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亚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中经济一体化成为推动该地区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历史进程、利益和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该进程的前景进行分析。
1.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交流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并逐步形成一个统一而高效的经济区域。
这种一体化的目标在于加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进共同发展。
2.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当时,东南亚国家开始探讨建立一个增进经济合作的机制,以鼓励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
1970年代,亚太地区国家加大了经济合作的力度,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组织和框架。
1990年代初,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其中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组织之一。
3.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利益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广泛的利益。
首先,一体化加速了贸易自由化,打破了贸易壁垒,增加了经济活动和市场规模,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其次,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投资和技术的跨境流动,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
最后,通过经济一体化,亚太地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更好地维护了本地区国家的利益。
4.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战略存在差异,存在竞争和矛盾,这可能阻碍一体化进程。
其次,政治和安全因素也可能对一体化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如法律和法规体系的不统一,也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5.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尽管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存在着各种挑战,但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2 O0 o 0. O 6O 0. 02 8 0. O1 7
其 中, x j l , x i 、 m i j 和 mj i 分别表示 i 、 j 两 国对彼此 的出 1 7 1 额 以及来 自对方 的进 1 2 1 额, x i 、 x i 、 m . 和m ; 。S “ 取值范围在 0 1 之 间, 数值越大 , 说 明两 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越高。
0 . 0 8 6 O . 1 0 o 0 . 1 1 l 0 . 1 1 9
O . o 0 8 O . O l 1 O . O 1 3 0 . 0 1 4
0 . 0 1 8 O . 01 9 0 . 0 2 0 0 . 0 2 2
0 . o 0 8 0 . 0 0 7 O . 0 0 8 0 . 0 o 9
0 . 1 , 4 0 0 . 1 4 8 0 . 1 5 6 0 . 1 5 4
0 . 0 1 2 0 . 01 4 0 . 01 5 0 . 01 9
二、 中国与 亚太 主要经 济体 的实证 分析
我们选 取中国已经与之建 立 F T A的国家及 未来 F T A可 能涉及 的国家为研究对象 , 即东盟 、 日本 、 韩国 、 美 国、 澳大利 亚、 智利 、 新西兰、 秘鲁 、 印度 、 墨西哥 、 俄罗斯 、 加拿大 , 选取综
日 本 又先后提 出了“ 亚太共 同体” 和“ 东亚共 同体” ; 美国参加 “ 泛 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 系” ( T P P ) 后, 该 地 区一体化 前景 更加错综 复杂 。从成员 范围和主导权来看 , 已有和正在构想
合贸易份额指数 、 贸易密集指数和 HM指数 ( 余振 、 沈铭辉 、 吴 莹, 2 0 1 0 ) , 对 中国与这些经济体的贸易依赖关系进行测算 。 1 . 绝对贸易依 赖程度测算
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落实,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1. 政策协调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各国政策协调与合作不断深化。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中国还积极促进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构建更加开放的贸易体系。
2. 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修建了经济走廊,为两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中国还与缅甸合作修建了深水港口,加强了亚太地区的海上物流。
3. 贸易便利化与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行贸易便利化政策,促进了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区域内的商品流通与市场融合。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平台与机会。
4. 人文交流与文化融合“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融合,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例如,中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此外,中国还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医疗合作与共享。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不断加深,通过共同研发、产业转移等方式,推动了亚太地区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亚太地区国家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亚太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中国的策略选择

维普资讯
■
■ -■一 ■ I ■● ■ ■ ■ _ ■ —
C国的策略选与 … } j l 英 泽
地 区主义经济 浪潮冲击下 的中 国
一
.
