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和遥感技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GIS和遥感技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GIS和遥感技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GIS和遥感技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边 亮

(河南中化地质测绘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GIS和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运用遥感技术(RS),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进行防护林立地调查、林地资源的调查统计、动态变化监测、生态效益评估、防灾救灾等。GIS和遥感技术不断成熟,必将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于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防护林;动态监测;遥感;GIS

1 引言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建设的一项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简称三北地区),总计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1个县(旗、市、区)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总面积406.9×104km2,占国土面积的42.4%。三北工程建设区域主要为我国的干旱区、半干旱区。30年来,三北工程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三北地区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对三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数字林业”发展计划,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三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比较特殊,要对三北工程建设进行有效地管理,采用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和遥感技术就有着明显的优势。

①覆盖范围广,可进行大面积的同步观察。尤其在三北地区存在众多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等)影响较大,人迹罕至的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可以填补条件恶劣地区数据信息的空白,节省人力物力等经费开支,降低防护林资源的调查成本;②信息量大。遥感影像提供多波段组合影像,含有丰富的信息。采用遥感技术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取的效益可高达1:80,甚至更大。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遥感图像成像周期短。遥感技术的时效性,能迅速地跟踪防护林的动态变化,重复连续不断得提供防护林资源信息,尤其对于防护林的灾情监测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④现代遥感技术中,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运用,使得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影像清晰度和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林业方面,高光谱遥感的运用给现代林业研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5分析功能强大。运用GIS技术对采集、获取的三北防护林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及时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为制定政策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遥感技术自被国家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863”攻关项目以来,

在我国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把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起来,引入到三北工程中来,可以更好地为三北地区的林业资源调查、分析和研究服务。

2 GIS和遥感技术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

2.1 防护林立地调查

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区的总称。在立地分类中,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又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因此,采用合理的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在造林和造林规划,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森林资源调查设计以及森林生态恢复中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地类型与地理景观存在这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遥感的手段,利用遥感平台拍摄的遥感影像信息,基于不同植被类型的不同纹理特征和目视判读等方法,确定不同的景观类型,从而间接地确定立地类型。浦瑞良等[1]采用了数量化Ⅱ模型及多为多类判别准则对遥感影像进行判归分类,从而达到了立地类型分类的目的。

1)数量化Ⅱ线性判别模型(混合判别模型)

其中,为第t组第i个样品的第1个定量说明变量;为第t组第i个样品的第j个定性说明变量,并且当第j个项目内第k个类目有反应时,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为第t组第i个样品的基准变量;,为待定判别系数。2)最小距离法。在多维多类判别情形下,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算出各类已知样品的1维均值得分,然后计算判别样品与各类均值的欧氏距离,如果

成立,则待判样品V与第k类中心点Vk距离最短,故将其归入第k个类别。

通过遥感影像,对三北地区防护林立地类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起立地类型数据库,从而在未来的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可以更科学地指导不同区域的防护林建设类型,因地制宜地规划防护林类型,维护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

2.2 防护林资源的调查统计

在三北地区开展防护林资源的调查统计主要分为两方面,防护林林木调查和林地调查。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地测定防护林的位置以及面积信息,从而绘制出精确的森林分布图。在确定了林区的面积后,就可以估算出木材量和可采伐木材的面积。赵宪文和李崇贵[2]利用TM 图像为数据源,结合3S技术对森林资源的面积、郁闭度及森林蓄积量进行定量估测,为林业遥感定量估测奠定了基础。蔡会德等[3]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林业遥感蓄积量进行估测,建立起遥感蓄积估测模型。通过野外作业获取训练样地的信息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样

本(包括树种、树龄等)、变量(包括坡向、坡位、龄组等)和类目等进行筛选,从而建立起遥感蓄积估测模型。运用T检验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对类目的适当调整和合并,使得类间分级达到显著水平。在内业过程中,对遥感影像进行像素值的提取,然后利用RGB值进行各种颜色系统的转化,在GIS软件平台上形成含有三原色的数据库,通过与外业获取信息制成的图像矢量图叠加,形成包含属性信息的小班面状图,利用图中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就可以估测出森林蓄积量。

