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选择题资料

、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A.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 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
B. α粒子只偏2~3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

、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 散射物太厚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

B.1/2 C.1 D .4
、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
A.4:1 B.2:2 C.1:4 D.1:8
22
1sin()()24dnZeNntdM
121(1)4sin
mZerM
重点章 作业 2、3、9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的光子激发后,其轨道半径增为原来的
.4倍 B.3倍 C.9倍 D.16倍
、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13.6V和10.2V; B –13.6V和-10.2V; C.13.6V和3.4V; D. –13.6V和-3.4V
、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
a的数值是:
10-10m B.0.529×10-10m C. 5.29×10-12m D.529×10-12m
、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H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3.6 B.12.09
D.3.4
、玻尔磁子μ
为多少焦耳/特斯拉?A.0.927×10-19 B.0.927×10-21 C. 0.927×
-23 D .0.927×10-25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
+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2a
B. 4a0 C. a0/2 D. a0/4
、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
+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10-10m B.1.06×10-10m C.2.12×10-10m D.0.26×10-10m
、假设氦原子(Z=2)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
A.54.4 B.-54.4 C.13.6 D.3.4
、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
电子自旋的存在; B原子能量量子化 C原子具有磁性; D原子角动量量子化
无大题
、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

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
、德布罗意假设可归结为下列关系式:
.E=hv, p=h/λ; B.E=,P=; C. E=hv ,p=; D. E=

,p=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假设波长为0.1nm,应加多大的加速电压:
.1.51106V; B.24.4V; C.24.4105V; D.151V
、基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的公式
26.12 ?的适用条件是:
自由电子,非相对论近似; B.一切实物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被电场束缚的电子,相对论结果; D带电的任何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如果一个原子处于某能态的时间为10-7s,原子这个能态能量的最小不确定数量级为(以

.10-34; B.10-27; C.10-24; D.10-30
重点、难点章 1-5,补充作业,期中考试题
、单个f 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
; B .j=±3; C. j= ±7/2 , ± 5/2; D. j= 5/2 ,7/2
、单个d 电子的总角动量投影的可能值为:
,3; B.3,4; C.
35,215; D.3/2,5/2 .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为:
2; B .T=Z2R/n2; C .T=R/n*2; D. T=RZ*2/n*2
、锂原子从3P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多少条被选择定则允许的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
一条 B.三条 C.四条 D.六条
、已知锂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为670.7nm,辅线系线系限波长为351.9nm,则Li原子
A.5.38V B.1.85V C.3.53V D.9.14V
、钠原子基项3S的量子改正数为1.37,试确定该原子的电离电势:
B.1.51V; C.5.12V; D.9.14V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列哪一项产生:
相对论效应 B.原子实的极化
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价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产生钠的两条黄谱线的跃迁是:
2P
→2S1/2 , 2P1/2→2S1/2; B. 2S1/2→2P1/2 , 2S1/2→2P3/2;
2D
→2P1/2, 2D3/2→2P3/2; D. 2D3/2→2P1/2 , 2D3/2→2P3/2
、若已知K原子共振线双重成分的波长等于769.898nm和766.49nm,则该原子4p能级的裂
eV?A.7.4×10-2; B .7.4×10-3; C .7.4×10-4; D .7.4×10-5.
、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形成的根本物理原因:
电子自旋的存在 B.观察仪器分辨率的提高
选择定则的提出 D.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
、已知钠光谱的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由
=589.0nm和2=589.6nm的双线组成,则第二辅

; B.2.1410-3; C.2.0710-3; D.3.4210-2
、考虑电子自旋,碱金属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且两条线的间隔随波数增加而

主线系; B.第二辅线系; C. 第一辅线系; D.柏格漫线系
、如果l是单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则偶极距跃迁选择定则为:
0l; B. 0l或1; C. 1l; D. 1l
、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3, l=1的状态,其精细结构的状态符号应为:
2S
.32S3/2; B.3P1/2.3P3/2; C .32P1/2.32P3/2; D .32D3/2.32D5/2
、氢原子光谱形成的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移动)是由于:
自旋-轨道耦合