市 场 对外 实行共同的 关税 并利用可 盟 出 口贸易 的支柱 .新 普 惠制给 我 国 能 利用的天 时 ( 资源 禀赋 、 市场 自然联 产 品 的 出 口带 来 严 重 的 消 极 影 响 。
内部 的开放 性 。区域 经济 组织 虽然 在 渐被 加拿大、墨西哥所 超越 , 美 自由 北 6 70亿 美 元 , 占 4 . ,美 洲 自 由贸 46 O9 %
合 作 的 形 式 、规 模 、程 度 、范 围 、机 制 贸易区的签署 , 在稳 固美 国 后院 ”的 易 区 为 4 2 8 美 元 ,占 2 % , 太 经 30 亿 7 亚 等 方 面 存 在 差 异 ,但 是 一 般 都 是 推 行 同 时 , 基 本 封 杀 了我 国 商 品 在 美 国 市 合 组 织 为 7 8 0 美 元 ,占 4 . ,东 也 63 亿 85 % 全 面 降 低 关 税 , 消 非 关 税 壁 垒 , 现 场 上进一步 拓展 空 间的可能 性 :1 9 盟 1 + ”为 3 6 1 美 元 ,占 2 . 。 取 实 4 9 03 4 1亿 18 %
上 形 成 各 种 ” 区 域 准 入 壁 垒 “ 小 区 大 、 域 准 入 壁 垒 “ 。 ( A T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 PC》 N F A) A E 、东
二 中 国在地 区主义 战略 中的 策略选择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年 度 报 告 显 示 ,
盟 ( S A 、拉 美 、中 美 、非 洲 自 由 贸 1 A E N) 95年 全 世 界 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为 9
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状况与趋势

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状况与趋势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趋势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利弊分析三、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分析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五、亚太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趋势亚太地区包括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等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口约占全球一半,GDP总量为全球的三分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
目前,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包括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个平台和组织。
其中,APEC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参与国家共计21个。
RCEP则是一项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参与国家共计15个。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从亚太地区的经济数据来看,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全球领先的位置,2019年,亚太地区的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推动力。
未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如气候变化、金融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但是,随着中国、日本、韩国等大国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利弊分析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既有利益也有风险,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包括:1.扩大市场。
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2.增加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亚太地区目前正在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让企业在亚太地区更加顺畅地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
3.提升品牌价值。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_兼论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

《财贸经济》2007年第3期Finance &T rade E conomics ,N o 13,2007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3Ξ———兼论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曹 亮 内容提要:美、日等国后发优势成功运用的历史与后发优势的发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关于后发劣势问题的讨论。
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由于当代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和路径依赖等因素使得后发优势的发挥显得越来越困难,而先发优势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并运用先发优势理论研究我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问题,指出中国的战略定位就是在技术的先发优势方面不能继续拉大与日本的差距,同时在制度的先发优势方面要保持必要的领先地位以便减轻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中国目前的劣势。
而相应的战略选择就是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主义,集中优势资源争取技术创新和制度规则制定的先发优势。
关键词:先发优势 后发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 战略定位和选择作者简介:曹 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430074。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7)03-0024-05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落后国家不断通过模仿技术和制度,追赶领先国家,甚至超越原来的领先国家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德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并超过了当时的英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日本通过后发的技术模仿与创新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①这些惊人的历史重现曾引发了理论界对后发优势乐此不疲的探讨。
问题在于为何日本没有像历史上的美国超过英国那样在当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经济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90年代”。
同一时期,即使在一个很高的增长起点上,美国经济却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
一度被津津乐道的以日本为典型研究对象的后发优势理论一时间失去了依托。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和策略分析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和策略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经济一体化是指各国家把本国的经济政策、制度、市场、产业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互动的共同体。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地域广阔、国家差异大、文化背景各异等原因,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本文将从机制和策略两个方面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行分析。
