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光电效应

一轮复习光电效应
一轮复习光电效应

一.知识回顾

1.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其动能大到足以克服金属离子

对其的引力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的现象.

2.每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3.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4.逸出功W 0与极限频率ν0的关系为:W 0=h ν0.

二.知识要点

1.光子的能量E 、动量p 、波的频率ν、波长λ,则:

(1)光传播速度c=λν=3×108m/s

(2)—个光子能量E=h ν=hc/λ

(3)—个光子动量p=E/c=h/λ

2.光子的能量是无法分割的,当物质放出光或吸收光的能量时,是以整个光子的能量转移,

因此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

3.光的强度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入射到单位面积上光子的总能量。若用n 表示每秒钟射

到每平方米上的光子数,每个光子的能量为hv ,则

光强可写作: E 光强=n ·hv(J/s ·m 2)

由公式可以看出光强是由光的频率和光子的发射率两个因素

决定的,单色光愈强表示通过光子的数目愈多。

4..光电效应: 1916年光电效应实验装置:(1904一1914年发表)

如图,但将电池两极倒接,使由P 到C 之间,对电子为一反向电压,阻止其奔向C 板。

(1)光电效应的原因:能量为h ν的光子人射到金属板,一个光子的

能量全部转给

一个电子,电子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束缚,其余能量成

为电子的动能

22

1mv E K =。 (2)电子脱离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时克服引力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用符号W 表示 ,不

同金属的逸出功并不相同。

(3)光子能量必须至少等于逸出功,才能将电子打出金属表面,此特定的频率称为极限频率,

其对应的波长为极限波长λo 。 00

hc h W υλ== (4)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ν0 ,不管光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入射的光子数)多微弱,

都可立即产生光电子。

(5)调整外加电压为负值时,反向电压会阻止光电子的运动,使光电流减小,若少若电流降

低至零时,此时的电压--U 称为逆向遏止电压。且光电子出射时的最大初始动能为

2max 12

mv eU = 5.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式: 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加上逸出功之和。公式:2max 12

h mv W υ=+ 6.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光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波动性。而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少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

粒子性。

三.例题讲解

例1 [2010·浙江卷]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

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例2 [2010·四川卷] 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0×108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

A.5.5×1014Hz B.7.9×1014Hz

C.9.8×1014Hz D.1.2×1015Hz

变式题[2010·郑州模拟] 如图55-3所示是光电管使用原理图,则( )

A.光电管可以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B.如果用绿光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G有读数,则用红光照射K时

电流表也一定有读数

C.如果把电源反接,电流表示数一定为零

D.如果断开开关S,电流表示数不一定为零

四.课堂精讲

1.在可见光中,哪种色光的光子能量最大?()

(A)红光(B)紫光(C)蓝光(D)黄光

2.爱因斯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

(A)hv(h为普朗克恒量,v为光的频率) (B)1Ev

(C)6.63×10-34J (D)0.1WeV

3.光子的能量()

(A)跟它的波长成正比(B)跟光的速度成正比。

(C)跟它的频率成正比(D)跟光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关于光束的强度、光束的能量及光子的能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光强增大,光束能量也增大,光子能量也增大

(B)光强减弱,光束能量也减弱,光子能量不变

(C)光的波长越长,光束能量也越大,光子能量也越大

(D)光的波长越短,光束能量也越大,光子能量也越小

5.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入射光强度大于某一极限强度(B)入射光波长大于某一极限波长

(C)入射光时间大于某一极限时间(D)入射光频率大于某一极限频率

6.关于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正确说法是()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是从金属最外的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所具有的

(C)所有从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是最大初动能

(D)用同一强度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

7.用相同强度、相同频率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两种不同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时,其

中不正确说法是()

(A)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

(B)在单位时间里逸出的电子数相同

(C)两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

(D)从两金属表面几乎同时逸出光电子

8.当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如果该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值时,则()

(A)没有电子逸出(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

(C)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减少(D)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初动能都减少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子就像宏观现象中的微粒(B)光子说否定了光的电磁说

(C)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双缝干涉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

10. 光的波动说无法解释的现象是()

(A)光的衍射(B)光电效应

(C)光的色散(D)光的干涉

11.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频率越高,越易显示出其粒子性

(B)一个光子既是粒子又是一种波

(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D)在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到达机会多的地方

12.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意义是()

(A)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相互矛盾,不能统一的

(B)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相同的

(C)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一种性质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

