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汤的适应症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解析系列之-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解析系列之-小柴胡汤


现代研究及应用 • 药理作用:提高免疫作用 抗炎作用 抗肝纤维化作用
1.善治感冒: 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 之邪。 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 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 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 故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症,亦为病之标也;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 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 之气,则太阳表症亦可除矣。
小柴胡汤
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 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 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 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 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李志斌
方解
柴胡配黄芩─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少阳经中之邪 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 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 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半表 之邪从外而解,半里之热从里而彻。 半夏配生姜─和胃降逆止呕;辛散助柴胡疏通气郁;化痰消 饮以助三焦水道之畅达。 人参、甘草、大枣─在柴胡之引领下,扶少阳正气以祛邪; 补太阴脾气,防少阳之邪内入太阴;抑柴芩之 苦寒,以防伤害脾胃之气。
方药
【方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 柴胡半斤(12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6g);甘草 炙,三两( 6g );半夏洗,半升( 9g );生姜切,三两 (9g);大枣(4枚)。

【胡希恕:小柴胡汤及7个加减】

【胡希恕:小柴胡汤及7个加减】

【胡希恕:小柴胡汤及7个加减】建议收藏|胡希恕先生的七招小柴胡汤加味妙法,看后就会用原创张兆康青竹医社 2021-05-03 21:00青竹中医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700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来源|张兆康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出自于伤寒论,这个方子在临床上极其好使,我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它的疗效,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经方大家胡希恕是如何在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这个方剂的。

以及是如何用小柴胡汤加味妙法来治病,最后,我为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小柴胡汤加味医案。

小柴胡汤的本证是什么?我们要是想要学会小柴胡汤的应用,就不得不学习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症,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症已经在伤寒论这本书里明确提到过,我在这里帮大家总结一下伤寒论中所提及到的小柴胡汤条文。

为什么,我只总结条文,而不明确指出小柴胡汤的本证呢,我认为最好的总结与理解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要靠你自己去阅读伤寒论原文来去自己进行总结,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发现伤寒论的奥妙。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一云。

藏府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

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

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

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关于柴胡桂枝汤

关于柴胡桂枝汤

关于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此方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试分析此方的机理。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皆属和剂邪在表者,非汗法不可;邪在里者,需荡涤以攻之;若邪在半表半里,需用和法。

所谓和法,即寒热并用,或补泻合剂,或表里双解,或平其亢厉。

世谓小柴胡汤为和剂,我从临床来观察,认为桂枝汤亦当属和剂。

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能治表里诸病,其范围甚广。

二方皆属和剂,合方后能合两方之长,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调和肝脾、疏肝和胃之功。

历代医家应用柴胡桂枝汤的经验历代医家喜用柴胡桂枝汤,有治疗心腹挛痛、肝木乘脾土者;有以治疗伤风发热、自汗或鼻鸣干呕,或痰气上攻等症者(薛立斋);有以治疗寒疝腹中痛者(《外台秘要》);有以治疗疟疾身热汗多者(《证治准绳》);有以治疗疝家腰腹拘急,痛连胸胁,寒热休作,心下痞硬而呕者(《类聚方广义》);有以治疗肠生痈,腹部一面拘急,肋下强牵,其热状似伤寒而非者。

另外,此方亦可加减变化,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比如,有加大黄,用于妇人心下支结而经闭者(《方函口诀》);有治疗风湿肢节疼痛者,柴桂加苍术多有效(《温知堂杂著》);有以本方去黄芩,为柴胡建中汤,治疗腹痛恶寒者,亦治自汗恶风、腹痛发热者(丹波元简)……以上应用均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

近世医家应用柴胡桂枝汤的经验近世医家重视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更为广泛,见于以下病证:一则,以惊、抽、搐、挛等气机不和为审证要点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特别是治疗癫痫的经验,值得引起重视;二则,以脘痛、痞满、呕恶等胃气不和为审证要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胆疾患;三则,以气血运行不利、气机升降失司为审证要点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四则,以气机紊乱、升降失职、阴阳失调等为审证要点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五则,以发热恶寒、胸胁苦满、口干口苦为审证要点的各种发热,如病毒感染性发热、感冒合并症等。

小柴胡汤——发热性感染柴胡五苓散慢性肾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发热性感染柴胡五苓散慢性肾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发热性感染柴胡五苓散慢性肾炎小柴胡汤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小柴胡汤是治疗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疾病要方,适用于多种发热性感染疾患。