一、机制分析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取消或降低相互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的地区。
亚太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自由贸易区,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等。
自由贸易区使得各国在贸易方面实现零关税,进一步加强了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初步阶段。
2.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是指根据各国自愿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经济合作而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PEC)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中最大的组织,以促进人民、贸易和投资之间的联系为主要任务,通过制定优惠贸易安排、制订竞争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此外,还有亚太自贸区(APTA)、亚洲金融合作协会(ACOA)等组织在亚太地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相互关注和联合行动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有很大不同,为了实现经济一体化需要加强相互关注和联合行动。
各国要密切沟通、合作,并在经济方面特别是区域性市场的开放、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加强联合行动,以协同努力,达成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目标。
二、策略分析1.强化区域合作在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如何协调是关键问题。
要想达到经济一体化,强化区域合作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建立和发展综合性的区域性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和扩大合作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在推动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背景、合作框架和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不断发展,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外,亚太地区还涵盖了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潜在市场和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贸易。
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区域间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亚太地区国家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以加强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合作。
二、合作框架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合作框架主要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自贸区(ASEAN)以及亚洲开发银行(ADB)等。
1. 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
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APEC的成员国包括21个经济体,占全球 GDP 的约 60%。
APEC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等举措,APEC致力于实现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2. 东盟自贸区(ASEAN)东盟自贸区由东南亚十个国家组成,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机制之一。
东盟自贸区于1992年成立,旨在实现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东盟自贸区的成果包括减少关税、促进区域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加强金融合作等。
此外,东盟还与其他地区的国家和组织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东盟自贸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3. 亚洲开发银行(ADB)亚洲开发银行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发展金融机构之一,成立于1966年。
亚洲开发银行通过提供发展资金、技术援助和政策建议,支持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智利 中国 日本 韩国 墨西哥 新西兰 俄罗斯 新加坡 美国 东盟 ①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哥伦比亚 、 哥斯达黎加 、 萨尔瓦多 、 日本 、 、E 墨 西 哥、 E C F T A、 韩 国 、 暂无正在谈判的国家 、 美 国、 中 国、 巴 拿 马、 T P P 、L 印度 、G S T P A I A、P T N 智 利、 哥 斯 达 黎 加、 E C、 E F TA、 日 本 、 萨 尔 瓦 多 、 危 地马 拉 、 洪 都 拉 斯 、 尼 加 拉 韩国 瓜 、 NA F TA、 G S T P、 L A- I A、P TN、 以色列 新 加 坡 、 智 利 、E F TA、 A P - TA、G S T P、P TN 美 国、 日 本、 东 盟、 加拿大 、 欧 盟 、 印 度 、 墨西哥
《 亚太经济 》2 0 1 1 年第 6 期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杨 勇1 胡 渊2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亚太地区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 并系统总结了亚太经济体参与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 分析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 攸关方 , 中国需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关 键 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意大利面碗效应 自由贸易区战略 )0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1 4 4 . 4 0 0 0-1 0 5 2( 2 0 1 1 6-0 0 0 3-0 5
、C 、 注 :A 亚 太 贸 易 协 定) 加 勒 比 共 同 体) P TA ( A R I C OM ( 、E 中美洲 - 多米尼 加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 欧洲自由 C A F TA-D R ( F TA ( 、G 、G 贸易联盟 ) 海 湾 合 作 委 员 会) 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 C C ( S T P( 、L 、P 、 优惠 制 ) 拉 丁 美 洲 合 作 协 会) 贸 易 谈 判 协 定) A I A ( TN (
加拿大
新西兰
俄罗斯
正 在 就 加 入 WT O进 行谈 判、 正 与 前 苏 联 地区 的 国 家 进 行 自 由 贸易制度的谈判
新加坡