(D)大量光子只能显示出波动性,少数光子只能显示出粒子性

13.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这时(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14.分别用波长为λ和3

4

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

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A)1

2

hc

λ

(B)

2

3

hc

λ

(C)3

4

hc

λ

(D)

4

5

h

c

λ

1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当用光子能量E=3.1eV的单色光照射阴极K时,(如图),产生少量

电流.若K 极接正,A 极接负,当两极间电压为0.9V 时,光电流恰好截止.那么当A 极接正,K 极接负,电压仍为0.9V 的时光电子到达A 极的最大动能E k2= ,

此金属的逸出功W = .( )

(A)1.8ev, 2.2ev (B )0.9ev, 1.8ev

(C )1.8ev, 0.9ev (D )0.9ev, 2.2ev

16. 图为X 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 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管发出X 射线,须在K 、A 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

(A )高压高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

(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

(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

(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

17.关于光电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光子与电子作弹性碰撞

(B )光电子带负电

(C ) 光电子的动能和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D)所有光电子的动能均相同

18.当某种单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如果光的强度减弱,频率不变,则: ( )

(A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逸出

(B)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

(C)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D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都要减小

19.光电效应的哪些实验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电流之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B)入射光之波长较某一定值为小时,虽极微弱之光也能产生光电子

(C )入射光之波长越长,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D)要使某一金属发射光电子,入射光的频率必超过某一定值

20. 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

逸出金属

(B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

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

(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 )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

率也不相同

21.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光子说完全否定了波动说

(B)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与宏观概念中的波与粒子很相似

(C)光的波动说和光子说都有其正确性,但又都是不完善的,都有不能解释的实验现象(D)光的波粒二象性才是对光的本性的正确认识

22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1)现用一不带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

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

察到验电器指针(填“有”或“无”)偏转.

参考答案

例1 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光电效应的知识,中档题.根据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图可知,甲、乙两光的截止电压相同,则两光的频率相同,波长相等,A错.丙光的截止电压最大,所以丙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小,B对.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对于同一个金属,截止频率是个定值,C错.逸出功是一样的,则频率大的光对应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D错.

例2[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可知,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逸出功与最大初动能的和,即hν=W+E k0,又有c=λν,W=hν0,由以上三式得钨的极限频率

ν0=c

λ-

E k0

h

3×108

2×10-7

Hz-

4.7×10-19

6.63×10-34

Hz=7.9×1014Hz,故选择B.

变式题[解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中档题.光电管的原理是光电效应,可以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A对.绿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如果绿光能发生光电效应,红光不一定能,B错.把电源反接,如果达到截止电压,电流表读数才能为零,C错.断开开关S,光电子逸出形成光电流,电流表示数不一定为零,D对.

课堂精讲

1 B

2 A

3 C

4 B

5 D

6 B

7 C

8 B

9 D 10 B 11 B 12 C 13 B 14 B 15A

16 D 17 AD 18 BC 19 BD 20BD 21 CD 22 (1)减小(2)无

(整理)5光电效应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 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1887年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以后又经过许多人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实验规律。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规律。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用强度为P 的单色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时,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板A 迁移,在回路中形成光电流。 图1 实验原理图 图2 光电管同一频率不同光强的 伏安特性曲线 用实验得到的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如下: 1、 光强P 一定时,改变光电管两端的电压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 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随AK U 的增大,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 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 2、 当光电管两端加反向电压时,光电流将逐步减小。当光电流减小到零时,所对 应的反向电压值,被称为截止电压U 0(图2)。这表明此时具有最大动能的光 电子刚好被反向电场所阻挡,于是有 0202 1eU mV =(式中m 、V 0、e 分别为电子的质量、速度和电荷量)。(1) 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图3)。 3、 改变入射光频率ν时,截止电压U 0随之改变,0U 与ν成线性关系(图4)。实 验表明,当入射光频率低于0ν(0ν随不同金属而异,称为截止频率)时,不论光 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图3光电管不同频率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4截止电压U 0与频率ν的关系 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0ν,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910-秒。 经典电磁理论认为,电子从波阵面上获得能量,能量的大小应与光的强度有关。因此对于任何频率,只要有足够的光强度和足够的照射时间,就会发生光电效应,而上述实验事实与此直接矛盾。显然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在光电效应中所显示出的光的量子性质。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能量ν=h E ,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束照射金属时,是以光粒子的形式打在它的表面上。金属中的电子要么不吸收能量,要么就吸收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νh ,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只有当这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约束所需的逸出功A 时,电子才会以一定的初动能逸出金属表面。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A mV hv +=2021 (2) 式中,A 为金属的逸出功,202 1mV 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由该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光子的能量A h 0<ν时,电子不能脱离金属,因而没有光电流产生。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截止频率)是h A 0=ν。 将(2)式代入(1)式中可得: A h eU 0-ν= (3) )(00v v e h U -= 此式表明截止电压0U 是频率ν的线性函数。只要用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频率的截止电压,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就可分别算出普朗克常数h 和截止频率0ν。基于此,在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提出约十年后,密立根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并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两位物理大师在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

