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音量自动调节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式音量自动调节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式音量自动调节电路实验报告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设计报告

数字式音量自动调节电路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 2014216010

姓名:侯涛

指导教师:石玉军

数字式音量自动调节电路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音频功放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随处可见,除了传统的旋钮式音量调节外,数字调节音量也越来越常见。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数字调节音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电路的设计采用了八位电压输出数模转换器VDAC8,同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93以及SR锁存器,较好的实现了数字式音量的自动调节,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电路稳定等优点。

关键词数字式;锁存器;数模转换器;音量调节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音量控制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来讲,我国的电子音量控制产品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并且以片式元件品种少,生产规模不大,远远满足不了整机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是十分的看重,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级、企业级的研究中心,开展创新性研究,使我国电子音量控制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专业门类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同时也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致使实现了多品种、自动化大生产、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已为发展规模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由同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及八位电压输出数模转换器所构成的音量调节电路的设计方法。并且此电路具有显示数字音量大小的功能,能很清晰明了的知道音量的大小,并随着音量的改变而改变。此次设计的电路音量共分为8个档位,每按键一次,将自动增加或减少一档。

2.设计内容和要求

2.1设计一个数字式的音量自动调节电路,要求有两个外部操作按键,即音量自动增加按键S2和音量自动减小按键S3和一个复位按键S1。

2.2刚接通电源时,音响设备的音量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

3、方案的论证和选择

3.1实验方案一

具有显示控制的8档音量控制器,要实现音量增加(减少)到最大值(最小值)时停止增(减),需要通过移位寄存器来实现这个功能;显示音量的大小,需要编码器和显示器来实现。查找相关系列的芯片以及它们的逻辑功能、引脚分布,并在纸上画出设计电路图以及对每一个设计模块进行理论验证。

3.2 实验方案二

设计的音量调节器有两个按键和一个开关,按“加音量”键能对输出音量进行增大,按“减音量”键能对输出音量进行减小,“开关机”音量调节器所在机器的开关机键。加减音量按键给“音量调节开关”有次序的脉冲高电位,根据加减按键所给的脉冲信号,“音量调节开关”将输入信号翻译成二进制代码的同时

送给“译码器”和“音量数字显示器”。“译码器”将送来的二进制码经过编译送给“D/A转换器”,由“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再经过模拟信号的放大实现音量的放大。

经过两个方案的相互比较,明显方案一繁琐,不易操作,方案二通过有次序的脉冲信号来加减音量按键,调节音量的大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所以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二。

4、系统框图

5、硬件系统的设计

3.1锁存器电路

图2 锁存器电路

这个图实现的逻辑功能是在两个开关中选择一个输入信号,同时锁存另一个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实现加减计数的目的。其电路如图2所示。

3.2 译码显示电路

图3 译码显示电路

经编码产生的二进制数由BCD七段显示译码器显示输出音量大小。译码显示电路如图3所示。

3.3编码电路

图4编码电路

74LS193D 为可预置的十六进制同步加 / 减计数器。

74LS193 的清除端是异步的。当清除端(CLR)为高电平时,不管时钟端(UP、DOWN)状态如何,即可完成清除功能。193 的预置是异步的。当置入控制端(LOAD)为低电平时,不管时钟CP的状态如何,输出端(QA~QD)即可预置成与数据输入端(A~D)相一致的状态。193 的计数是同步的,靠UP、DOWN同时加在 4 个触发器上而实现。在UP、DOWN上升作用下QA~QD 同时变化,从而消除了异步计数器中出现的计数尖峰。当进行加计数或减计数时可分别利用UP或DOWN,此时另一个时钟应为高电平。其电路如图4所示。

3.4八位电压输出D/A转换器

图5 八位电压输出数模转换器

八位电压输出D/A转换器主要是为了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能够实现对信号的放大以及数字控制。

3.5音量控制电路

图6 音量控制电路

音量控制电路通过开关S2(S3)的闭与合来影响输出的高低电平,结合译码器的输出信号(QA~QD)来给时钟端(UP、DOWN)一个控制信号,从而达到了音量大小控制的目的。

6、测试结果

6.1 闭合S1、S3,依次按下S2键,可以看见音量逐渐增大。如图7、图8所示。

图7 仿真电路图

图8 仿真电路图

6.2 闭合S1、S2,依次按下S3键,可以看见音量逐渐减小。如图9、图10所示。

图9 仿真电路图

图10 仿真电路图

8、结论

设计优点:这个电路设计简单、方便以及操作容易,仿真过程中也十分容易的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

