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PPT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历史提纲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 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但德国渴望从新瓜分世界。

2.德国和英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3.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4.同盟国:德国(核心)、意大利(后倒戈)、奥匈帝国(后分裂)。

5.协约国:英国(核心),法国、俄国(苏俄)。

第一次世界大战1. 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2. 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3.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 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 根本原因:抢占殖民地。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著名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

7.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8.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

9.特点:战场主要在欧洲,耗时较长,损失惨重,伤亡严重,武器新。

10. 启示:人类应尽量不要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战争中。

战争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1. 时间:1919年1月。

2. 地点:法国凡尔赛宫。

3. 目的:建立世界新秩序,惩罚德国等战败国。

4. 各国观点:美国:利用德国制衡法国和英国,削弱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

法国: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尽可能肢解这一强大邻国。

英国:让法国和德国互相牵制,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5. "和平"的理解:在这个体系下,欧洲取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协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这只是表面的,列强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大的,这在列强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辛亥革命1. 思想基础: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思想宣传)。

2. 阶级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 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口号是"振新中华"。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相关刊物是<民报>,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P46-58一道难解的题P46-49(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1、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P46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题。

2、举例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为例。

人口急剧增长使土地资源压力加大,人们通过围湖垦田获得新的土地,扩大耕地面积,造成了湖面萎缩,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导致洪水灾害,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自然资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见,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资源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经济发展3、PRED问题(1)PRED问题,是指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PRED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

4、当今世界存在哪些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当我们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又会发现什么?P46(1)当今世界存在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2)当我们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5、人类在不同时期对自然的态度。

(1)一般来说,人类在史前时期和农业文明早期,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2)在农业文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P46-58一道难解的题P46-49(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1、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P46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题。

2、举例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为例。

人口急剧增长使土地资源压力加大,人们通过围湖垦田获得新的土地,扩大耕地面积,造成了湖面萎缩,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导致洪水灾害,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自然资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见,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资源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经济发展3、PRED问题(1)PRED问题,是指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PRED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

4、当今世界存在哪些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当我们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又会发现什么?P46(1)当今世界存在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2)当我们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5、人类在不同时期对自然的态度。

(1)一般来说,人类在史前时期和农业文明早期,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九年级 上教版 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世界复习提纲

九年级 上教版 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世界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近代世界》复习提纲本单元包含的中考考点: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影响,达芬奇及《蒙娜丽莎》。

十六世纪科学革命中的代表人物:哥白尼和“日心说”、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

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主要人物及航线、影响。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新议会的召开,克伦威尔,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起止时间,《独立宣言》 ,1787 年宪法,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作用。

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5.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时间,发源及扩展,开始部门,标志,重大发明〈瓦特和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 ),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重大成果(爱迪生和电灯、莱特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话),影响。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影响,达芬奇及《蒙娜丽莎》。

哥白尼和“日心说”。

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

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文艺复兴兴起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影响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使人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代表达、芬奇(意),“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其代表作《蒙娜丽莎》展现了平凡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的内容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16世纪科学革命中代表人物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牛顿:17世纪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

历史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要点PPT教学课件

历史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要点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
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和基本解决途径: (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
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中国、印度; 对策:控制人口增长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经济发展衰退, 如:加拿大、日本; 对策:适当鼓励生育
2、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 ②影响社会安定; ③危害人类健康 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2020/12/10
7
第三课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对策: 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 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首要任务) 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措施和关键)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3、环境问题: 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 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 工业 “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2020/12/10
4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一、一道难解的题(PRED问题) 1、PRED问题
P——R——资源 E——环境 D——发展
2、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 体。
3、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解决PRED问题的 最佳途径。
4、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水平的提高;②带来就业、住房、教育、 交通、医疗等各方面沉重的压力。 (2)人口素质不高:①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 ②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九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1、列举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 地位如何?作用?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3、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内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8、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鼓励、支持 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判断和 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10、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实行这样分配制度 有什么意义? 11、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12、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4、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16、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与人民代表 大会的关系? 17、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18、我们青少年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 族关系? 20、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它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1、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2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2-3单元复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2-3单元复习ppt 人教版

意义: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标志。
问题一: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是向那个国家学 习?
中国的唐朝
问题二:日本除了大化改新外还有哪次改革?
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日本从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问题三:从以上信息你得出什么认识?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必须不断地改 革才能使国家进步,必须虚心向其他国家学 习先进的制度。
• • • • •
[2011· 龙东]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苏美尔人 D.古希腊人

[2011·常德]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所举的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象形文字:(识记) • 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 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画成其物) 楔形文字:(识记) •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创造了楔形文字。(类似由若干三角形组 成)
附庸”。
[2011· 黄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条常规流行于古代( )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2011· 安徽]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 A. 伯利克里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大化改新 D. 查理· 马特改革
• [2011· 山西]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 理· 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 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 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 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 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 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64张ppt)0000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64张ppt)0000