浅谈光的粒子性

一、浅谈光的粒子性 序 人类的认识往往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对光的认识也是如此。最初,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光是一种波,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即有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两种说法并存。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匀质硬性小球,这种观点能够较好地解释光的反射、折射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但随着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发现,使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而光电效应的发现,使光的粒子说又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麻烦随之而来,因为光的粒子说无法解释干涉、衍射现象,而光的波动说也无法解释光电效应。于是,有聪明人把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揉在一起,创造出了所谓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并且自以为对物质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这还不算,他们又进而推广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这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在人们为波粒二象性这种新提法而洋洋自得的时候,殊不知,却丧失了一次认识光子内部结构的极好机会。而此后,人们若要揭示光的本性,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排除更多的干扰,做更多不必要的工作。本文将从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入手,全面揭示光的本性--粒子性…… 1、光的本性――粒子性 光的本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无需讨论。物理学家会告诉你,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种物质波;实际上一切物体都具有波动性,只不过宏观物质的物质波较短,更多时候其表现出粒子性而已。这样

的回答不禁使人想起一个幽默: 有人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答曰:“因为它在转” 又问:“地球为什么在转?” 答曰:“因为它是圆的”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物质波。 光为什么是物质波?━━因为它有波粒二象性。 光为什么有波粒二象性呢?━━因为它是一种物质波。 我们痛心地发现,这个简单的近乎无聊的逻辑被人滥用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当今物理学中,似乎不谈物质波、相对论就显得落伍、水平不高什么的。那么,物质波是什么东西呢?恐怕只有极少数的聪明人才知道!我从来就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等现象,但是光子说的确“无法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现象”。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释这个问题,而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无疑是建立光子说的最大障碍。所以要想建立光子说,必须首先突破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的瓶颈。如何认识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呢?我们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光子内部结构问题,另一方面是引力场的问题,这两方面要统筹考虑。。牛顿的光子说仅仅把光子看作一种简单的匀质硬性小球,这实际上是对光子的内部复杂结构认识不足,我们认为,光子并不是“匀质硬性小球”,它有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而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实际上是我们通过引力场认识光子内部结构的极好机会。

光电效应例题汇总

右图中,锌板带正电,验电器也带正电。 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的定向移动可以形成光电流。 相关知识:电磁波按照频率依次增大(波长依次减小)的顺序排列: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可见光又分为7中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频率和颜色是对应关系,一个频率对应一种光的颜色。单色光就是单一频率的光。 光照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的能量。(光线和接收面垂直时) 通俗讲,光照强度大就是光线密集的意思。房间里开一盏灯时没有开两盏灯光照强度大。 光电效应的规律:(右图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 1.光电管中存在饱和电流。当光照强度、光的颜色一定时,光电流随着AK极之间的电压增大而增大,但是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光电流就不再增大了,光电流能达到的最大值叫饱和电流。 控制光的颜色,饱和电流与光照强度有关,光照越强则饱和电流越大。 2.光电管两端存在着遏止电压。当A、K极之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为零。当在A、K极加反向电压时,即A极为负极板,K极为正极板时,光电子在两极之间减速运动。反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小,当反向电压达到某一值时,光电流消失,能够使光电流消失的反向电压叫遏止电压,用U C表示。 遏止电压与光照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则遏止电压越大。 右图中,甲乙丙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 甲、乙的光照强度大小关系? 乙、 3.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无关。 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一值时,无论光照多强,时间多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而这一值叫做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用νc表示。 4.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超过了截止频率,无论光照强度多么弱,发生光电效应仅需10-9s。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光子说: 1.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hν。ν指光的频率。 2.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光子能量时,必须是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而且不能累计吸收。 3.光子不能再分,自由电子吸收光子时要么是全部吸收,要么不吸收。 4.自由电子吸收光子仅需10-9s。