李建民等[4]通过对内蒙古巴盟林业系统的勘测调查,认为遥感技术的引进改变过去传统的繁杂的林业资源调查模式,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笑脸,将林业调查工作设计推向快速、精确、高效和科学的领域。因此,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三北防护林的资源进行调查,可以广泛运用于防护林分类经营区划的界定、防护林资源的二次清查、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采伐作业设计、封山育林等策略的制定、防护林林木的培育等领域,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经营和利用防护林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2.3 防护林的动态变化监测

遥感技术具有视野宽广、立体覆盖能力大、多时相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资源的动态监测成为现在比较流行且先进的方法。在三北工程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的影像进行对比,从而及时准确地获取防护林的动态变化信息,为防护林资源的培育、采伐等做出科学的引导,同时对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分析提供科学的参考。

康文发和刘晓辉[5]运用遥感技术在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遥感动态监测,通过两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判读采伐区面积,完善了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加大了森林资源的监督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调查规划部门在资源监测中的无证采伐、超量采伐问题,合理地组织木材的生产管理。曹卫平和孙垂河[6]通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两个时段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该县的植被变化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从林业工程建设任务的角度,科学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消长的原因。刘兴汉和张柏[7]在吉林省西部对东北平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遥感监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三北工程”的进一步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调整农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及综合治理等方面,提供了直观的影像文件及科学数据,实现对资源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2.4 防护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运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区域资源利用状况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直观影像文件等数据信息,结合GIS技术,建立起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区域资源或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和

评估,从而及时制定政策措施来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结构和格局,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进一步蔓延。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区域,地理和环境条件都比较恶劣,因此,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重要。通过对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科学地指导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巩固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作用,引导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维持三北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农科院遥感中心的刘洋[8],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区域草地资源的遥感调查,发现该地区由于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过度放牧现象严重,同事由于管理措施的不得当和自然灾害的影像,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场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根据利用遥感影像绘制的草地资源图,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申海建等[9],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北京市城市区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判读解译,最后生成土地利用图形库和属性数据库,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分析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像,为北京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荆玉平等[10],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2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覆盖的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从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看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出改善和恶化并存的趋势,因此,要想逐渐回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林地的种植面积及林地的存活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保护生态环境。

2.5 防灾救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防灾救灾工作关系着三北防护林工程能否最大程度发挥出其效益。三北防护林的防灾救灾工作主要包括防护林火险监控和病虫害监测两方面,利用遥感实时监测的特点在GIS平台上对防护林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在已发生火情或者病虫害的区域,通过GIS和遥感技术,及时发现并控制灾害的进一步蔓延,为进一步地救灾工作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孙智辉等[11]通过对延安市1989-2002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资料的综合分析,收集当地火灾的高发期、多发时段、火灾类型及主要原因等信息,同时分析火灾对应的常规气象与遥感资料,建立起以持续无降雨日数、最高温度、最小相对湿度三要素为基础的分级火险预警模型,通过对遥感卫星资料的实时分析调整火险等级指标,有效地预防了当地火灾的发生,为林业部门的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资料。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发生的特大火灾,遥感图像不但显示了它的火头、

火灾范围,而且还发现火势有向内蒙古原始森林逼近的可能。救火指挥部根据这一信息,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利用遥感技术能及时、准确地评估森林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损失评价中,利用卫星资料统计出的过火面积为124万公顷,其精度为96.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了损失评估,有效地支持了灾后建设[12]。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波谱反射特征信息获取地物的状况,健康植被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多数的可见光,而枯萎干死或者遭遇病虫害的植被由于叶绿素含量的大量减少,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要比健康植被高,但是在近红外波段,其反射率反而要比健康植被低[13]。程焕章等[14],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十八站林业局为对象,建立起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和TM4灰度值同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有效地对该区域的森林病虫害进行了预报、预测和监测。武红敢和石进[15],在国家“八