设计不足:在PCB制版中,遇见了以下问题

1)门电路没有仿真模型,

2)非门是贴片式元件,

3)Altium Designer14.0中没有元件SR锁存器、74LS193D以及相应的仿真模型。

解决办法: 在Altium Designer14.0中自己绘制一定尺寸的元件模型以及仿真模型,所绘制的元件一定要和其他元件尺寸相对应,不能太大或太小。

9、参考文献

[1]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杨兆选、丁润涛.555 定时器原理及实用电路集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3] 唐敏.数字式音量控制电路.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

[4] 谢实、朱荣.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年3月

10、致谢

弹指一挥间,大学两年已经接近了尾声。想着自己也从当年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在学校学习。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基于单片机的音量控制电路设计

摘要 题目名称基于单片机的音量控制电路设计 任务与要求 1.熟悉STC系列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数字电位器的使用方法,重点学习数控音频信号工作机理; 3.熟练掌握C51程序设计技巧与编程方法; 4.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音频控制电路系统(原理与PCB图); 5.设计相关操作软件; 6.撰写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基于单片机的音量控制电路设计 一、毕业设计(论文)进度 起止时间工作内容 2017.1.15—2017.1.30熟悉STC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中断、串 口等使用方法; 2017.2.1—2017.2.28掌握数字电位器工作原理,熟悉数模信号控 制电路; 2017.3.1—2017.3.15 熟练掌握C51程序编程方法; 2017.3.16—2017.3.25熟悉PROTEL99SE软件工具,设计相关测 试电路(原理图及PCB图); 2017.3.26—2017.4.23 设计基于单片机的音量控制系统(包括相关 硬件、相关软件及调试部分等内容);

ABSTRACT 2017.4.24—2017.5.20 撰写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 二、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 杨振江,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指导,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8月 [2]杨振江,流行集成电路程序设计与实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3]杨振江刘男杨璐,单片机应用与实践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4]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8月 [5]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6]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PC机、单片机及相关设计系统。 四、教师的指导安排情况(场地安排、指导方式等) 每周指导一次以上。 五、对计划的说明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 3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 实验报告 时间:2011年12月

实验一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Unix操作系统 2.学会使用CADENCE的SCHEMA TIC COMPOSOR软件 二:实验内容 使用schematic软件,设计出D触发器,设置好参数。 二、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点击Xstart图标 2、在User name:一栏中填入用户名,在Host:中填入IP地址,在Password:一栏中填入 用户密码,在protocol:中选择telnet类型 3、点击菜单上的Run!,即可进入该用户unix界面 4、系统中用户名为“test9”,密码为test123456 5、在命令行中(提示符后,如:test22>)键入以下命令 icfb&↙(回车键),其中& 表示后台工作,调出Cadence软件。 出现的主窗口所示: 6、建立库(library):窗口分Library和Technology File两部分。Library部分有Name和Directory 两项,分别输入要建立的Library的名称和路径。如果只建立进行SPICE模拟的线路图,Technology部分选择Don’t need a techfile选项。如果在库中要创立掩模版或其它的物理数据(即要建立除了schematic外的一些view),则须选择Compile a new techfile(建立新的techfile)或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使用原有的techfile)。 7、建立单元文件(cell):在Library Name中选择存放新文件的库,在Cell Name中输 入名称,然后在Tool选项中选择Composer-Schematic工具(进行SPICE模拟),在View Name中就会自动填上相应的View Name—schematic。当然在Tool工具中还有很多别的

_振幅调制器_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路 实验项目名称:振幅调制器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罗雪晖 报告人:王志鹏学号:2012130200 班级:通信2班实验时间:2014.6.7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4.6.19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示波器上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2.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3.掌握用MC1496 来实现AM 和DSB-SC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万用表 双踪示波器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 实验板3(幅度调制电路单元) 三、实验基本原理 1. MC1496 简介 MC1496是一种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其内部电路以及用作振幅调制器时的外部连接如图5-1所示。 由图可见,电路中采用了以反极性方式连接的两组差分对(T1~T4),且这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管(T5、T6)又组成了一个差分对,因而亦称为双差分对模拟相乘器。其典型用法是: ⑻、⑽脚间接一路输入(称为上输入v1), ⑴、⑷脚间接另一路输入(称为下输入v2),⑹、⑿脚分别经由集电极电阻Rc接到正电源+12V上,并从⑹、⑿脚间取输出vo。⑵、⑶脚间接负反馈电阻Rt。⑸脚到地之间接电阻RB,它决定了恒流源电流I7、I8的数值,典型值为 6.8kO。⒁脚接负电源-8V。⑺、⑼、⑾、⒀脚悬空不用。由于两路输入v1、v2的极性皆可取正或负,因而称之为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可以证明: 因而,仅当上输入满足v1≤VT (26mV)时,方有: 才是真正的模拟相乘器。本实验即为此例。 图5-1 MC1496内部电路及外部连接