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导学案2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1): 图1 其中A是阳极。K是阴极。 4.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 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e v 2。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1.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 2.两条对应关系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实验简介】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响。 普朗克常数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约为62619 .6。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10 ?-34 s J? 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试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普朗克常数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常量,它可以用光电效应简单而又准确地测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仪器】 GD-4型智能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由光电检测装置和实验仪主机两部分组成)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管暗箱GDX-1,高压汞灯箱GDX-2;高压汞灯电源GDX-3和实验基准平台GDX-4。实验主机为:GD-4型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该仪器包含有微电流放大器和扫描电压源发生器两部分组成的整体仪器。

【实验原理】 1、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P s E hv W =- (1) (其中:P E 是电子的动能,hv 是光子的能量,v 是光的频率,s W 是逸出功, h 是普朗克常量。)s W 是材料本身的属性,所以对于同一种材料s W 是一样的。当光子的能量s hv W <时不能产生光电子,即存在一个产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0v (0/s v W h =)。实验中:将A 和K 间加上反向电压KA U (A 接负极),它对光电子运动起减速作用.随着反向电压KA U 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的数目相应减少,光电流减小。当KA s U U =时,光电流降为零,此时光电子的初动能全部用于克服反向电场的作用。即: s P eU E = (2) 这时的反向电压叫截止电压。入射光频率不同时,截止电压也不同。将(2)式代入(1)式,得: 0s h U v v e =-() (3) (其中0/s v W h =)式中h e 、都是常量,对同一光电管0v 也是常量,实验中测量不同频率下的s U ,做出s U v -曲线。在(3)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这是一条直线。若电子电荷e 已知,由斜率h k e = 可以求出普朗克常数h 。由直线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溢出功s W ,由直线在v 轴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截止频率0v 。如图(2)所示。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在照射光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光电管中的电流I 与光电管两端的电压AK U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理想曲线与实验曲线有所不同,原因有: ①光电管的阴极采用逸出电势低的材料制 成,这种材料即使在高真空中也有易氧化的趋向,使阴极表面各处的逸出电势不尽相等,同时,逸出具有最大动能的光电子数目大为减少。随着反向电压的增高, 光电流不是陡然截止,而是较快降低后平缓的趋近零点。

光电效应教案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 一、教学目标 1.应该掌握的知识方面. (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 (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 3.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是(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教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光的波动理论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光的有些现象波动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请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演示实验. 将锌板与验电器用导线连接,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锌板附近,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 边演示边提问:紫外线灯打开前后,验电器指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金属表面,金属失去了电子导致验电器指针张开一角度.明确指出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表面,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照射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说明: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紫外线照射锌板飞出电子时锌板带正电,在锌板附近形成电场又将电子吸附回去.锌板电势升到很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电子达到动态平衡,很难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地张开. 2.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 以上实验改用很强的白炽灯照射,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的发生一定是有条件的,存在着一定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 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上,金属板A和K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

浅谈普朗克常数的重大意义

浅淡普朗克常数的重大意义 雷力峰 (雁北师范学院物理系大同 037000) 摘要该文从普朗克常数的提出,它导致量子论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它所诱发的物理学领域和许多其它各科领域的发展以及它所带给人们思想影响方面,探讨了它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普朗克常数量子 分类号 N09 就普朗克常数h的意义,物理学家金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虽然h的数值很小,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它是关系到保证宇宙的存在的.如果说h严格地等于零,那么宇宙间的物质能量将在十亿万之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变为辐射.”普朗克常数引入后,以普朗克常数为根本特征的量子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物理学理论发生了巨大变革,使人类认识由低速宏观领域扩展到高速微观领域.h的提出引出了一系列解释性假说,促进了量子论的建立与推广,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这些科研成果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h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简要论述. 1普朗克其人 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4年4月23日生于德国基尔.1874-1877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1877-1878年间,到柏林大学,在赫尔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1879年,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的论文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880年,普朗克任慕尼黑大学物理讲师.1885年,任基尔霍夫大学理论物理学特约教授,.1889年,受聘于柏林大学继任基尔霍夫的职位,并兼任新设立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26年退休为止.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者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7年10月4日在格丁根逝世. 2普朗克常数的提出 普朗克长期从事热力学的研究工作,从1894年起,他的注意力转移到黑体辐射问题上.辐射问题是在1859年到1860年间提出的.当时,基尔霍夫第一个强调指出:“黑体发射率是一个由波长和温度决定的函数—至少与迄今已发现的一样,是一个简单的函数.”1896年,帕邢与维恩合作,以辐射空腔模拟黑体,作了特殊假设之后,得到维恩辐射定律:

光电效应现象

17.2 光电效应现象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现象; 2.知道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3.体会经典电磁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会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会推导光子动量表达式; 【教学重点】 1.光电效应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2.光的粒子性 【预学单】 1、在研究微观粒子能量时,焦耳(J)这个单位太大了,人们常用eV来表示能量的单位。一个带电量等于元电荷e的粒子,经1V电压加速获得的能量即为1eV,试推导1eV等于多少焦耳? 2、光的本质是什么? 【研学单】 主题一:认识光电效应现象; 实验: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如图所示),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小结: 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从表面逸 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逸出的叫做。 主题二:光电效应规律; 实验: (1)存在截止频率: 如图所示电路,AK间电场方向由级指向级。 当入射光的颜色(频率)高于某个值时,打开窗口,发现电流表示数, 这表明在光的照射下K级电子溢出(填“有”或“无”)。 当入射光的颜色(频率)低于某个值时,打开窗口,发现电流表示数, 这表明在光的照射下K级电子溢出(填“有”或“无”)。 这个值称为截止频率。 (2)存在饱和电流: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强度一定时,光电流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光电流趋于一个;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

(3)存在遏止电压: 将AK 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光电流恰为0, Uc 称遏止电压。 思考:遏止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 压都是 ;光的频率变高时,遏止电压 。这表明,光 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 有关,与入射光的 无 关。 (4)具有瞬时性: 当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光照射 到K 级的瞬间立刻产生光电流,精确测量表明,时间不超过 s 。 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有多强,照射时间有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流。 主题三: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①经典物理学解释: 问题一:如图所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思考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若电 子运动速度增大,电子将怎样运动?事实上在金属表面,有无数个原子,不同原 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不同,逃离原子核束缚时需克服静电力做功 不同,我们把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做功的最 值叫 。 问题二:经典物理学有哪些观点?与实验所得到的规律一致吗? ②爱因斯坦光子说解释: 光子:光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个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光在发射、吸收和传播时都是以光子形式一份一份进行的。 若光的频率为γ,则光子能量为E= 。 思考:①光子说如何解释极限频率? 光电效应方程: ②光子说如何解释瞬时性? ③光子说如何解释饱和电流? Uc

浅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发展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必须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 1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自我国首先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武汉·光谷以来,光电子信息产业就作为武汉的四大产业之一开始迅速发展。近几年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对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力推进,形成了一批以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为主导,激光、光电显示、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而光电子信息产业也逐渐发展为武汉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水平在国内渐渐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全球市场上,武汉·光谷也成为了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中与世界强国相竞争的知名品牌。发展到2010年,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继武汉汽车产业后,第二个资产规模过千亿的产业。到2011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高达1440亿元,在世界产业集群中占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2009年光电子信息企业有800多家,总收入达到8356亿元,净利润高达525亿元,出口创汇约120亿元,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人员近10万人。最近几年,武汉·光谷几乎承担了中国所有的光通信系统的建设和90%以上的国家863光纤通信项目。随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光缆顶尖技术和光电子元件制造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与电视、电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一同进入了中国家庭。有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武汉·光谷共生产光纤1518万芯公里,销售2077万芯公里,产销率高达1368%;共生产光缆722万芯公里,销售1242万芯公里,产销率高达172%。其中,长飞光纤产量仍稳居全球首位,光纤预制棒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特别是烽火通信光纤预制棒生产线投产,从此打破了国外对光纤预制棒技术的垄断,使武汉·光谷光纤产业的整条产业链被打通。 在这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武汉·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其光谷光纤光缆生产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光电器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2%;激光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一直保持在50%左右。 2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 (1)光纤入户活动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成为一个国家是

(完整版)光电效应练习题(含答案)

光电效应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实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对于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解析】选A.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光照时间无关,所以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选AD.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hν-W0= 2 1 mv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 3.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解析】选B.弧光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锌板上有电子逸出,锌板带正电,验电器指针也带正电,故B正确 4.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s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章第讲光电效应含答案

第1讲 光电效应 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 光电效应 Ⅰ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 9 s 。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 其中h =6.63×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 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金属的逸出功后所具有的动能。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 2m e v 2。 5.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知识点3】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每一个运动着的粒子都有一个波和它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2.通过对五种不同频率的反向截止电压的测定,由 直线图形,求出“红限”频率。

实验原理图1 光电管的起始I—V特性2

2,实验要求: 1.学习测定普朗克常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2.学习用滤色片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3.学习用实验研究验证理论的方法,加深光电效应对光量子理论的理解 3,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

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 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 为电子的质量,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光电效应习题(有答案)..