五”期间攻关项目“松毛虫早期灾害点遥感监测研究”及以后的技术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病虫害监测模型,准确区别出重、中、轻和微4级灾害,用于松毛虫早期灾害的预防和发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综合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建立起病虫害监测模型,可以预防或及时发现病虫害,维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健康运行,有效地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精确林业(Precision Forestry)”应运而生。所谓精确林业,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视觉传感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实时测知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的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

虽然我国开展林业遥感工作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为林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遥感技术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存在一些缺陷,如空间分辨率不高造成的精度不高,成本较传统方法要高等,但是无可否认,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与GIS技术的不断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可以在条件恶劣区域进行宏观、大信息量的空间覆盖等优点,使得GIS和遥感相结合的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林业管理方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多波段、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林业的发展。把在林业管理中获取的经验运用到三北防护体系建设中来,可以更好地指导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浦瑞良,曾小明,王晓辉,等.沿海防护林地区立地分类与评价的遥感方法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4(3):7-14.

[2] 赵宪文,李崇贵.基于“3S”的森林资源定量估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蔡会德,农胜奇,吕郁彪.GIS支持下的林业遥感蓄积估测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34-36.

[4] 李建民,李艳彩,袁晓东,等.“3S”技术在林业勘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2): 98-100.

[5] 康文发,刘晓辉.卫星遥感技术在呼中林业局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与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6(4): 41-42.

[6] 曹卫平,孙垂河.遥感影像在三北防护林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8,24(3):41-43.

[7] 刘兴汉,张柏.TM图像在“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动态,1990,(3):25-29.

[8] 刘洋.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区域草地资源遥感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6):44-45.

[9] 申海建,郭荣中,江艺明,等.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 4781-4783.

[10] 荆玉平,张树文,匡文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奈曼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20-25.

[11] 孙智辉,李生袖,苏长年,等.延安市森林火险分级预报方法[J].气象,2004,31(6):80-83.

[12] 刘洋.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遥感调查方法初探[J].遥感信息,1991,(3):42.

[13] 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4] 程焕章,刘新田,逢增和,等.航天遥感技术在落叶松毛虫危害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5):25-32.

[15] 武红敢,石进.松毛虫灾害的TM影像监测技术[J].遥感学报,2004,(2):172-177.

The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ree North shelter forest proje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G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implied in all kinds of fiel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North Shelter forest project, cominding with RS,GIS and GPS, we can perform the site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of shelter forest, statistical inquiry, dynamic monitoring of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asters and so on.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ust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ject of Three North Shelter Forest, and give servi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helter forest;dynamic monitor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BIAN Liang(CHEM Henan geological surveying institute Co.,Ltd,

Zhengzhou 450011,China)

第4章 遥感技术系统

目录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1) §4.1遥感平台 (1) 4.1.1 地面平台 (1) 4.1.2 航空平台 (2) 4.1.3 航天平台 (2) §4.2遥感传感器 (4) 4.2.1 传感器组成 (4) 4.2.2 传感器的分类 (7) 4.2.3 传感器的性能 (8) §4.3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 (10) 4.3.1 地面接收站 (10) 4.3.2 遥感数据处理中心 (11) 4.3.3 遥感基础研究与应用中心 (12)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组成。 §4.1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指装载遥感传感器的运载工具。遥感平台的种类很多,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在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上,可以获得不同面积、不同分辨率、不同特点、不同用途的遥感图像数据。在遥感应用中,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组成立体遥感观察网。常见遥感平台见表4-1。 表4-1可应用的遥感平台 4.1.1 地面平台 置于地面上和水上的装载传感器的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装置叫做地面遥感平台,包括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主要用于近距离测量地物波谱和摄取供试验研究用的地物细节影像,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通常三角架的放置高度在0.75m~2.0m之间,在三角架上放置地物波谱仪、辐射计、分光光度计等地物光谱测试仪器,用以测定各类地物的野外波谱曲线;遥感车、遥感塔上的悬臂常安置在6~10m甚至更高的高度上,在这样的高度上对各类地物进行波谱测试,可测出地物的综合波谱特性。为了便于研究波谱特性与遥感影像之间的关系,也可将成像传感器置于同高度的