数字电路课设(数字式音量控制器)

数字电路课设(数字式音量控制器) 课程名称:数字式音量控制器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08级4班 指导教师:姜海燕 学号:010800423 姓名:王旭州 日期:2011年1月16日 1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书 ..................................................................... . (3) 二、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 证 .......................................................... 3 1.总体设计方 案 ..................................................................... ................................... 3 2.系统方案选择与论 证 ..................................................................... ....................... 3 2.1档数选择电路设计方案的选 择 ..................................................................... ..... 3 2.2音量大小电路设计方案的选 择 ..................................................................... ..... 5 2.3译码显示电路设 计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微电子技术系)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06月15日 实验一基本电路图的Hspice仿真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Cadence软件画电路图。 2.用Cadence软件导出所需的电路仿真网表。 3.对反相器电路进行仿真,研究该反相器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 Hspice软件、Cadence软件、服务器、电脑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激励源:直流源、交流小信号源。 瞬态源:正弦、脉冲、指数、分线段性和单频调频源等几种形式。 分析类型:分析类型语句由定义电路分析类型的描述语句和一些控制语句组成,如直流分析(.OP)、交流小信号分析(.AC)、瞬态分析(.TRAN)等分析语句,以及初始状态设置(.IC)、选择项设置(.OPTIONS)等控制语句。这类语句以一个“.”开头,故也称为点语句。其位置可以在标题语句之间的任何地方,习惯上写在电路描述语句之后。 基本原理:(1)当UI=UIL=0V时,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时|UGS2|> |UTP|,所以V2导通,且导通内阻很低,所以UO=UOH≈UDD,即输出电平. (2)当UI=UIH=UDD时,UGS1=UDD>UTN,V1导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时UO=UOL≈0,即输出为低电平。可见,CMOS反相器实现了逻辑非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adence软件,画出CMOS反相器电路图,导出反相器的HSPICE网表文件。 2.修改网表,仿真出图。 3.修改网表,做电路的瞬态仿真,观察输出变化,观察波形,并做说明。 4.对5个首尾连接的反相器组成的振荡器进行波形仿真。 5.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 输入输出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dc vin 0 5 1m sweep data=w .print v(1) v(2) .param wp=10u wn=10u .data w wp wn 10u 10u 20u 10u 40u 10u 40u 5u .enddata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wp m2 out in 0 0 nch l=1u w=wn .alter vcc vcc 0 3 .end 图像: 瞬态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print tran v(1) v(2)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20u

深圳大学-高频电路_振幅调制器_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实验项目名称:振幅调制器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张金凤 报告人:高源学号:2011130315 班级: 3 实验时间:2013.5.29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6.12 教务部制

实验板3(幅度调制电路单元) 三、实验基本原理 1. MC1496 简介 MC1496是一种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其内部电路以及用作振幅调制器时的外部连接如图5-1所示。 由图可见,电路中采用了以反极性方式连接的两组差分对(T1~T4),且这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管(T5、T6)又组成了一个差分对,因而亦称为双差分对模拟相乘器。其典型用法是: ⑻、⑽脚间接一路输入(称为上输入v1), ⑴、⑷脚间接另一路输入(称为下输入v2),⑹、⑿脚分别经由集电极电阻Rc接到正电源+12V上,并从⑹、⑿脚间取输出vo。⑵、⑶脚间接负反馈电阻Rt。⑸脚到地之间接电阻RB,它决定了恒流源电流I7、I8的数值,典型值为6.8kO。⒁脚接负电源-8V。⑺、⑼、⑾、⒀脚悬空不用。由于两路输入v1、v2的极性皆可取正或负,因而称之为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可以证明: 因而,仅当上输入满足v1≤VT (26mV)时,方有: 才是真正的模拟相乘器。本实验即为此例。 图5-1 MC1496内部电路及外部连接

