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2010-06-07 14:28

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研究的题目是:《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

作为一名公安机关基层的通讯员,会写新闻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好公安新闻?如今,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30余年,深知要写好公安新闻必须打心眼里热爱这项事业。有一句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你就会热爱它。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会深夜伏案,绞尽脑汁,结果呢,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也可能投出去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增强稿件的命中率?下面,我就我多年的写作经验简单谈一谈,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第一、好题材要紧抓不放,反复提炼

好的题材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的,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件极具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看不出它是新闻,而你却能慧眼识珠,这就叫新闻敏感。经常听到基层一些通讯员抱怨公安机关老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写。其实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身边值得写的东西相当多,关键在于缺少发现新闻素材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养成善于观察、深刻思考的好习惯。在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是一件不足为奇的小事,和新闻完全挂不上钩、靠不上谱,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阳光,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年,正是多亏善于观察,我才从“小”中见“大”,因而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好材料。1989年动乱之后,全国兴起“大拜年”之风,从党的主席到农村村社长无不在新春佳节走门窜户给老百姓“拜年”,融洽干群关系。由于天安门广场事件影响,老百姓开始对党的富民政策不理解。很多当地农民认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要紧缩了,都不敢在城里摆摊设点,纷纷回家种田。当时我正在一家地方党报当编辑、记者,一位县长邀请我和他在新年之际深入农户家里“拜年”,我便跟去了,县长“拜年”不是像上层领导们“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那样问寒问暖,而是大讲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在老百姓开始对党的富民政策不理解这个特定大环境下,我觉得是个绝好的新闻点子,我连夜写成了《县长新年上门安人心》一文,该稿很快被新华社采用,并向全国发了通稿,当年还被评为新华社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我也成为了该市建国以来第一次获此殊荣的人。

对于好题材的采访更要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新闻线索和细节。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的座右铭,也希望这句话成为你们的座右铭。因为新闻是要用客观事实来向读者“发言”的,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正确地准确地“发言”,新闻写作要从深入采访做起,调查就是深入细致采访的过程,没了这过程,就没有了丰富的

内容和鲜活的素材,再好的题材也让人食之无味。

比如在我写作“资阳公安为民说事”一文,题材很好,但最初写成的稿件没有经过深入采访,只是简单的表述了资阳市公安局在促进警民和谐关系上又干了什么之类的空话套话,略显淡薄无力,对读者没有说服力,多亏了领导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如何写文章,该稿才得以最终成型。

那是2008年11月下旬的一天,曾厅长再一次会上强调“资阳公安做了不少实事,有不少值得向全省推广的‘资阳经验’”,会后,他要求我立即前往资阳采访。我一到资阳,资阳公安局里马上组织指挥中心、政治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我们写作组进行了座谈。经过一天短暂的采访和两个通宵的点灯熬油,初稿《资阳: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安全产品”》写出来了。第二天下午3点,我赶回厅里,曾厅长组织了省厅办公室、宣传、治安、交警、信访等部门的领导、资阳市公安局与《四川日报》、《法制日报》的相关编辑、记者老师对文章进行了初评。我不禁有些羞愧,因为自觉时间紧迫,初稿不免有些粗糙。接下来,大家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形成了初步的修改线条。会后当天下午,我们再次赶赴资阳,结合省厅公认的“大笔杆子“、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的付全忠提出的“向违法犯罪说事、为合法权益说事、听人民群众说事,说事中的说事”的思路,对稿件的架构重新进行了分析、讨论。博采众长后,我们将稿件重新敲定为以为民“说事”为主线,并拟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深入采访,认真思考。单和资阳市公安局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单位采访,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特别是在与领导交流、与民警交谈、与群众互动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大批生动活泼、具体翔实的新闻素材,收获颇丰。虽然是周末,但我们又连夜对新闻素材进行集体汇总、讨论,对稿件进行了二次综合,深度加工。

最终,我们将稿件确定为“保民安、对违法犯罪‘说事’,解民忧、到百姓家门口‘说事’,化民怨、为合法权益‘说事’,民乐道、‘说事’中的启示”四个部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立即赶回厅里。下午,曾厅长又组织办公室、宣传处、治安总队等部门及《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老师,对稿件进行了第二次评论。厅长说:“这次稿件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基本上已成型,但离发表还有一定差距,主题还应进一步深化提炼,语言还应进一步理顺。”随后,厅长就稿件改写与大家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厅长的高度重视下,在厅各有关部门与资阳市公安局的指正下,我们再次对稿件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和反复的锤炼、打磨,终于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文字。后来,该稿刊发在《人民公安报》的头版头条,当年还被评为人民公安报社好新闻。