GIS 的主要应用领域

作业一 一、GIS 的主要应用领域 1、环境保护与管理 主要用 GIS 建立环境模型和环境信息系统 , 对环境的变化及发 展趋势进行预报分析 , 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模拟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此外 ,GIS 技术也已被用来建立植物种类与栖息地及环境因素有关的信息系统中。 2、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GIS 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人口学、选举、人文地理等方面 , 我国也已经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地下管道 ( 包括自来水、污水排放、煤气等管道 ) 、通信网络、邮政网点、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由于这些设施同时具有与几何和空间位置相关的特性 , 建立基于 GIS 的信息 系统能够提高对这些设施的管理水平 , 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与施工、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线路改造等方面的效率 , 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 GIS 最早是从土地信息系统 LIS 建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而大量高质量 GIS 软件平台的出现又促进了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目前基于 GIS 软件平台的土地信息系统无论是图形处理、空间分析与统计、属性信息存储与查询、统计报表生成、决策支持等方面都比早期的土地信息系统有较大的改进。我国已经把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 ,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信息系统 , 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5、GIS 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GIS 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其它领域 : 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商业开发与购物中心设置、资源调查、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金融机构与投资分析、地质普查、采矿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对比分析 , 目前我国 GIS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GIS 的科学和经济价值尚未被广泛地接受和认知 , 因此处于资金投入不足、推广应用比较困难的局面。 2) 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 , 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部分要占整个系统 投资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 也就是说 GIS 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字 地图或电子地图及其属性信息库的支持 , 但在我国地图数字化的比例还很低。这需要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及资金进行数字地图的建库工作。

(完整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引言 高光谱遥感技术,又称成像光谱遥感技术,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遥感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将传统遥感的成像技术和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图像和光谱二合一(图谱和一)的优势,在探测物体空间特征的同时,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特征,识别其类型,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十几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和理论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内一个活跃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随着本世纪初多个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器的发射和实用化机载商业系统的出现,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开始进入主流遥感数据源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在资源管理、农林矿业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现其独特的作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主要由信息获取系统——“成像光谱仪”或“高光谱成像仪”和高光谱图像数据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成像光谱仪的突出特点是:光谱分辨力高、空间分辨力高,波段数多,数据量大,因此高光谱图像数据包含的地物信息更加丰富,要充分发挥高光谱数据的潜能,必须深刻全面地了解要测量的地表物质的光谱特性及其与高光谱传感器的真实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并开发适合高光谱数据特点的严密、精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理论。正是高光谱成像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用化的进程,这两大支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该技术的应用能否走向辉煌的保证。 1.高光谱遥感的原理 任何物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和辐射电磁波,且不同的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或辐射特性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包含的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分析物质的光谱曲线是识别物质的有效手段。遥感成像光谱学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以及中-热红外波段,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地表物质以反射太阳光能量为主,固体盐矿物质、水体、植被、冰雪、土壤等物质都有诊断性识别信息的特征谱,而在热红外区,地表物质以热辐射为主,其辐射光谱也可以作为矿物岩石等的物质识别的判据[ ]。本文主要介绍反射光的高光谱图像。 反映物质差别的特征光谱的吸收峰或反射峰的宽度一般在5~50nm左右[ ],且越精细的物质分类需要越高的光谱分辨力,而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源的光谱分辨力(几十到几百nm)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采用高光谱图像数据,例如图1为三条光谱曲线,分别属于健康叶面,病害叶面和松软土地,其中土地和叶面的光谱差别很大,利用多光谱数据就可以区分,而两种状况的叶面光谱差别比较小,只能利用光谱分辨力更高的数据才能区分。目前国际上典型的高光谱成像仪,包括我国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高光谱成像仪的光谱分辨力都优于5-20nm,基本满足地物分类的要求。 图1 光谱曲线与相应的地物波长 反射率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3、 2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a)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5、b) 地形起伏的影响 6、c)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7、d) 大气折射的影响 8、e) 地球自转的影响 9、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a)丰富的信息量 11、b)直观性强 12、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13、d)现实性强 14、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5、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16、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7、(1)大气状况的影响 18、(2)下垫面的影响 19、(3)其他因素的影响 20、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21、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22、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23、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24、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25、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 26、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27、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28、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 29、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 30、(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31、(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2、(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33、(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 34、(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35、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6、6分) 37、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 38、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9、6分) 40、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 志:相关关系。 41、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2、6分)