2.1496组成的调幅器 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组成的振幅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4-2 所示。 图中,与图5-1 相对应之处是:R8对应于Rt,R9对应于RB,R3、R10对应于RC。此外,W1用来调节⑴、⑷端之间的平衡,W2用来调节⑻、⑽端之间的平衡。此外,本实验亦利用W1在⑴、⑷端之间产生附加的直流电压,因而当IN2 端加入调制信号时即可产生AM 波。晶体管BG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图4-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高低音调节电路

所谓音调控制就是人为地改变信号里高、低频成分的比重,以满足听者的爱好、渲染某种气氛、达到某种效果、或补偿扬声器系统及放音场所的音响不足。这个控制过程其实并没有改变节目里各种声音的音调(频率),所谓“音调控制”只是个习惯叫法,实际上是“高、低音控制”或“音色调节”。高保真扩音机大都装有音调控制器。然而,从保证信号传送质量来考虑,音调控制倒不是必须的。 一个良好的音调控制电路,要有足够的高、低音调节范围,但又同时要求高、低音从最强到最弱的整个调节过程里,中音信号(通常指1000赫)不发生明显的幅度变化,以保证音量大致不变。 所谓提升或衰减高、低音,都是相对于中音而言的。先把中音作一个固定衰减(或加深负反馈)然后让高音或低音衰减小一些(或负反馈轻一些),就算是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弥补音调控制电路的增益损失,常需增加一到两级放大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衰减式和负反馈式。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的调节范围可以做得较宽,但因中音电平要作很大衷减,并且在调节过程中整个电路的阻抗也在变。所以噪声和失真大一些。负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的噪声和失真较小,但调节范围受最大负反馈量的限制,所以实际的电路常和输入衷减联合使用,成为衰减负反馈混合式。 1.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 典型电路如图: 衰减式音调控制典型电路 高音、低音分开调节:C1、C2、W1构成高音调节器,R1、R2、C3、C4、W2构成低音调节器。W1旋到A点时高音提升,旋到B点时高音衰减。W2旋到C点时低音提升,旋到D点时低音衰减。组成音调电路的元件值必须满足下列关系:(1)R1≥R2; (2)W1和W2的阻值远大于R1、R2; (3)与有关电阻相比,C1、C2的容抗在高频时足够小,在中、低频时足够大;而C3、C4的容抗则在高、中频时足够小,在低频时足够大。C1、C2能让高频信号通过,但不让中、低频信号通过;而C3、C4则让高、中频信号都通过,但不让低频信号通过。

电子电路数字钟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钟) 项目名称:数字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穆明国 指导老师:

一、课程设计题目 (3) 二、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3) 三、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3) 四、课程设计的电路设计部分 (5) 五、课程设计的总电路图 (9) 六、元器件的使用说明 (11) 七、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15) 八、参考文献 (15)

一、课程设计题目: 数字钟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1)设计数字钟电路(每人一组,独立完成) 基本功能: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的计时要求为24进位,分和秒的计时要求为60进位;能快速校正时、分的时间。 扩展功能:定点闹时功能,比如在7时59分发出闹时信号,持续时间为1分钟;整点报时功能,比如计时到整点时发出声音,且几点响几声。 2)提交设计报告(书面形式) 画出所设计电路的结构方框图;分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所含集成电路的管脚和功能说明;通过Multisim 等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提交仿真电路的原理图(电子版)。 3)制作数字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 实现基本功能,给定统一的元器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在面包板上搭建实际电路,并达到设计要求。 三、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设计要点 ●设计一个精确的秒脉冲信号产生电路 ●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 ●设计译码显示电路 ●设计操作方面的校时电路 ●设计整点报时电路 ☆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钟由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555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数器,可以实现一天24h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其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如下: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实验一基本逻辑门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TL与非门、与或非门和异或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2、熟悉TTL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外型、管脚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二输入四与非门74LS00 1片 2、二输入四或非门74LS02 1片 3、二输入四异或门74LS86 1片 三、实验内容 1、测试二输入四与非门74LS00一个与非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2、测试二输入四或非门74LS02一个或非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3、测试二输入四异或门74LS86一个异或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实验方法 1、将器件的引脚7与实验台的“地(GND)”连接,将器件的引脚14与实验台的十5V连接。 2、用实验台的电平开关输出作为被测器件的输入。拨动开关,则改变器件的输入电平。 3、将被测器件的输出引脚与实验台上的电平指示灯(LED)连接。指示灯亮表示输出低电平(逻辑为0),指示灯灭表示输出高电平(逻辑为1)。 五、实验过程 1、测试74LS00逻辑关系 (1)接线图(图中K1、K2接电平开关输出端,LED0是电平指示灯) (2)真值表 2、测试74LS02逻辑关系