《人权宣言》 《法典》
从内容辨别出自的文献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废除法律或停止 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 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 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自《权利法案》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 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 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 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 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 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主要事件1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31789的法国大革命项目英国法国美国时间根本原因领导阶级导火线开始标志结束标志代表人物性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小结简表164016881789179417751783年斯图亚特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波士顿倾茶事件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罗伯斯比尔拿破仑华盛顿三级会议的召开1640年议会的召开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688年宫廷政变1794年热月政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重要文献结果特点意义共同影响启示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法兰西共和国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反复性曲折性不彻底性性质的双重性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文 献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1、12、13课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_______ 国王 的权利,英国议 1689年,为了限制______ 权利法案 》,通过这部法案使 会颁布了《________ 君主立宪制 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 立起来。 1776 年7月4日, 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______ 独立宣言 》,内容: 大陆会议颁布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意义:宣布北美__________ 个殖民地脱离 美利坚合众国 诞生了。 英国独立,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一)新经济政策: • 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 装干涩,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 降临。②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 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 币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③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 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 • 2、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大会通过决议。 • 3、内容:①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哪些中小企 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③流通领域:恢复商品 贸易。P31 • 4、影响/作用:(P31)工农业生产恢复,人们生活改善,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复习课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建立和发展
• 一、俄国十月革命: • 1、爆发背景:(1)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形式:①20世 纪初,俄国国内经济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强国。②第一次 世界大战,俄国人们蒙受深重的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 会矛盾。 • (2)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 •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②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③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临时政府,并继续参 加战争。 • (3)列宁的革命准备活动: • ①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②4月17日,列 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4)布尔什维克党的壮大: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布尔什 维克党的影响日益壮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区的苏 维埃领导权。
•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大权。 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 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1教育网 • 2、方针确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 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 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3、特点: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 4、成就: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 个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 • 5、问题:苏联的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缓慢。
• 三、印度的觉醒: • 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 维艰。 • 2、印度社会开始觉醒(领导组织):国民大会党成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 3、领导人:“圣雄”甘地 • 4、1919年非暴力运动未料引发流血惨案,非暴力运动 不得不中止。 • 5、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 代; • 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长打击了一个殖民当局,为 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农业集体化: • 1、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人口的增长、苏联对粮食 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粮食收购数量严重不足。 • 2、过程: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经济联 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 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 3、影响:使苏联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农业直接纳 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采 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停滞不前。 • (四)斯大林体制: • 1、形成: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 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 • 2、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 管理经济。
•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成立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 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组织基础:各 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 • 2、诞生:(中共“一大”召开) ①时间:1921.7.23 • ②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 • ③中共“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 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求党集中力 量领导工人运动; • 大会设立中央局的临时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⑤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三、罗斯福新政: • 1、背景:①胡佛政府的措施无法扭转恶化的经济形势; • ②随着局势不断恶化,美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出现了大规模失业 工人大罢工。 • ③1932年,以“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为竞选纲领的罗斯福当选为 美国总统。 • 2、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 4、内容:①金融业:国家对银行、货币等进行控制和管理;②工业: 政府对工业进行调整,制定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给予个人最 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③农业: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 提高价格;④公共事业(失业问题):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 法,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工程);⑤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 • 5、意义\影响:国内: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 经济慢慢恢复预示着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际: 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 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 •
• • • • • •

• • •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 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地点:汉口。 ①内容: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重要论断。 ②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 大,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毛泽东建立,地位: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 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力量壮大。 6、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 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存在和发展。 7、土地革命: ①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 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③影响:土地革命后,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2、十月革命: • ①时间、人物:1917.11.6 列宁 • ②经过:1917.11.6 列宁来到总指挥部亲自指挥起义;7 日上午,彼得格勒大部分地区落在起义者手中;当晚,冬 宫被攻克。 • ③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胜利;成立了代 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 ④性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 ⑤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A、退出一战;B、颁布 《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 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A、国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 B、国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对整个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 历程
•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 1、背景:①人们期盼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②中国共产 党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③孙中山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 2、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召开。 • ①时间、地点:1924.1 广州 • ②内容: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达到军阀的主张,事 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 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 ③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3、合作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 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 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 • • • •
• • •
二、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3、开始:1926年,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率武 汉三镇。(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贺胜桥战役,“铁军” 称号); 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向长江流域大局推进,攻占 南京。 5、成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 民政府迁到武汉。 6、国民革命失败:北伐期间,蒋介石等发动政变,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赢得自由和独立) • 1、背景:(1)20世纪初,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被视为 “西亚病夫” •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民族危机 深重。 • 2、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3、概况:组织斗争:1920年,议会通过《国民公约》 • 军事斗争:1922年,击溃入侵的外国军队,赢得国家独立和 自由; • 外交斗争:1923年,协约国月土耳其签约,承认土耳其的领 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 4、成果:1923.10.29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土 耳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二、“五四”运动: • 1、背景:一战后,人们热切盼望利用战胜国的省份取消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中国提出的多项正当 要求。 •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3、时间:1919.5.4 •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 • 5、主力军变、运动中心变化:前期学生是先锋,北京; • 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转到上海,工人成了运动主力。 • 6、初步胜利表现: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章 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 8、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 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 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 9、“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