GIS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GIS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以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分别回答了在各自领域内的作用 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主要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解决农业和林业领域各种资源(如土地、森林、草场) 分布、分级、统计、制图等问题。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两类问题。 资源配置(Resource Configuration) 在城市中各种公用设施、救灾减灾中物资的分配、全国范围内能源保障、粮食供应等到机构的在各地的配置等都是资源配置问题。GIS在这类应用中的目标是保证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和发挥最大效益。 城市规划和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管

理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学校、公共设施、运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能够有最大的服务面(城市资源配置问题)等。 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地籍权属关系变化等许多内容,借助GIS技术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 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削减分配的决策支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环保设施的管理、环境规划等。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解决在发生洪水、战争、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时,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的问题。

GIS应用领域

一、GIS的主要应用领域 1、环境保护与管理 主要用GIS建立环境模型和环境信息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报分析,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模拟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此外,GIS技术也已被用来建立植物种类与栖息地及环境因素有关的信息系统中。 2、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GIS 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人口学、选举、人文地理等方面,我国也已经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地下管道(包括自来水、污水排放、煤气等管道)、通信网络、邮政网点、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由于这些设施同时具有与几何和空间位置相关的特性,建立基于GIS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对这些设施的管理水平,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与施工、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线路改造等方面的效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 GIS最早是从土地信息系统LIS建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大量高质量GIS软件平台的出现又促进了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目前基于GIS软件平台的土地信息系统无论是图形处理、空间分析与统计、属性信息存储与查询、统计报表生成、决策支持等方面都比早期的土地信息系统有较大的改进。我国已经把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5、GIS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GIS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其它领域: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商业开发与购物中心设置、资源调查、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金融机构与投资分析、地质普查、采矿等。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对比分析,目前我国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GIS的科学和经济价值尚未被广泛地接受和认知,因此处于资金投入不足、推广应用比较困难的局面。 2)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部分要占整个系统投资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也就是说GIS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及其属性信息库的支持,但在我国地图数字化的比例还很低。这需要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及资金进行数字地图的建库工作。 3)GIS市场尚未形成,有关数字产品的法律、权属、定价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4)有关数字地图产品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数据格式有待统一和完善。 5)我国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IS系统平台比较少,目前只有MapGIS,GeoStar等少数几个产品,大量进口GIS系统平台增加了GIS应用开发的成本。而且,由于国情不同进口GIS软件二次开发的工作量一般都比较大。 三、发展方向 目前GIS主要总体上呈现网络化、开放性、虚拟现实、集成化、空间多维性等发展趋势。 1、组件(Components)GIS ComponentsGIS是一种新的GIS开发思想,它是将GIS功能分散制作成ActiveXControl和Automation,这些标准的ActiveXControl和Automation可以被任何支持它们的开发环境调用,以便在原有的或新开发的信息系统中加入GIS功能。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ComponentsGIS软件有ESRI的MapObjects,MapInfo公司的MapX等。组件化GIS基于标准的组件式GIS平台,各组件之间不仅可能自由、灵活地重组,而且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方便的标准的接口。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目录 一、遥感的概念 (1)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1)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1) 四、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 4.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1.1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2) 4.1.2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2) 4.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2.1臭氧层 (2) 4.2.2有害气体 (2) 4.2.3气候变化 (2) 4.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2) 4.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 4.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3) 五、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3) 5.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3) 5.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 5.3 3S一体化 (4) 5.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 5.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 5.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4) 六、总结 (5)

