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合集下载

血脂指标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脂指标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脂指标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为了对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脂检验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方式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40名体检健康的人员,将80例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将他们分为两组,参数组和实验组,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体检健康的人员为参照组,对他们进行血脂检验,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做好记录,并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G、TC、LDL-C等指标要明显高些,患者年龄与TG、TC、LDL-C等指标成正比例关系,与HDL-C成反比例关系,患者年龄越大,TG、TC、LDL-C等指标上升的指数就越大,HDL-C下降的指数就越大(P<0.05)。

结论:糖尿病病人血脂含量显著上升,血脂指标有助于糖尿病临床诊断,并为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验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生物效应严重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综合病症。

此病可引起其它严重疾病,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血脂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一大诱因。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血脂代谢功能紊乱的问题。

因此尽早准确诊断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缺少胰岛素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缺少胰岛素也会导致脂肪代谢障碍,继而造成血脂异常改变。

在本文中通过对照试验,将两组患者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方式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40名体检健康的人员,将80例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将他们分为两组,参数组和实验组,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体检健康的人员为参照组。

在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在40—70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5.4±1.4)岁,疾病时间为(3.2±0.4)年;在参照组中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是(55.6±1.2)岁,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关于临床血脂常规测定的建议

关于临床血脂常规测定的建议

关于临床血脂常规测定的建议(修改稿)2002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前言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于1995年分别就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提出了推荐方法,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清总胆固醇的酶法测定”(WS/T 120-1999)和“血清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WS/T 121-1999),对于临床实验室提高血脂分析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应用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如对TG的两步酶法测定有些不同意见;用沉淀法测定HDL-C与LDL-C 的单位已越来越少,许多实验室已改用直接匀相测定法(homogenous method);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I、apoB与Lp(a)中的参数设置与多点定标问题;还应反复强调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的影响;等等。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就当前临床常规7项血脂测定项目,即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讨论与研究,并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有关文件,就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在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对于血脂测定,应特别要注意分析前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主要来源于: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临床因素,如①疾病继发(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②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掌握高血脂的最新诊断技术

掌握高血脂的最新诊断技术

掌握高血脂的最新诊断技术高血脂是一种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常见病症,其合理、准确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高血脂的诊断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应用的最新诊断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高血脂的诊断方法。

1. 血脂分析血脂分析是诊断高血脂的基础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各类脂质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脂。

常用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传统的血脂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发光法、颗粒增强浊度法等。

2. 脂蛋白分析脂蛋白是载脂蛋白,通过测量其含量和组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高血脂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脂蛋白分析方法有应用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衡量各种脂蛋白的含量,还能根据脂蛋白的成分来预测血脂异常的类型。

3. 基因检测高血脂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基因检测能够帮助确定个体是否存在遗传性高血脂的危险。

目前,通过分析与高血脂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以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

4. 影像学检查除了血液检测和基因检测外,一些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判断高血脂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的形成情况,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血管系统检查结果。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多关于高血脂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5. 创新技术除了传统的诊断技术,新兴的诊断方法也正不断发展。

例如,生物芯片技术能够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多种不同的生物标记物,有望实现高血脂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帮助医师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诊断判断。

总结起来,当前可应用于高血脂诊断的技术涵盖了血脂分析、脂蛋白分析、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以及一些创新技术。

这些方法在高血脂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也发生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两大因素而引起,即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较为关键的致病因素。

对此类患者,进行血脂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血脂主要指的是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总胆固醇以及自由脂肪酸等。

血脂不仅可以在机体内肝脏、脂肪组织等合成以后释放入血,又可以从脂类食物中经消化吸收入血,血脂水平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年龄、职业以及代谢等,并且其变化的范围比较大。

一、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慢性且由多种因素而引起的动脉内膜疾病,在内膜的表面位置处逐渐形成斑块,此斑块主要由坏死的脂质以及纤维帽组成,而纤维帽中含有的胶原细胞以及胶原基质的数量对于斑块的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粥样斑块中存在的代谢物主要为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类物质。

