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基础复习题245678章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

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

(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
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11、12岁-以后):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的生理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成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表现在发展的方向

)遗传素质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不同个体的遗传素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遗传差异是指由遗传基因的不同而


环境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是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
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②学校教育
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根据这条曲线,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复习要及时。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组织复习一定要及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适当变换复习形式,并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3)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表征
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解决一个问

)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

)定势
定势常

青春期学生情绪有什么特点?
)爆发性和冲动性

情绪不稳定,两极性明显
很不稳定,两极性明显,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

)外露性和内隐性
喜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

)心境化和持久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教授方法单一,依然是传
(3)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缺乏互动,依然是传统的“你讲我听”的角色,学生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6

、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


)转移注意力2)合理宣泄3)认知调节4)升华5)代偿6)幽默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主动建构性


) 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

1)智慧
2)认知整合和思想改进3)思维的外显化和精致化
) 情境性
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
1)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
2)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3)学习和理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涵义是人们能够
(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
动作再生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



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
来调节行为的。


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



)经典条件作用就是原本不能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能够诱发反应的刺激多
这个刺激出现的时候,又发了王某非常紧张的情绪反应。这属于
李老师让王某在座位上讲,离开了讲台这个高诱发刺激,在某种
2)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行为之后的及时的结果
李老师在王某回答完问题后,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
3)社会学理论认为,并不是
个体的很多行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
即观察学习。李老师说自己刚当老师的时候也很紧张,就是给学生树立
而王某虽然紧张,最后也成功地回答了问题,得到了老师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并使行

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


简述成就动机的含义和结构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
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


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激发 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理的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有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
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成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本案
18名差生进行了动

机的激发: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

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生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

根据问题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
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



垂直迁移表现在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两个方面。

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
1)精选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材料。精选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具有广泛的迁移
另外教学内容要遵循结构化、一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处理好教
要整体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而安排具体的每一节课,使之促进
(3)启发并培养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促进迁移。概括是迁移的实
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概况水平越高,对把新旧知识产生内涵与外延
(4)教授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增强迁移意
教师可通过反馈和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便于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者的智力。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
这些变量的高低对学习迁移的质量有一定影响。(2)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时,学习者的
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迁移的产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既能促进迁移又能阻碍迁移。(4)学习态度与
(5)相似性。相似
共同成分越多迁移越容易产生,它是迁移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 道德情感 激励下表现出的对他人

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 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

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
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 内心体验 。
皮尔杰认为 他律道德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 个体与

伦理道德 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自
主动性稳定性。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了解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

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 外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
行为的统一。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
道德观念。当认识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

.小学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

自觉纪律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的过程是将外部的

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 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和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
先他律后自律的循序渐进 原则。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_自我中心_”方式来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____。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
规范要求 一致的行为。
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亲历学习和 观察学习。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
和行动阶段。
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 教育 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道德是一

种 社会 现象,它的存在依赖整个社会的存在。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 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改

他律道德 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皮亚杰认为,公正阶段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 动机 而不单纯是行为的


简述品德的内涵。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2)品德内容的
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
(3)品德结构的相对稳定性;(4)品德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
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
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二者也有区别。表现在: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

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

(1)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
它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品德则是依赖
它反映部分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并不
(2)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它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
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
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
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
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3)学校及学校教育;(4)同伴群体。个体的态度与道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
(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
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
(4)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
(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

.简述培养态度与

品德的常用方法。
(1)说服;(2)榜样示范;(3)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奖励与惩罚;(6)角色扮演;(7)小组道德讨论等。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
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
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
(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
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
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

.试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
(6)学生在执行计翔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
(8)如果态度改变未

.请说明价值辨析的基本程序。
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包括自由选择、
(2)
包括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和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过程。
行动阶段。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过程。
才能说他真正具有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

.试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由认知、情感、意
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1)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
(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
(3)道德意志
它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履行道
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
(4)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
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人实现道德动机的手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成分是相辅相成、相互渗
(1)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
(2)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的总的表现和检验依据;(3)道德意
尤其是在道德情感受阻、道德行为不

.阐述代表性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
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
也可以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这一时

公正阶段(11

~12岁)。这一阶段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开始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而且发展的阶段顺序是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其要点是:
道德发展与认识发展。①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②道德判断能力

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可研究品德的发展。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

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①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发展阶段分为服
心理特征表现为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
或者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②习俗
10~20岁)。发展阶段分为人际和谐与一致定向和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
心理特征表现为寻求别人认可或遵守社会规范。③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
20岁以上)。发展阶段分为社会契约定向和普遍伦理原则定向。心理特征表

.从心理学技术角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1)说服。第一,关于提供单方证据和双方面证据;第二,关于说服的理智因素
第三,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与说服者所提要求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品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下体现角色身份的不同行为。通过角

榜样学习。榜样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自己的行为的一种
是使榜样的优良品质转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过程。榜样的优点既

奖励、惩罚。①奖励是运用物质的或精神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学习上奖励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奖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品德上的奖励是奖
最后,奖励要注重教育性和权威性。②惩罚是对
是对个体施予心理上不愉快的反馈刺激,从而
惩罚的实施越及时,效果越好;掌握好惩罚的强度,

小组道德讨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来
高于自己一个道德阶段的道德推理,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阐述你对这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
惩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
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做出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
对做错的同学不做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一网打尽对内向孩子的
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师生关系紧张
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
(4)进行表
应注意个性差异。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
(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

.一位教师试图使学生形成利他

的习惯。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

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
?
(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教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
(2)使
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
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
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
思考,形成思想认知。另一方面要给儿童提供榜样
则对利他习惯的形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元认知是与1976年由弗拉维尔提出的,它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

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方面。
.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学习方法。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
(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

(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
,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
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
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
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
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
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
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
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