 较右侧 长 , 孔径 也
较右侧小 , 所有左锁骨下动脉较右侧锁骨下 动脉更容 易发生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因此查找并确定与冠心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以及一系列血脂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一、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hs-CRP属于炎症因子家族,是一种人体炎症反应指标,具有超敏特异性。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高水平的hs-CRP可预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上,测定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并可指导临床干预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hs-CRP已被纳入到了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中,成为了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肌钙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是一类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在心肌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常常升高,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升高更为显著。
肌钙蛋白的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对于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心肌损伤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肌钙蛋白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三、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常常异常,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这种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会产生的蛋白质,通常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常常明显升高,这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高血清hs-CRP水平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还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预后不良相关。
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炎症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肌钙蛋白是一类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液中的蛋白质。
由于冠心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使得心肌细胞发生缺氧、缺血和坏死,导致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利用肌钙蛋白来监测心肌损伤的变化,还可以指导治疗的效果和疗效的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脏事件。
血脂水平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
研究表明,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减少相关。
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的危险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脏事件。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引言1.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意义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脏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冠心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冠心病而丧生。
在发达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这些因素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冠心病的高发性。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注意心脏健康,积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通过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进行体检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加强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冠状动脉的慢性闭塞和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可用来评估机体的炎症程度。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往往明显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病、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血清hs-CRP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状态,预测冠心病的风险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高水平的血清hs-CRP常常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炎症标志物的角色。
通过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血清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脂检验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冠心病患者血脂检验的应用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脂检验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疾病组研究对象,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研究对象。
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疾病组患者的总胆固醇(8.64±1.63mmol/L)、甘油三酯(2.21±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5.18±1.34mmol/L)、载脂蛋白A(3.58±0.61g/L)以及载脂蛋白B(3.62±0.69g/L)均高于健康组数据,高密度脂蛋白(1.05±0.12mmol/L)较健康组更低,上述六项指标组间对比存在较大差别(p<0.05)。
结论血脂检验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检验冠心病属于脂质代谢异常疾病,因脂质在血液中过量生成,附着并堆积在冠脉内膜上,导致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类物质摄入量不断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脂代谢异常,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血脂检验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意义,见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以本院通过冠脉造影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5例,纳入疾病组,同时选取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研究对象,均属于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
将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存在其他类型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
疾病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0:15;年龄范围(48—70)岁,平均年龄(59.42±5.21)岁;血压情况:平均舒张压(87.26±5.63)mmHg,平均收缩压(134.21±12.25)mmHg;平均体重指数(27.12±2.53)kg/㎡。
冠心病的体检项目及检测指标解析

冠心病的体检项目及检测指标解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及早发现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和病变程度,体检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冠心病的体检项目以及相关的检测指标。
一、冠心病体检项目1.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冠心病筛查方法。
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诊断心脏是否存在缺血、心肌损伤等问题。
心电图检查通常通过放置电极在胸部、四肢等位置,记录心电图波形,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液中脂肪含量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测定。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血脂检测可以及早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 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阻塞的方法,也是最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之一。
该检查需要经过心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通过X光影像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的方式观察和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通过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冠心病患者心脏大小、室间隔的运动情况、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等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5.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谱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与心肌损伤有关的酶类物质来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I和cTnT)等指标的测定。
当心肌细胞损伤时,这些酶类物质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二、检测指标解析1. 心电图检查指标解析心电图的主要指标包括心率、心律、ST段变化、QRS波群等。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可以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征象常与冠心病有关。
2. 血脂检测指标解析总胆固醇、LDL-C和HDL-C的测定可以为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依据。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血脂异常,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中,通过监测血脂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加强对血脂检验的研究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关键词】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病,临床意义,预防,诊断,治疗,指导意义,预后,生存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高发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是通过对体内血液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脂代谢情况,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从而进行预防和干预。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异常血脂指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血脂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血脂检验的意义:通过详细介绍血脂检验的相关指标及其意义,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探讨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深入研究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的应用及意义评估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n=100)。