血管壁中的脂质沉积与血脂水平关系比较密切。

二、临床常用血脂检验指标以及采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指标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载脂蛋白等。

在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其建议中表示至少检测TC、TG、HDL-C、LDL-C四项,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检测脂蛋白、载脂蛋白等,如果仅仅检测血浆中的TG和TC水平,是不能够真正反映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现象,TG、TC指标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不表示HDL-C、LDL-C指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血脂检测,需要禁食、禁水,抽取静脉血,采血时,一般取卧位姿势,另外注意在静脉穿刺时候,止血带的应用不宜超过1min。

血清或者血浆标本均可以用于血脂以及脂蛋白的检测中。

三、血脂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LDL-C水平异常上升属于冠心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HDL-C也是一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检测指标。

血脂测定标准化的临床意义

血脂测定标准化的临床意义

375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未找到G一双球菌。

查TO R C H,单纯疱疹病毒I gM阳性。

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20m g每日4次,连服l O天,局部涂擦阿昔洛韦软膏,2周后治愈。

3个月后患者因发现外阴异物再次就诊。

妇检:外阴布满菜花状赘生物,阴道、宫颈、穹隆部位未发现异常。

诊断:外阴尖锐湿疣。

在骶管麻醉下行电切、电凝术治疗后,建议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盆,每日1次,碘伏原液擦洗外阴,每日静滴注射胸腺肽50r ag,共10日,同时口服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胶囊预防感染,2周后治愈。

2小结青春期女性为了将来生活幸福,应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才能行性行为,否则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前面所述的3位青春期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特别是后两位患者外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瘢痕,会给将来的家庭生活蒙上阴影。

在随访中发现她们的性格发生了较大改变,第一位变得不太相信周围的人和事,没有自信心。

第二位和第三位变得抑郁,对学校的生活没有既往的热情,学习也没有积极性,还担心将来的工作和家庭。

而她们都是因为对青春期性行为的无知,才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

故对青春期女性应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让她们了解青春期性保健的重要性,使她们在萌动的青春激情中保护好自己。

多数中学女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加上环境与精神的因素,有35%的经常痛经,经期紊乱。

经过中西药物的治疗和经期调整,多数预后良好。

血脂测定标准化的临床意义刘晓光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375-03血脂测定标准化就是要做到测定结果准确,使实验室之间的测定值有可比性,使常规测定的准确性可溯源于公认的参考系统。

众多研究表明,血脂测定不仅对于高脂血症的诊断及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针对临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O)、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 D L—C)、低密脂蛋白胆同醇(LD L-C)、载脂蛋白A I和B(ap oA I和apoB)和脂蛋白(a)[L p(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发表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文件,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临床血脂测定工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血脂测定的方法学与标准化进展

临床血脂测定的方法学与标准化进展
6. apoA Ⅰ和 apoB 测定 : 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 apoAI 和 apoB 测定的参考方法 。临床实验室早期多采用火箭电泳测 定血清中 apoA Ⅰ、apoB 的含量 ,以后相继出现 ELISA 及免疫 浊度法 ,其中以 ITA 法最为常用 。国内建议免疫浊度法作为 临床 实 验 室 测 定 血 清 apoA Ⅰ、apoB 的 常 规 方 法 , 首 选 ITA
TG ID2MS 法 (NIST)
目前美国已建立较完整的 TC、TG测定的参考系统[5 ,9] 。 其决定性方法都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IST) 建 立的 核 素 稀 释2质 谱 法 ( ID2MS 法) , 一 级 参 考 物 质 分 别 为 NIST 的 SRM911b 和 SRM1595 (三软脂酸甘油酯) ,参考方法分 别为 CDC 改进并维持的 ALBK 法和二氯甲烷2硅酸2变色酸 显色 法 , 二 级 参 考 物 质 有 NIST 的 SRM909 、SRM1951a 、CAP RM026 及 CDC 的多种冰冻血清 。ALBK 法除用于 TC 测定 外 ,也用于 HDL2C 和 LDL2C 参考方法中的各组分胆固醇测 定 。与 CRMLN 成员不同 ,欧洲部分国家则使用 ID2MS 法作 为胆固醇和 TG(总甘油) 测定的参考方法 。由于 TG 测定中 的变色酸显色反应步骤多 、需要强酸试剂 ,最近 CRMLN 拟将 此步 (甘油测定) 改为酶法 。HDL2C、LDL2C 目前暂没有决定 性方法和一级参考物质 ,只有参考方法和二级参考物质 ,参 考方法为超速离心结合 ALBK法 ,二级参考物质为 CDC 冰冻 血清 、NIST SRM1951a 及 CAP RM 026。鉴于此参考方法所需 血量大 、操作复杂 、影响因素多 ,CDC 也在考虑进行改进与完 善。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109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109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