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但是,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就已产生了遥感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和航天遥感阶段。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

第三章 第二节 遥感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遥感的概念、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的类型。2.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3)特点:现代遥感技术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遥感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遥感可分为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遥感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3.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近地遥感的比较

判断 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2.近地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 1.遥感与资源普查 (1)勘探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的存在,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2)调查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2)洪涝灾害的监测 ①优点:实时和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②作用:为抗洪救灾和减灾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思考如何理解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遥感能够精确地观测到距离更遥远、范围更广阔的事物。 (2)遥感能够更及时、更持久地监测事物的发展变化。 (3)遥感能观察到可见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探究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阅读材料及教材P91~92遥感与资源普查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12月28日,高景一号01组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国产遥感卫星运营模式商业化的突破,中国从此拥有了自主研发的0.5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1.与传统方式相比,利用卫星获取信息有哪些优势? 答案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2.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答案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的防御监测等。 3.人们是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定矿产资源分布的? 答案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论述gis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论述gis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GIS系统是将描述“在什么地方”的信息与描述“这是什么”的信息相链接的制图软件。与画在纸上的地图不同,GIS是“所见即所得”的,一个GIS地图关联许多不同的层信息。 一幅画在纸上的地图,你所能做的操作就是打开它。这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关于城市、道路、山峦、河流、铁道和行政区划的一些表现。城市在这些地图上只能用一个点或一个圈表示、道路是一条黑线、山峰是一个很小的三角、而湖泊则是一个蓝色的块。 同纸质地图一样,GIS产生的数字地图也是用象素或点表示诸如城市这样的信息,用线表示道路这样的信息、小块表示湖泊等信息。 但是不同的是,这些信息都来自数据库,并且只在用户选择显示它们的时候才被显示。数据库中存储着诸如这个点的位置、道路的长度、甚至湖泊的面积等信息。 数字地图上的每一条信息都位于一个层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这些层。一个层也许构成了一个地区所有的道路信息,另外的层也许表现了同一个地区所有湖泊的信息。当然,也许还会有一个层描述所有的城市信息。 为什么分层是如此重要呢?GIS同纸质地图相比,强大之处就是运用GIS你可以根据你行动的目的去选择你想看的信息。 商人们为某一特定城市绘制客户地图所显示的信息当然与市政工程师希望看到的同一城市自来水管线信息非常不同。这两幅地图都是以相同的街道和街区地图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在这张地图上添加了不同的信息。 1 GIS技术发展概况 在新兴的信息产业中,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和治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近30年来迅速兴起。GIS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空间操作与模型分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乃至企业治理等方面的规划、治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目前GIS在国内外应用领域已相当广泛,不但成功地应用于测绘、制图、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而且已成为城市规划、公共设施治理、工程建设等的重要工具,此外GIS还进入了军事战略分析与决策、商务策划、文教卫生乃至人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 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1]。 1 遥感的概念 1.1 广义的遥感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既“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化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因而,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1.2 狭义的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行参数的遥测和卫星工作状态的控制等[2]。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

