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园林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模板

园林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模板

园林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园林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提供一个模板,以指导相关工程的实施和管理。

园林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来实现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该方案模板将包括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相关团队高效地进行施工工作。

2. 总体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园林海绵城市,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态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最大限度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排放。

•提高城市的自然蓄水功能,改善城市水文循环。

•建设各类海绵设施,储存和利用雨水,满足城市的自给自足需求。

•促进城市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提供一个公众可以享受到自然环境的公共空间。

3. 施工内容和方法3.1 城市规划园林海绵城市的施工需要从城市规划阶段开始,包括以下内容:•分析城市现状,确定适合施工的区域。

•设计城市的水系网络和海绵设施布局。

•确定城市绿地和景观规划,并与海绵设施相结合。

•制定城市建设的整体时间表和里程碑。

3.2 建设海绵设施园林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建设各类海绵设施,包括:•雨水花园: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吸收和过滤作用,减少雨水径流。

•雨水花坛:在街道和广场设置花坛,用于雨水收集和植物灌溉。

•生态湿地:通过湿地植被和水体,减少雨水径流并改善水质。

•屋顶绿化: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植被,提供雨水收集和保温隔热的功能。

•蓄水池:建设地下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供城市使用。

3.3 绿化和景观建设园林海绵城市的绿化和景观建设是提供公共空间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包括:•种植各类适应当地环境的树木、灌木和花卉。

•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和休闲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休闲设施。

•建设景观湖泊、喷泉和假山,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增加道路绿化、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提供更多的绿色景观。

4. 施工管理和维护园林海绵城市的施工不仅需要规划和建设,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设立施工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各个工程节点的协调和管理。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为实现海绵城市规划目标,需要通过海绵工程进行具体实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工程中,如何落实和实践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海绵工程专项方案,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海绵工程,海绵工程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循环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能力,达到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目的。

2. 地表覆盖调控原理:海绵工程通过调控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径流,改善地表透水性能,提高城市地表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3. 生态系统原理:海绵工程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4. 多元化排水系统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改变城市地表覆盖类型、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滞蓄原则:海绵工程以绿色滞蓄为核心设计理念,即通过增加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滞蓄、渗透和再利用。

2. 多元化排水原则:海绵工程依托多元化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滞蓄蓄排和雨水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 生态修复原则:海绵工程注重恢复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功能。

4. 风景优美原则:海绵工程依托于绿地、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的生态景观和休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37【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3月上海市临港某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包 涵(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摘 要:本项目位于上海市临港片区,通过分析研究项目情况,确定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海绵设施,以最终达到最佳运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3-0037-02图1 建筑小区类海绵城市设计技术路线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将雨水蓄存净化,需要时将雨水错峰释放或利用的过程。

海绵城市通过各种低影响开发(LID)手段,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的各项措施,将宏观的海绵城市拆分为各种小规模的源头控制,使开发后的状态尽量与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一致,以达到改善整个城市水循环的目的。

1 项目背景概况1.1 项目背景上海市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编制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而临港片区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颁布了《上海市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制定了试点区内三年计划项目的管控指标,涉及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新建或改建海绵型建筑小区等一百多个计划项目,相关的计划项目均需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及验收。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证规划区域内实现“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质有提升、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1.2 项目概况本地块位于临港地区滴水湖附近。

临港地区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特征,雨量充沛,短历时设计降雨强度大于上海主城区。

另外,临港陆域地势平坦,土壤入渗率偏低,综上,临港地区适合于海绵城市建设。

本地块由3栋多层住宅、9栋高层住宅和两栋商业建筑组成,地下为两层,总用地面积89313.7m 2,总建筑面积278599.4m 2,建筑占地面积29653.25m 2,建筑密度33.2%,绿化率25%。

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系统,通过构建具有持水、渗透和净化能力的城市系统,实现自然水循环的恢复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1. 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顶铺设植被,形成一个具有保水、保温、吸收雨水和净化空气的绿色生态系统。

垂直绿化则是在建筑物墙面上种植植被,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2. 雨水收集和利用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被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可以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冲洗马路和消防用水等方面,减轻城市的雨水排放压力。

3. 湿地建设湿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净化作用。

在海绵城市中,可以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污水和雨水,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4. 透水铺装和透水砖透水铺装是一种可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的道路铺装方式,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和道路积水。

透水砖则是一种具有一定透水性的建筑材料,可以用于铺设人行道、广场和停车场等地方。

透水铺装和透水砖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5. 河道治理和水体修复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包括对城市内的河道和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可以采取人工湿地、生态堤防和水生植物等手段,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6. 水景和雨水花园水景和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常见的景观设计元素。

通过合理布置水景和雨水花园,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7. 防洪措施和水库建设为了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海绵城市还需要采取防洪措施。