为两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脂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检出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98%,参照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脂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检验敏感度,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标签: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血常规检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血脂中脂肪堆积增加,冠心病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及时发现症状、检验症状,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以及疾病的积极治疗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快速发展,血脂检测的方式逐渐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基于临床实践研究,对比分析血脂检测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2:88,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8岁,年龄最低的患者为4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78±0.14)岁。
病程时间在1~18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6.51±0.32)年。
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n=100)。
两组患者均经过各项临床检验确诊,临床症状符合冠心病疾病特点,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各项数据资料、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
1.2 入选标准①符合典型性冠心病症状,排除具有心脏其他病变的患者;②患者冠脉狭窄程度高于70%;③患者具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者曾经突发急性心肌梗死;④患者病例资料完整[1]。
1.3 方法为两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脂检测,采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检验[2]。
检测指标具体包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脂蛋白a以及LDL-C[3]。
检验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流程操作,由专业人员进行检验,降低各类干扰问题发生率。
1.4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检出率。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采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实验组与参照组冠心病检出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98.0%,参照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86.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冠心病患者疾病分型与血脂检测结果200例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型冠心病79例,所占比例为39.5%;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为56例,所占比例为28.0%;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患者为25例,所占比例为12.5%;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为30例,所占比例为15.0%;猝死型冠心病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5.0%。
患者甘油三酯检测均值为(2.66±0.17)mmol/L;总胆固醇检测均值为(5.58±1.24)mmol/L;脂蛋白a(3.09±0.45)mmol/L,LDL-C 均值为(3.45±0.62)mmol/L。
3 讨论3.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簡称为冠心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脂质代谢不正常所造成,患者血液中的脂质附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并且生成类似于脂类物质的白色斑块[4]。
这些斑块的逐渐增加,会影响患者动脉腔血液流动,造成动脉腔狭窄的问题,造成患者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临床症状,多与遗传因素、机体素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常见的高危因素包含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5]。
同时,患者的年龄也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临床治疗中主要可以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以及猝死型冠心病等。
3.2 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的应用意义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冠心病诱发因素,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总胆固醇、LDC-C浓度密切相关[6]。
血常规检查是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实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却不够理想,临床检验中的漏诊率较高[7]。
血脂检测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的检出率,血脂水平上升,患者的内皮损伤程度相对较高,血栓易于形成,且细胞的凋亡与代谢问题,也会促使更多的脂质被送往血液中,患者的血脂水平不断提升。
冠心病患者实施血脂检测,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检出率,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甘油三酯浓度相对较高,进而会造成脂蛋白a浓度上升,胆固醇水平上升,HDL-C浓度降低的情况[8]。
故而在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保证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科学性。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其价值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中:①血脂检测方式操作便利,不需要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临床检验便捷、快速。
②血脂检测的方式结果明确,临床检验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且血脂检测的方式不会对患者的脏器官以及血管等造成较大影响,患者检测中的机体损伤度较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③血脂检测的方式价格较低,对于基层百姓而言,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中,有助于血脂检测方式的全面推广。
④血脂检测的价值较高,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以及临床检测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血液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血脂检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检验方式,有助于明确冠心病患者疾病发展的情况,对冠心病患者的预防、随访监测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血脂存在人体血浆中的脂类物质,主要是通过脂蛋白运输实现传送。
当患者发生心血管损伤之后,会对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造成较大影响,故而可以降血脂指标视为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献资料中显示,血脂检测的方式有助于及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够产生显著的预警价值。
实际的临床检验中,需要加强对血脂检测的重视程度,不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亦或者是健康体检人员,均需要定期检测相关的血脂指标,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生存质量的保证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98%,参照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86%。
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血脂检测在冠心病检验中应用的重要价值,临床检验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及时治疗,保证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次实验研究中的缺陷之处,在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取样时间相对较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会基于更多患者的实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保证临床实验研究的价值,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血脂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检验敏感度,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余冬梅,周明刚,唐川苏.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hs-CRP及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9(12):30-32.[2] 田春凤,郝志强,杜婧,等.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及血小板水平参数检测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4,23(19):3633-3634.[3] 周长邵.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和血脂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联合应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4(22):218-219,202.[4] 刘浩,王晶莹,高申,等.冠心病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脂蛋白(a)的检测及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3(17):503-504.[5] 韩冰.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5(13):89,92.[6] 陶丽静,陈文惠,谭晓萍.超敏C反应蛋白與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340-2341.[7] Ozlem Bilen,Ayeesha Kamal,Salim SVirani. Lipoproteinabnormalities in South Asians and it s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disease:Currentstate and futuredirections[J].WorldJournal of Cardiology,2016,3(11):247-257.[8] Xi-MinHe,Lin Chen,Tian-Song Wang,et al. E670 Gpolymorphism of PCSK9 gen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ong Hanpopulationin Hainan and threeprovinces in then or theast of China[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 lMedicine,2016,2(15):169-174.(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