GIS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

GIS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05-22T11:49:53.3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覃海娇 [导读] 本文将根据现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前景。 身份证号码:45212319810415xxxx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伴随着计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门新型的技术已经形成就是GIS,随着它的出现,其所应用的范围也很广,应用程度也很大,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本文将根据现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GIS;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日新月异的新型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对于日渐完善的图形学理论,GIS也逐渐成熟起来,在此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而且已经应用到我们的生活每一个角落。这些年,GIS已经被全国普遍重视起来,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它的管理空间数据比较大,已经在很多部门进行应用,它的范围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而且它正处在急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不断变强,对于GIS的研究与总结,对我们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将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1.GIS现状的研究及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和技术方面正在不断完善,GIS正在进行着迅速的发展。它拥有着海量的存储功能,并且在处理与表达显示方面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系统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结构,初步形成了网络化、分布式、多媒体GIS。2.在GIS的设计中,提出了采用“开放的GIS环境”的概念,最终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为目标;3高度重视数据标准化与数据质量的问题,并已形成一些较为可行的数据标准;4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问世,正在发展称之为“对象一关系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5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的逐渐成熟,为资源与环境工作提供了空间数据新的工具和方法;6新的数学理论和工具采用GIS,使其信息识别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得以增强等等。 2.当前GIS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GIS的研究成果表明,GIS现在的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GIS 的科学和经济价值尚未被广泛地接受和认知 , 因此处于资金投入不足、推广应用比较困难的局面。对于模型,数据结构等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可以说这样下去会在某种程度上对GIS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 2.1数据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来看,我们通用的GIS主要是有矢量,栅格或者是二者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系统,如果说是混合系统,可是二者也是把两类数据进行分开存储的,在执行某些任务的时候还是需要不同的数据形式进行处理。在矢量结构方面,其缺点是处理位置关系(包括相交、通过、包含等)相当费时,且缺乏与DEM和RS直接结合的能力。在栅格结构方面,存在着栅格数据分辨率低,精度差;难以建立地物间的拓扑关系;难以操作单个目标及栅格数据存贮量大等问题。 2.2GIS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GIS模型来说,它是把对客观世界地理空间按照计算机的方法进行不自然的分割和抽象化,让人们对地理的空间进行认知,这样很难表达出现实中复杂的地理实体,同时会更难满足客观世界的整体特征要求。在GIS软件开发中,如果语义分割不合理,将难以有效表达地理空间实体间的关系,这就导致较深层次的分析、处理操作难以实现。随着GIS应用需求领域的不断开拓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力不从心,逐渐暴露其弊端。目前,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GIS数据模型的某些不足之处,但是OODB(面向对象数据库)目前仍未在市场以及关键任务应用方面被广泛接受,因为OODB作为一个DBS还不太成熟,如缺少完全非过程性的查询语言以及视力、授权、动态模式更新和参数化性能协调等;且OODB与RDB之间缺少应有的兼容性,因而使得大量的已建立起来的庞大的RDB客户不敢轻易地去选择OODB。 2.3其他方面的问题 目前,GIS正自在一个发展时期,正在不断进行着改进,它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①GIS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学问题。在GIS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缺乏面向对象的认知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学的指导,导致GIS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差;②GIS的功能问题。当前以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功能为主的GIS,不能满足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到GIS的应用效益和生命力;③三维GIS模型及可视化问题。目前大多数GIS 软件的图形显示是基于二维平面的,即使是三维效果显示也是采用DEM的方法来处理表达地形的起伏,涉及到地底下真三维的自然和人工现象显得无能为力。有关数字地图产品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数据格式有待统一和完善。 3.GIS 的主要应用领域 3.1 环保管理:主要用 GIS 建立环境模型和环境信息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报分析,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模拟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3.2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GIS 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人口学、选举、人文地理等方面,我国也已经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3.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地下管道、通信网络、邮政网点、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由于这些设施同时具有与几何和空间位置相关的特性,建立基于 GIS 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对这些设施的管理水平,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前基于 GIS 软件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无论是图形处理、空间分析与统计、属性信息存储与查询、统计报表生成、决策支持等方面都比早期的系统有较大的改进。 3.5 其它领域的应用:GIS 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其它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商业开发与购物中心设置、资源调查、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金融机构与投资分析、地质普查、采矿等领域。 4.GIS未来的发展趋势 GIS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分为数据管理方面,技术集成方面以及发展历程方面。 4.1对于多比例尺数据的显示,将运用影像金字塔技术、细节分层技术和地图综合等技术;而为了实现GIS的动态、实时和三维可视化,出