B.相对论修正和极化贯穿
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D.极化.贯穿.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对氢原子考虑精细结构之后,其赖曼系一般结构的每一条谱线应分裂为:
二条 B.三条 C.五条 D.不分裂
、考虑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位移,氢光谱Hα线应具有:
双线 B.三线 C.五线 D.七线
、已知锂原子主线系最长波长为
=670.74nm,第二辅线系的线系限波长为=351.9nm,
R=1.09729107m-1)
B.1.85V, 5.38V; C.0.85V, 5.38V D.13.85eV, 5.38eV
、钠原子由nS跃迁到3D态和由nD跃迁到3P态产生的谱线分别属于:
第一辅线系和柏格漫线系 B.柏格曼系和第二辅线系
主线系和第一辅线系 D.第二辅线系和第一辅线系
、d电子的总角动量取值可能为:
15,235; B .
3,215; C.
35,263; D. 2,6
重点 1-6、8
、氦原子由状态1s2p 3P
向1s2s 3S1跃迁,可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 B.2; C.3; D.1
、氦原子由状态1s3d 3D
向1s2p3P2,1,0跃迁时可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 B.4; C.6; D.5
、氦原子有单态和三重态两套能级,从而它们产生的光谱特点是:
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皆为三线;
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三线;
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
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较为复杂,不一定是三线.
、下列原子状态中哪一个是氦原子的基态?A.1P
; B.3P1 ; C.3S1; D.1S0
5、氦原子的电子组态为n
pn2s,则可能的原子态:
由于n不确定不能给出确定的J值,不能决定原子态;
为n
pn2s 3D2,1,0和n1pn2s 1D1;
由于违背泡利原理只存单态不存在三重态;
为n
pn2s 3P2,1,0和n1pn2s 1P1.
、C++离子由2s3p 3P
到2s3s 3S1两能级的跃迁,可产生几条光谱线?
6条; B.3条; C.2条; D.1条.
、氦原子有单态和三重态,但1s1s3S
并不存在,其原因是:
因为自旋为1/2,l
1=l2=0 故J=1/2; B.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了1s1s3S1的存在;
因为三重态能量最低的是1s2s3S
; D.因为1s1s3S1和 1s2s3S1是简并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说: A.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不能处于同一量子态中;B.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能
C.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能处于同一量子态中; D.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不
.
、若某原子的两个价电子处于2s2p组态,利用L-S耦合可得到其原子态的个数是:
; B.3; C.4; D.6.
、一个p电子与一个 s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有原子态为:
3P
, 3S1 ; B .3P0,1,2 , 1S0; C.1P1 , 3P0,1,2 ; D.3S1 ,1P1
、设原子的两个价电子是p电子和d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的原子态有:
个 ; B.9个 ; C.12个 ; D.15个 ;

、电子组态2p4d所形成的可能原子态有:
.1P
3P 1F 3F; B. 1P 1D 1F 3P 3D 3F
.3F 1F; D.1S 1P 1D 3S 3P 3D.
、硼(Z=5)的B+离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电子组态为:A.2s2p B.2s2s C.1s2s
、铍(Be)原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其电子组态:A.2s2s; B.2s3p; C.1s2p;