可以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和蓄水池等设施,用于暂时储存雨水和防止洪水发生。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3.2 海绵改造工程设计3.2.1 海绵改造内容本工程为城市管渠项目,需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雨水管渠系统,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改造道路结构,优化景观设计,构建排水、道路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海绵措施主要为沿线独立树穴改造为连续下沉绿地、干砌砖石路面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常规雨水口改造为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

本工程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坡向下沉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

雨天时,降雨前段,雨水渗入透水铺装,待透水砖蓄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人行道横坡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在有下沉式绿化带的路段,站石每隔25m开口,开口尺寸为70×10cm,开口处安装球墨铸铁箅子,对应开口处设置生态雨水口。

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开口,直接汇入生态雨水口,将泥沙等杂物滞留在生态雨水口中,雨水漫溢到下沉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下沉绿地蓄水饱和,水位上升至溢流雨水口顶标高时溢流入溢流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系统。

为保证下沉式绿化带内积水渗排效果,下沉式绿地沿线布置dn225mm穿孔管,穿孔管沿道路走向布置,以0.005坡向邻近的溢流式雨水口或检查井,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管周采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性和导排效果。

具体详见《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示意图》。

采用的具体措施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详见《路面结构铺装结构大样图》、《下沉式绿地大样图》、《生态雨水口大样图》、《溢流式雨水口大样图》。

本次设计建设二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道路双侧各2.0m或2.0~2.5m中分带连续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0.2m。

3.2.2 海绵改造主要技术指标海绵改造前后下垫面分析详见下表:表3.2-1 现状下垫面分析表表3.2-2 海绵建设后下垫面分析表3.2.3 海绵建设效果简易评估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简易评估根据本工程海绵建设目标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要求,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HψFV-设计调蓄容积或需蓄水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ψ-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4.5mm;根据改造后下垫面场均雨量径流系数分析,ψ不透水沥青路面=0.9,ψ透水铺装=0.25,ψ下沉绿地=0.15,ψ硬化屋面=0.9,计算出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ψ=0.6m;地块总汇水面积为24297.5m2,不同下垫面的面积详见表3.2-2;根据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24.5×0.60×2.43=357.2m3改造后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为3635m2,下沉高度h=357.2/3635=0.098m,本次设计绿地下沉高度取0.2m。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城市面临的水负荷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以其出色的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环境保护能力而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借鉴。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案两个层面,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统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包括城市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

2. 多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实施多元治理,通过灵活运用自然、半自然和人工手段开展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高效利用。

3. 生态优先: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优先原则,通过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湿地、河道系统、植被覆盖等生态要素,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和抗灾能力。

4. 系统集成: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技术和措施进行系统集成,实现城市水、土、气的统一管理,推动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方案在整体思路的指导下,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管理: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将城市的降雨水分散利用,减少径流和洪涝灾害,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 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湿地对雨水的滞留和净化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4. 路面渗透:通过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交通设施,增加城市道路的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改善路面积水问题。

5. 水域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河流和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湿地,提高水域自净能力,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

6. 灰水回用:将城市的灰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如将家庭的洗衣水、洗碗水用于冲厕、浇灌等,减少对清洁水的需求。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惠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雨水排放不畅、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惠州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一、海绵城市规划。

1.1 绿地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大力发展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通过合理规划,将城市绿地、公园、湿地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2 道路规划。

在道路规划中,要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雨水管网,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要尽量减少硬质路面的铺设,提高道路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

1.3 建筑规划。

在建筑规划中,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大力发展屋顶绿化、立面绿化等措施,提高建筑的雨水利用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同时,要加强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置,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海绵城市建设。

2.1 道路建设。

在道路建设中,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道路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

同时,要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池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雨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2 绿地建设。

在绿地建设中,要注重湿地保护和恢复,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同时,要加强植被的种植,提高植被的吸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2.3 建筑建设。

在建筑建设中,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加强屋顶绿化、立面绿化等措施的应用,提高建筑的雨水利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置,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海绵城市管理。

3.1 雨水管理。

加强城市雨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雨水设施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绿地管理。

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保护和恢复湿地,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植被的管理,保持植被的健康状态,提高植被的吸水能力。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海绵城市设计应当从整体规划出发,考虑城市的自然地形、水系结构和建筑布局,通过细致的设计与规划,使雨水可以得到合理的收集和利用。

2. 灵活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调整城市道路的布局、设计及建设方式,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3. 多功能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应结合植被、绿地等城市景观元素,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4. 生态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高度的生态性,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

5. 可持续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1.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有效收集和排放雨水,减少雨水对道路和周边建筑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强度、径流量等要素,结合道路的坡度、材料、排水设施等因素,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入雨水口或下水管道,避免雨水积聚和造成地表积水。

2. 绿色路面材料选择在道路工程中应选择符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绿色路面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减少道路产生的雨水径流,提高路面的透水性能,促进雨水的渗透和收集。

通过选择具有吸音、吸热等功能的绿色路面材料,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噪音和城市热岛效应。

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营造具有吸水、固土、保护地表绿化等功能的生态绿化景观,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美丽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