(1)接线图 (2)真值表 3、测试74LS86逻辑关系接线图 (1)接线图 (2)真值表 六、实验结论与体会 实验是要求实践能力的。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出现问题按照老师所给的步骤逐步检查,一般会检查处问题所在。实在检查不出来,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实验二逻辑门控制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及验证方法。 2、掌握逻辑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3、学习分析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1、基于CPLD的数字电路实验系统。 2、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用与非门和异或门安装给定的电路。 2、检验它的真值表,说明其功能。 四、实验方法 按电路图在Quartus II上搭建电路,编译,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验证。 五、实验过程 1、用3个三输入端与非门IC芯片74LS10安装如图所示的电路。 从实验台上的时钟脉冲输出端口选择两个不同频率(约7khz和14khz)的脉冲信号分别加到X0和X1端。对应B和S端数字信号的所有可能组合,观察并画出输出端的波形,并由此得出S和B(及/B)的功能。 2、实验得真值表

振幅调制电路实验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振幅调制电路 姓名:李光伟 学号: 20105315 班级:电子1001 指导教师:魏冬梅 起止日期:2012.12.24-2013.1.6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电子1001 学生姓名:李光伟学号:20105315 设计名称:振幅调制电路 起止日期:2012.12.24-2013.1.6指导教师:魏冬梅 设计要求:波信号为1MHz,低频调制信号为1kHz,两个信号均为正弦波信号。这两个输入信号可以采用实验室的信号源产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产生,采用乘法器1496设计调幅电路。 产生DSB信号,输出信号幅度>200mV。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时间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考勤表 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表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 年月日

振幅调制电路 一、 设计目的和意义 目的: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产生DSB 信号,输出信号幅度>200mV 。 意义: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二、 设计原理 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构成的振幅调制电路,可以实现普通调幅、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以及单边带调幅。本次实验采用MC1496模拟乘法器是对两个模拟信号(电压或电流)实现相乘功能的有源非线性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两个互不相关信号相乘.即输出信号与两输入信号相乘输出,总电路图如图1所示。 [1] 振幅调制就是使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技术。通常载波信号为高频信号,调制信号为低频信号。设载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t U u c cm c ωcos =, 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t V t u cm Ω=Ωcos )(则调制信号的表达式 为:t t m V u c cm ωcos )cos 1(0Ω+= =t mV t t mV t V c cm c cm c cm )cos(2 1)cos(21cos Ω-+Ω++ωωω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 ..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多功能数字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专业: : 学号: 指导老师:

多功能数字钟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拥有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 (2)能利用实验板上的按键实现校时、校分及清零功能。 (3)能利用实验板上的扬声器做整点报时。 (4)闹钟功能 (5)在MAXPLUS II 中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6)在完成全部电路设计后在实验板上下载,验证设计课题的正确性。 二、多功能数字钟的总体设计和顶层原理图 作为根据总体设计框图,可以将整个系统分为六个模块来实现,分别是计时模块、校时模块、整点报时模块、分频模块、动态显示模块及闹钟模块。

(1)计时模块 该模块使用74LS160构成的一个二十四进制和两个六十进制计数器级联,构成数字钟的基本框架。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用于计时,六十进制计数器用于计分和秒。只要给秒计数器一个1HZ的时钟脉冲,则可以进行正常计时。分计数器以秒计数器的进位作为计数脉冲。 用两个74160连成24进制的计数器,原图及生成的器件如下: 生成的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注: 利用使能端,时钟信号,清零以及预置数功能连成24进制。