如今,每当我翻开那份报纸,看到那篇文章,其中十易其稿的修改过程还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我的一次详细的写稿过程,希望借此与大家共勉。

第二、主题要生动扼要,简洁鲜明

清代诗人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得很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散落的铜钱,

不能派上用场。我们写任何东西,心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如果心中没数,就会信笔涂鸦,不知所云,无病呻吟。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特别是面对通讯写作或份量较重的题材,有时我们很容易写成工作总结式的新闻稿,这种大而全的稿件很难被媒体采用。只有在认真采访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段落层次鲜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集中了,稿件才会富有生命力。同时,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构思和语言,切忌十个孩子一张脸,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样。

在这方面我也有过失败的教训,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反映公安基层建设的稿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但投出去以后杳无音信。为此,我在进一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重新选取角度和定位,重新提炼和耐心修改,运用翔实的数字和生动的事例,反映我省基层公安机关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渴求的问题入手。这篇稿件不久就见报了,并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另外,一些通讯员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我感到,就像刚才举的例子那样,必须要多用数字和事例说话,少讲空话套话。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图片新闻。很多人都不注重图片新闻,其实,新闻图片在新闻宣传中占有相当的价值和分量。有人说,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我也认为,一张好的图片能直接明了地再现事发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读者能从图片上获取文字稿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同时,再生动的文字都很难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一张现场感强的图片恰恰完美地做

到了这一点,加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事件的突发性,各位通讯员更要注意拍摄具有震撼力的现场新闻图片。

第三、学会放弃一些看似有价值却没有价值的题材

有一家外国报社设奖征求世界上最短的诗,其中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夺走了大奖,因为这首诗不愧为世界上最短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这首诗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贴切地形容了生活的繁综错杂,可谓妙不可言。由此可见,好的文章选择题材不是大而全,而是短而精,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我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像奸商“贪得无厌”,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选择材料时却一定要像相亲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抓住要害,以最少的字数、最少的事例,反映最丰富的内涵。凡报刊文章,无论何种体裁,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弃、勇于放弃一些看似有价值却没有价值的题材。特别是在进行公安新闻写作时,务必进行必要的浓缩和提炼,删除繁枝冗叶,突出主要枝干,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即便素材再好,也一定要施以大刀阔斧。

第四、标题要鲜明新颖,抓人眼球

看书先看报,看报先看题。标题好比人的眼睛,好的标题,酷似一把认识生活的钥匙,一个窥探信息的窗口,能牢牢抓住编者和读者的心,“逼”得他们把文章看完。当然,要想制作出好的标题,不下一番呕心沥血的功夫是不行的。新闻稿的标题新颖别致,就能象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什么样的标题,就决定新闻的布局、语调、基调、结构,甚至决定新闻采用的文体。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既是学问更是艺术。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案件报道,说的是在我省广元市苍溪县侦破一起恶性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案,并在案发地的大山深处农家小院里举办了新闻发布会的事。如果用《广元警方破获一起恶性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案》之类的标题,就让人感到很平常很平淡,有的编辑甚至会连看都不看,不用说全国,就是在全省来说,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稿件也将“石沉大海”。但我抓住了这场新闻发布会地点的“特殊”性,为这篇文章取名为《农家院里的公安新闻发布会》,这就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奔走相告:农家园里也能举行公安新闻发布会?最后这篇文章不仅刊登在了人民公安报的三版头条上,还成为了2009年人民公安报社优秀稿件之一。

其次,选择标题时一定要寻找最贴近基层、贴近民警生活、贴近百姓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为切入点,一语点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五、下笔要有的放矢,增强稿件的时效性、命中率

有句话形容得好:“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几天发生的新闻是沙子”。在一篇新闻写好后,还要迅速投稿,事不过夜,如果不抢时间,很可能会让别人抢占先机或者错过了新闻时效。因为公安新闻要吸引读者,其时效性和独家性是关健。为此,许多报纸都只发3天内的公安新闻,最好是24小时内发生的公安新闻和独家新闻,不少报纸还设有“新闻热线”、“新闻110”,24小时专人值班。我有一个经验:每个大长假、小长假,都是编辑缺少稿源之时,在假期前一两天投稿是实现作者与编辑“双赢”的良好选择。还记得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不顾个人安危,当晚便去到了北川震区,亲历了灾区民警第一时间抢救受灾人民的动人场景,此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汶川、德阳、青川等重灾区,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掌握了四川省公安机关抗震救灾的第一手材料。总是熬更守夜第一时间写出了不少关于四川公安机关抗震救灾的好文章,又第一时间发往新闻单位。地震后,我因此也获得了很高的殊荣: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被人民公安报社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记者站站长。