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诊断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07-02【Abstract】Blood lipid detection is the basic method of detecting lipid metabolism in reactive patient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can be understood by blood lipids test,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blood lipids are mainly used to detect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common lipid abnormality in clinic is th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ipoprotein abnormality detected by blood lipid. In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assessing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Key words】Blood lipid;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脂肪类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存在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po)以及甘油三酯(TG)。

临床方法学测定血脂的医学应用标准化现状及研究进展

临床方法学测定血脂的医学应用标准化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速 度、 灵敏度 、 线性范 围 、 稳定 性等 , 都 是试剂 的基 本选 择原 则 与血脂 测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 尽 可能采用 国际测定 血脂的方
法 。
2 血 浆脂 类 测 定 的可 靠 性
血脂测定 的标 准化是 保证 测定 结果可 靠 的基础 。标 准化 工作的核心是量值 溯源 。即在建立 一个 可靠 的参 考系统 作 为 准确性基础 的情况下 , 通过标准化工作将 准确性转移 到常规 工
合A L B K法作为 H D L - C与 L D L — C的参 考方法 。载脂蛋 白的测
定则 是利 用相应特异抗体试剂进行测 定 , 目前 尚无公认 的参考
和临床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 并 已经广泛 应用于其 他诸多 临
床相关专业疾病 的研 究 。血浆 脂类 分析 及其 临床应 用 已越来 越受到临床各学科 的重视关 注 。
试 剂 被 国 内实 验 室 采用 J 。 目前 , 化学法和酶法应用于 T C H和 T G 的 测 定 。化 学 抽 提
法现作为 T G的标准参考 方法 予 以利用 , 卫 生部推 荐 H P L C为 我国T G的测定参考方法 。酶法是 目前 常规应 用方法 , 快 速准 确, 标本用量少 , 便 于 自动化 分析 仪作 批量 测定 。超 迷离 心结
移率予 以确认 , 快而较为准确 , 被临床广泛 采用 ; 沉淀分离 法是
利用脂蛋 白的组成及理化性质不 同, 与聚 阴离 子结合形 成复合 物沉 淀 , 以达到分离定 量各 种脂 蛋 白的 目的 , 这 类测 定方 法 目
为测定 A p o ・ A、 A p o — B的常规方法 , 首选 免疫 透射 比浊法( 1 T A) ,
1 脂 类测 定和 血 浆 蛋 白测 定 方 法 学 进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前4项为临床常规、体检必测项目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
鄢盛恺执笔: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26(3) 182-184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列讲座
分析前变异的主要来源(1)
生物学因素
个体间、性别、年龄、种族
平均生物学变异: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临床因素——药物诱导(1)
抗高血压药
• 如噻嗪类(利尿药)可使血清TC(12%)、LDL-
C(20%)、TG(7%)、apoB(20%)水平升高;而HDLC(16%)、apoAI(6%)水平降低。
• 心得安(ß受体阻滞剂)可使血清TG增高而HDL-C
降低。
雌激素
可以使TC、 LDL-C、apoB和TG降低,而饱和 脂 肪 酸 ( 主 要 是 棕 榈 酸 ) 可 使 TC、LDL-C 升 高。
• 水溶性纤维素(fiber)可降低TC。 • 严格素食者的LDL-C、Lp(a)分别比非素食者
低37%、35%,而HDL-C高12%。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 正常量运动对Lp(a)无影响,剧烈体育活动可
使Lp(a)上升10%~15%。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分析前变异的主要来源(2)
临床因素
• 疾病继发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
• 药物诱导
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
标本收集与处理