东 盟 与 澳 新 、 日 本、 中 国 、 E F T A、印度、 约 旦、 韩 国、 新 独立 参 与 加 拿 大 和 乌 西兰、 巴 拿 马、 秘 鲁、 澳 大 利 克 兰 的 谈 判 , 并 参 与 、 美 国、 东 盟 与 中 国、 东盟与韩国的谈判 。 亚、T P P 东盟与日本、A F T A、G S T P
注 ① : 除新加坡外 , 东 盟 的 亚 太 地 区 成 员 国 , 如 印 尼 、 马 来 西 亚 、 菲律宾 、 文莱 、 越南等主要依托东盟参与 R T A s, 故表 1 没有涉及 。 资料来源 : 根据 WT O h o m e >T r a d e T o i c s >R e i o n a l T r a d e A- p g TA s d a t a b a s e资料整理 。 r e e m e n t s >R g
收稿日期 :2 0 1 1年1 0月1 1日
பைடு நூலகம்
重要参考作用 。 二 、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亚太地区 经 济 体 的 发 展 水 平 和 经 济 规 模 差 异 很 大 ,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 也是亚太地区经济 规模最大和 发 展 程 度 最 高 的 经 济 体 ; 日 本 、 加 拿 大 、 澳大利亚也是经济规模庞大的发达经济体 ; 中国是全 球规模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 此外 ,A P E C 成员方中 还有韩国 、 新加坡 、 智利 、 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 , 以 及其他数量众多的经济规模小 、 发展层次低的发展中 经济体 。 发展程度 、 经济规模 、 要素禀赋以及参与区 域经济合作的收益目标对一个经济体参与区域 经 济一 体化影响很大 , 也决定了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域 经 济一 体化的格局 。 截止 2 0 1 0 年 5 月 ,A P E C 成员共签署区域贸易 协定 1 7 5 个 , 其中 A P E C 内部的 R TA s有 3 5 个, 其 余的 R TA s的 成 员 方 也 主 要 集 中 在 A P E C 内部或亚 太地区 。 在这 1 7 5 个区域贸易协定中 , 发达成员签署 区域贸易协定 4 3 个; 发 展 中 成 员 共 签 署 区 域 贸 易 协 定1 3 2 个 。 具体情况见表 1。 从表 1 数据不难发现 , 当前亚太地区的 R TA s数 量的增长 势 头 迅 猛 。 主 要 经 济 体 都 至 少 参 与 了 5 个
作者简介 :1.杨勇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武汉 ,4 3 0 0 7 2。 2. 胡渊 ,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国际贸易 。 武汉 ,4 3 0 0 6 8。 ) 的研究成果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基于 “ 知识粘性 ” 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集中研究 》( 0 7 B J L 0 4 4
4
《 亚太经济 》2 0 1 1 年第 6 期
、S 南太平 洋 区 域 贸 易 经 济 合 作 协 议 ) 南部非洲 S P A R T E C A ( A C U ( 、T 。 关税同盟 )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 ) P P( 资料来源 :1.WT O 网 站 WT O h o m e >T r a d e T o i c s >R e i o n a l p g 。 T r a d e A r e e m e n t s >R TA s d a t a b a s e 2 . A P E C 网站 。 g
一 、 引言 2 0 世纪 9 0 年代以 来 ,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在 世 界 范 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 区域贸易协定大量涌现 。 截至 2 0 1 0 年 5 月 , WT O成 ) 。 员已经建立了 2 7 7个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 ( R TA s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蓬勃发展的同时 , 亚太地 区的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也 获 得 迅 猛 发 展 , 但 是 A P E C 依然秉承 “ 开放的区域主义 ” 的原则来推动亚太地区 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 由于缺乏制度约束 ,A P E C进 展缓慢 , 发达成员 与 发 展 中 成 员 分 别 于 2 0 1 0和2 0 2 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难以预期实现 。 进入2 1 世纪后 , WT O 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示范效应 , 促使亚太经济体转 而求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其 他战略目 标 。 经 过 近 1 0 年 的 发 展 ,A P E C 成员之间 建立了很多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集 团 。 在 这 种 大 趋 势 下 , A P E C对 R TA s的态度由反对转为支持 , 并将促进区 内的经济一体 化 发 展 作 为 实 现 茂 物 目 标 的 重 要 手 段 。 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产 生了重要 影 响 , 总 结 A P E C 成员参与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特点和趋势 , 对中国更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有
澳 大 利 亚、 新 西 兰、 中 国、 韩国 日本 、A F TA 东盟 、A P TA、 智 利 、 巴 基 斯 澳 大 利 亚、 挪 威、 坦、中 国 香 港、 中 国 澳 门、 S A C U、 冰岛 、G C C 新西兰 、 新加坡 、 秘鲁 哥 伦 比 亚、 约 旦、 C A R I C OM、 多 米 尼 智利 、 秘 鲁 、 NA 加、洪 都 拉 斯、 尼 加 F TA、 哥 斯 达黎加 、E 拉 瓜、 危 地 马 拉、 萨 F TA、 以色列 尔 瓦 多、 新 加 坡、 E U、 韩国 澳新 与 东 盟 的 协 议、 澳 大 利 亚 、 中 国 、 新 加 坡 、 泰 国 、 暂无正在谈判的协议 T P P、S P A R T E C A 独联 体 自 由 贸 易 区 域 协 议, 与独 联 体 成 员 国 及 塞 尔 维 亚 和黑山 签 订 的 双 边 贸 易 协 定 , 与哈 萨 克 斯 坦、 塔 吉 克 斯 坦 和吉 尔 吉 斯 斯 坦 成 立 关 税 联 盟和 欧 亚 共 同 体, 与 白 俄 罗 斯 、 塔吉克斯坦的关税联盟
美国
东 盟、 新 加 坡、 越 南、 菲 律 澳 大 利 亚、G C C、 印 宾 、 文莱 、 马 来 西 亚 、 泰 国 、 度和韩国 印尼 、 墨西哥 、 智利 、 瑞士 东 盟、 智 利、 新 西 兰、 新 加 坡、泰 国、 美 国、 巴 布 亚 新 几内亚 、S P A R T E C A 中 国、 G C C、 T P P、 马来西亚和日本
中国
在发达成员 中 , 美 国 作 为 全 球 唯 一 的 超 级 大 国 , 美国参与 R TA s的战略符合其全球战略目标 , 因而美 国的 R TA s伙伴地理分布较为分散 , 发展层次上也差 异很大 , 亚 太 地 区 的 R TA s伙 伴 只 有 加 拿 大、 墨 西 哥 、 澳大 利 亚 、 智 利 、 新 加 坡 、 秘 鲁 。 作 为 地 区 大 国 , 日本 、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更为重视地区利益 , 因 此R TA s伙伴方与谈判对象多位于该国所在区域 , 并 以发展中经济 体 为 主 , 显 然 是 更 多 着 眼 于 经 济 收 益 。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成员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差异 很大 , 智利 、 新加坡和墨西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 化 , 已经成为区内 R TA s体系中的轮轴国 , 而广大发 展中成员由于参与 R TA s不充分而成为辐条国家 。 智 利 、 墨西哥和新加坡的 R TA s伙伴地理分布广泛 , 发 展程度 、 经济规模和经济制度也不相同 , 说明这些经 济体主要目标在于获得经济收益 。 亚太地区主要经济 体2 0 1 0 年参与和正在谈判的 R TA s伙伴资料见表 2。