【适用证】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心烦喜呕吐,或呕吐、口苦(内热),默默不欲饮食;脉弦【方剂构成】柴胡 30克,黄芩 15克,半夏 15克,人参 15,甘草 15,生姜 15 ,大枣 20克柴胡过量服用可使血压升高,恶心,水肿,少尿。

小柴胡汤制好的有中成药颗粒。

【应用】发热性感染疾患疗效是肯定的: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产后感染、败血症、肝炎等。

退热天数1-5天,平均3天。

疗程1-30天,平均15天。

2. 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肾炎、肝炎、皮肤病。

长谷氏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慢性肾炎(应当有小柴胡汤证的浮肿)。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可用于全身性红斑狼疮、慢性湿疹;3.与小陷胸汤合方,称为柴陷汤,治疗咳嗽、痰黏,伴有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有消化道症状;4.与半夏厚朴汤合方,称为柴朴汤。

用于胸闷胁痛、咽喉食道异物感、精神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般舌苔白腻,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神经症;5.与五苓散合方,称为柴苓汤。

用于小柴胡汤证伴见尿少、浮肿、口渴者,多见于肾炎、急性肠胃炎、伤暑、浮肿;6.与平胃散合方,称为柴平煎,用于小柴胡汤证伴见腹满、舌苔白腻者。

『名医名方』经典名方小柴胡汤

『名医名方』经典名方小柴胡汤

『名医名方』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冬天来临,外邪侵袭,外感发热、食欲不振经常发生。

在此,特别为大家介绍一名方。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在日本,它更是一个用得最多,研究得最多的方剂。

故有人称其为中医八大名方之一。

方药: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汤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成人每次9克(24丸),每日2~3次。

儿童酌减。

功效:和解少阳,疏肝和胃。

主治:伤寒少阳证。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

两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效。

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人参、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礻去邪。

七药配伍严密,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曾说:“小柴胡汤善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

”它功效快捷,治法奇妙,虽然方中没有麻黄、桂枝,但仍能发汗;没有芒硝、大黄,但仍能通便,没有茯苓、白术却能利水,没有常山、草果,却能治疟。

所以,刘教授称它“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抑菌、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镇静、镇痛、镇咳、抗过敏、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

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症。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如何正确应用小柴胡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人统计27种中医药期刊对小柴胡汤的应用个案报道,共得病案143例,含中西医病症49种,包含内、妇、儿、五官、肿瘤等多科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有80多个。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临床用的病种很多,尤擅治胆道疾患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临床用的病种很多,尤擅治胆道疾患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临床用的病种很多,尤擅治胆道疾患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大柴胡不同,是个典型的常用方,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微微郁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苔正黄,脉弦数有力。

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

和邪聚少阳证。

就是具体讲,是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

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再放在和解少阳里,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

单从主治来讲,大柴胡汤证是两个证的结合。

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

这样把握它。

小柴胡汤证加小承气证证,因为热实互结并不重。

从小柴胡汤证来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到这里开始有变化了,为什么呢?由于小柴胡汤证本身有胆胃不和,有胆热犯胃的,胃气就上逆,就有心烦喜呕,这里呕不止,是由于它又加上了阳明腑实,有一定程度的热实互结,所以它的胃气上逆,要比小柴胡汤证要重。

它就呕不止。

从主治证候上,《伤寒论》写的郁郁微烦,郁郁是一种持续貌,就是持续的。

在小柴胡汤证里心烦,胆热上犯可以扰乱心神,所以它心烦喜呕,这个郁郁微烦,是一个持续的,这种心烦要比小柴胡汤证的心烦重,持续。

古人用的文字特点,那你说用的微烦,郁郁微烦,微是一个语气停顿词,持续的那种烦,并不是不太烦。

并不是比小柴胡汤证的心烦轻。

他心下,胸胁,包括胃脘,不是仅仅苦满胀闷,而是心下有满痛,为什么?胃脘气机阻滞更重了。

有热实互结,有阳明证。

有大便不解,那就是热实互结在内,胁热下利,那又是一种情况,那是热邪,有热实互结,热邪逼迫津液下泄。

有胁热利。

苔正黄,里热重,为什么有半表半里证呢?再加上小承气证的热实互结,所以里热重,脉就弦数有力。

大柴胡汤证,简单的说是既有小柴胡证,这种邪聚少阳特点,又有热实互结在胃肠,当然还不是像大承气那样的重证。

但有这个,造成里热较重,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较重,所以这是在半表半里证结合热实互结以后,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方义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方义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方义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方义原创广慈中医瓣膜之光 2021-10-27 08:00【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主治】和解少阳。