从事那么多年公安新闻写作,我感觉写文章有时就像嫁自己的女儿。经过一盘精心培养和打扮,“女儿”漂亮了,问题又来了,如何选好婆家,顺利“嫁出去”才是关键。当然,“嫁

女儿”不能乱嫁,投稿也不能盲目投稿。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比如我们往《人民公安报》上投稿,一定要认真研究她的版式结构、栏目设置、报道风格、编辑姓名及通联方式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她的用稿特点,引导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稿件的命中率。

下面,我为大家主要介绍下《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报》是公安部党委的机关报。人民公安报社报系有: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消防周刊、《人民公安》杂志、《警察文摘》、公安内参、中国警察网、中国警察图片网。《人民公安报》内容安排主要有:综合新闻、特别报道、正方反方、要案实录、重要言论、卫士风采、议论风生、经验交流、大家聊吧、博文精选、图片新闻、警坛科技、警察文苑、武警方队、热门话题、生活空间、国际警讯、消防新闻、交通新闻、政法新闻等。

第六、写作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好题材固然是写好公安新闻稿件的一个方面,但我体会,还必须要不断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

平。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不是简单的看看、说说、写写,而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踏实做起:

一、我认为是要善拜能者为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对领导或请人改过的文章,一定要仔细揣摩,领悟改稿人的高明之处。一般来说,文章改动的地方,总是存在某些缺陷和毛病。改动的意图,有的是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思想性,有的是为了理清叙述层次、使结构更紧凑,有的是为让表达更准确、叙述更清楚,有的是为了使文字更生动、更优美,使文章更精练。我体会,这是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的极好方法。旁观者清。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不出问题,旁观者清嘛,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经人一指点,你就会有“顿悟”的感觉。因为高手对你文稿的改动之处,往往是你思维受限、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是你语言、文字运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二、勤学求真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好书、好文章要反复阅读,多思考,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文章,对拓宽知识面很有益处,对能启发人思维的观点、内容或新知识也很有提高。比如,多看中外名著,让我们从文学巨匠们精湛的写作功底之中充分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运用技巧和人物刻画、情景描写等多方面的知识,品味它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三、激情出动力。从事公安新闻写作,一定要有写作激情。公安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容易使人产生新闻线索少,难找新闻亮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热爱公安工作,且有强烈的写作激情和新闻意识,同样可以发现新闻亮点,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二十多年前,我在部队当记者的时候,奉命采访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通信营位于中蒙边境沙漠戈壁深处的有限联。还记得联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兵是一个地方官员的女儿,但被分到到炊事班养猪。一开始,这位千金小姐很不高兴,但是没办法,她便干一行爱一行,后来也干得很好。那个地方很少有记者去,我一去,连里便决定杀一头猪来犒劳我。当时杀猪的时候,女兵亲自持刀,杀得干净利落。开始领导叫我去采访的并不是这件事,结果我在采访中,发现这个

很有特色、很有味道。在我眼里,一个领导的千金小姐居然来养猪,而且还会杀猪?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也有一定“特色”。于是,这件事就激发了我的写作灵感,很快写出了一篇《谁说女儿不如男,请看我军营女猪倌》,相继刊发在当地军报和的省级报刊。

四、勤思找亮点。初学公安新闻写作的同志,最大的困惑是发现新闻事实后却找不到灵感,选不好角度,抓不住主题,虽有创作冲动,但往往像老虎吃天无处下手,提起笔又不知所云。对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物,为什么有的人却能得出独到的见解,写出漂亮的文章?这里面就有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新闻敏锐力,培养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捕捉新闻亮点。如果你对认为是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产生了兴趣和创作冲动,就要锲而不舍地去琢磨思考。也许在你反复思考中,往往就产生创作灵感。

最后,勤练必生巧。古人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知识是靠学习积累得来的。通过多练笔,就可以逐渐摸索、积累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名作者、名记者成名之初,大都有投稿屡投不用的经历。我年轻的时候写最初写稿,曾经投出了261篇之多,稿件才被采用。一旦你的稿件被采用,对你就会产生激励作用,你就会产生成就感,激发出创作积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事公安新闻创作的同志们,只要辛勤耕耘,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就一定会有回报,就一定会有收获。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是《劝学》中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写作,特别是公安新闻写作,一定站在理论的高度、走在时代大潮流的前沿,踏实做人,用心作文,拥有“敢立潮头唱大风,且看今朝踏歌行”的大气魄

和大智慧,写出的文章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呼百应。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本着向大家学习、汇报的态度,谈了谈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可能有不妥之处,也可能有以偏盖全之处,但我诚恳地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同时衷心祝愿广大的通讯员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事业有成,用手中的笔、手下的键盘,为我省的公安新闻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