、若镁原子处于基态,它的电子组态应为:
.2s2s B.2s2p C.3s3s D.3s3p
、今有电子组态1s2p,1s1p,2d3p,2p3s,试判断下列哪些电子组态是完全存在的:
B.1s2p,2d3p C,2d3p,2p3s D.1s2p,2p3s
、电子组态1s2p所构成的原子态应为:
1P
, 1s2p3P2,1,0 B.1s2p1S0 ,1s2p3S1
1S
, 1s2p1P1 , 1s2p3S1 , 1s2p3P2,1,0; D.1s2p1S0,1s2p1P1
、判断下列各谱项中那个谱项不可能存在:
3F
; B.4P5/2; C.2F7/2; D.3D1/2
、试判断原子态:1s1s3S
,1s2p3P2,1s2p1D1, 2s2p3P2中下列哪组是完全存在的?
3S
1s2p3P2 2s2p3P2 B .1s2p3P2 1s2p1D1
3P
2s2p3P2 D.1s1s3S1 2s2p3P2 1s2p1D1
、在铍原子中,如果3D
对应的三能级可以分辨,当有2s3d3D1,2,3到2s2p3P2,1,0的跃迁中可
A.6 B.3 C.2 D.9
、有状态2p3d3P2s3p3P的跃迁:
可产生9条谱线 B.可产生7条谱线C 可产生6条谱线 D.不能发生
、原子处在多重性为5,J的简并度为7的状态,试确定轨道角动量的最大值:A.6;
12; C.15; D.30
重点 3、5 P186-P189 Cd Na塞曼效应
、在正常塞曼效应中,沿磁场方向观察时将看到几条谱线:
.0; B.1; C.2; D.3
、B原子态2P
对应的有效磁矩(g=2/3)是
3; B. B32; C. B32 ; D. B22.
、在外磁场中原子的附加能量E除正比于B之外,同原子状态有关的因子有:
朗德因子和玻尔磁子 B.磁量子数、朗德因子
朗德因子、磁量子数M
和MJ D.磁量子数ML和MS
、塞曼效应中观测到的和成分,分别对应的选择定则为:
;)(0);(1
M B. )(1);(1JM;0
M时不出现;
)(0
M,)(1JM; D.
)(0);(1SLMM
、若原子处于1D
和2S1/2态,试求它们的朗德因子g值:
.1和2/3; B.2和2/3; C.1和4/3; D.1和2
、由朗德因子公式当L=S,J≠0时,可得g值:
.2; B.1; C.3/2; D.3/4
、由朗德因子公式当L=0但S≠0时,可得g值:
.1; B.1/2; C.3; D.2
、如果原子处于2P
态,它的朗德因子g值:
; B.1/3; C.2; D.1/2
、某原子处于4D
态,若将其放于弱磁场中,则能级分裂为:
.2个; B.9个; C.不分裂; D.4个
、判断处在弱磁场中,下列原子态的子能级数那一个是正确的:
4D
分裂为2个; B.1P1分裂为3个; C.2F5/2分裂为7个; D.1D2分裂为4个
、如果原子处于2P
态,将它置于弱外磁场中时,它对应能级应分裂为:
个 B.2个 C

.4个 D.5个
、态1D
的能级在磁感应强度B的弱磁场中分裂多少子能级?
个 B.5个 C.2个 D.4个
、钠黄光D
线对应着32P3/232S1/2态的跃迁,把钠光源置于弱磁场中谱线将分裂为:
条 B.6条 C.4条 D.8条
、碱金属原子漫线系的第一条精细结构光谱线(2D
2P3/2)在磁场中发生塞曼效应,光谱线
,沿磁场方向拍摄到的光谱线条数为:
条 B.6条 C.4条 D.9条
、对钠的D
线(2P3/22S1/2)将其置于弱的外磁场中,其谱线的最大裂距
~和最小裂距
~各是:A.2L和L/6; B.5/2L和1/2L; C.4/3L和2/3L; D.5/3L和1/3L
、对于塞曼效应实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实验中利用非均匀磁场观察原子谱线的分裂情况;B.实验中所观察到原子谱线都是线
C.凡是一条谱线分裂成等间距的三条线的,一定是正常塞曼效应;D.以上3种
.
重点 2、4 P169 5、课堂例题 V Dy。
、元素周期表中:B
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和同族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不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不同
同周期的各元素和同族的各元素性质都不同
、当主量子数n=1,2,3,4,5,6时,用字母表示壳层依次为:B
; B. K L M N O P;
; D. K M L N O P;
、在原子壳层结构中,当l=0,1,2,3,…时,如果用符号表示各次壳层,依次用下列字
C
.... B. s p d f h g ...
... D. s p d h f g...
、K.L.M.N.O.P主壳层所能填充的最大电子数依次为:A
; B. 2, 8, 18, 18, 32, 50;
; D. 2, 8, 8, 18, 18, 32, 32
、按泡利原理,主量子数n确定后可有多少个状态?D
2; B. 2(2l+1); C. 2j+1; D.2n2
、某个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3p,此原子是:D
处于激发态的碱金属原子;B.处于基态的碱金属原子;
处于基态的碱土金属原子;D.处于激发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氩(Z=18)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及原子态是:C
22s22p63p8 1S
; B.1s22s22p62p63d8 3P0
22s22p63s23p6 1S
; D. 1s22s22p63p43d2 2D1/2
、某个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5g1,此原子是:D
处于激发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B.处于基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处于基态的碱金属原子; D.处于激发态的碱金属原子 .
、有一原子,n=1,2,3的壳层填满,4s支壳层也填满,4p支壳层填了一半,则该元素是 D
B.Rr(Z=36); C.V(Z=23); D.As(Z=33)
、由电子壳层理论可知,不论有多少电子,只要它们都处在满壳层和满支壳层上,则其原
D
3S
; B.1P1; C .2P1/2; D.1S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