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能力综合提升 第1编教材知识 必修1 新课标 精品
《金版新学案》2020高三语文一轮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 2020·内蒙包头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0·河北衡水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河北衡水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写作 课时92 学会深入说理——恰当用“法”,虚拟批驳

(三)比较对比法 1.解说
比较对比法
格式模板
比较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 ①……不同……,相同……
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能够使读者 ②……然而……
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③……,与此相反……
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 ④与……略有不同的是……
较,凸显写作目的。对比就是把一个正面的例 ⑤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写作 板
块 十
学案92
学会深入说理
——恰当用“法”,虚拟批驳
复习任务
1.掌握五种常用说理方法。 2.学会使用虚拟论敌的说理方法。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五种常用说理方法
(一)多维归因法
1.解说
多维归因法
格式模板
多维归因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 ①为什么他们有/没有……,因为…… 和争议,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 ②正是因为……,所以他们才能……
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 利益看……
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2.举例 世间万物,皆有强弱之分,天生强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
自惭形秽。《伤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 “受之天”的通悟后,没有被父亲带着四处炫耀而是加强学习,是否还 会“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面对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凯勒未因失 聪失明而放弃自我,而是奋发有为终成命运的强者。强弱并非天注定, 弱者可变强,而强者也可变为至弱。是故,生而为强者在自律自尊中实 现自我升华,将浩气挥洒于霓虹之上!生而为弱者无须自悲,若在逆风 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万里!
……
2.举例 人生好比打牌,有的人抓到一手好牌,有的人抓到一手烂牌,抓到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七名篇名句默写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

学案60名篇名句默写——读懂选准,正确书写复习任务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试题语境中选准句、写对字。
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到位,读懂选准(一)准确理解每一篇背诵篇目1.翻译为先,背默全篇对于高考要求背诵的每一篇诗文,要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再对文本完整翻译;在理解课文语句和段落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文脉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逐层背诵。
之后再默写。
默写的时候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这样可以强化记忆的效果。
2.理解为先,透彻全篇对于情境式默写,不能想着走捷径——从现成资料中或者网上找来情境式默写汇编习题做和背,因为情境式默写的前提是考生对所考查篇目的句子含意要真正理解,死记硬背则收效甚微。
而且,还要对文中重要的手法弄通弄透,对段落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要熟悉,还要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二)准确理解试题情境,保证选对句子情境式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
命题人在情境中的设题角度主要有:1.语义解释型。
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
例:[2022·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版)第17题(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提示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便是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解释。
2.关系补充型。
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
例:[2020·全国Ⅱ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写作-美“言”有术——语言靓丽抢眼养颜

学案98美“言”有术——语言靓丽,抢眼养颜复习任务能够掌握使语言靓丽的方法技巧:词语靓丽、句式灵活、善用修辞。
知识图要活动一巧施粉黛,词语靓丽(一)精心遣用词语要尽可能地选用那些恰当精妙、新鲜传神、具有形象性、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感其情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选用动词,追求动态美;选用形容词,追求画面美;选用叠音词,追求声韵美;选用色彩词,追求色彩美……如2020年北京卷优秀作文《一条信息》片段:老屋靠山,每当太阳快要落山时,那橙红色的外衣便染透半边天,橘黄色的光辉零零散散地洒在老屋上,似镀上了一层金光,炊烟四起,徐徐飘向天边,天地间充斥着温情。
这段文字景中含情,含着温情。
这“温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一要看它用的色彩词,“橙红色”“橘黄色”“金光”;二要看选景,“夕阳”“炊烟”;三要看它精心选用的动词,“染”“洒”“起”“飘”。
当然,叠音词“零零散散”“徐徐”也增添了音乐美,充满温馨的乐调。
(二)注重新奇组装写作时,我们可以大词小用,贬词褒用,旧词新用,反语正说,直音曲传,错位搭配等,从而引发读者悟言外意、弦外音。
如高考优秀作文《延川城》片段: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
(三)善用成语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典雅凝练,表意丰富。
如果在写作时多用些成语,不仅能显示自己的语言积累功底,更能增添语言的表现力。
如2019年全国Ⅱ卷优秀作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片段:大会影像中的青年属于1919年的风流人物,而我等亦是慷慨激昂....的风流人物。
瞻仰着前辈们披荆斩棘....所成就的丰功伟绩....,意气风发....的我们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还看今朝! 边练边悟1 请赏析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效果。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