用两个74160连成的60进制计数器,原图及生成的器件如下: 生成的六十进制计数器 (2)校时模块 校时模块设计要求实现校时,校分以及清零功能。 *按下校时键,小时计数器迅速递增以调至所需要的小时位。 *按下校分键,分计数器迅速递增以调至所需要的分位。 *按下清零键,将秒计数器清零。 注意事项:①在校分时,分计数器的计数不应对小时位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屏蔽此时分计数器的进位信号以防止小时计数器计数。 ②利用D触发器进行按键抖动的消除,因为D触发器是边沿触发,在除去时钟边沿到来前一瞬间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接受输入,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 0 A B A+B 进位 1 A B A-B 借位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真值表 S A B Y Cn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0 0 卡诺图: S 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00 01 11 100 0 1 1 0 0 1 1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振幅调制电路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晟尧学号:6102215054专业班级:通信152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乘法器振幅调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研究各个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特性和波形变化的特点以及频谱分析。 二、实验原理 调制、解调和混频电路是通信设备中重要的组成成分。用代传输的低频信号控制高频载波参数的电路,称为调制电路。振幅调制有基本的普通调幅(AM)和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单边带调幅(SSB)。 三、实验步骤 (1)普通调幅(AM) V2为载波信号 V1为调制信号

傅里叶频谱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 ①仿真检测的调制信号频率与输出调幅波的包络信号频率基本相同;载波信号的振幅按照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变化而形成的调幅波,携带着调制信号的信息,调幅波的包络线与相应的调制信号相同; ②调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频率搬移的过程,即经过调幅后,调制信号的频谱被对称地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同时,在调幅波中,载频不含任何有用信息,需传输的信息只包含与边频分量中,边频的振幅反映了调制信号幅度的大小,边频的频率反映调制信号频率的高低。 (2)双边带调幅(DSB)

傅里叶频谱分析: 可知:①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可采用抑制载波信号的双边带调幅电路; ②双边带调幅波波形仍随调制信号变化,但其包络线已不再反映原调制信号的形状,当调制信号进入负半周时,载波信号产生180度相位突变; ③双边带调幅波同样是实现频谱搬移,但频谱图上没有出现载波分量,只有两个边带分量。 (3)单边带调幅(SSB)

傅里叶频谱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①单边带调制方式将已调波的频谱宽度基本压缩了一

音调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听音者自己的听音爱好,通过对声音某部分频率信号进行提升或者衰减,使整个的声场更加符合听音者对听觉的要求。一般音响系统中通常设有低音调节和高音调节两个旋钮,用来对音频信号中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进行提升或衰减。比较高档的音响设备中多采用多频段频率均衡方式,以达到更细致地校正频响的效果。 高低音调节的音调电路,根据其在整机电路中的位置,可分为衰减式、负反馈式以及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三种。这种电路一般使用高音、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图4所示为负反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 电路。该电路调试方便、信噪比高,目前大多数的普及型功放都采用这种电路。图中C1、C2的容量大于C3,对于低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开路,而对于高音信号C3可视为短路。低音调节时,当W1滑臂到左端时,C1被短路,C2对低音信号容抗很大,可视为开路;低音信号经过R1、R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低音输出则经过R2、W1、R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低音提升最大;当W1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与上述情形相反,因而低音衰减最大。不论W1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1、C2对高音信号可视为是短路的,所以此时对高音信号无任何影响。高音调节时,当W2滑臂到左端时,因C3对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高音信号经过R4、C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高音输出则经过R5、W2、C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高音提升最大;当W2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相反,因而高音衰减最大。不论W2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3对中低音信号可视为是开路的,所以此时对中低音信号无任何影响。普及型功放一般都使用这种音调处理电路。使用时必须注意的是,为避免前级电路对音调调节的影响,接入的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必需尽可能地小,应与本级电路输入阻抗互相匹配。 图5所示为衰减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电容C1、C2的容量大于电容C3、C4;对于高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C3与C4对于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中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具体原理分析读者可自行参考图4的情况分析。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专题实验Ⅱ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学习系统线路及相关资料 2. 将键盘阵列定义为0. 1. 2------ E. F,编程实现将键盘输入内容显示在LCD显示器上。 3. 编程实现将日历、时钟显示在LED显示屏上(注意仔细阅读PCF8563资料),日历、时钟轮回显示。 4. 利用D/A转换通道(下行通道)实现锯齿波发生器;输出(1~5V)固定电压转换成(4~20mA)电流。 5. 利用A/D转换通道(上行通道)实现数据采集,将采集信号显示在LED屏上。程序要求分别具有平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滑动滤波功能。 6. 将按键阵列定义成与16个语音段对应,编写程序,实现按键播放不同的语音段。 二、实验设计思路: 本次实验用c语言实现,主要包括LCD,LED,AD,DA,日历芯片,测温传感芯片。受到嵌入式系统实验的启发,将LCD,LED,I2C总线协议,键盘扫描模块接口写成一个文件库(放在library文件夹下),尽量做到调用时与底层硬件无关。通过调用库文件中的函数,实现代码的重用性。键盘,LCD的代码由于与嵌入式实验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可将高层的函数(与底层硬件无关的函数)方便地移植过来。 三、实验设计: 1.矩阵键盘扫描模块 4×4的矩阵键盘,通过扫描可得到按下键的行列值,将行列值转换为相应的对应数字0~F。函数GetKey()实现获得按键的键值。对于键盘模块对于对按键的键值识别主要是通过两次扫描而取得。对于第一次扫描,给四行键全部赋予1,然后读回键盘值,对于第二次扫描,逐行为键盘送1,每次送1后再读回键盘值,若非零,说明此行有键按下,最终确定键值。 通过调用GetKey函数构造GetChar()函数,实现获取键盘字符(’0’~’F’)的功能。

