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古代文明古国古印度兴起,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地位作用】

古代印度位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印度是古代亚非文明之一,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以后所形成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它把人分成世袭不变的等级,并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强化。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虽然已经被废除,但它的消极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关于文明的兴起和佛教的产生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学生了解的较少,

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侧重讲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预习法、提问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学习。

1.预习法。课前先预习,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提问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把控。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侧重训练。

4.合作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这部神话电视剧,它讲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西天”指的是哪里?

生:印度。

师总结: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神秘的国都古代印度。(出示西游记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并介绍史书对印度的记载,增加该地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好奇心和亲切感。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出现

(1)师问: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

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让学生齐读教材第一段内容)

生: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教师出示图文资料)

2.国家建立

(1)师讲述: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逐渐出现许多小国。到公元前3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印度文明最繁荣时期。

(2)师补充关于孔雀王朝资料。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3)师: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课件展示: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师总: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补充孔雀王朝的相关资料激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由中国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来引出印度的等级制度,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

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祭司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

2.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展示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是什么?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利或者不利,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请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引出佛教的产生)。

【设计意图】种姓制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自学、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