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防腐剂、 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TC HDL-C apoAI Lp(a)
6.1%~11%, 7%~12%, 7%~8%, 8.6%。
TG LDL-C apoB
23%~40%, 9.5%, 6.5%~10%
行为因素
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锻炼等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行为因素(1)
饮食
• 摄入富含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行为因素(2)
肥胖
与 正 常 人 相 比 , 其 TG、TC、LDL-C 都 增 高 , 而 HDL-C 降 低 。 减 肥 后 TG 下 降 4 0 % , TC、 LDL-C下降10%,HDL-C升高10%。
吸烟
与非吸烟者相比,TG、LDL-C、 Lp(a)明显 偏高,而apoAⅠ和HDL-C明显偏低。HDL-C降 低与吸烟的量相关。
• 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 抽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天内避免高脂
饮食,24小时内不饮酒, 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 血浆富含TG的脂蛋白及HDL浓度,导致化验结果 有误差。
• 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血脂检测异常,在进一步处理前,应在两月内进
(high dense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e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 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 •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 • 脂蛋白(a)[lipoprotein(a)]
• 口服含孕酮的避孕药可使血清TC、LDL-C水平增
高而而HDL-C水平降低。
• 雌激素治疗可使Lp(a)水平降低50%。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临床因素——药物诱导(1)
免疫抑制剂
• 强的松龙可使血清TC、LDL-C、HDL-C、 TG、
apoAI 、apoB水平增高。
• 环孢素可使血清TC、LDL-C、apoB水平显著增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行为因素(5)
锻炼
• 可 降 低 TG、LDL-C、apoB, 升 高 HDL-C 和
apoAⅠ。变化程度与运动的类型和强度有关。
• 急剧运动使HDL-C显著升高。有规律的中等强
度的锻炼对降脂较理想。如成人每星期有规 律行走2.5~4h者血清TC水平低,而HDL-C高。
高,而使Lp(a)水平降低。
• 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可降低血
清 TC水平。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 • 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因为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 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妇女月经、 妊娠等;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行为因素(4)
咖啡
咖 啡 可 使 TC、LDL-C 水 平 增 高 。 apoAⅠ、 apoAⅡ、apoB、HDL-C似乎不受影响。可能与 其制作工艺有关。
紧张
紧张会使TC升高,这可能与压力引起的饮食 改变有关。选择性住院会降低HDL-C、apoAⅠ 约10%。
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
• 如果检验结果接近或超过正常范围,应间隔一周,
•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血浆脂蛋白
HDL
IDL
VLDL
LDL
Lp(a)
脂蛋白结构
临床通常测定血清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或载脂蛋白来反映整个脂蛋白情况
临床血脂分析项目(1)
•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行为因素(3)
饮酒
• 中度饮酒(1.2 oz/d or 34g/d)的人HDL-C、
apoAⅠ、apoAⅡ高于不饮酒者。
• 原发性高TG血症患者中度饮酒可引进TG水平
进一步上升。
• 酒精对Lp(a)的影响与其他脂类不同。开始饮
酒Lp(a)约下降33%,6周后回到原水平。适 度饮红酒可降低Lp(a)水平。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主讲:鄢盛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血脂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lipids)。
- 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 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 - 非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FA) - 磷脂、糖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