GIS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以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分别回答了在各自领域内的作用 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主要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解决农业和林业领域各种资源(如土地、森林、草场) 分布、分级、统计、制图等问题。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两类问题。 资源配置(Resource Configuration) 在城市中各种公用设施、救灾减灾中物资的分配、全国范围内能源保障、粮食供应等到机构的在各地的配置等都是资源配置问题。GIS在这类应用中的目标是保证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和发挥最大效益。 城市规划和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学校、公共设施、运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能够有最大的服务面(城市资源配置问题)等。 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地籍权属关系变化等许多内容,借助GIS技术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 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削减分配的决策支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环保设施的管理、环境规划等。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解决在发生洪水、战争、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时,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的问题。 地学研究与应用(Application in GeoScience)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农业应用。 概念: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 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源即波谱特征 spectrum feature、信息的获取 Information obtain、信息的接收 Receive、信息的处理 Processing(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等)、信息的应用 applying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 地球表面地物目标空间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遥感平台 (Platform for Remote Sensing ) 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载体,包括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遥感器 ( Remote Sensor) 是接收与记录地表物体辐射、反射与散射信息的仪器。目前常用的遥感器包括遥感摄影机、光机扫描仪、推帚式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和成像雷达。按其特点,遥感器分为摄影、扫描、雷达等几种类型。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 空间数据传输与接收是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数据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字磁带上。从遥感卫星向地面接收站传输的空间数据中,除了卫星获取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包括卫星轨道参数、遥感器等辅助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用数字信号传送。遥感图像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时,经常采用二进制脉冲编码的 PCM 式(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由于传送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采用数据压缩技术。 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地面站接收的卫星数据通常被实时记录到 HDDT(high density digital tape,高密度磁带) 上,然后根据需要拷贝到 CCT(computer compatible tape ,计算机兼容磁带 ) 、光盘、盒式磁带等其他载体上。 CCT 、光盘、盒式磁带等是记录、保存、分发卫星数据等最常用的载体。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遥感图像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交叉性极强、运用及其灵活的学科,其在功能上十分强大,其应用领域更是覆盖面及其广泛。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以及运筹帷幄优势,其也已经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目标开发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与空间信息相关各行各业的基本工具。以下,简要介绍下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主要应用。 一、测绘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源于机助地图制图。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和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测绘和地图制图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地图数据获取和成图的技术流程、地图成图周期、地图图幅精度以及地图的种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为广大用户带来便利,也促使测绘和地图制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资源管理。资源清查本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职能,GIS会将各类数据已经资源 集合在一起,通过系统分析和处理,按照不同属性和条件进行再划分,实现资源和数据快速再现。例如在土地利用领域,可以输出不同类型的分布和变化,根据不同的搞成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利用状况以及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等。 三、规划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将城市与区域规划中所涉及的资源、环境、人口、 交通、教育、经济、教育、文化以及金融等多个地理变量和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并统一规划,并对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环境质量、以及公共设施配置等进行良好评测。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搜索方法、多种信息的叠加处理和一系列分析软件作为支撑的。 四、灾害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对森林火灾、洪水灾 情等进行监测、预防以及损失估算,为灾害抢救和防洪决策机试提供准确信息。我国08年汶川地震时,地理信息系统准确的勾画出堰塞湖的位置,以及对地形的分析对当时的营救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五、环境保护。利用GIS技术建设城市环境监测、分析预报系统,为实现环境监测与管 理科学化、自动化提供最基本条件,在区域华宁质量现状评价过程中,利用GIS技术,实现对整个地区的客官、全面的监控和评价,用以反映该地区受污染程度以及雨季分布等信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GIS会帮助统计世界所有动物的生存状况包括生存地状况,对于保护濒危动物,有很大的作用。 六、国防。现代战争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3S”技术被广泛利用从战略构思到战术安排 各个环节。这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例如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就利用GIS 和遥感成像集成系统,自动搜索识别战区地图,通过卫星及时将战况传回五角大楼,为军事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GIS和现代各类行业的结合使得其已经跻身于世界高新技术行列。而其他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必然推动GIS的进步、完善、进而形成独立的科学系统。GIS理应好好应用发展,人们应当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为人类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