3.一词多义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用法和意义 __动__词__,__横__渡__
②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并序)》]
__动__词__,__断__绝__
③楚诚能绝齐(《屈原列传》)
__动__词__,断__绝__外__交__关__系__
__被__动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于__”
6.文化知识 (1)〔君子〕西周、春秋时对__贵__族__的通称,也可指当时的统治者。春秋末年后, “君子”与“__小__人__”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劝学》中“君子曰”的“君 子”指_有__学__问__、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_。 (2)〔舆马〕车马。《劝学》中“假舆马者”的“舆马”指__车__子__。古书上常见车马并 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御车即是御马,乘马即是乘车。《劝学》中“驽马十 驾”的“驽马”指__劣__马__拉__车__。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__跬__”,跨出两脚为“__步__”。 (4)〔说〕古代散文的一种,属议论文范畴,一般是陈述__对__某__种__事__物__的__见__解__,如 《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
__名__词__,__老__师__传__授__的__知__识_
__动__词__,__传__播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跂而望矣 (5) 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颜渊》)
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 论》) ⑦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文:__蚯__蚓__没__有__锋__利__的__爪__牙__,__强__健__的__筋__骨__,__却__能__向__上__吃__泥__土__,__向__下__饮__地__下__的__泉__水__, _是__因__为__它__用__心__专__一__。___ [解析]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黄泉”、“一”各1分,句意1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译文:__不__明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惑__,__有__的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有__的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的__方__ 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的__方__面__却__放__弃__了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 [解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遗”各1分,句意1分。
《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

《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高三一轮语文卷(九) 修辞―――――――――――――――――――――――――――――――――――― 【说明】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依照这句话的修辞和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
(3分)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3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个句子,注意前后句式相同,组成一组内容和谐的排比句。
(6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课文7礼运(节选)

课文7礼运(节选)一、基础夯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行()②与()③修()④矜() ⑤分() ⑥归()⑦作()答案①施行②同“举”,推举③培养④同“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⑤职分⑥指女子出嫁⑦兴起2.理解性默写①《礼运(节选)》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礼运(节选)》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礼运(节选)》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得分点:恶、不必、状语后置句)二、重点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使使使小篆隶书楷书“使”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吏声(韵母相同)。
表示支使、派遣。
义项例句①使.老有所终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③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④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原列传》)⑤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答案①叫,让②命令,派遣③使者④出使⑤假使,假如“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
《金版新学案》2020高三语文一轮第二篇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九第三节综合提升新课标

• IN/专題编目oo■ ■ ■■■■■!■■■ uaiB■ ■ ■ n ・・■■■・・ITKBH n 0 HTII■■ MV■■ IM ■■■:ITHB■■!■■■■■■■■■ MB■■■:n・ia ■■“ ■■■■・・nr・・・■ mr・・・・BZ・・■ ■ ■ ■ ■ we■ ■ M H:-■ ITB■■:■ ■ ■ vn■ ■ a, BVBB r K■ ■ n ■ ■・・■■■・HV・・・HB■・・・i・a ■■ ; ■ ■ ■ ir■ ■■■ ■ ■ ■ ■ ■'■■ ■ ■ ■ ■ ■ ■■!■■ ■ r B・・■・n ・・■・■■■:■■■■■ vn ■ a n ■ ■ V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4题。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
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
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
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 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 756元),超过2/3 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乱易整,不武.武:符合武德 B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投击 C .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不肖之子 D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句中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解析: C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文中指项羽。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解析: D .地位低下,卑贱。
A 、B 、C 三项义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C.⎩⎪⎨⎪⎧ ①荆轲和而.歌②泉涓涓而.始流D.⎩⎪⎨⎪⎧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解析: C .两个“而”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A.①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②疑问代词,哪里。
B.①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代“这件事”。
D.①介词,表被动;②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不如因.善遇之 解析: A 项“因”释为“依靠”,其他三项中的“因”均释为“趁机”。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道芷阳间行B .使使以闻大王C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 .太子迟之解析:A项“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B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D项“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
答案: C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秦王还柱而走C.张良出,要项伯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B.“还”通“环”;C.“要”通“邀”;D.“知”通“智”。
答案: A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诸郎中..不敢有所近..执兵B.秋毫C.樊将军以穷困..之往来,共其乏困..来归丹D.行李解析:B项“秋毫”,古今义都是指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A项“郎中”,古义指宫廷的侍卫;今义为(方言)中医医生。
C项“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D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答案: B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 C9.名句默写。
(1)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曰:“甚急!____________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
”(4)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何辞为?”(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焉用亡郑以陪邻?(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君图之。
答案:(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图穷而匕首见(3)今者项庄拔剑舞(4)大礼不辞小让我为鱼肉(5)刑人如恐不胜(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活捉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太子啊。
(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占领秦地而称王了。
(3)但是没有料到能够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
(4)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5)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舣(yǐ):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 .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胜过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解析: D .“购”是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答案: 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 汉军至,无以..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乃.自刎而死 解析: A .顺承关系/转折关系。
B.“无以”,均为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
C.“之”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乃”均为副词,“于是,就”。
答案: A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④⑤⑥解析: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是项羽“英雄末路”的哀叹,③是一种无法挽回局势的无奈,都不是表现“勇猛善战”,故包含①或③的选项错误。
答案: D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此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赤泉侯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解析: 至东城时剩下二十八骑。
答案: B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几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