黑体辐射和能量子的理解 一、基础知识 1、能量子 (1)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 ⑵能量子的大小:£= h v ,其中v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 普朗克常量.h = 6.63 x 10 -34 J ? S. 2、光子说: (1)定义:爱因斯坦提出的大胆假设。内容是: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 h V,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 x 10-34 J ? S. 二、练习 1、下列可以被电场加速的是( B ) A. 光子 B .光电子C. X射线 D.无线电波 2、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

B. 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 C. 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D. 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 叫做一个光子 对光电效应实验的理解 一、基础知识(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 1、常见电路(如图所示) 2、两条线索 (1) 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大. (2) 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

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 ⑵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 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⑶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该金属 的逸出功. 二、练习 1、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的一束 光照射阴极 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 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 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答案(1)0.6 (2)1.9 解析设用光子能量为2.5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 能为,阴极材料逸出功为W 当反向电压达到U0= 0.60 V以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 子达不到阳极,因此0 =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h V -W 由以上二式得=0.6 , W J= 1.9 .

高中物理 光电效应习题及解析

光电效应 一、选择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光电效应实验,下述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现象是由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 B. 实验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实验中,光电子从锌板逸出,验电器带正电 D. 实验中,若用可见光照射锌板,也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C 【解析】【详解】A、光电效应是由赫兹首先发现的,故A错误.B、光电效应现象揭示 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C、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从锌板逸出,验电器带正电,故C正确.D、光电效应中应该用紫外线照射锌板,当用可见光时,频率降低,小于极限频率,则不满足光电效应反生条件.故D错误.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C.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 0 D. 入射光的频率为2v 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答案】D 【解析】 A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 k h E W -=υ ,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故A 正确;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当0=υ时,k 0E W =-,由图象知纵轴截距E -, 所以0W E =,即该金属的逸出功E ,故B 正确;C 、图线与υ轴交点的横坐标是0 υ,0k h E W -=υ该金属的逸出功0h υ,故C 正确;D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02υ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h h ==-?=0 00k 2h E υυυ,故D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

3.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对于某金属用绿光照射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B. 如果改用紫光照射该金属时,电流表无示数 C. 将K极换成逸出功小的金属板,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D. 将电源的正负极调换,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一些,电流表的读数可能不为零 【答案】D 【详解】A.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虽然增大,但若已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不变,故A错误; B.如果改用紫光照射该金属时,因频率的增加,导致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则电流表一定有示数,故B错误; C.将K极换成逸出功小的金属板,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但单位时间里通过金属表面的光子数没有变化,因而单位时间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变,饱和电流不会变化,则电流表的示数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

实验08X射线光电子能谱演示实验报告(供参考)-

实验08X射线光电子能谱演示实验报告(供参考)- 实验9 X射线光电子能谱演示实验报告 班 0911101学生编号1120112254姓名王佳妮分数 1实验目的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理论、仪器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和简单图谱分析学习方法 2,实验内容 1。了解XPS设备的基本组成,XPS样品的制备;2.了解测试参数的设置和样品测试过程; 3。学习图谱分析方法:元素化学状态分析和元素定量分析 3,实验原理 已知光源MgK?激发光能EK=1253.6eV,光电子动能EK可以用XPS仪器测量,仪器的功函数?是一个常数,它是由XPS基本方程EK = h决定的。- EB?可以计算固体中电子的结合能EB元素的化学状态可以由它的结合能决定。 元素A的相对原子浓度CA(%)可由元素灵敏度因子法、元素光谱峰的强度I和相对灵敏度因子S按下式确定