振幅调制器与振幅解调器实验报告

二、实验电路图 1.1496组成的调幅器 图6-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2、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 图 1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电路

3、MC1496 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图 2 MC1496 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2 .1496组成的调幅器 用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与图1相对应之处是:R 8对应于R t ,R 9对应于R B ,R 3、R 10对应于R C 。此外,W 1用来调节⑴、⑷端之间的平衡,W 2用来调节⑻、⑽端之间的平衡。此外,本实验亦利用W 1在⑴、⑷端之间产生附加的直流电压,因而当IN2端加入调制信号时即可产生AM 波。晶体管BG 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3.包络检波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是包络检波器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电路。它适合于解调信号电平较大(俗称大信号,通常要求峰-峰值为0.5V 以上)的AM 波。它具有电路简单,检波线性好,易于实现等优点。本实验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BG 2和RC 低通滤波器,如图1所示。图中,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得电路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不同(实际上,相差很大)来实现检波。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常数RC 就显得很重要。 4.同步检波 同步检波,又称相干检波。它利用与已调幅波的载波同步(同频、同相)的一个恢复载波(又称基准信号)与已调幅波相乘,再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从而解调得调制信号。本实验采用MC1496集成电路来组成解调器,如图2所示。图中,恢复载波v c 先加到输入端IN1上,再经过电容C 1加在⑻、⑽脚之间。已调幅波v amp 先加到输入端IN2上,再经过电容C 2加在⑴、⑷脚之间。相乘后的信号由⑿脚输出,再经过由C 4、C 5、R 6组成的 型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后,在解调输出端(OUT )提取出调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对1496采用了单电源(+12V )供电,因而⒁脚需接地,且其他脚亦应偏置相应的正电位,恰如图中所示。 图 6-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数字音量调节器

数字音量调节器 使用说明书 User Manual Ver 中文 在使用本产品之前,请务必先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请务必妥善保管好本书,以便日后能随时查阅 请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使用

目录 综合介绍 ?功能特性1 ?特性参数2 ?工业标准3 产品说明 ?结构与连接4 ?注意事项7 通讯协议 ?协议结构8 ?控制指令9 目 录

综合介绍:功能特性 1.LCD面板状态显示; 2.音量可调; 3.高低音调可调; 4.静音功能; 5.等响度选择功能; 6.立体声/单声道切换功能; 7.RS232串口控制; 8.结合快思聪,AMX等高端中控使用,可节省控制端口的成本; 9.使用低压电源,安全可靠; 1 综合介绍:特性参数

综合介绍: 工业标准 数字音量调节器,就其整体设计,包括线路板,电子元件等,并经过耐久性,高温环境,震荡, 2 使用控制界面(User Controls ) 2 x 输入通道状态LED 指示灯 2 x LCD 面板指令指示灯 1 x 参数设置旋钮开关 1 x 参数设置按键开关 使用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 ) 温度范围 -5℃ 至 +40℃ 湿度范围 0 至 90% RH 尺寸(Dimensions ) 高 x 宽 x 深 H 45mm x W 183mm x D 160mm 重量(Weight ) 净重 load compatibility 输入电源 (Control Supply ) 12V 直流电源 控制输入通道数(Input Control Number ) 1 路 RS232 控制输出通道数(Output Control Terminals ) 1 x 直通RS232通道 音频通道 4 x 非平行音频接口输入 4 x 非平行音频接口缓冲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