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PPT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一)新经济政策: • 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 装干涩,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 降临。②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 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 币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③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 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 • 2、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大会通过决议。 • 3、内容:①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哪些中小企 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③流通领域:恢复商品 贸易。P31 • 4、影响/作用:(P31)工农业生产恢复,人们生活改善,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 2、十月革命: • ①时间、人物:1917.11.6 列宁 • ②经过:1917.11.6 列宁来到总指挥部亲自指挥起义;7 日上午,彼得格勒大部分地区落在起义者手中;当晚,冬 宫被攻克。 • ③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胜利;成立了代 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 ④性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 ⑤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A、退出一战;B、颁布 《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 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A、国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 B、国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对整个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复习课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建立和发展
• 一、俄国十月革命: • 1、爆发背景:(1)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形式:①20世 纪初,俄国国内经济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强国。②第一次 世界大战,俄国人们蒙受深重的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 会矛盾。 • (2)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 •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②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③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临时政府,并继续参 加战争。 • (3)列宁的革命准备活动: • ①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②4月17日,列 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4)布尔什维克党的壮大: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布尔什 维克党的影响日益壮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区的苏 维埃领导权。
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始
• 一、新文化运动: • 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封建统 治思想还根深蒂固;②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进步的 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开始觉悟。 • 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 年》) • 3、口号:“民主”、“科学” • 4、代表人物: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成为开始标志; • ②胡适:系统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③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 ④李大钊: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 5、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斗争矛头指向儒家学说;②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③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 6、性质:新文化运动时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7、意义: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 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 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条件。
Baidu Nhomakorabea
• 三、罗斯福新政: • 1、背景:①胡佛政府的措施无法扭转恶化的经济形势; • ②随着局势不断恶化,美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出现了大规模失业 工人大罢工。 • ③1932年,以“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为竞选纲领的罗斯福当选为 美国总统。 • 2、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 4、内容:①金融业:国家对银行、货币等进行控制和管理;②工业: 政府对工业进行调整,制定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给予个人最 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③农业: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 提高价格;④公共事业(失业问题):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 法,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工程);⑤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 • 5、意义\影响:国内: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 经济慢慢恢复预示着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际: 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 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赢得自由和独立) • 1、背景:(1)20世纪初,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被视为 “西亚病夫” •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民族危机 深重。 • 2、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3、概况:组织斗争:1920年,议会通过《国民公约》 • 军事斗争:1922年,击溃入侵的外国军队,赢得国家独立和 自由; • 外交斗争:1923年,协约国月土耳其签约,承认土耳其的领 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 4、成果:1923.10.29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土 耳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 历程
•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 1、背景:①人们期盼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②中国共产 党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③孙中山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 2、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召开。 • ①时间、地点:1924.1 广州 • ②内容: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达到军阀的主张,事 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 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 ③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3、合作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 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 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 二、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崛起、富强) • 1、背景:独立后,国敝民穷,社会生产力水平比战前还 低。 •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3、改革措施:经济:颁布发展工商业法令,发展民族经 济,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 • 政治:教会和国家分离,颁布宪法,制度了一系列律法; • 文字:用新的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 社会生活:服饰改革、采用公元历法、提出妇女接受教育。 • 4、作用:土耳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成为令人尊敬的现代文明国家。
• 三、印度的觉醒: • 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 维艰。 • 2、印度社会开始觉醒(领导组织):国民大会党成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 3、领导人:“圣雄”甘地 • 4、1919年非暴力运动未料引发流血惨案,非暴力运动 不得不中止。 • 5、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 代; • 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长打击了一个殖民当局,为 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 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 一、短暂的经济繁荣: •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获得暂时的和平 与安定;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 • 2、表现:美国经济出现长达十年的经济繁荣景象。 • 二、30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 • 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矛盾(根本原因);生产 相对“过剩”;分期付款购买;股市泡沫严重。 • 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经济危机爆发。 • 3、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力特 别大。 • 4、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生活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 脱危机的办法。
• (三)农业集体化: • 1、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人口的增长、苏联对粮食 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粮食收购数量严重不足。 • 2、过程: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经济联 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 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 3、影响:使苏联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农业直接纳 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采 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停滞不前。 • (四)斯大林体制: • 1、形成: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 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 • 2、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 管理经济。
• 二、“五四”运动: • 1、背景:一战后,人们热切盼望利用战胜国的省份取消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中国提出的多项正当 要求。 •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3、时间:1919.5.4 •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 • 5、主力军变、运动中心变化:前期学生是先锋,北京; • 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转到上海,工人成了运动主力。 • 6、初步胜利表现: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章 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 8、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 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 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 9、“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等等。
• • • • •
• • •
二、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3、开始:1926年,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率军 北伐。 4、主要战场:两湖战场,击溃吴佩孚主力,迅速占领武 汉三镇。(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贺胜桥战役,“铁军” 称号); 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向长江流域大局推进,攻占 南京。 5、成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 民政府迁到武汉。 6、国民革命失败:北伐期间,蒋介石等发动政变,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成立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 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组织基础:各 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 • 2、诞生:(中共“一大”召开) ①时间:1921.7.23 • ②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 • ③中共“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 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求党集中力 量领导工人运动; • 大会设立中央局的临时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⑤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
• • • • • •
•
• • •
•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 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地点:汉口。 ①内容: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重要论断。 ②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 大,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毛泽东建立,地位: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 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力量壮大。 6、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 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存在和发展。 7、土地革命: ①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 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③影响:土地革命后,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大权。 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 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1教育网 • 2、方针确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 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 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3、特点: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 4、成就: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 个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 • 5、问题:苏联的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