4、实验步骤 请在演示实验中注意观察、归纳和总结 5。实验结果和讨论 请按要求处理测试数据,并以表格形式列出。请参考下表 1 表1 ****样品表面元素XPS测试数据 元素C1s 峰结合能/eV 285.4 光谱峰强度/CPS 6890 原子百分比浓度/% 为什么XPS表面分析需要超高真空?如果 的真空度不高,发射的电子会与空气分子碰撞,电子的能量会减少,作用在待分析样品表面的能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哪些表面性质可以2。表面分析应用于? 表面元素的组成、元素的价态及其在表层的分布 3。请理解XPS仪器两个重要性能指标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相关性

灵敏度高,但分辨率低,扫描电压较高。相反,扫描电压低,灵敏度低,但分辨率高。 2 表1 3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汇总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 _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 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 =6.63×10-34 J·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ν=E k +W 0或E k =h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 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 mv 2 . 知识点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 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122-1 n 2)(n =3,4,5,…), 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n 为量子数.

光电子技术习题

1. 一氦氖激光器,发射波长为6.3287 10-?m 的激光束,辐射量为5mW ,光束的发散角为 310-?,求此激光束的光通量及发光强度。又此激光器输出光束的截面(即放电毛细管 的截面)直径为1mm ,求其亮度。 解:波长的光的视见函数值为=)(λV ,W lm K m /683=则其激光束的光通量为: e m v V K Φ??=Φ)(λ=683??238.05310-?=lm 1弧度 = 1单位弧长/1单位半径, 1立体角=以该弧长为直径的圆面积/1单位半径的值的平方,则光束的发散角为3 10-?时的立体角为 24 απ = Ω= 23)100.1(4 -??π =610-? 发光强度为: cd I v v 610035.1?=Ω Φ= 亮度为: 2cos r I A I L v v v πθ=?= =212/10m cd ? 2.已知氦氖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束腰半径为0.5mm ,波长为,在离束腰100mm 处放置一个倒置的伽利略望远系统对激光束进行准直与扩束,伽利略望远系统的目镜焦距 mm f e 10-=',物镜焦距mm f o 100=' ,试求经伽利略望远系统变换后激光束束腰大小、位 置、激光束的发散角和准直倍率。 解:已知束腰半径010.5w mm =,632.8nm λ=,束腰到目镜的距离为1100z mm = ∴可以求得目镜前主平面上的截面半径 2 10.50.502w w mm === 波阵曲面的曲率半径: 22 0122116 1 3.140.5(1())100(+())=-15488.857mm 100632.810 w R z z πλ-?=+=-?-??1 Q '' 11111R R f -= ∴将115488.857mm R =-,'10f mm =-带入得'1R : ''111111115488.85710 R R f =+=+--

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几个相关概念分析

“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几个相关概念分析 重庆市潼南塘坝中学 张大洪 402678 从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图1示)可发现,当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就会从光束中吸取能量并从金属表面逸出到空中去,我们将此现象称作“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现象从事实上揭示了光的粒子本性,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但本节中将涉及到以下几组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却成了学习的难点,为此本文将对几组相关概念作出细致的研析以期对广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光电效应”定义: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金属板释放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回路中形成的电流称光电流。 “光电效应”的规律:①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00γλ或极限波长,只有入射光的频率 ()00γγλλ≥≤或入射光波长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瞬时性: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光电子的产生不超过9 10 s -); 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光的强度成正比。 从上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组相关概念: 1. “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是指在空间传播的光束能量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份能量(即能量是不连续的),光子不带电,是微观领域中一种只含有能量的粒子,且光子的运动质量为2 2h m c c φε ν= = 、动量为h h p m c c φνλ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而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因此其本质就是电子(带电19 1.610q C -=-?,静止质量 319.110m kg -=?). 2.“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频率为γ的光子的能量为hc h εγλ == ,故光子的能量只由其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而入射光的强度P 将由 “光的能流密度I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某一频率的光子数N ”决定,且I N h γ=?,那么入射光的强度P I s N h s γ=?=??(式中s 为被光束照射的金属表面的面积——即某一给定面积,且N s ?为单位时间内到达金属表面——“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面积”的光子 数),故入射光的强度必由单位时间到达金属表面——“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面积”的某一频率的光子数目决定;根据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当金属中一个自由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后,就获得能量hc h εγλ == ,如果hc h εγλ == 大于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需的逸 出功W ,这个电子就从金属中逸出。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电子的动能”:光照射到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 ν后,就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一部分消耗于克服核的引力及其它原子阻碍做功,剩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