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第一组药是柴胡和黄芩。

柴胡这个药是个解表解经邪解郁药,《本经》载柴胡味苦性平,能通降,黄芩是清热药,可以清腑热,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所说的腑都是指的少阳胆经和胆腑。

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的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特点,当然它应当是主要药物了。

若用错品种轻则疗效大打折扣,重则产生不良作用,不可不慎,柴胡本身只应根部入药,正宗为“北柴胡”。

小柴胡汤中柴胡使用八两,折算现代剂量约为120g,从现代来看,其剂量甚重,但张仲景运用柴胡剂大部分用此一剂量,用仲景方每有“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就是服用2剂疾病要好,根本不需要长期服用。

在现代运用时一般不敢开这么大的方,那就服用时间比较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以张仲景的使用方法,小柴胡汤中用黄芩为清上焦之热,当以枯芩为优(黄芩的一个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50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可畅达三焦,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 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
2、 太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
3、 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兼有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发潮热的;
4、 三阳同病而病变重点在少阳的。
5、 阳微结(148条)——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三焦热郁,身无汗,但头汗出,为热郁上蒸;手足冷:
是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心下满——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少阳胆腑疏
泄失调;大便硬:阳明热结。脉细——当为沉细,阳气内郁,气血内伏;用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
不爽快的,也不必用药,大便一通就会好(设不了了者,得屎则解)。
临床遇到少阳不和兼有大便不通的选择用大柴胡或小柴胡,一定要辨舌象(舌红苔黄燥舌面干就用大柴胡,
如舌苔白,甚至水滑就用小柴胡,但也不像寒湿凝滞的白厚苔)。
纯阴结:是阳虚为主,三阴气机的郁结—少阴为主没有表证,没有汗出;
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沉紧;舌苔白或
薄黄。
6.热入血室证(后面谈)
小柴胡汤使用禁忌:98条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1、 治疗发热性疾病:往来寒热,潮热,头痛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
2、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如刘渡舟治疗肝炎的柴胡解毒汤,就是在小柴胡基础上加草河车,凤尾草,
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再加些血分药如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胆: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
胆道结石在小柴胡基础上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
胰:慢性胰腺炎,常用小柴胡汤。
各种胃肠炎:如腹痛、下利、不欲饮食、喜呕都是小柴胡汤证所见的。
3、 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柴胡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而调畅情志,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精神抑郁证、
神经性多食症、厌食症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少阳禁汗吐下和火针,用后成坏病。
柴胡桂枝汤证:146条,支节烦疼(有此症状的还有太阴中风)——为风寒邪气侵袭四肢。
太阳少阳邪气都不重,而太阴中风的四肢烦疼为重,故用此方通络止痛。
现在临床应用:
1.适于小柴胡汤的发热性疾病伴有四肢剧烈疼痛的;
2.各类消化系统疾病伴有痹症关节疼痛的,效果很好。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多老年妇女,一生气浑身窜疼,用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没效,这个方子
最好(刘渡舟:因已有疼痛,就不能单理气,还应用通血络的药)---治疗肝气郁结又伴有周身窜痛的
证候。
精神抑郁症的三组症状:1、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甚至活着都没意思;2、自
责内疚,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全身重度的乏力,周身窜痛,莫名其妙的疼痛思维迟钝,动作迟缓。
或者失眠或者嗜睡,或者思维迟钝,或者思维激越(想起一件事情就浮想联翩,不能控制,直到想得
头疼脑涨,仍然不能控制);而且晨重夜轻,胆子小,胆气虚。
可用柴胡桂枝汤加温胆汤和定志小丸治疗---桂枝甘草可助心阳和胆阳;
此类病人因气机的郁结,少阳之气的不足,导致三焦气机的失调,痰饮水湿的内生,痰浊内生,上蒙
神窍而至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定志小丸(千金要方):人参(轻者用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治疗
忽忽易忘,记忆力减退晨发夜差。失眠的加炒枣仁和龙骨牡蛎,称柴桂温胆定志汤加减方,用了20
多年,治疗了一百多例精神抑郁证者,重证的配合一些西药抗抑郁药,此证只有聪明人能得,治好后
不留后遗症,不留人格缺损,多
三个月治好,精神抑郁证中的躁狂者一遇挫折就转为抑郁,交替出现。但这种类型我国非常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